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40:46 页码:13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9篇)
2023-11-12 08:40:46    小编:HLL

总结是提高自己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写心得体会需要认真观察、深入思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当19岁的杜富国来到军营时,墙上8位全军挂像英模目光灼灼,凝望着这个青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20xx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

20xx年,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入伍不久,杜富国和战友们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杜富国把军人的铮铮誓言铭记于心:扫雷兵,就是要上无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就是要拿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1998年抗洪抢险,许多部队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与洪水搏斗。而今,杜富国和战友们唱着军歌奔向生死雷场,战友们唱着军歌为他颁授一等功奖章。在军歌声中,杜富国和他的万万千千战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强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冲锋前行!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2010年,当19岁的杜富国来到军营时,墙上8位全军挂像英模目光灼灼,凝望着这个青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孩提时代起,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模的名字就如雷贯耳,自己能够穿上军装,和这些英雄同在一个集体,杜富国深感荣耀。

2018年9月,全军挂像英模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两人。只比杜富国大5岁的张超,让杜富国深受触动:英雄,离自己是如此近。

新训结束,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他记得新兵下连第一课,指导员组织他们参观荣誉室时,讲述了连队战斗英雄严玉忠的故事。这位在战争年代立战功、受表彰的英雄,让新兵杜富国倍感荣耀:他就是我的榜样!

2015年,杜富国和战友们响应号召,来到英雄的扫雷大队。被授予“排雷英雄”荣誉称号的三队队长蒋俊峰,参加国际维和扫雷行动的四队队长李华健,在扫雷作业中壮烈牺牲的英雄战士程俊辉……闪亮的英雄名字,成为杜富国心中的一盏明灯,点燃了一名战士的英雄梦。

入伍不久,杜富国和战友们面对军旗庄严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绝不叛离军队,誓死保卫祖国。

杜富国把军人的铮铮誓言铭记于心:扫雷兵,就是要上无人敢上的虎山,就是要冒常人不敢冒的风险,就是要拿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1998年抗洪抢险,许多部队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团结就是力量》与洪水搏斗。而今,杜富国和战友们唱着军歌奔向生死雷场,战友们唱着军歌为他颁授一等功奖章。在军歌声中,杜富国和他的万万千千战友,向前,向前,向前,在强国梦强军梦的道路上冲锋前行!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自扫雷作业展开以来,杜富国同志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信仰坚定、铁心报国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责任意识,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舍己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

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研究决定,给你记一等功1次。现在,为你颁授奖章和证书……”11月24日,一场特殊的授奖仪式在排雷英雄杜富国的病房中庄重举行。10月11日下午,中士杜富国在雷场作业时让战友退后,独自处置不明爆炸物,突遇爆炸,下意识地向身后战友那一侧倒去,英勇负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荣立一等功,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净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向那些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致敬,更要力行致远。

负重前行当牢记宗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若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负重前行当勇于担当。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折射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体现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精神,彰显“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于党员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是一种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看重这一点,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要敢于真干事就要坚持不推诿扯皮,做“太平官”,遇事不回避、不躲避,直面问题的存在,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负重前行当履职尽责。“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国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无尽的付出,不尽的努力。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航船上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扛重担,接重任,带着使命负重前行。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重庆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云南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杜富国观后感想。

为学习“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时代楷模”遵义籍排雷英雄杜富国同志“让我来”的担当精神,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茅垭中心学校组织师生于5月22日晚上21时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观看分两类进行,一是走读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家观看;二是住校师生集中在学校会议室观看。

杜富国是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时,危急时刻冲锋在前,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老师和同学观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启迪。老师们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担当、敢担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学们在观后感中写道:“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就应该勤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报效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2019年2月18日晚,《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的包括: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不畏牺牲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危急时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机长刘传健,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

2018年度的11位感动中国人物无私无畏、爱国奉献、舍己为人、忠诚担当、全心为民,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着你我、感动着中国,同时也感动着世界。感动之余,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家国情怀。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平实话语,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带来人民的幸福、带来每一个人的幸福。

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的家国情怀是: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舍家弃子”隐性埋名20余年。

把生命献给高原的植物学家钟扬的家国情怀是:16年致力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畏艰苦与困难,不忘初心与誓言,直至献出宝贵生命。

守岛卫国32年的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的家国情怀是: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生活节俭却捐赠千万的退休老人马旭的家国情怀是:生活简朴,身居小院,却将自己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的1000万元无私地捐赠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的家国情怀是:扶贫必需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为渠县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他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

担起未来的80后乡村教师张玉滚的家国情怀是:为了山区孩子的未来,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一干就是17年。他将青春绽放在偏僻的山村小学,“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但他却无怨无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成就显著,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科技创新成就斐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祖国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让我们倍感自豪,而国家的成就正是每个人付出的结果。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实现“两个百年目标”,需要祖国经济实力和国防外交的强大,更需要亿万中华儿凝聚在中国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家国情怀”。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档为doc格式。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是在响应统帅号令、终结南疆雷患行动中涌现的新时代英雄战士。他让号角响在心中,把忠诚刻入灵魂,用不畏生死、挺身而出展示了革命战士的信仰、担当和大爱。

心有所信,以身担当。“听习近平主席的话,做新时代的好战士”,是深植杜富国内心的坚定信念。他常说:“号角的指向就是出征的方向。”得知组建扫雷排爆大队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面对生死考验,他多次第一个踏进“死亡地带”。执行扫雷任务3年多来,他始终把人民期盼和如山使命铭刻在心,为任务敢拼命、为战友不惜命,想得最多的是早日还边疆人民一片安宁,做得最多的是带头冲锋雷场,忠诚践行了听党指挥、为民扫雷的铿锵誓言。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对党忠诚是刻在灵魂里的自觉,是越有困难越向前、越有危险越冲锋的担当。杜富国在申请书中写道:“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别人提醒他扫雷危险,他坦然表示:“怕死就不来当兵了,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正因为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杜富国始终视使命如生命,把扫雷当事业,一次次和战友一起清除雷患,一次次与危险和死神较量。事实证明,灵魂深处一旦植入信仰、忠诚和使命,就会迸发血性担当、焕发夺目光彩。

“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战士就要时刻准备上战场,一旦号角吹响,必须一往无前。广大官兵应自觉以杜富国为榜样,深入学习他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忠诚、敢于践行“让我来”的血性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强军实践,把党和军队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担当起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加的这次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年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红色之城,黔北遵义,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杜富国从红色基因中传承走来,又走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事业中去。他的英雄事迹,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而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

“英雄是平凡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富国有优点,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实诚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烧着自己,温暖照亮着别人。”对扫雷大队队长李华健来说,提起杜富国的名字,便有说不完的话。

李华健说,富国受伤以来,我和战友们常常在交流探讨,“我们为什么扫雷,富国为何能成为英雄,他又从何而来?而今天我们又该向英雄学习什么?”。每一次思考对自己都是一次启发,一次精神洗礼,一次灵魂升华。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认为,富国关键时刻很英勇,负伤之后很坚强。这个战士身上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奉献精神、坚强品质、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长的平凡真实中一种厚积薄发。

正如他们所言,英雄从来不是一时出现的,培养的,而是长久的积累与酝酿。其实早在无形之中,红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在杜富国的故乡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这样的评价再一次得到印证。

历史的记忆深刻印记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堂,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后期的浪漫法式建筑,因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支军团的莅临而铺染上一层红色,成为了今天重要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长征时期在湄潭驻扎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色天主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九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驰骋在湘赣大地,屡建奇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黔北,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红九军团当时就驻扎在湄潭,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科教救国路漫漫上下求索兴国魂。当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莘莘学子,穿过战火硝烟,辗转多地来到湄潭艰难办学,这文军长征的线路与三年前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产生于家国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际。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继续延伸,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灵魂的觉醒和升华。

而天城中学也是载满了红色记忆。该校校长金粟说,天城镇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年不少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这里读过书。,杜富国从皂角小学转到天城中学就读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毕业。他从小就是在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中长大。

“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回忆起杜富国,九年级语文老师邱重鸣说,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为在当地牺牲的红军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杜富国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对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

红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儿女,成就了英雄传奇,也是杜富国“让我来”的勇气、信念的精神源泉。

杜富国最新观后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平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平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定信念,而这一点与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思想和“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观杜富国《时代楷模发布厅》有感。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国拿起麻栗坡人民送来的收音机,聆听着习近平主席新年开训令。他说:“部队闻令而动,掀起了实战化训练热潮。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早日康复,做更多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负部队的培养、人民的关爱。”

“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富国话少、腼腆,却有一副热心肠。”遵义的乡亲们都这么说。

提起受伤的大侄子,姑姑杜静忍不住泪往下流:“富国在几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时候什么活都带头干。”

童年时代,杜富国的父母在外务工,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苦熬不是办法,苦干才有希望。他从小担起家庭重任,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农活。四邻八舍人见人夸。

雷场上,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

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万元支援;。

在驻地,他常常帮助乡亲铺路坑、搬物资、修水电。

战友问他:“天天忙个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吗?”他说:“工作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少累一点。”

二班战士詹程说,富国总是闲不住、忙不完,也从不嫌麻烦。

有一天,从雷场回来,大家很疲惫,大多在休息娱乐,杜富国的“休闲方式”则是到处转,看看水龙头是否漏水、澡堂的灯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场,杜富国干的活也总是最多,背的装备总是最沉。他总是歇不下来,大家把他誉为“小马达”。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扫雷兵要背负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个弹药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还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

战友心疼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笑道:“没得事,我身体好。”

2018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队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

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战友站在河中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

从河里出来,杜富国的腿被洪水中的杂物撞得淤青。面对战友的关心,他说:“这是咱当兵的本分。”

“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飞飞,坚强点。”杜富国清醒后,这是父亲杜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爸,我没事,放心。”杜富国的声音很虚弱,却平静。

杜俊没想到,伤情如此重的儿子还会安慰他宽心。在杜俊印象中,儿子负伤后,无论是手术还是换药清创,从来没叫过一声疼。他宁愿把泪水流在心里。

2018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国疼得难以入眠,他抬起双臂想要触摸伤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断臂总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没了?”杜富国问陪护他的分队长张波。张波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是绷带绑得太紧,所以没知觉。”黑暗中,杜富国没再问,一夜辗转。

张波赶紧给大队领导和医生发了信息:“富国情绪激动,应该是察觉到自己双手没了”。

翌日一早,大队长陈安游、政委周文春和医院领导商量,决定先告知杜富国失去双手的消息。

“富国,加重手榴弹近距离爆炸,为了保命,手没保住。”“希望你坚强,你是我们扫雷大队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听了陈安游和周文春的话,杜富国语气平静:“首长,请放心,我一定会坚强。”

“隐瞒真实伤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疗。”按照主治医生陈雪松的意见,大队随后决定告知杜富国全部伤情。2018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满了人。领导、战友、家人、护士都来了,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

“富国,爆炸太剧烈,手没保住,两个眼睛也没保住。”病房里静得让人窒息。

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微微颤抖地说:“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

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最终一套也没用上。

他的乐观让人感动。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瘢痕累累。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嘱咐他:“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喊一声苦,还打趣称自己成了“蜘蛛侠”。

他的坚强令人动容。当被问到未来如何面对新的人生时,他说:“我想学播音,讲一口很好的普通话,以后把扫雷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我会为自己加油,给大家带来更多阳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阳。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会练习播音技能。除了医院制定的康复训练,杜富国每天也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

“富国啊富国,你可知道在康复的路上,还有好长好长的路要走。”护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为他祈祷。

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主任刘宏亮说:“对杜富国的康复治疗,请了国内外的顶尖专家,用了医院的最好设备,组成了最强的医护团队。我们要向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现在,杜富国的伤情日渐好转。生日那天,他给医护人员唱了一首歌——《壮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谢大家对他的帮助。豪迈的歌声在病房久久回荡。

病房的阳台上摆满了鲜花,其中一束鲜花上插着一张卡片,上面写道:“向日葵说,只要你朝着阳光努力向上,生活便会因此而美好!”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向英雄致敬,学习英雄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政治品质。检验一名军人是否对党和国家忠诚,关键就是检验是否时刻准备着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出自己,能否及时的挺身而出,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

杜富国本可以选择退后,度过一劫,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家生活”,但他最终选择了身先士卒、选择了保护战友,这种坚定的信念来源于他们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他不仅是优秀的军人,更是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杜富国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一名军人在危急时刻选择了牺牲自我,他用失去的双眼和双手践行一名军人身上应该背负的重任和历史使命,所付出的一切无愧于自己的身份,他用自己的行动使军旗更加的鲜红,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时代的英雄,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麻栗坡,一个让老一辈人刻骨铭心的地方。多少英勇战士在这里洒下热血、多少爱国将士在这里舍身忘死,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与安定。

为了清除雷场,让人民过上安康的生活,3年前,中国排雷精兵便向这一带边境雷场挺近。在这3年中,战士们扫除各类地雷、炮弹、手榴弹、炸弹等爆炸物共计高达十万余枚。但总有一些雷由于地区时间久远、从而在性质结构上都渐渐发生了变化,以往的经验也不再适用。可是战士们却需要用生命去排雷,眼看排雷工作即将进入尾声,不幸的事情却发生了。

在一棵直径约30公分的大树根下面,杜富国和战友发现一枚67式手榴弹。这是一颗加重“大当量”危险物,弹体部分裸露地表,且被大树阻挡视线,树根处还有可能是个雷窝。

像防坦克地雷还好,尽管看上去体量大的惊人,但人踩上去基本不会爆炸,防步兵地雷只要排除引信也是安全的。而67式手榴弹需谨慎,因为时间的缘故,投掷手榴弹的`拉环可能有松动,若跟树根缠在一起,用力稍大会爆炸,用力轻了则无法排除。

杜富国发现67式手榴弹后,立即向分队长报告。接到分队长“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跟往常一样,杜富国对身边的艾岩以命令的口吻说:“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

就在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这名勇敢的战士20xx年才刚刚结婚,年仅27岁。

在有生命危险的一瞬间,杜富国没有犹豫片刻,而是选择挺身而出,保护战友。亦如他坚守自己事业那样,把黑暗挡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己却永远地坠入无边的黑暗中。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见贤思齐,检身正己。追忆李保国同志的一生,扎根巍巍太行山,用生命的代价,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弥足珍贵。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我们要以李保国同志为镜,弘扬“新愚公”精神,传递正能量,争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

以李保国为镜,始终对党忠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怎能忘却入党时的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58个春秋华年,足迹踏遍太行山,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无限的业绩。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心系群众、立志扶贫,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无不实现了入党时的庄严承诺,初心不变。以李保国同志为镜,自觉向他学习,无论事从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牢记第一身份、第一职责,为党工作矢志不渝,为民服务尽心竭力,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

以李保国为镜,绝对纯洁干净。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我是来帮农民脱贫致富的,不是来追名逐利的”。李保国淡泊名利、坦荡无私,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做到一尘不染,太行山可作证。以李保国为镜,就是要用党纪党规这面镜子照好自己,修身正己,守住纪律红线,守住道德底线,不乱为、不妄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李保国为镜,自觉为民造福。“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这是李保国内心深处的呐喊。他一心一意为民,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挂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一年里,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扎在农村,让140万亩荒山换了绿装,带领10万农民脱了贫致了富。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贫困群众不“斩穷根”、“祛穷病”,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当前,决胜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学习李保国精神为契机,大力发扬敢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激发迎难而上、攻城拔寨的勇气,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改善基本民生,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这不仅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更是伟大时代催人奋进的号角。我们要以李保国为镜,坚持把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同推动科技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昨日,我市隆重举行李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团6位成员饱含深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完整再现了李保国通知的先进事迹,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情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使我们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触动和教育,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净化。李保国以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的标杆。他不愧为一位好党员、好干部,广大党员干部都应该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牢记使命,奋发进取,在推动邢台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李保国同志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他虽然不是邢台人,但却扎根邢台最贫瘠的穷山沟.一干就是35年,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邢台。他先后完成山区开炭研究成果28项,推出了富岗苹果、绿岭核桃、浆水苹果等全国知名林果品牌,使邢台西部140万亩荒山全部披上了绿装,太行山区10万多名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李保田同志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在邢台工作的几十年间,李保国同志的足迹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踏遍邢襄大地,治山治水治平原,始终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科技兴山的最前沿。他用毕生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李保国同志的离去是邢台事业发展的重大损失,他在为我们留下科技、产业、绿色、富裕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我们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巨大精神力量。

李保国同志虽已离去,但他水远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一面镜子、一个榜样。我们应当从他身上学会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牢记责任,始终对党忠诚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奉献百姓.让乡亲都富起来的为民情怀;学习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将工作做到细致精致极致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奉献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坦荡无私,高尚纯洁的人格风范,以李保固同志为榜样,以发展邢台为己任,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奉献精神创造一流业绩。

伟大时代、宏伟事业呼唤李保国精神,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需要李保田精神。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持续掀起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热潮,努力把李保国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要深入宣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进,发扬先进典型弘扬正气、示范引领的作用,汇聚强大的正能量。在学习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争做具有轶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让千千万万个李保国式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出来,形成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磅礴力量,为实现决战“十三五”、打好翻身仗,把一个新的邢台展现在全省人民面前的目标提供坚强的保证!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9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绩溪县调研时强调,要总结好运用好宣传好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绩溪县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纷纷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8月10日凌晨,超强台风“利奇马”突袭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在狂风暴雨肆虐中,该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突遇山体塌方,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李夏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李夏同志学习,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

李夏同志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他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矢志不渝守初心、奋发有为担使命,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文档为doc格式。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xx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自扫雷作业展开以来,杜富国同志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xx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信仰坚定、铁心报国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责任意识,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舍己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

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遵义人民而言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华。除夕之夜,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五

丹心报祖国,赤诚为民富。

杜富国——又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岭大地、军营内外被人们争相传颂。

面对险象环生、突如其来的险情,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还是考虑自身安全。杜富国,这名90后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为了保护战友,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杜富国的选择,令人感概,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人生总是面临诸多选择。选择需要志向。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来,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矗立在南陲边疆,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不怕艰难困苦,不畏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用一次次“让我来”的铁血担当,诠释了当代革命战士坚决听党指挥、勇于献身使命的铮铮誓言,彰显了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哺育下新时代青年官兵投身强军、建功时代的自信自觉,展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为祖国为人民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时代风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杜富国面对这牺牲的危险,挺身而出、英勇无惧,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是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用奋斗书写时代篇章的光辉榜样。

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昨晚,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随后,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当天晚上,遵义武警支队湄潭中队的官兵观看了“感动中国度人物”颁奖盛典,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这时全体武警官兵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的春节对于遵义儿女来说可以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华。除夕之夜,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感动中国20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连日来,一个英雄的故事在云贵大地广为传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苦练本事:主动请缨扫雷舍生忘死冲锋。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加的这次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19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20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六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自扫雷作业展开以来,杜富国同志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老山雷场扫雷时,面对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同志对同组战友艾岩喊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用身体遮挡住了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而在几步远的战友仅受了皮外伤。让我来:任务面前,杜富国同志总是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用一次次“让我来”的生动实践,演绎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使命责任;敢担当:关键时刻,杜富国同志总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用“敢担当”诠释共产党员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优秀品格;做传人:危急关头,杜富国同志总是冲锋在前、舍己为人,用“惊天一挡”的英雄壮举,书写新时代红色传人的铁血荣光。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展现了信仰坚定、铁心报国的政治品格,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责任意识,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优秀品质,舍己为人、心系百姓的高尚情怀,生动诠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愧部队官兵的杰出代表。

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精神品牌栏目,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人心,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光辉。

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使命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宣读“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白岩松宣读完颁奖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

今年的春节对于我们遵义人民而言是城市精神的全新升华。除夕之夜,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感动中国20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中士杜富国在雷场作业时让战友退后,独自处置不明爆炸物,突遇爆炸,下意识地向身后战友那一侧倒去,英勇负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荣立一等功,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净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们,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当向那些为民负重前行的英雄致敬,更要力行致远。

负重前行当牢记宗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若心中没有人民、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党员干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密切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负重前行当勇于担当。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折射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境界,体现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责任精神,彰显“知其难为而为之”的无畏气概。于党员干部而言,“敢于担当”是一种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看重这一点,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领导干部要敢于真干事就要坚持不推诿扯皮,做“太平官”,遇事不回避、不躲避,直面问题的存在,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负重前行当履职尽责。“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增强责任意识、作为意识,不断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必须在其位谋其政,立足本职,勤业敬业,为国家、为人民谋取更多的利益,始终以身作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时代的满意答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生活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无尽的付出,不尽的努力。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航船上需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扛重担,接重任,带着使命负重前行。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时间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结语: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部队官兵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新时代强国强军伟业,以一流业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七

3年来,400余名勇士,排除雷区面积57.6平方公里,搜排19.82万枚(发)地雷和各类爆炸物。这是扫雷勇士们向人民交出的答卷。

“我们一定要在扫雷部队清出来的土地上种好茶树、草果,发展好产业,早日过上好日子!”曾两次触雷失去两条腿的雷区群众盘金良每说起杜富国都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

“看到杜富国敬礼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泪了。在杜富国身上集中体现了扫雷部队官兵‘不畏艰险困苦,不计个人得失,勇扫雷障为人民’的精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乡长盘院华说,猛硐乡亲们永远不会忘记杜富国,不会忘记扫雷大队的英雄们,全乡将会把雷患已经清除的土地充分利用好经营好,全身心地投入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麻栗坡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芸偲告诉记者,麻栗坡县委作出了向杜富国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全县大力弘扬“让我来”勇担当的精神,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英雄为榜样,以忘我的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

“杜富国身上这种忠于职守、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省生态环境厅驻云龙县白石镇双龙村的驻村队员们说。“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摘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学习英雄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实干苦干。”驻村队员吴桂英表示。

“岁月安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张国洪说,我们在向杜富国致敬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职责和使命。作为医学生,我要认真践行“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在为守护人类健康事业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12月入伍,中共党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原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上士军衔。该同志坚决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主动请缨参加边境扫雷任务,7月进入云南扫雷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服役期间,荣立一等功1次,多次获嘉奖,分别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和同组作业的战友艾岩在位于麻栗坡县老山西侧的坝子雷场作业时,发现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身为作业组长的杜富国深知这种手榴弹当量大、危险系数高,他在报告险情后接到上级“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对艾岩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便小心翼翼地按照作业规程,用小刷子一点一点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突然,“轰!”一声巨响,他倒在了血泊里,保全了战友,自己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手榴弹爆炸的瞬间,杜富国的身体向左倾斜,阻挡了扑向同组搜排战士艾岩的冲击波和弹片,避免了他身边战友遭受更大的伤害。

11月20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2018年12月20日,杜富国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27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27岁的他,已经有8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我国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舍生忘死、身负重伤,失去了双眼双手。他的英勇事迹在网上传开后,广大网民既对年仅27岁的杜富国落下终身残疾感到痛心,更对他以身报国的壮举表达崇高敬意。媒体称,杜富国及战友们“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遗书放好,再去执行扫雷任务。每天晚上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修改遗书”。这些年轻战士在地势险峻的雷场内人工排雷,待任务完成后,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处角落,证明脚下这片土地已绝对安全。他们在携手行进中的歌声响彻边陲。

杜富国和他的战友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如果不是媒体宣传报道,恐怕我们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里,像杜富国这样的年轻人每天还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献血,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杜富国是那样的临危不惧,他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便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猛烈的爆炸随即发生。他被炸成了血人,永远地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杜富国用奉献担当的精神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

塑造年轻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需要杜富国式的奉献担当精神。年轻干部虽不要在雷场扫雷,但时时事事要在人生路上“扫雷”:当工作中遇到“烫手山芋”时,敢不敢接手、能不能办好?当组织安排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时,是不是真心愿意去?当遇到挫折打击时,有没有打“退堂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如何权衡把握?……如果年轻干部不能义无反顾地扫掉急功近利、拈轻怕重、眼高手低、贪图享受、作风漂浮的“雷”,而是精于自我设计、自我包装、拜高踩低、贪名图利,那就难以堪当大任,走不好成长成才之路,迟早要栽大跟头。现实中很多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遭到党和人民的唾弃,都是从看似小枝小节的地方出问题开始的,本质上是背弃了信仰、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最后误入歧途、追悔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宣传弘扬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干部“墩墩苗”,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感召锻炼年轻干部,使他们对党忠诚老实。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谆谆教诲。何为大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小而言之,就是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发展进步,提升职工群众、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像知青习近平那样,带领梁家河乡亲创造美好生活;就像战士杜富国那样,为边境人民留下可以放心行走的土地。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青春岁月、人民期望、党的托付。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八

6月12日,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近日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李保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工作在基层,与农业“打交道”,为农民寻富路,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献给了山区百姓,竖起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又一不朽丰碑。

纵观李保国同志的一生,可谓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一生,扎根山区扶贫攻坚的一生,生态建设科技富民的一生。“35年如一日”、“每年200多天深入基层”、“140万亩荒山披绿”、“10万农民脱贫致富”……。

枯燥的“数字”诉说着李保国丰满的一生。透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分明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看到了什么叫“扎根山区”,怎么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保国同志给了我们最准确的“答案”。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也经常听到许多党员干部在述职报告、工作总结中、表态发言中,诸如“扎根乡镇,扎根农村”、“一心为公、全心为民”、“根扎山区、无私奉献”等响亮的“口号”或“誓言”,让人着实振奋和感动。然而,“口号”、“誓言”的后面听到的往往是“什么时候脱离‘苦海’”、“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在乡镇快十年了”、“让我进城干什么都行”等等的牢骚与苦闷,可谓“身在曹营心在汉”。

的确,“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苦、乡镇累,农村工作难,乡镇党员干部为此也作出了很大牺牲,这是值得肯定和褒扬的。但是区县工作的重点大都在乡镇,干部的配备也是乡镇居多,组织选拔任用交流干部只是少数,不可能人人都能“进城”,个个都能提拔。当我们感到难有“出头之日”时,感到希望“渺茫”时,多查一查自己是否为民服务做到了“一心一意”、“善始善终”,工作是否尽职尽责、出彩出色;多“照一照”像李保国这样的党员干部,我们是否做到了“扎根精神”、“奉献精神”;是否心里真正装着群众,装着事业;是否我们的工作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满意、组织满意。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概括出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种.种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作为党的干部,共产党人就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落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吃苦奉献精神、攻坚克难精神、百折不挠精神,为了理想信念,工作不分天南海北、城市乡村。

李保国的“所作所为”,无疑是鲜明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无论从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交通条件、工资报酬等等都比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有知足感、感恩心。

当前,正直全国上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之际,各级党组织要将李保国事迹作为生动的教材,动员党员干部要以李保国为镜,深入查摆思想上、行动上的问题和不足,切实树立起“扎根精神”、“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积极作为,按照所批示的那样“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党员干部学习杜富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九

连日来,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经中央和省内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分别追授李保国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争做李保国式扶贫模范”活动,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的热潮。大家表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认真学习楷模精神,争当李保国式优秀共产党员,为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保国同志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全国扶贫攻坚的表率,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全省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把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与当前工作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体现学习成效。邢台市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列入全市农村干部培训学习内容,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同时,设立李保国科技奖励基金,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把李保国的精神传承下去。平山县将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为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收看报告会、读报纸、记笔记等形式学习李保国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甘于奉献、严格自律的道德情操。顺平县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制成电教光盘,发放到基层党组织,引导干部调整工作状态,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组织召开了省直机关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省农业厅(省农工办)、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农林科学院、省科学院5家单位16位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党务干部分别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实际,谈了如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的自身感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高建民表示,省直各级党组织将进一步强化学习,利用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进行专题学习,掀起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热潮,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李保国同志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连日来,河北省各高校广泛开展向李保国同志学习活动。在李保国生前工作过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校网站、微信微博等校园媒体开设了《身边的李保国》专栏,每周推出2至3期,全面展现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许多老师、学生自发地在网上发表学习感言。河北师范大学召开了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座谈会,青年教师畅谈学习体会,他们表示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献出全部心血的忠诚品格;学习他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坦荡无私的人格风范;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太行新愚公”精神,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