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28 20:41:02 页码:13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优质19篇)
2024-04-28 20:41:02    小编:紫薇儿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成果的呈现,我们应该写下来纪念一下。写总结需要有时间观念和思维的整合能力,将碎片化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整合。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阅读指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一

[摘要]在法学教学方法改革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案例教学法如何组织,有哪些模式,实施中应遵循什么原则便是作者探讨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组织过程;实施原则。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法学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不少专家学者强调在高校法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已成为共识,本文就对案例教学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同行交流。

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及缺陷。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共同活动的`方法。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单向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师讲授某种专门理论知识而展开。教师对教学进程能给予较好的控制,能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法律概念、原理以及现行的法律条文。特别是由于法律规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也就具有了较好的稳定性,教师准备一门课程几年内都可以保持基本结构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教师熟练地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象我国这种属于成文法体系的国家中的确有其特定意义,也是其优点所在。但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法律的应用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其固有的缺陷。由于课程设计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强调按计划进行,讲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条理性,因而教师囿于规范化教学的要求,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尽管教学中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实践中往往偏离这一原则,忽视了知识如何运用环节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学过程以教师满堂灌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堂上很少甚至完全不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讲―听―记”模式,教师讲授时津津乐道,可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很难有效地开展。久而久之,教与学自然形成“两张皮”的现象。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私学”现象严重,使得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传统教学方法显露出许多难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亟需进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应进一步倡导以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在功能上实现由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向教会学生应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方向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应用性等。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二、案例教学法有别于判例教学。

为了改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的可操作。

[1][2]。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二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在玩与乐的兴趣中掌握一门语言.兴趣教学正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英语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兴趣教学的宗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听、说、读、写,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规律和理论,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不断提高注意力,时常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达到一种低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作者:刘晓丽作者单位:东营胜利第23中学,山东,东营,257000刊名:现代企业教育英文刊名:modernenterpriseeducation年,卷(期):“”(6)分类号:h3关键词:兴趣视觉游戏唱歌乐趣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三

情感教学的功能是把知识的传授、思想观念的建立、融合情感内化为心理品质和价值,产生正确的行为。

化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1.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

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是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染学生。其次,在施教时有的放矢,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

2.创设情境,予以期望。

一堂课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为:积极、活泼;积极、沉闷和消极、冷漠三种基本类型。这三种类型的课堂情绪,产生的教学效益是不同的,它表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对教师的情感有不同的态度和内心体验。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鼓励性的评价。

需要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决定情感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学生产生情感正增长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的动力。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信任和激励学生的信心、意志,争取获得成功。

4.差生和激励。

情感教学中要达到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重点在于教师对待差生的态度。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要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因为差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原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改变,逐步形成这些学生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三、初步效果。

1.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2.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生了变化。

4.转化差生。

5.课堂教学实施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进步。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四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使教学实践得与失并存,教学成效不高。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调。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今仍然被一些老教师沿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迫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质差,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二)只重模仿形式,忽略内容。

近几年来,多地在小学及初高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次派遣教师到课改示范校进行观摩学习。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多年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真正的改革过程中,外出学习这部分教师,仅是学到了示范校新的教学模式,而对内涵理念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回到所在学校后只是将新型教学模式传播给其他教师。多数教师也只是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但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反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让学生们手足无措,他们无从下手,只能是应付了事。教师们从课堂中被解放了出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样的教学成效反而更低了。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对高中生应该有的阅读量和相关的知识积累,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高考应试的问题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成绩,学生手中更多的是备考资料,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背诵一些文言篇目和示例文章。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每天徜徉在题海中,他们只能在问题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真正的文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掌握的并不多,高考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要想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抛弃传统的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就好比旅游景点的导游,风景美不美要游客自己来发现和体会,导游讲的再多,也只是片面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和辅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本身要对课改新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借鉴,在内容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有梯度的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对问题的解答和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起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我。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对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朗诵才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本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对我们的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提高。

1.有效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有效备课需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三是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移,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是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的难度、坡度、角度,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

(1)问题要有预设性。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内容和学习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增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

(2)问题要简洁明了。要实现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若出现学生可能在回答该问题时所需的生僻词汇、术语时,教师应提前给出解释,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查找相关的内容和资料。

(3)问题应具启发性。要想使语文课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文本,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并组织答案。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花哨的问题,因为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

(四)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考试的一个科目,更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媒介,所以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文学知识讲演活动,古诗文兴趣研究活动。这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面要广,知识掌握要全面,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在查找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将各部分各类型的内容组织竞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分小组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结合“书香校园”的相关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有计划的阅读,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积累美文美句、成语寓言,让学生更多的更直接地去了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观念,潜心研究,进行角色转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和改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每一节高中语文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五

[摘要]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一直是各高校设计艺术教学的重要基础,怎样更好地联系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环节,各有说法。本文从环艺专业特点出发,安排有特色的环艺专业素描教学,内容贴合环艺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关键词]环艺专业特点素描造型手段质感描绘空间联想。

素描作为造型手段,对于从事美术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素描的教学方式或者说是怎么教更有实际效果,这在各专业领域又是存在很大分歧的。

绘画领域的素描更多的是解决绘画的一些基础问题,诸如造型能力、明暗塑造能力等等,注重的是绘画性,是感性思维,作品更多的是反映作者的直观感受。而设计讲求的是理性规划,传统绘画的直观感性思维和注重对象的传移摹写能力或多或少会阻碍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在我国过去的设计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基础素描课教学主要都是沿用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学生锻炼到了较扎实的造型能力,却忽视了创意能力的培养。

所以现在的设计院校素描基础课普遍都开始注重学生创意思维的启发引导,重表现形式和构成效果而轻形体塑造、明暗光影,主要是发散思维式的教学。但是设计也是多元的,各专业特点不同,对素描基础的要求会不会也应该具有针对性呢。装潢专业对创意的需求高,而环艺对空间表达能力有更高要求,服装更注重人体造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就是讲求实用性,这就有别于本科院校,要求我们要把教学思路放在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上。

有鉴于此,我们针对环艺专业特点进行了一些素描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新的教学思路的尝试,希望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环艺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能掌握对特定空间的规划设计并把设想直观的反映在效果图中。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向:一是学生的空间设计的创意能力,二是把这个创意表达出来的动手绘制能力。想清楚了这些,我们的素描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了。

我们把整个素描课程分成二段来开设:素描一,用传统写生教学的方式,注重造型摹写能力。素描二,主要是对本专业的家居物品进行描绘和创意,注重表现能力和创意能力。

在素描一的教学中,把学生考前所学绘画基础充分调动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造型,结构,明暗体积的系统训练,让学生能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了解物体的结构规律,理解明暗关系和体积空间的表现。课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造型基础训练。教师先摆出一组大小、高低、形体有变化对比的一些静物。先不必太繁杂,让学生先找出考前的绘画基础并熟练手法,等第二张作业开始提高要求,安排静物造型可以稍为复杂些,数量也适当增加,要求学生深入观察,认真塑造对象的造型特征。

第二阶段:在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之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物体结构的深入剖析。仍然是把静物作为描绘对象。先安排一些结构较简单的物体,教师先讲解或示范画出其结构特点,再让学生动手去体会这种结构的画法,并学会观察分析物体的结构规律。在第二张提高作业里,可摆放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如玩具汽车、台灯等,提高训练难度,锻炼造型表现和结构理解。

第三阶段:有了造型能力,并理解了对象的结构特征,我们开始进行物体的明暗关系研究和体积的塑造了。先是简单物品组合,教师给出范画要求,让学生明白要达到的目标,由易到难,后期给出较大型的组合静物。要求学生深入刻画,能把之前的.教学要求:造型、结构关系和明暗光影关系完整的体现出来。这样,素描一的教学目标就算完成了。

到了大一的第二学期,学生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之后,对学习和周边事物的观察都会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也进行了一些设计基础课程的开设,如构成学等,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设计理性思维,这时候的素描二课程就要把学生的绘画所学转化或体现到设计概念上来。所以我们的课程开设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转换。在注重创意能力的启发的同时,手绘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是贯穿始末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结合实际的来训练素描技能。

素描(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绘画基础直观的用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去,如手绘效果图和空间专题设计。所以,我们不再像素描(一)那样摆出物体让学生摹写,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找出一些与环艺设计有关系的家居生活物品来进行描绘和创意想象,这样既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更清楚所学的目的性。素描(二)课程内容同样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质感描绘。把本段课题内容和素描(一)联系起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质感描绘,重点要求学生所画出的作品一定要能体现特定对象的质感特征,也就是说描绘如木质、金属、皮革等等就一定要让观者能清楚的看出是这种材质。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耐心,因为质感描绘需要花较多时间在画面的深入刻画上。适当时候教师要动手辅导或示范讲解画法。作业尺幅不必要求过大,八开以内为宜,主要是让学生多动手,多表现几种不同的质感材料。

第二阶段:元素构成。与前继所学构成学课程中的平面构成内容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进一步把绘画思维转换到设计概念中去。在元素构成里面,我们给定学生用桌椅为元素进行构成练习。画面形式可以是以单一的桌或单一的椅为元素来构成,也可以是桌椅两种元素的组合出现。要求画面要有一定的形式美和秩序美,即是疏密、高低、方圆、曲直、黑白等一些规律美感,把绘画与设计理念结合起来。画面的技法形式是素描形式,要注意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光影,而画面的组织形式却是构成当中的点、线、面关系。作业量为三到五幅,让学生先进行草图练习,教师引导并给予适当示范,演示构成法则,让学生明白要求,从而能更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阶段:空间联想。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启发思维的多元化。空间联想可能是素描(二)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了学生一直以来的学习思路特别是基础绘画方法都是对照对象摹写的,突然进行一些空间的想象是有难度的,更别说把构思想法表达出来了。所以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给出一些优秀作业和名家创意作品,进行分析,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让他们进入创意构思状态。同时也要给出一些限制:如我们是环艺专业,那我们的画面要具有纵深空间效果的,而且最好是家居生活空间的。可以是联想出来但实际生活中不存在的,画面效果也要是素描形式,也就是具有明暗、空间和形体塑造等。这样,学生在天马行空之余又有所选择,所想所述尽量能靠近其专业特征。

以上是笔者在近年来的环艺素描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教学实践,拿出来希望大家商榷,给予指导,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教学,同时也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带来一些教学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冯峰.设计素描.岭南美术出版社,.12.

[2]林家阳.设计素描教学.东方出版中心,.5.

[3]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六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完成这些目标要求,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努力创设探究情境,激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一、恰当设疑,创造探究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生物教学包括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特别强调“探究过程”,不是让学生去“读”科学,而是要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他们,让他们去动手“做”科学,将传统教学中的“教材中心”让位于“过程中心”,“教师中心”让位于“学生中心”。教师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选基本教材,尽量采用探究式的叙述代替结论性的解释,创造探究情景,提出小型的却是范例性的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深刻地领悟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进而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表现出积极发现问题,热烈探讨的热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有的学生不辞辛劳在家里养起了盆栽,并且每天仔细观察,还认真地做好观察日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上的所有问题都找到了答案。这是因为植物的'顶端分泌生长素,促使植物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室外有分散的光源,植物的生长素是均匀分泌的,所以长得比较挺,但在窗台上光源大部分时间只在靠窗的一边,导致另一边的生长素减少,那边就长得慢,而另一半却不受影响,正常生长,植物当然就倾斜向外生长了。植物要生长必须要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光植物当然不会生长。植物的尖端分泌生长素,促使植物生长,把它给掐掉了,植物也就不能生长了。

学生通过亲身试验、观察,得出结论,不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还激发了努力学好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认真实验,创新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密不可分,只有把科学知识与观察实验探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我先让学生熟悉教材,把所有实验器材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自己主动选取,进行实验。学生都能做好实验,更有少数学生提出了问题“能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kno3溶液来替代),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此时,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让他们用实验去验证,这样,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科学知识,还能运用这一原理去处理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营造出一个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种资源,搞好活动课,发展探究能力。

生物活动课,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等基本特征,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多种资源,积极钻研,结合实际,就可以把活动课开展地有声有色。生物活动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还可以化繁为简,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我利用学校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在课外带领学生观察校内植物,并要求他们认真观察、记录不同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特征,花及果实的类型以及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与植物环境适应性,让学生以新的目光,新的角度,发现一些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生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充分发挥学生在生物实践中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此外,我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习材料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创设出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学会从各种资源中获取、分析、运用信息,找到学习的捷径。在教学“环境保护”时,我让学生对渠河的水域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查找各种污染源,并拍摄照片,提出自己的关于环境治理的解决办法。我把学生收集来的这些资料和照片制成cai课件,在活动课上展示给同学们看,并让他们思考这些污染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最后归纳总结形成书面的治理报告。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方法,还提升了各种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强化实践探究过程,深入实施探究式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掌握到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七

古往今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都很重要,但多数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却少了琅琅书声,显得单调枯燥.语文教师要明确朗读的意义,精心设计朗读环节、指导、示范学生朗读,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朗读之花绽放于课堂,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杨军作者单位:泰兴市张桥中心初中,江苏,泰兴,22545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10“”(6)分类号:g63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朗读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八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当前我国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将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

高校大学生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群体文化。它包括教风、学风、校风等软件,也包括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教学实验场所等硬件。教风学风是高校从自身的教学特点出发,有规律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治学精神培养的活动;校风是校园文化本质的表现,它是一所高等教育管理服务长期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的、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在这个三者之中,教风是基础,学风是核心,校风是保障。必须充分发掘,利用好这一资源,充分发挥软硬件教育因素的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校园文化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社团活动和构建网上精神家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形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推进作用。

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成为世界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又是产生新思想的最具活力的讲坛。随着社会的.快速地发展,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一般是指突然发生的、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或事端。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理解主要把握于三个方面:一是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尽管事件的发生是一个过程,但由于认识不足或没有及时掌握有关信息等原因,学校往往处于无准备状态或应对的准备不足;二是事件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良的,它在特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对高校稳定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三是事件的发生地在高校校园内或者校园网上,事件的参与者多数是高校的师生或与高校事务有关的其他社会人员。因此,在网络背景下通过高校宣传工作处置好高校突发事件,对维护高校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即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措手不及。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具体影响难以预料。并且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能量、声势、规模会迅速地扩散。一旦达到某一临界值,高校领导、保卫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迅速作出反应,稍有迟疑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由此,高校在事前必须建立预警机制,在事中做出迅速处置。

三、通过“微博”交流,促进思想沟通。

对于陌生人,人们更容易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而“微博”正好可以满足人们这方面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来开展思想交流,更便于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建立在“微博”环境下的网络沟通交流,一方面减少了大学生的顾忌,双方不会因为面对面的交流而造成紧张、戒备和尴尬的局面,使得大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语;另一方面,由于“微博”发送时间短暂,提高了沟通的速度,因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此外,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微博”,学生在使用“微博”过程中感到学校为他们设立的“微博”速度快,传播面广,会对学校产生认同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相结合。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显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而提升主体意识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人一旦获得主体的高度自觉,就必然会焕发出一种极大的人生创造激情,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人生、把握人生的内在活力,显示出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和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人生精神与勇气。强调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尊重人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创新是人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的最高形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依据一定时代要求培养和提升人才全面素质的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吴琼,就职于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九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以“使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l.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同时这样做,又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小组间质疑解疑。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加深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认识。其次,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形成组间解疑。在此期间,对每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辩论。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

4.巩固练习。

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有些问题怎么解释也搞不清楚,但如果通过举例子或巧妙的练习,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悟出其中的“奥妙”。

5.看书小结。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自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

6.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总结,又是对本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一般不再或很少布置除课外阅读、课外讨论之外的作业。

以上六个环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按照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开放式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教学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想方设法凋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至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l.主体性。

开放性教学主张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既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开放性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没有教师的主导,也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2.民主性。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在传统课堂上,老师惟我独尊,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自居;对小学生来说,老师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如果我们不想法改变这种状况,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能充分发挥出来呢?所以,开放式教学的前提就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整节课教师在讲台上的时间很少,多数都是在学生中间参与学生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研究活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树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合理之处,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即使有缺点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或完善。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

通过以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了能够全面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3.1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语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一言堂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是课堂主体。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对其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在交流当中重视语言使用的启发性,合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自我思考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拟人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使得语文知识更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3.2语文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与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地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地运用规范性的教学语言,同时,要保证发音准确,不存在口语或者是语气词,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而语文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以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强语文功底,全面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基于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语言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3增强课堂语言幽默感与趣味感。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激发,增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作用十分关键,一定要幽默,并且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口]。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则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并交流,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与学生学习的态度存在直接联系,同样也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语言进行合理地运用,为学生创设生动且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的应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一

诸位莫笑,看一看,这或许就是你们自己,到哪儿都高举“探索与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身上却做不到,都要求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自己却十分放荡,这算什么。升学,看的是成绩,但很多学校都忽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扼杀了许多天才。孩子进入到全封闭的学校里,一心一意为学习,也把自己在儿时的梦想、理想、誓言,统统抛到脑后,由“天真的孩子”走到了“书呆子”的行列里,却被老师连连夸奖,自己却十分的不舒服,不明白为什么,却已在被一种力量偷去了“天真”。其实,这就是在一边高举“探索与创新”,一边在扼杀孩子的创新、探索能力。

我母亲朋友的孩子与我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偷偷对我说,她很喜欢航模,但她妈却认为学生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不让她玩,有一次,她偷偷拿航模去比赛,拿了一等奖,她不敢说,那张奖状是货真价实的,我在“羡慕”的同时,想必,她也在羡慕我吧,羡慕我有自己掌握的爱好,羡慕我有一个开明的母亲,羡慕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怎么办呢?或许她母亲看见奖状后会理解吧,但,在压力下,她不敢去给她妈看,怎么办?请大家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吧!其实,有时候,在无形之间,我们已经伤到了别人,最简单的例子:金秋时节,开满了桂花,有时也许你只是想闻一闻,可你却不小心的碰下好多桂花,本来是无心的,甚至只想赞美一下桂花,可你伤了它。这创新了吗?似乎是没有吧。

或许只是想探索一下,但创新似乎在无形之中灰飞烟灭了。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二

凤毛麟角。

教师d:我们总不能为了极个别学生,而放弃大多学生,所以习作前的详细指导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更是一种帮助。

(二)关于“放”

教师e:如果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写,文章虽然会出现语句不通、前后不能照应、选材牵强,甚至不合要求等诸多问题,但一定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无奈。

教师f: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教师g:这样的辅导,大多学生还是很愿意接受的。因为针对性强,更具说服力,学生的作文会更“富有个性”“独具魅力”。

教师h: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当然优点很多,但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时间是相当成问题的。教师批改审阅需要时间,与学生个别交流需要时间,学生重新修改订正需要时间,教师再次批阅需要时间……如果班级人数多,如果学生一次修改不成功,如果遇到个别做事拖沓的学生……时间就更成问题。

(三)讨论结果。

现在的课堂习作指导,教师“牵”得过多,“放”得太少。

“放”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从模式化作文中解放出来。但“放”得过松,同样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恰当的“引导”还是必要的。

实践探索篇:寻找“放”与“引”的结合点。

(一)观念篇:“放”与“引”的认识基础。

1、习作指导要切合学生实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三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资产部,江苏常州213022)。

摘要: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载体,对提高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管理好仪器设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延长仪器设备的寿命,从而提高使用率,提高学校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笔者工作职责,分析了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有效途径、方法和运行机制等,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教学和科研系统的良好运转。

关键词:仪器和设备管理架构;运行机制;网络管理系统。

作者简介:张谢明(1974-),女,江苏常州人,本科,科员,研究方向:高校仪器设备管理。

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晶。高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高校存在的基本意义,我们必须确保其正常开展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要使用正确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对设备进行维护,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教研工作服务。仪器和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正常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国际上已经把仪器设备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研究和运用,国外一些教学科研单位非常重视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利用[1,2]。对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到相当的高度,并采取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建立了一套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方法上,仪器设备虽然是共同使用,但要进行专人管理,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共同的开发。近年来,我国不少学校和科研单位也在提高仪器和设备的利用率上进行了不少探索[3-5],但多数院校和科研单位对仪器设备的管理还缺少科学研究。因此,作为设备管理人员,我们应该尽职尽责,积极研究更好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去维护各项设备仪器,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教学、科研提供有效服务。

一、先进的仪器设备管理架构。

高校设备管理是高效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石,设备管理部门要依据一定的管理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维护、协调、控制,从而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设备管理应遵循适应性、效益性和服务性的原则。仪器设备配置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一项重要投资,必然追求效益,应尽可能充分发挥设备仪器的利用率。由此可见,要想管理好高效的设备仪器,我们必须构建先进的管理架构,加强仪器设备购置的统分兼顾,仪器设备管理的便捷高效,仪器设备维护的及时有效。

校区资产管理部建立初期,就注重校区管理架构的建设。资产管理部下设仪器设备中心,专门负责管理各学院和各个教学部的仪器设备管理分中心,再由各个学院和教学部的分中心负责管理所属的各个实验室。校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贯彻“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管用结合”的原则。主管领导统筹策划、协调,各实验室与资产管理部有所侧重地负责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各个院部由一名同志担任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仪器设备管理工作,负责保管本单位所属仪器设备的账及设备验收、报废、报失、转移、调拨的原始单据,负责本单位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资产管理部门每学年定期与各部门设备管理员进行一次账物的核对,确保固定资产做到账物以及与数据库的完全相符。

高校仪器设备分层次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各单位的仪器设备管理落实到人,任务到人,规划设备仪器管理,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投资、闲置浪费或人为损耗;另一方面,有利于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动态数据,并及时进行调配、采购和维护,提高了仪器设备的高效科学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设备仪器的`使用率,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二、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

(一)加强仪器设备购买的监管。

为了使仪器设备的购置适应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现有的资源,使仪器设备发挥更大的效益。仪器设备的管理部门和各个学科负责人必须加强对现有该类仪器设备的信息情报工作的学习了解,掌握本领域中当今国内外的先进仪器的水平和发展趋势。在购置仪器设备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各个学科单位和使用单位对仪器设备的需求评价,即该仪器设备的技术经济分析,重点考虑有无经济承受能力,技术使用管理能力,其次是环境条件,设备场地环境等是否具备,()是否有可替代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是否匹配等问题。第二,认真分析、辩证处理通用常规仪器与专用高精尖仪器、国产仪器和进口仪器、单一学科仪器设备与其他相关学科仪器设备的技术评估和购置过程,必须组织有关学科专家进行论证,对该仪器设备及同类产品的技术性能、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进行比较,做出决策。

(二)加强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

由于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基础薄弱,经费紧张,教学和科研的投入不足,仪器设备更新周期长,且严重短缺。此外,有些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其主要原因是部门所有,条块分割,造成资源不能共享。设备管理部门要使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出来,必须通过科学的组合,合理的规章制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开发更多的功能,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其使用价值。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精密昂贵的进口仪器设备本来就不多,拥有这些仪器设备的单位自身的利用率又很低,而没有这些仪器设备的单位一些高水平的研究课题又无法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出现问题。这些高精尖、大型仪器设备集中于某一学院的某一实验室,或某一专业,于是该仪器设备成为部门所有的资产,造成该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或间断性工作。而这类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又很快,闲置不用更加容易耗损。另外,个别仪器设备形成某些人“专用”的局面,别人不能使用,若要使用就必须收费等,宁肯让仪器设备闲置,也决不“降价”让别人使用。种种不正常的现象,与仪器设备管理不科学而导致资源不能共享有关。

此外,由于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变动,常常使原有的实验设备不能适应新的教学需要而造成了闲置。这些闲置的设备和备件尚有使用价值。因此作为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院、专业之间的协调沟通,或拓展与企业的联系渠道,调剂闲置设备,盘活资产,利用设备“余热”发挥效益,达到设备资源利益的最大化。

在“资产部”统筹下,我们建立了通用仪器设备组,统一管理各个分中心、实验室的常用仪器和专用仪器设备。如常用的示波器、计算机、螺丝刀和万用表等,这些仪器和工具在各个实验中会在不同的时间段中使用,为了节省资源,“仪器设备中心”进行统一调配使用。“仪器设备中心”在人员和仪器调配使用中,形成了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方法,真正做到高效、节约的仪器设备管理运行机制。

三、开放的仪器设备网络管理系统。

高校为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设有众多实验中心、实验室,拥有大量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种类繁多,其使用和维护管理情况又各不相同,单纯的依靠管理人员进行日志式管理,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也不利于管理的高效性和资源信息的共享。因此,构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实验、管理人员信息库;搭建设备采购、设备管理和实验室建设“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建设校院两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等。通过仪器设备管理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不仅能实现仪器设备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和资源共享,而且能减轻工作人员日常维护的负担,提高仪器设备管理的效率。

资产管理部建立了一套“资产综合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形成网络化、开放化的仪器和设备的管理模式。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校区所有资产的网上登记、预约使用、维护维修记录、设备使用状态的评定等功能。同时还对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建设、日常办公等内容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不断完善了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人员的考核方法;增加了仪器设备使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如网上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交流、答疑等活动。开通了网上仪器设备使用预约的系统,为师生提供一个开发、自主、创新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广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课余时间自主使用仪器和设备进行各种创新实验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为教师的科研提供良好的设备保障,健全了仪器设备的开放运行管理机制,保障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四、结语。

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资产管理部通过构建先进的管理体系,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了仪器设备网络化系统,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提高了仪器设备管理效率,满足了学生和教师对实验仪器设备的需要,对校区教学、科研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忠,张玲等。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浅谈高校使用要求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5(11)。

[2]黄新华,齐俭军。入世后高校国外仪器管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7)。

[3]刘素祯。高职院校实验实训设备报废管理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8(6)。

[4]陈晓燕,余顺火,马道荣。浅谈高校仪器设备维护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5]沈筱玉,吴玖玖。提高高职院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5(12)。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四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文章调查和分析了财经类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财经类院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并对如何改进双语教学管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为财经类院校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作者:石磊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徼蚌埠,233041刊名:改革与开放英文刊名:reform&openning年,卷(期):“”(22)分类号:g64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五

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临沂市“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继续探究课程改革创新,深挖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充分享受音乐,为他们终身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研究主流。最近,新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不仅对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作出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着重对教学目的部分作出了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大纲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了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及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难度;改变了原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而目前,据调查统计:“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2000年2月28日《音体美报》)为此,笔者针对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做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开发性教学,首先,我们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使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学校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要求的确立以及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第三,要加强音乐课和学校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探索(从做中学),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第五,及时捕捉国际音乐教育的最新动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个音乐教育的终结,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其开放性还体现在它为学生打下的音乐基础足可以使学生终身享用。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每位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可开发的学生。老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教育的出发和归宿。

例在设计《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这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课外分头收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示自己课外所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在学生唱民歌、赏民歌、找民歌、辨民歌、说民歌,以及用用乐器演奏民歌、跳民间歌舞又到联系日常生活尝试创编简单的新民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活动为主”(美·杜威)的教学思想,摈弃那种以教师为主传统的凯洛夫式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目标化,教学目标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分层化、活性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根据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降调目标”、“发展目标”、“超纲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共存和提高的空间。教育家们曾提出:教育就是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忘记时,还剩下的一些东西。当学生忘了老师所教的一切知识后所剩下的,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所剩下的东西多少却取决于对他们从小有发展目标的培养。教师要去了解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新估计学生发展个性。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

《开放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六

中国的教育改革,突出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综合能力,是由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的,绝对不可能孤立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涉及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感觉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身心健康程度、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最终体现为人的探究创新能力和人的社会性。可是现行的以学生“考试分数”及“获奖”为标准,评价考核教师的教育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师根据“考试效益”抉择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的必然后果。导致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习题练习为主,课内实验也以演示或技能训练为主,而需要较多时间精力的探究与创新教育则被弃之不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性或厌学心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害于学生精神心理的健康和社会人格的健全。所以,有必要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弥补现行课堂教学的缺憾,这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传统学校教育以教材和考试内容为限,因此学生的无限发展性必然受到学校教育有限性的制约。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无限发展性需要为基点,充分重视教育的开放性,以实验教育而言,应当提倡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避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不足。

一、确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

1、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强调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主动性、实验团队的分工合作、实验内容与器材的开放性,要求学生自主发现实验课题、主动以创新的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以探究的精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更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感觉认知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社会人格和精神心理的健全。

传统实验教学通常由科任教师主导,是否开展实验活动取决于科任教师,实验教师不具有决定权。但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在绝大部分学校尚无开展,仍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教育工作者,正可发挥其主导作用。实验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发挥本身的优势作用,积极研究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方法,主动积极地传播推广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精神心理和社会人格、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应有贡献。

2、正确理解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理念

何为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它具有开放性,无论其教学理念、内容形式、实施方式、时间场所和参与人员等,均具有开放性,都是灵活多样的、可发展变化的,而非封闭有限的,所以说是开放的;其次,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是突破教材和课堂教学范围限止的实验教学活动,虽然涵盖了教材实验,与教材和课堂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既非课堂教学的延伸,也绝非课堂教学的补充,是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活动;另外,它是教学活动,是有组织、有规划、有秩序、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绝非放任自流、随意而为。

对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从实验教学的开放范围、组织实施、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制度规范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实验教学之开放性

1、实验室的开放

实验室开放的含义:一指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实验需要,不受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的束缚;二指实验室的开放不限于本学科,可以跨学科开放;三指实验室向所有需要进行实验的师生开放而不限于特定人员,以满足他们各不相同的实验需求;四指不局限于设施完整的实验室,其他场所也被充分用于实验教学活动,并能得到实验室的全力服务。

无论是教材实验或自主设计的实验,无论是在校内完成或校外进行,无论是一次性实验或持续性实验,无论是单学科实验或跨学科综合实验,只要该实验具有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发展,实验室就应竭尽全力提供服务。也即实验室的服务不再限于所属学科,不再局限于教材实验和课堂教学,而是完全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服务宗旨。例如,实验室可以向需要补习复习、器材制作、野外试验的学生提供服务。

实验室的开放,绝非无序开放,绝非任由大家自由进出、随意而为,而是有组织、有秩序地开放,是由过去的封闭式管理变革为新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是新的实验室管理使用模式。对于那种把实验室开放,说成“实验室、仪器室随时开着,任由师生随时进出、使用”的错误观点,必须坚决反对,加以纠正。为使实验室实现有序开放,应对实验室开放的整体规划、管理细则、开放范围、实验室及器材的使用管理与协调、实验管理和相关记录等等,都应建立明确、具体、可行的制度规范。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七

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研究主流。最近,新颁布的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不仅对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作出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着重对教学目的部分作出了大的修改和调整。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大纲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了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及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降低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难度;改变了原来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而目前,据调查统计:“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却很少喜欢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2000年2月28日《音体美报》)为此,笔者针对在小学音乐课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做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怎么理解“开放式”教学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选择,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现代观念和现代教学形式的和谐统一,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施开发性教学,首先,我们要对学校音乐教育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心态,把社会音乐教育环境和家庭音乐教育主动地纳入自己的视野之内,使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把学校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要求的确立以及教材的编排等方面不过分追求系统、全面和整齐划一,以便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足够的接口和创造余地。

第三,要加强音乐课和学校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音乐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授及定时间、定地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探索(从做中学),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第五,及时捕捉国际音乐教育的最新动向,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

最后,我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音乐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不是整个音乐教育的终结,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其开放性还体现在它为学生打下的音乐基础足可以使学生终身享用。

二、怎样实施开放式教学

1、开放教学思想,凸现学生主体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每位音乐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代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要精心构筑教学策略,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框架对教学新建构的束缚,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面对一个个可开发的学生。老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教育的出发和归宿。

例在设计四年级上册《绚丽多彩的中国民歌》这一课中,教师指导学生从课外分头收集有关中国民歌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学生们纷纷结合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展示自己课外所获得的知识和本领。在学生唱民歌、赏民歌、找民歌、辨民歌、说民歌,以及用用乐器演奏民歌、跳民间歌舞又到联系日常生活尝试创编简单的新民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一切以活动为主”(美·杜威)的教学思想,摈弃那种以教师为主传统的凯洛夫式教学。

2、开放教学目标,凸现学生个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实现教学过程的目标化,教学目标科学化、系统化、具体化、

分层化、活性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根据大纲、教材、教学计划所规定和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降调目标”、“发展目标”、“超纲目标”,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共存和提高的空间。教育家们曾提出:教育就是把所有学到的东西都忘记时,还剩下的一些东西。当学生忘了老师所教的一切知识后所剩下的,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而所剩下的东西多少却取决于对他们从小有发展目标的培养。教师要去了解学生,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新估计学生发展个性。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

《小学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探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八

我国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长期以来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师向学生陈述知识,重复教材观念;学生的任务是记忆和考试时背书。这种教学方式在高校也普遍存在,教学走进了陶行知所说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死胡同。高校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现代教育的理论素质,而另一方面却仍然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在实施教学。

当前,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顺利推进,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改革给高校教师教育也带来了新挑战,要求师范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施现代教学的能力。而高校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落后,师范生对教育理论课程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难以掌握教育理论、形成教育技能。甚至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得到的必然还是传统教育经验和能力,这样的高师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将无法适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不可否认,高校教育理论课程与高校其他的理论课程一样,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相当严重,开展实践性教学就是有效解决传统教育“重理论、轻能力”的有效方式。如何开展高校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对广大高校教育理论课程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开展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

1.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

2007年3月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提出“十一五”期间,切实把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抓上去。开展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正是具体落实“质量工程”的要求。

2.有利于改革当前高校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弊端。

高校本科教育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直接导致目前本科教育“重学术,轻技术,重知而轻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弊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适应工作的能力差、发展的潜力低等现象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从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转向培养专业性、应用型人才,社会大量需要各种专业性、应用型的实用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分工对各层次和各行业的专业人才的需要。这些都要求高校教育理论课程要开展实践性教学。

3.是培养未来合格教师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专门培养人的职业,不仅要有比一般人丰富和厚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知识,作为自己实施教育教学的原材料,而且更需要掌握一般社会成员不需要或不必系统了解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规律。只有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社会地位和社会尊重。

教师专业化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精神、专业伦理和道德等多方面。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师范毕业生的教育理论素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还能够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在将来成正成为具有专业化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教师。可见,教育理论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环节。

4.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很深,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要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任务非常艰巨。但同时,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基础教育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又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为此,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践性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推广,加强实践性教学将有效地改变我国当前教育的弊端。

基础教育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师资。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实践性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指导现代教育下的实践教学,很容易使实践教学变质为“应试”活动。高校教育理论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必将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合格老师不可忽视的重要做法,有利于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

教育理论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课题,需要教师、学生、学校等多方面的配合,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才能真正实现。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开展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转变。这方面要注意解决两个问题:

1.教师怎样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开展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负责地学习,教师就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让大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做更多的事情。

2.怎样把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变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中,不是简单地学生多做、教师少做,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新设计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设计课堂之外的教学,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研究过程,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做学术研究。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开展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要注意应用现代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充分调动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其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应推广应用的教学模式有:

1.研究性学习。包括课内和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教育理论课程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甚至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3.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讲授式的教学中,学生的任务就是上课、作业、考试。学生没有具体的任务,学习也就没有动力。教育理论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要设计科学、合理、具体的教学任务,并使之成为学生参与实践的具体学习目标。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解决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将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选用不同的案例。

(三)改变教学效果评价的单一形式。

教学效果评价活动实质上是教学的继续,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不同的评价,对大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现代的教学评价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目前的教学评价过分重视考试以及分数,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利于调动在学生参与到实践性教学中来。

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应该做以下的改革:

1.评价内容研究。评价要多元化,不仅测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体现大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等。

2.形成性评价研究。用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学生参与评价研究。加强大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通过评价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

(四)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保障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

高校教学设施的改善,是开展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物质保障。

1.要建立健全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标志,要让所有学生能够参与互联网络的学习。

2.要有足够的图书资料,满足学生查找资料的要求。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利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研究,传统的报纸、杂志是教育理论课程开展实践性教学基本手段,必须培养学生利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让学生形成网络学习的正确策略。网络是开展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要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有益工具,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而不是被其毒害。

四、结论。

开展教育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是改革高校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有效形式,是培养合格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校开展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调动教师、学生、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实现,从而让高师生掌握现代教育的理论,培养创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从事现代教育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探索作文教学的最佳实践篇十九

管理沟通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操作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沟通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模型,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侧重于实践教学,将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授课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效果。课程中运用了情景模拟、实战演练、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案例教学。管理沟通案例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案例导入,教师把案例中的问题导入到课堂中。

第二,结合案例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问题。

第三,组织学生对问题展开公开讨论,教师把握控制整个讨论环节。

第四,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总结。

第五,布置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2.1实践性特点。

管理沟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体现在几个方面:

二是从课堂内容设计上看,实践教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60%以上;

三是从教学模式上,主要是实战演练、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等。

“实践教学模式”的采用,通过模拟管理环境、课堂分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阐述个人观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艺术性特点。

管理沟通课程的艺术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讲:

一是课程类型的艺术性。

二是管理沟通工作的艺术性。作为管理类课程,它具有跨学科、跨专业性特点,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同时,管理沟通的工作对象包括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的因素,并不完全服从于自然规律,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与人打交道的工作需要一定的艺术性和技巧性,比如口头沟通的技巧、倾听的技巧及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等。

2.3互动性特点。

管理沟通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的互动性。管理沟通课程包括沟通、管理沟通、组织沟通、人际沟通等。其中“人际沟通”是开展管理沟通课程的重要前提。管理沟通课程的授课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前提。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授课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备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授课教师备课情况。教师在授课前不仅要备课充分,还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个体的专业背景、价值取向、学习兴趣、学习目的等,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做准备。

二是学生在学习前充分了解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教学目标、授课模式及方法。

2.4适用性特点。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有其适用的范围。管理类的课程并不都适用于案例教学,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对于简单的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案例教学更适用于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单凭课堂讲授的方法不易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把要知识嵌入到情境中去,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通过讨论分析案例,有利于学生沟通、交流、分享、成长,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3.1教学素材匮乏。

目前,案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广泛应用,但是管理沟通课程在案例素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案例素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管理沟通课程的开设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培养高等商业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作为近几年开设的新课程,尚没有统一编写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学教案,在案例的选择上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受个人精力和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的局限,所选或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3.2课堂组织困难。

案例教学的主要授课环节是组织课堂讨论,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对案例的熟悉和了解,加深对管理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分享的学习精神可以培养学生钻研、思考、逻辑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案例课堂教学班级以30人左右为宜,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整理、汇总讨论结果。管理沟通课程是本科类的专业选修课,通常是大班上课,这种模式一般在90人左右,不利于进行分组教学,给学生课程讨论造成一定的难度。

3.3对教师的管理组织能力要求较高。

在整个案例教学中,要进行案例导入,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和控制,纠正偏差,归纳总结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完整、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知识,精通管理案例;

三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不出现“冷场”的局面,也要恰当掌控课堂活跃的尺度,不出现讨论过分热烈、“刹不住车”的局面。

4.1恰当选取案例。

案例选取要具备几个原则:

一是要体现前瞻性。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案例题材的选取不仅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来选取。过时、陈旧的案例,不具有时代性,同时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

二是要体现启发性。要选学生感兴趣的、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

三是要体现适应性。案例的选取是为实现培养目的而服务的,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编排要和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相一致,紧扣培养目标。

4.2科学培训教师。

案例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要素是培养高素质的授课教师,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认可度,掌握案例教学的技巧性,培养教师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培训的方法:

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学习,收集教学案例,提高教师遴选、编写、组织教学案例的能力。

4.3建立案例教学保障制度。

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难度大、备课时限长、教学手段复杂等特点,需要学校对案例教学给予制度上的保障。

一是时间保障,使教师有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进入企业锻炼,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对企业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教学、科研良性循环。

二是物质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方面的支持。

三是案例配套教学设施的建设,包括案例素材的建设和教学设备的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