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6 13:47:42 页码:14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
2022-10-26 13:47:42    小编: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一

<>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班级安全纪律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多数学生自制本事差,时常不能控制自我,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

每月养成教育侧重点

九月份:礼貌礼仪(待人接物、讲究卫生、礼貌路队等)

十月份:热爱学习

十一月份:热爱读书

十二月份:热爱劳动(坚持锻炼、进取参加活动)

<>

1、力争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制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正确率高。三、按时完成。四、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在评比台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此外,必要时需联系家长,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构成良好行为习惯。

2、教师坚持从语言到行动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和学生一齐打扫教室,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下课后把歪斜的桌椅摆放整齐,把教室的柜子、讲桌等擦干净、摆放整齐,使学生由无意识地模仿逐渐走向自觉的行动。

3、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一些课间安全小检查员、文具摆放督促员、值日班长、学习组长等小干部,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景进行督促,指出不良习惯,帮忙改正。

4、运用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孩子,调动其向上的进取性,帮忙养成习惯。如利用教室的班级之星、作业展示栏等对一些行为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提示或批评。老以此激励学生争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坚持"每日一问制度"。引导学生午时放学前5分钟自我问自我:今日在学习、课间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注意纠正。以此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反思自我的言行,调整自我的行为。

6、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如能够在课前、课后、楼梯口、队伍中等任何场合,都要加上一句提醒的话。如下课后说"记着收拾好自我的书包","别忘了摆放好桌椅";上课时说"摆放好学习用具";排队时提醒说"要做到快、静、齐";上楼下楼时说"靠右行,轻轻走";队伍解散时说"走着,别跑"等。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二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凸显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落实学校“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办学目标,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启动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职业化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

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具体养成教育目标分解为(在以教育局颁布的目标为重要参照的前提下,依据我校实际,进行必要补充):

道德习惯养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养成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的思想品格;教育学生爱护环境,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我们尤其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行为习惯包括:

生活习惯。重点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秩序,尊重他人;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健身习惯,珍惜时间和严格自律的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坚持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互助,勤于练习,大胆质疑,仔细观察以及积极开展课外学习与追寻的良好习惯。

为了具体落实目标体系,我们以训练学生良好的“坐”、“立”、“走”、“听”、“写”、“察”习惯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长期训练,科学考核,多元评价,跟踪教育。完成阶段、过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1.成立研究小组,制定方案。

组长:王东元

副组长:谭红梅

组员:余德银敖茂权杨小春熊自利陈必桥

李宏荣雷海涛全红群全琴琴张会兰

冯忠秀熊银枝代汉时

2.营造氛围,创设环境。

(1)全体教职员工深刻理解教育局关于养成教育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校本研究,以身作则,将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生活细节的管理之中。

(2)校园整洁、干净、靓丽,文化氛围和谐。

(3)建立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养成教育网络,巩固与深化校内的教育成果,逐渐引导学生社会化。

3.进行教育、教学、科研三维渗透。

将在养成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整理立项为学校、区级课题来研究,仔细划分研究子题,规范研究过程,落实研究目标与任务,强化训练过程,追求训练实效。

4.探索方法,建构模式。

以点带面。

开发校本课程。

启动综合实践活动。

进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基本原则有:

动态原则。

价值多元化原则。

发展性原则。

评价内容和标准(参见政教处方案)。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四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五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六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小学生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 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七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八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九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懂得其重要性,有不少人不注意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认为长大了懂事了习惯就会自然形成。果真如此吗?就不见有人上了大学还不会自己做饭?有人因小时的小偷小摸的恶习,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少年儿童教育尤其是中学教育更应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

小学生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二、 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8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

三、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 “小学生行为规范”,甚至倒背如流,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帽整齐,佩戴红领巾,排好队、走好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平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4、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假如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厉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

5、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练习,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二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三

时间飞逝,岁月流失。本学期我们年级始终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得年级工作有计划、有组织、由步骤的开展,完成了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及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校园环境意识等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狠抓落实,注重实效,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任务

1、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机制,全方位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和少先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体提高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水平。

3、创新学校常规管理,激活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一支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

4、通过大力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

三、主要工作重点

按照养成教育分层次、有重点地工作思路,在扎实做好已推广好习惯基础上,本学期重点抓好“健康习惯、听课习惯、写日记习惯、文明习惯”,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健康习惯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健康助我快乐成长”实施方案。规范了大小课间。

2. 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开展了全校师生眼操培训,举行了学生眼操比赛。

3.学生能了解基本的健康自救自护常识,举行了知识竞赛。

4.结核病宣传工作。

5. 开展春季爱国卫生活动。

(二)听课习惯

1.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觉遵守纪律、注意听讲。主动思考,勇于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举手姿势端正,发言声音洪亮、表述清晰。善于合作交流,善于倾听,乐于探究。

2.学校要将学生的听课习惯表现纳入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中,教导处要在平时随机听课、教学赛课中定期检查指导。学校树立良好听课习惯典型班级、典型学生,组织观摩学习并予以表彰。

(三)日记习惯

1.规范了教师批改日记和学生写日记的要求。

2.举行了学生优秀日记展览。

3.评选出校级“日记小能手”10名。

(四)文明习惯

1.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主题系列活动。

2. 开展以“与好习惯牵手争做好习惯之星”中队会。

3. 向全校同学发出“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园”的倡议。

4.“践行守则、规范,争做文明学生”签字仪式。

除重点工作以外,我们还开展了第五届校园读书节系活动,养成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演讲比赛、写字比赛、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活动。

四、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实行养成教育以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下学生活动非常有序,上下楼梯靠右走,学生的各种活动井然有序如打球、做游戏等;学生个人卫生洁净了,校园环境整洁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守纪律了,学生会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文明学生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认可。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校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记得著名教育专家安文铸教授在他的“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成才、成人”讲座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在一九八八年那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巴黎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善于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多么重要。而这个例子中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所提到的种种行为习惯其实都属于养成教育的理念范畴。

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成为真人。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小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养成教育,从行为习惯做起

古代著名大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将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们宣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制定了《养成文明十个好习惯》向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如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别人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见到老师要问好……由于目标明确,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显得相当的配合。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才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诚如心理学专家洛克所说的——“我们的身体只要从小养成习惯,它们是什么都受得了的。”“润物细无声”,学生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的成人、为他的成才打下不可或缺的基础。总之,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3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确保养成教育。

育人,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目标一致,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今后要学的东西还很多,还有许多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有好的明天!

在养成教育总结会上的班主任发言稿十五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尤其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场所。学习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习习惯,可以从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习,如何练习,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习习惯,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习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近、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近,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近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习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习惯。这样,才是习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习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习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习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