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实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51:03 页码:13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实用20篇)
2023-11-12 10:51:03    小编:

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减少时间浪费。首先要明确计划的目标和目的,确定要达到的效果和预期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制定计划的常见技巧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一

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1、三条轴线。

*儿童与自我。

*儿童与社会。

*儿童与自然。

2、四个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础)。

*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

1、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4、结合红星儿童团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第一单元(第1—4课)认识你真好。

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学习学校生活中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培育和发展主体意识。为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第5—8课)快乐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艳阳高照。“迟到”“写字不好”“上学路上怎么走”“一日事务怎样巧安排”这些问题都会困扰着儿童。本单元就抓住这些儿童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合理归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儿童在学习中,寻找到了战胜挫折的良策,获取了一份成长的经验,也就获得了一份快乐。

第三单元(第9—12课)我像小树苗。

本单元没有直白的,纯道德的理性说教、而是寓“教”于乐,因势利导,通过幽默、夸张、离奇的童话故事,学生亲自参与的游戏活动等,让儿童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使他们认识到“马虎、撒谎”对少年儿童来讲是品德、习惯不良的前奏,面对曾有过的马虎、撒谎等行为不掩饰、不回避,努力远离“长鼻子”,告别“小马虎”,做一个不说谎话、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儿童,为他们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第13—16课)冬爷爷来了。

本单元以“变化”为主线贯穿其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变化,学生在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时欣赏自己的进步,在自我积累经验中提出新的发展目标,,迎接新的一年,迈向新的生活。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二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9.15----10.17。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三

一、教学内容。

1.认识图形一。

2.分类与比较。

3.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让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点钟。

6.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重点。

1.10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正确列式解答求总数和求问题的加减法应用题。

四.教学难点。

1.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2.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4.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说出求和的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五.教学内容的课时安排。

1.认识图形………………………………2课时左右。

2.分类比较………………………………6课时左右。

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34课时左右。

1.2.3的认识………………………………3。

符号的认识………………………………1。

4.5的认识………………………………2。

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2。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

6和7的认识和有关6和7的加减法………………………………6。

8、9、10的认识和加减法………………………………10。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

习题一………………………………4。

4.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左右。

5.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8课时左右。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进位加法………………………………9。

加减法图文应用题………………………………3。

习题二………………………………3。

6.总复习………………………………5课时左右。

共71个课时左右。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四

我们全体教师都参加了义务教育新课标新教材的暑期培训,知晓《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这学期要继续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吃透教材,探索教法,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执教的一(2)班级共有56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相对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1、力争按高效课堂基本范式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较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五

学生人数

基本情况

分 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 知

能 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 “合与分” 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 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

2、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3、独立进行花鸟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头饰带子的长短要合适头型。

2、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等。

教学准备:小鸟叫声音乐,森林的挂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曲录音带。

卡纸一张,剪刀,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现在请你们慢慢地闭上眼晴,欣赏一段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

2、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

在这美丽的树林里,到处可以见到高大挺拔的大树,五彩的花朵,有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粉色的……漂亮极了。你瞧,它们一个个张开了笑脸,引来了美丽的蝴蝶。林中小鸟欢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在快活地生活着。忽然,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声音,只见:一棵棵大树相继倒下,小鸟们失去了家园,花儿被人们任意蹂躏……(引导学生:我们要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3、揭示课题。

4、欣赏教材p12、13。

5、引导学生分组看书、讨论学会制作步骤。

6、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并演示制作步骤:。

(1)画或剪贴(注意色彩搭配)。

(2)剪(安全教育和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教育)。

(3)制作带子(注意带子的长短要先量一量自己的头)。

(4)组合。

7、布置作业:让我们戴上自己做的“花”或“鸟”一起来做游戏。

8、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游戏:播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邀请你认为做得最漂亮的花和鸟一起跳舞。

10、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共同在这美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欣赏到了美,又用我们的手创造了美。花和鸟是人类的朋友,能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老师相信,我们的世界将会比今天更加美丽。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七

基本情况。

认知。

能力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计划。

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八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九

条滩小学周金红。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较好,对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很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但对应用题还不太适应部分差生无法判断用什么方法去做,对提问题脑海中印象不深,有的不知怎么去提问题,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一年级数学教案。

在本班学生中优生占50%,中间人占40%,差生占10%。

差的原因是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

对试题的理解能力较差,识别能力弱,且教师辅导不及时,训练不到位。

二:复习内容:(1)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复习认识图形,比高矮、大小、轻重,认识钟表和简单的统计。

三: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认识20以内数字之间的联系。

(2)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一年级数学教案》。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重点:(1)重点复习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2)在复习数的概念中突出数的组成。

五:复习难点:在分析、讨论、交流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复习措施:(1)紧扣课本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比较讲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的`计算技能更加巩固,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计算能力。

七:、奋斗目标:力争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使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力争取得前三名。

八:复习方法:归类复习。

九:复习时间:10月20日——元月5日,十:复习安排表:时间内容课时知识点重点难点方法辅导学生20—22教材1——66数的认识,顺序、组成、大小、认识钟面、认位置、分一分、认识几和第几。

掌握数的顺序、数的组成。

掌握几和第几、认位置。

讲解与练习2名差生23——25教材7——96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一图一式、一图两式、一图四式的练习体会加减法算式内在的联系。

讲解与练习2名差生26--28教材10——126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熟练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写法并会计算。

领会“个位”、“十位”的含义。

讲解与练习2名差生29--元、5教材期末复习136进一步提高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一体化,社会对人才要求:年青化、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尤中国加入wto后,englishgetmoreandmoreimportantinmodermsociety。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听为首,以听助说,听说整合,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废止“聋哑英语”。教师全情参与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英语课,使知识、技能、兴趣、音乐、情感、享受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潜能。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人,是整个年级中学生最多的一个年级,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且学生刚接触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没有基础,所以教学难度很大。少数学生在学前班学过一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四、教材分析。

此套教材newstandenglish,全书共分13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分三个单元(unit),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和第三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歌谣和小诗。

通过对歌谣和小诗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第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第三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使用。

本册书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主要有以下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等,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特设的语用和语境中,掌握语句和词语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听懂、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在情境中运用。

2、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掌握生词的读音、书写及中文意思。

3、通过歌曲、游戏、歌谣、游戏、制作等活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六、教改设想。

1、应用英语教学活动研究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探讨英语教学最佳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一

一年级班。

学生人数。

基本情况。

分析。

全班学生刚进校门,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天真烂漫,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

认知。

能力。

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提前上学前班,对于点数、数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经验;而有的学生,没有上过学前班,对于数字和数学语言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认识,学生的程度深浅不一。

学习态度。

及习惯。

每个学生都抱着美好的愿望来上学,开始他们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来接受正规的教育。但是谈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培养目标。

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养成喜欢数学,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其他。

本学期我要狠抓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读写姿势,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数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安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

密切主题素材之间的联系,构成情景串;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根据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几个主题情境。主题情境是包含有多个信息的“信息包”,其呈现形式是把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活动,划分为几个情节,编排成“故事串”,从而引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可以把一个现实活动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出来,从而引出一系列有逻辑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本教材多构建的“板块”编排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一个单元里,减少例题,强化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扩大教与学的空间,如“20以内的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二是减少栏目设置,构建了简单明了的结构。教材在综合情境图之后,安排了“你说我讲”板块。这个板块分两个层次,标有红色圆点的一般是需要学生合作探索、非常规性问题,标有绿色圆点的是让学生独立常识解决的问题。“自主练习”板块,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回顾整理”板块,是让学生自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与深化。“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板块是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评价。本教材打破过去过于严格的知识体系的束缚,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册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快乐的校园、妈妈的小帮手、走进花果山、谁的手儿巧、海鸥回来了、有趣的游戏、小小运动会、我换牙了、雪山乐园。

教材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的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教材难点:体会20以内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练习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和个体差异,如就同一问题情境,允许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等,总之要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全体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另外练习一定要强调高效率。

3、根据学生实际和新课程理念,你准备如何科学、灵活地使用好教材。

本册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又有所不同,一打开书一幅色彩鲜明的开学图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内容丰富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活动过程,展示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这课时,我会组织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按照“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并且引导学生说一说,说的时候也要注意条理性,并且有意识地使用圆点来表示数字,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语,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连贯性。本册书突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如: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信息窗2,图中的主信息是教师和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副信息是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跑步,远处的绿地里还插着标有班级的牌子。这一情景图中的显性问题是“扎小辫的同学排第几?”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提出这一问题。如学生有困难,我就来提出。图中的隐性问题,要由学生在显性问题的引导下自己提出。如“穿花衣服的小朋友排第几?”等等。我还会重视“合与分”的教学,结合具体的实物和习题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意义。再如,本册教材中的“聪明小屋”,背后蕴涵着一种开放、民主、探索、交流的教与学的方式。对一些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学生,我会放手让他们独立解决,提高部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勇于探索数学的良好习惯。我还会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使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

教学中,我还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这个大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家庭、网络等渠道,观察、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查阅资料等,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学了《分类与比较》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等,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探索数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此外,教学中,我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将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综合情境图的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地由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分析提出问题,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联合起来。

根据学科、年段和本册教材,结合三个纬度拟定板块式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

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方法、图形与统计等知识的理解,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渠道与方法;促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的好奇和兴趣,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会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会适时地表扬。如,“xxx同学听讲多认真呀,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学生,同学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我觉得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会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电脑课件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2、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会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循序渐进,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三、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有关4的分与合时,我会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根小棒分开:一边放1根,另一边放3根;一边放2根,另一边也放2根;一边放3根,另一边放1根。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以致用,在教学中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地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将数学学习置于学生社会生活的大课堂,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广泛联系,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数学信息,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上完《分类》课以后,我会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小型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在学习了统计后,我会设计一道“调查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游戏性作业,因为这是跟学生兴趣爱好有关的,相信通过此项作业,同学们对统计调查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五、倡导探索、合作、交流式的新型的学习方式。

新课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就15减9教学为例,我将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盒内10根小棒,盒外5根),让学生先独立操作,自主探究,怎样从15根中拿掉9根,要求边操作边轻声讲述拿小棒过程。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显现出来。有的可能会说:我是一个一个地减,1、2、3、……9,还剩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从一盒10根中拿掉9根,再把盒内剩下的1根和盒外5根合起来得6根;有的可能说:我是先拿去了盒外的5根,再拿去盒内的4根,还剩6根;还有的可能说:我是想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共同探究,使学生了解多种算法,面对这些算式,我一一加以了肯定。随后,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题12-9=□,16-9=□,通过对学生所选算法的统计,得出大多数小朋友用做减想加的算法,达到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结合。

开展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如:二人合作、小组合作、自由结合小组合作、无座次合作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取长补短。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还没有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本领。因此,在教学开始,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小组合作时,安排好每组的成员,并为他们确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秩序的发言,当然,小组长不能总是一人担当,可采取轮流制,让小组内的每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例如教学《我换牙了》一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会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信息窗提供的信息,引发学生统计的欲望,组织学生参与到整理数据、涂统计图、填统计表、分析问题、做出判断的过程。把这些过程放到小组当中,通过小组交流,集体整理,作好统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进行指点,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为避免发生形式上的交流,及时给每个小组进行评价,表扬合作好的小组,树立好的榜样。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收集信息,用一定的方法整理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再如:教材第73页的“你说我说”要探索的第一层次问题是“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如教材中呈显的,既可以按运动项目计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也可以按性别计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课上在研究时,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然后展示、交流各自的成果。有的采用数数的方法,有的采用“凑十法”等等,算法的多样和学习的个性化在这里均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期间,使学生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以及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过程中,学会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

数学思考:

1、在认识方程、倒数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比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百分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百分数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学会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和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在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算出它们的普及率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三

本班人数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四

一、复习目的:

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255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29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二、复习形式:

以归类复习为主,单元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三、复习类型: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四、复习措施:

1、紧扣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6、加强提优补差,家校联系。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五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六

103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18人。学生因为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对于学校的常规纪律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目的尚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班上个别男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许多学生在幼儿园或是幼小衔接班上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某些发音也不够准确。由于家庭教育、幼儿园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已认识一些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认识汉字。一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具有一定的表达自信心,而部分学生则较为胆怯,不愿发言。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用普通话进行基本语言交流,声音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熟悉70个经常使用字。而后是识字(一)、识字(二),共20篇课文,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分4组编排,且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每个单元以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情势,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另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根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一)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1、对于刚上一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多读、多练,配合一定的游戏、音频、卡片等辅助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向,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2、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如“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等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本、识字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识字。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4、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5、走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气氛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阅读。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亲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对于一些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4、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结合校本阅读《经典诵读》的学习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红鞋子》等儿童课外读物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七

本班人数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个别同学数数能力、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数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

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努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注意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教学进度。(略)。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八

期末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确实抓好复习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

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状况和各单元测试状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好处和性质一章,能够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资料从分数的好处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透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dd训练dd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灵活解题的潜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必须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六、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习更就应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状况基本应呈标准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上。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下任何一个学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与更多的关心。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以免再一次吃夹生饭,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不能掌握小学数学就应到达的要求。

七、在复习过程中,要精心选取和设计练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题潜力。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备课,重点要抓住二点:一是要把握教材资料,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二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精心选取和设计练习题。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里指的练习题不仅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讨论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挑选和重心组织质量高、准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根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造设计一些新颖的题目。

八、我们在制定复习计划、实施复习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复习单纯为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防止在复习中不适当地加重学生过重负担,超多挤占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只重少数学生提优、轻多数学生提高和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错误做法,就应把复习看作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透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巩固、整理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考潜力,另一方面要检查前阶段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克服复习中只重一例一题,不重知识基本结构的做法。

3、克服复习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提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潜力的做法。

4、克服复习中只管上课不管效果的做法。

5、克服复习中只注意大纲和课本,不关注课改和(标准)的做法。

九、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巩固知识、整理知识。4d5周。

第二阶段归类训练发展提高3周。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2周。

把握复习的基本策略。

巩固知识、整理知识第一阶段、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在具体操作中笔者认为:

1、巩固知识,以练为主。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以练为主,且以学生自己笔练为主,应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常见复习时有的课还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或者以教师提问个别学生应答为主。实践证明这些方式大多没有以学生动笔练习为主的效果圩。复习时教师除了帮忙学生理清要点和说明常见错误的防止和纠正策略外,应大胆放心地让学生自己练习,透过练习巩固知识,获得提高。

2、整理知识,学生为主。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常见在复习时师生涌过一间一答由教师将知识整理出来,笔者认为整理知识最好以学生为主,教师应当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实践证明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主,井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整理知识,学生容易理清知识和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记牢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查漏补缺,调查为先。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资料。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的“漏”和“缺”十分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复习课之前,作些摸底调查也十分必要。

4、发展提高,思维为先。发展提高是复习的又一重要目的。透过复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应让大多数学生除了在知识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和提高外,更主要的就应让学生在思维方面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个性要注意发展提高学生的发现探索数学规律的潜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潜力和综合应用的潜力。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发展提高,实践证明拟好或选好复习题是重要一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十九

1.认识图形一。

2.分类与比较。

3.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5.让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点钟。

6.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1.10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正确列式解答求总数和求问题的加减法应用题。

1.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2.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4.能根据加法的含义说出求和的简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篇二十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102、103两个班教学任务,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22课时9.15----10.17。

7、数学乐园--------------------------1课时12.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