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6 15:13:01 页码:7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2-10-26 15:13:01    小编: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一

以人为本 强化内功 沉着应对危机 打造文化畅达

——承德市河北畅达集团有限公司

在巍巍燕山的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就是被誉为紫塞明珠的“承德”,河北畅达集团就是其中的一员。

集团始建于2002年,创始人即现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贵玉,当年用借来的10万元创业,历经不到8年的发展,目前有9个子公司,注册资金1.33亿元,资产总额5.4亿元,有员工1200名,经营范围涉及矿业、油松花粉系列营养保健品开发利用、印刷器材、信用担保、文化艺术、运输、餐饮、旅游等,成为以矿业为依托、以油松花粉营养保健系列产品为龙头、多元支撑的民营企业集团。特别是自2008年9月以来,在许多企业经济下滑,不得不停产或倒闭的情况下,畅达集团2008年缴纳税金5587万元,同比增长27个百分点,员工年收入比上年平均增长8.7个百分点;2009年1—5月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仍保持在本地民营企业的领先位置。

是什么使畅达集团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并跻身于同行业的佼佼者?是什么使畅达集团临危不乱,绝处逢生,保持运转?是强势的企业文化下形成的规范管理成就了畅达的辉煌。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为,是畅达集团始终坚持的经营理念。

首先,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通过动员大会、标语、宣传展板、演讲比赛、形势报告会、出刊《畅达简报》、

1 编辑《知识百问》、召开“应对危机、科学发展”恳谈会、设立建议箱等载体,使员工清醒的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客观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本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树立员工应对危机的信心,提高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变挑战为机遇的能力,为迎接挑战、科学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畅达集团从家族企业起步,几年来,逐步打破旧的管理模式,走出制约发展的管理瓶颈,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人才的重要,所以,在企业经营受到严峻挑战时刻,集团仍然把人才放在重要位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社会高薪招聘企管、科研、技术等人才,一视同仁,倡导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营造和谐的选人用人环境,积极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留住骨干人才,使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面对危机,暴露出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先后制定了各岗岗位责任制度、重要部门和岗位的管理制度、生产各环节的操作流程等80余项。在企业经营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集团及其子公司分别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三个认证。

组织开展多种竞赛、评优、创建以及文化娱乐活动。同时注重培养、发展新党员,已有11名同志加入党组织,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党总支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畅达集团矿业系统也没能独善其身,因市场价格持续走低,产品滞销,资金周转受阻,企业

2 经营经历着严重挑战。然而,畅达人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沉着应对,正向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贵玉所说:“在危机面前,更是打造、升华企业文化的有利时机,要依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磨炼员工的素质,提升企业战胜危机、突破困境的应变能力。”畅达集团坚持沉下心来,寻找自己的应对之策,在“危”与“机”面前昂首向前,以坚定的应变能力超越自我,渡过寒冬。

首先集团高层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做出了创新管理模式,调整产业布局,突出盈利增长点,保运转、不裁员、保工资的决策,同时在生产管理、原料采购、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与调整,使之更贴近运营与市场实际。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成本,重新审视查找以前被忽视了的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削减不必要开支。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挖潜增效具体措施,引导各分公司、部门紧密联系实际,牢牢抓住成本管理这个“牛鼻子”,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向精细管理要效益。压缩办公费、招待费、小车管理费,倡议员工以大局为重,从节约一分钱做起,千方百计把成本降到最低。各子公司成本管理由原来月清月结变为日清日结,随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矿业公司通过提高球磨机台效和设备作业率等措施保产量、降成本,成本核算工作登上新台阶。

另外,注重开拓市场,加大销售力度。修订完善营销管理办法,提高绩效工资含量,实行目标责任制,调动营销人员销售积极性。

走进河北畅达集团“创造最佳业绩,快乐实现自我”的红色大字便会映入眼帘。员工们服装整洁、精明干练,一张张写满镇

3 静、专注神情的笑脸,让人看不到经济危机的阴影,而是焕发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振奋,体现出一种不同反响的精气神,感受到畅达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第一,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畅达高层清醒的认识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员工是财富而不是包袱,企业更应该视员工如亲人,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关怀,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摆脱困境,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畅达集团把保生产、保运转、保就业作为第一要务。虽然目前集团矿业生产处于亏损经营,但是畅达人相信:有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有优惠的政策支持,有企业自身的挖潜增效,一定会冲破“黑暗”,度过危机。为此,集团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始终不忘顾全大局,宁可亏损也要保运转、保就业,认真履行“共同约定”。为了妥善安置矿业富余人员,组织员工进行综合素质、营销知识培训。目前,80%的员工仍在原岗位工作,20%的员工由集团在子公司之间调整转岗就业,并全额为员工缴纳各种劳动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工资,逢传统节日为员工发放福利物品。员工说:在畅达集团工作着舒心,生活着放心。

第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优秀的员工需要优秀的团队锻造,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经济危机之时,更需要高水平的员工。“创建学习型畅达,培养知识型员工”是畅达集团的文化经营理念。为此,加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狠练内功,锻炼团队,提升能力,厚积而薄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加强培训的硬件建设,购置学习资料及图书1000多套,印制学习教材2000余本,聘教授到集团讲学,系统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及应对措施。同时,选派中高层管理者到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进修学习,了解当前国际动态,更好的为企业发展献计献

4 策。利用集团建立的清华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员工收看学习,实施了员工自学成才奖励办法,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尽管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畅达的员工从未感到恐慌,因为他们精神是富有的,并对畅达充满坚定信心。2008年以来,集团举办各种培训班8期,培训1000余人次,派到外地培训深造12人次,有50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集团被劳动局、总工会、企协评为“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第三,寓教于乐,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开展专题演讲比赛、劳动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把文化活动与企业发展相互融合,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职工之家”,包括员工活动室、培训室、荣誉室、棋牌室、图书室、健身房、篮球场和多功能厅等,提升了全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集团每年都定期组织员工到全国各地旅游,使员工既开阔视野,又增强了团队精神。

责任重如泰山

“发展思源,回报社会”是畅达集团的又一文化理念。几年来累计向社会慈善及公益事业捐款1200多万元。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捐款捐物150多万元。

多年来,集团坚持按期缴纳全部税款,即使在企业资金出现紧张时,仍然及时缴纳税款,这已成为企业一条不容置疑的规矩。仅2005年以来,缴纳各种税金1.5亿元,被评为a级纳税单位。

集团自成立以来,利用矿业、营养品等各个产业安排700多农民剩余劳力,每年通过油松花粉项目带动4万多农户增收脱贫。2009年被团省委、市委、县政府确定为“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已有10名青年进入畅达见习上岗,而且享受畅达正式员工同等待遇。

5 三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新农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团市县委等部门举办“畅达杯”首届农民艺术节、新农村电视知识竞赛、科学发展观演讲比赛等;出资铺路架桥、修建公园、公厕,安装路灯;集团还选定两个贫困村作为扶贫点,帮助他们修建公路、建小学和村部;经常都到企业周边村镇和扶贫点开展“送温暖”活动,送去米、面、油、现金,到生病的孤寡老人家问寒问暖、排忧解难。

集团多次为市、县、村小学捐资助教,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还在承德县两所中学设立了“王贵玉教学奖励基金”。在团市委“希望工程”设立畅达基金,2008年以来通过畅达基金捐款70万元,救助24例。

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在山东公出的王贵玉立即决定为灾区捐款50万元,并于当日将这笔善款汇往中国红十字总会,委托他们将款项转往灾区。随后集团组织了所属9个公司募捐动员大会,自发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志愿者队伍,组织员工加班加点为抗震救灾官兵及志愿者生产了价值100多万元可以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畅达”油松花粉营养保健品,通过市民政部门发往灾区。集团及员工先后捐款捐物170余万元。董事长王贵玉还经常与四川灾区儿童联系沟通,送去关怀和问候。

这就是畅达集团的企业文化,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实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二00九年六月十六日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二

文化成就信誉

满意创造价值

江苏省扬州汽车运输集团公司

江苏省扬州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建于1949年,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国道路旅客运输一级企业。经营领域覆盖道路旅客运输、公共交通、城市出租、汽车修理、商贸旅游、职业培训等多种产业,为扬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公路客运龙头企业。集团下辖17个分公司、12个子公司,现有职工2000余名,总资产7亿多元,各种营运车辆近1000辆。经营公路客运线路128条,辐射17个省和直辖市,日发班次1200余班次,年发送旅客750万人次;公交线路11条,年运量达2700余万人次。2003年6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扬州市国资委系统重点监管企业。

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后,在交通运输企业中掀起了企业文化建设高潮。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启动并推进企业文化的策划、实施工作,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时刻铭记“奉献社会、造福员工”的企业使命,努力践行“满意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弘扬“团结、奉献、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形成了完整、严密、和谐的企业文化体系。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先后荣获“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单位”、“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中国文化管理十佳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江苏省放心消费示范点”、“江苏省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等称号,获得“中国用户满意鼎”。下属扬州汽车站为“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客运站”、交通部“文明汽车客运站”、“江苏省文明单位”。公司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长远的影响,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短期内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行政领导的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策划委员会,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推动,专设企业文化策划处负责日常策划工作,聘请专业的品牌策划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理念(mis)、行为(bis)、视觉(vis)三大系统的全面策划,提炼公司60年企业文化的精髓,归纳出公司核心价值观——“满意创造价值”,并层层展开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体系。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公司领导身先士卒,对企业的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提出建设本企业文化的独到见解。领导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通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走向成功。2009年公司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总经理时雨、党委书记吴忠俊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杰出贡献者,时雨总经理当选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公司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行业特点、服务需求和职工诉求,提炼出满意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并构建起以内层(核心价值观)、中层(企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表层(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为框架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关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识别系统,是cis整个系统中的核心与灵魂。公司精心设计了以18个基础理念为核心的理念体系并扩展到应用理念体系和延伸理念体系,组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系统。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应明确并向社会公示的最为关键的价值取向,是公司理念体系的核心和主体,是企业为实现愿景、承担使命而提炼出来并予以践行的价值标准。公司根据主营业务以服务为主的特点将核心价值观确定为“满意创造价值”。

满意:是以满足需求、以人为本为指导方向,要求做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市民满意、政府满意。

创造:是以实现满意服务为目标,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同行的创新活动过程。包括:服务创新、标准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

价值:是指实现满意服务前提下多种价值共同实现的价值体系,包括客户价值、员工价值、公司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指明了方向。有了共享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获得了强盛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策划也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

经过一年多策划,公司近60年的丰富文化资源得到全面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体系以《扬汽文化大纲》的形式与全体员工见面。大纲为系列读本,包括《理念篇》、《行为篇》、《视觉篇》和《管理篇》四册印刷读本。其中,《理念篇》包括18个基础理念及释义;《行为篇》包括员工行为规范、行为礼仪、品牌策划等内容;《视觉篇》包括视觉识别系统的370个策划项目;《管理篇》全文104万字,940页,主要反映以管理制度为主体的制度文化,包括18篇管理制度、1篇质量管理培训教材、1篇企业发展简史,精心选取了本司近60年来成功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和方法,内容覆盖了所有管理层次和工作环节,为今后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了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实用性的操作规范。《管理篇》发至主要管理岗位,供各级管理者借鉴和执行,同时编写出精简版的《员工文化手册》,发至全体员工,作为操作实践中直接使用的作业指导书。

公司近年来根据视觉识别系统的常用标准规范了企业内部及各二级单位的企业标识形象,完成了绝大部分营运车辆的视觉改型换色计划。完成了公司机关及二级单位视觉识别系统的更新,制作文化小卡片、设置桌卡、发放书签,共制作了近千块企业文化展示牌,近百块企务公开栏,添置相关的视觉识别系统设施。公司参照cis企业识别系统里的服装颜色标准和样式设计示意图,为公司员工量身制定了工作服。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一律按要求穿着公司为员工统一量身制作的企业服装。

公司对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不断开展企业歌曲卡拉ok大赛、岗位练兵、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连续组织了“满意在交通、满意在扬汽”、“文明礼仪伴我行”、“放心消费”、“走进扬汽、感受春运”、创建“工人先锋号”等主题活动,全面展示企业精神风貌,推动企业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编写了窗口岗位行为规范歌和以企业文化主要理念为内容的企业歌曲《扬汽之歌》,印制了十大理念和扬汽之歌歌词卡片发给每位员工,要求职工会背会唱。2009年举办《扬汽文化演唱竞赛》,全司共有300多名员工参与,在传唱企业歌曲的同时更好地宣传和贯彻公司的文化理念。同年建成了一个集举行会议、教育培训、视频演示、各娱乐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厅,大大地拓展了职工开展各项活动的空间。

为促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做到实处,公司制订了推进计划,按步骤实施推进,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定期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包括企业文化、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文明创建等在内的85个大项、269个细则的考核管理系统,每月12日由集团考评小组动态考核,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企业文化、经济业绩、质量目标、顾客满意率、工作成效逐项评价,逐条打分,绩效挂钩,奖惩兑现,促进了考核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实施和考评办法》,对企业文化落地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建立并落实严密的考核监管体制,集团企业文化、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更为扎

在理念系统落地实施过程中,重点放在质量理念的宣传和贯彻活动上,通过宣传和树立质量认识,分析质量本质、认识质量价值和质量责任,确立了构建质量文化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基本质量理念:

l

安全、快捷、方便、舒适;

l

质量必须满意,满意体现价值;

l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

l

质量是由顾客来评价的,必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公司围绕质量理念持续不断地组织qc小组活动、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建活动、质量操作竞赛、岗位练兵、用户满意优质服务季竞赛等活动,不断促进增强质量意识。根据质量文化活动的特点,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质量管理网站、论坛和博客群,用以共享质量文化经验和交流体会,使之成为创建活动、质量管理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的又一个重要阵地。

公司将这些活动统称为“提升质量文化、确保用户满意”活动,并确立“年年活动、年年创新、年年进步”的活动目标。活动中培养出驾驶员张彤、服务员陈香、徐美玲等一批国家、省、市级劳模和服务明星;在首届全国交通行业“宇通杯”机动驾驶节能竞赛中,公司荣获“节能优胜企业奖”,驾驶员金涌在个人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第三名);公司连续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获8项国优小组、25项部、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2008年度被评为为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张彤驾驶班被评为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在质量文化推进活动中,3名同志被授予“扬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快客公司上海驾驶班班长张彤的“四段式工作法”荣获“扬州市十佳工作法”, 2010年光荣当选全国劳模,扬州汽车站服务员徐美玲当选交通运输部劳模。扬州汽车站荣获“全国道路客运百强诚信客运站”称号。这些成绩,既是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褒奖,也为我们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公司把廉政文化全面纳入扬汽文化体系。把企业道德观确定为“诚信、守法、顺道、重人”,在此基础上普及廉政知识,培育廉政意识,引导干部员工在发展中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各级干部廉洁自律规定》、企业廉政建设“五项禁令”及“处室人员工作规范”等一系列制度编进《扬汽文化大纲》,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将“五项禁令”印制成卡片,发放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公司与各单位、各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修订了《企务公开实施细则》,涉及重大决策、干部管理、经营承包、物资采购、用工分配、职工福利等工作,做到及时公开,同时通过公司网站、《动态月报》、《扬汽简讯》等多种渠道发布信息,及时公示,接受监督,促进企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公司多次被评为“扬州市企务公开先进集体”,2007年被评为“扬州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并获得“扬州市廉政文化活动优秀奖”,09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点。

为丰富廉政文化活动,公司建成了廉政文化活动室,印制了廉政书签发至全体员工,举办了廉政文化卡拉ok大赛,廉政格言硬笔书法比赛,开展了观看反腐倡廉录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使廉政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使廉政文化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遵守和执行,激发了廉政文化和扬汽文化的渗透力、驱动力。

近三年来集团公司车辆更新改造293辆,投入资金1.13亿元,持续加大客运车辆技术升级力度和更新速度;成立了监控中心,建立了大屏幕视屏,普及了汽车行车记录仪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监控,通过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控,增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可视性和可控性。二是安全制度文化。公司的安全制度文化建设表现于对企业安全运输责任的落实,对国家劳动安全与交通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对自身安全运输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的绩效认可等方面,能对员工在日常行车中的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控制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对运输安全的关注程度。a)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落实安全工作责任。相继出台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责。b)坚持突出“一把手”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通过领导抓、抓领导,坚持把安全运输放在第一位。c)不断调整和制定新的安全规章制度,实施驾驶员内部上岗证和流动安全情况移交卡制度。三是安全精神文化。多年来,公司坚持提高职工对安全运输的认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我会安全”的技能,努力实现职工安全运输的自我约束。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我司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安全行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目前,在岗已安全行驶200万公里的驾驶员有3人,150万公里的驾驶员有30多人,100万公里的驾驶员有60多人。安全行车2000天的车队有2个,1500天的车队有3个,1000天的车队有4个。四是安全价值文化。安全运输是运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公司始终将实施安全运输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党、政、工领导、各级安管干部和全体一线职工不断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以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对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公司内部持续不断开展了“安全与社会”、“安全与家庭”、“安全与生命”等的思考与讨论。

以班组为单元,以班组文化活动为起点,连点成线,以点带面,从我做起、从每一天做起,才能有效推进企业文化的全面落地。为推动班组文化建设,公司在车站设置了各班组的文化活动园地,“职工之家”也都相继落实完善。现在已涌现出扬州汽车站综合服务组、快客服务组、快客分公司张彤驾驶班、吉祥分公司1035爱心车队等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班组。

快客分公司张彤驾驶班班长张彤总结出 “四段式驾驶工作法” (即:出车前,要细心:检查车况美环境。提前30分钟到岗,检查车容车貌、车辆安全机件、服务设施,开启空调,保持适宜温度。迎客时,要热心:扶老携幼语文明。旅途中,要专心:按章行车眼耳灵。行驶中严守交通法规,集中精力,谨慎驾驶,按章操作,确保安全。到达后,要尽心:答问指路多提醒。到达终点后,致欢送词,提醒旅客清点好随身携带物品,开启行李舱,帮助取行李。耐心解答旅客问询,尽心解决旅客难题。)被评为“扬州市十佳工作法”;班组设立了文化活动室,经常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班组还结合“党员示范岗”的特点,制定了党员示范岗服务规范,赢得了旅客的赞扬。张彤驾驶班qc小组每年组织发布质量管理成果,先后获得市、省、部、国家级优秀成果奖。

扬州汽车站快客服务组和综合服务组以“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为宗旨,从“诚信服务”到“特色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品质,确保了旅客舒舒服服的候车,轻松愉快地登程,先后获得“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文明班组”、“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巾帼示范岗”、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荣誉称号,被广大旅客誉为“扬州窗口行业的又一道美丽风景线”。

全国公映的影片《江北好人》就取材于吉祥分公司1035爱心车队,它是由15名驾驶员自发组成的一个活动小组,他们以 “文明行车、热情服务、扶危帮困、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活动宗旨,三年来,队员们无偿服务人均30多个工作日;每人每月拿出30元用于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主动上交乘客失物和现金价值10万余元;主动向困难学生和学校捐献人民币五千余元;队长贝建勇被评为“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爱心车队被评为扬州市和江苏省用户满意服务明星班组。

作为旅客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客车承载的已不仅是单一运送旅客的功能,打造文明、健康的车厢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和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车厢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客运服务水平,也提高了班线的经济效益和班线品牌的美誉度。

开展车厢文化建设的班组根据集团公司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在车厢内醒目位置放置统一制作的有企业标识的铝制警示牌,提醒旅客在车厢内不要吸烟、不要携带危险品,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驾驶台始终保持干净整洁,除线路牌和必要的物品外,不放置个人物品和其他杂物。还在车厢内公示运管监督电话和旅客投诉电话,在车厢内悬挂《旅客意见簿》,主动接受旅客的监督。为方便乘车旅客,在“便民盒”中为旅客准备了常用药品、针线、创口贴、小剪刀和城市地图等等。为保证车厢内空气清新,适时喷洒空气清洁剂。并免费向旅客提供一次性纸杯、方便袋等便民用品。

为了给广大旅客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班组成员每日收班后及时清洗车辆,更换座椅头套,对车辆的卫生等情况逐一进行检查。班组对车厢内安装的行车记录仪和gps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送给分公司数据分析和监控人员,协助他们采集、分析动态数据,使车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旅客安全。

班组驾驶员按企业文化行为规范的要求统一着装上岗,保持仪表整洁、企业服清洁、无皱褶,出车时佩戴好上岗证、工作证、工作手套。规范礼貌用语,班车发车前向旅客进行文明喊话和安全提示,交待旅行注意事项。发放《途中旅客意见测评表》,并在每一趟的班车上临时聘请“旅客监督员”,对班车全程行风进行监督。

为提高旅客出行质量,班组利用车上的影像系统在行车适时播放宣传企业形象和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影视节目。常播放公司统一制作的公司企业文化宣传片,安全文明宣传短片,向旅客宣传旅行常识及往返两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景点的旅游宣传片以及健康、文明的娱乐节目。各种影视片的播放,既丰富班组的服务内容,又给旅客带来了视听享受,消除了出行的寂寞与疲乏,更成为班组开展车厢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企业文化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方式,而是指导行为方式的范文;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反映出的处事哲学;不是工作、服务,而是对待工作、服务的态度。它植根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中,拔高于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上。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对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公司针对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设计出扬汽文化的个性,把2500年历史的扬州地域文化和交通运输的行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根据企业文化的稳定性和继承性发扬本企业60年的文化传统,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据企业文化的发展性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不断创新,持续发展,从而全方位调动了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发展、凝聚、美化、协调六大功能,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综合水平,“内炼筋骨、外塑形象”,为企业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嘉杭“和畅之道”企业文化的

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苏州市苏嘉杭高速公路公司

苏嘉杭高速公路始建于1999年7月,2002年12月南段正式开通,2003年11月北段投入营运,至2004年8月全线贯通,全长100公里,沿线设12个收费站、2个服务区。苏嘉杭高速公路是全省首条“以市为主”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几年来,公司在探索和实践“市管高速”经营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融合了“三个体系贯标”、“文明创建”和“企业文化建设”三条管理主线,如“鼎”之“三足”合力助推公司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和局多项荣誉。

1.理念萌生阶段(1999年6月至2005年6月)。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28日,到2009年,刚巧10周年。期间先后经历建设、建设与营运管理并行、纯营运管理三个不同阶段。无论是建设,还是营运管理,公司都十分重视培育、形成和积累各种传承苏州历史文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应高速公路建设营运规律的文化资源,如建设时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奉献精神;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的务实精神;追求高起点、高效能、高质量的创优精神;营运管理初期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的“一流”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缘为亲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以客为尊的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以及以人为本、以车为本、以路为本的“三为本”理念等,为企业文化体系的提炼和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体系形成阶段(2005年7月至12月)。2005年7月,公司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启动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历经企业文化元素的调研收集、评估提炼、整合形成三个过程,最终形成以“和畅之道”命名的“一心三道”苏嘉杭企业文化体系,于2005年12月8日颁发了苏嘉杭企业文化纲领性文件《和畅之道企业文化蓝皮书》和阐述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知识的专著《苏嘉杭之道》。

3.集中宣贯阶段(2005年底至2008年)。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后,公司即确立了企业文化宣贯实践的长期总目标,并相应制定了宣贯实践的三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这个长期总目标是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需要,围绕企业愿景目标,实现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五个转化,即转化为员工的统一共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转化为企业的运作规范、转化为企业的管理绩效、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三年规划则根据激发公司内源动力的需要,实现员工价值取向与公司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高度一致,使公司成为同行中员工忠诚度最高,凝聚力最强的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员工价值最大化,为实现企业愿景提供支撑,彰显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年度计划主要立足公司营运管理实际需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学习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内容、体系的了解、理解和认同,使体系渗透到公司管理各个层面和方面,培养员工的凝聚力、执行力和忠诚度,同时加强对外宣贯,重点是对“双同”(与公司有合作和合同关系的单位)单位的宣贯,以形成合力,共创苏嘉杭管理品牌。

4.常态管理阶段(2009年始)。到2008年底,经过三年努力,三年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其标志是:(1)企业文化理念的文字表述基本为员工所熟知;(2)企业文化理念得到员工普遍认同;(3)企业文化理念日益成为员工的行为指南;(4)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公司的运营管理、日常工作之中;(5)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和取得成效;(6)企业文化理念在“双同”单位得到广泛传播;(7)公司的企业文化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取得了多项荣誉表彰。三年宣贯实践规划的完成,标志着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阶段性工作告一段落,接下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常态管理阶段。为此,公司在2008年底和2009年,着力抓了几件事:一是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建立企业文化测评体系,根据测评模型,组织了首次企业文化宣贯实效的系统测评,形成测评报告及测评报告简本,为进一步深化宣贯实践活动提供翔实而有针对性的依据。二是对三年宣贯实践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苏嘉杭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企业文化长效管理办法,保证进入常态管理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三是对企业文化蓝皮书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第二版,在公司十周年庆时正式颁发。四是通过听取意见和建议,反复比对,更换了企业标志服、企业微章等视觉系统,以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展示。五是按长效管理办法继续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确定公司成立日为企业文化日、征集编辑企业文化理念故事集、更新企业文化墙和宣传画、组织再版蓝皮书学习、评选并公布企业文化建设年度十件大事、通过内刊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等。

苏嘉杭的企业文化是以“和畅之道”命名的企业文化,它包涵了“和”和“畅”两个核心要素。这两个要素与各方面内容的结合,构成了苏嘉杭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和:就是要建设和谐共进的企业,要打造和衷共济的团队,要提供和善共赢的服务,要建立和合共荣的关系。

畅:就是要保障安全畅通的道路,要维护畅洁绿美的环境。要具有畅快的精神,去实现畅达的愿景。

苏嘉杭的“和畅之道”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心三道”的核心文化体系。

“一心”即“道之魂 的核心理念”,它明确了苏嘉杭公司的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提出企业愿景是“成为国内著名的高速公路专业化管理品牌”,企业使命是“路畅人和,以道达远”,核心价值观是“团队、创新、专业、卓越”,企业精神是“志同道合争一流”。

“三道”,一是“人之道 的员工文化”,它规范了员工的行为素养,包括“四美”----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五讲”----员工团队行为准则;“六修养”----员工品行操守等。

的管理文化”,它制定了公司管理的行为规则,包括公司的组织理念、管理理念、质量方针、环境方针、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针等。

的服务文化”,它确立了公司的服务宗旨,包括公司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合作理念、甲乙方理念等。

苏嘉杭公司构建的“一心三道”企业文化体系,来源于苏嘉杭公司多年来的文化实践,是苏嘉杭公司企业文化实践的提炼和升华。

苏嘉杭公司的“和畅之道”,不是空洞的教条,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每一个苏嘉杭人的精神指针,是指导企业运作的基本纲要,是员工行为的基本指南。

经过几年的宣贯实践,回头再看,愈加清晰地凸显企业文化的作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形成了苏嘉杭文化的核心力,发挥了以共同愿景激励人,以先进理念武装人,以管理文化规范人,以服务文化熏陶人,以员工文化培育人的良性互动和整体效应,一支具有凝聚力、忠诚度、事业心的员工团队正在加速形成,这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基,力量之源、成长之本。

1.明晰了发展目标与路径。公司营运之初,首先制定了“一年强基,两年达标,三年争创一流(设施、管理、服务、效益四个一流)”的阶段性目标。经过两年多努力,到2005年初,三年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企业向何处去”?这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公司面前。企业就象一艘航行于大海之舟,驶向何方,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就会随波逐流,漫无方向;有了目标,才能齐心协力,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在关键的时间点抓住关键的问题,把握机遇,开阔视野,博采信息,分析趋势,把脉未来,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首次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明确提出“成为国内著名的高速公路专业化管理品牌”的企业愿景,同时确定了“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路径,其中专业化是坚实基础,品牌化是自然结果,连锁化是追求目标。从此,企业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公司每年有年度目标,2006年提出“三大任务”、2007年提出“八个重点”、2008年提出“十项目标”、2009年提出“五个提升和24项举措”、2010年又提出“抓队伍、强基础、保畅通、提效益、树品牌”五项工作。这些年度目标,尤如登楼之梯,使公司每年都有新的发展和进步,每年都向实现总体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2.促进了管理创新与完善。公司十分重视制度建设,营运之初先是制定了近10万字的《企业规章制度汇编》,保证了营运管理有序进行;稍后,为使企业管理在更高平台上运行,迅速导入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ohsas18001职业健康与安全三大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后,在企业文化先进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在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到2007年底,公司通车营运五周年庆时出了一本管理成果集,内容涉及企业高层管理、生产营运、行政事务、人力资源、道路畅通、绿化养护、排障抢险、应急处置、环保安全、政治工作等,归纳出管理成果经验总结28篇,特色管理项目85项,大大提升了公司有特色专业化管理水准,公司获得全国卓越绩效管理优秀企业和特别奖、江苏省科技创新、群众性技术进步和苏州市质量管理金奖等多项管理荣誉。2010年,在外审基础上再版了贯标文件汇编。

3.提升了服务品质与档次。“服务态度亲和化、服务质量诚信化、服务行为规范化、服务手段智能化”的理念和“诚心、热心、专心、耐心、放心”的服务准则,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了公司的服务水准。公司把所有服务类型进行细分,明确服务的目标追求,以“优美、畅通”作为行车服务标准;以“快捷、文明”作为收费服务标准;以“及时、便利”作为配套服务标准,并按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各岗位服务质量量化标准,推进6s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改革星级服务明星评选办法,试行月度先进评比表彰,实行新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录像审看系统,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服务程序规范和服务质量提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展示了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声誉,公司再次获得苏州市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客户满意服务明星企业和江苏省文明行业称号,并被评为苏州交通十大服务品牌和江苏省交通十大服务品牌提名奖。

4.凝聚了团队力量与智慧。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最可宝贵的财富。“四美”、“五讲”、“六修养”员工文化的实践,起到了凝聚力量、融洽关系、提升素质、引发激情四个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员工的全面、健康发展,一支具有凝聚力、忠诚度、事业心的员工队伍加速形成,为企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组织基础。在2008年初的抗冰雪灾害中,这支队伍以大局为重的社会责任意识、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高度的执行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连续作战能力、无私奉献精神和配合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集中的展现。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践,更是企业文化内涵的丰富。在这样一支队伍面前,任何困难都将被克服,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档企业发展的步伐。

5.推动了“双同”深化与发展。公司在营运初期的实践中,敏锐地觉察到高速公路的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必须各相关方密切配合,才能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由此自发地形成了“双同”活动的雏形。企业文化体系明确提出了“同在苏嘉杭,同为苏嘉杭”的“合作方”理念和“互益互惠,共荣共赢”的“甲乙方”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双同”活动的深化,在2006年初形成“公司高层统筹、四个层面协调、三个条线活动、九大举措并举、三种能力提升”的“双同”活动总体格局,通过向“双同”参与单位的宣贯,逐步走向理念认同,目标趋同,行动协同的目标,提升了高速公路应急情况处置、路产路权维护、服务品牌建塑能力,此后又向党建联协、联合巡查、基层一线等领域延伸和发展,2010年又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和“速度、标准、形象、整顿”八字要求进一步向前推进,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活动效应。

1.现实需要。高速公路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依附于特定的高速公路和政府批准的收费权限而存在的,省政府批准苏嘉杭高速公路的收费年限为30年。随着营运初期的新鲜感逐步消退,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员工队伍面临着现实的思考:30年收费期预示着企业的“短寿”、依附于100公里高速公路的苏嘉杭有何发展、不断重复的收费业务枯燥乏味、人的能力难有提升、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和才能发展“路在何方”?如果找不到回答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思想政治工作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难有成效。在这个背景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地成功地回答了企业发展中无可回避的四个重大课题:即以什么样的理念、打造什么样的团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问题的科学回答,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缓解了员工的疑虑和困惑,让大家看到了目标和希望。

2.领导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也必不可少。没有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重视是难有成效的。领导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领导抓企业文化的意识强烈,把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二是领导亲自规划部署,既有条不紊,又一着不让地扎实加以推进;三是领导自身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企业文化理念的提炼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核心、关键的作用;四是要重视体系形成后的宣贯实践,决不能把体系束之高阁;五是在宣贯实践中要发挥领导的表率作用,自已身体力行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六是在企业日常运行中把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无形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和“水银洒地无处不在”;七是把企业文化的宣贯实践工作情况和取得成效作为对部门、个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与相应的考核奖励挂钩。

3.机制完善。一是组织制度,建立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负总责,分管党务、精神文明建设的副职领导具体负责,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制度,公司党政联席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决策统领机构,综合部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的日常工作部门,解决谁负责抓,哪个部门来抓的问题。二是工作制度,形成党委书记、总经理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方面各层次协力抓的工作机制,明确机关各部门、公司各层级和工会、共青团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内容。三是考核制度,把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体系,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有计划安排,有实施步骤,有检查考核,在公司对基层的绩效考核、日常检查、中层干部的述职述廉和员工的评先评优中,都要涉及企业文化的内容。四是测评制度,建立企业文化建设测评体系,每隔一个时段(一般1至2年),对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系统测评,找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整改、提高。五是经费保障制度,涉及企业文化建设所需投入,用预算管理和按实列支的办法,加以保证。

4.方法科学。要达到企业文化理念在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发挥作用,收到效果,要有科学的方法。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形成了宣贯实践的合力。一是

教育培训的方法,如公司《企业文化蓝皮书》人手一册,1十1文化营集中培训,高速公路企业文化论坛,企业文化研讨、案例分析、“一日一问”、企业文化知识竞赛、企业文化大家谈活动,企业歌人人唱,各类活动中穿插企业文化知识抢答等。二是视觉强化的方法,如建立企业文化展示厅,公司虚拟网站展示,公司机关和站区队企业文化墙,企业文化宣传画,统一服装标识,vis视觉识别手册的全面应用等。三是活动推进的方法,如企业文化理念故事征集,企业文化创新成果总结,发生在我身边的企业文化征文,以员工漫画形式编印企业文化图解集,重大活动中的企业文化因素分析,路车人摄影展和员工摄影集等。四是载体渗透的方法,如通车营运周年庆、综合竞技运动会,集体生日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集体签订劳动合同,“双同”活动,集体年夜饭,正月初一拜年,爱心捐助,扶贫帮困,准军事化管理,季赠一书,青年志愿者等。五是工作结合的方法,如文明创建,营运特情汇编,收费十六字操作法,微笑服务练习十八法,技能等级考核,业余维护员聘用,服务承诺和便民措施,党团员亮证服务,服务标准量化,6s现场管理标准化,服务明星和月度先进评选,班长竞聘等。六是考核测评的方法,建立测评体系,列入工作考核。

5.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体系能否起作用、起到何种作用、作用程度如何?关键在于企业文化理念能否为员工所认同。苏嘉杭企业文化得到了员工的高度认同和肯定,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首先它不是领导者的空想,也不是咨询单位从外部移植而来,而是植根于企业这块沃土,是苏嘉杭短暂历史中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其次它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鲜明的高速公路企业特色和苏州地域特点,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满足员工对未来的期待和热盼,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这一文化体系的形成是全体员工智慧的结晶,广大员工是这一体系的主动参与者、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所以大家都倍感自豪和珍惜。第四,在宣传的口径上,公司特别强调,作为个体,对公司的文化体系有个人的认识,或有一个逐步认识提高的过程,是允许的,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苏嘉杭员工,你必须对企业文化知晓、认同,并付诸实践,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如果你对企业文化不理解、不认同,乃至反对,那企业是不会欢迎这样的员工的。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关系发展的科学理论。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地动态地发展之中,苏嘉杭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无论从企业文化自身的发展,还是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看,我们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使其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自身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坚持与时俱进。企业在发展之中,企业外部的环境在变化之中,例如费改税的政策变化,二级公路收费站的撤销,高速路网的完善,收费优惠政策的调整和扩大,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重视,民主建设的推进,对环保和生态的日益重视,各种资源的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学发展现的提出和实践,等等,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企业文化是否要作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企业文化面对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如果抱定“以不变应万变”的宗旨,既不符合企业文化中的创新理念,又会使体系落伍,失去先进性。因此企业文化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和完善不要打破企业文化体系的原有框架,在保持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作出新的释义,也可以在“一心三道”的子项目中适当增加新的条目和内容,做到既保持体系的连续性、稳定性,又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和发展。

2.坚持实践原则。如果说在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初期,把宣贯和实践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是必须的,也是合适的。那么,在大多数员工对体系的主要内容已有所了解、掌握,企业文化进入长效管理以后,应当把实践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企业文化不是为了好看,为了装门面,而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的基础。宣贯与实践相比,实践更为重要。宣贯是手段,实践是目的,宣贯是为实践服务的。一个人,即使对体系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了然已胸,不付诸行动,仍然是空的。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强化体系实践的办法和措施,从制度设置、典型培育、绩效考核、先进评定、工作评价等方面,引导各级重视实践、员工自觉实践,让企业文化理念之树结出丰硕的实践之果。当然,在更加重视实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宣贯,尤其对新进员工,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一课,对老员工,隔一、二年也应重新系统培训一下,同时,企业各类宣传形式和阵地,仍要把企业文化的宣贯作为重要内容,长期坚持不放松。

3.坚持阶段测评。2008年底2009年初,公司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建立了企业文化测评体系,这是一项开创性、创新性工作,类似于贯标认证。依据这个测评体系,公司进行了首次测评,采样234份,占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727名员工的32.18%,符合样本比例要求。测评中收集了企业20项综合数据和“一心三道”四类指标系列中11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69个三级指标,16个四级指标,经分折和评估,(1)主要的优势强项是:①员工、司乘人员、同行及社会各界对苏嘉杭的总体评价非常高;②公司领导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③文化出效益;④文化提升公司品牌形象;⑤增强了企业凝聚力。(2)主要的改进机会:①需进一步加强员工对核心价值观和双同活动的了解和认知;②定制企业文化预算;③员工职业发展计划指南;④员工素质有待提升训练。(3)分析结论和建议:①加强在服务区、低学历、新员工群体中对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宣贯,鼓舞士气;②加大对员工的工资待遇,激励员工、提升品牌;③建立和扩大图书室,开展读书活动;④组织广泛的员工素质培训;⑤更加重视“五心”服务,“五星”品质;⑥建立长效机制;⑦培养劳动模范;⑧建立预算管理。通过测评,对阶段性的企业文化状况进行评估,找出成功的经验继续保持,薄弱的环节予以改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非常明显的作用,今后每隔一、二年,都应对企业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一次测评,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4.坚持常态管理。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后阶段性的集中宣贯结束后,就进入了常态管理阶段。为此公司制定了企业文化长效管理办法,对处于常态运行中的企业文化管理作出了规范,在完善五项制度、采用六类办法的基础上,明确长效管理中需坚持的七项原则,即坚持全体员工都是宣贯实践主体的原则;坚持“知、认、行、效”循环提升的原则;坚持领导率先示范的原则;坚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员工自我教育的原则;坚持建设与管理、宣贯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坚持与运营管理、文明创建、日常工作有机融合的原则,以及包括建立企业文化日、评选企业文化年度十件新事等在内的15项措施,更加注重与营运管理的结合,向日常工作的渗透,员工的自我教育,制度的规范,政策的引导等,从而保证企业文化与企业相伴相生,水乳交融。

5.坚持规律探索。企业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如何转化为物质力量,物质成果,应有其规律可循。遵循其规律行事,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几年来,公司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但总体看,还处于经验层面,未上升到对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实现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能够探索和发现企业文化运行的内在规律,并结合实际应用于实践,以获得企业文化建设的更好效果。要重点探索企业文化理念如何为员工迅速、系统地掌握的规律,探索理念如何为员工认同并自觉转化为行为实践的规律,探索企业文化如何与企业其它方面工作互相渗透、融合的规律,探索企业文化的实际效果如何评价的规律,探索企业文化如何向“双同”单位宣贯并为他们由衷认同的规律等。在方法上,要克服夜郎自大,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己,培养公司内部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上的业余专家;要开展专项研讨活动,集大家的智慧来总结提高;要加强调研,多了解实情,了解员工,从中掌握真实想法和需求;要借脑,借助专业人士、专家团队的力量来把脉会诊,持续提高。

苏嘉杭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已经有了实际的效果;但企业文化建设有起点,无终点。有了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武装,我们定能开创企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定能收获企业文化建设更为丰硕之果。

企业文化是企业强大的新“资本”

南京大件起重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陶志 强

南京大件起重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从事地方性港口码头装卸、起重吊装运输的国有企业,三十多年的发展,使企业实现了经营业务走出省门,跨出国门,在国内外大件起重运输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企业经济实力和地位实现了跨跃性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国退民进”改制以来,企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33.6%;利润提高15.6倍,员工收入增长2.61倍,股东平均每年达到14%分红。现已成为以大件设备起重、运输为核心产业,集港口装卸、仓储、城市客运为一体的大型跨国经营集团。企业获得中国道路运输最高级别“大件运输四级资质”和“电力大件运输总承包甲级企业”、“国家aaa级物流企业”和“国家道路交通运输百强”、“江苏物流50佳企业”。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欲与各位共同探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请大家雅正。

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我认为:首先要有三个前提条件。

只有具备这三个前提条件,才有可能凝炼出具有本企业特色、又被大家所认同的企业文化来。

*资本的定义:

狭隘上理解为: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生产经营,能够产生效益的资金。

广义上理解为:“资本”泛指一切投入再生产过程的有形资本、无形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本。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员工的言行、意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始终,无处不在,无时没有。将无形变有形,将有形变执行,产生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创新的动力;才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当代企业间的竞争,与其说是资本和实力间的竞争,倒不如说是看不见无形的精神“资本”、心境“资本”之间的竞争,无形的文化推动有形的资产在发挥作用,从无为到有为,将无形变有形,只有真正达到物质资本、精神资本、心境资本三者互溶、互推,才能铸就出一种文化氛围,展现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的平台,且仍然保持可持续发展时,企业文化就成为必需。

一个企业,其经营规模、效益和经济实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往往较为容易出阶段性的“迷失”。“小富即安”、“四平八稳”,乐意做“守财奴”,失去“进取”之动力;甚至将艰苦创业所挣的钱用到非健康之处。主要根源就是:虽然有了物质文化,但缺乏理念引领,没有精神文化,心灵层面的亚健康,极有可能导致“树倒猢狲散”的结局出现。

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的平台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要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注入新的“资本”引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

我们大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事例就是最好的佐证。

2004年实施的“国退民进”改制后,企业资产归股东(出资人)所有,企业的利益与股东(出资人)的利益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充分的激发了股东、劳东(员工)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有效的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企业经营规模得到了扩大,走出了省门、跨出了国门,组建了张家港、海南分公司,成立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分公司,并在越南、印度开展了大件工程业务。

改制后,通过几年的努力,企业虽然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变化,但原有的国企具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企业员工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粗,思想观念中残存着“大锅饭”、“平均主义”、“官本位”、“松、散、懒”、“等、靠、要”等。这些遗留下来的意识,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来,不仅不再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制后企业发展需要,更多的表现在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抵触。

同时,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随着投入资金的回收,原有的积极性衰退,创新劲头减弱,随着初期目标的实现,依靠现金资本发挥作用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在取得的经营业绩面前,出现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四平八稳、小富即安的现象。企业在新的平台上,是持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此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到了重要的、应有的战略层面来思考的。

我们认为:此时企业需要增添新的“元素”,注入新的“资本”,才能再次激活新的动力。而这新的“元素”、新的“资本”,不再可能是现金资本,而只有是心灵、精神、智力层面的。

早在这种现象出现之前,我已认真思考、研究应对方案,在与专家学者、企业前辈共同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大件工作的三十年的实践,耗时一年半的时间,几经提炼、修改,亲自撰写了《企业文化大纲》。

南京大件起重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具有企业特色,并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新一轮发展注入新“资本”,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表现。大件人认识到在企业改制后的四年时间里,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跨跃式的发展,资金作为实物资本投入已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效应,同时,我们清楚的意识到,作为实物资本投入是有限的,同时也有其局限性,作为企业要更好、更快发展时,新“资本”的注入——企业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目标高:打造中国大件起重运输第一品牌。这就是企业最高目标,意味着南京大件要实现在客户的评价中满意度最高,口碑最好,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人均生产率最高,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集、运、疏、吊技术水平、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员工综合素质最高。

境界高:在国际上做行业的领跑者。这就是企业的愿景,意味着南京大件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大件起重运输市场上持续领先者,作为中国交通企业在国际大件吊装的榜样和象征;成为全球大件起重运输企业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我们将在大件物流设计、吊装工程方案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而稳固的竞争优势;成为行业内优秀人才成长机会最多,满意度最高的企业。

企业文化的核心创新力强,我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不断地尝试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永不满足、永不驻足,不断实现超越。

企业文化核心竞争能力强,大件的企业文化建设将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作为重点内容。

⒈企业家团队的决策和领导能力。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知觉与理性决策的双重优势;通过建立长效的经营者激励机制,强化企业家团队的集体经营动力。

⒉企业家和骨干团队的学习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强化企业家和骨干团队的学习意识,建立完善企业家和骨干团队的学习机制,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组织,提升企业家和骨干团队的整体意识水平。

⒊骨干团队的执行能力,我们通过强化骨干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机制建设,继续保持和强化骨干团队的执行力。

⒋项目工程的运营能力,我们结合项目工程运营的总结、归纳,进一步完善项目工程运营的规范体系,以工期短、质量高、成本低为运营目标,提升项目工程的运营的竞争优势。

⒈领导重视,高层管理者高度统一。

大件集团公司在推动企业改制,集中精力开拓经营,企业经济实力有了较快、较大、较好的提升和发展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企业保持持续发展,必须要注入新的“资本”,必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来引导人、统领人、培育人,也只有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能成为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靠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有意识的培育和建设的结果。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高层管理者本身就得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经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这种价值观。企业主导价值观,是高层管理者个人价值观的群体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倡导作用、典范作用、推动作用、创新作用。表率示范,在各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每一位高管都宣讲《企业文化大纲》内容,每一位中管人员都得拟写学习心得,进行研讨交流,从而为集团公司高速稳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团队凝聚力。

⒉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计划,要具有操作性、针对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和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战略目标、企业文化内容,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计划,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有目的循序推进,展开实施。我们结合企业改制后的发展情况,针对员工在思想观念、意识上存在的不适应,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实施的开始阶段,着重以民企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组织了内部学习、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使广大员工清醒的认识到,改制不是简单的由国企变民企,而是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引发了企业的根本属性、资产所有权、治理结构、员工身份等一系列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人才使用、资本运作、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革,从而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⒊自上而下强有力的灌输落实,从下而上在执行上严抓到位。

针对我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我们高层管理者清楚认识到,高层的文化理念、想法、思路、观念、意识文化的内容,下面不可能立即理解执行,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对普通员工而言,直观的模仿往往比去思考、分析、接受,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果。因此,在《企业文化大纲》的学习宣传上,我们实施:

⑴自上而下强有力的灌输落实。首先营造出“风动集团、感化千人”企业文化宣传学习的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图板、企业标识,进行大力宣传。其次,印制《企业文化大纲》、《学习笔记本》,发到员工,人手一册。三是制定学习推进计划,开展座谈、研讨会、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交流学习《企业文化大纲》的经验体会心得。四是集团高管带头宣讲企业文化,规定集团每位高管每年必须结合企业文化学习宣传,给员工上一堂课。企业中管逢会必讲企业文化理念。五是全体员工每年必须参加一次集团公司脱产学习培训班,由职校老师或外聘培训师实施企业文化培训。

⑵从下而上在执行上严抓到位。南京大件集团公司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到位上,实施了从下而上的执行《员工守则》着手。首先我们依据《企业文化大纲》中“员工规范”的要求,结团港口、货运、客运、物业等行业特点,与制度完善相适应,分行业、分层级制订出各自标准化要求细则,让每个员工都知晓我的工作要求、标准、奖罚。其次,考评上我们以逐级考评、逐月考评、综合评估与奖惩相结合,与个人发展相挂钩。三是对各基层、各部门依据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学习计划要求,纳入到绩效百分制考核体系中进行考核。

⑶灵活多样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针对我们员工年龄偏大,对单纯理论学习容易产生厌烦,理解分析接受有难度的现实,我们就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实施宣传教育,首先我们学唱《大件之歌》,同时在集团公司召开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前,全体共唱《大件之歌》,并举办了《大件之歌》歌咏比赛;其次在员工中广泛开展“企业发展论坛”征文活动,及“我为企业文化建设献计策”的活动,征集能反映大件文化的格言、故事活动,并将征文、计策、格言、事故汇编成册,同时利用企业局域网进行宣传;三是召开各个层级的座谈会、研讨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课题的研讨,交流各单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以适应市场为条件,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完善。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配套,大件集团公司渐进式的实施了组织创新。

⒈成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是公司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组织机构,有集团公司高管层,机关各职能部门责任人,还将各二级单位的党政“一把手”作为委员会成员。这是一种创新,并取得实效。以往我们的领导机构都由集团公司机关人员组成,此次将二级单位党政“一把手”纳入后,他们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贯彻落实的执行者,同时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计划、措施、方案制订时的参与者。作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计划、措施、方案制定的参与者,“一把手”们,有助于制定目标的现实性,计划安排的科学性,措施制定的可操作性,方案形成的合理性。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落实的执行者,“一把手”们由于参与其中,理解充分,心中有数,容易达到,推进有序,贯彻有力,落实到位。集团公司各二级单位,也相应地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这样的组织体系,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推进落实,奠定了坚定的组织保障。

⒉顺应市场,适应改制,实施小机关大管理。结合企业改制,适应市场变化,我们着手了机关改革,集团公司机关人员最多时为180余人,部门最多时20个。我们通过渐进调整,尤其是改制后四年时间,将机关调整为五部一室一会,即:财务审计部、企管规划部、人力资源部、安保技术部、党委工作部、办公室、工会,包括集团公司高管在内,仅20余人。在调整过程中将部分过去部门领导充实到基层单位任党政“一把手”,部门减少30%,人员减少88%。

⒊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定了党建工作控制程序及千分制考核细则,设计各项台帐表格24种,并制成电子文本下发支部。在年度企业管理中,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被列入集团年度三大管理目标之一,使企业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考核、同奖惩。在一年的管理运行中,党委加强调研和检查,在两个支部召开现场推进会,交流支部运作执行情况,促使管理逐步到位,使企业党建工作初步实现规范化。

国有企业的“以政领企”,已不再适合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必然是以资产为纽带,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以资产保值增值、股东分红为核心。所以我们以“企业发展、员工受益、回报股东、依法纳税”为企业宗旨,倡导“以资领企”新理念,实施“资产信托经营”新模式,采用“四分一统一”新方法。

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结合企业愿景规划设想,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与企业文化相配套的机制创新。

⒈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推进三大板块组合。南京大件集团的主业以三大行业为主,即大件起重运输吊装、港口装卸、仓储、物流、客运,三大板块下还有若干个经营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在过去的体制中,以“船小好调头”、“东方不亮西方亮”为经营指导思想,确实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过贡献。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企业改制后,尤其是得到跨跃性发展后,企业经营业务范围、企业的生产机械设备、市场竞争的激励程度、企业的战略目标都发展了较大变化。为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的分散经营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实现“打造中国大件起重运输第一品牌,在国际上做行业的领跑者”的企业愿景,为此,我们在内部实施调整组合,收紧“拳头”,增强对外市场的竞争力,组建成立以货运板块为主的大件货运物流总公司,将所有的运输经营实体合而为一;组建涉外业务项目部,将大件起重运输的业务,对外区分只有国内业务和国外业务之分。此项组合,不仅扩展了国内大件业务的市场占有率,而且与国字号企业的“国家队”在国外大件市场的业务开拓上,增加了竞争的法码。

港口仓储的组合,我们依据滨江长江沿线最大起吊能力的重件码头为班底,组建成立港务总公司,形成集、疏、运、吊产业物流链,凸显优势,增强竞争力,达到共赢目的。

客运出租,我们在获得预期收益的前提下,与新加坡康富德高公司合资经营,出让部分股份,科学实施资本运作。同时,我们针对经营管理短板——金港大酒店,与格林豪泰采取委托管理经营,成为该集团的南京连锁酒店,消除长期自我经营亏损的局面。

⒉“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公正,更有效率,更有激励意义的管理机制。

⑴对经营实体的经营主管职位,合理应用“招投标”方法。当年度目标任务确立之后,在集团公司内部采取“端盘子、坐位子、不端盘子让位子”的公开招聘办法。一改过去的任命制传统做法,同时实施“刚”性考核,连续两个月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亮黄牌”,三个月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实施“一炮双响”,即解除职务,停止年薪。原大件运输五公司,因其经营管理不善,未能实现目标任务,其经理、书记等经营管理一班人,就地免职,不再享受原有年薪,从而形成了“能位匹配,能上能下”的用人氛围。

⑵“以业绩论英雄,以绩效为依据”,收入能高能低。我们的分配制度大力提倡“平分是不平等的,薪酬应该是一个人的业绩价值的反映”。在实行岗薪、年薪的基础上,充分以业绩价值为依据,实施工资分配办法改革。在集团公司内部,同样的中管人员,依据责任和贡献不一的现实,年薪可以相差2-3倍。在员工中间,在国外作业的员工月薪高达万元,从而彻底地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模式,营造出了“想干、能干、干得好”的人不仅得到尊重、重用,也在个人收入上得到充分体现的氛围。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们南京大件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仅仅是开始,还有漫长的道路。我们坚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不久的将来,南京大件起重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一定会成为在国内“中国大件起重运输第一品牌”,在国际上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打造连云港港特色文化

铸就东桥头堡靓丽风采

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是以原连云港港务局企业职能组建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现拥有固定资产115亿元,下辖全资子公司10多家,组建合资合作企业20多家,并整合形成装卸仓储、物流保税、港航建设、临港工业等板块,营业创收、发展实力快速增长,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290名、港口企业第8名,全国交通百强企业第23位、港口企业第6位,被授予“全国最佳港口物流企业”。

以港口集团为经营核心的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经过77年特别是近10年的建设,成为了吞吐量过亿吨、集装箱过300万标箱的“干线港”;成为了航道等级15万吨级、码头泊位44个、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和世界最大集装箱船的“深水港”;培育出了氧化铝、木薯干、化肥、粮食、焦炭、铝锭、胶合板等一批物流品牌,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船港星光榜“五星级”港口,成为了腹地客户啧啧称赞的“名牌港”;引进了中远、中海、中国信达、新加坡丰益等40多家企业,并实现了码头设施经营全部合资化和“连云港”股票在a股上市,成为了合作伙伴特别关注的“黄金港”;开通了9对国内班列和2条国际班列,布设了8个内陆物流场站,还有持续升温的陆桥海铁联运过境运输,成为了东西互动跨国合作的“示范港”;不断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诚信责任型、阳光和谐型港口,职工收入增长越来越快、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精神文化越来越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成为了广大职工十分信赖的“和谐港”;随着胡总书记、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愈加重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审议通过,以及省市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连云港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被赋予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历史重任,成为了党和国家寄予厚望的“枢纽港”。

连云港港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就是因为拥有的朋友越来越多、拓展的腹地越来越大、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强。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77年积淀下来的吃苦耐劳、爱港如家、勇于拼搏的精神文化,得到了凝炼、推广和释放,成为了海港工人“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2007年,我们全面、系统地启动了具有连云港港口特色、具有较高品味的企业文化建设,并提出了“一年全面起步,两年升华发展,三年形成特色”的“三步走”战略,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员工高素质、管理高境界、效益高水平、文化高品位”的创建目标。现将基本做法、主要成果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由于港口企业所处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不同,企业文化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企业,由于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企业文化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对此,我们根据连云港港口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港口和争当知识型员工为推动点、以规范文明行为和环境刷新为立足点、以提升队伍素质和管理素质为根本点、以子系统文化拓展延伸为渗透点,大力实施“四大工程”: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部表现,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以“开放型、创新型、科技型、学习型港口”为创建理念,系统地对港口集团进行cis设计,提炼了具有特色的包括企业精神、共同愿景等14条核心理念和应用理念;制定了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员工日常礼仪;确定了港歌、港徽及标准色、标准字等视觉要素;制定了《港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下发了《企业文化手册》,使得企业的标识、干部职工的着装到经常使用的物品,从厂房、设备、工艺流程到每个作业场所都体现出了先进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不断摒弃落后并逐渐形成先进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必须不断地进行思想强化,使全体职工首先解决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企业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履行自身的职责的课题。对此,我们紧紧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整体工作,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按照系统思考的思路,全力引导员工的心智模式,提倡“走出港口看港口、跳出连云港看连云港”,打破事物间的割据,联系整体、未来、周边及外来因素系统思考创建工作。系统运用5s管理、vi标识管理、定置、流程再造等管理方法,构造创建的基础结构。围绕建设东方大港的总体战略,系统推进集团、基层、班组各层级深度会谈、专家会诊,整合创建的方法与工具。组织员工对连云港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系统剖析,展望和明晰集团今后的愿景目标。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重点围绕包括企业文化理念以及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连云港港口集团企业文化手册》,并通过“五个六”组织职工在落实和执行上下功夫。 “五个六”为:六个目标——学习型员工、学习型干部、学习型班组、学习型科室、学习型车间(队)、学习型家庭;六个原则——规范、实效、诚实、系统、共享、超越;六个方法——与应用现代先进管理方法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港情教育相结合,与选树典型相结合,与提升企业基础管理相结合;六个团队——领导团队、班组团队、兴趣团队、个性团队、互动团队、专家团队;六个内容——树立三个理念(无人不学、无事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企业理念),把住三个关口(把入口,严考新进人员学习力;把梯口,严核干部队伍创新力;把奖口:重奖职工创优争先),三个互动层面(集团、基层、班组三个层面学习互动),建设三个基地(技术比武的现场实战、培训中心的内部培训和战略合作的外部培训三大基地配套),落实三个政策(奖励与培训相结合的奖励化培训,福利与培训相结合的福利型培训,培训与先进选树相结合的标杆化培训,)达到三个目标(弘扬“先学、先会、先做”之风,营造“愉快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氛围,实现社会、企业、员工的同步全面发展)。

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体现了企业文化理念,具有很强的示范、辐射、传承作用。没有个性鲜明的典型,就没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对此,我们大力发现、总结先进典型,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办法,组织各个层面深入讨论和挖掘,把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整理出来,总结、提炼和挖掘每一个感人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层次内涵,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近年来我们先后推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七大代表唐艳,交通运输部、江苏省科技英才高兆福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注重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先后组织开展了“年度企业文化人物”、“形象大使”、“新风家庭”、“百佳明星”等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连云港港报》、《港口电视新闻》、网站等各种媒体阵地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特别是年度“企业文化人物”的评选活动,各个单位积极申报、推荐,全体员工通过网上投票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无形中使先进典型走进职工、影响了职工、带动了职工。发挥示范、推广先进典型,通过举办研讨、交流、观摩等形式宣传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做法,激励基层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挖掘,达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联动的效果。

企业文化和企业的体制、机制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只有通过充分体现先进企业文化的体制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行为规范,才能真正规范企业职工的意志和行为,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文化的实施,巩固企业文化的成果。对此,我们组织职能部门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的要求,把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与企业规划、年度计划合并编制,重点列出制度文化建设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考核标准,并列入年度经营承包责任制,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内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工作一样也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经济责任制挂钩。构建符合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实际的科学制度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修改整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操作规程、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协同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唯物辩证法指出,精神的东西来源于物质世界,它又将成为物质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共同认知的精神产品,只有结合生产实践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企业切实发展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方向、路径才是有效的。近几年连云港港口呈现出超常发展的态势,切实得益于以企业文化建设引领企业发展,用企业文化凝聚人、激励人、发展人,推动了企业与个人在和谐统一中向“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愿景不断跨越,由此港口集团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明示范单位”、“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等荣誉。

连云港港从开港到1988年的55年时间,才迈上了第1个千万吨台阶;从1989年到1999年的11年时间,才攀上了第2个千万吨台阶;而自2000年到2007年的7年时间,连续跨上了6个千万吨台阶,达到了8500万吨,其中集装箱从12万标箱飙升至200万标箱;2008实现集装箱300万标箱的亿吨大港,为江苏第一、沿海第九、全球23的集装箱港,综合实力进到沿海港口前八位。2009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连云港依然逆势增长,完成吞吐量1.14亿吨,集装箱303.2万标箱。今年前十月,完成吞吐量1.1亿吨,集装箱320万标箱,全年有望达到1.4亿吨、400万标箱,被业内评为最具有增长潜力的港口。

港口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形成了体系,以核心理念为主的文化主旋律,凝聚了以系统思考为中心的战略思想,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有序推进,《企业文化手册》已经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了对员工理念、行为的导引。

在集团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先进集体、先进人物不断涌现。集团东联公司、东泰公司分别荣获了省级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和企业文化先进单位称号,集团职工唐艳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集团科技标兵高兆福被称为“从淤泥中炸出黄金的人”,他参与发明的“爆破挤淤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金奖,改变了我国在淤泥质海岸上建码头的传统做法,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亿元的建设资金。集团各个岗位自学成才、岗位成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一线员工王军一人通过自学拿到6个岗位技能证书,单位重奖一万元。

企业文化重在创新,集团各单位的创新工作在围绕集团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东泰公司的《感动东泰》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员工深深地体会到时刻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东联公司的“挑战之星”大比拼,引导职工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挑战自我;铁运公司的“和谐铁运大家庭”活动,让员工与企业融为一体;供电、外服、轮驳、东源等公司的文化载体丰富多彩、亮点纷呈,让员工始终在享受着精神大餐,为培养员工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在全港职工的攻坚克难、奋力建设下,航道一步步浚深、码头一个个投产、堆场一片片形成、集疏运道路一段段畅通、航线一条条开辟,新增了一批大型化专业化的码头泊位,泊位等级提升到了30万吨级,航道等级提升到了15万吨级,并在准备开挖30万吨级,新增场地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尤其是近三年,港口吞吐能力由4000万吨上升到8500万吨,三年干了70年的事,新建了多条疏港通道,开通了50余条航线,连云港港正在成为大型化、深水化、集装箱化的现代化东方大港。

从当前港口集团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看,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加强和改进。特别是随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审批、连云港港口成为牵引沿海开发、带动陆桥崛起、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我们正积极抢抓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并按照省市党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延伸一体、拓展两翼”的发展思路,坚持“港工互动、港园联动、港航并举”的发展原则,狠抓港口功能建设、集疏体系完善、现代物流经营、口岸环境优化、临港产业发展等工作,尽快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以20—30万吨级泊位为龙头、10—15万吨级泊位为主体的区域性枢纽大港、集装箱干线大港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同时,利用和借助亿吨强港的建设,大力做强“码头装卸业、仓储物流业、临港大工业、路港建筑业”等产业板块,积极推进“实施资本运作、完善组织架构、理顺管理流程、扩大发展效能”等工作落实,推动港口集团从生产经营型向资源开发型、投资收益型、资本运作型企业转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努力探索和实践符合企业发展战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进一步引入新的思路、新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全新视角,丰富港口企业的发展内涵,方能更快地推进港口建设发展,方能更好地推进强港富民事业。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职能部门的作用,狠抓动态创建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特别是抓住事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力争再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在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岗位创建,着力在精细化管理、6s管理上求深化、促提高,并进一步拓展精细化管理领域,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成果。

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环境刷新和整治,并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优美、舒适优雅的工作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

在认真总结以往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创建形式,研究并提出明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及思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实践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现实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去培育和建设。在这一点上,港口集团将以先进企业为榜样,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丰富文化内涵,切实创造出更多更鲜活的经验,早日实现“建设东方大港、构筑和谐家园”的共同愿景。

远东海运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江苏远东海运公司

江苏远东海运有限公司是由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控股,在整合原江苏省海洋运输总公司有效资源基础上组建的国际航运企业。

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和国际货运代理与综合物流服务、国际船舶代理、船员管理与外派等海运相关业务,是一个以航运、物流为主,海运服务为辅的现代企业集团。公司在境内外拥有9家控股企业,目前在册职工900多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约占60%。

远东公司于2003年开始正式运营,短短的7年时间,从濒临破产的原海运公司到健康发展的远东公司,期间经历了债务重组、公司筹备、组建,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公司也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其间的原因,我们认为:持之以恒的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在企业成立之初,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主要领导就提出了远东海运公司要建“百年老店”的目标。“百年老店”的基础就是企业必须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而确保这一目标实现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是制度?是人才?是资金实力?还是技术?远东公司领导经过深入思考,指出:要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一目标,必须花大力气夯实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企业文化。大道无形,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深刻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纵观国内外优秀企业,他们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长盛不衰,表象的原因是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市场竞争力,深层的原因是其优秀的企业文化铸就了他们的辉煌。优秀的文化营造了有利人才成长、展现才华的良好氛围,良好的氛围培育了高素质的员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高素质员工不断创造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走向辉煌。

因此,从根本上讲,最终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是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果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培育一种大家所认同的和谐积极的文化,将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有利企业和谐,有利企业发展的这个大目标中来,企业才能有凝聚力和竞争力,才能产生“人心齐,泰山移”的源动力,企业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那么,远东海运公司应该建设什么样适合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文化呢?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历经外侮、内乱、天祸而生生不息,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其中发挥着支撑作用的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虽然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传统文化也显现出一些时代的不足,但传统文化所崇尚的精神,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仍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宝库,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和谐的宇宙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追求人与人的和谐,提倡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合作,强调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并进而总结出“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高度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字箴言。企业文化建设,决不能脱离它所依附的土壤。在中国企业,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这个精神宝库,盲目照搬西方文化,依葫芦画瓢,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义以建利”、“民生在勤”等思想都与现代管理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深深植根于普通中国人的头脑中,如果善于嫁接,恰当地运用,这对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是有益的。

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不良现象,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身处这样的环境,没有诱惑是不现实的,但冷静思考,市场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契约经济、共赢经济,综观世界上大凡有成的企业和个人,都是因诚实守信、善于合作、积极进取而最终获得成功的。

江苏远东海运有限公司是一个从事国际海运的航运企业,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确定的建“百年老店”的目标,基于对传统和现实的思考,我们提出了建设以“和、合、信”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

“和、合、信”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所谓“和”:就是企业在对外交往中必须遵循“和为贵”、“和平共处”、“共赢”的原则。在企业内部运作中强调“和衷共济”、“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礼让宽容”的氛围。

所谓“合”:简单讲就是“合道”,也就是说企业的行为要合法、合规、做事要符合规律,不能违背规律随心所欲。在企业内部提倡一种团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挥组织的合力。

所谓“信”: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讲诚信,要取信于社会和顾客,不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在企业内部员工交往中倡导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相互信任,不要互相猜嫉。

“和、合、信”企业文化的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信是基础,和是核心,合是结果。即一个缺乏信任的组织是不可能和谐的,也更谈不上会产生合力和竞争力。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是不可能与顾客和员工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关系的,也不可能达到共赢的结果。

在确立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同时,在行为处事的方式上,公司要求员工着力培养四种和谐意识:(一)是共生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是共生共荣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相互关系和谐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受益。(二)是合作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人包打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合作,才能形成发展合力,才能共赢;(三)是宽容意识。世界具有多样性,人的认识有局限性,人性存在差异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和与人交往中要使我们的认识避免片面性,取得好的效果。处事待人就需要宽容、包容。(四)是遵章守道意识。和谐的基础是秩序,是遵循规律。因此企业要和谐,企业员工就必须用法律规章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办事一定要遵守规律,不能想当然,不能盲目蛮干。同时还要让职工养成四种和谐的思维方式:(一)把别人当作自己。当你看到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此类问题,不断完善自己,(二)把自己当作别人,通过换位思考取得更多理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己所不欲,毋施于人”。(三)把别人当作别人,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尊重个体差异、求大同、存小异。处理问题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一概而论。(四)把自己当作自己。做人处事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

这四种和谐的思维意识和四种和谐的思维方式,加深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对于引导员工正确地践行文化,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真正形成并对企业活动产生影响,不是始于这种文化理念提出之时,而是这种文化被企业员工认同并自觉指导企业和个人行为之时,这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不断践行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长期培育。因此,我们在建设“和、合、信”企业文化过程中,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广大职工认知、认可企业文化,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企业内部宣传载体作为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我们在企业内部创建了《远东海运》、《远东视频》、《远东简报》三大宣传载体,根据宣传的深度、侧重点、受众面、时效性等不同,互有侧重,相互补充,用于宣传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和好人好事;刊登职工学习践行企业文化的体会文章;突出宣讲企业文化的内涵,加深广大职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二是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征文活动。让职工畅谈自己对“和、合、信”企业文化的认知;交流在工作中践行企业文化的体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公司员工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借鉴了各自工作中的经验,相互促进,提高了管理水平。三是在2007年底,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理念和实践汇集编成《企业文化手册》,从“理念—认知—践行”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学习资料,并将《企业文化手册》发放给广大员工。四是装帧企业文化标语,统一配发到所属船舶和企业悬挂。这些形式有效地营造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氛围。

公司首先是抓好中层和骨干人员(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机关部门长、控股企业领导班子)的培训。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作为案例,分析阐述建立“和、合、信”文化的重要性,使公司中层骨干充分认同这种文化,从而影响其他员工,进而在公司内部逐渐形成认同和实践这种文化的氛围。第二是抓好新员工的培训。公司将企业文化列为新员工入职岗前培训的必训内容,让新员工在刚刚进入公司时就能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尽快融入企业团队。第三是抓好船员培训。船员是公司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远离公司本部,流动分散,如何将他们凝聚起来,企业文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会直接反映到船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公司在组织船员进行专业或综合培训时,总要把企业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点讲解,并进行问卷测试。第四是深入船舶进行宣传。公司领导在上船检查工作时,利用船员大会进行宣讲,加深船员对“和、合、信”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五是溶文化于娱乐活动之中。公司利用组织的登山活动、体育竞赛、春节联欢晚会等娱乐活动,都将企业文化的宣传贯穿其中,寓教于乐。

一种企业文化的形成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必要的制度来推动和保证。为此,公司提出了领导干部和员工践行“和、合、信”企业文化的十条行为准则,从个人素质、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管理能力、以身作则等方面,对践行企业文化明确了具体的要求,使干部和员工的思想行为有了统一的标准。在企业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晋升制度中,在与控股企业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都把企业文化的规范要求纳入考核中,从更高层面确保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实和推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念,一种企业精神,一种处事风格,一种行为习惯。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公司成立7年来,在经营业绩、内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经过7年的努力,公司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抗风险能力以及发展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为公司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09年底,公司总资产10.6亿元人民币,是公司成立初期的6倍多,企业净资产达5.5亿元人民币,是公司成立初期的5倍多。公司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员工收入也逐年提高,分享了企业发展的成果。

公司成立6年多来,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特别是在企业重组之初,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工作中劳动合同的重新签订、产权制度多元化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等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都能够平稳有序地进行。在每一项改革方案出台前,公司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公司发展大局和职工切身利益为重,广泛听取干部和职工意见,实施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在各项改革实施过程中,公司能够正确处理好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职工也能够理解和支持公司的改革,顾全大局,使公司得以平稳健康发展。

和谐企业文化的认同和践行,凝聚了职工的人心,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如在面对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时,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职工主动参与到节能减耗、增收节支的行列中,公司职工队伍稳定,上下形成了“保稳定、争效益、创和谐”的局面。公司也提出了:“不减薪、不裁员、择机发展”的思路,稳定了人心,职工也纷纷表示要努力工作,与公司共克时艰。在公司举行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公司职工纷纷写下读后感想,将企业的文化建设、公司的健康发展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和、合、信”企业文化的践行,对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为人、做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作遇到困难时,相互沟通的多了,互相埋怨的少了;为公司和他人考虑的多了,为自己考虑的少了;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强了,只考虑自己部门或显示自己重要的现象淡了。无论是船舶的维修保养,还是公司的增收节支措施,职工首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利益、集体的利益。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公司受益,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不仅在企业内部,就是外派到其他公司的我司船员,也给企业带来了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浙江远洋是我司的一个长期业务合作单位,外派到该司工作的船员班子受到集体表彰,所派船舶被评为浙江省交通系统先进船舶,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公司的文化建设对员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七年来公司涌现了许多好人好事,有拾到600万本票和3万现金归还失主的康达维出租车司机;有在船舶遇到急、难、险问题时,乐于奉献的船员,有在助人为乐方面涌现的慈善捐献等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些都与企业文化的熏陶密不可分。

“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我们“高竞争力、高效益、高满意度”的和谐企业建设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将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持续推进,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高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凝聚力的发展源动力,为江苏交通事业的大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凝炼企业文化

共建和谐盐汽

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江苏盐阜公路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7月,现为道路运输国家一级资质企业。2004年10月,按照国有资产存量入股、民营资本增资金扩股的方式,企业改制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及新版换版监督审核。多次获得“全国安康杯优胜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行业质量管理优秀单位”,连年被盐城市政府评为“五星级企业”,“盐城市一档企业”,先后被盐城市、省质协、省交通企协、交通部、中质协等部门评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诚信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

半个多世纪来,集团精神和物质文明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累了深厚底蕴,逐步形成了“以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鼓舞人,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人,以良好的企业形象激励人,以整洁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感染人,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人”的文化建设方针,“团结、勤俭、奉献、创新”的企业精神和“盐汽,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文化核心在员工中不断得以渗透。

集团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网络可归纳为三点,即“两级互动”、“统分结合”和“三级多点”。“两级互动”即基层单位与机关形成两级互动;“统分结合”即日常学习、常规测试由基层单位组织,团队集训、技术比武由集团统一策划。“三级多点”即领导干部、党员、一线员工三个类型,干部的中心组学习,党员的“三会一课”,员工的“周三学习日”制度等均持之以恒。同时根据类型不同形成特色学习推进点,如办公室的学历教育、财务的会计电算化培训、生产部的规范经营讲座、人力部的干部培训、工团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模范报告等,保证培训教育覆盖面。

为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在突出内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会计师、工程监理师、经济师、人力资源师、安全工程师等各类职称考试,目前集团机关干部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其中已有23名管理干部取得国家注册会计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

集团于2003年正式注册集团司徽,相继将“盐阜汽运”、“神鹿”等商标进行注册,按《商标法》规范运作,保障品牌建设有序开展。近年来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公司对客货、出租车的外观,车辆座套,宣传牌,证件,服装等均进行统一设计,凡隶属集团的场地按建站标准规划建设,车辆、设施、用品、人员均使用统一的vi标识,进一步形成品牌印象。集团向社会广泛征集司徽,共收到来自19个省91个市共302件设计作品。集团以《江苏省汽车客运站标准化建设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积极优化候乘、经营环境,有计划分步骤的对站容站貌进行改造。按标准化要求,建设的盐城市府重点工程——盐城五星客运站,占地136.9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1.45亿元左右,以及射阳、大丰、建湖等大型地方客运枢纽,公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空前的发展期,窗口形象和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集团积极加强实施运输服务品牌战略,把实施品牌战略与提高服务质量有机结合。与省快鹿组建江苏快鹿盐城运输公司,经营竞争激烈的盐沪、盐苏、南京、无锡线,公司化改造盐城至各县(市)班次,倾力打造“盐阜客运”品牌。重点加大了对品牌线路的车辆和服务投入。改制后,全司共投入近1亿元用于车辆的更新和投入服务设施建设,及时满足广大乘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在快鹿公司,投入150万元的沃尔沃豪华商务车2辆,投入韩国大宇客车,用于上海、南京线运行,旅客反映很好,实载率显著提高。并在车站的候车厅建立专门的快客班车候乘区,提升品牌价值。

形成了“盐汽”品牌文化体系、18条价值观、多项品牌服务信条和服务规程,编制了《企业文化建设手册》、《服务员工手册》、《盐汽,我们共同的家园征文汇编》、《十大感动盐汽人物事迹选编》,总结提炼了全国劳模郭立菊、省级劳模沙惠林rts(公路运输服务)工作法,创作了“快乐大巴”歌曲舞蹈等文艺作品。

制定员工行为准则,设立迎宾导乘、装卸行李、托运儿童、接送老人、老弱孕残绿色通道等特色服务项目和言谈“四要”、待客“五心”、服务“六看”、形象“七忌”等服务准则,打造“党员行锋车”、“星级服务车”、“阳光直通车”等特色线路,开辟了“农民工绿色通道”,车厢内为旅客配备便民用品,开展“温馨在旅途,平安一路行”、“告别违章——万人签名”等主题服务活动。汽车站开辟“盐汽风”文化长廊,配备雨具、货物手推车,实行门外迎宾、扶老携幼、凭票免费寄存行包等“温情在车站”的人性化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您好工程”。各客运车队坚持 “盐阜汽运,满意全程”的服务目标及“三个确保”的服务信条、“三个百分百”的服务承诺,持续向旅客提供安全、快捷、及时、周到的运输服务。公司自上而下评比选树优秀员工、星级服务人员、劳动模范,实行“达标考核制”和“星级奖励制”,促进品牌服务理念落地。

通过品牌创建,一线人员把旅客视为亲人,想旅客所想,做旅客所盼的优质服务事迹层出不穷。多年来,张海霞同志立足三尺服务岗台,始终坚持“服务永远无止境”的服务理念,坚持一切从旅客出发、一切为旅客着想,努力做旅客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团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盐城市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巾帼标兵”,其带领的快客一班也被授予全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阜宁汽车站学雷锋小组自1989年设立以来的20年间,他们已为困难旅客解囊相助630余次,资助资金和物品价值15000元,收到表扬信160多封,锦旗75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授予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劳动模范的盐城汽车客运站服务班沙惠林同志,多年来始终坚持“一切从旅客出发、一切为旅客着想、一切使旅客满意”的服务理念,把岗位当作奉献爱心的平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技巧,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涵,用自己的热心、爱心、恒心和决心谱写出一名普通服务员的光彩篇章。在沙惠林的带动和影响下,她所在服务班组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青年文明号”、“省服务明星班组”和“省群众性技术创新示范岗”等殊荣。当然,已退休的全国、全省劳模朱贤才、于广善、仲爱萍、郭立菊等“老盐汽”的先进事迹,都一直在深切地影响着每一位“盐汽人”的一言一行。

为推广以沙惠林为代表的先进事迹,公司在其本人实践的眼到、耳到、手到、心到、情到、问候到“六到工作法”基础上,总结整理出了rts工作法,这个工作法包含三个主题思想和9项服务心法,其中三个主题思想是:r即尊重每个人(respect everybody,凡事换位想一想,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t即忠诚的行为(true_hearted behaviour凡事尽心尽力,用忠诚的行为把职责完成到最好);s即朴实的情感(simple emotion凡事简单中孕育着不简单,用朴实的心态升华人间情感)。

rts工作法对“盐阜汽运”品牌服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优质服务蔚然成风,售票员张海洋拾数万元巨款还失主,驾驶员王正勤挺身扑火救群众,站务员纪梅千里助学子,大丰民工接待站碗碗热粥暖客心……

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伴随亲情服务的是旅客对“盐阜汽运”服务品牌的好评和信赖,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盐阜汽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上级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对盐运品牌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今年,集团又被中国道路运输协会评为“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第28位),盐城汽车客运站被评为“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站场”。日前,东台汽车站长杨金山入选首届全国道路运输站场优秀站长。

目前在集团工作的从业人员有6000多人,这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大家庭,员工的衣食冷暖、人心向背不仅关系企业发展,也影响着一方安定。集团领导一班人深知责任重大,多年来坚持实施情感管理,打造温情 “盐汽”,使职工真正感觉到了“盐汽---我们的共同家园”。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作用,把凝聚人心作为立足点,设身处地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做到企业效益与员工收入的同步增长,同时关注内养人员,适当增加其生活费用。在集团,有完善的员工福利保障,每位员工统筹保险制度健全规范,职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各级领导班子都要进行慰问;切实关心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特困员工帮扶机制,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向纵深发展。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工作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在全司范围内全面推行。公司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党员扶贫致富链”,由党员集资为家庭困难的职工提供生活援助,帮助子女上学、购买生产工具或帮助他们寻找第二职业,提高经济收入,一方面为他们“输血”,同时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为了专款专用,党支部建立了专门的“扶贫帐户”,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困难职工进行紧急救助。年前,集团党委、工会联合发出“向不幸家庭捐款倡议”后募集而来的86955元爱心款,转交东台公司特困职工杨永东手中,让他真正感受到盐汽大家庭的温暖。

浓郁的情感文化使“盐汽”的企业氛围更加亲密和谐,进一步加强职工之家建设,组织开展了体育比赛、书画摄影等形式多样、职工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此外,在集团网站开辟了“文艺天地”、“员工论坛”等栏目,《盐阜汽运》报自创刊至今已出版发行212期,历经4次改版,做到图文并茂,信息及时,安全活动则以“杜邦安全论坛”等活动为载体,近年来陆续创作了《我们盐汽人》、《金钣手之歌》、《车轮滚滚》等企业歌曲;编排了舞蹈《快乐大巴》等文艺作品,极大的丰富广大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员工的身心素质,增强了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岗爱企热情。

形成各司其职、和谐相处、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氛围,才能推进建立和谐企业的进程。集团公司坚持“新”“老”三会和谐运作,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制企业的主体框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党委会、职代会和工会是企业的传统优势,在新企业得到了延续。集团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两次股东会,充分尊重员工的民主权利,强化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解答员工代表提案,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建立企务公开、民主议事等沟通、交流、服务、监督制度,畅通渠道,实现上下协调互动。各级班子和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成为务实、廉洁、亲民、开拓的带头人。广大员工忠诚、敬业,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团结战斗的干部员工队伍,为促进集团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机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在坚持德才兼备,凭实绩使用干部的大前提下,强化竞争机制,让那些工作创新业绩强的干部上得来,工作业绩平庸的干部下得去,切实疏通能上能下的用人通道;健全考核体系,完善以绩效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察办法,做到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静态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工作实绩纵比和横比相结合,整体功能与个人作用相结合,准确评价干部德才和能力。加快人才培养,推动岗位任职交流,坚持输血与造血兼顾,外引与内培并举。有计划地引进集团公司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学历较高、素质较好的人员,以提高和改善集团员工队伍结构状况,逐步在公司内构建起管理、技术、营销、生产等专业人才梯队。深化用工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新的劳动合同法,加大规范用工力度,全面推行劳务合作、劳务派遣制度。加强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内部劳动管理,积极推行“定岗定员、定责定薪、双向择岗、竞争上岗”的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及竞争淘汰制度。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既使公司的用工渠道更畅,又使员工队伍保持相对稳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效分配、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和形成科学严密的考核运作体系、奖罚分明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制度的改革,对新进的企业急需的人才,试行协议工资制,使员工寻求到“人”和“工作”最佳契合点,彻底解决工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团还制定了《服务岗位末位淘汰制度》、《首问负责制》、《服务星级评定制度》等,积极开展“微笑服务”、“您好”工程,彻底规范了服务行为。并通过深入开展以“优质服务,规范经营”为主要内容的百日竞赛活动,对各类违章经营车辆实行停班整顿,对违章达三次的班车终止承包合同,违章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盐城至上海、盐城至南京等班线还被市行业管理部门推荐为省级文明班线,全市公安系统公布表彰的年度“金牌驾驶员”,几乎被集团在职驾驶员囊括,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回报社会是应尽的职责,多年来集团公司一直坚持“奉献社会,创造未来”的企业价值观,以“服务社会,用我的微笑连接社会微笑”为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组织员工向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等受震灾区捐款达200万余元,并组织运力投入灾区的运输物资的救灾队伍之中。北京奥运会期间,公司派遣10辆豪华大巴,组成奥运通勤保障车队,出色的完成了奥运通勤保障运输任务,获得了北京奥组委、北京林业大学,以及众多奥运志愿者的一致好评。集团每年还承担着全市新兵运输的政治任务,以及高考学生运输任务,均受到用车单位的肯定和赞扬。另外与社区结链,扶贫济困,参与市、区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和大型演出活动,把社会责任与企业和谐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盐汽的企业文化真正实现了新老企业的有机传承,实现了外显文化和内隐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提高服务水平和提高经营绩效的有效促进。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集团经济指标得到了大幅提升,经营规模、经济效益、人均收入得到持续增长和扩大,利税费上缴额度也是地方前列,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要开辟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天地,并不是说“旧的不好”,也不是讲“推翻重来”,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得失来看,搞好公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从“立足基础,把握关键,抓好途径”三个方面来逐步实现。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释放出他们的最大潜能。以人为本也是公路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公路运输企业可以从五个方面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

建立岗位流动(或岗位轮换)制度。人才学有一个叫做“鲶鱼效应”的定律。鲶鱼效应在管理中就是促进员工流动、择优上岗。如果一个企业不鼓励员工流动,那么企业就没有活力。实现价值分流。价值分流也就是价值多元化,指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取向建立多种评价体系,使具有不同能质和能级的人,处于不同岗位和职位的人都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都能看到自己的前途,都有一个奋斗目标。“单一价值”取向不仅造成人才浪费,而且容易孽生腐败。增强相互信任。在一个企业内,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相互信任, 他们就不可能真诚合作,企业也就不可能出现1+1大于2 的整合功能。如何实现信任,就是要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适当予以放权,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管理,就能有效的增强基层公路运输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了相互间的信任。引导观念更新。公路运输企业体制改革并非仅仅是“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观念”转型,对于企业来说,落后的观念也是制约员工才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能力差别理念。二是互动管理理念。三是共赢平台理念。主动承担风险。公路运输企业内部的许多创新性工作,风险大,如果对失败惩罚过重,职工就“不敢”创新,所以企业要主动承担创新风险,在企业内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文化环境。

优秀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文化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机勃勃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关键就是执行。在领导者的提倡下,执行应该成为企业的基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运行的三个关键因素:战略、人员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执行”的精神来指导落实。强化执行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培养一支善于“两手抓”,能够“两手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队伍。他们着力坚持发挥“一把手”带头和示范作用,使得领导带头执行企业文化。二是把从严治党融入从严治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三是把“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融入企业科学管理,建立和完善“两手抓”的运行机制。四是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投入。五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建设,靠实抓出实效,靠长抓产生长效。

市场环境下的公路运输企业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它以当今中国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为背景,承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受当今世界文化的影响,因而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具有人本性、和谐性。各公路运输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1)以人为本,建设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综合体现。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必须使企业目标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念,作为一切政策行动的最高准则。其次要培养员工共同价值观,以形成鲜明的企业精神,同时通过不断了解、引导和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与时俱进,建设企业竞争文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路运输企业文化要建立新的竞争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过去由于管理配置不顺,加之公路运输垄断性,公路运输企业员工竞争意识淡薄,改制后,随着公路运输市场的构建和开放,竞争不可避免。根据自身特点,努力建设竞争文化,在战略管理、市场开拓、激励和约束机制、各项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追赶先进水平,再次推动公路运输企业的发展。(3)敢为人先,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新世纪里,创造性和灵活性将成为宝贵的资源。创新才能发展,敢于创新、敢于领先,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不仅可以赢得巨大利润,同时也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公路运输企业要保持强大动力的唯一法则是创新,必须全面的构建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4)优质服务,建设企业服务文化。服务是永恒的主题。面临严峻挑战的公路运输企业抓住市场,适应客户,关键在于优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项目,构筑新型的服务文化。(5)精心策划,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安全没有保证,生产便失去意义。要以人为本首先是关爱员工安全,员工的生命、健康和把员工家庭幸福放在第一位。安全管理的主旨:防患未然,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抓安全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

总之,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好公路运输企业文化,树立公路运输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使公路运输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实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公路运输企业文化务必要打造好、建设好。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有着五十多年发展史的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一个国有企业整体改制而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具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路面、路基、桥梁、通航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并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和水工金属结构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及境外工程承包经营权。注册资本1.5亿元,信用等级aaa级,年施工能力逾45亿元。企业改制后,集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思路,在精心打造“全国一流路桥、航闸建造企业”的过程中,传承传统的文化并在企业组织中不断深化和吐故纳新,逐步向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迈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江苏交工”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与企业经营管理融为一体。2007年9月,集团公司荣获“镇江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殊荣。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组织实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望、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外在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集团公司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重要性,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转、员工行为规范等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知名度,全公司呈现出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主任,党委副书记、总裁任副主任,常务委员包括公司纪委、工会及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集团公司每年与基层党组织签订《企业文化建设、党建管理工作、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状》,以此推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引领战略发展

集团公司于2002年底完成了由国有企业到民营企业的改制进程。面对全新的经营模式,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层首先考虑到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问题。坚持正确的战略引领,确立科学的发展方向,是作为一个全新的企业站稳脚跟、谋求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打造全新团队必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集团公司在传承优良作风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自身实际,经深入广泛调研、探讨、咨询、论证,领导班子最终确立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全国一流路桥、航闸建造企业;发展战略:立足江苏、服务全国、开拓境外。

在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同时,集团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整体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企业文化理念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企业的“灵魂”注入到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理念根植人心,更加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育了优秀的职工队伍和团队精神,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实现凝聚人心、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打造团队、培塑品牌、构建和谐等诸多目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炼企业精神

完成国企改民营的改制进程后,为培塑团队精神,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集团公司立即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组织员工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活动,确立了“创新、高效、务实、奋进”的企业精神,同时确立了“以人为本,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此作为集团公司及每一名员工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涵盖了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和为顾客服务、向社会负责的认知、理念、动机和价值取向,为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了巨大作用。

集团公司还通过企业标志优化设计活动,确定了体现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主要业务的新的企业标志,广大员工爱不释手。

在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集团公司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稳定”的精神理念,相继出台了《集体合同》、《工会工作条例》、《实施〈江苏省公司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细则》、《劳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职工岗位考核、竞争上岗、内部待岗暂行办法》、《城镇职工购(住)房实施办法补充规定》、《员工手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在内的近30项规章制度,在规范企业管理的同时维护了员工的经济权益和切身利益。

推进民主管理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企业的进程中,集团公司确保了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的全面落实,全面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有效载体。为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2003年集团公司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对职代会召开的程序、议题、职工代表的产生、专门小组的建设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建立了由集团公司和分(子)公司组成的两级职代会制度,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依据。2008年,根据《江苏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江苏省职工代表大会操作办法》的相关规定,又制定职代会工作规范,规范了两级职工代表选举产生的程序和各项工作制度。集团公司和分(子)公司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坚持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提交大会审议通过,并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团长联席会议的作用,对职工代表的提案也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为切实提高广大职工代表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集团公司建立了职工代表培训制度,并根据代表流动分散的实际情况,坚持分期、分批对职工代表进行培训。

集团公司积极完善“厂务公开”各项工作,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规定了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对各项应该公开的内容,分别规定了公开的程序、形式、时间、承办部门、承办责任人和检查监督的时限,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规定了由纪检和工会负责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的职权,为公司厂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厂务公开”的内容在集团总部及基层单位定期或即时公示,遇有特殊情况和重要决策,公司还组织人员分赴基层、工地召开座谈会或发意向书面调查问卷,直接听取员工的意见,以保证各项决策和方案有坚实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提交有关会议审议通过。2005年,集团公司荣获“江苏省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集体合同是企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公司于1997年正式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目前已是第五轮集体合同。多年来,集团公司的集体合同都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并报省劳动部门审批后正式实施,坚持每年对集体合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强化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将相关情况向职代会报告。

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新形势下企业谋求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有效化解企业劳资矛盾,促进双方和谐共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集团公司七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意见》,表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三年来,普通职工的工资水平逐步提升,由2007年的23615元,到2008年的24469元、2009年的30712元,人均增资7097元。

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了重大、紧急事项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通过重大事项信息网络的及时传递和下情上达,保证了集团公司与各分(子)公司和各项目部之间的信息畅通,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影响,使企业的内部治安状况保持稳定。

改制后职工住房补贴问题,一直是员工较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稳妥地解决退休职工住房困难,2004年,集团公司针对退休职工的要求和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通过与退休职工的代表协商达成了分期分批按年龄段支付住房补贴的办法,并制定了《城镇职工购(住)房补贴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正式实施。五年来,集团公司共发放退休职工购(住)房补贴

930万元,从今年起,职工退休时就可享受住房补贴。

健全文化载体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集团公司首先从载体入手,完备形象展示、宣传教育阵地,并形成体系。集团公司先后制作了企业歌《“开路人”之歌》、企业旗帜、企业画册、宣传光盘,并自办企业报《开路人》、企业网站,还组织设计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党校和职工流动学校每年举办轮训班,加强对党员、职工的政治、思想、法律教育。各基层单位有“职工小家”、“党员活动室”、“文娱活动室”,各工地(车间、船队)有简报、板报、橱窗或广播。

集团公司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文明班组、文明职工建设和创建,在生产施工中大力开展“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劳动竞赛、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合理化建议、“安康杯”、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各项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集团公司以“三创五比”劳动竞赛为抓手,组织在近百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掀起了大规模、高规格的劳动竞赛热潮,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工程的开展。为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学习技术、提高技能,集团公司还制定了“职工岗位技术比武奖励暂行办法”,坚持每年组织1-2个工种开展岗位技能比武活动。目前,已有测量工、电焊工、试验工、钢筋工、技术人员、材料人员等10余个工种、1500余人参加,活动中获得相应名次的优秀选手获得了“岗位技术能手”称号以及岗位奖励津贴。集团公司还十分注重挖掘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征集合理化建议500余条,其中多条建议荣获省、市“十大技术创新成果”、“十佳合理化建议”、“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调动了广大职工学习知识、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集团公司充分认识到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年坚持群众性企业文化活动。集团公司连续十多年每年开展“企业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广大员工踊跃参与,起到了良好的凝心聚力作用。每逢重大节日,集团公司以及各基层单位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经常组织开展“卡拉ok”比赛、演讲比赛、征文和摄影、书法、绘画比赛,并组织推荐有文体特长的员工到社会上展示才能和风采,在省、市行业举办的各类比赛中屡屡取得好成绩。2006年8月,集团公司组织开展了“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稳定”的征文活动,动员广大员工联系自身工作、家庭以及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撰写文章,把自己对于“和谐”的充分理解和认识,用精彩的文笔进行了诠释。此后,还专门召开了“构建和谐企业研讨会”,获奖征文的作者代表和基层党、政、工负责人共同进行了交流,为企业的和谐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在2006年镇江市首届企业文化节活动中,集团公司选送的研讨论文分获二、三等奖,“卡拉ok”参赛选手荣获“职工十佳歌手”。2008年,集团公司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殊荣。2009年,集团公司开展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举办首届“开路人”杯篮球赛、硬笔书法比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小故事及和谐感言征集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企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2004年,集团公司被镇江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一直保持至今。

彰显活动成果

近年来,集团公司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得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协调功能和效益功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施工生产、经济效益、员工生活等各个方面彰显出无穷的活力。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坚持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促进稳定”的思路和理念,严格按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整合型管理体系”(iso、gb整合体系)进行运作,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全面推进民主管理,企业文化的导向力和凝聚功能得到充分展示,在广大员工主人翁意识显著提高的同时,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

施工生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集团公司将科学管理、精细化运作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强化质量、安全、效率等施工生产三要素的管理,注重节能降耗、持续改进,以追求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注重环境、形象、文明等施工工地软指标的建设,强化以人为本、保护环境,以达到形象最佳化。施工生产中,我们以强有力的施工方案报审制度、施工工艺论证评审制度、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验收检验制度、倒排施工计划等制度和措施,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同时,以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制度、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危险源点控制规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工作专项检查、专职安全员制度等规定和制度,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有序。在文明施工方面,我们从强化项目部建设着手,要求基层单位严格按照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展示形象,充分展示我们“江苏交工”的整体形象和精神风貌。

对于我们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存在“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基层工地员工的业余生活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之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合力效能,使企业外有声誉、内有合力,从而更好地体现企业综合优势。在每年夏季高温期间,集团公司都发出夏季高温慰问信,在要求各基层单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专门拨出经费组织对基层生产一线进行高温慰问;集团公司还经常组织文艺小分队、电影放映队,深入施工一线进行慰问演出、放映。各基层单位也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在施工一线相继建立了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体育活动场所,全面充实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温馨生日”活动,由项目部每月组织一次员工生日庆贺晚宴,让员工充分体会大家庭的温暖。

促进健康发展

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光大先进企业文化,集团公司做到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工程质量以及知名度,在全省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标承建了一大批国家、省重点交通、市政公用工程,并在越南、印度、印尼、安哥拉等国承建了火电厂码头和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所建工程的质量优良率和工期履约率均保持100%,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3项、“詹天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银奖2项,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1项,部、省(市)优质工程70余项。相继荣获“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有功单位”、“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有功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多次被评为“江苏省进沪施工企业”、“江苏省先进建筑企业”、“江苏省知名建设承包商”、“江苏省建筑业技术进步先进单位”、“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殊荣,并荣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以上是我们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是一项不断发展完善提升的系统工程。我们集团公司将在深入持久地推进和弘扬先进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凝心聚力、努力进取,使企业文化进一步得以完善,达到深度认同和持续创新,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稳步发展。

用心血融铸核心理念 让企业文化生生不息

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公司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交科院),成立于1978年, 2002年实现由事业单位成功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有限公司,2008年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体制、机制、技术的创新,带动了江苏交科院跨越式发展。目前,江苏省交科院业务领域涉及公路、市政、水工、城市轨道、铁路、航空和建筑、环评等行业,形成了以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科研、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咨询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为核心业务领域的企业集团。

在省交通运输厅、交通企业协会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公司在业务发展领域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江苏交科院始终以“为交通事业持续贡献新技术、新产品”为使命,秉承“关注客户、发展员工、崇尚合作、鼓励创新、重视绩效”的核心价值观,朝着“成为国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的目标阔步前行。

2008年,公司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认定为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连续四年被美国enr评为“中国勘察设计企业60强” 2008年, 2007enr/建筑时报评定为“2007最具成长性的工程设计企业”第5位;

其中,省外3.3亿(占46%);

1996年 江苏省公路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省交通厅)

2004年 江苏省公路桥梁工程研究中心(省科技厅、交通厅)

2006年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

2007年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事部)

2008年 长大桥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

2008年 江苏省路面养护技术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200年 江苏省桥梁质量检测与营运安全评价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厅)

2009年 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

2009年 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部等)

我院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励158项,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外观专利2项。

江苏交科院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全员参与、逐步凝练的过程。2004年邀请hay(合益)公司对公司作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成为交科院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通过全员参与和逐步凝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组成部分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得以明确。

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程咨询公司;

为交通事业持续贡献新技术、新产品;

关注客户、发展员工、崇尚合作、鼓励创新、重视绩效;

标志的外形是由正方形嵌入平滑曲线加上英文缩写组成,标志设计借用了中国印章篆刻的手法。主导颜色采用蓝色,代表庄重高贵、严禁深邃、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同时具备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标志的正方形分割动感流畅,表现出“成为国内一流工程咨询公司”的企业愿景;标志中的镂空部分,形似平滑的大道,象征着交通领域事业,及公司“为交通事业持续贡献新技术、新产品”的企业使命;白色部分,在强化视觉效果的同时,更隐喻在未知领域里的探索、攻关的品质;图形形似一面飞扬的旗帜,代表着交科院将成为交通行业的一面旗帜,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面对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必须不断进取、永不停歇,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标志系统展示了交科院人的愿景、使命、精神状态,表达了对股东的负责,对员工的关怀,对客户和社会的奉献,寓意了对“关注客户、发展员工、崇尚合作、鼓励创新、重视绩效”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成为国内一流的工程咨询公司”这一目标的不懈追求。标志内涵丰富,催人奋进。

公司logo及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标志和主要内容,在公司的文化宣传中得以展示。公司岗位证、信封、台历、手拎袋等都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载体。

愿景、使命与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贯穿于江苏交科院企业文化建设始终。

我们强调理解客户的观点,恪守对客户的承诺,推崇为客户创造价值。

成立独立的营销与客户维护部门——经营部,打造和锤炼营销体系;形成以项目制为核心的业务运作模式,强调客户需求导向,使业务所与营销人员分工协作;

关注客户需求,维护客户资源;通过客户回访和客户意见反馈的形式,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建立客户投诉渠道,收集客户意见;将客户维护情况列入到营销人员考核考查指标中。

我们倡导员工价值的充分体现,努力打造一流员工队伍,实现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以优秀企业为标杆,打破以简单人事管理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了知识型企业的hrm模式;

成立党校及方山大学,为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增值和自身价值增值提供帮助;

打造专业化组织,在技术、营销、管理三条专业线上培育复合型人才;

与多家名牌大学成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参与政府人才培养计划,为国家奉献交通行业专家和人才;

建立内部沟通机制;

对模范行为和先进人物进行表彰,以资鼓励;

开展党员活动;

支持员工自发的七大兴趣协会活动,为协会活动注入资金支持。

开展任职资格认定,将资格认定结果与薪级调整、考核结果、个人贡献挂钩;

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调动,帮助员工在外部职称和资格上得到提升;

开展干部管理,实施继任者计划,使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运用科学调查工具,开展组织氛围建设;

倡导公司内“职业发展规划”的理念,帮助员工在职业发展上有突破和提高。

培训:开展内外部各级培训及学术技能交流会议,给员工自我增值提供帮助,在内部形成浓厚的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氛围;

内部期刊:创建多种内部期刊,给员工的知识交流和风采展示提供平台:《交科之声》、《秘书风采》、《绘图之窗》等;

奖励及激励:即时奖励、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对先进人物、模范行为进行表彰

员工活动:员工自发成立七大兴趣协会,覆盖人员广泛。

七大兴趣协会:

篮球协会

足球协会

乒乓球协会

羽毛球协会

摄影协会

游泳协会

曲艺协会

现有的内部刊物:院报、《交科之声》、《秘书风采》、《绘图之窗》

关注客户

发展员工

崇尚合作

交 科 之 声

责任编辑 :梁申、孙超超、周舟

校对审核 :徐继原、于乐芳 主办部门 :人力资源部

第 一 期

2010年8月出版

董事长、副总裁赴工地慰问

高层座谈

发展员工:定期组织高层座谈及工地慰问

鼓励创新重视绩效

我们提倡团队合作,开诚布公、相互支撑、分享成功。

开展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议;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目前与德国、美国等国科研院所有合作项目);与名校联合成立校企培养基地(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成立培养基地);通过联合体投标等形式,与国内兄弟院所合作,共同推动交通事业发展。

已开展及即将开展的学术交流会议:

2001-2008年 80批次、152人次国际交流

2004年 全国交通系统唯一“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

2009年10月,协办 混凝土桥梁国际会议

2009年11月2-4日,承办国际橡胶沥青大会

2009年11月3~4日,协办“崛起中国桥梁自主创新之路”主题系列活动

2009年12月2日至4日,协办“桥梁技术国际峰会2009”

2010年5月,协办第七届国际索承桥梁运营商会议

2012年拟办世界“重载和超载对路面性能影响”专题研讨会

海外市场开拓:

2007年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中心试验室、管理培训、科研;2010年安哥拉社会福利房总承包项目。

倡导不同业务所之间的项目合作;以项目制运作方式为例,倡导业务部门与职能部门、营销部门的合作。

我们追求卓越,鼓励服务、技术、产品和管理等一切创新活动。

成立学术委员会;

整合打造创新型业务所(设计、检测、科研等);

成立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

加大对科研创新项目的政策倾斜力度,在r&d资金投入、成果激励两个方面鼓励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1)物质层面

设立集团荣誉奖项,所设即时奖励、月度奖励、季度奖励和年度奖励类别,其中内部荣誉奖项20项。

2)行为层面

董事长和总裁为新进员工授课讲述公司发展史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高层领导作以表率;

建立了素质模型,在各个职位族之间将任职素质与企业的价值观进行匹配;

自2009年起,采用q12做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调查,用于测评公司组织氛围;

开通了公司信息化平台,e平台;

通过“合理化建议”渠道的开通,征集员工的建议,对采纳建议进行奖励并做宣传;

作为管理上的创新,采用项目制业务运作方式;

3)制度层面

每年对公司发布制度进行核心价值观吻合度的评价。

江苏交科院为交通行业贡献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沥青路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累计服务的高速公路里程达10,000公里。

建成投入两个重点实验室:长大桥梁健康检测与诊断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交通运输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6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公司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财政厅、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认定为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注重执行,要求专业和规范,奖励优异业绩。

组织层面开展工作:

根据战略实施规划,制定每年的战略完成目标;

开展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分层分级的绩效考核体系;

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工作输出质量的经济调节杠杆,与岗位任职、人员晋升、薪酬等级挂钩,直接影响到员工收入;

绩效考核结果强制比例分配;根据考核结果,保持一定淘汰率;

对于绩效不佳人员,进行周期性的绩效辅导,打造高绩效团队。

“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以文化筑起船闸事业长青基石

江苏省邵伯船闸管理所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也是开展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单位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邵伯船闸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单位内聚人心,外塑形象重要途径。船闸之魂,文以化之;船闸之神,文以铸之。通过长期建设,邵伯船闸形成了具有明显水运特点和船闸行业特色的交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搞建设,创新思维谋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有效促进了服务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来我所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全国交通系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首批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邵伯船闸是京杭运河江苏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的一个基层单位,是苏北运河由南向北第二个梯级船闸。船闸最早建于1934年,该闸已报废。目前运行的一号、二号船闸分别建成于1962年和1987年。船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安全保畅、规费征收和建设管理工作。现有职工106人,设有工会、监察室(体系办),政秘、运调、工技、财务四个股室以及四个运行工班、监控组、上下游远方调度站和机电班。常年担负着苏、浙、鲁、皖等10多个省市的船舶过闸任务,船舶年通过量已超亿吨,至去年年底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0年无重大责任非责任事故。船闸经多次技术改造,现采用了管控一体化、联网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等先进方式,对船闸运行控制和船舶过闸服务的全过程即登记、收费、调度放行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2008年11月26日,由国家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投资的京杭运河扩容工程——邵伯三线船闸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4.56亿元,预计2011年底建成,届时将大大提高我闸的通航能力,闸区及引航道沿岸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新的改善。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理念。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强调确立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重视单位文化理念的提炼和发展,坚持愿景引领作用,坚持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邵闸精神的探索,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上个世纪的90年代邵伯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三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做什么

世纪之交时,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在扉页上写道:“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在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也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家门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着手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多是由民营企业家一手创办,精心培育而逐渐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家是民营企业日常运营与发展的核心、关键。他们掌握企业的各项资源和信息;他们立足于企业,关注社会,致力于各种资源的最有组合,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优质企业家品质、才华、胆识等综合素质的扩展和放大;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又以其成功后的自信,激励和鞭策企业家组织和带领全体员工在“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动力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企业文化的成功构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在民营企业的文化构建过程中,企业员工作为一个整体处于主体地位,但是,也无庸置疑,民营企业驾驶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当然的第一主题。这是由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文化常常反映组织创始人的远见使命,因为创始人有着独创性的思想,所以他们对如何实施这些想法存在着倾向性,他们不为已有的习惯或意识所束缚。”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每个企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地理位置、产品属性、企业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各具特色。民营企业是民营企业家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透彻,他们理应该也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充当且当好设计师,实现企业文化的准确定位。所以说,民营企业家不仅是经济专家,也是文化专家。他们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或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培育新精神,把文化融入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全面客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历史、文化、经营内容和战略方针等诸要素,对企业内部现有文化基础和文化条件、企业外部文化环境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详细诊断,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进行整体设计,精心概括提炼出本企业的理念,并将这些管理理念灌输和渗透到企业精神中,形成独具个性的适合本企业的特色企业文化。

企业家倡导的思想和经营理念只有扩展为企业的制度,而且必须渗透进员工的心灵,成为他们的追求才能成为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将少数人思想变群体的意识,把企业价值和经营理念内化为统一的企业行动。新企业文化形成概念模型后它不会主动扩散,企业员工也不会主动接受,原有的企业文化也不会自动瓦解。这一切都说明企业文化变革的艰难性。企业文化自身还具有极大的反弹阻力,变革需要巨大的权力推动,没有强大的推动力,变革不会发生。而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深入员工内心才能发挥并显现其巨大的文化力。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要做一名忠诚的牧师,不断地布道。一方面,重新构建企业文化层次,打破多等级企业文化界限,减少企业文化形成传播与扩散程序,缩短企业文化渗透流程,尽量缩短企业文化传播的时间,限定流程成本。另一方面,在企业文

化变革中,明确的表达基本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始终不渝和满怀激情地向大家宣传,要具有传教士的精神,尽可能的利用与组织成员的每次接触、每一次会面等机会来表达和强化某种价值主题和理念。通过企业家和员工互动的方式促使员工把自身价值的体现与企业目标的实现相结合,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内化融合,从而从内心深处主动地接受企业文化。美国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先生无论多忙,每日都要为员工讲几次课。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在中国办的商学院开学时,公司老总都要过来讲课。而ge的杰克·韦尔奇则力推“洼坑”辩论。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向员工布道企业文化,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在工作中,思想统一的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做,从而形成企业的强大合力。

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象征或者说具体化身与体现。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民营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和品质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产的原动力,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应对民营企业的新发展,企业家要自觉地进行理念革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统计调查表明,2002年中国民营企业主群体中,获得硕士学位的企业主占3.2%,获得博士学位的企业主占0.5%。这种状况显然是难以与目前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相适应的。因此,民营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企业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其次,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真正的具有渊博知识、辨证思维、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家。只有如此,企业家才能以自觉的文化战略眼光,引导和创造一种文化,推动企业文化的构建、强化和变革,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点仍值得我们注意,避免发生这样状况发生。

不能因为企业家在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做和率先垂范,就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民营企业家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是所有企业人参与共建、互动的成果。企业人不仅包括企业家,也包括企业基层员工和各级管理者及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文化可以有多种来源和构成,民营企业家的文化,企业家个人崇尚或极力倡导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仅仅处于主导地位,并不能代表企业文化的全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民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企业文化的建成并不等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企业的内部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处在变化和发展中。过去曾经推动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现在已经不能完全,至少部分地不能适应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这就决定民营企业文化必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家在这一变革和调整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敏锐洞察力,他们的创新力进取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文化的动态适应性,固步自封只会导致企业文化的僵化。

上面说到企业文化并不直接等同于民营企业家的文化。除此之外,民营企业的文化还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相对于文化创建者而言,尤其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民营企业家,企业文化在形成后便遵循着自身的运行机制在企业中运行,较少地受企业家个人的主观意志的左右,具有独立运行能力和自我繁衍。不能因为民营企业家的离职或离去,企业

文化就失去生命力最终僵死。相反,他应该能够保证企业经营发展的连贯。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猝死,但是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出现人们预期的混乱,公司依旧有条不紊地运行。究其原因,很大地可以解释为爱立信中国优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企业文化的保障。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四

建设中国民营企业文化之路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群体共同认可的某种文化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准则等。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自身的管理风格和精神风貌,是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企业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取得成功的法宝。

企业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员工的思想,用以调节员工行为,是一种非直接的、又是更深层次的企业管理,其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从大量事实中不难看出:处在同一经济区内的一些企业,论其规模、经营方式、市场条件等基本因素相似,但实际经营效果却相差甚远,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在那许多相似之处,还有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经营哲学以及由之派生的服务水平等等的不同,而这些正反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差异。

美国ibm公司总裁华特曼在《企业与信念》一书中说过:“企业的成功主要是跟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驱策动机有关,信念的重要性远超过技术和经济资源…...”(彼特斯•华特曼《追求卓越》第25页)。许多经营管理学家也都认为,企业能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于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获取成功的秘诀。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开放的社会系统,其行为标准体系是否符合企业生存发展,决定着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集中反映,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定向与规范作用,它为企业决策行为提供了一个清晰明确的坐标系统,促使企业始终把企业的价值观看作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最终依据和衡量方案决策优劣的最终尺度。在“一切为用户着想”的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目标制定就必须以产品的服务及对顾客有益为出发点,用“制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要求员工;在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中,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则是统帅企业一切经营决策的灵魂,达到消费者与经营者双赢的目的。同时,企业文化还可通过自身强大的感召力,把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团结起来,引导到先进的目标上去。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工作目标时,首先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观,一旦由于工作性质、角色差异和利益差别产生矛盾时,企业文化也可凭借它所特有的目标协调作用促使各部门自觉进行调整,达到理解与沟通,从而建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

一个企业要搞好经营管理,必须使全体员工在统一的价值观指引下,产生对企业目标、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一种认同感和使命感。企业文化的一个特殊功能,就是以一种特有的整合力和推动力,促使人们遵从企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习惯等,从而使人们的行为汇聚导向终极的企业目标。企业文化就象粘合剂一样,持久广泛地加固、充实着企业的经济、政治等刚性部件,使员工能够在一种自主自觉的意识中以企业利益为坐标,调整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为企业无私奉献。

马斯洛心理需求学说认为,人类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进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易成为个体行为的动机,成为人们刻苦工作、不懈追求的强大驱动力。企业文化也正是提供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借助典范人物、奖罚仪式、“光环效应”等方式,向员工传授企业文化的内涵,使其充分认识企业行为的意义,自觉地把企业目标内化为自身的追求,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和发奋进取的竞争精神,同时,赢得个人事业的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推动企业顺利发展。

它与企业文化的激烈作用是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但是当这种文化已内化为企业干部员工内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时,便在无形中具有了一种潜在的强制作用。这种无形的强制作用即表现为员工在实施行为时对企业共同目标自主自觉的选择,这时,企业文化就已升华为一种信仰,一种一切都可以改变,而唯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不可改变的精神追求,这样企业管理就有了坚实稳固的基础。同时,一个企业总是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即给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丰富的物质利益,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还要通过自身的价值观念、经营原则、精神风貌来影响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活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引导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把眼光转向社会,转向更广阔、更长远、更崇高的目标,促使企业在完成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利润目标。一旦当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目标、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社会责任或企业长期目标。这样,企业文化的价值就体现在维系企业生存,推动企业不断向更高、更快、更强发展的深层次意义上。 二、建设民营企业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到2006年10月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430多万户。这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半壁江山”,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民营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增加城乡人民收入以及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总体上讲,民营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既存在创业难、融资难、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的问题。民营企业自身也存在总体素质不够高、经营增长方式粗放、人才短缺、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些企业由于多年形成的经营模式和思维定式积重难返,竞争意识淡薄,观念更新缓慢,经营视野狭窄,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造成了决策迟缓、措施不力、管理混乱、利润下滑。还有一些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内功不足”,不注重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下工夫,没有长远规划和整体观念,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严重匮乏,前途渺茫。甚至有个别企业还以次充好坑害顾客,使得企业信誉扫地,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所有这些,虽然与国家政策、外部条件、“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是,企业没有正确的经营策略和完善的企业文化系统,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量,也是企业难以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某种程度上,这方面的原因还是持久的、深远的,更具决定性意义。因为,市场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市场格局的多元化已是不可逆转;加上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的双重挑战,局势是非常严峻的,任何幻想都无济于事。企业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在强化“硬件”的同时,大力加强“软件”建设,构建起自身正确、完善、有效的文化坐标系统,以此指导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追求整体效应和长远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企业的有识之士经过市场经济的磨炼,已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敏锐地把握住了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与精神”所在,在搞好企业经营的同时,苦心构筑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优势。 三、如何构建民营企业的文化模式

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要求出发,吸取我国企业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和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成果,结合民营企业本身特点,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以企业价值观念为核心,以企业行为规范、企业意识体系和物质文化的结构为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立开放发展、多元稳定的企业文化模式。笔者认为,其基本框架应是: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信念,竞争创业、艰苦奋斗和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团结、勤奋、开拓、创新、身体力行的经营作风和管理作风。

民营企业作为商品流通的承担者,其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应确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优质商品、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这一核心价值观还可引伸出“顾客至上”、“客户第一”、“公平交易”等一系列价值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养成了“等客上门”的习惯和“座商”作风,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这些与市场经济准则截然相悖的习气,成为民营企业走向市场的严重障碍。而有些个体经营者却能以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赢得顾客的青睐,与国营企业和较大型民营企业争夺市场。因此,如何在拥有优质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切实确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就成为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是企业的主体,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许多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都证明了这一点。即不把资金和设施作为提高营业额和利润率的唯一源泉,而是从企业主体——员工出发,致力使员工内心深处理解、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并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人与企业、人与人、人与工作的关系,从而达到经营管理的和谐统一。为此,必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这一方面可通过关心员工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文化娱乐等来增强员工爱企业如家的感情;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即通过提合理化建议、健全民主管理、增强决策透明度、强化员工参政议政的相关机制等,使员工真正确立起企业主人翁地位,满足其自我尊重的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北美和欧洲正蓬勃兴起的“员工参与制”就收到了这一效果。它使员工不仅对自身工作岗位、对企业基层,而且对高层决策、对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都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都具有如下特点:开拓、创新,具备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员工爱企业如家;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关系融洽、默契;精打细算,勤俭办企业等等。我们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惰性因素还严重禁锢着企业的肌体。造成不少企业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看不到市场竞争的严酷性;有些企业以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缺乏勤俭持家的精神;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组织松散,人情淡漠,缺乏凝聚力。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与腾飞,需要大力改进。 4.建立扎实、高效、身体力行的管理作风。这一点是针对企业领导者而言的。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传教士”和“布道者”,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观念的“耕耘者”和“播种人”,他们的一些日常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如对员工与顾客矛盾的处理态度,对员工的奖惩办法、晋升标准,本人的个性、品质、道德水平等,都对企业文化的风格具有重要影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领导者优异的管理、工作作风能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企业领导者在经营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素养,优化领导艺术,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起到表率和风范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形象是企业参与竞争、打入市场的最好广告,它具体地、外在地昭示社会,自身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指导经营。通过观察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既可得出一种亲和的行为感应。总的讲民营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历史中,积累了深厚的“家当”和丰富的经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顾客心中形成了较强大的信誉效应,这是我们的巨大优势所在,值得在市场竞争中大力发扬和着力强化。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有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不注意优化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甚至有些企业不珍惜多年来辛辛苦苦形成的良好声誉,追求短期行为,在经营中以次充好,缺斤短两,坑害顾客,造成了极坏影响,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处境。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妨害了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等于把市场和顾客拱手送给他人。 四、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企业精神

“团结、服务、勤奋、高效”的八字企业精神,在实践中作为员工的一种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取向,体现了强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精髓至今仍是我们应该共同遵循的准则。但无庸讳言,目前在部分民营企业中,这个企业精神体现得不那么令人满意,不团结、服务差、效益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企业精神的确定,不能以有文字表述为结束,而必须使其真正形成企业员工群众共识并用其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摒弃那些有悖于企业精神的言行,激烈全体员工为企业兴旺发达而努力。

企业精神的形成是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它应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充实新的涵义。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情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情况已全然不同,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变化莫测。面对市场经济,民营企业应培育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精神,诸如要有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勇气,也要有敢于创新、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才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综而观之,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企业成功的条件并不仅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精确的财务体系与利润目标,而且还在于是否能够创造出一种强劲有力的企业文化,能否帮助企业内部成员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信念与崇高目标,培养良好的管理作风,从而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文化的优势。民营企业面临愈来愈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如何营造起自身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系统,以适应各种变化莫测的情势,赢得成功,的确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五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一要]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尤其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更是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基于我国民营企业建设现状,提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先进企业文化在提炼核心价值观时,应该以企业发展的现实阶段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根据,努力使企业的价值观切合企业实际,显现企业个性,反映企业特色。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它的灵魂,是一种理念力。这种力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成败,关系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决定着企业的品位、品格和文明程度。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有人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概括为七大要素:真实稳健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真实诚信的服务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公平、公正善待员工,激励员工开拓创新,这七大要素无一不与先进的企业文化直接相关。

先进的企业文化强调把文化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把先进理念渗透到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之中,渗透到企业管理体制、激励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之中,企业文化“力”的作用才会真正显现出来。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精神的提炼、培育乃至倡导、发扬,需要企业制度的全面支持。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熏陶下,通过树立典型人物与先进事迹,使企业具有了生命力。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围绕企业目标建立健全乃至创新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使员工的各种活动、相互关系的协调以及行为效果的评价等都有章可循。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员工明确目的、步调一致。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事业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事业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其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导向作用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

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与重要方法,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志统一起来,使企业更快、更好、更稳定地生存与发展。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激励作用。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提高下属机构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经营能力及活力,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第四,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包含规范管理的相关内容,而且管理本身也体现着企业文化。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免疫功能。约束

力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性要素,而在企业实际运作中,文化纽带、精神纽带、道德纽带、产权纽带、物质纽带、利益纽带则对形成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无疑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泰勒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物本管理”,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大机器,企业员工则是这一机器中的零部件,把人当成物来管理。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出现了“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不单纯是创造财富的工具,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这对于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开发人力资源和人力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成为企业的首要工作。重视员工再教育,加大提升人的能力方面的投入,重视人的资源性管理,解放被管理者,是营造“人本管理”的文化与环境氛围的必然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出一支用知识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将是学习力的竞争,或者说企业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世界500 强企业发展的历程表明,思想比资本更重要,领先时代的经营思想是企业繁荣的先决条件,而思想来自于实践,来自于学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比竞争对手学得快的能力,也许是唯一能保持的企业竞争优势。这正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塑造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知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建立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企业员工个体与团队的整体效应,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来掌握新科技、适应新变化,加强跨文化管理,促进跨国家、跨地区以及跨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和重塑,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战略。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着眼于以规范引导人们的日常行为,其精髓是“诚为本,和为贵,信为先”。这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和兼容并蓄的特征,这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有着现实指导意义,能够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肥沃的土壤。因此,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根植其中,吸取其精华。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的先进经验,不能生搬硬套,还应该学习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和力争世界领先的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锤炼企业的根本在市场,打造企业的关键则在体制创新。在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转型,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用这种文

化确立公平竞争原则,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构建企业技术、管理和体制创新的机制。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这种背景下,不同企业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越来越频繁,成为决定企业发展命运的无形之手。所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经济一体化潮流,了解国外企业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要注重吸收国外优秀企业的先进文化,取长补短,扬优避劣,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国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大家余世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公有的价值观,是一种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共有的认识,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迅速,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地改进。

既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是重要的,其内涵需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其形式如果没有体现内涵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而“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且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有形”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关注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并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他们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论文网 ]

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着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企业才会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当然也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因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借鉴国外的成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民营企业塑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规划和目标。通过内培和外训,将员工教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把这种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学习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这项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2]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4.9.

[3]李宗红,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屈燕妮.论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5]胡新贵,王德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境及其救治[j].经济师,2006.3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六

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陶渊

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民营企业文化,对于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从民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两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民营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有制的特点和经营目标,更加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物质领域比精神价值受到了更多重视。一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可有可无,与企业盈利无实质关系。另一方面,尽管有些民营企业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是从何入手?交予哪个部门负责?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文化建设工作似乎都全部落在了所有者即民营企业家身上,很少有民企成立文化建设专业部门,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又分身乏术,自然而然文化建设受到冷落。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地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管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窒息了企业员工的极极和创造性,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提高。

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地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部过程中,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常常依赖企业家、管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对普通员工的利益考虑不够,更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社会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表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并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在企业经营上,就是只看重眼前利益,而没有长远规划。

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就必须按市场规则运行,必须提升企业竞争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决不是装修门面,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应成为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理念之中。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崇高的品格;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加经验,不断学习,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促成企业精神的形成和创立,进而利用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工作合力,不断推进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现,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因此,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把提高员工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文化生活看成是员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基础,使企业的发展目标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七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介绍,我国私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本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仍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私营企业659.42万户,注册资本11.74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底增长9.02%和25.02%。私营企业在内资企业的比重也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70.91%。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庭作坊,从夫妻档、兄弟班、父子兵、亲友才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现在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已经走完创业阶段——在该阶段,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完成了两件事: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现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也要完成两件事:也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文化培育。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因素,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和误区,特别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具体如下):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发育不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使得民营企业自身机制受外部影响较大,发育不良,思想偏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培育从实验到逐步成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许多都经历了一次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洗礼。市场本身的多变和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企业的成功赖以对市场的正确预测和宏观政策的把握。民营企业家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的成功,基本上是靠机会加勇气,悟性加能力而成功的,成功之后,他们觉得自己的经验是制胜的法宝,机遇是成功的支撑,企业发展关键靠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至于企业文化,是可有可无的,即便有,也是关乎脸面和形象的工程。比起生产管理和市场培育来,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在这种意识指导下的企业行为,表现出极大的逐利性、投机性和随意性。企业更多重视的直接产生利润过程,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还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劳命伤财的事,短期逐利意识严重,企业文化培育的意识淡薄。除了少数民营企业自觉文化建设之外,大部分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够深刻。因而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竞争力等缺乏清醒的认识,也没有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足够重要的地位上来,没有把其作为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来抓紧落实到实处。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培育企业文化浪费企业资源,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企业制度建立和提高产品质量上。有的民营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育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照搬别人的所谓文化模式,追求大而空的“求真务实、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等口号或形式,忽视了自己发展需要的、内在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培育,造成了文化务虚,制度务实。有的企业则片面地认为西方的管理模式之所以成功,是他们什么都通过制度来管理,通过宠大的制度体系来管人,所以人的因素在管理当中占较少比例,这也是当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家的一个通病。殊不知,中西方企业的差距不仅仅在于管理方式、管理体系、管理技能、管理能力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理念上的差距而形成的管理文化和意识的差异。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到最佳状态,才能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我国企业家多是“土老板”,职业化水平差。个人精神就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带有

严重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情化特色,企业的中心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自己及家庭聚敛财款。企业的功利性导致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此外许多企业不能从高工资、福利和企业文化上吸引和稳定员工,反而为了千方百计少付工资,人为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有的则把工资作为牵制员工流动的工具,更不会花钱培训员工,结果适得其反,员工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不认同,有的还有抵住情绪。个别企业家为了追求利润,市场行为缺信,不惜冒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降低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程度。有的企业取得一定成效后,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个人崇拜,企业决策层显现一言堂,家长制,决策层职能失效。无形中创造了“家族观念盛行,任人唯亲,缺乏信任和理解”的氛围,沟通渠道上自上而下,强制性灌输,打击和限制了员工能力的发挥,使得员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更多的考虑自己所得,造成员工被动接受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的价值观一直处于低层次和单一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状态,不利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达成,也就阻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民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企业家感到企业后劲的匮乏,不同程度地出现士气不高,政令不通,效率不高,凝聚力不强的现象,有些企业家出现了困惑,表现出一筹莫展的神态,有的企业家纷纷重金邀请咨询公司为其指点迷津。当然,当企业领导对企业命脉把握不准的时候,邀请专家诊断是正确的选择,但咨询的方案也就未必对企业全部奏效。因为咨询公司的资料来源于其对企业的认识和短暂的调研,未免有失真的可能。此外咨询公司本身的水平也有局限性,因此,企业自我诊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偏差,重新认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的竞争有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层竞争,包括以产品和质量、成本控制能力为代表的企业生产水平、企业服务水平、以企业研发和营销能力为代表的市场适应能力;一层是企业制度层竞争,包括企业环境优劣、企业资源厚薄、经营机制的优化程度、品牌策略及制度等;第三层是核心层,包括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内容的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科学性和适应性。其中第三层竞争中,以企业理念和企业价值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属于核心基础,对企业创新能力和战略实现有积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是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企业的粘合剂。它通过员工对价值观的认同和遵守,用一种精神凝聚和约束,完成了企业与员工的融合,员工的成长同企业的发展同步,员工对企业的信赖和责任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员工心向企业战略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自动,有效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利用这种凝聚和默契,提高工作协调和沟通能力,对团队的协作和力量发挥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且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企业必然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员工就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提供给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深厚的企业,企业的知名度越高,企业形象越好。

构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发挥核心作用;

民营企业家在企业中所处的统帅地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构建,企业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的

培育和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民营企业家要具备重塑自我素质和能力的决心,通过参加高端培训,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既要有创新能力,又要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同时注意品格修养,树立事业第一,利润第二的思想,把企业当做事业来经营。使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由单一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家成功的经验融入职业化团队管理有机结合,形成自己风格的管理文化,逐步将企业管理推向科学化、民主化、标准化的健康轨道,使企业成为自身发展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

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加大企业文化构建步伐,着眼企业深层文化内涵的培育,超越形式主义,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从企业制度、工作流程、沟通渠道、绩效评价多方面体现企业先进、开放、民主、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员工培训,带动员工的素质提高,建立工资、奖励、福利、公司期权、环境健康多种保障机制,吸引员工,关心员工成长计划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使员工成长同企业发展同步。员工更多的关心与自己利益相连的企业目标实现,员工得到了充分尊重,积极性空前提高,努力工作会带来的巨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使员工自发自动,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企业的内外文化才能统一,才能深入人心,企业的灵魂才能得以体现,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反映,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因此企业不能照搬别人已有的文化模式,应该根据自身战略目标,立足企业实际,建立一个多维立体互动的企业新文化.。在新文化方面着重做好一下几个方面:

(1)、建立多维文化。

企业经营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企业分为六大模块,即: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制度、员工教育培训、生产(经营)现场、信息和知识共享、绩效薪酬激励体系。生产经营的多维化要求作为基础支撑的企业文化要适应这种多维要求,建立不同侧面(维度)文化,即企业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教育文化、现场管理文化、沟通文化、绩效薪酬文化。通过多维文化建设,使文化渗透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部位。通过多维文化培育,支持企业战略分解的全面、准确、及时性。通过文化培育过程的熏陶,企业的各部门、个环节形成共同(目标)、协调(合作)、持续改善(向上)的氛围,通过文化导向,企业逐步走向组织高效,决策科学、迅速,业务流程顺畅,生产现场标准化、合理化,绩效薪酬激励化,从而保证企业战略按期实现。

(2)、建立多层次的立体文化格局。

企业文化建设除涉及不同模块的多维角度之外,还要根据管理层次要求,建立不同层次的文化,也就是立体文化格局。主要包括决策文化、执行文化和监督评价文化。决策文化突出科学、民主,执行文化强调严格、规范,监督评价体现文化公正、改善。通过立体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纵向与横向结合,形成层次分明,风格个性的文化,通过层面文化的培育宣贯,形成决策英明,执行顺畅,监督有利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保障经营管理的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3)、企业文化要内容与形式统一。

在企业多维文化建立以后,需要有相应的外部文化宣传相适应。企业的外部文化应该是深层文化的真实反映和需要,企业形象是企业个性与特长的展示。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又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丰富起促进作用。企业首先做好景愿、战略实施宣贯,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企业战略实施分解,分层落实,使员工清楚自己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这样通过企业制度和流程的贯彻和遵守,员工的行动就能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企业加强品牌宣传,员工行为规范,树立企业的形象。外部

文化宣传又能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信赖程度,刺激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工作质量。所以说企业的外部外部文化建设与企业内涵文化培育形式相互作用,内外互补,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当然,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不断发展,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文化也要在深度广度上不断丰富,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协调,不仅是企业战略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文化发展自身的要求。企业文化的改善和提升与企业战略发展互为依赖,相互促进。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八

企业文化建设讲话

今天召开的这次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交流研讨,认真探讨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稳定矿安全生产形势,为实现我矿全年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委对此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在6月进行了安排,专门下发了《关于召开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的通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塑与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矿共送报各类论文近

篇。刚才,听了一些同志的座谈和研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他们或结合工作实践、或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文化实践、精细化管理等谈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总体来说,感受有三点:一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针对性;三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最终要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我感到,通过这次研讨座谈,对我矿下步企业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今年,我矿围绕集团公司“拓展双翼,五年百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主题,在企业文化建塑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我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稳扎稳打、真抓实干、由浅入深、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企业文化建塑思路。制订了《矿xx年企业文化建塑实施方案》、出台了《企业文化建塑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出了《企业文化建塑月度推进表》等,在此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确立了‘12345’精细化管理路线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矿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入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特别是今年五月,邀请了北京干部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专家到矿讲课,对管理干部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了矿各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文化建塑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矿各支部把理念贯输、理念认同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有效途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塑的认同。

全矿以《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手册》为依据,学习宣传企业目标、战略、愿景,以及公司“xxx”规划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礼仪,强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内容的宣传、推广和传播,5月份,举行了《皖煤人哲理故事》首发式,在全矿区持续掀起集中学习、宣灌高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牌板等宣传媒体,形成广泛的视觉听觉冲击,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愿景及其内涵,让理念树起来、歌曲唱起来、旗帜飘起来、标志用起来。

年初,印制5000余张《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手册》,将企业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公司奋斗目标等集中印在一起,分发到员工手中,让员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掌握熟悉企业文化理念和知识。在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印制了《百善矿手指口述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在全矿开展了以季度为时间界限的精细化管理战役,相关部门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分场合,抽考、抽查等形式,进班组、到区队,就员工对企业精神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率进行考核、检验。上半年,我们抽查、抽考了全矿各单位千余名员工,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和岗位标准的认知率、合格率均超过95%。

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标准,科学筹划,更新了矿主干道两侧的3条企业文化宣传长廊中的28块图板内容,按照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企业文化标准,纠正规范了20家基层单位百余块不符合要求的理念宣传图板。加强了对基本设施的管理,教育员工自觉珍惜和爱护基本设施,提高使用寿命,使其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全矿紧紧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稳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一是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强化公司安全理念教育,使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以及矿安全格言等一系列安全文化标识标志等,尽快的让职工接受、认同,把职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上来。其次,坚持开展安全仪式,班前齐诵员工训导词和安全宣誓等,使安全理念内化成员工的行动;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安全管理十五法;第三,完善各岗位的操作和行为标准,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安全责任制,以岗位为源头,以现场为重点,以考核为关键,建立健全安全闭合管理,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系统思考、动态达标、信息化管理的三大安全管理武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管防结合、标本兼治,消除深层次安全隐患,培养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深入井下,现场带班,做到下井前点名,工作中汇报,上井后签到,与工人同上同下。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有关领导和部门到现场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在井下动态达标各专业质量标准化检查中增加了动态达标检查内容,出台了《各专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补充规定》,对职工现场考试,对职工现场操作标准情况进行考核,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各级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考核,走动式要求、路线、重点、岗位、双向签字、分析、评价、考核等环节,由静态管理变成走动式动态管理,常规检查变成了“突然袭击”。坚持做好“日改进记录”,日清日毕、日清日高。

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中,各单位注重找准切入点,运用新载体,使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出新。

一方面,大造安全声势。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传播媒介,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今年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内容丰富。井口“安全之声”电教平台有声有色;职工家属深入井下,将安全嘱托送到每名职工,情真意切;围绕普及安全知识,季度“安全新闻精品赛”、安全排板展环环相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常抓。

另一方面,抓好 培训提质。各单位借助岗位大练兵这个平台,扎实抓好职工岗位培训,全员培训重点放在区队,从年初开始推行“手指口述”法,与安全生产规程、模块培训等相结合,制定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专业共82个工种的“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和《关于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标准的管理办法》,把“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印制成“口袋书”形式,井下员工人手一册。还结合我矿实际,按照井下五大专业的“三违”界定标准,分为严重“三违”行为和一般“三违”行为,印制了《“三违”界定标准手册》,分发到井下每个员工手中。

今年以来,先后有千余人次的职工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培训工种达到三十多种。全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企业文化建塑中,我矿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企业文化建塑机制,靠机制理顺关系,靠机制管事情。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九

企业文化建设讲话

今天召开的这次文化建塑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交流研讨,认真探讨我矿文化建设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稳定矿安全生产形势,为实现我矿全年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委对此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在6月进行了安排,专门下发了《关于召开文化建塑研讨会的通知》,开展了“文化建塑与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矿共送报各类论文近

篇。刚才,听了一些同志的座谈和研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他们或结合工作实践、或从理论角度,对文化实践、精细化管理等谈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总体来说,感受有三点:一是更加明白了文化的内涵;二是更加明白了文化的针对性;三是更加明白了文化最终要融入管理之中。我感到,通过这次研讨座谈,对我矿下步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今年,我矿围绕集团公司“拓展双翼,五年百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主题,在文化建塑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我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稳扎稳打、真抓实干、由浅入深、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文化建塑思路。制订了《矿xx年文化建塑实施方案》、出台了《文化建塑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出了《文化建塑月度推进表》等,在此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作为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确立了‘12345’精细化管理路线图。

为确保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矿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的认识入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特别是今年五月,邀请了北京干部管理学院的文化专家到矿讲课,对管理干部进行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了矿各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使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了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单位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建塑格局。 二、理念为魂,塑造文化建塑行动指南。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矿各支部把理念贯输、理念认同作为文化建塑的有效途径,增强员工对文化建塑的认同。

全矿以《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手册》为依据,学习宣传目标、战略、愿景,以及公司“xxx”规划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礼仪,强化集团公司文化内容的宣传、推广和传播,5月份,举行了《皖煤人哲理故事》首发式,在全矿区持续掀起集中学习、宣灌高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络、牌板等宣传媒体,形成广泛的视觉听觉冲击,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愿景及其内涵,让理念树起来、歌曲唱起来、旗帜飘起来、标志用起来。

年初,印制5000余张《文化理念宣传手册》,将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公司奋斗目标等集中印在一起,分发到员工手中,让员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掌握熟悉文化理念和知识。在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印制了《百善矿手指口述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在全矿开展了以季度为时间界限的精细化管理战役,相关部门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分场合,抽考、抽查等形式,进班组、到区队,就员工对精神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率进行考核、检验。上半年,我们抽查、抽考了全矿各单位千余名员工,员工对公司文化理念和岗位标准的认知率、合格率均超过95%。

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标准,科学筹划,更新了矿主干道两侧的3条文化宣传长廊中的28块图板内容,按照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文化标准,纠正规范了20家基层单位百余块不符合要求的理念宣传图板。加强了对基本设施的管理,教育员工自觉珍惜和爱护基本设施,提高使用寿命,使其发挥作用。

安全生产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全矿紧紧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稳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首先,强化公司安全理念教育,使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以及矿安全格言等一系列安全文化标识标志等,尽快的让职工接受、认同,把职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上来。其次,坚持开展安全仪式,班前齐诵员工训导词和安全宣誓等,使安全理念内化成员工的行动;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安全管理十五法;第三,完善各岗位的操作和行为标准,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安全责任制,以岗位为源头,以现场为重点,以考核为关键,建立健全安全闭合管理,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系统思考、动态达标、信息化管理的三大安全管理武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管防结合、标本兼治,消除深层次安全隐患,培养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深入井下,现场带班,做到下井前点名,工作中汇报,上井后签到,与工人同上同下。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有关领导和部门到现场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在井下动态达标各专业质量标准化检查中增加了动态达标检查内容,出台了《各专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补充规定》,对职工现场考试,对职工现场操作标准情况进行考核,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各级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考核,走动式要求、路线、重点、岗位、双向签字、分析、评价、考核等环节,由静态管理变成走动式动态管理,常规检查变成了“突然袭击”。坚持做好“日改进记录”,日清日毕、日清日高。

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中,各单位注重找准切入点,运用新载体,使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出新。

一方面,大造安全声势。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传播媒介,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今年五、六两月,在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教育警示活动,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此起彼伏,矿“五.一二事故警示日千人安全签名”活动影响广泛;“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内容丰富。井口“安全之声”电教平台有声有色;职工家属深入井下,将安全嘱托送到每名职工,情真意切;围绕普及安全知识,季度“安全新闻精品赛”、安全排板展环环相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常抓。

另一方面,抓好 培训提质。各单位借助岗位大练兵这个平台,扎实抓好职工岗位培训,全员培训重点放在区队,从年初开始推行“手指口述”法,与安全生产规程、模块培训等相结合,制定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专业共82个工种的“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和《关于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标准的管理办法》,把“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印制成“口袋书”形式,井下员工人手一册。还结合我矿实际,按照井下五大专业的“三违”界定标准,分为严重“三违”行为和一般“三违”行为,印制了《“三违”界定标准手册》,分发到井下每个员工手中。

今年以来,先后有千余人次的职工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培训工种达到三十多种。全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在文化建塑中,我矿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文化建塑机制,靠机制理顺关系,靠机制管事情。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十

健康产业公司领导讲话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强调了文化建设,并将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企业文化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

(以下简称“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坚持不懈以文化引领公司发展。1995年3月成立之时,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xx万元,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原料采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包含4个子公司和31个销售分公司,年产值超过xx亿元的集团化公司。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成功开发了香港、印尼、韩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截止2013年10月底,公司累计实现销售收入xx亿元,累计上缴利税xx亿元。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公司确定了以企业文化引领公司发展的经营战略,得益于公司坚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

公司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必须要能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因此,公司从一开始,就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软要素,渗透到企业的研发、生产、创新、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和环节。

彰显特色

公司一直恪守“诚信为本,彰显特色”的经营理念,坚持诚信经营、规范运作、遵守国家法律、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坚决抵制不良行为;坚持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学习先进经验,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公司始终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的立业之本,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深化和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安全。公司一直将安全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早在2009年,已通过安全标准化评审。近几年仍旧非常重视规范生产和安全管理,不断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核心,采用pdca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将安全责任纳入到公司发展战略中。

公司积极履行纳税义务,连续多年被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和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评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连续五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荟萃精华

公司一直坚持“中华养生,荟萃精华”的产品理念,以中华养生文化为理论基础,荟萃当今世界中华养生理论研究的精华部分,专注健康领域,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利用高科技,成功开发出包括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化妆品和保洁用品在内的一整套独具新时代特色的产品体系,并以“体质养生”为指导,有针对性提供一体化健康解决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公司研发上市了以养护肺部健康为主要功能的国珍竹菊百合粉,为百姓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提供了健康产品。为解决农药残留给果蔬清洗带来的难题,保障食品安全,公司以“降解酶”为主要功能原料,辅以添加竹叶提取物,开发了竹珍果蔬净洗剂,不但能够有效去除蔬菜、瓜果农残,且降解后的溶液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果蔬净洗剂是国内唯一通过生物降解酶技术与竹叶提取物复配形成的健康、环保产品。

公司积极开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中提到的任务“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技术、产品研究和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研究等”。以体质养生理论为基础,从体质辨识、体质养颜、体质食养和经络养生等方面开展研究,并结合现代科技进行组合创新,力求打造一套从理论到方法、从方法到产品、从产品到服务的具有个性化的体质养生健康解决方案。

赛马识才

公司将“崇德尚能 赛马识才”作为人才发展理念。对于人才的评价,首先注重道德品质,以德为先。在人才选用上,严谨务实,任人唯贤,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有地位”,不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才干的精锐部队。

公司从多种渠道全方位促进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在提升员工能力与素养方面,公司通过新员工培训、必备知识培训、e-learning培训、体验式培训、外训与内训等为员工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在员工发展方面,公司建立了管理、专业技术和技工三大岗位序列,形成职业发展的多条通道,并通过竞聘、评聘、轮岗等方式,员工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为了持续提升销售队伍的销售

能力和专业素质,公司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将新时代商学院作为销售队伍的培训基地。目前商学院拥有行业顾问、健康专家、外部高端讲师、国珍讲师等500余人的专业师资团队,可以为各个级别的销售人员提供丰富、专业、实用的培训。针对初级、中级和高级别销售员的不同需求,公司建立了分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涉及到法律法规系列、保健与养生系列、美容日化

系列、文化系列、销售技巧系列、领导与管理能力系列等。公司还编写了基础培训教材,并附有课件光盘,方便销售员学习和使用。销售员可以通过商学院现场培训、远程培训,在线培训,资料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真诚无限

公司坚持“专业服务,真诚无限”的服务理念,以真诚之心对待客户,以专业水准服务客户,以超越客户需求为服务宗旨和目标,做到专营店运行有规范,销售员行为有管控,消费者服务有保障,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2012年,公司成为北京市朝阳区12315消费争议快速解决绿色通道成员企业,充分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公司服务水平的高度认可。

公司为客户设置了多种人性化的咨询服务方式,及时解答客户疑难,解决各类市场诉求。咨询服务方式有:健康专家咨询、美容热线、vip专线服务、24小时400电话自助查询、人工客服热线咨询、网络咨询、手机自助咨询、短信服务、语音留言服务等。

公司已连续7年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并形成年度分析对比报告,为公司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公司已建成了4家新时代健康体验馆,为销售员,消费者感知公司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体验的平台。新时代健康体验馆荣获2012年度中国节能青年文明号称号。

奉献社会

公司时刻谨记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秉承“发展民族产业,造福人类健康”的宗旨,大力发展民族直销,回报国家,造福人民,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公司始终关注民族的复兴大业,支持航天事业,荣获“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奖”。公司积极奉献爱心,成立国珍爱心基金会,向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捐款,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中国红十字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公益机构,向灾区民众捐款捐物累计达xxx多万;关注希望工程,捐建17所国珍希望学校,为西部贫困学校捐建“国珍计算机教室”;组建北京奥运会国珍志愿者服务队;赞助并冠名“国珍杯”共和国60年体坛影响力评选等大型体育活动等。

今年7·18公司庆典期间,公司发布了《2010-201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公司发布的第二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份报告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报告以丰富详实的文字、图表、数据和图片等形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公司的社会责任内涵和责任意识,全面总结了公司在践行法律社会责任、经济社会责任、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此报告获得了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最高评级a级,成为直销行业第一家获得此项殊荣的企业。

,全员参与文化建设

公司一直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化”人,又要人“化”,一定要全员参与,要形成“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为了让广大员工都参与到公司文化建设中,将集体智慧融入公司文化,展现员工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工作热情。公司开展了“新时代人话与画”文化理念漫画 征集活动,即以最精炼的短语,最形象的漫画体现员工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对公司发展的美好期望,凝心聚力、共促发展。共征集和创作出700多幅作品,并对当中的优秀作品进行编撰,形成了《新时代文化理念漫画手册——新时代人的画与话》。同时,通过每周晨会组织员工进行分享,内化于心,强化大家的文化认知。《新时代文化理念漫画手册——新时代人的画与话》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2013年年会评为优秀企业文化成果奖。

三张卡是一个虚拟设计的文化概念,即成长卡、健康卡与德行卡。每一位员工都拥有三张无形的卡片:关心身体的“健康卡”,鼓励进步的“成长卡”和塑造完美人格的“美德卡”。三张卡采用公司积分和个人积分的形式进行管理。通过打造“三张卡”的文化概念,引导员工在个人能力、身心健康、道德品格三个方面建立正确认识,促进员工积极践行,使员工形成符合公司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

公司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深了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公司工会经常组织兵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体育活动、组织“新时代好声音”文艺比赛、“美丽中国,魅力新时代”摄影大赛和各种读书沙龙活动等,关爱员工生活,积极培育热爱公司、心系公司、愿为公司奉献的良好企业氛围。

以文化建设为抓手的党建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公司形成了把优秀骨干发展为党员、每个党员争当优秀骨干的良好局面。2013年公司发展新党员5名,转正党员8名,公司员工师九卿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崔鹏荣获2012年度中国节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张萍获得中国节能读书励志活动二等奖。按照中国节能和新时代集团的统一部署安排和工作要求,公司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重新审视着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得到了提高,在行为上也更加自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公司也认为,只有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历久弥新。

公司一直坚持学习《论语》、《孝经》、《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与国际儒联联合举办“儒学知识”系列讲座,并定期举办了以核心文化和应用文化理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学习和分享活动,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凸显了企业的文化特色。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求,公司与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合作,承担了“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人格培养研究》的子课题《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研究》,策划组织与开展善因营销活动,将销售员订购产品与向青海湟中县教育局捐赠国学教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北京国珍爱心基金会捐资国学书籍。并组织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研讨会”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弘扬国学文化的特色,使公司的文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公司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将文化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植入员工日常行为的做法,收到了较好成效。近些年来,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50强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重诚信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百佳企业”等荣誉称号。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刻领悟并吸收中华文明的精髓,打造企业文化的民族特色,突出新时代文化的时代特征,提升新时代文化的整体水平,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永不言败、团结奉献的精神,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大胸怀、大视野、大手笔走大健康之路,为将中国节能打造成为节能环保领域世界一流的科技型服务型产业集团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十一

企业文化建设的讲话

今天召开的这次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交流研讨,认真探讨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稳定矿安全生产形势,为实现我矿全年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委对此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在6月进行了安排,专门下发了《关于召开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的通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塑与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矿共送报各类论文近 篇。刚才,听了一些同志的座谈和研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他们或结合工作实践、或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文化实践、精细化管理等谈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总体来说,感受有三点:一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针对性;三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最终要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我感到,通过这次研讨座谈,对我矿下步企业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今年,我矿围绕集团公司“拓展双翼,五年百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主题,在企业文化建塑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我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稳扎稳打、真抓实干、由浅入深、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企业文化建塑思路。制订了《矿xx年企业文化建塑实施方案》、出台了《企业文化建塑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出了《企业文化建塑月度推进表》等,在此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确立了‘12345’精细化管理路线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矿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入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特别是今年五月,邀请了北京干部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专家到矿讲课,对管理干部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了矿各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文化建塑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矿各支部把理念贯输、理念认同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有效途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塑的认同。

全矿以《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手册》为依据,学习宣传企业目标、战略、愿景,以及公司“xxx”规划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礼仪,强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内容的宣传、推广和传播,5月份,举行了《皖煤人哲理故事》首发式,在全矿区持续掀起集中学习、宣灌高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牌板等宣传媒体,形成广泛的视觉听觉冲击,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愿景及其内涵,让理念树起来、歌曲唱起来、旗帜飘起来、标志用起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