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4:29:42 页码:9
最新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通用9篇)
2023-11-12 14:29:42    小编: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已有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重复犯错。总结应该紧扣主题,结构清晰,逻辑有序,语言简练。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投诉信范文,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参考和借鉴。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一

12日下午,在全市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电视电话会后,县委就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向与会的县领导、24个镇乡、73个部门“一把手”等同志进行了工作部署。

一是要及时学习,深刻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质。要以中心组学习为抓手,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对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理解。通过原文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扎实学习五中全会公报及人民日报社论《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全县各级中心学习组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切实吃透上情、分析市情,掌握县情,更好地指导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学习贯彻活动。

二是要广泛宣传,兴起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要按照中央、市委的统一部署,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浓厚舆论氛围。要紧紧围绕全会主题,深入宣传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要充分发挥县内“三网两刊一台一中心”的媒体功能,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新举措、新成效。特别是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广播电视台要各施其职,协调配合,认真开展好宣传教育活动,使五中全会精神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深入人心。

三是要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与推动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起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首先,要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集中力量编制好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着力谋划好我县发展大计,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全力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确保经济发展任务的全面完成;第三,是要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推动第二批、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第四,是要统筹安排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相关工作,促进在又快又好的发展中实现和谐。第五,要狠抓安全稳定工作,坚决确保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全县社会政治稳定。第六,要弘扬“”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广大党员干部“两个务必”的教育,调动全县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13日,通过县党政网了解到,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十六届四中全会极大关注,并对大会的成功闭幕给予了高度评价。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关系到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大家认为,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

深刻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0%,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85%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使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如何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立足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五新一好”。

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县乡政府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之一。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三

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会通过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认真学习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是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认真学习会议公报。学习,必须完整、准确地领会全会的精神;通过学习全会的各项文件,明确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明确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明确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在思想认识上切实做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要抓住关键。要明确认识,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发扬优良学风。要以全会的精神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分析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实事求是找差距,定措施。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贯彻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全面准确深入地宣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工农业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而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削弱了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投入,使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对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格局实行重大转变,也要求对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工作布局进行重大调整。出台的“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标志着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按照《建议》要求,今后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20末,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有4977万低收入人口仅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处于较为困难状态。另据统计,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则为37.7。“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要是考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现在我国既是经济社会结构快速调整的时期,也是各种利益关系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如果发展战略和政策把握得当,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处理得好,就能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反之,就会造成收入差距和社会矛盾扩大,甚至出现社会动荡。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尽快扭转,不仅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也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总的要求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总量平衡、品种多样、安全可靠和营养丰富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加快发展农区和牧区畜牧业,保护和利用好渔业资源,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的节约型农业。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全面落实二轮土地承包政策,依法确权、确地到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在此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整体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增加农民收入,既要从“三农”本身考虑问题、寻找出路,更要跳出“三农”,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思考问题,研究对策。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长期过程,“十一五”期间关键是要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二是突出重点、示范引路。三是政府支持、农民建设。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五

正在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主要议题之一是研究和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尽管规划的具体内容尚在讨论和制定之中,但延续了50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首次变成“规划”,却是耐人寻味的变化。这“一字之差”,传递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信号。信号一:“计划”让位于“规划”,凸显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目前,中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由市场来配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说:“由计划向规划转变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大多数行业来说,规划将主要运用市场机制,由企业自主决定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将成为引导资源流向的决定性因素。在发挥国家规划对资源配置的指导作用的同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信号二: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将被淡化,政府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

以往的五年计划,各类指标的具体程度超出现在很多人的.想象。“七五”计划中,仅规定了产量指标的工业品就有28种。在“十一五”规划制定的准备阶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就明确提出,不搞过多过细的量化指标。

从“计划”到“规划”,体现了从微观向宏观、从直接向间接、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的突出转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专家的预测,“十一五”规划将凸显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为谋划中国未来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一幅清晰的“路线图”。

信号三:克服“越位”和“缺位”,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与竞争性行业各项具体指标的消失形成对照的是,“十一五”规划将增加人文和社会指标,如扩大就业,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需要。尤其在公共服务方面,政府要有自我约束,要对百姓有所承诺。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如此评价这种变化。

那么,“计划”让位于“规划”,是否意味着政府工作更轻松?显然不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是政府的四大职能,这后两项任务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恰恰是当前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如何使政府真正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应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六

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关键时期:十一五的历史方位关键时期的一次关键会议--这是舆论对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基本定位。十五时期的中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全世界的赞叹。十一五时期能否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为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面对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五中全会在深入分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后,突出强调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这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传递出的鲜明讯息。全会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6个必须: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以人为本:提纲挈领的发展本质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5年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5年后,十六届五中全会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层面,提出了诸多新的思路。这预示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将从过去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就业、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人文和社会指标,正引人注目地出现在规划编制者的视野。和谐社会:进入操作、实践阶段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五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并就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五中全会从这6个方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改革攻坚: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五中全会的这一科学判断,形象地揭示了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本质,是体制机制的创新。农村税费改革、垄断行业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关键领域的关键改革加速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的相继出台,使得2005年成为改革攻坚年。但攻坚还仅仅是开始。从现实看,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全会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努力从根本上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会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等7个方面,对攻坚阶段的改革作出具体部署。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七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是一次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我国成功应对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战胜了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从容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变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这些都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质量效益、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教育科学、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目的就是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这一目标,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必须明确主要任务。《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紧紧围绕上述主要任务,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处理好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为实现“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把握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确定农村工作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时期。“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八

今天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南昌实际,对全市学习贯彻这两个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刚才豆罗同志传达了两个会议的精神,讲得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这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全会的胜利召开以及大会各项议程的圆满完成,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党的十六大到这次全会,我们党、国家、军队的高层领导完整地实现了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体现了我们党、国家、军队高层领导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文件。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策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体现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总揽全局的领导艺术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党心、民心和时代的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全会精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什么是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方面:一是提出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二是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实施;三是采用科学的领导制度和方式;四是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首先,时代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打江山易,坐江山难”。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对各国执政党都形成了严峻挑战。一些大党、老党由于失去人民的信任而丧失执政地位。苏联共产党执政年,从当初苏联人民奋起抗争维护苏共到现在没有人去为它奋斗,最终倒台;印度人民党在今年的大选中输给国大党,人民党在印度执政七年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是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的,但因失去人民的支持,还是失去了执政地位;同样墨西哥的人民党都失去了执政党地位,最大的原因都是脱离了人民群众。实践证明,任何执政党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否则就会失去执政的资格。其次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同样迫切需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再次,党自身需要不断强身健体,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存在的六种问题,要高度重视:一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三是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适应;四是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五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六是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因此,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首先必须抓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一根本,否则,我们党就无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双重使命。

二是要全面把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精神实质。全会科学总结了我党年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坚持六条经验、把握五个环节、增强五大能力、实现一个目标。“六条经验”具体包括: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是我党长期治国理政成功实践的理论升华,是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原则。“五个环节”,分别是指以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和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这是我党执政的理论概括和主要着力点,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五大能力”,分别是指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它涉及到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是对我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一个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做出的精辟概括,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这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不断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素质,努力把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三是要深刻理解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认真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使各级党组织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有明显提高。要抓好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认真解决党的建设中的新课题,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扩大党的执政基础,预防和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中央、省委都分别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和《意见》,孟书记在省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集中就结合江西实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问题进行了阐述。我们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会议精神,必须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工作,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来抓。

第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沉下心,鼓足劲,埋头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最根本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体现在广大干部身上,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南昌之所以有现在这样好的发展趋势,关键是我们抓住了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条。全市,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亿;工业投资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今年―月份完成亿元全年可达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年完成亿元,今年―月份亿元全年有望超过亿元。我们都是过来人,一年能增长来亿是不简单的,这表明南昌的基础越来越好了。但我们不应该有任何骄傲自满情绪,而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孟书记多次和我们说,不要多提“江西现象”,要多看困难、多找问题。南昌经济形势的健康、有序、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是全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得来的。但在发展中还会碰到困难,还会有阻力。去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给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同志们的努力下都在逐步解决。物质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尤其是我们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片面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发展中的摇摆性。我们有的同志盲目乐观,认为南昌的发展好得不得了,只要一两年就能解决问题;有的认为南昌发展太慢了,赶不上外地的发展,因而存在着盲目气馁情绪。中央巡视组的同志在省里和我交换意见说,他们在南昌大大小小的项目看了多个,也接触了一些南昌的干部,觉得南昌的发展是很不错的,都在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要求我们下更大的决心,采取理有力的措施,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我们抓发展必须聚精会神,对违法乱纪必须严惩。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精神,发展是不能动摇的。今年春节,官正书记在南昌视察,告诫我们南昌一定要加快发展。孟书记和黄省长都殷切希望我们把南昌工作做好。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全力抓发展,不能让这么好的机遇在我们手中溜走。我们离真正做好“两篇文章”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遇到困难要做到不动摇,不急躁,不分心,真正沉下心,鼓实劲,埋头干。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经济发展道路。第一要抓投入,第二要抓资金,第三要抓功能项目。我们引进的重点是世界强和国内家重点企业,坐在家里是不行的,一定要主动出击,到这些大企业的总部去联系,摸清情况,只要他们一有投资计划,就主动对接,立即行动,争取其落户。现在南昌的软、硬投资环境都比较好,对这些企业是有吸引力的。加快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实现南昌崛起的根本任务。当前,南昌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沿海产业退沿进中浪潮的加快,南昌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奋斗,南昌发展的基础日益坚固,区位优势更加凸现,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二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在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出现了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研发机构和服务业整体转移的新动向。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制造业的发展始终围绕企业进行,对年出口达万美元企业实行出口运输补贴,让企业充分利用我市的低地价、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来开拓国内外市场。江铃要尽快上新车型,微电子项目要早投产,多引进,加快工业发展的条要用足用活,使政策尽快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特别是各县区要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全面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三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城市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消费型向产出型转轨。香港的服务业有一个特征就是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国别人员的消费需求。南昌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在南昌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要吃正宗的西餐,得专程到上海去。这说明西餐在南昌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我们就可以发展。我们要优化政策措施,鼓励境外资本、民间资本、国有资本投资我市现代服务业,不失时机地发展金融、物流、中介、旅游、房地产等,完善城市功能。医疗卫生方面我们正在积极引进台湾王宏庆医院来南昌落户,教育方面我们要通过联锁经营,大力发展美式、德式、法式教育,这样就能基本满足来昌外国人的小孩就学需要;在金融方面,南昌以国有银行为主,只有两家股份制银行,以致国家一紧缩银根,我们就融资比较困难。成都在宏观调控中紧缩银根政策对其影响不大,主要利益于股份制银行多。为此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培育股份制银行,引导和规范、有序发展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四是要抓好城乡协调发展。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局良好,今年上半年,全市早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同期增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元,比上年同期增加.元,增幅达.%,创近年来增幅之最,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市委、市政府将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月份将要召开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南昌要率先崛起,光靠城区发展是不行的,各个郊县也要加快发展,随着南安、昌进一级公路的竣工,我市初步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大为改善,迎来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积极稳妥地领导和谋划各项改革。深化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完善以产权关系为基础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大力发展个私民营经济,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投资从赢利性项目退出,转向非赢利性的公用设施项目。放开公用设施市场,发展“特许经营”,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市公用设施。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配置,转变职能,强化责任机制,消除利益机制,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不断降低执政成本。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体制,科技、教育、文化体制,劳动、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努力实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创造实现南昌崛起的新优势。六是土地问题。目前我市大部分土地仍在审批过程中,省里明确提出在土地审批方面支持南昌发展,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今年南昌县、新建县发展较快,就是因为拿到了地,拿到了地就等于拿到了项目,拿到了项目就等于拿到了投资,过两年就能转变成财政收入。

第二,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来说十分重要。一个执政党能否牢牢掌握政权,既取决于它拥有的政治经济资源,也取决于它掌握的文化资源。八一广场改造明天就竣工了,为迎接八一起义周年大庆,市委研究决定建设八一起义纪念馆新馆,预计投资万,中央领导对此事也很重视。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打造好八一精神,进一步弘扬“八一精神”。文明南昌行动计划实施短短几个月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的南昌,市民素质提高了,交通秩序好转了,我们要经过不懈努力,争取创四城成功。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核心,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做大做强南昌,实现率先崛起”的伟大事业上来。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在为民谋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人民是执政的基础。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紧密程度,直接反映党执政能力的强弱、执政水平的高低。我们必须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高度重视和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群众利益。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干部要学会做群众工作,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我们有的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工作经验少,要多深入实际,和群众打成一片,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我们都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要继续营造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要是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把想干事、会干事、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作为考核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营造谋发展、议发展、求发展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加强经济环境建设,牢固树立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责任、企业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企业的成功就是我们的工作价值的理念,把“四最”投资品牌进一步落实好、培育好,切实为企业在昌发展提供最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第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南昌的事业,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一是要不断学习,加强创新能力。中央的《决定》非常明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加强学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能不能把工作做好,关键在于这个地方、部门学习抓得如何。我们要始终强调并坚持学习和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向人民群众学习,条与块交叉学习,多种形式的培训,有利于开拓干部的眼界。干部要多上一点书桌,少上一点酒桌,少去串门子。现在的南昌方向明确、目标明确,只要你去做就有干不完的工作。二是要加强品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坚决摒弃把追求个人的仕途当作人生的目的。要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对别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宽厚是一种品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同事之间不容易,千万不要去整人,当然违法乱纪又是另外一回事。三是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要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通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和“作风年”活动,使广大干部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机关作风有明显好转。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方式,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引入竞争机制,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干部交流,努力建设一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人才队伍。四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要切实全面推进“三项创建”活动,让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红红火火起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起来,为民致富的本领高起来。五是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贯彻两个《条例》精神,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从教育上、制度上和监督上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我们的干部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属都要负责。最近开展的红包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挽救了一批人。纪委正在对五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调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上起表率作用,做到让组织放心、群众放心、自己安心。要重点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腐败现象的治理,坚决刹住收受“红包”、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发展是政绩,廉洁也是政绩。我们要通过加强廉政建设,实现“经济一路高歌,干部一路好走”。我在此郑重声明,请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继续对我进行监督,今后凡是打着我的旗号要求办一些违反规定和制度的事情,不管是谁,包括家属、亲属,都不能办,还要及时向我报告,不要认为办了我会感激你,恰恰相反,我认为你这个人私心杂念较重。

年底前事情多、任务重,同志们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不辜负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厚望。与此同时,要认真思考、谋划好明年的工作。明年对于我市来说,将会是机遇更大、发展更快、成效更好的一年,但成绩不会从天而降,理想的实现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奋斗。为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高效运作,潜心研究,精心筹划,拿出明年改革开放发展的思路,为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运用多种形式,在全市掀起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一是要认真传达,广泛宣传教育。市委将下发通知,对学习贯彻四中全会作出全面部署。各级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活动,使全会精神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个党员、干部。要通过多条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宣传全会精神。要组织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在全市开展学习全会精神的巡回宣讲活动。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宣传栏等教育阵地,使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机关、学校、厂矿、社区、农村。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精心筹划,精心组织报道。要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广泛性和实效性,努力在全市形成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制定计划,系统推进学习。各级都要制定学习计划,把学习全会精神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列入全市干部“四个一”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计划,安排专题,有步骤地系统推进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集中精力、静下心思,潜心学习、研究全会精神。要落实学习时间、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措施、增强学习效果。

三是要全面理解,把握精神实质。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凝聚了全党的智慧,内涵极为丰富,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弄懂弄通。要通过组织热点问题解答、专题辅导报告、举办专题研讨班等形式,把学习引向深入。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基本精神上的融会贯通。

四是要结合实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要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问题,紧密联系执政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南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去学,结合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去学,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去学,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尤其是这几年我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经验,查找、分析执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努力使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执政意识的过程,成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高治市理政的能力和本领的过程。

同志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我们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来说,既是一次严峻考验,又是一次素质升华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新的动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团结和带领万南昌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加速发展,保持稳定,尽快实现南昌率先崛起的宏伟目标。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篇九

新华网济南10月18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贺国强10月16日至17日在山东省调研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时强调,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增强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医疗卫生、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贺国强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对继续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深刻理解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刻理解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动全会精神的落实。

贺国强强调,要对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自身实际,进一步查找和切实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关注、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医疗卫生单位要大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广大党员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科研单位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普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净化学术环境,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广大党员要以献身科教兴国为己任,树立求索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在科技事业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文化单位要大力弘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低俗文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大党员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建设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能力,努力做到“德艺双馨”。其他事业单位也要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贺国强指出,要坚持从不同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出发,采取符合事业单位党员特点、生动鲜活的方式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增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要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地方党委和各系统、行业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合力。

调研期间,贺国强还考察了济宁市城市建设情况,考察了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鲁南化肥厂、国泰化工公司等企业,并看望了部分干部职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