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14:14 页码:10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模板12篇)
2023-11-12 05:14:14    小编:LZW李

计划是行动的前奏,只有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地促使实际行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呢?制定计划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计划是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有条理、有序的行动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编写计划前,我们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了解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不断监测和评估计划的进展,及时调整和优化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计划能力。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一

10月以来,全国、全省掀起了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热潮,我通过听报告、看专题片等,我从张桂梅身上进一步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令我感触十分深刻,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张桂梅老师身上看到了这个社会楷模和时代先锋普通而又高大的形象、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通过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坚定信仰,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感受到她心系困难群众,全心投身教育扶贫,通过努力,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学习她一切为了教育事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群众最受益的事。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二

妇女节是每年3月8日设立的节日,旨在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重要贡献和巨大成就。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2月17日,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走上颁奖台的张桂梅,步履蹒跚,手上缠满了胶布。

主持人白岩松问为何要贴胶布,她说:“关节疼,不贴手就伸不开了。”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她的华坪女高,但很少人知道,为了建成这所全免费的女高,为了实现山里女孩教育平等的梦想,这位64岁的乡村女教师,早已病魔缠身。

因为巨大的压力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张桂梅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

为了把时间留给女孩们,张桂梅拒绝住院,只靠吃药止疼坚持工作。

据她自己粗略估算,每天上午要吃十几种西药,中午还要喝五种中药。

白岩松听说后忍不住感叹:您这是在拼命啊!

拼就拼一点吧,华坪现在是我的家,这里给了我当妈的感觉。

而为了这个家,为了当好这个“妈”,张桂梅倾其所有。

在张桂梅老师的脸上,刻着比她实际年龄多很多的沧桑。

看着她佝偻的腰背、深深的皱纹,我们很难想象,她在年轻时也是个爱美的姑娘。

三十多年前,她与丈夫在大理相识相爱,并跟随他一起到大理的一所中学任教。

那是一段轻松幸福的时光,那时候的张桂梅爱玩爱打扮,她会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

她会唱歌、跳舞。

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在1996年因癌症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生情,要求调到了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开始了她和华坪的缘分。

然而就在第二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肌瘤,而且肿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

当时的张桂梅心情低落,想要放弃治疗,听天由命。

但是华坪的教职工和乡亲们不同意,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捐款。

张桂梅看着大家5块、10块地给她凑钱,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在一次采访中,张桂梅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个村民,把自己的5元钱车费捐了,自己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回到家。

后来她曾去山里寻找那位好心人,可是她却只承认捐钱,不承认走路,为的只是不让张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那时候张桂梅就对自己说:

得好好活着,如果不活下去,这些人情债可怎么还?

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她决心竭尽所能,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些善意。

在担任中学教师的同时,张桂梅想要把爱心散播到更多地方。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建成,张桂梅兼任了这里的院长。

说是院长,其实是义务劳动;。

说是义务劳动,张桂梅却又倾尽心血。

福利院成立的第一天,她就接收了36个孩子,其中2岁半的就有6个,最大的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

从此,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孤儿。

白天喂他们吃饭,晚上一个个地哄着睡觉。时间久了,这里的孩子都叫她“妈妈”。

而这一声“妈妈”,张桂梅从未辜负。

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桂梅也时时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能自信地谈论自己的出身,她将福利院改名为“儿童之家”。

这是在告诉孩子们:这里不是孤儿院,而是你们的家,有兄弟姐妹和爱着你们的妈妈。

随着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政府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张桂梅就需要四处“化缘”。

虽然拿钱不容易,但张桂梅有自己的底线,有一种捐款她是送上门都不会要的。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答应给她捐钱,条件是要让这里的孩子穿得破一点,上台接受捐赠。

张桂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人不解:“不就是让孩子亮个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张桂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不能为了钱而影响孩子的自尊。

她宁愿再一次跑断腿、说破嘴,也不愿意委屈了孩子。

在儿童之家,孩子们的成长牵动着张桂梅的心,而他们的遭遇也刺痛了她的心。

张桂梅曾在访谈中讲过2个故事,让人痛惜不已。

有一个小女孩,爸爸妈妈同时没了。

那天女孩的妈妈在山里摘花椒,一个男的来问路,伸手拽了下她的衣服。

这一拽便把那个妈妈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回去后她觉得自己被男人摸了很丢脸,就上吊自杀了。

而女孩的爸爸得知自己老婆被人摸了,也觉得耻辱,一个星期后也上吊死了。

张桂梅在讲这件事时痛心疾首:“怎么这么愚昧啊,拽了一下衣服怎么就上吊了,还有两个孩子啊……”

而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在家中生二胎时大出血,奄奄一息时想要见孩子爸。

但是婆婆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女人生娃娃死亡是不吉的。

最后夫妻没有见上一面就天人永隔了。

后来孩子爸非常懊悔,在犁田的时候就躺在稻田里淹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

张桂梅得知这件事后一度恨极了那个婆婆,她跑到男孩家里,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事实上,她并非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因为从未走出过大山,固守在那个小小的世界,用几百年前的愚昧思想,毁了一个家。

经过这些事,张桂梅萌生了建立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她说:

一个女孩会成为妻子、妈妈,

教育好一个女孩就是改变了3代人的命运。

这件事如果成了,我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这个如今看来光荣伟大的梦想,实现的路上却是一把辛酸泪。

一开始是不被理解,当听说“全免费”和“女子高中”,很多人说她是荣誉得上瘾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她得了精神病。

筹建的道路满是坎坷,首先就是缺钱。

张桂梅去政府、去企业筹款,曾被人谩骂、吐口水,甚至放狗咬。

后来她没办法,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去街上要,结果被路人骂成骗子。

整整五年,她只筹到了1万元!

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张桂梅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因为生活窘迫,她只穿了条破牛仔裤就去参会了。

一名女记注意到这个穿破裤子的代表,听她讲述了想办全免费女高的梦想。

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成立了。

然而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

因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等陈旧的思想观念,即便免费,也有很多家庭不愿意把女孩送来上学,还有的上了几天就辍学了。

张桂梅只好一个个地家访,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

曾经有个女孩都上高三了,还被喊回家掰苞谷。张桂梅去她家问家长:“你们知不知道孩子要高考了?”

家人回答说:没办法,苞谷掰不完。

张桂梅又气又急,无奈之下自己掏了400元钱,让他们雇工干活,这才把女孩领回去复习功课。

12年间,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发过烧,摔断过肋骨,还曾昏迷过,但张桂梅觉得值。

跨过这些崎岖坎坷,换来的是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是一千多个家庭三代人命运的改变,是那些家族从此与愚昧的阻隔。

在孩子们眼中,她既是慈爱的母亲,也是严格的校长。

华坪女高的学生吃饭只有10分钟,对此张桂梅进行过精确的计算:

从楼下到食堂,50秒;。

打饭,1分钟多一点;。

跑得最快的那个,有8分钟时间吃饭,够了;。

跑得最慢的那个,最后一个打饭,她有5分钟吃饭时间,也够。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散慢惯了的孩子没法想象的,就连武警来看了都说:感觉她们就像一阵风,一阵风似地吹进来,一会儿又吹走了。

在华坪女高,张桂梅有一个外号,叫做007。

因为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半,她一直在盯着女孩们学习。

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张校长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考虑到山里有眼镜蛇,她要打着电筒检查教室和寝室每个角落,防止学生们被咬伤。

这样心细如发的呵护,比亲妈又有何逊色呢?

为了女高,为了那些女孩,张桂梅殚精竭虑,忘我付出。

疾病缠身却不愿治疗,她说:“有那十万二十万百八万,干什么不好?”

至亲的哥哥离世,她却因筹款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艰难的时候,她也想“明天就不干了”。

可是第二天咬咬牙,又过来了。

对于自己舍弃的一切,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

而对于大家的夸赞,她说:“不要老说我有多伟大,就是这么过来了,很简单的。”

对于她的学生们,她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

她说:

人总是需要天伦之乐的,不必像我这样。

背那么重的包袱干什么,一走不回头才好,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用老想着我。

有这样一位“教师妈妈”,

是所有华坪女高人的骄傲,

也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

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奖颁发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亲手为29位人民党员颁发“七一勋章”,获奖人有马毛姐、林丹、张桂梅等人,其中最感动我的还是张桂梅。

张桂梅把“教书育人,树德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她每天都只睡四个小时,早上五点起床,把楼道的灯全部按亮,给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女子中学的学生指引最亮的光明。

她为了帮助贫困家庭,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上不起学的学生和生活困难的学生,捐了整整70万。晚上睡觉时看着那块“七一勋章”,让她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念,别人给她送衣服,她自己不穿,把衣服送给贫困的学生。有时见到那些穿不上好衣服的学生或家庭还会把自己的衣服给他们。自己的手却冻得红红的。她真的是一个奉献所有,赠人玫瑰,不顾自身的人,我们一定要向她学习。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大家觉得就像过了一个世纪,心已经完全慌了,不过好在到了医院,医生们为张桂梅做了诊断,结果判定得了癌症,可是知道诊断结果后,张桂梅却说:“在死之前,我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她把诊断结果锁在了抽屉里,然后又去给学生们上课,忍着疼痛也依然恪尽职守。

当等学生们都进了考场后,她却住院了,医生们从她的子宫里取出了重达四斤的肿瘤,她只住了六天就忍不住去看望学生了,我不由得赞叹她是多么坚强,多么伟大。多么热爱她的职业呀!

她在建立学校之前,每天要走过学生贫困户,即使路途遥远,也不怕艰辛,为了帮助贫困户,走了四万多里路,有一回去看一位贫困学生,见到学生艰苦的生活,她便说:“孩子,不要哭,要学会坚强,你来我这上学吧,吃住都免费。只有上学,才能有出息。”说着她们便抱在了一起,显得都那么温馨,让人深深地感动。

张桂梅无私奉献、恪尽职守、不顾自身、伟大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她虽没有生过孩子,但对学生们却流淌着深深的母爱。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10月以来,全国、全省掀起了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热潮,我通过听报告、看专题片等,我从张桂梅身上进一步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令我感触十分深刻,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矢志不渝、执着追求,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张桂梅老师身上看到了这个社会楷模和时代先锋普通而又高大的形象、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通过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坚定信仰,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在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我感受到她心系困难群众,全心投身教育扶贫,通过努力,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始终艰苦朴素、甘守清贫,却把自己的全部投入教育事业。我们应该学习她一切为了教育事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群众最受益的事。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高的一句校训。

在笔者的心中,华坪女高的的师生们垒石而成“高山”,而不忘初心的你,就是屹立在那“高山”之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千里冰霜脚下踩”的坚定意志,完成了一个让世人景仰的人生伟业。

华坪女高,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难以为继到全国闻名,你带领全体老师,用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分秒必争的拼搏,用十二个寒来暑往,帮助1804名山区贫困女孩,靠知识改变了命运!

在大山里,你用一所没有门槛的女高,改变18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同时,也将在未来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唤醒百花齐开放”的高尚情操,唤醒无数贫困山区无助少女的人生向往。

你为华坪女高付出了一切,甚至不顾生死,但你从来不求回报。这一切,只为换取贫困山区那些逆境中的女孩,得到一个光明的未来。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三九严寒何所惧”的坚强品格,把世人眼中的“天方夜谭”,变成世人仰慕的“魅力学堂”。

2008年9月1日,华坪女中只有一座教学楼,迎来了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6名贫困女孩在此就读……由于没有入学门槛,摸底考试有的学生数学才考了6分!面对这样的学生基础和办学条件,你却坚定地许下誓愿:三年后,必须让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努力上一本二本!当时,在所有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你说到做到,三年后,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百分之百考上大学,从此“一战成名”。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那“一片丹心向阳开”的坚定信仰,把自己锤炼成乘风驾雾的领头雁。

华坪女高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9名辞职。眼看学校快要办不下去,当内心无比焦灼的你,了解到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名是党员时,终于找到并肩战斗的力量。

于是,你在学校的墙上画了一面党旗,并写上誓词,当举着拳头重温誓词时,你对同志们说:“我们有6个党员,如果在抗日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阵地都不会丢掉!”

使命在身,丹心向阳。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之际,你想到了党,你想起了入党誓言,这就是你,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是的,你是“高山”上一株坚韧不拔的“梅”。你用你弱小多病的身躯,藏着对学生无尽的爱,藏着对党无限的忠诚,藏着对人民教育事业无比刚强的使命与担当。

梅开“高山”分外香。你说,你最爱唱《红梅赞》,你一路走来,一路高唱,唱着唱着,你就把自己唱成了昂首怒放的那株“梅”,你就把自己唱成了香飘云天外的那株“梅”。

乍暖还寒,山路迢迢。2月6日到16日间,张桂梅拖着病躯,家访了山区104个学生家庭,这是她连续第十三年的寒假家访。

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创举——。

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沿着县城边的狮山南巷往坡上走,是张桂梅曾工作过的华坪民族中学,女子高中就在旁边。红黄色调的大铁门上,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红布标语。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高中,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女高成立前,华坪县中考升学率还不到50%,2020年达到90%以上,全县高考升学率多年在丽江保持第一;以前农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多,现在读高中的越来越多。

华坪女子高中,就是一所因抵抗贫困而生的学校。

1996年丈夫去世后,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面对傈僳族、彝族、纳西族的学生,大山里的贫困超出了她的想象。有家长带着一包钢镚和角票交学费,有学生只吃饭不吃菜,有的头天晚上把大米放进暖水瓶做早点。班上男生多女生少,“一些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们的教育水平,将至少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改变她们的命运和家庭贫困。

但贫困地区办免费高中,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

可张桂梅不这么想,为了改变这片贫困的土地,她毅然踏上募捐之路。5年间,她被人放狗咬,被吐口水骂是骗子,一次太累还坐在机关大门口睡着了。姐姐心疼,骂她:这是人干的事吗?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却说:“直面贫困,张老师最懂山里人的渴盼,她是大山的女儿。”

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她女子高中的梦在北京传开。随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老师办校。从此,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华坪女子高中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一直由县教育局负责。女高学生除了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全免。张桂梅说,女高不是普通学校,是贫困家庭未来的希望。

2016年,华坪女高建设完成,学校有了食堂、宿舍和塑胶运动场,在校生达460多人。连续多年,华坪女高不仅一本上线率保持在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也位居丽江市第一。建校至今,把1804个大山女孩送进大学。

奇迹——。

红色教育让“丑小鸭变天鹅”

2008年,首届100名学生招进来了,学校却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华坪女子高中只有一栋教学楼,连围墙和厕所都没有,学生吃饭要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几间教室,是老师们的宿舍,睡的是大通铺。没多久,17名教师就走了9个。

张红琼是女子高中的资深老师,受张桂梅一次演讲感召,2008年建校时她坐17个小时大巴车来投奔张桂梅。张红琼也曾打过退堂鼓,但当她拿着辞职申请忐忑地来到张桂梅办公室门口,看见张桂梅正在吃药,心里实在不忍。她说:“我是自愿来的,是党员,这时候不能一走了之。”

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个是共产党员。打小就读《红岩》的张桂梅,一下子找到了精神支点和工作抓手。她让人在教学楼二楼画了一面党旗,举起右手咬牙宣誓:人在,教育扶贫的阵地就在!

十多年来,女高每周“五个一”教育:党员戴党徽上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理论学习,合唱革命歌曲,看红色影片。

看看华坪女子高中的“速度和激情”吧。女生们5点半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从下课铃响起,到跑进食堂排队、打饭再吃完,10分钟内完成。

女高不只有严苛的纪律和领先的升学率。这里的老师,像姐姐哥哥一样关心学生。这里的学生抗压能力强,还特自信。

在北京“时代楷模”发布现场,毕业生们在荧幕上一个一个向她汇报:“我现在是医生,我现在是警察……”张桂梅忍不住举起手掩面而泣:“她们一个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丑小鸭变天鹅了。”

精神——。

“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2020年12月30日下午,云南省委在昆明举行张桂梅先进事迹报告会。当晚张桂梅就赶回了华坪,11点多到,她下车就去办公室了。

张桂梅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至今和学生一起住在女生宿舍里。她的钱都去哪儿了?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一次性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昆明市总工会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余元,捐献给了山区孩子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说起为啥想要办学校,张桂梅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中年丧夫,自己随后又重病缠身,在张桂梅最艰难的时候,是华坪这片热土接纳了她,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张桂梅告诉记者,山里的学生太穷了太苦了,自己想帮帮他们。县政协委员们向她鞠躬、县妇代会上给她捐款治病……回首往事,张桂梅感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荣誉越来越多,名气越来越大,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一个人浑身有病,为啥还比正常人苦得起?”张桂梅解释说,“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你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人生老病死都正常,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2月17日,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走上颁奖台的张桂梅,步履蹒跚,手上缠满了胶布。

主持人白岩松问为何要贴胶布,她说:“关节疼,不贴手就伸不开了。”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她的华坪女高,但很少人知道,为了建成这所全免费的女高,为了实现山里女孩教育平等的梦想,这位64岁的乡村女教师,早已病魔缠身。

因为巨大的压力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张桂梅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

为了把时间留给女孩们,张桂梅拒绝住院,只靠吃药止疼坚持工作。

据她自己粗略估算,每天上午要吃十几种西药,中午还要喝五种中药。

白岩松听说后忍不住感叹:您这是在拼命啊!

拼就拼一点吧,华坪现在是我的家,这里给了我当妈的感觉。

而为了这个家,为了当好这个“妈”,张桂梅倾其所有。

在张桂梅老师的脸上,刻着比她实际年龄多很多的沧桑。

看着她佝偻的腰背、深深的皱纹,我们很难想象,她在年轻时也是个爱美的姑娘。

三十多年前,她与丈夫在大理相识相爱,并跟随他一起到大理的一所中学任教。

那是一段轻松幸福的时光,那时候的张桂梅爱玩爱打扮,她会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

她会唱歌、跳舞。

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在1996年因癌症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生情,要求调到了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开始了她和华坪的缘分。

然而就在第二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肌瘤,而且肿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

当时的张桂梅心情低落,想要放弃治疗,听天由命。

但是华坪的教职工和乡亲们不同意,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捐款。

张桂梅看着大家5块、10块地给她凑钱,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在一次采访中,张桂梅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个村民,把自己的5元钱车费捐了,自己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回到家。

后来她曾去山里寻找那位好心人,可是她却只承认捐钱,不承认走路,为的只是不让张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那时候张桂梅就对自己说:

得好好活着,如果不活下去,这些人情债可怎么还?

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她决心竭尽所能,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些善意。

在担任中学教师的同时,张桂梅想要把爱心散播到更多地方。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建成,张桂梅兼任了这里的院长。

说是院长,其实是义务劳动;。

说是义务劳动,张桂梅却又倾尽心血。

福利院成立的第一天,她就接收了36个孩子,其中2岁半的就有6个,最大的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

从此,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孤儿。

白天喂他们吃饭,晚上一个个地哄着睡觉。时间久了,这里的孩子都叫她“妈妈”。

而这一声“妈妈”,张桂梅从未辜负。

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桂梅也时时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能自信地谈论自己的出身,她将福利院改名为“儿童之家”。

这是在告诉孩子们:这里不是孤儿院,而是你们的家,有兄弟姐妹和爱着你们的妈妈。

随着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政府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张桂梅就需要四处“化缘”。

虽然拿钱不容易,但张桂梅有自己的底线,有一种捐款她是送上门都不会要的。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答应给她捐钱,条件是要让这里的孩子穿得破一点,上台接受捐赠。

张桂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人不解:“不就是让孩子亮个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张桂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不能为了钱而影响孩子的自尊。

她宁愿再一次跑断腿、说破嘴,也不愿意委屈了孩子。

在儿童之家,孩子们的成长牵动着张桂梅的心,而他们的遭遇也刺痛了她的心。

张桂梅曾在访谈中讲过2个故事,让人痛惜不已。

有一个小女孩,爸爸妈妈同时没了。

那天女孩的妈妈在山里摘花椒,一个男的来问路,伸手拽了下她的衣服。

这一拽便把那个妈妈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回去后她觉得自己被男人摸了很丢脸,就上吊自杀了。

而女孩的爸爸得知自己老婆被人摸了,也觉得耻辱,一个星期后也上吊死了。

张桂梅在讲这件事时痛心疾首:“怎么这么愚昧啊,拽了一下衣服怎么就上吊了,还有两个孩子啊……”

而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在家中生二胎时大出血,奄奄一息时想要见孩子爸。

但是婆婆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女人生娃娃死亡是不吉的。

最后夫妻没有见上一面就天人永隔了。

后来孩子爸非常懊悔,在犁田的时候就躺在稻田里淹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

张桂梅得知这件事后一度恨极了那个婆婆,她跑到男孩家里,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事实上,她并非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因为从未走出过大山,固守在那个小小的世界,用几百年前的愚昧思想,毁了一个家。

经过这些事,张桂梅萌生了建立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她说:

一个女孩会成为妻子、妈妈,

教育好一个女孩就是改变了3代人的命运。

这件事如果成了,我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这个如今看来光荣伟大的梦想,实现的路上却是一把辛酸泪。

一开始是不被理解,当听说“全免费”和“女子高中”,很多人说她是荣誉得上瘾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她得了精神病。

筹建的道路满是坎坷,首先就是缺钱。

张桂梅去政府、去企业筹款,曾被人谩骂、吐口水,甚至放狗咬。

后来她没办法,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去街上要,结果被路人骂成骗子。

整整五年,她只筹到了1万元!

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张桂梅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因为生活窘迫,她只穿了条破牛仔裤就去参会了。

一名女记注意到这个穿破裤子的代表,听她讲述了想办全免费女高的梦想。

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成立了。

然而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

因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等陈旧的思想观念,即便免费,也有很多家庭不愿意把女孩送来上学,还有的上了几天就辍学了。

张桂梅只好一个个地家访,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

曾经有个女孩都上高三了,还被喊回家掰苞谷。张桂梅去她家问家长:“你们知不知道孩子要高考了?”

家人回答说:没办法,苞谷掰不完。

张桂梅又气又急,无奈之下自己掏了400元钱,让他们雇工干活,这才把女孩领回去复习功课。

12年间,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发过烧,摔断过肋骨,还曾昏迷过,但张桂梅觉得值。

跨过这些崎岖坎坷,换来的是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是一千多个家庭三代人命运的改变,是那些家族从此与愚昧的阻隔。

在孩子们眼中,她既是慈爱的母亲,也是严格的校长。

华坪女高的学生吃饭只有10分钟,对此张桂梅进行过精确的计算:

从楼下到食堂,50秒;。

打饭,1分钟多一点;。

跑得最快的那个,有8分钟时间吃饭,够了;。

跑得最慢的那个,最后一个打饭,她有5分钟吃饭时间,也够。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散慢惯了的孩子没法想象的,就连武警来看了都说:感觉她们就像一阵风,一阵风似地吹进来,一会儿又吹走了。

在华坪女高,张桂梅有一个外号,叫做007。

因为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半,她一直在盯着女孩们学习。

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张校长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考虑到山里有眼镜蛇,她要打着电筒检查教室和寝室每个角落,防止学生们被咬伤。

这样心细如发的呵护,比亲妈又有何逊色呢?

为了女高,为了那些女孩,张桂梅殚精竭虑,忘我付出。

疾病缠身却不愿治疗,她说:“有那十万二十万百八万,干什么不好?”

至亲的哥哥离世,她却因筹款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艰难的时候,她也想“明天就不干了”。

可是第二天咬咬牙,又过来了。

对于自己舍弃的一切,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

而对于大家的夸赞,她说:“不要老说我有多伟大,就是这么过来了,很简单的。”

对于她的学生们,她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

她说:

人总是需要天伦之乐的,不必像我这样。

背那么重的包袱干什么,一走不回头才好,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用老想着我。

有这样一位“教师妈妈”,

是所有华坪女高人的骄傲,

也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

向张桂梅老师致敬!

大道之行,教育为本;复兴中华,情怀为先;因为懂得,所以奉献。张桂梅以人生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振兴云南边陲基础教育的壮美交响!每一个音符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每一段旋律回荡着张老师许身教育的凄美情怀。

如果有人把张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和批改过的作业本垒成一道风景,那定然是振兴边疆基础教育希望工程的一座丰碑,丰碑的基座上我一定会刻上“许身孺子终不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她为了云南少数民族僳僳族的少年儿童不因贫困而辍学,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如春燕含泥,如杜鹃泣血,用生命的芳华,构建了贫困少年的精神家园。生命诚宝贵,教育价更高;舍身育桃李,何惧病魔狂。她心里装着贫困学生,唯独没有自己。她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边疆教育事业之中,在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云南边陲,用生命的交响,谱写了振兴基础教育的传奇。

如果有人吹响集结号,召回张老师教过的一届届学子,排成一列列壮美的音符,那定然是一场音乐的盛会。每一缕春风吹过,定然会回响阵阵感恩的共鸣;每一只鸟儿飞过,都会留下一片美丽的羽毛。

如果有人把张老师写的教案与教学心得装成一部大书,那一定是一部动人的美丽传说。每一次阅读都会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人格的升华,智慧的开花!

如果有人把张老师比作一棵树,那一定是一棵千年不倒的胡杨,尽管她饱受病魔折磨,面黄肌瘦,但她的精神已化成了云南边陲一树树火红的木棉花。

如果每一位聆听过张老师谆谆教导的学子,把她的教诲写成感恩的诗篇,那么每一个意象都是她许身孺子终不悔情怀的写真,每一个意境都是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写意!

情怀似海,大爱无疆。教育强国,小我有责。复兴教育,人人责无旁贷,任重道远。一个张桂梅病倒了,时代呼唤千万个张桂梅扬起复兴教育之帆,高擎教育强国之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甩开膀子加油干!因为懂得,所以崇高!

2021年6月29日上午10点,“七一勋章”颁勋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29名“七一勋章”获奖者颁奖,其中有:马毛姐、王占山、张桂梅……最让我感动的人物就是张桂梅。

张桂梅把“教书育人,育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她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早上五点起床,把楼道的灯都打开,好让孩子们走楼梯更安全。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叫华坪女子中学。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资和奖金都捐给了贫困家庭,她一共捐了70余万元。她的爱给了400多个贫困家庭希望与光明,她的学校让1600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让学生们的人生逐渐明朗起来。

在一次上课期间,张桂梅正在给初三学生讲题,他们还有2个多月就中考,可是就在这时,张桂梅突然瘫软把手放到讲桌上,头顶着手,一脸痛苦。学生们一看不对劲儿,跑上前去,七手八脚地抱起张桂梅老师,撒腿就往医院跑,医生当时诊断是癌症,她没有让任何人诊断,把病例书锁到柜子里,她说:“死就死,活就活。”她忍着痛回到课堂,一直到7月份,把学生们送进考场,她才住进了医院,切除了子宫和肿瘤。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修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第24天,她就回到了她的讲台上。由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回到课堂上,教书育人,奉献终身,九死亦无悔!”

是啊,九死亦无悔,张桂梅真令人感动、敬佩,教书育人,让小小的一个贫困山区涌现了那么多的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张桂梅一样,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身,永无怨言!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三

20__年1月,一场以向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_”在丽江市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记者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张桂梅,年轻时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对生活充满憧憬。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双双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学教书。但正当夫妻俩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时,不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东奔西走到处借钱,能够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该花的钱都花了,但丈夫的病还是不见好转。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离她而去,张桂梅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后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她决心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摆脱令她触景生情、伤感悲痛的环境,1996年8月,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在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张桂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但这些磨难更加激励起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想想那些学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紧牙关,回到学校把检查结果锁进抽屉。这一切,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坚持到把学生送进考场才住进了医院。1997年7月,张桂梅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医生要求她必须注意休息,最少要调养半年。可是为了学生,她在手术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讲台。

张桂梅的事迹迅速传遍华坪大地。县政协委员来学校视察,校长在汇报时,介绍了她的情况。听了介绍以后,所有委员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当场为她捐款6230元。县里召开第八次妇代会,全体代表和县领导都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对此,张桂梅眼泪夺眶而出:“病无情,人有情,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发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两次磨难,使她想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理解、帮助和支持呀!如果没有华坪人民,她的生命将无法延续。她说,她的生命属于华坪,把全部精力奉献给华坪人民。正是由于这种感恩的心态和情怀,张桂梅把人间最伟大的母爱献给了他的学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四

身影清瘦、眼神坚毅,行动坚决、步伐坚定……张桂梅犹如一枝面对重重困难却傲然迎着寒风怒放的梅花一样,在云岭大地散发着丹桂般浓郁的幽香。品读“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一位坚韧纯粹、迎难而上,甘做人梯、无私奉献的师者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令人感佩。她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传扬。

“时代楷模”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40年如一日,扎根云贵高原的偏远山区,义无反顾投身教育事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三代人的贫穷命运。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言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志向、追逐梦想,注重言传身教,传扬红色基因,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她实干苦干、甘于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山村千万女孩的梦想之灯,诠释了为人师者的师德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当代“四有”好老师形象。她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更值得见贤思齐,传承弘扬。

“我这辈子的价值,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幸福的诠释各种各样,但幸福的笑颜确是一样的;幸福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幸福的价值却是万宗归一。为了贫困山区千万女孩子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桂梅如燃烧在山中的蜡烛,心无旁骛、无怨无悔,践行着当初立下的誓言。张桂梅是千千万万新时代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散发出温暖山区儿童、温暖世界的光和热,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为孩子梦想铺路的优秀人民教师。她的事迹,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充盈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回望张桂梅投身教育事业的道路,她正如一条小溪,潺潺流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山区,用崇高的精神、可贵的品质,滋润着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灵,在山区润养出一片精神的“绿洲”。张桂梅同志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的时间里,克服着病魔缠绕带来的病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在病危时拉着县长的手要求提前支取丧葬费……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代表,是新时代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以张桂梅同志为镜,照一照自身有没有迎难而上的自觉担当,缺不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少不少甘为事业燃尽自己的“无我”境界,通过对镜自照,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弥补能力短板、扛起岗位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担当者、燃灯者。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扎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就像一盏点亮在山区的“灯盏”,不但深深扎根山区,还在12年前创办起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行程10万多公里,走访了丽江大山里的1527名学生的家庭……她用一生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的学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学生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回到华坪县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她的品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她,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践行榜样的精神,要始终扎牢思想根子、笃定前行方向,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始终为群众谋福利、添福祉。要甘于做一颗“火种”,立足本职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点燃自己的同时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造福社会。

学习先进,重在实践,贵在笃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应自觉把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与自身做人、创业、成事相结合起来,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中实干苦干、担当有为,让初心在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中砥砺,让奉献在担当、实干中燃放,让人生在奉献、作为中升华。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五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迎来了无数人的点赞和敬仰。12年来,张桂梅同志为1804名学生圆了“梦”,她是大山里当之无愧的“圆梦者”。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圆梦者”。

要有“圆梦”的赤诚心。她是学生们心里的“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正是张桂梅同志把孩子们视为己出,才有了这样深沉的爱。这背后是一颗党员的赤诚之心,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人民最真实的爱。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把群众当亲人和家人。在为民实践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和态度,让群众少跑腿,自己脚下多沾泥,坚实步子;让群众多开口,自己少插话,耐住性子;让群众少为难,自己多辛苦,厚实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动为群众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关切提早谋划,及早落实,多一些“暖心包”“温馨袋”,少一些消极应付,把忠诚和热爱融入到为民的点滴之中,融入到为民的“圆梦”之中。

要有“圆梦”的硬本领。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民还要有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没有本领是不行的。斗转星移,“能”要与“时”进,要更强,这样遇事才不会一筹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向先进学,向优秀学,尤其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到为民的事上去练。积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在具体事务的“练”中不断锤炼意志,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短板就能补得越齐,本事就越高强。

要有“圆梦”的无我境。张桂梅同志以学校为家,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生追求。即使学生们离开了校园,成家立业,她也时刻关注着她们的人生和成长。无我无私,白璧无瑕。在为民“圆梦”的路上,我们要涵养这样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奋进,全心全意、不留余地为民做好每桩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张发展卷。为民无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面对这样的事业,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久久为功地埋头苦干,把追求潜绩作为内心为民担当的“基石”。有这样的“基石”,我们就能去除浮躁之气,真正行稳致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是圆了人民群众的梦,也是圆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梦。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六

20__年,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最初,张红琼觉得很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掉牙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觉得奇怪了。“学生一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我们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张桂梅在日常的每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流行歌曲,学生去食堂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20__年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第二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些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节奏感很强,既有年代感也有时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第三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节奏感很强,整个场景看起来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20__年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词,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词,然后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爱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一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__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我们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体现于整个校园。最初,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非常壮观,站在这里你会很震撼,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这样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天天如此。张桂梅要求,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理由,想请长假很难,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20__年,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起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门,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孩子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能为了家庭就这样松懈,还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何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轻,高考成绩还那么好?她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

20__年,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震惊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推广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要求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么彻底,其他学校老师很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得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很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状况都能更准确地掌握,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是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措施。更多学校只是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很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很受触动,也很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么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坚持,我们年轻人怎么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这样说道。

实际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房和车,也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每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能够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谁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20__年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春节,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七

20__年,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认识,我要以实际行为,扎根于中学教育,让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参加工作以来的历程:从1997年9月,我就报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向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平凡的事业。在这十三个春秋所走过的历程中,我永不退缩,更不放弃,我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当我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关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里、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理解理解他们,多跟他们谈谈心里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对不同的心声进行因材施教。

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学和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工作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请教,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八

一则关于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新闻让人们认识了大山里的女校长张桂梅,认识了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在学校最风雨飘摇无以为继的时候,6名党员教师的坚守点亮了至暗时刻,张桂梅带领在连党旗都买不起的困难中建立起来的党支部,硬是把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带出了令人咋舌的本科上线率。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建强基层党组织,硬件基础和资源是保障,组织凝聚力是动力源泉,将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同声同气”,才能形成党组织的强大战斗力。

唱响指引方向的“最强声”。放下优秀人民教师的尊严街头筹款建女子高中,百病缠身仍坚守教学一线,打造“速度与激情”,千方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华坪女子高中党支部书记的张桂梅始终身先士卒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领导党支部把华坪女子高中带上正轨,逐年超越。为此,他们付出的“几乎是生命”。党组织书记作为“领头雁”“引路人”,肩负着带领队伍和党员群众冲锋陷阵攻坚克难的重任,尤其是目前逐步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个一肩挑”,对村党组织书记自身素质和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将班子成员团结在一起,让党员群众理解和支持,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党组织书记不仅要有打得了胜仗的过硬“真本领”,还要有聚得了人心的厚实“宽肩膀”,用扎实的领导能力为党员群众增强信心,用高尚的品格德行为党员群众树立标杆,用无畏的担当作为为党员群众注入动力,唱出最响亮的“声音”才能牵引党员群众共同奋斗奔赴美好生活。

弹奏初心使命的“和弦声”。“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每个党员都经历过入党宣誓时的激情燃烧,经历过入党时的踌躇满志,但并不是每个都能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华坪女子高中在办学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半教职员工辞职离开,而作为党员的6名教师选择了坚守。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面前,党员教师怀揣用教书育人改变大山女孩命运的信念,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最终成就了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读上大学的梦想。坚强的党组织需要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时刻冲锋在前,在历经挫折失败时仍能坚定信念,不改为民初心,牢记党员使命,这样才能汇聚起最强大的战斗力,向着同一个目标,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协奏出最气吞山河的交响乐。

掀起党员教育的“课堂声”。华坪女子高中十多年来每周开展“五个一”的红色教育,党员佩戴党徽上班,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观看一部红色影片,坚持不懈的党员教育让教师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托着女高的“本科上线率”常年走在前列。“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干部言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做合格党员。”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党组织需把党员教育工作真真切切开展起来,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主义,及时宣传党的政策,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加强党性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组织常响起党员教育的“课堂声”,党员能跟上党组织的步伐,走在正确的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党组织自会凝聚成一个强大的战斗堡垒。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九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把自己的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十

女高创办一学期后首批招来的17名老师走了9个。张红琼是留下的老师之一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走的人大多是因为吃不了苦。”

张桂梅一开始就很明确,山里的孩子基础差,要想出成绩,学生必须要“苦学”,老师更要“苦教”。她面试张红琼时,反复对她强调,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张红琼同去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张桂梅看她们瘦弱,摇摇头。

女高老师流失超过一半,学校面临崩溃。最艰难的时候,张桂梅发现,剩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都是党员,于是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如果是在抗战年代,这个阵地上剩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我们剩6个党员,我们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给党丢掉?”会后,老师们在教学楼二层墙上画了一面很大的党旗,然后面向党旗,宣誓。所有党员都哭了。

在张桂梅事后的多次叙述中,这件事被视为女高办学的转折点。从这一刻起,红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虽然在教学中有一些红色教育,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老师的流失让她意识到,面对女高的艰苦办学条件和诸多客观局限,要想留住老师,就必须激发她们内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献精神。与其说这是女高办学的转折点,毋宁说,这是张桂梅在办学逆境中找到了坚持下去的锚点。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张桂梅:“在女高采取红色教育的模式,是和个人的坚定信仰有关,还是这是最适合女高的一种培养模式?”

她说:“两者都有。”

从效果看,这种策略是成功的。在张红琼的回忆中,这次会议之后,张桂梅开始带领老师们唱红歌。每天下午五点半,学生们在吃饭,老师们在党旗下集体唱《红梅赞》,这是张桂梅最喜欢的歌剧《江姐》的主题曲。她一句一句教给老师,“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最初,张红琼觉得很尴尬,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唱这么老掉牙的歌曲,后来慢慢进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觉得奇怪了。“学生一开始都在围观,后来甚至会跟着唱。我们老师学生随口哼出来的都是红歌。”她说。

张桂梅在日常的每个环节渗透红色元素,力图在女高构建出一片红色净土。她不允许老师学生听流行歌曲,学生去食堂吃饭时,她把手机放在小喇叭旁放红歌。音乐课上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唱红歌,课间操时间则是红歌会。

11月4日上午九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女高学生列队集合后,先集体朗诵《卜算子·咏梅》,然后大声喊出口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学习、学习、再学习”“奋斗、奋斗、再奋斗”。热身环节结束后开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赞歌》,这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第二首是《红色娘子军》。此前还曾跳过《南泥湾》和《红梅赞》。这些歌曲都由张桂梅精心挑选,旋律由专人改编后节奏感很强,既有年代感也有时代感,再请专人以此设计出系列动作。今年,为了让学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轨,在跳第三套操时,张桂梅特意选择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乐是近几年的广场舞金曲《山里红》。这种舞蹈节奏感很强,整个场景看起来大型蹦迪秀,有一种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从开始,每周一的课间操新增了宣誓环节。党员老师要宣读入党誓词,学生们则重温入团誓词,然后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每学期开学时,全体师生要抄党章。每周六上午有一节思政课,由张桂梅亲自执教,最长时可能持续2~3小时。课上,她会讲自己最爱的江姐、赵一蔓和红军长征故事,不断强调要学习红军的吃苦耐劳精神。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高一学生要去阶梯教室看红色电影,既有经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禄》,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国》。除电影外,还会每周追剧,让2009级女高学生陈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击队》,“当时每周看一集,我们都边看边哭。”

红色信仰还以一种更具象化的方式体现于整个校园。最初,教学楼里有一面手绘党旗,后来在新建的足球场上新增了一面“巨无霸”党旗,旁边立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几个红色大字。“非常壮观,站在这里你会很震撼,这么大一面党旗,你站在下面,想说句脏话都不可能了。”张红琼这样感慨。

和学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师的一天也从早晨五点半开始。地理老师张红琼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习,她要五点多起床,脸来不及洗就骑车赶往学校,中午11点下班后,吃个饭,12点就要回来,下午课从2点开始,五点半结束,老师可以吃饭半小时,6点继续上晚自习,直到11点半,天天如此。张桂梅要求,无论有课没课,老师都得全天在女高,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及时找老师解答。

在女高,老师结婚、怀孕都不是偷懒“摸鱼”的理由,想请长假很难,建校至今,没有一个老师成功请过长假。,张红琼怀孕了,但还要管全校卫生,早晚和学生一起扫地。为躲避扫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门,张桂梅就批评了她。对此她回忆说:“当时,我们的关系就有点冷淡了。后来孩子一岁多,我就主动和张老师申请当班主任,她说,你是一个老师,不能为了家庭就这样松懈,还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能力体现出来。”

有人问张桂梅,为何女高学生基础差,老师年轻,高考成绩还那么好?她毫不犹豫地说:“因为我们能吃苦,因为我们有理想信念教育。”

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震惊了整个县城县委和县教育局在华坪县各中学组织了一轮又一轮“学习女高精神”在全县推广女高党建工作的经验要求其他学校校长每学期都去女高听张桂梅讲思政课向女高学习教学管理经验。

但胥国华也坦言,女高的模式复制不了,能学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师一样奉献得那么彻底,其他学校老师很难做到。”

现任华坪县通达傈僳族乡乡长的潘兴陈曾在华坪一中任教,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华坪一中学习女高,要求老师在晚自习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得离校,要给学生义务答疑。虽然不算作课时工作量,但和上课一样严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旷课,进行处罚,“结果收效很明显,老师对学生的成绩、心理状况都能更准确地掌握,便于采取更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他说。但这只是复制了女高的一个具体措施。更多学校只是短暂地尝试过女高做法,便很快放弃。

在9名老师陆续走后,张红琼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她的办公室门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满了药瓶,她正费力地往身上贴药膏,很受触动,也很羞愧。“张老师自己身患那么多种疾病,仍在为大山里的孩子坚持,我们年轻人怎么还不如她,我于是想跟着张老师再坚持一下。”她这样说道。

实际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们的校长。张桂梅丈夫早逝、没有子女、没有房和车,也没有任何个人财产,每个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或给老师发奖金。她事必躬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亲身实践自己的理想。

张桂梅只有一个,从这个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复制的。作为旁观者,华坪一中的老师对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女高成功的核心并不是军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条红色教育的模式来统领全校,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贯穿高中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能够将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灵魂人物,就是张桂梅。

一个因此产生的问题是,张桂梅之后,谁来执掌女高?63岁的张桂梅早已过了退休年龄,身体状况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初,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今年春节,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记者在询问华坪县教育局、县政府领导后发现,对于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十一

2月17日,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走上颁奖台的张桂梅,步履蹒跚,手上缠满了胶布。

主持人白岩松问为何要贴胶布,她说:“关节疼,不贴手就伸不开了。”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她的华坪女高,但很少人知道,为了建成这所全免费的女高,为了实现山里女孩教育平等的梦想,这位64岁的乡村女教师,早已病魔缠身。

因为巨大的压力和长期的高负荷工作,张桂梅患上了肺气肿、肾囊肿、颅骨骨瘤等23种疾病。

为了把时间留给女孩们,张桂梅拒绝住院,只靠吃药止疼坚持工作。

据她自己粗略估算,每天上午要吃十几种西药,中午还要喝五种中药。

白岩松听说后忍不住感叹:您这是在拼命啊!

拼就拼一点吧,华坪现在是我的家,这里给了我当妈的感觉。

而为了这个家,为了当好这个“妈”,张桂梅倾其所有。

在张桂梅老师的脸上,刻着比她实际年龄多很多的沧桑。

看着她佝偻的腰背、深深的皱纹,我们很难想象,她在年轻时也是个爱美的姑娘。

三十多年前,她与丈夫在大理相识相爱,并跟随他一起到大理的一所中学任教。

那是一段轻松幸福的时光,那时候的张桂梅爱玩爱打扮,她会穿紫色的皮鞋,很蓝很蓝的裤子。

她会唱歌、跳舞。

可惜好景不长,丈夫在1996年因癌症去世,张桂梅害怕触景生情,要求调到了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开始了她和华坪的缘分。

然而就在第二年,张桂梅被查出子宫肌瘤,而且肿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

当时的张桂梅心情低落,想要放弃治疗,听天由命。

但是华坪的教职工和乡亲们不同意,他们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捐款。

张桂梅看着大家5块、10块地给她凑钱,眼泪抑制不住地往下流。

在一次采访中,张桂梅告诉记者:当时有一个村民,把自己的5元钱车费捐了,自己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回到家。

后来她曾去山里寻找那位好心人,可是她却只承认捐钱,不承认走路,为的只是不让张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那时候张桂梅就对自己说:

得好好活着,如果不活下去,这些人情债可怎么还?

虽然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她决心竭尽所能,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这些善意。

在担任中学教师的同时,张桂梅想要把爱心散播到更多地方。

2001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建成,张桂梅兼任了这里的院长。

说是院长,其实是义务劳动;。

说是义务劳动,张桂梅却又倾尽心血。

福利院成立的第一天,她就接收了36个孩子,其中2岁半的就有6个,最大的孩子才上小学四年级。

从此,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孤儿。

白天喂他们吃饭,晚上一个个地哄着睡觉。时间久了,这里的孩子都叫她“妈妈”。

而这一声“妈妈”,张桂梅从未辜负。

除了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桂梅也时时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和情绪。

为了让孩子们能自信地谈论自己的出身,她将福利院改名为“儿童之家”。

这是在告诉孩子们:这里不是孤儿院,而是你们的家,有兄弟姐妹和爱着你们的妈妈。

随着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她,政府的拨款毕竟是有限的,张桂梅就需要四处“化缘”。

虽然拿钱不容易,但张桂梅有自己的底线,有一种捐款她是送上门都不会要的。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答应给她捐钱,条件是要让这里的孩子穿得破一点,上台接受捐赠。

张桂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人不解:“不就是让孩子亮个相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张桂梅不这么认为,她说:不能为了钱而影响孩子的自尊。

她宁愿再一次跑断腿、说破嘴,也不愿意委屈了孩子。

在儿童之家,孩子们的成长牵动着张桂梅的心,而他们的遭遇也刺痛了她的心。

张桂梅曾在访谈中讲过2个故事,让人痛惜不已。

有一个小女孩,爸爸妈妈同时没了。

那天女孩的妈妈在山里摘花椒,一个男的来问路,伸手拽了下她的衣服。

这一拽便把那个妈妈吓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回去后她觉得自己被男人摸了很丢脸,就上吊自杀了。

而女孩的爸爸得知自己老婆被人摸了,也觉得耻辱,一个星期后也上吊死了。

张桂梅在讲这件事时痛心疾首:“怎么这么愚昧啊,拽了一下衣服怎么就上吊了,还有两个孩子啊……”

而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还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在家中生二胎时大出血,奄奄一息时想要见孩子爸。

但是婆婆不同意,因为她觉得女人生娃娃死亡是不吉的。

最后夫妻没有见上一面就天人永隔了。

后来孩子爸非常懊悔,在犁田的时候就躺在稻田里淹死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孩子。

张桂梅得知这件事后一度恨极了那个婆婆,她跑到男孩家里,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而事实上,她并非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只因为从未走出过大山,固守在那个小小的世界,用几百年前的愚昧思想,毁了一个家。

经过这些事,张桂梅萌生了建立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

她说:

一个女孩会成为妻子、妈妈,

教育好一个女孩就是改变了3代人的命运。

这件事如果成了,我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这个如今看来光荣伟大的梦想,实现的路上却是一把辛酸泪。

一开始是不被理解,当听说“全免费”和“女子高中”,很多人说她是荣誉得上瘾了,甚至有人直接说她得了精神病。

筹建的道路满是坎坷,首先就是缺钱。

张桂梅去政府、去企业筹款,曾被人谩骂、吐口水,甚至放狗咬。

后来她没办法,带着自己的获奖证书,去街上要,结果被路人骂成骗子。

整整五年,她只筹到了1万元!

转机出现在2007年,那年张桂梅被选为十七大代表。因为生活窘迫,她只穿了条破牛仔裤就去参会了。

一名女记注意到这个穿破裤子的代表,听她讲述了想办全免费女高的梦想。

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文章见报,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成立了。

然而这时候新的问题来了。

因为重男轻女、读书无用等陈旧的思想观念,即便免费,也有很多家庭不愿意把女孩送来上学,还有的上了几天就辍学了。

张桂梅只好一个个地家访,一家一户地做思想工作。

曾经有个女孩都上高三了,还被喊回家掰苞谷。张桂梅去她家问家长:“你们知不知道孩子要高考了?”

家人回答说:没办法,苞谷掰不完。

张桂梅又气又急,无奈之下自己掏了400元钱,让他们雇工干活,这才把女孩领回去复习功课。

12年间,她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发过烧,摔断过肋骨,还曾昏迷过,但张桂梅觉得值。

跨过这些崎岖坎坷,换来的是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是一千多个家庭三代人命运的改变,是那些家族从此与愚昧的阻隔。

在孩子们眼中,她既是慈爱的母亲,也是严格的校长。

华坪女高的学生吃饭只有10分钟,对此张桂梅进行过精确的计算:

从楼下到食堂,50秒;。

打饭,1分钟多一点;。

跑得最快的那个,有8分钟时间吃饭,够了;。

跑得最慢的那个,最后一个打饭,她有5分钟吃饭时间,也够。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散慢惯了的孩子没法想象的,就连武警来看了都说:感觉她们就像一阵风,一阵风似地吹进来,一会儿又吹走了。

在华坪女高,张桂梅有一个外号,叫做007。

因为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2点半,她一直在盯着女孩们学习。

但孩子们不知道的是,张校长每天早上5点就会起床。考虑到山里有眼镜蛇,她要打着电筒检查教室和寝室每个角落,防止学生们被咬伤。

这样心细如发的呵护,比亲妈又有何逊色呢?

为了女高,为了那些女孩,张桂梅殚精竭虑,忘我付出。

疾病缠身却不愿治疗,她说:“有那十万二十万百八万,干什么不好?”

至亲的哥哥离世,她却因筹款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艰难的时候,她也想“明天就不干了”。

可是第二天咬咬牙,又过来了。

对于自己舍弃的一切,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

而对于大家的夸赞,她说:“不要老说我有多伟大,就是这么过来了,很简单的。”

对于她的学生们,她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

她说:

人总是需要天伦之乐的,不必像我这样。

背那么重的包袱干什么,一走不回头才好,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不用老想着我。

有这样一位“教师妈妈”,

是所有华坪女高人的骄傲,

也是我们全中国的骄傲!

下学期工作计划学生会办公室篇十二

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深深敬仰。无数网友更是纷纷点赞:实至名归。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敬仰励人心。每每想到张桂梅同志的事迹,就会感受到一股股力量在澎湃,催人奋进,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张桂梅同志身上那让人敬仰、学习的“密码”。

“世上只有妈妈好”,她选择了做大山女孩的“张妈妈”。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更加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要及时关注、及时聚焦,更要在发展中解决。面对大山里孩子们的迷茫、焦虑和难过,张桂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与她们交心交流,开导她们再次走入课堂,更加积极乐观地憧憬未来。“张妈妈”用行动再一次诠释了该如何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正因为张桂梅对孩子们全心全意的爱,才有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张妈妈”。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待群众要不掺任何私心杂念,因为你在群众心里,不仅是党员干部,更代表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党越是忠诚,对群众就越是无私,越能自始至终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正把你当亲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选择了让自己苦、让自己穷,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她唯一的财富。“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这就是张桂梅。“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她把自己贡献给了党和人民最需要、最光荣的事业,为孩子们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践行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充分彰显了党员的时代自觉。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身上这种“无我”的境界,更加融入时代发展,始终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汇聚民心民力。更加聚焦发展的关键领域、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卡脖子的地方,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把群众的满意和幸福作为我们唯一的“财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选择了“燃烧”自己,照亮了更多人朝着“大山”前进的脚步。63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她仍咬牙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张桂梅为学生们传授了大道。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归大山,选择去最艰苦的岗位。人与历史长河相比,不过是一瞬,唯有精神永恒,永远在人们心里捂着。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要认真思考,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不断激励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以赤子之心,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才是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路径。人生虽短,但一旦践行着这样的精神,就能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树立被怀念、铭记的丰碑,鼓舞着更多的人努力奋斗。

时代楷模不仅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背后更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价值的积极实现。在我们身边,“时代楷模”正闪耀着光辉,启迪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