手机阅读

春节初中生(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35:22 页码:7
春节初中生(汇总12篇)
2023-11-11 02:35:22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春节初中生篇一

“笑呀笑,跳呀跳,新年就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拍着手笑着跳,新年就来到。”我们湖南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腊月二十三,这天是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人们在祭灶时就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传说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除了祭灶王我们湖南还有做腊八豆的习俗,首先先准备好干黄豆,准备盐和辣椒,让黄豆提前泡发,再把泡好的放黄豆,放入锅中煮熟,沥干水分,就可以调味了,把调好的黄豆放入坛子中,发酵即可,泡好的豆子,金灿灿的,黄澄澄的,再让它和腊肉一起去锅中玩耍一会儿,就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当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还要打扫房子,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做完腊八豆,搞完了大扫除就到了春节中妇女最忙碌的时候,那就是——做年夜饭,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大街小巷传出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到处夹杂着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交织成欢乐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了一桌,大家围坐在桌边吃团圆饭,谈天说地,别提有多热闹了,吃过年夜饭就是我最喜欢的时候,因为要发压岁钱了,吃完年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到大家都吃完了,再有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孙儿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这就是我们湖南不一样的春节。

春节初中生篇二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明白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然后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好处。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春节初中生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可谓是隆重而盛大。在我们北方,春节从小年就已经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春节的气氛笼罩了大街小巷,家家都忙碌着准备着过年。

除夕之夜,可真是热闹非凡,家家灯火通宵,到处是酒肉的香味,亲戚朋友坐在一起,快怀畅饮。大家都要熬夜,玩乐。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这天上午,由老年人组成的秧歌队,要到大街上游行。看他们个个精神抖擞,手拿着花扇,随着大鼓的节奏扭来扭去,很有意思。紧跟其后的是高跷队,你看他们扮成古装的行头,有的戴着官帽,有的戴上长长的胡须,更有的戴上了胖娃娃的面具。踩着高跷迈着轻盈的步伐,吸引路过的人群。人们则有好的凑到跟前打招呼,十分有趣。到了下午,街上的小摊小贩摆起摊子,卖起了荧光棒等小玩具吸引孩子,大人们逛街买元宵。在这天,每家每户都要吃元宵,象征团团圆圆。晚上人们吃过元宵后,聚集到热闹的广场上,放飞孔明灯。相传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把希望带到远方,愿望就会实现。成百上千的孔明灯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从广场上飞起随风远去。人们还要观灯,各形各色的花灯,走马灯,照着广场灯火辉煌。观灯的人更是人山人海。大家随着人流参观花灯。有的一律是宫灯,有的是玻璃灯,看上去晶莹剔透,十分美丽。有的灯上印着灯谜,人们成群结伙一起出谋划策猜灯谜,不一会就猜出来了。人们快快乐乐度过了元宵夜。

北方的春节在正月十六就正式结束了。但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美好而又难忘的。

春节初中生篇四

过年,总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日子。因为只有这一天,大人们才会一改平时的严厉,换上和颜悦色的笑容,对我“体贴周到”,“百依百顺”。

这一天,家家都要贴对联。穿新衣。赶做年菜,忙得都腾不出手。小孩却玩得不亦乐乎,尤其是男孩子们,买花炮。爆竹,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他们放炮的身影,他们不但放鞭炮,而且还串亲戚。去朋友家,叙旧情,或是叫小伙伴一起玩。

到了晚上,也就是除夕。是过年的一个高潮。到了八九点,才是最红火而美丽的时刻,砰!砰!砰!像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流星一样,快速驶过天空,留下美丽的花朵,使人赏心悦目。鞭炮又接踵而来,啪啪啪啪啪啪!一串又一串鞭炮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闪过。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天晚上,到了准点,家人还要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子时,还要吃美味可口的饺子呀!这饺子,无论是从外形。味道,还是颜色,都是一级棒,这样可口的饺子再配上腊八醋,忍不住让人多吃几个饺子。

除了吃饺子,最重要的还是守岁,虽然我平时也晚睡,可今天不知为什么,眼睛渐渐受不了守岁的艰熬,倒头便睡,一睡睡到东方发白,也没醒来。

过年,对我而说,是难忘而又美好的。不过,快乐真短暂,从霹雳哗啦的鞭炮声中来,又从霹雳哗啦的炮声的去了。

春节初中生篇五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旅游,来到了大理市的喜洲镇,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是一位名叫严子珍的商人在1907年建造的,占地面积2478㎡,相当于我们家的房子二、三十间那么大!严家大院总共有四个小院子和五个天井,房子就围着这些院子和天井建造。严家一家十五口人都住在这里。

进入严家大院的大门,就会看到“三方一照壁”,就是说三面建房子,一面立照壁,中间形成一个四合院。照壁,是指一幅白墙,中间是黑色的“福”字,边缘是蓝色的墙身配以白色的浮雕,显得格外雅致,充满着浓郁的少数民族的风格。旁边的三间房都是两层的砖木建筑,朱红色的木柱、木栏杆上面有精致的雕花,屋顶是青灰色的瓦片一块块搭成的。房间的第一层是客厅、茶室、厨房等公共用房,第二层有修身堂、闺房、客房、书房等,用回廊连接起来。屋子里面的家具都是用木头做的,做工也很精美,放到现在都是古董了。而且房间内挂着很多字画、牌匾,其中有一些是达官贵人送给严家的纪念品,价值非常珍贵。

严子珍是严家大院的设计人,他小时候是以卖水为生,后来母亲改嫁入严家。继父给他取名为严子珍,13岁时带他去学经商,他非常勤奋,就开始独自做生意,最后他把生意扩展到海外,赚了很多钱,盖了严家大院。同时还捐助乡里,捐钱给革命党,成为备受乡里和革命党领导尊敬的爱国商人。

夕阳西下,我们离开了严家大院,但是严家大院给我的震撼一直伴随着我们回程的路上。

春节初中生篇六

在又经过一年的、漫长的等待,伴随着时钟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佳节——春节。我在心里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地跑动着,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过年前,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站在旁边的我,看着爸爸飞速地动作都傻了眼。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

今天是大年三十,爸爸妈妈邀请了许多客人来吃年夜饭,他们忙碌着准备菜肴——鸡鸭鱼肉样样齐全,还有各种蔬菜。只见妈妈右手拿着炒锅,左手拿着勺子,走进了厨房。先炒蒜末,然后放入木耳,最后把银耳放进去抄。顿时,厨房里传出噼噼啪啪的爆炒声,同时也飘散出了阵阵菜香。爸爸把各种各样的肉变着口味做出各种各样的菜,我给这些凉菜、热菜分别取了好听的名字:双鱼戏珠、金鸡报晓、五谷丰登······光听这些名字你肯定也早就口水流了三千尺吧!这时屋外也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屋里屋外这热闹的景象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正在演奏的交响乐。过了一会儿,客人们陆续来了:有堂姐一家,也有表弟一家。

晚上,当我跑到阳台边时,突然,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天上礼花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那朵朵迎风绽放的烟花,仿佛带着人们的所有烦恼,冲上天空,化为灰烬。

这么热闹的场景,使我想起一首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啊!春节,我盼望你再次到来。

春节初中生篇七

记得儿时,过春节每户人家都要打年糕。我只见过一次用石臼打年糕的场景。将煮熟的糯米饭放入石臼中,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一人一锤,锤打着石臼中的糯米饭,另一个人则双手沾水,不断地翻动石臼中的糯米饭团,这样不停地锤打翻转,将糯米饭团打得是又白又嫩、又细又软,从石臼中取出,用手搓成各种形态的年糕:有圆饼形的、有长条形的、有方块形的,更有的做成了一条条的鱼,以庆贺来年的收成“年年有余”。

记忆中,每逢过年,除了要吃年夜饭,收压岁钱外,还一定要吃年糕。年糕最地道的做法便是白水煮了。雪白的年糕在翻滚的水中,柔情地舞蹈着,从锅底开出一朵又一朵水芙蓉,晶盈剔透。经过沸水的煮养,等到起锅,年糕已是滑溜溜、白嫩嫩的了。此时再蘸上一点糖,送到嘴里,甜在心里,寒冷的冬天一下子变得温暖起来了。

继续向前走。我看见一个小摊贩正做着一串串的油炸年糕,小摊主红光满面,连做生意的小车上也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不一会儿,有几个人围在他摊前吃炸年糕了。来的人是越来越多,炸年糕是越吃越香。

我最向往的吃法便是火煨年糕了。大冬天的,最好是雪花纷飞的,生一火炉子,看着通红的炭火,置一铁架子在炭火上,再把切成薄片的年糕放在铁架上,慢慢地用炭火煨。此时的年糕便像极了一只小羊羔,小羊羔的肚子越膨越大,越膨越大,简直成了一个白色的小气球。然而只要你用筷子捅破它干脆的皮儿,一下子,它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了下去。煨熟的年糕,里嫩外焦,烫得你是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就是不愿放手。就着松脆的皮,馋嘴急忙想尝一口,咬到嘴里还不停地翻动着,生怕烫到了……一家人围在火炉边烤着火,吃着煨年糕,更是一番温馨的滋味。

关于年糕的回忆着实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了不少。那些祥和的人与事,那些温馨的人与事,永远为家乡的春节营造了温暖、热闹而又和谐的气氛。

在淡淡的糯米香中,我感觉,自己与家乡的春节、与家乡的年糕又近了。

春节初中生篇八

当还有两天就到除夕的时候了,我和爸爸妈妈带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乡下老家的路。

刚进院子门,就看到我亲爱的爷爷忙的可热乎了,他正举着长长的鸡毛掸子打扫屋檐和墙壁呢。记得爷爷说过,是将往年的灰尘打扫干净,来年就有新气象、好兆头。见此情景,妈妈赶紧放下行李,接过爷爷手中的工具,说:“爸爸,让我来吧。”我也自告奋勇地加入其中,做妈妈的小助手。她扫地,我在后面拖地,爷爷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娘俩,一会儿,厨房的奶奶叫我:“煜煜,来帮奶奶包包子喽。”蒸包子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习俗。奶奶已经发好面团,做好各种馅料。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了一块面团放入手中,用手指在面团上挖个小坑,再用勺子挑了适量的肉馅放在面团的小坑里,然后一捏,谁知面团不听话,它不肯变成胖胖的包子,非要变成了扁扁的面饼。包子没包好,倒把我全身弄得都是面粉,简直一个小花人。奶奶看了我的狼狈样,笑得合不拢嘴。奶奶熟练地包了许多大包子。她说:“包子蒸得大,预示着下一年大大发发、红红火火。”白白胖胖的大包子热气腾腾地出锅了,这么可爱嫩滑的大包子,我真舍不得吃它。

盼望中的除夕到了,我和爸爸忙着贴对联。爸爸先将对联铺平,然后仔细地在对联反面涂上胶水,再将它贴在门上。一幅“新春开门红,佳节连年顺”的对联红火的展现在我眼前。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贴福字。福字要倒着贴,也就是福到了的意思。

晚上,奶奶烧了一桌子丰盛的团圆饭。爷爷拿来白酒和饮料,我们一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吃过了20xx年最后一个晚餐。这时爷爷悄悄地对我说:“煜煜,快躲到门后吃猪尾巴,明年一定能长个大个子。”我偷笑着说:“好呀,好呀。”

“噼里啪啦”,热闹的鞭炮声响起来了。爸爸也赶紧点燃摆放在地上的炮竹,只见这红红的炮竹像一条火蛇钻地道,它欢快地呼啸着从这头游到那头,转眼间不见了。待鞭炮燃尽,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飞鹰弹”,叫爸爸帮我点燃,点着了后,“飞鹰弹”发出了“哧哧哧”的声音,然后“轰”的一声开始精彩表演,它一声比一声响,一声比一声亮,一声比一声高,最后像一朵盛开的彩菊撒向树梢,再变身成无数颗小火星又从树梢落了下来。它燃放过程中发出的亮光照耀着大地,像是给大地点了一盏五彩的灯。

春节初中生篇九

春节,我们一家去游览闻名的金华双龙洞。

过了金华高速出口,开车大约15多里就到了双龙洞景区。沿着石阶而上,右边,我看到了一排碑林。碑墙上雕刻着一些人物图案和文字。这些人物是李白、苏轼、叶圣陶等,他们在双龙洞留下了足迹。我想,这么多人来过双龙洞,它一定很美吧!

过了碑林,来到叶圣陶广场。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块竖立的石壁,上面雕刻着一列列文字,那是叶圣陶所写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到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读着这篇文章,眼前仿佛出现了洞内的景象,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还有些石钟乳和石笋。我真想马上进去看看。

循着喧闹声,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洞口的岩壁上刻着漆黄的三个大字——双龙洞,非常引人注目。洞口已经站满了人,像一条长长的龙,正在排队等待着卧船入洞。怎么是卧船入洞呢?因为洞口又矮又低,人们弯腰也进不了。而且洞口下面是一滩泉水。轮到我了,我满怀着新奇与兴奋的心情跳上了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一动不动地仰卧在小船里,让自己的整个身体紧贴着船底。工作人员启动按钮,船一端好像被拉着进了洞。躺在船上,我既好奇又小心地伸手去触摸洞底,光光的,就像摸着光滑的玻璃。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洞内。洞内的灯光照在岩石上,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有的像天狗望月,有的像狼羊争斗,还有的像青蛙吃虫。有的像佛手,有的像仙床,还有的像狮子。这些岩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金华双龙洞真的是名不虚传!

春节初中生篇十

春节没过多久,我就在这儿给大家拜个晚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

随着大年三十晚上夜幕降临,下午从南京赶回来的大叔、二叔和我爸在一大家子吃完年夜饭后便按老规矩,把一个个鞭炮拿出去按一字排开还将好几个整个礼花也捧出去排好。他们三人还是老样子一人拿着一盒火柴,因为不吸烟的缘故,只见火柴在盒儿上一划就冒出了火花,将鞭炮点燃,就赶快溜到一旁,’双手紧紧捂着耳朵,随着“咻”的一声接着的便是“啪”的爆炸声,新年便如期而至了。我和姐姐弟弟便会收到奶奶派发的红包。20xx,我们来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只有过年大叔和二叔才会带姐姐和弟弟回来和我们团聚,也只有过年奶奶才会放开大圆桌,铺上红桌毯,满桌子的菜,都是奶奶精心准备的爱心菜。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三个小孩,我们都会在桌子上夹到自己爱吃的。红酒是二叔从法国带回来。一家人的晚餐无比热闹,有对奶奶的祝愿,有对我们的期盼,谈笑风生中有他们对自己工作行程安排和新一年的打算。同时也是在向奶奶汇报过去一年的忙碌,工作和生活的情况。让奶奶在家能放心。

千门万户曈曈日。

想起年前,奶奶妈妈洗洗涮涮,大家巴不的太阳公公晚些再晚些回家,洗被晒被,打扫厨房卧室,买菜储备,我负责擦窗拖地。二层小楼让我们忙活的闪闪发亮。我们在等待亲人的归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每家每户的大门上贴着红红的对联,窗户上贴着的窗花和福子也不甘落后。红的耀眼,红的喜庆。每个人都穿上了新衣裳,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便开始拜年,我的弟弟来打头阵,他凭着自己背的新年祝词赢得了村里人的笑容,看着他一口气说这么多,亲朋好友都觉得开心和热闹。小孩的糖和红包,大人们的烟,虽有寒风掠过,大家脸上的笑容就像那高高门墙上挂着的红灯笼,在风中左右摇曳,十分兴奋十分自在,十分亲切。

年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年初五,大叔和二叔带着姐姐和弟弟又回南京去了,他们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努力和拼搏了。而我也将开始我新的旅程了,看看书,做作业,十四岁的我要努力活出我的精彩,虽然现在的我很不起眼,小心我会偷偷赶超我自己的懒惰。强大和强化自己。争取20xx向自己和我的亲人们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像那门前的红灯笼,红的光鲜亮丽,红的喜气洋溢。

春节初中生篇十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首《元日》绘声绘色地描绘出华夏儿女过春节的热闹欢快的情形。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新年文化。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含着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它寄托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憧憬。中国人看重的家庭团圆,中国人向往的邻里和气,都在除夕的大中国的盛宴中展现。

我们需要更好地传承春节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强化它的本土性,保留悠久的文明传统,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将春节文化拓展得更美好,让它成为全体华人永远同乐的佳节!

春节初中生篇十二

20xx年的春节,是我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和幼时的小伙伴相聚了。

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我和那里的小朋友从小就结成了伴,在我上学之前,我们经常互相串门,相互玩耍,上小学后,我和妈妈去了马村,学习很紧张,我和他们也很少见面。去年过年,我在奶奶家住了一段时间,和小伙伴又相聚了。

我们天天在玩,从从早上玩到晚上,最难忘的是那一次大型晚会。那天晚上,我们不仅叫了刘璇和浩洋,还召集了欣欣、洋洋、倩倩、以及倩倩的弟弟康康。我们搬来了板凳,从各自家里悄悄拿出精美的食品,有香脆的膜片,有甜甜的蛋糕,还有一些饼干和水果。我们男生负责表扬节目,女生负责投票,谁的票最多,谁就可以享受美食。

开始表演了,我们三个帅哥先给大家来了一个自编的群舞,嘴里还哼着小调,我跳的是街舞,浩洋跳的是呆呆的机器舞,刘璇最自信,他扭着小腰,跳起了拉丁,引得一群女生哈哈大笑,连忙给刘璇投了票。我的街舞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最后只剩下了浩洋,他最没有自信,但他有高招儿,一口气说了十几个笑话,我笑得喘不上气,倩倩笑得直不起腰,女生们不由自主地给他投了票。我们都享受到了美味的食品,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楼道,简直比春晚还要热闹。

这就是我最难忘的春节,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宝贵的回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