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27:25 页码:10
2023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优秀14篇)
2023-11-12 08:27:25    小编:LZW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将梦想付诸行动,成为现实,需要我们总结之前的经验。高效的团队合作可以创造出卓越的成果。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学到一些写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一

20xx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三个一百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程,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在这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救国、兴国、富国和推进强国建设四项任务。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为什么要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这一重要时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其中之一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二是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三是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之后,20xx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光荣辉煌的一百年,也是艰苦卓绝的一百年;是奠基立业的一百年,也是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并提出“引导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的要求。

怎样来学习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经历了很多事情,怎样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段话非常鲜明地概括和指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付出巨大牺牲,面对曲折、修正错误,最后攻克难关想要做成的一件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于这一判断,我想分三大部分来阐述党的百年历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部分是从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中的五个重要节点明确使命担当;第三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和使命担当。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对现代化的追求与历史选择。

1840年,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奇技淫巧”,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改革派和农民阶级的思想家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但没有奏效。1919年的“五四运动”进一步冲击了封建思想,西方思想纷至沓来,涌入中国。从西方的民主主义到国家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各种信仰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政治主张五花八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工读主义”“新村主义”“联省自治”“好人政府”,不一而足。一时间,“本现代思潮的精神,谋社会之改造”成为中国思想界最热闹的话题。

在探索的过程中,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的局限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资产阶级的戊戌变法因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而望“袁”兴叹。面对这些努力,我们在今天回望历史时,党的十九大对这段历史作出了评价:“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在哪里?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建立现代化国家的使命究竟由谁来担当?人们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要有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结:“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这段话很好地阐明了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由中国共产党来担当。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并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作出概括:“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段话中有几处地方我觉得非常精简、明确又深刻,比如说“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应运而生”的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各阶级探索和追求现代化无果的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产生的价值就是让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的各个阶级为了追求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作出了探索和表达,但这些奋争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让中华民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让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由被动转为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这个“理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一直指引、推动、鼓舞、激励着我们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正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觉担负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而历史和人民也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完成这一重任,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二

(4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中国梦视野宽广、丰富、意蕴深远。国家富强,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族振兴,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近十四亿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47)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素来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即使近代以来饱尝屈辱和磨难,也绝不自甘沉沦,而是始终怀揣民族复兴的梦想,追求光明美好的未来。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三

从党的到全国两会,“中国梦”成为国人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最强音!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中国梦需要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构筑,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要有实干精神。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与能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凡事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实干精神,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国复兴之梦。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梦想,贵在坚持,尽己所能必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收获,不管成功与否,梦想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胜利的曙光面前,需要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托起自己的人生之梦和粮食梦。用中国梦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历史责任感,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储粮人。为加快建设物资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努力推进储备粮管理事业科学发展。我深深体会到为确保储备粮安全,只有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仓储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难题;应该勤奋工作,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科学储粮技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仓储业务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信赖党中央,拥护党中央,认真学习新党章、规章制度,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对照自己和鞭策自己。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学习,带头为仓储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谋划本单位今后奋斗目标和追求粮库梦想。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实现十二五粮库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每位干部员工共同的梦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在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形成的四个历史性标识,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标定的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努力、接续奋斗而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四个伟大成就是在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在四个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依据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要完成的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

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四个伟大成就,以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四个庄严宣告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中得到的真理性认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标定了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全部内容,阅读了这么多,我想你一定收获了很多。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五

关键是一个汉字,意思是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门闩或类似门闩的东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完成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

小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在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修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用“大同”和“小康”两个概念集中表达儒家的社会追求。“大同”之世,天下为公,这是古代中国理想化的社会目标,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礼制为中心的“小康”,通过持续努力,则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小康社会的期盼世代相传,“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渐积淀成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孟子认为理想的世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诗云“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强调“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他奔走南北,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可以说,对“小康”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民生的关注,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盼,对太平盛世的追求,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使小康在今天的中国变为现实。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剥削制度下,虽然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贫困问题,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大门,中国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不断,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更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过数十年的接续奋斗,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意义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消除绝对贫困,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时刻,它意味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摆脱了绝对贫困,两千多年来世代追求的小康梦想得以真正实现。这不但是凝聚中国心、激荡民族情的盛事,也是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是震古烁今的历史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扎实的发展成就践行对人民承诺的历史写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

一是向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为此,他多次提到,“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为了让人民认可,我们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考察的足迹遍布全国贫困地区,对贫困群众时刻牵挂在心。在内蒙古考察时他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明确表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陕西考察时他再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如期向人民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二是向历史作出的可供检验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延续历史,又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功,既不是“数字游戏”“速度游戏”,也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容不得丝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视的是工作实效,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他严肃强调:“没有一点实招、硬招,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在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史上留下可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世的经典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环顾全球,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困。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够以这样的决心、智慧、力量和投入,带领本国人民从整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正因如此,中国所取得的减贫脱贫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减贫脱贫的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价值对全人类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它延续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盛世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往开来,既是胜利的丰碑,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代一代砥砺奋进,一个征程连着又一个征程,一场奋斗接着新一场奋斗。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进一步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它是一座光荣的界标,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坚实基础。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之后,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出坚实发展步伐,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例如,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总体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等。这些内容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能够有效推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将迈上一个大台阶,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规划,设计科学,路径明确,目标具体,内涵丰富,令人向往,值得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华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完成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

小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在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修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用“大同”和“小康”两个概念集中表达儒家的社会追求。“大同”之世,天下为公,这是古代中国理想化的社会目标,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礼制为中心的“小康”,通过持续努力,则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小康社会的期盼世代相传,“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渐积淀成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孟子认为理想的世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诗云“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强调“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他奔走南北,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可以说,对“小康”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民生的关注,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盼,对太平盛世的追求,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使小康在今天的中国变为现实。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剥削制度下,虽然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贫困问题,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大门,中国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不断,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更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过数十年的接续奋斗,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意义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消除绝对贫困,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光辉时刻,它意味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整体摆脱了绝对贫困,两千多年来世代追求的小康梦想得以真正实现。这不但是凝聚中国心、激荡民族情的盛事,也是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贡献,是震古烁今的历史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扎实的发展成就践行对人民承诺的历史写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锤炼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弘扬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他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最现实的使命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巩固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就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检验标准。

一是向人民交出的满意答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就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为此,他多次提到,“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为了让人民认可,我们党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考察的足迹遍布全国贫困地区,对贫困群众时刻牵挂在心。在内蒙古考察时他指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明确表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在陕西考察时他再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如期向人民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二是向历史作出的可供检验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延续历史,又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够经得起历史检验,靠的是实实在在的事功,既不是“数字游戏”“速度游戏”,也不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容不得丝毫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视的是工作实效,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他严肃强调:“没有一点实招、硬招,我很怕这件好事办不好,最后给人民交不了账,给历史交不了账。”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在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史上留下可以藏之名山、传诸后世的经典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环顾全球,不难发现,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这么大规模的人群摆脱贫困。也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够以这样的决心、智慧、力量和投入,带领本国人民从整体上摆脱绝对贫困。正因如此,中国所取得的减贫脱贫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减贫脱贫的经验为世界提供了借鉴,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是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价值对全人类作出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贡献。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关键一步,它延续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盛世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继往开来,既是胜利的丰碑,又是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一代一代砥砺奋进,一个征程连着又一个征程,一场奋斗接着新一场奋斗。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宣布:“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进一步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它是一座光荣的界标,在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坚实基础。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之后,我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出坚实发展步伐,更加接近高收入国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例如,我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态环境质量获得总体改善,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等等。这些内容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能够有效推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将迈上一个大台阶,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的十五年,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的战略规划,设计科学,路径明确,目标具体,内涵丰富,令人向往,值得全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辉煌成就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华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对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党的十六大作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判断,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以后10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居于引领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迈进。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强调“全面”,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就能更好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民生问题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要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层次多,不可能实现同一水平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就全国而言的,而不是每个地区、每个人都达到同一水平。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既坚持一定标准,又防止好高骛远;既紧盯2020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改革的关键阶段、问题的显现阶段、矛盾的多发阶段,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在领导脱贫攻坚的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这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引脱贫攻坚的前进方向,在脱贫攻坚初期,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在脱贫攻坚中期,要求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在脱贫攻坚后期,强调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步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顺利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开辟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对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三大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党的十六大作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判断,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六大以后10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作出新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居于引领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扎实迈进。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强调“全面”,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

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就能更好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民生问题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要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要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既紧盯2020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又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明确规划和部署,强调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改革的关键阶段问题的显现阶段矛盾的多发阶段,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着力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完善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黑天鹅”“灰犀牛”。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在脱贫攻坚后期,强调防止脱贫摘帽后松劲懈怠,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位置。

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保护生态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壮举。千百年来,丰衣足食一直是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愿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逐步启动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第一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些重要论述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顺利开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意义。

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小康”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们即将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全面小康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视野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对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小康”是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用“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词句反映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生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中则把“小康”描绘成仅次于“大同”理想社会的一种人民富裕安康的社会形态。《孟子·梁惠王上》中设想了一个“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的温饱型小康生活标准。南宋诗人陆游发出“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的呐喊。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小康社会的期盼和追求世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理想。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了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艰辛探索实现“小康”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党的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并将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其中第二步就是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对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目标都作了重要论述,其中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并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号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并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

从小康目标的确立到总体实现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观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和决策,我们党不仅对小康目标保持一脉相承的战略定力,而且根据人民意愿和形势发展,不断充实新内容,使这一目标不断拓展,充满着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的接续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力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更要在“全面”上下功夫。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全国各族人民,每一个人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果。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城乡、沿海和内地、东部和中西部、发达地区和后进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等都平等参与,共同进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是全面小康的短板。要突出解决短板,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物质文化享有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而且要求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必须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人民群众满意了,让人民群众认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用聪明智慧、辛勤劳动不断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这一伟大目标奋勇进军,取得决定性成就。如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收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变成现实,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污染防治力度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全面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强大精神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巨大政治优势,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宽广而美好的前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力量,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极大地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创造历史伟业的拼搏精神,必将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崭新道路。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巨变。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这是世界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结出的丰硕成果,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机活力,为发展中国家、为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完成并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从宽广的历史视野,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

小康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繁荣盛世的期盼。在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中,“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对修养、安康的强烈渴求。《礼记·礼运》用“大同”和“小康”两个概念集中表达儒家的社会追求。“大同”之世,天下为公,这是古代中国理想化的社会目标,可望而不可即。而以改善民生和加强礼制为中心的“小康”,通过持续努力,则有可能在较短时期实现。千百年来,人们对小康社会的期盼世代相传,“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揺之心”的治理境界,逐渐积淀成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孟子认为理想的世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杜甫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陆游诗云“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强调“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他奔走南北,苦苦探索“五年而小康,十年而大富”的治国之道。可以说,对“小康”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民生的关注,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盼,对太平盛世的追求,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制度使小康在今天的中国变为现实。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剥削制度下,虽然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时期,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贫困问题,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局面,跳不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进入近代以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大门,中国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不断,中华民族饱受凌辱,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苦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更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立足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过数十年的接续奋斗,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亘古未有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党的十六大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一字之差,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意义更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使得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人民陷入苦难之中。“天涯何处是神州?”国难当头,中国人民发出悲怆的呼喊;伟大复兴梦想何日能实现?黑暗岁月,中华民族表达出强烈的期盼。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实现民族复兴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屈斗争,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但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仍然没有完成。中华民族的出路在哪里?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辛亥革命后中国人陷入了苦闷和彷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也曾对国家出路、民族复兴进行多次探索,但一次次失败了,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缺乏紧密团结、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切合中国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

领导力。

量、确立了科学的指导思想,而且为实现中国梦探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犹如闪耀在中华大地上一支光芒四射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前程,引导着中国人民大踏步走上实现中国梦的光荣征程。9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展现出光明前景。95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三个伟大历史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直接关涉到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出必要的前提。贡献之二,就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制度基础和根本保障。贡献之三,就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国梦探索出必由之路,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使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变成现实。中国梦犹如前方一盏明灯,吸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前行;又如一座高峰,召唤着中国人民勇敢攀登。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勇攀这座高峰的领路人和前行者,登山的道路虽然艰难,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到达梦想的山顶。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处处以民族大局为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史诗、描绘出一篇篇雄伟的画卷;喜看今朝,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展望未来,梦想之花终将盛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够能实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七

——主题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将主题确定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也要依靠每个人踏实努力的奋斗。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才能开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征程,奋力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辉煌。

今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现在我想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交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什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其言谆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2017年10月31日上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就专程到上海,兴业路76号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们每名共产党员都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应该不忘什么样的初心。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不忘建党的初衷和宗旨,党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

不忘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和党在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不忘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第二,不忘初心,就要要坚守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我们党的政治灵魂。政治灵魂统摄政党实践,政治主张构建政党理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状态有过许多设想,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之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走出空想,真正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表明,理想召唤现实、现实趋向理想,理想与现实正艰难而坚定地走向统一。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近期目标,还是中国梦这个长期目标,都是《共产党宣言》所描绘的“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阶段性目标。不忘初心,就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社会主义。不忘初心,就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政治灵魂。

当今中国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涉及人数之众、阶层之多,触及利益问题之深刻复杂,世所罕见。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世情与国情,对我们党的胆识、定力和担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面对的责任担当。有初心就会有担当,不忘初心才能敢于担当。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权,一个强大的政权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执政党,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又一次走到历史关头的中国共产党要担当如此重任,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第一位要求。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必须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建设风清气正、充满正能量的政治生态。要健体强身,必先祛病疗伤、刮骨疗毒,有自我纠偏、自我疗伤、自我纠错、自我革命的勇气。这是一场始于建党、贯穿党史,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的伟大斗争,也是新时代建党、管党、治党、兴党的重要政治任务。建设一个大而强、敢于担当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

党把人民看得很重,人民把党看得比生命还宝贵。“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

最后一块布,做的是军装;

最后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当年的歌谣一腔深情、满怀衷肠。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宏大场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民的力量、什么叫人民的分量。今天,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把自己当成“官老爷”,这就忘记了初心、违背了诺言。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为什么要“不忘初心”

不忘本,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源泉,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起点。

“四个服从”的组织运行原则及其应用扩展,使党成为具有强大动能的有机统一体。正是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处于领导者组织者地位的、具有统一动能的高度组织化政党,具备把一盘散沙的中国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潜能。这种潜能一经被激发出来,便产生无穷的革命力量,战胜一切反动势力,动员团结一切进步势力。历史上,建立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创并不断刷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局面,依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这种“组织起来”的力量。当今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离不开这种“组织起来”的力量。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现代中国历史进步最根本的能动者,是现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组织者。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所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就难以实现。

没有奋起反抗的精神、没有视死如归的精神、没有斗智斗勇的精神,断无成功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样的一种奋斗精神,并在日后的革命征程中,带领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谱写了一曲现代革命史的壮烈诗篇。这一切付出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人就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职志,以建立理想社会为追求。其直接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等等,而其远期的目标是“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经过28年的奋斗,当直接目标实现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丝毫松懈,而是不忘初心,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看作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继续矢志于追求理想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衰败的命运,并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时期,在经历了曲折探索并付出内乱的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扭转前进的方向,在充满着被开除球籍的焦虑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凝聚力量的共同目标,以“四个全面”为实现目标的战略布局,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现在,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可以说,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接近奋斗目标的历史。不忘初心,就是始终不忘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不忘朝着这个目标奋进的历史。

在不同时期,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更加切近地指导中国实践。正是在这种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开创并不断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人类实现和平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所创立的理论、所坚守的制度、所依托的文化,增加了无穷的信心和底气。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及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都得到极大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不断发展。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指引、坚定伟大事业信心、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凡此种种,都是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六年历程中不断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所遵循的“初心”。不忘走过的过去,不忘为什么出发,从不断累积的经验中、从不断深化的规律认识中,获得再出发的行动遵循,这是不忘初心的核心内容。

同时,党的事业既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所由以推进的内容和依据,又离不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引领、保证和支撑。作为一个在超大规模的国家从事革命和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因此,不忘初心,要求不忘作为中国事业最主要能动者的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对党的建设而言,不忘初心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在开拓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不忘党的本质属性问题。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然而,在复杂的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尤其是成为执政党以后,权力的腐蚀性不可避免地会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也就是破坏党的本质属性。不忘初心,意味着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党的历史实践中,党的建设过程始终伴随着党的治理过程。与党的建设侧重建构性不同,党的治理具有更为强烈的问题导向,是对党在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的自我审视和新问题的自觉应对,是党的组织再造和组织更新活动。组织再造与组织更新并不否定党的建设基本格局和基本经验,相反地,它们是在党的建设既有的基本格局框架之内,对党组织所面临危险与考验的警觉,对党的组织特性与优良传统蜕化趋势的抵御。组织再造与组织更新的首要目标是正本清源,回归党组织规定性,恢复党组织好传统。在此基础上,为党组织注入新要素新活力,最终达到“返本开新”新境界。

三、如何才能“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初心”,是告诫我们要坚持本真,信守承诺,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身份,敢于亮出共产党员身份,自觉履行共产党员的职责,以模范行动树立新形象、立起好样子。

(一)要坚定信念跟党走。习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能自发形成,而是基于对科学理论的系统认知与深入理解。毛泽东同志曾说,有三本书(《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特别深刻地烙刻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理解,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指出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破解中国问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真学习牢固树立坚定的信念信仰。1983年到1985年在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要加强以共产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2011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他还曾以陈望道专心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信仰的巨大力量。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本译者。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母亲为他准备了红糖蘸粽子吃。母亲在屋外问他红糖够不够,要不要再给添些。他说:“够甜,够甜的了。”当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的嘴上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也没动。原来陈望道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这就是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是永恒的哲理与魅力。试想,对于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的执政党来说,疏远群众,脱离群众,岂不等于自断根脉、自掘坟墓?筑牢担当风骨,需放低姿态,做到体察民情、倾情奉献,将服务作为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工作尽量讲究实在,能当面解决的绝不拖延,不能当面解决的也要尽快解决,始终坚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

面对矛盾时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承担责任、坚守使命;

面对危机时敢于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真正成为带领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二、不送礼;

三、少敬酒;

四、少拍掌;

五、不以人名作地名;

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是毛泽东同志为防止“糖衣炮弹”的腐蚀,防止歌功颂德,力戒骄傲,在“进京赶考”前定下的规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六条规定”的展板前,语重心长地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把严明党的纪律提到新的高度,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在中纪委二次全会突出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在中纪委三次全会突出强调严明组织纪律,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大问题。2016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开始施行,标志着“党纪严于国法”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为此,我们每名党员都要明白,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律是“紧箍咒”“高压线”,也是“防护衣”“护身符”,必须从内心里敬法畏纪,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强化纪律观念,对党章、条令条例、政策规定等,要经常学、反复学,不断增强法纪意识,坚决克服侥幸心理,时刻把个人言行举止置于纪律规定的约束之中。要敬畏纪律规定,谨小慎微、谨行慎独,自觉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党性的重要考验、忠诚度的重要检验,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警醒自己,多算算政治账、名誉账、家庭账、自由账,坚决不越“红线”、不超“底线”。要严格纪律要求,面对意识形态复杂形势和各种诱惑考验,要强化政治坚定力、执行力和约束力,决不允许道听途说、乱传乱讲,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作风纪律等,对于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决纠正和查处。

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培育良好情操,打牢思想品德根基。要保持健康情趣,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审美观,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不慕浮华享乐、不屑声色犬马、不捧跳梁俗客、不齿阿谀小人,切实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要纯正内外交往,自觉净化“两外”“三圈”,始终牢记交往有原则、交往有界限,切实树立党员的好形象,做出党员的好表率,立起党员的好样子。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使命要有新担当。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再次发出了共筑中国梦的号召,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的能力和本领,与全国人民共同谱写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篇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对党的百年积累的历史经验作了高度提炼和精辟概括,特别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全新命题,这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从近代开始,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中国人民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八国联军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绕,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期盼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努力和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系列艰辛探索中,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接续探索和努力遭到失败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改换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中国近现代历史180多年,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占了100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展开的。这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完成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党的百年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在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形成的四个历史性标识,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标定的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努力、接续奋斗而创造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四个伟大成就是在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在四个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依据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要完成的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

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四个伟大成就,以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四个庄严宣告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中得到的真理性认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九

从党的到全国两会,“中国梦”成为国人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最强音!那么如何才能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学习心得:

中国梦需要实干,中国梦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构筑,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要有实干精神。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与能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凡事都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任何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实干做起,坐地空谈说不出成绩,指手画脚画不出业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实干精神,以实干之基托起中国复兴之梦。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梦想,贵在坚持,尽己所能必会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收获,不管成功与否,梦想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在胜利的曙光面前,需要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托起自己的人生之梦和粮食梦。用中国梦打牢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历史责任感,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新一代储粮人。为加快建设物资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努力推进储备粮管理事业科学发展。我深深体会到为确保储备粮安全,只有在自己本职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仓储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难题;应该勤奋工作,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科学储粮技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仓储业务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信赖党中央,拥护党中央,认真学习新党章、规章制度,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对照自己和鞭策自己。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学习,带头为仓储事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谋划本单位今后奋斗目标和追求粮库梦想。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实现十四五粮库创新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每位干部员工共同的梦想。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十

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我们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牢记和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一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

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xx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四个伟大”的重要论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深刻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坚守党的初心使命的内在一致性,为我们不断增强坚守和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肩负起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时代重任,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现实任务,深刻把握“四个伟大”的内在要求和辩证关系,增强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的政治自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十一

(42)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可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一次次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追求梦想的道路艰难曲折。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萦,几代人上下求索,奋勇不屈的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直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族才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对党的百年积累的历史经验作了高度提炼和精辟概括,特别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全新命题,这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从近代开始,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中国人民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八国联军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绕,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期盼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努力和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系列艰辛探索中,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接续探索和努力遭到失败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改换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中国近现代历史180多年,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占了100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展开的。这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完成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党的百年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十三

越是世情纷繁,越显理想可贵。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侵华,烽烟四起,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西南联大的热血青年们,秉持家国情怀和时代理想,坚信抗战必胜,家园必复,坚持以自身所学保卫人民、报效祖国、无惧牺牲,书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奇迹。

今年3月,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后,主管护师田家利说,“我报名到武汉前线的想法很简单,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北大医学人,面对国家和人民的艰难时刻,我们应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将自我所学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这样远大的理想鼓舞了1.2万名90后援鄂医护工作者,他们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梦想。

这就是远大理想的力量。因为远大的理想,我们直面现实的困难;因为远大的理想,我们调动所有的能量;因为远大的理想,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论语》里有句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结果,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有低效果,而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的话,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理想信念不仅是人生的奋斗目标,还是前进的不竭动力。理想只有足够高,才能像灯塔,照亮前进的道路;理想只有足够大,才能像太阳,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就树立了为人类福利选择职业的理想,终成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为世界的革命和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周恩来少年时已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成为“情系人民,唯独忘己”的共和国总理;马云在上个世纪末便秉持“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理想开始创业,进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疫情面前,勇挑重担,迅速成长;洪水滔天,才下考场,又上战场。

这就是时代青年的剪影,他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时代车轮滚滚前行,当代青年只有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承担时代使命,才能最终实现人生梦想。

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的人,个人理想是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的理想,是被社会理想规定和指引的。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不顾国家、时代的要求,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这种追求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蓄须明志,闭门谢客,抗战胜利以后重新登台,将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服从与国家民族的抗战大局,表现了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气度和风范;冯如为了救亡图存半工半读走上机械制造的职业道路,成为中国制造飞机第一人,呈现了二十九年的璀璨人生;刘洋将自己的航天梦想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认真学习、刻苦训练,成为中国首位女性宇航员。无数事例充分说明,只有响应国家召唤、时代召唤,个人才能充分实现。

当代中国,国家和时代最强烈的召唤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每位高职学生都要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让自己的人生规划紧扣时代脉搏,做顶天立地的人,做伟大创新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响应国家召唤做大事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轰轰烈烈地改天换地。只要我们的工作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相联系的,是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哪怕再平凡、再具体的工作都是值得我们做的。我们要用大格局、大心胸看待具体平凡的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道虽迩,不行不至。”

今年五四,“凡人英雄”快递小哥汪勇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疫情初期,汪勇独自一人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职工上下班,后来,又带领其他志愿者保障金银潭医院职工就餐、出行等问题,搭建起一条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线。在医护人员眼里,汪勇就是哆啦a梦,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汪勇而言,人生理想的实现,就从每一份快递的平安送达开始,就从一次次把疲惫的医生护士送回家开始。这种踏实躬行让汪勇成为了联合国“全球青年抗疫榜样”,让他自豪地说出:我们这代年轻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站出来,顶起了一片天。

这就是躬行,就是身体力行,亲身实践。通往理想的路虽然遥远,但只要开始亲自走就会离目标更近一些,而起点就在脚下。实现远大的理想,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力争上游、勇攀高峰并不矛盾,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就没有攻坚克难的基础。

汪勇没有响彻天地的誓言,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就是在一次次接来送往周密对接中、一回回统筹安排辗转腾挪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资源,守护了白衣天使。在这个过程中,汪勇一步步实现他的责任担当,一步步靠近他的理想彼岸。

2019年11月,袁隆平团队主持承担的双季稻项目实现了双季稻合计均亩产1375公斤的产量,创下我国双季稻产量新高。有人说,中国人能吃饱肚子,要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隆平的理想是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吃饱肚子。这无疑是最宏大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从年轻时担任乡村教师时起他就亲自耕耘在农田之中,他名满天下以后也没有坐在办公室里下命令、听汇报,而是像普通农民一样穿着水田靴、骑着摩托车穿梭在田间地头,越是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的时候他越要亲自去田里查看水稻能扛得住几级风,会不会倒伏。这位乡间小路上走出的农业科技专家生动地阐释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踏实躬行,才能实现伟大理想。

“玉经琢磨终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

远大的理想犹如明亮的太阳,没有〖〗夸父追日的勇气、精卫填海的坚持、千淘万漉的艰辛、上下求索的努力,理想一如太阳般遥不可及。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追求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不可避免的会吃苦头。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懈奋斗的精神,理想的实现仍是不可能的。

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正是在为了追求理想而艰苦奋斗的过程中,人的理想和信念经受了考验,得到了磨练,从而变得更加坚强坚定了。

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理想,都无疑需要他本人为此而努力奋斗。但即使是个人理想,其实现也往往不是仅凭个人努力就完成的,而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和配合。

疫情初现、武汉封城之时,防护物资短期内未能迅速到位,医护人员在防护不足的情况下不顾风险奋战一线,这是艰苦奋斗;条件改善,为了减少防护服的更换,连续十多小时不吃不喝,这还是艰苦奋斗;防洪大堤上,村支书冒着暴雨在堤坝外层铺设防水布,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乡镇干部24小时值班,吃住不下城防堤;年轻战士累到麻木仍然一次次冲入水中扛沙袋……这些都是艰苦奋斗。不同岗位、身份,不同年龄、性别,这些人的艰苦奋斗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国泰民安的坚固防线,也架起了他们自身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有同学认为,艰苦奋斗是在战争年代不得已的选择,现在条件改善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从词语结构来看,艰苦奋斗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艰苦是修饰词,中心词是奋斗。所以,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奋斗,价值在于为理想为事业而奉献。奋斗这件事本身就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做出极致的努力,可以说奋斗本身必然是艰苦的。今天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只是赋予了艰苦奋斗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艰苦奋斗的本质精神是不会过时的。更何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疫情也好,洪水也罢,都挡不住新时代中国和中国青年实现理想的步伐。时不我待,未来可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同学们,期望有一天你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而会为你曾经的拼搏而骄傲,因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主题征文篇十四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对党的百年积累的历史经验作了高度提炼和精辟概括,特别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全新命题,这就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从近代开始,中国陷入了落后挨打的境地,挣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中国人民是带着自己的首都被八国联军侵占的屈辱进入20世纪的。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向往和追求。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亿万人魂牵梦绕,几代人上下求索,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梦想、期盼复兴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曲折。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的一次次努力和奋起抗争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这一系列艰辛探索中,各种“主义”、各种“方案”都尝试过了,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有感》诗中写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爱国之情和忧国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总书记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接续探索和努力遭到失败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就改换了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牢记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成为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一条红线。

中国近现代历史180多年,其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占了100年。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壮美篇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这四个时期的主要任务都是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来展开的。这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完成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贫穷、实行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富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和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强国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从党的百年历程的四个历史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贯通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

总书记以深刻的历史思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深厚的历史智慧,在讲话中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出的四个伟大成就,形成的四个历史性标识,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标定的党的四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

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四个伟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努力、接续奋斗而创造的。总书记强调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四个伟大成就是在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取得的。在四个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依据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要完成的不同历史任务,形成了四个历史性标识。这就是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和时代品格。

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四个伟大成就,以雄辩的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了四个庄严宣告。这就是总书记所指出的: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从四个庄严宣告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结论,这就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中得到的真理性认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

四个伟大成就和四个庄严宣告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光辉历程,标定了党的四个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