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 长津湖战役历史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12-30 10:53:23 页码:13
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 长津湖战役历史意义
2021-12-30 10:53:23    小编:WZX王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大胜仗。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的一场战役。此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记录,下面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 长津湖战役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1

1950年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对联合国发出一系列警告之后看到美军跨过三八线后介入冲突。最早到达长津湖地区的中国军队之一是志愿军第42军,目标是阻止东线联军的推进。 10月25日,正在推进的韩国第1军与中国军队遭遇,并在长津湖以南的黄草岭山口停下。11月6日,志愿军42军受命向北撤退,将联合国军诱至长津湖。 到11月24日,第1陆战师分别占领了湖东面的新兴里和西面的柳潭里。

面对中国军队对第8集团军所部的突然袭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命令第8集团军发动"圣诞回家"攻势。 为配合攻势,麦克阿瑟命令第10军从长津湖向西进攻,切断至关重要的满浦镇-江界-熙川补给线。 作为回应,美国第10军指挥官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在11月21日制定了一个计划。该计划要求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从柳潭里向西推进,美国第7步兵师派出一个团级战斗队在新兴里保护其右翼。美国第3步兵师在保障后方地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其左翼。

10月24日,从东线进入朝鲜的志愿军第42军进入了黄草岭、赴战岭地区,与向北推进的韩国陆军第3师发生战斗。随后,隶属该军的第124师在黄草岭一线,与多国部队后续的美陆战一师陆战7团,进行了近2个星期的战斗 (黄草岭阻击战)。11月7日,第124师放弃黄草岭一线的阻击阵地。美陆战一师越过黄草岭一线,进入长津湖地区。11月10日,美国第1海军陆战师陆战7团进占古土里。11月15日,进占下偶里。11月24日,进占柳潭里。同时,美陆军7师第31战斗团进入长津湖地区,接替长津湖东海军陆战队第1师陆战5团在新兴里及内对峙的阵地。

在11月27日夜,志愿军第9兵团第20、27军发动了多起进攻,并沿长津湖至古土里的公路埋伏起来。在柳潭里,第5、第7和第11陆战团被志愿军第59师,第79师和第89师包围并受到攻击。同样,第31团级战斗队在新兴里被志愿军第80师和第81师分割并遭到伏击。最后,志愿军第60师从北面包围了古土里的第1陆战团的一些单位。 到11月28日,多国部队被出乎意料地分割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

11月28日夜里,志愿军第80师以3个团重新进攻。 在入湖口处,由于联络中断,中国军队的进攻成为一场灾难,来自配属给第57野战炮营防空炮的压倒性火力成批地阻止了中国军队进攻。 在此后战斗以后,志愿军第238和第239团一共只剩下不到600名士兵。 另一方面,由于志愿军第240团的进攻,麦克莱恩被迫下令从北部山区向入湖口撤退。 11月29日,第1营成功突破中国人的封锁到达入湖口处,但麦克莱恩却因为误将一些中国士兵当成美国人而失踪。 中国人最后在11月29日夜停止了进攻,等待新的增援部队。

在第31团级战斗队遭到围攻时,阿尔蒙德最终命令第1陆战师从下碣隅里突围去营救第31团级战斗队--一个史密斯不可能完成的命令。 只有第31团坦克连发动了对1221高地的攻击尝试营救第31团级战斗队, 但由于没有步兵支援,28日和29日的两次装甲进攻均因道路湿滑,地形不利和受到步兵的近距离打击而受阻。 到了11月30日,美军为防御下碣隅里从后浦撤出,第31团级战斗队的余部完全被困了。

11月30日,第7步兵师指挥官大卫·G·巴尔少将飞临新兴里入湖口,会见了目前成为第31团级战斗队指挥官的费斯。费斯表达了突围的困难,尤其是要携带31战斗队的500名伤员。 在同一天,作为第80师增援部队的志愿军第94师到达战场。 到了午夜,4个中国团重新发起进攻,第80师师长詹大南命令在拂晓前彻底歼灭第31团级战斗队。 再一次,第57营的防空炮使得中国人陷入绝境, 但炮弹也几乎用光了。 在12月1日白天,费斯最终下令第31团级战斗队从新兴里突围撤向下碣隅里。

12月1日,一到天气允许第1陆战航空联队提供空中掩护,突围立即开始。 在士兵们组成护卫队准备离开防御圈时,第241团立即蜂拥杀入美国军队, 其他3个团也包抄过来。 担任掩护的飞机不得不向31战斗队的前方不远处投掷凝固汽油弹,这对中美两军士兵都造成了伤亡。 猛烈轰炸的结果扫平了阻击的中国连队, 使得护卫队得以前进。 在31战斗队的前锋夺路前进时,密集的轻武器火力使得许多后卫队士兵放弃保护卡车车队而到公路下边寻找掩护。 中国军队的火力也打死打伤了卡车里的人,还包括那些把开车工作看成是自杀卡车司机们。 护卫队在下午晚些时候渐渐靠近了1221高地下面的一个路障。 几只小部队尝试清除1221高地,但在占领了一部分高地后,失去指挥的士兵们没有回到队伍中,而是一直逃向冰冻的湖面。 在费斯亲自率队攻击路障时,他被中国军队的手榴弹击中,后来伤重不治。 护卫队成功攻破第一个路障,但在到达位于后浦的第二个路障的时候,第31团级战斗队被中国军队击溃。 原来2,500名士兵中的大约1,050人成功抵达下碣隅里,而只有385名生还者完好无损。 第31团级战斗队的剩余人员被编成一个临时陆军营,参加了其后的战斗。

长津湖战役,是世界军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志愿军近15万人,在气温接近零下40度的长津湖,与美军战斗僵持20多天。由于极度严寒,加之没有充足的御寒衣物,有近三万战士冻伤,4000余人冻死。 著名的“冰雕连”,就发生在此次战役,他们在前沿阵地潜伏三天四夜,每天靠三个土豆和雪水充饥解渴。等到冲锋的号角吹响时,全连官兵成了一尊尊雕像,保持着射击的姿势。

长津湖之战对于整个朝鲜战争来说,影响非常深远。志愿军九兵团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将美国人彻底轰出了朝鲜东部元山平原地区,在战略态势上得了分。志愿军成功地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所以此战役以及在西线的胜利,是中国军队对西方国家军队在主要战役的1次胜利,一举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大局,毛泽东评价长津湖战役:"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条件之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但此战也暴露了志愿军后勤匮乏、通信不畅、攻坚火力不足、无制空权等农业国家军队固有的弱点,在装备方面与美军差距悬殊。

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2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官兵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3

长津湖战役简介 长津湖战役的历史意义2021-10-08 17:05来源:作者:分享最近,电影《长津湖》爆火。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长津湖战役是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长津湖战役的历史意义吧!

长津湖战役简介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稍事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北进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为遏制其攻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急调第9兵团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第9兵团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后,决心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战法。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10余万官兵翻山越岭,隐蔽接敌。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昼伏夜行,严密伪装,忍受着酷寒、饥饿和疲劳在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中连续行军,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千难万险,悄无声息地抵达了预设战场,并通过大范围的穿插迂回包抄,成功将美军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截为5段,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利态势。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支王牌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展开了一场激战。美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在零下30-40度的严寒中苦斗20天之后,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脱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朝鲜东北部。

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占领整个朝鲜的美梦,扭转了战场态势。这场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泽东评价说,志愿军第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

长津湖战役的必要性

有材料说,我军其时二次战争的开始想象是东挡西打,集中力量打痛西线第八集团军,假如这样的话,那么我第九兵团就没有必要前出到高寒而悠远的盖马高原。由于整个朝鲜战争的要点向来是西部,假如西部的敌人撤了,东部也就会主动退避。

而且假如我军不需求开进到盖马高原,那么就会有满足的时刻装备冬装,运送物资,而且由于是防卫,重武器也可通过得上,而接近中朝鸿沟的气候和补给也会对我方有利得多。

长津湖战役的缺憾

长津湖之战,中国军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和精气神,让世界看到中国是一股“不可辱”的力量。人民军队的战斗力和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让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大为震惊。此役缺憾有二:一是未能围歼美陆战第1师,其大部逃脱,没有完全实现既定战役目标;二是我军非战斗减员和作战伤亡较大。此役,我军歼敌13000余人,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减员严重。战役结束后,骁勇善战的我第9兵团不得不因减员过多而转入战场休整。毛泽东在给志愿军总部并第9兵团的电报中也称“由于气候寒冷、给养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

长津湖战役带给我们的启示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和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长期和平建设的环境。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受欺侮、受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打出了国威、军威,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精神遗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对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长津湖战役历史意义

最近,围绕电影《长津湖》的议论不少。这部片子虽不完美,但让千百万观众感受了“抗美援朝战争”精神的洗礼,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感动,这应该就是一个很大的成功。然而,对这样一部反映新中国终结百年痛史——“立国之战”的文艺作品,有人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有一署名“老金”的,就公然在网上发文称:

“我朋友的父亲当年已经是军职干部,据他说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十几倍以上的兵力包围美军,结果未能围歼。尽管三次炸断美军唯一的退路水门桥,但均被美军在极短时间内修复。最快的只有一个晚上,那种高科技能力令志愿军高级指挥员目瞪口呆,是超乎他们的想象力的!所以真的没什么好吹嘘的!”

“美奴”们从根本上否定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把美帝的战败逃跑也看成是“胜利”,彻底拜倒在美帝的“高科技”与“表面强大”胯下。他们崇拜美国的一切,恨不得剥去身上的黄皮肤,露出“白心”,做个地地道道的“美奴”!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吹”出来的吗?

否!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不是“吹”的,它是铁的历史事实。它更是志愿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胜利,是战无不胜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概括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大胜仗。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的一场战役。此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美军王牌“北极熊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受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败退出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此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重要组成,志愿军在东、西两线的大捷,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场的态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迎来停战谈判,奠定了基础,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毛主席在1950年12月17日的电报中,高度评价此战役:“九兵团此次在东线作战,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大胜仗。

军事上,同样是“胜仗”,当以“以弱胜强”最为难得,也最为可贵。

长津湖交战,我方是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三个军组成),约15万人;敌方为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拥有包括美军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为10余万人。

仅从人员数量看,似乎我方稍为占优;然而,综合现代战争的装备,敌方则占尽优势。

以我方主力之一的27军为例,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全军仅几十部电台;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且因天气寒冷炮管收缩,炮弹都打不响;坦克为零,手榴弹成了“重武器”;部队御寒的衣物供应,更是严重不足。

反观敌方“联合国军”,仅美军陆战一师,即拥有3万多人,是美军“王牌中的王牌”。自1941年成立以来,即使是面对最精锐的日军,经过瓜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也从未吃过败仗。它拥有139辆坦克、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3000多辆汽车,1600部电台。数量超过第9兵团的总和。尤其是电台,美军一个班就可以通过电台呼叫炮火甚至飞机支援。美军拥有7艘航母、500架舰载机进行掩护。后勤供应充足、有保障。

两相比较,无疑是敌强我弱。堪称“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极不对称。一句话:敌方占尽优势。然而,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差距下,长津湖一战,我志愿军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美军,战而胜之,把美军赶回三八线,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第三,这是一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大胜仗。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山高林密,一条“Y”字形公路成唯一通道。根据这样地理环境,毛主席决策要打一场长津湖伏击战。

毛主席给9兵团的任务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赶在美军前头,在长津湖设伏。9兵团奉命仓促入朝,仅穿着华东地区的冬季服装到极其寒冷的长津湖地区作战。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他们翻山越岭,隐蔽接敌,事先隐藏在朝鲜北部广袤的山地和丛林之中。20军在长津湖西侧;26军、27军在长津湖北部和东北部。其时长津畔的气温已降至零下30-40摄氏度,然而,志愿军战士有毛泽东思想武装,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个个严守埋伏纪律,纹丝不动地卧在冰天雪地里。直至敌人进入埋伏圈向美军冲锋时,许多战士已冻成“兵雕”。即便如此,他们仍英勇战斗,英勇杀敌。经过20天的苦战,最终才让美军残部在7艘航空母舰的掩护下,利用海路逃离战场,“联合国军”被全部逐出朝鲜东北部。

此役美军和英军损失近2万人;我军的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精神,极大地震撼了它的敌人。

战后,美陆战第1师师长史密斯极其感慨地说:“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美军)同钢铁的人(志愿军)在作战。”

至今美国军中仍流传这样一句话:“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只怕中国军队毛泽东思想化”!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津湖战役简介的资料 长津湖战役历史意义,希望大家阅读之后有所收获。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美德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