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端午节作文(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5:35:48 页码:14
小学端午节作文(汇总8篇)
2023-11-09 15:35:48    小编:LV_ZW

成功需要总结经验,来一份总结吧!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各行业的总结写作方法和要点。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一

相信大家一定吃过软软糯糯的粽子吧,粽子有三角形的、菱形的。它的外表是用新鲜的粽叶包裹着的。有的里面是一粒粒香醇饱满的糯米,还有的粽子里是甜滋滋的蜜枣和黄澄澄的大咸鸭蛋黄。当然,爱吃肉的朋友们,也可以把鲜肉、熏肉加在粽子里。它的做法很讲究,要选上等好的粽叶、糯米。在前一天,需要把蜜枣、糯米、粽叶、熏肉全部准备妥当。预备着明天的包粽子。第二天清晨一起床,必定就是包粽子。把粽叶卷成一个三角形或者菱形,放上点糯米,或是再放上个蜜枣,再把上面多余的部分包好,卷起来,扎上棉线,一个完美的粽子躺入手心。再放进锅里蒸。蒸好以后,轻轻地拿出来、拨开,一股清新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神情气爽,咬一口,糯糯的,真是美味。再加上甜丝丝的蜜枣,像是落入了人间仙境。

no.2赛龙舟

嘿呦,嘿呦。这声音从哪儿来。哦,原来是从长江边上传来的。是在干嘛呢?当然是在赛龙舟了。瞧,赛龙舟的有鼓手、划桨手由十多个精英小伙组成,分几个队比赛。比赛开始了,随着由慢到快的鼓声,划桨手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他们脸上的汗珠已经浸湿了薄薄的衣衫。一米两米三米大家齐心协力地推动桨板。离终点线越来越近了。周围的人开始欢呼,呀!赢了。周围的人拥向鼓手,把他捧起来,抛向空中,开始了欢呼。

这次端午节,让我觉得,我是真的摸清了咱们中华传统节的底!再下次,我还会积极参加传统节日的。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二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很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很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很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三

我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塑造人格、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我们怎样对待每一位同学,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怎样面对每一堂考试,都是诚信对我们的考验,假如我们在学生时代就随意糟蹋自己的诚信,用虚假的学业和虚伪的态度是难以在将来的竞争中立足,而尾生抱柱之信。季老一诺千金,幼小的华盛顿坦然承认自己砍了樱桃树,这些以诚为功,以诚立业的事例无不说明诚信这种人格力量在人生发展中多起的重要作用。

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亿万颗心灵随着祖国母亲的脉搏一起跳动,亿万双眼睛一起注视着那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那经历过无数风雨沧桑的国旗,我心中感慨万千。这面熟悉的五星红旗,已经在共和国的上空飘扬了半个多世纪,她带着我们走过了六十个年头。六十年了,温暖阳光今又是,而今却换了人间。

老师们、同学们!

百余年来,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河山完整,为了中华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一批批有志之士,满怀爱国热情,以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用献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壮歌。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他常对部下说:“人谁无死,但愿死得其所!”后来,民族英雄邓世昌和全舰二百多名官兵在对日作战中全部牺牲。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为推翻清朝统治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倡导实业救国的张之洞、教育救国的陶行知,还有科技救国的华罗庚等,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会从落后挨打、受人欺凌到不畏强暴、搏击豪强,直至成为“东方巨人”。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四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夫叫屈原,他不但是一个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还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当时,秦国把楚怀王抓走了,屈原建议楚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把大王救回来,但楚顷襄王怕打不过秦国,犹豫不决。有一个坏人不想让屈原受宠,就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信了那个人的话,就把屈原的封地没收了,把他流放到汩罗江那里了。终于,楚国被秦国灭掉了。因为屈原是一个很爱国的诗人,他心如刀割,就写了一首《天问》的诗,决心和国家共存亡,就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当时,许多人为了救屈原,就驾着船,向江里投饭团和肉丸,并向江里倒雄黄酒,防止鱼虾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并在这天,举行赛龙舟活动,并包粽子、喝雄黄酒。

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小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叙述却具体生动。神态、动作描写准确到位,使人物形象刻画丰满。文章写出了真情实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2】。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端午节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包粽子、插艾蒿等。作者岁包粽子的细节描写的十分详细,可见作者的观察十分仔细。文章语言淳朴,叙事条理,是篇不错的文章。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五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陆游·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殷尧藩·唐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屈原庙》唐崔·唐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日》殷尧藩·唐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苏轼·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三首》赵蕃·宋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李隆基·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清》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六

吃粽子,吃粽子喽!终于盼到奶奶这清脆甜美的声音了。我告别了亲爱的小伙伴,一个箭步跑回家,笔直地站在奶奶身边喊道:报告,我回来了。妈妈在边上点着我的鼻子说:你这速度都快赶上火箭了。笑声在院子里回荡着。

我特别喜欢吃奶奶包的红枣粽子,香香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极了。当一层一层的苇叶摊开来,江米的醇香也越来越浓的扑到鼻子,流进了我心田。看着手里的粽子,白得透明,鲜得诱人。我迫不及待地吃着粽子,不一会儿,粽子就只剩一个角了。慢慢儿吃,细细儿嚼,听爷爷给你讲讲端午节吧。爷爷蒲扇一摇,故事就开始了: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当年的五月五日,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就是因此得来。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听到消息,马上把船划进茫茫的洞庭湖进行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我使劲地点头。是啊!端午节吃粽时不能忘了我们纪念的是一个人,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没有国,哪有家。没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哪有丰衣足食的百姓。屈原爱国就像爱自己的家,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亲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值得世世代代崇尚。

吃着手中香甜的粽子,听着屈原爱国的感人故事,真是个幸福的时刻呀。

指导老师评语:

小作者很善于观察生活,能敏锐的捕捉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文章的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细腻。以端午节为契机,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了屈原精神。(贾晓奇)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七

在端午节这天,会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赛龙舟!

五月初五这天,在歧江河边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围都有小商铺开着,面对这热闹挤挤的江边,我很苦恼:“我这么矮,怎么看得到啊?”还好我趁别人不注意,“唰”一声钻进了第二排。比赛就快要开始了,各个运动员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动的不得了。

“嘭”发令枪开了,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咙也没有关系,我见他们的青筋若隐若现,真像自己在比赛。船上的人也非常团结,动作一样,每个船员都竭尽全力地划着,他们手上的肌肉也越来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声越来越大,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都随着船只而改变着。

第一只领头羊出现了,是绿队,绿队的队员的脸都变成了西红柿一样红了,不用多久已经把他们甩得远远的,一马当先的他们并没有骄傲,经过了很久,红队赶上了,他们两队各不相让,让我想到了两条龙在打架的场面。究竟鹿死谁手呢?这还不知道。观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这两队很难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变幻莫测。

激动人心的时刻要到了,红队绿队谁会夺冠呢?绿队快马加鞭,红队也不甘示弱。终于,冠军还是绿队获得。他们开心地又蹦又跳,还抱在一起了,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小学端午节作文篇八

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奶奶又要包准备包粽子了。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这时候奶奶这要准备包粽子的馅料。

奶奶准备了两种馅料——豆沙和鲜肉。然后奶奶拿起一片粽叶,把它折成像三角形一样的小

袋子,把糯米放在三角形里,再拿一块鲜肉,盖上一勺糯米,把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系起

来。

一个粽子就做成了,接下来还要煮粽子,煮好之后,吃起来香喷喷的。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要在门前放艾草,可以驱蚊子;有的地方要赛龙舟,

小朋友脖子上还挂香袋。

多么难忘啊!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