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1 13:05:30 页码:10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
2022-10-21 13:05:30    小编:HLL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他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并在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4月,荣登“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20年来,我国已通过杂交稻增产3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这就是袁隆平的回答。因此,很多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其实,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西方国家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2月初,网友、专家携手评选的“新四大发明”名单出炉,“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最终入选。并且“杂交水稻”在评选中一直遥遥领先,占据第一的位置直到最后。

有人说袁隆平比那些富裕起来的农民更像农民,瘦小的身子,高高的颧骨,背微驼,小平头,古铜色的脸庞爬上了些许老人斑,岁月风霜刻在了宽阔的额上,晒得黝黑的手臂被稻叶划上了一道道伤痕,穿着农村里常见的那种花纹短袖衬衣,一条灰裤,老式黑皮鞋上沾满泥巴,手上戴着一块黑色手表,特征很鲜明。但就是这位看似很平常的老人,却在华盛顿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且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长西瑟罗纳先生在新当选院士就职典礼上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当选理由时说: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与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03年10月,在湖南考察时专程赴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详细察看项目进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30多个国家的总统、国王或部长会见了袁隆平院士。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丛书《走近袁隆平》所作序言中指出:“袁隆平同志等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2005年8月,总理在湖南考察时赞扬说:“袁隆平所做出的贡献,不仅有利中国,而且有利世界。”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写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如今,81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为农民多产粮而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人类真正摆脱饥饿而奔走在世界各地,直到生命最后的尽头。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二

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三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四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五

袁隆平,平头小脸,其貌不扬,土里土气。你想不到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而正是这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6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母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缩写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从一棵天然杂交稻开始,袁隆平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历史。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的英雄,也是有着世界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获得的一系列国际奖励可资证明。若回答“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没有哪位科学家比袁隆平更有资格回答了。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并且还讲了一个故事。

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研究,每年都去农田选种。从野外选出表现优异的植株,找回种子播种,看它第二年的表现,这样来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这称为系统选育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1962年,我在一块田里发现一株稻鹤立鸡群,穗特别大,而且结实饱满、整齐一致,我是有心人,没有放过它。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辛苦培育,满怀希望有好的收获,不料大失所望,再长出来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这时候一般人感到失败就放弃了,我坐在田埂上想为什么失败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棵天然杂交种,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分离,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杂交种的产量来计算,亩产能达到1200斤,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发灵感,既然水稻有杂交优势,我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

谁能够想象到,一个关系着16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伟大的探索与成功,就这样由袁隆平的一个意念而开始并最终诞生了。

为了杂交水稻,袁隆平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为了那梦寐以求的杂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3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体的劳累还在其次,学术界权威的质疑与反对,使袁隆平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学术界流行的经典遗传学观点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许多不良的因子已经被淘汰,积累下来的多是优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会退化,杂交也不会产生优势,从而断言搞杂交水稻没有前途,甚至说研究杂交水稻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然而无论是科学道路上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的磨难都无法动摇袁隆平执着的梦想。他坚信实践才是真正的权威,火热的生命加上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一切。

1966年,经过两个春秋的艰苦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后,袁隆平把获得的科学数据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写出首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权威杂志《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在国内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先河,这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水稻育种课题的启动,而且开创了一个划时代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在随后的30多年间,他在杂交水稻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他创造的杂交水稻神话一个接一个。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解决了35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厦民族几千年都在渴盼的梦想,写下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1999年6月,“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昭示着高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科技与知识的力量,怕是鲜有人能比袁隆平有着更深切的认识了。

假设我们的超级稻大面积推广时“1亩平均增产400斤,推广1亿亩每年就可以增产粮食400亿斤,相当于目前国内一个中等省份一年的粮食总产量。而我搞超级稻研究,只需要国家1000万元的投资。所以科技进步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么,水稻亩产提高的潜力到底还有多大呢?我跟你讲,潜力非常大。在理论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对地表太阳能的利用率可以达到5%。目前全国水稻的平均亩产为800斤左右,只相当于利用光能的12%,通过科技进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论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着亩产翻番。我们的超级稻成功并推广后,预计可使全国水稻平均亩产增至1200~1300斤。现在我的学生们,年轻的一代的科研人员技术手段更先进了,开展分子水平的育种,效率更高。展望一下,达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时16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解决了。你说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然而,回眸 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的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六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于湖南长沙逝世。举国痛悼。

天安门前的红旗以不可思议的姿态降至了半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在重大人物逝世时,可降半旗。红旗用无力地飘扬证实了这个噩耗。

据说,当有大事发生时,人们都记得他们当时在干些什么。我清楚记得今天下午的时候我正在做什么——我有些不尽兴的去补习班。

经过两个小时后,我回家查化学实验的资料,却看到了一则头条新闻,12个黑色加粗的简宋字体却显得苍白: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去世了?!”我抬头看向尧尧。尧尧也查了一下资料:“下午1点多……”不舍?还是空虚?一时间,我心中有些许五味杂陈,像一株尚小的向日葵,看到太阳落下去了,有一种被黑暗包裹的恐慌。它如潮水般而来,又久久不肯退去。

夜晚,老妈娴熟的为我铺床,那盖着床的平整床单,又让那潮水袭来。我低声说道:“妈,"袁大爷"(我妈对袁隆平的昵称)走了。”

老妈正用力抖着被子,突然手一抖,被子皱了一个角。“人总有生老病死?对吧?”老妈盯着那个皱角,又用手把皱角抚平了,“你留不住一个人,但总要活好当下,对吧?”是啊,活好当下,但,总是舍不得。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稻花香依旧,可他们那位敦厚的老父亲——不在了。他解决了半个中国的温饱,让吃饱再也不是大家的奢望。当他的遗体被推上车时,周围的人不同而约的肃穆起来,不想打扰这位伟人的长眠。目送着,他去的远了……

路过厨房,看见锅中还剩下些许饭,我突然想起它们明早应在的归宿……

两个鸡蛋一勺盐,碎金犹在锅中留。我第一次为自己做了所谓的夜宵,一碗有些咸的蛋炒饭。我夹起最后一粒米饭送入口中,小小一粒,却在口中越嚼越多,有些难以下咽。

回到房,我拆下的闹钟的电池,把指针调到了1点07分,我们挽留不了一个人,我们也总不能依赖一个人,我们要活出当下。

如果21世纪会流泪,那泪光中一定有三个字——袁隆平。最后的最后,借用鲁迅的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你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七

禾下乘凉梦

——纪念袁隆平爷爷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人——袁隆平爷爷。

袁隆平爷爷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今年5月9日的《人民日报》报导,袁隆平的团队再创亩产1004。83公斤的好成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人们以前饿得不行,只能啃树皮挖草根吃,喝水喝到皮肤都肿起来了。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那一段时间里,不但被人怀疑他是骗子,稻苗也全部被人毁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袁隆平爷爷还是坚持实验,渡过了难关。

我有时看到一些流量明星在抖音上跳支舞、唱支歌,居然有粉丝买车买房买吃的送给他们,我想问问这些粉丝:“你们每天刷这些小视频浪费宝贵的时间,他们除了让人们笑笑之外,又能给到什么呢?”

虽然有些人和袁隆平爷爷相反,也有和他一样爱国的人。钟南山爷爷在新冠病毒最猖獗的时候,冲到中国抗疫最前线去救助患者。还有钱学森爷爷,他是导弹专家,年轻时在美国工作。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立刻决定放弃一切回国工作。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故意把他关进监狱,每天晚上一等钱学森睡觉的时候打开照灯,故意让他无法休息,但他坚持每天说:“我要回国!我要回国!”终于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钱学森被从监狱中放出,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袁隆平爷爷和无数位热爱祖国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袁隆平爷爷,永垂不朽!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八

天下最感动的是国之脊梁献出重大贡献,而最悲痛的是悼念国家之脊梁!

世界可以没有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因此,为了他百年梦想,袁爷爷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稻田里,经过半个世纪的水稻研究,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可是,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不仅是成功籼型水稻培育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为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仰之弥高,称为交杂交水稻之父。

今天上午刚刚看了课本93页,又看见了那张春风十里微笑的脸,感受着他发出来的脊柱精神,为他骄傲。但下午才2点,却得知了袁爷爷已经走了。当时我已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国家的栋梁,袁爷爷,健康美好的,怎么……晚上再次看到袁爷爷的慈祥的脸是,他的脸上,眼睛里,面容,心里,都有一种感情。

一穷二白时,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名满天下时,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带着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国家的希望。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英雄人物总屹立在眼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更好看!

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爷爷,一路走好。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九

每次拿到好名次,坐在舒适的屋里就着妈妈奖励的丰盛菜肴,就着喷香的大碗米饭,总会不禁想起这个画面。

——曾经在电视新闻里总播放着:“田地上有一个人,他时而观望、捣衬或拿个本子记录着什么”。烈日下身穿一件宽松粗糙的白衬衣,一副老农民般的灰黄面孔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

小时候的我不情愿地看着这名“普通”的种田“老农”,同样是种田,为什么我爷爷就不能上电视呢?是因为他更帅吗?但也无奈,只能陪爷爷每天准时守着那唯一一台直播电视的《新闻联播》。

好不容易熬过“老农”在田地里的各种无聊的镜头以及花式夸赞声,之后收看了对爷爷至关重要的天气预报,就到了例行写作业的时间,那时的我虽说成绩不错,但沉不住心学习,像数学题一眼想不出解法的一概跳过。

遇到困难挑战一律退缩,日积月累,甚至开始动摇自己的目标:我为什么要考中山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最后也是依着困意和爷爷奶奶的叫唤赶工完毕。

直到四五年级我从《品德与社会》上看到这么个“知识链接——袁隆平的生活简朴”,荣获无数名利的他平时农穿的农作衫不过是街边十到五十不等的那种,就是在世界颁奖这样的国际舞台上,穿过平生最昂贵的西装也不过500元。有一回袁隆平在街头一口气买下十几元的衬衣爱不释手、合不拢嘴。“这种衬衣轻便透气、结实耐用、又便宜,下地干活再合适不过了!”

插图中那位正微笑着抚摸被烈日晒得金黄耀眼的老人,正是曾见他多次在新闻上抛头露面的“老农”。我开始在爸爸妈妈家的网络电视上寻找袁隆平的身影。

袁隆平的世界那么小,小到只有他实验田里的水稻,他一生与农结缘、与农相伴。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辈子的精力和心血无怨无悔地一心扑在稻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袁隆平坚定着为全世界人民温饱的信念,仍乐观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风雨中、稻田上埋头工作着。

我不禁一抖,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淌冷汗,袁隆平为他人在巴掌大的田地里奋斗了五十余载,而我读书是为了自己将来更有出息,却动摇了内心……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绝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换取优质”。一路走来,亩产700kg、900kg、1000kg……我国超级杂交水稻不断取得了飞跃性突破——正是田间那日渐佝偻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载风雨无阻对梦想的追求、超越!许多人说中国的粮食够多了、够吃了,可他始终想:“世界这么大,几十亿人要吃饭,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我的脸滚烫,很清晰地感觉到热血流淌,仿佛拿个鸡蛋往脸上滚一滚马上能热熟似的,坐立不安。正是袁隆平废寝忘食地在背后历经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攻关,才取得如今的突破,而我轻薄浮躁、放纵懈怠,遇到一块微不足道的绊脚石,却束手无措,畏畏缩缩,不敢于去挑战自我……

本该颐养天年的鲐背之年,袁隆平却依然坚持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不忘初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有志不在年高”,他还怀揣着更高远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坐在大树般高的水稻下乘凉,满树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扑鼻……”);“盐碱地稻田梦”(“世界上还有好些地方吃不饱,这些不宜农作物生产土地岂不是浪费?……”)于是他更勤奋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的心一颤,似有万根针直扎我全身,疼得泪流满面:袁隆平爷爷在90多岁的高龄时,还在努力地去实现梦想!而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又以何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呢?

我终于了解了这位“老农”,也明白了电视台全国播报的用心良苦。开始不再畏惧退缩,戒骄戒躁,尝试大胆地开始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梦前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种着中国的农田,心里却装着全世界的温饱。他奋力逐梦的精神,不仅改变了杂交水稻,也永远激励着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因为热爱所以甘愿付出

因为热爱祖国,钱老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

因为热爱水稻,袁隆平顶着闲言碎语研究杂交水稻;

因为热爱华夏民族,青少年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只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因为热爱中国,我们甘愿付出,只为它明天能比今天更好。

钱学森,这位伟人的老人,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在国外学习,连外国人都称赞他为天才。美国政府愿意支付巨额工资,只为让他在美国工作。可是他却毅然决然拒绝了。只是因为心系祖国,渴望回到祖国,将自己的才能奉献给祖国。他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致于在美国政府以其生命威胁的条件下阻拦他返回中国,他还是毅然的带上一家老小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回到祖国。他为中国贡献是巨大的,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两弹元老”。

袁隆平,他说他的愿望是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让水稻长成甘蔗一样高,米粒像鸡蛋一样大。让大家不愁吃,不愁穿,家家过上小康一般的生活。他可不是开玩笑,虽然他并不高大,而且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又黑又瘦,但他真的成功了,他研究出来的水稻,虽没有鸡蛋大,却让中国的水稻增产了好几倍,几乎每家都能吃饱,穿暖。当初讽刺他杂交水稻,为自己当初的话而羞愧。隆袁平,他是全国的恩人,为全国人带来了饱满的米饭。但当有人夸奖他时,他只是挠挠头,不好意思的说:“我只是热爱水稻,热爱祖国,能专业于我热爱的水稻,还能为祖国带来利益,是我的荣幸。

不管是钱学森,还是袁隆平,他们都是因为热爱祖国,所以不怕困难,不畏坚辛,甘愿付出毕生的精力,只为祖国的明天更兴盛,更强大。

所以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明天的花朵,更应该向他们看齐,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因为考试的失败,父母的闲言碎语而想不开,以致于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认为这是很不该的。如果我们能看着钱老和袁隆平博士为中国付出的艰辛,是否会有愧疚的感觉。

现在,让我们昂起头,向前走,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而学习。

我最崇拜的人

当金戈铁马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谁,会为人们所崇拜?

在曾经一次媒体调查中,有舞台上的明星,有英勇的烈士,还有伟大的领袖,直到这份名单的最后,袁隆平教授的名字才挤入我的眼帘,这唯一入选的科学家默默守望着人们对科学家的那份敬重,而到了第二年,这唯一的守望者也消失了。

数年前的一个夏天,在湖南安江的一块农田里,一位农民模样的人,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着头,弯着腰,正在寻寻觅觅。他,就是袁隆平。在那时,他是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正在寻找雄性不育株水稻,以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在次年六月份,他带领助手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先后共检查了1.4万余株稻穗,找到了6株天然的雄性不育植株,之后耗时六年进行试验。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挫折,袁隆平并不气馁,继续坚持着。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于一九七三年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与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几千万人口。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们带来了福音。”

面对世人的高度评价和各项殊荣,袁隆平教授没有居功自傲,继续默默地探索着、奉献着,只为让更多人不再忍受饥饿。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平教授又研制出一项重大发明——海水稻,然而,在中国并没有很多人注意到这项成就,是因为在同一时期,某某明星公布恋情,导致网络瘫痪。看到这件事,我不禁万分感叹,想起一句话:将军冢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句话,不正是当下社会的写照吗?

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袁隆平教授锲而不舍,废寝忘食,兢兢业业,为全人类带来了巨大利益,却鲜有人知,而某个明星的家常小事,却引起了网络的轰动。这是一种多么不正常的现象啊!诚然明星优异的外表、风度、知名度会深深的吸引青少年的目光,追星行为也无可厚非,然而,又有多少人在追星中迷失了自我?

周国平说过,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才是最美好的。在这最美好的时光中,我们崇拜的对象不应该是聚光灯下那些所谓的“星”,而是那些能够激励我们,充实自我的,真正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像袁隆平教授一样无私奉献的“星”,让我们与星光同熠。

奋斗者行稳致远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

你好!大家好!

袁隆平,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名字。这个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给世界带来了利益。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性努力下,终于发明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和感动。当时,这种想法需要勇气。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评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平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平不迷信,根据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平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辟新的科学技术之路。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很困难,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精神一直鼓励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决心与饥饿和灾害斗争,解决农民们的衣食问题。袁隆平以他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很多困难,终于发明了下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例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习钢琴时,要知道困难……无论做什么,只要认定要做,就要向目标前进,决不后退。此外,我们还应该有袁隆平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我们应该从小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支柱。

我们还期待袁隆平的稻下乘凉梦成为现实,真正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

非常感谢你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一

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您好!

我是一名学生,我是在《感动中国》课外读本上读到了您的故事后,知道了您就是享誉全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您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攻下了“杂交水稻”的难题,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怀着万分敬佩之情给您写这封信。

“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我们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百分之七,人口却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而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袁爷爷您创造了奇迹,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多公斤。您满怀信心地向世界宣称,中国人不仅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农民伯伯都亲切的称呼您为“米菩萨”。

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您从1964年开始,40多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您领导研究的超级杂交稻项目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预期目标顺利推进。几十年来,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您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住在城市远离农村,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庄稼的辛苦!更不知道一日三餐所吃的粮食是怎么种出来的,除了从书本上了解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知识以外,就只能通过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口中听到关于农耕时节的一些事情。我曾听爸爸讲述过60年代种植稻谷,亩产都不高,每年的清明节开始从买稻种、下秧、插秧、除草到收割稻子的整个过程。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直到在您的科学实验带领下,有了“杂交水稻”的成功,才解决了我国的粮食欠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不但是吃得饱,而且还吃得好,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

衷心感谢您袁爷爷!您在农业领域里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才换来了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四十多年来,您和您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研发优质高效水稻付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毕生精力!我知道您有一个超级水稻梦,在试验田里种植的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十万个穗子形成一棵参天大树,你坐在稻穗下乘凉,悠闲地给我们讲述着盘古开天地以来您的“水稻梦想”!我祝愿您“禾下乘凉梦”早日实现!也祝愿您国庆节快乐安康!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二

今天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马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我发现他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也有一段艰辛的历程。袁隆平(1930—2021),享年91岁,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品种好,产量高,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吃饱了饭,曾获得二十多个大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为中国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视频中我了解到袁隆平爷爷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袁爷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家里有两个孩子,袁隆平排行第二,但是家长已经没有给孩子起名字的兴趣了,只在名字上写了“袁小孩”。他们家住在武汉,后来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武汉失守了,袁爷爷和家人被迫离开了武汉。后来袁隆平爷爷通过努力成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教师。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人们吃不饱。袁爷爷认为,这样大的民生问题,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国人自己手里。

有一天,他走在稻田地里,发现了一株不一样的禾苗(就是后来的杂交水稻)。

他很好奇,并发现这种水稻不仅结的米粒多,而且还可以食用,遗憾的是几十万株里才有一株,而且只有雌性基因没有雄性基因,不能一代代地繁殖下去。于是,袁爷爷尝试把普通禾苗的雄性基因和这株禾苗的雌性基因配对,形成了最初的杂交水稻。

整个试验过程也是非常曲折的。第一次试验快成功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几乎摧毁了全部的禾苗。幸运的是,一口井里还幸存着6株禾苗,还可以继续试验。第二次试验还是因为暴风雨的原因失败了。但是袁爷爷没有气馁,他想在海南培育杂交水稻。这次实验成功了,但是有70%的杂草。有人说这太可惜了,如果人可以吃草,这种水稻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可是人不吃草呀!但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袁爷爷,他还在继续做杂交水稻的试验。

后来杂交水稻终于培育成功,他把世界人民的粮食问题解决了,让我们吃饱了饭。袁爷爷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非常幽默的说自己是“九零”后,还可以继续为国家工作。袁爷爷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更多的出现在田间地头,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掌握第一手资料,始终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了心坎上。

今年3月,袁爷爷因为摔跤住院治疗,后因多个器官衰竭永远离开了我们。袁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鼓舞、激励着我,我会永远怀念他。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三

2021年5月22日是日月同悲的一天,当日下午1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在长沙溘然长逝,享年91岁。

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悲痛的消息时,各大媒体以及朋友圈,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对袁老的不舍、憧憬以及感激之情。在长沙,许多人夹道送别袁老的灵车,哭嚎出内心的痛别。还有许多人在袁老曾经就读的西南大学的雕像前献花。袁老一辈子几乎都是面朝黄土地躬耕在稻田里,一生都在为人民能够吃饱饭而努力奔走着,因为这样,祖国和人民也记得他,祖国和人民会永远记得他。

而我作为21世纪的90后,了解袁隆平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可是我对于他老人家的生平和水稻的研究事迹了解的并不透彻,这驱使我观看《袁隆平》这部纪录片,深入地了解他的生平故事,了解他的“禾下乘凉梦”。

走进这部纪录片,了解到,当袁老在安江农业学校教书时,他关于水稻的种植理念和同校的刘老师的种植理念大相径庭时,刘老师的课堂门庭若市,而袁老的课堂门可罗雀,只剩下了一个学生董婕,也就是后来袁老的老婆,不过在真实生活中,袁老的老婆的妻子叫邓则(邓哲),电影里叫做董婕,至于为什么在电影里面要改名,这也是观看电影的我颇为狐疑的一点。即使大部分学生青睐刘老师的课堂,袁老在水稻种植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董婕一起关注自己培育的水稻,当看到那株水稻有230粒种子时,他们的欢呼和雀跃,就是田野上最美丽的风景。

在培育高产的水稻上的道路上,袁老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遇到很多挫折。红卫兵砸家,破坏供研究而种植的水稻,试验田被毁坏,以及水稻产量迟迟未增,这条道路走起来是艰难的,但是袁老义无反顾地坚持往前走。

某日,当他去一个学生家里家访时,学生的妹妹突然肚子疼,因为长期没有吃饱,便蹲下了身。袁老了解之后,给了小姑娘一个冰,可是小姑娘却不舍得吃,说要等肚子饿得瘪瘪的再吃。当袁老在学生家里吃饭时,小姑娘想要搭凳子去拿梁上的水稻种子给袁老吃,却不慎摔了下来。我想,袁老看到这些画面,无不坚定着他继续研究高产量水稻的决心和信念!我想这些画面,都是激励着袁老想要解决人民“吃不饱饭”的动力吧!

有才华的人,也总是有着自己的个性和魅力。袁老在培植高产水稻的道路上,尽管困难重重,甚至他也不清楚自己最后能够成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躬身于田野上,研究水稻,希望能够解决人民吃饱饭的难题,他老人家的身上彰显的有一种韧劲。除了对水稻的专情,袁老似乎也是一个别有风情的人。

他会在田野上拉小提琴,还会说英语,讲起话来幽默风趣,做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想,虽然与袁老素未谋面,但通过电影里或者视频里看到的袁老,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和别具一格。我们有这样的一位同胞,有这样的一位惦记着人民的前辈,我们是多么幸运的华夏儿女。

观看影片,除了对袁老对水稻的执着研究所感动之外,还为他的心中大爱所折服。袁老研究杂交水稻,便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饱饭的问题,但是他不仅想解决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甚至走出国门,无私地将杂交水稻技术带出去,让全世界更多人可以解决吃饱饭的问题。看到他无私地心忧全世界人民的吃饱饭问题,那一刻,他不仅是我们的袁老,更是全世界的袁老。为他的胸襟和大爱所动容和折服!这是一名令我们感到骄傲,并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前辈!

影片中,也看到了袁老的遗憾。在他父亲去世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妻子才告诉他这个事实,因为他父亲叮嘱不要告诉他,因为他忙,他要做大事。父亲去世,自己却不能知晓,这对于袁老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遗憾。正在他将汗水洒向稻田时一些无可挽回的遗憾也爬上了他的心尖。

看完《袁隆平》这部影片,袁老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更加立体和具体,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大家对袁老的不舍和感激。因为他是除了父母、我们自己,另一个关心我们是否能够吃饱饭的人。虽然我不曾经历过食不果腹的那个年代,但是在我的父母的讲述下,也大约了解他们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能吃饱饭,是多么简单又朴素的愿望。而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有这样一个人为人民吃饱饭而忧心,又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

袁老一生躬耕田野,形容陶行知先生的“一生只为一事来”同样可以用在袁老身上。除了袁老,还有许多人的一生都奋战在一个领域,比如同日去世的99岁高龄的肝胆之父吴孟超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原子之父——钱三强,导弹之父——钱学森等等,这些人一生致力于科学的某个领域,为我们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和他们相比,我们就是世间的蝼蚁,微不足道。可是小小的我们,也可以有大大的梦想,我们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他们,但是我们可以追寻他们的光,去发出自己的光,同样也可以在这个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

这些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生的人,不仅需要我们记住,更需要化作指引我们奋力前行的光,牢记他们的光荣,献出自己的使命!

伟大的人民前辈,你们一路走好!你们的梦想,后继有人!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四

近日,博湖县委办公室机要保密局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暨“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县委书记肖牛、县委副书记张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并与支部党员一同交流学习体会。

活动中,全体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摘编,党员代表回忆了入党初心,听取了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履职情况汇报,进行了支委改选、吸收预备党员等事宜。

肖牛以“永葆初心、继续前进,全力打造县委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为题,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回望我们党99年的历史进程,从一个最初只有50多人的革命党成长为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国执政党,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特别是党办的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五个坚持”,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坚决做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赵荣兵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敖音才外以“庆七一,忆初心,敢担当”为主题,给人大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激起了大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敖音才外强调要强化政治担当,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实施方案》,合理运用“党校到支部”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行村级党组织“一会制”、常态化落实“召集人制”、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党员管理、落实好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压实责任担当,凝聚做好“1+3”工作合力。

活动就6月份优秀“党费日+报告”进行了评定,补选了党支部委员,随后与会人员集体到本布图镇新布呼村党史馆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一系列活动,激起了大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米克热依、谢亚辉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委政法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退休老党员,在本布图镇新布呼村党史馆内开展了“庆七一·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活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勋以《一生不变的名字共产党员》为题,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就如何发挥政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既生动又富有激励意义的党课。

党课结束后,大家共同参观了本布图镇新布呼村党史馆,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岗位实际、勇于担当作为、勇于创优争先、认真履职尽责,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为助力博湖县政法维稳工作贡献更大力量。(纳伟鹏供稿)

7月1日,博湖县委宣传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活动中,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通过回忆入党时的初心,感受责任与使命;集中学习《新疆若干历史问题》《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疆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三个白皮书、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专题片;党员谈心谈话、预备党员谈入党体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员身份和党的根本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胡侍琦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机关党支部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干部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补钙壮骨,固根守魂。

7月1日,才坎诺尔乡党委组织所属机关党支部、各村党支部党员在各村村委会进行了升国旗仪式,大家齐声歌唱国歌,在五星红旗飘扬下全体党员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走过的99年的光辉历程。(曹凤娟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塔温觉肯乡在科克莫敦村举行庆祝建党9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刘宏带领参会的60多名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7月1日,博湖县塔温觉肯乡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立正行注目礼奏唱国歌。刘宏在国旗下围绕“对党忠诚”为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了专题党课。他以《对党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好干部》为题,从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忠诚之心,正确看待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三个方面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积极为乡村振兴做贡献。(马军供稿)

7月1日,博湖县乌兰再格森乡机关党员干部、乡卫生院、派出所民警共同参与庆“七一”升旗仪式。伴随着国歌奏响和一声“敬礼”,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场人员全部肃立,同声齐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

随后,全体党员干部与村民们来到乌兰再格森乡旅游打卡点“博湖花海”,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感受花海美景的同时,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各族党员干部们在花海里唱起了红歌。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干部们爱岗敬业、争先创优的热情和干劲。(查汗 供稿)

7月1日,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党委组织各支部联合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开展升国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优秀党员表彰活动,过“政治生日”、谈入党初心,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和走访慰问等活动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大家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观念,激励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加深了全体党员干部爱国、爱党的热情,营造了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时刻牢记党员职责义务,牢记党的光荣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宋静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机关党支部联合乌腾郭楞村党支部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教育引导党员们回忆入党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周玉芳供稿)

7月1日,博湖县博湖镇芦花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党员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

在芦花社区历史展馆,一件件历史展品、一幅幅史料,展现了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让大家了解了革命先烈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幸福和谐生活的来之不易。(姚霞供稿)

7月1日,博湖县博湖镇团结社区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观看红色电影、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缴纳党费等内容。(张馨月供稿)

6月30日,博湖县本布图镇组织全镇新吸收的23名预备党员进行了入党宣誓。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担负起光荣的责任和使命,为党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五

连日来,新疆博湖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庆祝建党99周年,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6月30日,博湖县委办公室机要保密局联合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暨“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县委书记肖牛、县委副书记张晶参加,并与支部党员一同交流学习体会。

肖牛以“永葆初心、继续前进,全力打造县委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为题,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工作体会。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特别是党办的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五个坚持”,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永葆初心,砥砺前行,坚决做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博湖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中,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敖音才外以“庆七一,忆初心,敢担当”

为主题,给人大机关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激起了大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敖音才外强调要强化政治担当,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党委(党组)书记、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实施方案》,合理运用“党校到支部”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行村级党组织“一会制”、常态化落实“召集人制”、密切联系群众、强化党员管理、落实好上级党委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压实责任担当,凝聚做好“1+3”工作合力。

博湖县委政法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退休老党员,在本布图镇新布呼村党史馆内开展了“庆七一支部书记讲党课”主题活动。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勋以《一生不变的名字共产党员》为题,结合政法工作实际,就如何发挥政法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既生动又富有激励意义的党课。

7月1日,博湖县委宣传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活动中,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通过回忆入党时的初心,感受责任与使命;集中学习三个白皮书、观看张富清先进事迹专题片;党员谈心谈话、预备党员谈入党体会,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员身份和党的根本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才坎诺尔乡党委组织所属机关党支部、各村党支部党员在各村村委会进行了升国旗仪式,大家齐声歌唱国歌,在五星红旗飘扬下全体党员共同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所走过的99年的光辉历程。

塔温觉肯乡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大家立正行注目礼奏唱国歌。塔温觉肯乡党委书记刘宏在国旗下围绕“对党忠诚”为全体党员

干部讲授了专题党课。他以《对党忠诚,旗帜鲜明讲政治,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好干部》为题,从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忠诚之心,正确看待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三个方面教育党员干部不忘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积极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博斯腾湖乡党委组织各支部联合开展了“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开展升国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优秀党员表彰活动等内容,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博湖县博湖镇芦花社区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党员以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芦花社区历史展馆,一件件历史展品、一幅幅史料图片,展现了革命斗争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让大家了解了革命先烈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幸福和谐生活的来之不易。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六

纪念建党97周年,教育引导全村农牧民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奋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决定,6至7月,在全疆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结合实际,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 关于纪念建党“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组长:xx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副组长:xxx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员:xxx党支部副书记xxx团支部书记、远程员xxx村妇女主任二、活动内容(一)学习《三十讲》。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结合工作实际选学专讲,开展集中研讨,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坚定坚决地用《三十讲》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重温入党誓词。在6月25日举办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面向党旗集体诵读入党誓词;

组织每名党员发言,深情回忆申请入党的初心、申请入党的过程,重温入党时的情景、加入党组织时的光荣,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给支部党员讲“对党忠诚”专题党课,推动广大党员补钙壮骨、固根守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三)加强关怀激励。按照《关于印发<塔城地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意见(试行)>的通知》(塔地党组〔2018〕78号)文件要求落实好各项激励关怀帮扶措施,“七一”期间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大对慰问走访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集中宣传在全社会传递党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温暖,扩大党组织在党员干部及普通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筑牢红色基因1.红色唱响·开展红歌接力传唱活动。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等作为重点曲目,通过村队大喇叭、每周升国旗、农牧民夜校等形式反复播唱,结合入户走访、包户住户、结亲联谊等活动面对面给党员群众教唱,确保每名党员群众能唱会唱。

2.红色服务·开展“我为七一献份礼”志愿服务活动。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鼓励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到村队参加环境卫生整治、献爱心等各项志愿服务,在维稳服务的实践中经受党性锻炼、树立党员形象、密切党群关系。

(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载体,是各族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实效。主题活动要务实节俭,坚决避免形式主义和铺张浪费。

(二)加强统筹、营造氛围。

要加强统筹,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发动、共同推进的氛围。充分利用村队大喇叭、每周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微信平台等阵地加强宣传,做好影像图片记录,并及时上报。开展“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系列活动要突出主旋律,突出红色元素,展现额敏风采,传播正能量。

纪念袁隆平作文: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精选】十七

漫画,是什么

漫画,是人们的一种欢乐的来源,同时是黑暗社会中的一面明镜。可明镜就永远是明镜么明镜仅有在被人们相信的时候,才能是真正的明镜。那漫画中的人,真的会在现实中出现么如果出现了,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一篇漫画:《植树与乘凉》。

画面中共有两个人,和一颗刚栽下的树苗:那颗小树苗十分的低矮,枝干十分地细,叶子也十分少。在树苗旁边放着一把铁锹。一个戴眼镜的人背靠着刚才不久栽下小树苗上。另一个人则是手拿水壶,准备给小树浇水。手拿水壶的人问那个背靠树的人:“你干什么”,靠着树的人回答道:“等着乘凉”。

这幅漫画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想要不劳而获的人:不劳而获是可耻的,靠别人的努力获取自我想要的事物更是可耻的。

在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都期望这场疫情快点结束,不期望自我被感染。然而每个人的做法却大不相同:医护人员、志愿者和警察们挺身而出,站在了我们战“疫”的前线;有的人配合防疫工作,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进出理解检查,按要求隔离;但也有少数人,他们出门却不戴口罩,不配合检查,不遵守隔离要求。难道那些不配合的人不期望疫情尽早结束么不,他们期望!但他们却只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这样的人是可耻的!也是被大家所批评的。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你如果什么都不干,又怎样能得到自我想要的东西呢

这篇漫画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人是可耻的,更是社会上的败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