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6:57:52 页码:10
最新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汇总15篇)
2023-11-09 16:57:52    小编:HLL

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写总结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一

明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保持政治清醒,增强发展自信,加强学习、担当作为,以奋进之姿迈向新征程,为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誓做“明白人”,涵养“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大海航行靠舵手。中国共产党就是指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定心丸”“推进器”。即将过去的,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实践证明,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我们要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无论面临的局面多么严峻、困难多么险峻、外部环境多么恶劣,都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让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劈波斩浪。

争做“实干家”,坚定“逢山开路”的决心意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判断。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克服盲目乐观心理,保持务实作风,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挖掘自身潜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要应时而变,增强机遇意识,辩证看待问题,于危机中育新机,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毅力。要保持头脑清醒,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搬开前进道路的“绊脚石”,跨越“娄山关”“腊子口”,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当好“贴心人”,书写“人民至上”的幸福答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规划的八项重点任务中,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经济发展中的民生“温度”。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守初心担使命,以经济热度保障民生温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在更好造福人民中汇聚同心同向的发展合力。要把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毫不放松做好常态化条件下疫情防控工作,为经济工作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提供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服务供给,畅通堵点、疏通痛点、解决难点,把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新征程新使命。让我们奋勇拼搏、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不懈奋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砥砺奋进。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二

绣花要精细,一针一线恰到好处,方能出精美绣品。扶贫同样需要绣花精神和功夫,精确、精准,帮到关键处,扶到点子上,方能交出脱贫攻坚战的完美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下定决心精准绣。“万事开头难”,面对空白的绣布、颜色各异的绣线、大小不一的绣针,着实要下一番决心。要明确绣什么花型、绣多大、运用什么针法、什么时间绣完,每一针都要下对。中国的减贫计划、脱贫目标不是随随便便就定下的,是党中央做出的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世界减贫事业都具有重大贡献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并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为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道明了方法。据此制定时间表,细化作战图,精准施策,定能见实效。

拥有耐心坚持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画好绣样,定好绣色,就要一针接着一针扎下去,一般尺寸的十字绣需要上万针,不可能一天两天出成品,这就需要绣者保持耐心,日复一日坚持绣。扶贫堪比绣花,却难于绣花,但同样需要扶贫干部一日接着一日干下去,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扶贫干部要善于学习,准确了解扶贫政策,苦口婆心反复宣传,把贫困群众当家人,切实抓好“扶志”工作;要详细、动态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做到每一户每一人情况了然于胸,因户、因人施策到位,及时动态调整;要变“输血”为“造血”,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开发扶贫岗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脱贫致富。还有一些驻村扶贫干部,吃住在村,生活条件艰苦,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干得出成绩。

保持恒心跟进绣。“不经一翻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持续穿针引线加上眼部疲劳,肯定会出现扎手、打结、有细小差错的情况,也会生出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甚至还会有放弃的念头。这时候思想就要警觉,要逼自己一把,或让身边人做好督促,扶贫工作同样需要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扶贫工作要树立恒心,保持平常心。对于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要勇敢面对,共同研究予以解决;上级党委要以“四不两直”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排查,让各级党组织思想不放松、扶贫干部行动不停歇,贫困群众脱贫不停步。

树立信心收尾绣。“行百里者半九十”。十字绣将近成品,要树立完胜的信心,继续保持决心、耐心和恒心,开展“回头看”,检查错漏,及时补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参与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扶贫干部是辛勤的、辛苦的,但同时也是幸运的、幸福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但也要正视因疫情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加以解决,在自我树立信心的同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要进一步加强摸排,发现具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产业和就业等政策扶持力度;进行必要“回头看”,尽快补好工作漏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扶贫成效和脱贫成色,不负众望、完美收官。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三

广西灵川县灵川镇通过开展“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在脱贫新起点上迈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常态交流,搭建干群之间“爱心桥”。灵川县灵川镇利用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及脱贫攻坚“明白人”开展常态交流,并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因户施策进行帮扶政策指导和宣传。通过各种形式的常态交流,既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困难,又很好地搭建了与贫困户沟通的“爱心”桥梁。

灵川镇民治村委东村龚秀芳户是脱贫户,家庭人口4人,龚秀芳与儿子长期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苏荣桂与其老伴两位80多岁的老人生活。由于两位老人年老体弱且患有残疾,生活上有诸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帮扶联系人、驻村工作队员及村“两委”干部主动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的任务,定期为老人打扫卫生、帮助老人量血压,并通过日常走访,到家中与老人聊家常、宣传扶贫政策,关心其身心健康。“感谢党给我们派来这么好的干部!”是苏荣桂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遍访交流,搭建化解问题“直通车”。灵川县灵川镇领导班子与帮扶干部通过遍访交流,及时了解贫困户身体状况、收入来源、生产生活情况,准确掌握贫困户就业、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并通过与相关部门电话沟通,现场制定帮扶措施和解决方案,最快速地帮助贫困户解决困难和问题,提高帮扶成效。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四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各地纷纷报道贫困户脱贫又入党的事例,这既是脱贫攻坚的“战果”,更是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嘉奖”。“入党申请书”背后传递着党组织力量,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情,扶贫政策精准有力,让脱贫农民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成千上万的忙碌身影让贫困户看到党的真心。“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心为民,民必拥护”,这是我们党生生不息、枝繁叶茂的根脉所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从农家院落到田间地头,从直播带货到推广消费扶贫,从扶贫车间生产一线到基础设施建设现场,处处活跃着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百姓心中牵挂的“乖女儿”张小娟,“背着父亲去扶贫”的吴苏俊,被村民们亲切称为“玉米书记”的靳康鹏……还有更多像这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公务员”一样的党员干部,把帮扶当“家事”,用一双双沾满稀泥的胶鞋、一本本厚实的驻村日记、一个个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诠释着共产党员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党心所向,民心所依”,让贫困户从成千上万的忙碌身影中更加坚定对党的信赖,潜移默化地向党组织靠拢。

成千上万的资金项目让贫困户感受到党的暖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对于脱贫攻坚战役,资金就是“子弹”,构建起中央扶贫资金、地方扶贫资金、社会各界援助、海外资金援助等多元化投入格局,通过节本归流、引水入池、聚财攻坚等方式,不断放大资金效益,让成千上万的资金帮助贫困家庭走出贫困沼泽,走上小康之路。基础设施建设让道路“通不了”“通得难”到“通得了”“通得好”,产业扶贫项目让贫困户插上脱贫致富的“翅膀”,危房改造让贫困户屋暖心更暖……正是因为有了成千上万的项目资金投入,让贫困户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在党如阳光般温暖下,真正“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进行伟大斗争、创造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成千上万的脱贫故事让贫困户找到入党的初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党组织组织开展“讲好脱贫攻坚故事”“脱贫攻坚感党恩奋进新起点”等活动,以讲述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小故事等方式,反映广大贫困群众自主创业、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奋斗历程,以榜样的力量让贫困户“华丽变身”。从“要我富”到“我要富”,让贫困户在学知识、学技能、强素质中增强自信心,感受着党组织力量的感召;从“带头致富”到“申请入党”,“最美脱贫户”用脱了贫、入了党,传递党组织给群众深情的记挂和浓浓的亲情,对周边的贫困户起着示范引领作用。像党员一样去“帮扶”别人,加入共产党就能更好为人民谋幸福,成为了广大脱贫农民的新追求,让脱贫农民物质上富了,精神上也要富起来。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五

心怀理想、意志坚强,不怕千万里,学习“追日”的“夸父”。神话传说中,夸父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他不怕烤、不怕累、不怕远、不怕饿,跨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条条沟壑,穿过一条条大河。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黄诗燕,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凸显真挚为民情怀的毛相林,为大山的女孩求学谋出路谋幸福搭建桥梁创办女子中学的张桂梅,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坚定执着、无私奉献、播洒大爱,都是新时代铁骨铮铮的“追日”英雄。

心系目标、不忘誓言,永远忠于党,学习“向日”的“葵花”。“骄阳育得精神秀,沃壤滋来体态丰。雅韵常存高洁处,好花不卧乱丛中。”“向日葵朝向东方,花盘可以接受阳光照射,有助于保持花朵干燥,并能吸引昆虫在那里停留帮助传粉。”袁隆平心系稻田,黄大发心系沟渠,钟南山心系疫情……他们都是美丽的“葵花”。在新时代新的挑战面前,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必须要牢记参加工作之初心中默默立下的的誓言,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神圣使命,锤炼坚韧的品格、摈弃涣散的思想、转变薄弱的意志。

心有修养、广积营养,凸显“别样红”,学习“映日”的“夏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杨万里笔下西湖的荷花为何能如此美?因其善于在最美的阳光照射下吸收营养,敢于在最高的温度炙烤下锤炼自己。刻苦的航天人,深山的建设者,公益的志愿者,荒漠的植树队……他们都是美丽的“荷花”。以良好的品德修养当好群众的镜子,加强修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言传道、以德树人、以行示范,在潜移默化中播撒正直、善良、诚信、坚强和乐观,健康积极、阳光向上、自励自强、谦虚谨慎、廉以律己、清正廉洁。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新的征途,新的里程,新的目标,我们勤奋节俭、艰苦奋斗,坚韧顽强、再接再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才有希望拥抱心中的阳光。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六

20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方面规模的会议。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总书记的讲话凝聚人心、充满力量,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如期完成脱贫任务,要靠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同时我们也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真抓实干。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刻分析,聚焦实际、鼓舞斗志,也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座谈会上,总书记对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七

有这样一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就受穷”,道出了算账对一户家庭能不能过上富裕日子的重要性。算好账才能当好家,一户之小账,恰恰关系国家之大账。如果广大党员干部能够同乡亲们一起把“小账本”算清楚,制定好长远规划,该花的花、该省的省,精打细算、持家有道,不仅能够帮助乡亲们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也能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刨根问底深究,算清一笔“明晰账”。算账算账,关键是把账算精算细算准。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从生活冷暖到安居乐业,从柴米油盐到收入来源,从教育医疗到致富增收等各方面,都主动过问、深入了解。“算账”和“算账扶贫”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算账”的过程本身是搞调研、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的过程,除了查阅相关表卡簿册,一项一项比对、一项一项核算之外,还需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沉到一线与乡亲们“拉家常”“坐炕头”,与乡亲们面对面摸实情,手拉手聊发展。可见,算对一笔“明晰账”,不仅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群众“认账”,更能总结群众的经验,吸取群众的智慧,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出科学的决策。

精打细算俭省,算好一笔“节流账”。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考察时指出:“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算账”不仅仅是摸清“家底”,还要与乡亲们共同想办法,克勤克俭、细水长流、能省就省。在与乡亲们“算账”的过程中,并不能“一算了之”,在比对、核算中,还要多琢磨乡亲们花的哪笔钱可以由政府“买单”,哪笔钱可以少花甚至不花,多办一些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根据实际情况,将项目、资金、保障等各项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下沉基层,在吃穿、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想办法为群众“节流”,帮助乡亲们扎紧“钱袋子”的“出口”。

千方百计开源,算出一笔“收入账”。俗话说,大钱靠赚,小钱靠攒。脱贫摘帽只是新起点,关键是确保贫困户能够稳定增收,确保可持续发展。“算账”就是要算好乡亲们的“可预期收入账”,根据地区实际和市场背景,帮助乡亲们多研究适合种什么、养什么、如何集约化发展;根据群众自身的一技之长和身体条件,帮助研究适合干什么、适合到哪个用工单位,并结合自身职能,积极进行协调,将各项措施及时落地,进一步选准和拓宽增收“路子”。需要看到,许多产业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收益,对此,在“开源”中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着眼长远谋事,脚踏实地干事,多创造含金量高、收益稳定的项目,帮助老乡们种好持续增收的“铁杆庄稼”。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八

为在脱贫摘帽新起点上进一步提振发展精气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深入开展“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推行以“四笔账”晒成果、“三字诀”话巨变、“两心法”树典型为主要内容的“432”模式,激发全县广大党员群众知党恩、感党恩、跟党走的热情。

算好“四笔账”,晒成果、知党恩。从全县86个后盾帮扶单位和18个乡镇抽调1200余人组成70支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小分队,逐村入户算好“四笔账”,让群众感知扶贫政策带来的新变化。算好“收入账”。开展“户细账、村详账、镇分账、县总账”明白收入大行动,与脱贫户逐项比对核实享受情况,为脱贫户认真梳理增收项目,做到不漏记、不重复,收入清。算好“受益账”。全面梳理以来脱贫户所享受的扶贫政策,以明白墙、公示栏的形式列出明细清单,确保脱贫户知账、懂账、认账。算好“标准账”。采取“一村一会议”“一屯一交流”“一户一恳谈”的形式,全面梳理盘点脱贫攻坚以来家庭收入变化、生产生活变化、致富能力变化、思想观念变化等“四大变化”。算好“帮扶账”。将全县70个贫困村、1.8万户脱贫户20以来享受各级定点帮扶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的帮扶情况,形成帮扶账单上墙公示,营造“知党恩、讲奉献、树新风、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念好“三字诀”,话巨变、感党恩。总结“六大变化”,进村屯、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安置点,多种形式开展“感党恩”活动。感恩课堂“讲”变化。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举办情景微党课,邀请扶贫干部上党课,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党恩。举行“脱贫感党恩”主题情景汇报会61场,邀请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脱贫户等共同演绎脱贫攻坚奋进历程。开展“感恩教育进校园”活动43余次,以“讲、学、写、画、演、唱、听、行”形式将主题活动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让广大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座谈交流“聊”变化。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管理者、村(社区)“两委”干部、务工脱贫户、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谈脱贫故事、聊企业受益、讲个人收获,感悟党的恩情。目前,全县286个村(社区)累计召开各类交流座谈会600余场。组织全县900余户脱贫户赴“老乡家园”等8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开展家庭体验式走访交流,实地感受生活巨变。搭建平台“展”变化。采取图片、微视频、专题片、剪纸、彩调、快板等方式,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成效,抒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目前,共征集图片多张、微视频57个、传统剪纸100余幅,制作专题宣传片31个,举办脱贫攻坚成果展6次,参观人数达10余万人次,群众自发创作彩调《三看亲》、歌曲《全州处处好风光》等艺术作品广受好评。

用好“两心法”,树典型、跟党走。深挖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的示范作用,坚定干部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精心”树典型。采取组织推荐、社会评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挖掘提炼“脱贫不忘挖井人·七旬老汉颂党恩”等典型事例116个,选树“10万元贴息贷款,迎来蚂蚱养殖一片艳阳”等“扶贫典型事”38件,评选出蒋通国等“脱贫示范户”54户,庾雪涛、蒋建平等“最美扶贫人”55人,县卫健局等“最美帮扶单位”4个,县工业园区老乡家园“最好安置点”1个。“尽心”推典型。依托传统媒体、互联网、“两微一端”新媒体等三大阵地,加大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多渠道推广、多方位宣传,实现“成熟一个、选树一个、带动一批”的良好效果。通过学习和推广先进典型,鼓励和引导脱贫户向先进看齐、以典型为范,进一步激发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动力。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九

虽然全部脱贫目标已定,扶贫也不能成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可以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等竞争性政策设计,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这个第一书记说的“干部干、群众看”的“扶贫独角戏”现象确实存在。究其原因,既有贫困户思想问题,也有帮扶方法的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贫困户中确实有些好吃懒做、“等着扶、躺着要”的,这也是他们至今仍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出于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不称职就召回等压力,为了尽快让结对贫困户脱贫,一些帮扶干部过多“代劳”,贫困群众反倒一边站着看。

如何改变当前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干部帮着干,农户一边看”现象?

对症下药,首先当然是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扶贫先扶精气神。长期的贫困,很容易消磨人的斗志,让人逐步失去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一些地方长期的输血式扶贫也让一些贫困群众患上了等靠要的路径依赖,但大多数贫困群众还是愿意借助帮扶,通过辛勤努力过上好日子的。脱贫攻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驱除心中的“拦路虎”。实际工作中,除了宣传教育,还可以组织贫困群众现场参观成功脱贫的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通过眼见为实的参观学习,增强脱贫信心。

完善政策设计,激励贫困群众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干起来。相关制度设计上,不能让辛勤劳动的过得不如好吃懒做的,同时要向贫困群众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政策支持勤劳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完善相关扶贫政策,不能掉入“蹲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福利陷阱。除了普惠性的,不少政策支持可以适当引入竞争性机制,通过“早干多支持,晚干少支持”的政策安排,更有力地调动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那些习惯于“等钱要物,躺倒不干”的贫困户站起来、干起来。

其次,帮扶工作具体方法要改进,让帮扶双方成为脱贫共同体。以产业扶贫为例。在选择扶贫产业时,尽量别选择太“高精尖”的、多数贫困群众经过培训都很难掌握的项目,这样容易导致他们“知难而退”或“站在一边看”。要尽量引导贫困群众选择本地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特色产业,通过提供扶贫贷款、技术指导,推行农业保险等政策措施,降低产业门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参与度和脱贫成功率。产业扶贫不要发钱发物,尽量让贫困户分担点成本,数额可以不大,但掏了钱,贫困户才会更上心。帮扶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才是脱贫的“主角”。

最后,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要强化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的导向。完善当前的扶贫考核机制,改变收入指标“一家独大”的状况,把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帮扶干部不是急功近利、越俎代庖,而是更注重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技术、带着跑销路提高市场拓展能力等方式,逐步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更稳定、更有质量的脱贫。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

席草村的贫困党员“脱贫啦”!

席草村是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的一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攻坚让席草村从经济“落后村”摇身变为了集体经济“示范村”,这都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付出的热汗热血,除了村脱贫的“一低五有”,还要帮扶贫困户达到“一超六有”的脱贫标准,在贫困户序列中,有两户贫困党员户,为了让贫困党员在贫困户中起到良好的带头脱贫作用,席草村组织最强帮扶力量为他们开启了一条脱贫康庄大道,党员干部由上至下,情系贫困党员,党员脱贫也不忘感恩组织关怀。

身残志坚,不脱贫不放弃。

走进贫困党员朱正海的家里,房屋前后整洁规范,给人一种“勤俭持家”的感觉,但过去这个家庭却是一贫如洗,想要维持基本生活都十分困难。朱正海还是一名复员军人,自身残疾,行动要依靠轮椅,因为历史原因两个女儿生来均为残疾人,全家仅有大女婿有一定的劳动力,为了让这个家庭脱贫过上好日子,伴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席草村党支部针对朱正海一家人劳动力欠缺的情况对症下药,倡导发展种养殖产业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脱贫措施。席草村派驻了“五个一”帮扶力量,其中联系县领导就是区委副书记,经过多方考虑,决定由联系县领导与朱正海家开展结对帮扶,村党支部采取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收购朱正海家养殖的生态仔猪12头,县级帮扶责任人区委副书记积极为其争取了10亩油樟发展计划,并介绍其女婿就近参与务工,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时还享受了产业扶持资金3000元以及产业巩固资金500元,为了解决安全饮水问题,村党支部牵头为其打了一口机井,后来又因为水质问题,再次选点打了一口。只要是贫困党员的实际困难,席草村党支部及帮扶干部都是不遗余力地帮扶。同时,朱正海一家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身残志坚,奋力脱贫的精神让人备受鼓舞,他说:“既然无法摆脱灾难,那就不要埋怨,不要放弃,现在党和国家的政策那么好,我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坚决不给国家拖后腿。”

组队帮扶,温暖送到家门口。

另一位贫困党员廖润清,家庭人口5人,有儿子儿媳和两个孙儿,廖润清现年76岁,患高血压、肺心病常年服药,整个家庭因病长期处于困难之中。区委组织部作为席草村的结对帮扶单位,在岗职工全部与席草村的贫困党员开展了结对帮扶,为了让廖润清家尽早脱贫,为其结对了2名干部。每月结对帮扶责任人都上门开展帮扶工作,为其送去衣物食品等,帮助联络解决住房问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安全的新房,经过村党支部和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廖润清不但享受了足额的医疗,还享受了打机井、安装天锅、无线网络接入、入户路硬化,发展了枳壳产业项目,介绍其儿子在本镇范围内务工,介绍其孙子到外地务工,生活环境的改善、务工的收入让廖润清一家摆脱了贫困。“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后,廖润清在村上扶贫道路等扶贫项目建设中主动担任义务质量监督员,严格监督质量,从不计较报酬。在党员干部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群众中展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村党支部力量+帮扶责任人力量+贫困党员力量”的工作模式注定了席草村党员脱贫的成效,只要干部真情帮扶、贫困党员真心脱贫,就没有摆脱不了的贫困。唯有形成党内关爱合力,才能创造更大的力量。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一

文化扶贫战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激励贫困群众自富自强,培养群众感恩意识,提升脱贫攻坚满意率,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在全面深化脱贫攻坚中,要善于把文化扶贫作为提升扶贫成效的重要抓手,以“三站式扶贫”,攻坚扶贫“三场战斗”,提升扶贫成效。

立足“堡垒站”,根治“思想顽疾”。根治群众思想贫困的顽疾,是脱贫攻坚战场最难的“硬骨头”。群众中流传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思想固化带来的经济固化,从而引发长期贫困、持续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不是解决一时之贫困,而是带来长远之富裕。要树立“攻坚堡垒”的意识,根治群众的“思想顽疾”,畅通长远发展之路,既要富面子,也要扶里子。要善于发挥驻村工作队和村党组织引领带头作用,依托基层党组织这一关键堡垒,树立和培养群众迈出贫困线、拥抱小康生活的勇气和习惯。通过先富带后富、党员带群众,形成帮带效应,倒逼群众致富。既要讲短期发展,又要讲长远规划,通过教育引导,增强群众自富意识,“膨胀”群众的求富之心,化被动为主动,让“要我富”变“我要富”,将脱贫攻坚从“推着走”变“跑步走”。

办实“校园站”,提升“致富能力”。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条致富之路。群众的致贫原因,大多都是缺技术、缺路子,找不到发展的方向和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要善于给群众找路子,培养群众致富的能力,提升致富效率。要办实“校园站”,把技能培训作为文化扶贫的主要抓手,作为群众致富的有力武器。要办好专业技能培训,坚持走出去思维,建立企业、学校、群众三位一体的文化扶贫站,实现就业一站式扶贫。要善于用好农民夜校等基层培训阵地,聚焦特色产业,在种养殖技术培训上下硬功夫,打造和培养一批土专家和农村技术骨干,让群众更高效、更便捷致富。要充分发挥好农技巡回指导小组在农村产业技能指导上的重要作用,发挥好实地指导、现场教育、跟踪服务等作用,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文化扶贫的直观变化和切实好处。

守好“阵地战”,刹住“歪风邪气”。脱贫攻坚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探索致富路子,又要改变贫穷面貌。要把文化扶贫作为贫困地区移风易俗的重要举措,推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实现全方位脱贫。要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展现脱贫攻坚成效、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重引领引导、重宣传教育、重潜移默化,扭转不良风气,营造新时代、新风尚、新面貌。要善于以小见大,通过学生引导家长、党员带动群众、老年教导青年等方式,不断扩大移风易俗范围。要善于用好村级老年协会、文联、村规民约、乡贤队伍等阵地资源,逐步改变旧有生活方式和状态,培育新的文娱爱好,举行正能量系列活动,树立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让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持续提升。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二

这次动笔来得有点迟,想了很久很久,终于在这场雨后的夜晚动起了笔。

三年过得有点快,习惯了上班的那条路、习惯了下村的那些弯,忘不了乡镇的那些人、忘不了乡镇的那些事,点点滴滴,伴我左右,更是伴我一路成长。

感谢您们!路上的这些人儿。

我很幸运,在这三年,遇到似长辈、似朋友的领导们,因为你们,我不断成长。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初到乡镇的我,懵懵懂懂,乡镇是做什么工作的?乡镇要怎么工作?我没有太大的概念,但是却从你们的言语、行动中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存在即合理的”很简单的一句话,这是刚去乡镇不久跟一位领导下村时,他跟我说的话,当时并没有很理解,但是我记在了本子中,接下来的三年里,我觉得慢慢理解了这句话,这三年做过了不同岗位的工作,碰过了不同的人和事,经历了不同的困难和挫折,无论何时、因为何事,以“最真、最淡”的心去面对,我想大概就是这句话的意思,而我也将一直践行着这句话。当然,在这三年里,每一位似长辈、似朋友的领导们,他们的不同讲话、他们在处理工作时的不同做法、他们的很多东西,我牢牢记着、认真学着,在他们的身上学习到属于前辈们的经验。

我很幸运,在这三年,遇到一路陪伴的同事们,因为你们,我不断成长。刚到乡镇,成为乡镇最小的干部,见到身边的同事也就各种“哥、姐”的叫着,一年再一年,镇里来新人、走旧人,而自己也慢慢地不再是最小的干部,开始被别人叫做了“姐姐”。一路来,所有的同事就像家人,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下村危旧房拆除、下村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入户走访贫困户、入户宣传医社保工作、一起准备大会材料……我们在一块,经历过各种辛苦,但更多的是劳累过后看到成效的喜悦和快乐。

我很幸运,在这三年,遇到这里的村民们,因为你们,我不断成长。乡镇的工作,自然最多是和村民们打交道了,这三年遇到了很多村民,他们那样热情,总是认真配合着自己的工作,帮助自己解答疑难问题。“小妹妹呀,感谢你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次听到村民们说到这些话时,便是心中最为欣慰之时,因为我知道这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更是在另一方面激励自己继续前行。

我很幸运,在这三年,有最支持我的家人们,因为你们,我不断成长。三年前毕业,选择回乡镇工作,便是家人给予了最多的鼓励和最大的支持。工作之后,常常可能因为一些防汛、防台风、突击检查工作等没有回家。“爸妈,今天镇里还有些事情,我周末不回家里了……”“没事,好好工作,自己要注意休息……”每次这样的对话后,我便会觉得自己格外幸福,也觉得自己动力很足,因为无论有多难、无论多么累,总有家人在自己的身后默默关爱、永远支持。

感谢您们!路上的这些事儿。

回忆这三年,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这是最宝贵的经历,是自己永恒的财富。

这是第一次下村。到镇上上班还没几天,一天傍晚刚吃完饭,纪委书记接到县里电话,要求在第二天上班前移送一个案件的相关材料上去,而当中的两份材料需要进一步补充核实,纪委书记便叫上我一同下村。这是我到乡镇后第一次去下村,从未接触过这项工作的我并不知道要去做什么,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坐在车上,只感觉到下村的路又小又弯、又窄又远,黑黑的道路上,除了微弱的车灯,什么东西都没有,时而听到几声野鸡的叫声,我总觉得自己在山间。路上颠簸着有点难受,“怎么还没有到?我又在什么地方呢?”我在心中默默地想着。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人家灯火,我也终于被告知到达了目的地。然而工作任务很重,我跟着纪委书记从这家走到那家,这边问到那边,问问题、做记录……当全部任务完成回到镇上时已是凌晨1点多。第一次下村,第一次完成工作任务,我懂得了乡镇工作的艰苦,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敢于吃苦、更加敢于奋斗。

这是第一次走遍乡镇。“要完成贫困户的一次遍访工作,了解贫困户的实际生活、生产等情况……”围绕着脱贫,每个部门都充分发挥着部门职能,做好扶贫工作。发挥监督职能的纪委部门,要完成贫困户的全面细致走访,发现问题、精准监督。面对着全镇500多户的贫困户走访任务,我的心中瞬间像是压了一个重重的石头,纪委书记因为工作安排被借调一段时间,工作任务便落在了自己的身上。我有点害怕,更是不知所措,但还是咬着牙关一边请教着纪委书记和扶贫办同事,一边认真做好走访安排,白天一个个村、一户户贫困户走访,晚上对白天走访的情况进行汇总,每天在下村的路上、在入户的途中,向村干部询问、同贫困户交流,每天下村,每晚加班,很奔波、很辛苦,但同时很充实。这个过程,我对全镇各村有了了解,也对贫困户有了了解,这又是一次带我成长的工作经历。

这是第一次为大家上课。20的全镇党员大会,我第一次站上讲台为全镇党员上廉政党课。在被告知这件事时,我很紧张,我深知作为一个刚踏入乡镇工作岗位不久的我来说,领导给我这次机会,既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一次锻炼和考验,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我开始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课件,我在房间自己默默排练上课。党员大会那天,会场坐满了党员,镇领导、老党员、外出党员都来了,做好准备的我不再害怕,勇敢站上讲台。当掌声热烈响起的那一刻,当台下的党员们为我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那时那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百姓群众做更多实事的初心和使命!

还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刻的齐肩作战、还有任务艰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有的事情,所有的经历,回忆很多很多,意义很重很重!

我抬起了头,顿了下笔,望望窗外,路灯依旧亮着,脑中的回忆还在继续着……。

我的选调生三年,我工作的第一站!这三年我很幸运,所以我很感恩,感恩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人、感恩这一路经历的所有事,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会经常回忆起这三年,这我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接下来的道路,我将一直努力下去!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三

撬动一个重物不仅需要支点的稳固,还需要强有力的杠杆作为支撑,在巧借外力、借力使力的杠杆作用下,才能让撬动重物成为可能。而对于今年脱贫攻坚这个“重物”目标而言,同样也需要借助党建这一推动力,在党内形成强大的组织合力,进而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条件。

近日,在中央组织部在京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陈希部长对组织部门如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及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切实让党建成为撬动脱贫攻坚的“杠杆”,从而汇聚起党员干部积极“战贫”的强大合力。

筑牢思想之基,激活信念“杠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重要任务时,广大党员干部也需要坚定必胜信心,鼓起勇气、鼓足干劲,以“不改色”“目不瞬”的姿态“迎敌”,相信我们终能打赢这场决战脱贫的攻坚战。正如陈希部长在会议上指出,“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唯有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之基,方能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以信念“杠杆”为撬动脱贫攻坚注入“原动力”。

鉴别干部之镜,擢升能力“杠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脱贫攻坚既是我们当前亟需攻克决胜的“重物”,同时也是鉴别党员干部真实能力的“试金石”。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脱贫群众的勤务兵、贴心人,就得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由此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重任。正如陈希部长强调,要“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勇于担当、凝心聚力投入脱贫攻坚的战斗,重视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同时也要“着力推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作用”,在经过组织重重“关卡”的考核筛选,在经历脱贫任务的实践历练后,才能让党员干部炼出能打胜仗的真本事,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担当“探路先锋者”,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关键作用。

检验成效之实,启动督查“杠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具体贯彻落实、指导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检验,才不会停留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表面,切实指导党员干部在各自坚守岗位“责任田”中埋头苦干、精耕细作,没有丝毫的懈怠。与其同时,组织部门还需借助督查的“杠杆”,为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落实真正锁好“保险箱”、拴上“防护带”。陈希部长在谈及“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层面,强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对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失职渎职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坚决纠正和处理”,启动严格把关的督查“杠杆”,确保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各个工作环节、各项任务落实做到层层把关、督查到位,让其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不以“书面政绩”“纸上功夫”来检验实绩,而以实实在在的群众口碑来验证成效,才能让脱贫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抓实党建作为撬动脱贫攻坚的“杠杆”,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必胜信念、稳步提升工作能力,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执着精神,相信我们终能赢得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希望曙光。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四

习总书记3月6日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20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目前离年底只有8个月不到的时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对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而言,“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增大了脱贫攻坚的难度。要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补回来,这就要求攻坚队伍在思想上不能盲目乐观,行动上不能放松懈怠,应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和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收官战。

如期履约,没有退路。但凡硬仗,越到最后越艰难,越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突出发挥党建引领的“主心骨”作用。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首先,突出政治建设,确保方向不偏。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抓党建,促脱贫。党建工作不等于脱贫工作,但党建工作可以推进和带动脱贫工作,只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真正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力量。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

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征文篇十五

“没有党的关怀,我们家可能永远脱不了贫;没有党员干部的帮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日前,右江区四塘镇新明村六匿屯脱贫户蒙锦凡在该镇举办的“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座谈会上感激地说。

20_年58岁的蒙锦凡因残致贫。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蒙锦凡学会了养蜂技术,同时得到国家的资金帮扶,让他发展的蜜蜂养殖从的20箱迅速发展到目前的70多箱。,他的养蜂收入达10万元。

“要让脱贫困群众知恩感恩,奋进发力,聚力奔康是我们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右江区扶贫开发办负责人告诉笔者,相对于物质扶贫来说,道德和志气是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点。近几年来,该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紧扣“三落实”“三精准”“四大战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11月底,右江区9个乡镇(街道)的40个贫困村2.6万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为了让群众口袋富起来、精神富起来,右江区盯紧脱贫主体,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宣传引导、增强本领和反向约束等方式,不断引导贫困群众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倡导勤劳致富的文明新风,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志气和本领,激活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近日,在大楞乡举办的脱贫扶志宣讲会上,依靠养蚕脱贫的梁超贤向乡亲们分享了自己的脱贫故事,引来了阵阵掌声。他说:“以前种桑养蚕都是自己瞎搞,不但没有收入还赔本。开展精准脱贫活动以后,政府给产业扶持资金、定期请专家来给我们免费培训,帮扶人还为我们的蚕茧包销路,帮助很大。我时时刻刻紧跟党的扶贫政策走,脚踏实地依靠自己双手脱贫。如今,我的生活变好了,家庭更幸福了。”年,梁超贤利用政府给予的产业扶持资金养了50张蚕,毛收入达10万元之多。

如今,右江区“脱贫感党恩·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正在全区如火如荼开展。活动精选一批自强致富、互帮互助的先进典型,让脱贫户、帮扶干部现身说教,让更多的老百姓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为有标杆,引发共鸣,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参与脱贫奔康的主动性。同时,教育群众知党恩、感党恩,引导大家树立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信心,奋力实现脱贫致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