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01:04 页码:9
2023年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精选10篇)
2023-11-12 14:01:04    小编:

每次总结都是我们逐步走向成功的里程碑,也是对自己成长的见证。除此之外,也需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案例和成功故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欢迎来到这里,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天津蓟县内西街的独乐寺,俗称大佛寺。据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当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两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是国务院1961年首次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报清单。

独乐寺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蓟县。据说独乐寺建于唐代,辽统和两年(984)重建。

蓟县县城不大。从长途车站下车,步行到武定侯街。也许是因为独乐寺外的铁门关上了,你无法从路上体验到山门的震撼。从侧门进入寺庙,山门的气势让人感觉不一样。山门高约10米,中间牌匾楷书独乐寺,这是明代严嵩的题词,看起来刚劲十足。

据了解建筑的朋友介绍,独乐寺山门屋顶有五根脊和四面坡。屋檐和角落像翅膀一样飞翔,使建筑庄严而高大,展现了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效果。

走过山门,我看到了观音阁。阁上的牌匾观音阁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52岁北游幽州时写的。观音阁中间的观音像高16米,头上有10个小头像,所以也叫11面观音。

观音亭后面的八角亭被称为韦陀亭。韦陀穿着盔甲,双手合十。他过去看到的韦陀雕像通常在天王殿或大雄殿里,但在中国很少有寺庙为韦陀设立亭子。

因为观音阁和山门在同一个中轴线上,当你站在山门的中间,从山门的画框中,你可以把观音阁的高耸姿态全部纳入镜头。这种将高层建筑放在山门内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寺的传统手法。

独乐寺建于唐代,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历史上多年的战争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独乐寺仍然安全可靠。梁思成先生说:在蓟民心中,它实际上是一个圣地。

观音阁西北有28个乾隆皇帝的书法碑,都是乾隆的书法真迹。现在看起来字迹斑驳。然而,在这样一个小县城这样一个小县城看到。主要原因是清朝东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蓟县成为重要的中转休息站。

说到蓟县独乐寺,我们不得不继续谈论梁思成先生。梁先生亲自撰写了《中国建筑学会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梁先生在解释咸丰皇帝在观音馆手册中的全圆时,认为全圆是佛教语言,全圆不是佛教语言,而是全圆。

1966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梁先生依旧冒着风险,抵达蓟县,提出要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为防止鸟类落在观音头像上,要为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于是,文化部当年就拨款9000元人民币,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明万厉、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该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传说独乐寺是鲁班显圣修建,因此蓟州人为纪念这位建筑祖师单独建庙供奉。鲁班庙位于独乐寺东北300米,堪称全国仅有。独乐寺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兵火劫难,经历了30多次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庙会:近年,独乐寺又在每年正月恢复传统庙会,内容包括观音赐福、民间花会调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地方小吃、土特产展卖等,成为蓟县冬季文化旅游活动的特色品牌。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三

各位旅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我们天津青年旅行社的全体人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感谢大家对我们旅行社的支持和信任。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旁边这位是我们的随队司机张师傅。张师傅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相信大家在乘车的途中一定会感到既舒适又安全的。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困难和要求,请您及时地提出,我将竭尽全力地为您服务。在这里我预祝大家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津门十景之一的千年古刹独乐寺。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的中心位置,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集古建、壁画、塑像三大艺术于一体,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独乐寺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种是说主雕塑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树切割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是说“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号是16号,车牌是津a1234,我们下午4点在寺门口集合,请靠窗的游客把窗子关紧,贵重物品一定要随身携带。请大家开始下车,跟随我一起走进独乐寺。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就是位于天津蓟县的独乐寺。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天津蓟县城西门内武定街41号,始建于唐代,辽统和二年(984)重建,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是国务院1961年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独乐寺名称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一心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另一种说法是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棵大杜梨树切削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清新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取其首尾得名“独乐寺”。

现在我们到了独乐寺。眼前的这座建筑就是独乐寺的山门。山门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字体苍劲雄浑,为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所书。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山门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站像,民间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东侧的是哼将,高4.5米,西侧的为哈将,高4.45米。我们看这两尊金刚力士,上身袒露,肌肉隆起,下身着裙,右手握剑,赤足站立,身材高大,加之身体前倾近20度,虎视眈眈,令人生畏。

山门内金柱间原有大门,现在只剩下门框和门槛。这道门槛也是观音阁的视野分界线。站在门槛外,只能看见观音阁局部;迈过门槛,则大阁全貌尽收眼底,犹如画中,令人称奇。实际上,这种建筑手法是借用了中国古代园林构景手段中的“框景”的手法。迈过门槛,我们看到山门的后稍间东西两侧墙壁上是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的彩色壁画。他们各个手持法器,怒目而视,东西南北各护一方,取其法器寓意为“风、调、雨、顺”,反映出古代人民希望好年景,企盼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穿过山门,眼前一座巍峨挺拔的楼阁平地崛起,这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观音阁为九脊歇山顶,它的高度比山门高一倍多。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观音之阁”四个大字的镏金方匾额,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北游幽蓟时所题,已被列入“全国名匾大全”。

现在大家回过头来再看看山门。看一下它的外部造型。独乐寺的山门高约10米。屋顶呈五条脊、四面坡,建筑学上称为庑殿顶,在古代建筑中,庑殿顶属于最高等级。独乐寺的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我们看山门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张口吞脊、长尾翘转向内的饰物,叫做鸱吻,这对鸱吻是我国保存在建筑屋顶上年代最早的鸱吻。

现在大家请随我转过身来,我给大家讲一下观音阁。

观音阁通高23米,东西面阔五间,宽26.7米,南北进深四间,长20.6米。从外表看,大阁为上下两层,实为三层,中间夹一暗层。整座观音阁全部结构是围绕中间的巨型观音像设计。大家看,柱头上一朵一朵的木构件,这就是斗拱。方形木块为“斗”,弓形的短木为“拱”,斜置长木为“昂”,组在一起为斗拱。我们看观音阁的几个檐角出檐深远,主要靠斗拱支撑的。观音阁共使用了24种、152朵斗拱。这些粗壮硕大的斗拱,承接着柱头和出挑的屋檐,分解了柱头的压力,同时也起到装饰作用。

走进观音阁。请大家向上仰视,这就是独乐寺的主像“十一面观音”。这尊巨像站在须弥座上,穿过暗层直达阁顶,呈顶天立地之势,通高16米,居高临下,威严壮观,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彩色泥塑站像。观音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整个观音塑像微向前倾斜,右臂上举,左臂下垂,手作“接引”状。观音像前边有两尊高约3.2米、随时听遣的胁侍菩萨像,她们与主像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主像的威严与高大。山门的两尊金刚力士,观音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及两侧的胁侍菩萨,这五尊塑像均为独乐寺保存完好的辽代泥塑,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之精品佳作。

大家请看,阁内四周墙壁上,是元代绘制、明代重描的壁画珍品。这组壁画原来被一层厚达1厘米的白灰覆盖,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偶然发现,画面至今色泽艳丽,保存基本完好。壁画以佛教十六罗汉和两明王为主题,是研究佛教历史、古代绘画的珍贵实物。

走出观音阁,我们看到一座八角小亭,它是明代建造的韦驮亭。韦驮原为古印度婆罗门教天部神,在佛涅槃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回,后来便成为佛教中的护卫天神。亭内韦驮身着铠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独乐寺单独给韦驮设亭的寺院在中国还是十分罕见的。

绕过了韦驮亭,后面还有报恩院、三世佛殿,东侧还有乾隆行宫。大家可以自由参观。我们下午4点在车上集合。

感谢大家的配合,期待有缘再次相聚。谢谢。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五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独乐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蓟县县城内。独乐寺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

蓟县县城不大,从长途车站下车,步行就到了武定侯街,也许是由于独乐寺外的铁门紧闭,无法从马路上体会山门的震撼,从侧门进入寺内,山门的气势就让人感到不同一般,山门高约10米,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这是明朝严嵩题字,显得刚劲浑厚。

同去懂建筑的朋友介绍,独乐寺山门的屋顶五条脊,四面坡。檐角如翼似飞,使建筑物庄重而高昂,表现出了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

走过山门就看到了观音阁,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的,观音阁中间的观音像高16米,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还被称为11面观音。

观音阁后的八角小亭名“韦驮亭”塑像韦驮身着铠甲,双手合十,以往看到的韦驮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宝殿里,而单独给韦驮设亭的寺院在中国还是十分罕见的。

由于观音阁与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的原因,当你站在山门正中,从山门的画框里,能把观音阁高耸的雄姿全纳入镜头,这种把高层建筑放在山门之内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传统手法。

修建于唐朝的独乐寺,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独乐寺依旧安然无恙。梁思成先生说,“在蓟民心中,实为无尚圣地”。

观音阁的西北,有28块乾隆皇帝的书法碑帖,都是乾隆的书法真迹,如今看上去已经字迹斑驳,不过,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却能看到如此的珍宝,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东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蓟县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休息站。

谈到蓟县独乐寺,就不能不继续说到梁思成先生,梁先生曾亲自撰写《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在解释观音阁上咸丰皇帝手书“具足圆成”时,梁先生认为,“具足”是佛家语,“圆成”不是佛语,应为“具足圆通”。

1966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梁先生依旧冒着风险,抵达蓟县,提出要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为防止鸟类落在观音头像上,要为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于是,文化部当年就拨款9000元人民币,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六

欢迎来到天津市独乐寺,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独乐寺的概况: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津门十景之一,的独乐寺。独乐寺俗称大佛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建筑的一颗明珠,1961年,国务院公布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蓟县城内,坐北朝南,是由山门、观音阁和东西配殿组成的一套完整建筑群,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重。关于独乐寺初建的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认为,独乐寺的创立,最迟也应该在唐初,观音阁上悬挂的李白所书唐制的"观音之阁"的匾额可作为佐证。现存独乐寺的主要建筑,是辽圣宗统和二年重建的。关于独乐寺,它有五个"之最",刚刚我已经说过了一个了,其余四个,我将会在讲解过程中告诉大家,请大家仔细听,回来的路上就请您来说说这五个"之最"。

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景点的停车场了,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是白色的大金龙,车牌是津a2345,车子停在停车场的左边,我们下午4点在寺门口集合,请靠窗的游客把窗子锁紧,贵重的物品请随身带好,好,请大家开始下车。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红门叫做山门,它高约10米,面阔3间,进深2间,中间为穿堂道,,请大家向上看,在山门正中有一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字径半尺,刚劲浑厚,为明代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手书。为什么叫独乐寺呢?因为佛家清心寡欲,恪守戒律,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才命名为独乐寺。好,就请大家随我走入独乐寺吧,进入山门,首先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两尊高大的护卫金刚力士,就是民间俗称的"哼哈二将"他们均高4.5米,居高临下,虎视眈眈,面目狰狞可畏。

我们继续往里走,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王殿,这里东西两侧是彩绘的四天王像,两两分立。分东南西北,各护一方。东侧北端为东方持国天王,绿脸,怒目,着棕色胄甲,手持琵琶,两脚各踩一鬼。东侧南端为南方增长天王,,脸蓝色,双目圆睁,着棕色胄甲,手持宝剑,两脚各踩一鬼。西侧南端是西方广目天王,脸红色,怒目,左手紧握一龙,右手捏如意宝珠,脚踏两鬼。西侧北断是北方多闻天王,白脸,面目和善,左手持红盖黄伞,右手握灰色银鼠,左脚下鬼作人身兽面,站立;右脚下鬼作兽形,蹲于地。象这样,南间有哼哈二将,北间有四大天王的设置是少见的。

请大家往前走,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观音阁了。好,请大家转身,看一下山门的屋顶,它为我国最早,等级最高贵的庑殿顶山门,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组成,正脊两端两条翅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的在建筑中叫做"鸱吻"生动逼真,气势宏伟。庑殿顶和鸱吻也就是独乐寺的第二和第三个之最。

现在我们转回身来再看看观音阁吧,它东西面阔五间,南北进深四间,从外表看,上下两层,实为三层,中间有一暗层。观音阁是我过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我们向上看,屋檐下正中悬有一鎏金方匾上书"观音之阁",左下方落款"太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52岁北游幽蓟时所书。相传,有一天李白喝得大醉,迷迷糊糊写下了"观音之阁"四个大字,又题上了"太白"的下款,可是,等到把匾悬挂起来以后,才发现之字少了一点,李白就站在阁前,把笔蘸饱墨水,用力往上一甩,正好点在之字上。这就是"飞笔点之字"。

我们一起走进观音阁去看看吧,中间耸立着的巨大的观音像是整个建筑的主旨,在它的头上还有十个小头像,所以又称十一面观音。也就是第五个之最,是我国仅存的最大的古代泥塑之一。大家可以看到在十一面观音像的旁边还有各有一胁侍菩萨,略向观音前倾,好像随时准备听从差遣。三尊塑像具有很浓的唐代风格,均系辽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好,请大家看看阁内四壁的彩画,这是明代重描的"十六罗汉"和"二明王"像壁画上部间绘有山林风云,下面也有世俗题材。这些壁画,在乾隆十八年大修独乐寺时被一层厚达一厘米的白灰覆盖,1972年,休整观音阁时发现并剥出,这些壁画不仅给独乐寺增添了光彩,也为历史、艺术、宗教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好了朋友们,今天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有什么服务不周到的地方请您留下宝贵意见,祝您万事如意!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七

独乐寺坐落蓟县城武定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这儿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独乐寺的主体修建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内部,即是一颗参天而立的独梨树;第二种说法是,安禄山起兵反唐,这儿是誓师地,他“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独乐寺: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少私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整个独乐寺有三有些组成,东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宫,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门,观音之阁,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组成。全体修建规划简练,主题杰出,雄伟庄重。独乐寺有五个之最:观音阁是中国仅存的最陈旧的木布局高层楼阁;观音像是中国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门为现存最早,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上有最早的鸱吻;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如今,我们到站了。

如今我们我们看到的这个修建即是山门,他高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心坐穿堂,两边是稍间。在山门的檐下有一块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听说他在北方只留下六个字,别的三个字即是北京的“六必居”三个字。

在山门的前两稍间有两尊辽代的金刚力士站像,也即是我们俗称的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面这尊沉默,握手为“哼”将,右边张口,伸手为“哈”将,他们都是4.5米高,肌肉拱起,威武雄壮,紧守着山门,他们站在此地现已是一千多年的前史了。我们看这两根中柱的中心,相传曾经有一扇大门,由于年代久远,这门及应不存了,但这儿是山门和观音之阁的分界线,站在门槛这一边看观音之阁,只能看到部分,跨过门槛一步,大阁全貌就尽收眼底了。我们无妨试一下,这是魏晋时期,遍及选用的画框式布局。山门北稍间的.两边是清光绪年间制作的四大天王像。先看东侧:南边增加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侧的两尊:北方多闻天亡,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握银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组成一个成语“风调雨顺”,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希望。

我们去看一看主体修建。我们面前的即是独乐寺的主体修建“观音之阁”,它通高23米,从外观上看分为上下两层,实际上是三层,在它正中心有一个暗层,整个大阁最杰出的特色是没有一根钉子,都是榫卯布局的,我们看这一朵朵的即是斗拱,方形木块为斗,长条拱木为拱,整个大阁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阁的房顶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块匾额“观音之阁“,它是李白的真迹,这块匾额现已收入全国名匾大全了,下面这块匾额是“具足圆成”它是咸丰的手笔,意思是说里边的观音现已修行满意,具有成佛条件了。

我们从这个方位回头看一下山门,整个山门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头悉数向内歪斜。它是中国古修建的一个特色,称为侧角,使修建物愈加安稳,在山门的正脊上有两个饰物,尾巴向内翘起,似鸟非鸟,似鱼非鱼,叫做鸱吻。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能喷浪成雨,取喷水震火之用。

如今我们走进大阁里边来看一下。在我们面前的即是十一面观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莲花台上,经过暗层,直达阁顶。观音有33种改变方式。十一面观音为其间一种,这种体裁在别处是肯定看不到的,由于就全国来讲,只要这儿供奉的是十一面观音,它在世界上也仅存13尊。我们看整个观音略向前倾,给人以亲切感。它的两个飘带从手腕处一向垂到莲花台之上,实际上是起了支撑点的作用了。我们说这个观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说它完全是用泥堆起来的,它的内部有仿人体骨架的木布局,外面雕琢的是泥。十一面观音两旁的是善财,龙女两位胁持菩萨,他们腰部微扭,头顶五佛冠,显得生动活波,给人以真实感,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将,独乐寺共有5尊辽代的塑像,教授评估独乐寺的前期塑像即是“少而精,艺术价值高”。

在里边来看,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斗拱,整个大阁152朵斗拱,24种方式,散布在大阁各个部位,它恰似人的关节相同,这是观音之阁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28次地震,仍然安然无恙的缘由之一。

整个大阁是以三大艺术于一堂的,它即是古修建,塑像,通栏布满墙面的五颜六色岩画。这组岩画制作于元代,1972年才发现出来的,本来一向维护在一层泥土里边,它的发现有很高的前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现已被描摹收入国库了,岩画以释教十六罗汉和二天王为主题,间以释教有关的神话故事,尘俗体裁组成一组组各有独立,又互相相连的巨幅画卷。

现场说明到此结束,下面的时刻,我们能够自个旅游。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八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独乐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天津市蓟县县城内。独乐寺相传始建于唐,辽统和二年(984)重建。

蓟县县城不大,从长途车站下车,步行就到了武定侯街,也许是由于独乐寺外的铁门紧闭,无法从马路上体会山门的震撼,从侧门进入寺内,山门的气势就让人感到不同一般,山门高约10米,正中匾额楷书“独乐寺”,这是明朝严嵩题字,显得刚劲浑厚。

同去懂建筑的朋友介绍,独乐寺山门的屋顶五条脊,四面坡。檐角如翼似飞,使建筑物庄重而高昂,表现出了中国建筑特有的艺术效果。

走过山门就看到了观音阁,阁上的匾额“观音之阁”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在52岁北游幽州时所题写的,观音阁中间的观音像高16米,头上还有10个小头像,所以还被称为11面观音。

观音阁后的八角小亭名“韦驮亭”塑像韦驮身着铠甲,双手合十,以往看到的韦驮像一般都在天王殿或大雄宝殿里,而单独给韦驮设亭的寺院在中国还是十分罕见的。

由于观音阁与山门同在一个中轴线的原因,当你站在山门正中,从山门的画框里,能把观音阁高耸的雄姿全纳入镜头,这种把高层建筑放在山门之内的布局,是南北朝及以后建立寺院的传统手法。

修建于唐朝的独乐寺,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从史载多年的战乱地震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以至如今,独乐寺依旧安然无恙。梁思成先生说,“在蓟民心中,实为无尚圣地”。

观音阁的西北,有28块乾隆皇帝的书法碑帖,都是乾隆的书法真迹,如今看上去已经字迹斑驳,不过,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城里却能看到如此的珍宝,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的东陵在遵化,皇帝去遵化祭祖,蓟县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休息站。

谈到蓟县独乐寺,就不能不继续说到梁思成先生,梁先生曾亲自撰写《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独乐寺专号”,在解释观音阁上咸丰皇帝手书“具足圆成”时,梁先生认为,“具足”是佛家语,“圆成”不是佛语,应为“具足圆通”。

1966年,中国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变化,梁先生依旧冒着风险,抵达蓟县,提出要为观音阁“装避雷针、安门窗,为防止鸟类落在观音头像上,要为观音头像上罩铁丝网”,于是,文化部当年就拨款9000元人民币,由河北省古建队施工安装完毕,使独乐寺受到了妥善保护。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九

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的中心位置,共有独乐寺和白塔两个景点。独乐寺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辽代统合二年(984年)重修,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集古建、壁画、塑像三大艺术于一体,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是1961年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独乐寺占地16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观音阁、韦驮亭、报恩院和乾隆行宫。关于独乐寺的由来,有两种说话:一种是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颗大肚梨树切削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是说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取其首尾得名“独乐寺”。眼前的山门是入寺的主要通道,山门正中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字体苍劲雄浑,为明代英式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所书,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中间做穿堂。山门前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这两尊力士像没有按佛教仪轨持金刚杵,而是手握长剑,这与辽代的门神持剑有关,老百姓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由于塑像身材高大,气势威严,加之身体向前倾近20度,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令人生畏。山门内金柱间原有大门,现在只剩下门框门槛,这道门槛也是观音阁的视野分界线。站在门槛外,只能看到观音阁的局部,跨过门槛,则大阁全貌尽收眼底,犹如画中,令人称奇。再看后门两稍间为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他们各自手持法器,怒目而视,东西南北各护一方,取其法器意为“风调雨顺”。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迈过山门之后,眼前一座巍峨挺拔的楼阁平地而起,这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观音阁整体通高23米,东西面阔五间,宽26.7米,南北进深四间,长20.6米,外观两层,实则三层,中间设一暗层,全木结构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筑。大阁设计别具匠心,28根立柱,用梁枋椽斗拱等联成一整体,斗拱多达24种,斗拱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分解来自上方给柱头的压力,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斗拱间增加了木构件连接的灵活性;三是美观大方,富于装饰性,其设计建筑技艺非常高超,它历经28次地震仍然巍峨屹立,不愧是我国古建筑的瑰宝。

好,现在大家请看高阁上哪四个引人注目的大字“观音之阁”,他是诗仙李太白来此游览时所题,已被收入“世界名匾大全”。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其中的“之”

字头上的点好像是溅上去的。关于这个“之”字的由来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唐朝天宝一年,李白北游蓟州来到独乐寺,恰逢大阁落成,众所周知,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有“剑仙”“酒仙”之称,于是主持命人以酒款待,当主持请他题匾时,李白早已酩酊大醉,但心里明白,趁着高兴,提笔一挥而就。第二天,当人们把匾额挂上去之后,现场一片哗然,原来“观音之阁”的“之”字少了一点,这下可急坏了主持,急忙跑到李白面前鞠躬施礼:“先生您看如何是好?”,李白一愣,接着便开怀大笑,高声断喝,“拿酒来”,此时有人备上两坛酒,笔墨随之奉上。但见李白抱坛而饮,直到脸红微醉时,抓起手笔,蘸满浓墨,眼望大匾,踉跄两步,一个举炬烧天,笔脱手而出,只见笔不偏不斜的正好点在“之”字头上,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飞笔点“之”字。

好,现在大家随我进入阁内,请大家向上仰视,这就是独乐寺的主像“十一面观音”,它穿过暗层直达阁顶,呈顶天立地之势,通高16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彩色泥塑。观音阁一层四周墙壁上,是元代绘制,明代重绘的壁画珍品,在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一次大修独乐寺时,被覆盖上一层1厘米厚的灰,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偶然剥出,才再现世人面前。这组佛教壁画以十六罗汉和二明王为主题,内容以宣传佛教因果报应,劝人施舍,修行正果为主。

绕过观音阁之后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韦驮亭,韦驮亭为一八角亭,小巧别致,独成一体,为明代所建。里面供奉的是佛教的护法天神韦驮,他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

经过韦驮亭后,我们就来到了报恩院。报恩院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重建,它位于独乐寺中轴线的最低端,布局严谨,独立成局,又与寺院融为一体,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寺中寺”景观。报恩院的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疯僧的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癫,这种布局在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

与中原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天津独乐寺简洁导游词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独乐寺位于蓟县城武定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这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内部,就是一颗参天而立的独梨树;第二种说法是,安禄山起兵反唐,这里是誓师地,他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独乐寺: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整个独乐寺有三部分组成,东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宫,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门,观音之阁,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组成。整体建筑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严。独乐寺有五个之最:观音阁是我国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观音像是我国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门为现存最早,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上有最早的鸱吻;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到站了。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山门,他高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坐穿堂,两侧是稍间。在山门的檐下有一块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据说他在北方只留下六个字,另外三个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个字。

在山门的前两稍间有两尊辽代的金刚力士站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边这尊闭口,握手为哼将,右边张口,伸手为哈将,他们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壮,紧守着山门,他们站在此地已经是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看这两根中柱的中间,相传以前有一扇大门,由于年代久远,这门及应不存了,但这里是山门和观音之阁的分界线,站在门槛这一边看观音之阁,只能看到局部,跨过门槛一步,大阁全貌就尽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试一下,这是魏晋时期,普遍采用的画框式结构。山门北稍间的两侧是清光绪年间绘制的四大天王像。先看东侧: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侧的两尊:北方多闻天亡,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握银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组成一个成语风调雨顺,表达了我国老百姓的愿望。

我们去看一看主体建筑。我们面前的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之阁,它通高23米,从外观上看分为上下两层,实际上是三层,在它正中间有一个暗层,整个大阁最突出的特点是没有一根钉子,都是榫卯结构的,我们看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块为斗,长条拱木为拱,整个大阁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阁的房顶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块匾额观音之阁,它是李白的真迹,这块匾额已经收入全国名匾大全了,下面这块匾额是具足圆成它是咸丰的手笔,意思是说里面的观音已经修行圆满,具备成佛条件了。

我们从这个位置回头看一下山门,整个山门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头全部向内倾斜。它是我国古建筑的一个特点,称为侧角,使建筑物更加稳定,在山门的正脊上有两个饰物,尾巴向内翘起,似鸟非鸟,似鱼非鱼,叫做鸱吻。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能喷浪成雨,取喷水震火之用。

现在我们走进大阁里边来看一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十一面观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莲花台上,通过暗层,直达阁顶。观音有33种变化形式。十一面观音为其中一种,这种体裁在别处是绝对看不到的,因为就全国来讲,只有这里供奉的是十一面观音,它在世界上也仅存13尊。我们看整个观音略向前倾,给人以亲切感。它的两个飘带从手腕处一直垂到莲花台之上,实际上是起了支撑点的作用了。我们说这个观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说它完全是用泥堆起来的,它的内部有仿人体骨架的木结构,外面雕刻的是泥。十一面观音两旁的是善财,龙女两位胁持菩萨,他们腰部微扭,头顶五佛冠,显得生动活波,给人以真实感,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将,独乐寺共有5尊辽代的塑像,专家评价独乐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艺术价值高。

在里边来看,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斗拱,整个大阁152朵斗拱,24种形式,分布在大阁各个部位,它好似人的关节一样,这是观音之阁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无恙的原因之一。

整个大阁是以三大艺术于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筑,塑像,通栏布满墙面的彩色壁画。这组壁画绘制于元代,1972年才发现出来的,原来一直保护在一层泥土里面,它的发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已经被临摹收入国库了,壁画以佛教十六罗汉和二天王为主题,间以佛教有关的神话故事,世俗题材组成一组组各有独立,又彼此相连的巨幅画卷。

现场解说到此结束,下面的时间,大家可以自己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