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8:14:00 页码:7
最新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实用15篇)
2023-11-12 18:14:00    小编:

自我提升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在总结中,可以提出自己对未来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和规划。总结范文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一

〔北京〕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并有茶楼酒肆供游人饮宴作乐。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二

春节里喝“元宝茶”,是汉族春节饮茶风俗之一。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它带有“富贵”、“财富”之意。至今,上海人还留有喝“元宝茶”的习俗,在正月初一的茶杯中放一两枚橄榄,名曰“元宝茶”。过去茶馆中跑堂还会讨个吉利口彩,说道:“吃了元宝茶,一年四季赚元宝。”茶客听后大悦,加倍付茶钱。

为何要在茶中放橄榄?据说以前人们为了在丰盛的年夜饭后消腻,巧用橄榄,因其有清热生津、清肺利咽、消食化痰、恢复体力的功效。于是,便将其泡茶,而后广为流传。

而今在江南一带,尤其是上海,他们用“元宝茶”来款待登门拜年的亲友,放入橄榄,有时再加入一两颗金桔,寓指“恭喜发财”之意。

湖南。

南方各地过年都有吃年糕的习惯,然而最具个性的恐怕是湖南的辣炒年糕了。与甜味十足的红糖、椰汁年糕不同,湖南人过年的年糕一般选用咸味的,而与广东人常吃的萝卜糕也有差别,年糕本身并没有虾米、腊肉丁、芋头丁等各种材料,原味的咸年糕作为基本的主料,与辣椒豆豉一起,入锅翻炒,才是湖南人中意的口味。

实际上,”小炒“在湘菜中可谓最频繁,且最能显现出湘菜的本质,辣椒、豉油、豆豉,可以作为最常用的调料,搭配各种菜式。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辣炒年糕同样是简单且常规的一道典型湘菜,而它的含义则被丰富了不少,既有”年年高“的寓意,也意味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东北。

曾经雪村的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让不少人认识了东北的猪肉炖粉条。事实上,在东北人的年饭中,猪肉炖粉条也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条是用东北特产土豆淀粉轧制而成的,腾腾香气四溢,暖意频生。

另外,“酸菜炖白肉血肠”也是必不可少的。酸菜对于东北人的重要性有如腊味对于湖南人的重要。冬天,白菜的保存方式便是将其腌酸,与五花肉一起,大火炖东北人最常吃的血肠,既可用来下饭,也可少放盐,当饭吃。

当然,除了几味主食,小鸡炖蘑菇则是东北人偏爱的主菜之一。赵本山的小品已经将这道菜的做法展现在国人的面前。选用乡下吃五谷杂粮和虫子长大的笨鸡,味醇香浓;而蘑菇则是长白山上的榛蘑,越炖越香。

春节里,吃着热气腾腾的炖菜,听着二人转,东北人过年的节目颇丰,但最不离朴实。

四川。

四川人即便不在家过年,通常也会收到来自家乡自制的腊肠,在他们的年夜饭中,可以没有鸡鸭鱼,但是不可没有川味香肠。和淮南、广东一带的腊肠不同,四川过年必备的香肠多半是麻辣味的。从做法上来看,与其他地方的也有着较大的出入。他们将购买的猪肉切成肉丁状放入盆子里,放入花椒粉、辣椒粉、盐、味精、白糖、白酒等调料。腌制4-6个小时,待味入肉丁里。然后再将肠衣洗干净,将一头打死结,将肉丁灌入肠衣里。大约10公分的时候,用麻绳打一个结,接着继续灌入肉丁,在10公分处又用麻绳打结,一直循环,直至肠衣用尽。最后将制作好的川味香肠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待7天左右,便可放入沸水中蒸煮。而其中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调味料的掌握,”麻辣味“才是其精髓。

湖北。

年三十的团圆饭,湖北人的“三全”宴可吃得相当讲究。年夜饭中,一般要用“三全”,即全鸡、全鱼、全鸭,还要有“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为了避免菜变凉,近年来湖北们习惯在年夜饭的桌上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有节日气氛。

鸡在年夜饭中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菜式,不过湖北人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他们习惯在过年的头一餐喝鸡汤,这象征着“清泰平安”之意。鸡的哪个部位归谁吃也十分讲究。据说家中主要的劳力则要吃鸡爪,意味着来年可以“抓财”,而年轻的学生则需要吃鸡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飞,而剩下的人则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

除此之外,在荆州、沙市一带,人们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鸡蛋。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们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如果有客人登门拜访,则需要准备几个又嫩又滑的荷包蛋,这样他们便可以在来年中“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广东。

“发财就手”在广州人年夜饭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实际上指的是发菜蚝豉炖猪手,而今发菜并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则更多一些。发菜或生菜,粤语中都有“发财”、‘生财“之意。而“蚝豉”,有“好事”的谐音,“猪手”则意指“就手”,即得心应手。菜名和菜式一定要图个吉利,广州人对此甚为讲究。

“蚝豉”或许对非广东人来说有些陌生,它其实是晒干的生蚝,营养价值颇高,深受老广的欢迎。而这里所用到的“猪手”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猪蹄”,它一定是猪的前蹄,不仅有肉,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好彩头,有得心应手之意。于是越临近年三十,菜市场中猪蹄的价格也就越高,因此不少主妇和煮男们会在年三十以前便囤好货,因为年三十早上已经难买又平又靓的猪手了。

安徽。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三

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

河北省:荐新。

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面人。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挂纸旗於门口。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陕西省:烧纸祭麻姑“挂锄”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幡”。

山东省:制小船。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江苏省:锡箔折锭。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

四川省: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施食。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於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於一片大树叶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四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而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五

1、元宵到,亲手为你包汤圆:包上芝麻,祝你升迁发达;包上红糖,日子甜蜜芳香;包上红枣,生活步步高。一条短信,把祝愿带到,祝你元宵节快乐!

2、人生有如冬奥赛场:上半场按学历、职位、薪金,有如空中技巧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有如跳台滑雪比下降。元宵祝你有如王濛,永远是赢家!

3、正月十五闹花灯,焰火惊艳添福运,舞龙舞狮普天庆,且看且叹不须停。热火朝天贺元宵,万家团圆福气绕,祥瑞扑面跟你跑,幸福日子更美好!

4、元宵花灯送喜庆,元宵灯火庆团圆,月儿高空挂,和家庆团圆。元宵送出新祝福,来年平安事事顺,家庭和睦样样福,身体健康项项棒,工作顺利条条强。朋友新的一年里事业顺利,家庭幸福,人生更上一层楼。

5、一条短信,一种心情,一声问候,一片真情,一点距离,一份想念,一颗真心,一个祝愿,一起祈祷,一切如意,愿运常相伴,元宵节快乐。

6、团圆佳日,独在异乡。思亲涕泪,四顾彷徨。皎皎明月,悠悠我心。思兮念兮,黯然心伤!惟有祝愿,健康永昌;福如东海,寿比天长!

7、放飞梦想,在星空中翱翔;放飞希望,在明月中绽放;放飞花灯,在节日里装扮;放飞祝福,在短信中传递:元宵佳节,传递我的祝福,愿你幸福快乐久久!

8、烟花自不必言说,必然绽放夜空;灯笼又何须称道,早已是街市满巷;元宵在锅内翻腾,庆祝合家欢聚;短信在彼此传递,诉说我们情谊。元宵节快乐!

9、轻轻地放下电话,湿湿地满眼泪花;热腾腾团圆汤圆,噼啪啪十五烟花;颤巍巍满头银发,情切切多少牵挂;孤伶伶远方游子,拜年啦家中妈妈!

10、元宵佳节话红灯,此花只为福来生,福来运转祈洪恩,火树银花步高升,且等吉祥香渐人,再取福气点福灯,一纸康康精气韧,新年要展宏图风。

11、花灯照,放鞭炮,月辉耀,幸福绕,好运至,乐逍遥,祝福多,好热闹,财神来,快拥抱,万事顺,在今朝,享团圆,过元宵,传短信,很美妙。

12、圆圆的十五圆圆梦,圆圆的月亮圆圆镜。圆圆的元宵圆圆情,圆圆的佳节圆圆庆。圆圆的美梦圆圆成,圆圆的甜情圆圆升我祝你元宵节圆圆满满。

13、虽是寒冬,已经闻到春的气息了,浓郁的节日气氛,牵挂是一种温馨的情谊,愿你事业如日中天,心情阳光灿烂,工作轻松愉快,生活幸福美满,元宵节快乐!

14、日子很甜,像我送你的汤圆;生活很美,像春天一样灿烂;人生如意,像此时你的笑脸;喜气昂扬,像祝福一样不断;心随人愿,像你家一样团圆;万事顺利,像蓝天一样永远。祝元宵节快乐!

15、回荡着新春的热闹,吟唱着欢乐的歌调,迎接着春风的微笑,祝福的短信已来到,祝福你元宵快乐最独到,生活美好,事业走高,前途分外美妙。

16、今天是元宵节,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哟,我要送你一个甜甜的、粘粘的、软软的汤圆,咬一口吧!呀!疼死我了!里面可是我的心呀!祝元宵节快乐哈!

17、在关爱中让友情更深,在牵挂中让亲情更暖,在诚实中让心底更静,在简单中让生活更美,在问候中让祝福更好,在祝福中让元宵节更快乐!

18、停下忙忙碌碌的心,匆匆赶赴一场暖暖的团圆。等待你的是每一张快乐的笑脸,端上桌的是圆圆满满的甜。元宵节快乐,幸福定格在一瞬间!

19、正月十五月儿圆,真诚祝福送身边;正月十五元宵甜,祝你鼠年更有钱;正月十五展笑脸,快乐长久幸福绵;正月十五享团圆,祝你吉祥在鼠年!

20、悄悄降临世间的,是快乐无限;柔柔飘进心里的,是幸福温馨;默默陪伴左右的,是健康财富;深深为你祈祷的,是一生安康。元宵节快乐!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六

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重阳节传统习俗。

1、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七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xx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xx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xx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的一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灯,从十四至十六,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游会。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的都组织大大小小的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xx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xx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临近元宵这几天,xx市xx区上窑镇的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野里,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不仅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而且也让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领略了独特的淮河风情文化。 淮河两岸,旧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年初一到初三的大年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元宵节才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xx市xx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xx市xx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xx市xx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xx市xx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xx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xx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xx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xx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12、湖北省元宵节习俗

xx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1

xx区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xx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八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据资料和传说,早在西汉时期,正月十五就已经受到重视了。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为这一天的主要习俗是吃汤圆和赏月,后来便慢慢演化为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它的由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传说是汉文帝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一种是明帝点灯敬佛之说;有传说是和吃元宵习俗有关的东方朔助元宵姑娘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又有传说是天帝神鸟被猎人所射,人们为逃避天帝惩罚,户户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爆竹,做出人间起火假象成功欺瞒天帝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等等。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节又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

正是这一年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热闹的一天,大家赏灯、吃元宵、猜灯谜等等一系列活动,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又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些活动,也成为了我们炎黄子孙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

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用糯米粉摇大的才是元宵,包出来的叫汤圆。

吃元宵: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九

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应该算的上是最有欢乐意境、最具有浪漫情怀的传统节日了。不仅如此,元宵节的习俗也是最五花八门的,除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大家都有的习俗外,还有一些很独特的过节方式,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甚至是在一个省份内,都有着很大差异。

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四川省:

“四偷”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另外还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里的所有怨气,都骂出来,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浙江省:

临海一直保留着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习俗。传说在抗击倭寇的时候,原定在正月十五当晚袭击倭寇,但作战计划意外泄露,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了迷惑敌人,提前一天就把节过了,从而一举歼灭入侵倭寇。从此,元宵改为正月十四。

安徽省:

临近元宵这几天,淮南市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独竿桥等多彩多姿的表演,把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除了不同地区外,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元宵节习俗。下面就来列举几个习俗有趣的少数民族在正月十五的过法。

纳西族-棒棒节:

纳西族在这一天过着一个完全不同的节日,叫“棒棒会”。棒棒会也叫“弥勒会”或者“米拉会”。据传最早在丽江玉皇阁举行,当地喇嘛教徒朝庙念经,村民进香祭拜弥勒佛,后来渐渐演变成农具交易会,其中以用作斧头把、锄头把、镰刀把、锤子把等的木头棒棒最多,所以简称为“棒棒会”。

景颇族-目脑纵歌节:

目脑纵歌节是景颇人对“大伙儿在一起跳舞”的一种称谓。作为景颇族独有的舞蹈盛会,它展现了景颇人的民族传统和个性,那宏大的场面,雄壮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目脑纵歌的表演不受人数限制,多时可达上千人。

达斡尔族-卡钦:

达斡尔人称元宵节为“卡钦”,是仅次于阿涅的节日。这一天,嫁出的姑娘回到娘家,给父母长辈拜年。家里也要吃饺子,以示团聚。晚上吃饹饸面。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吃杂碎包子。在夜里,村里还会组织模拟动物和各种人物的化装游戏。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一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4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二

“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元宵节是中国年热热闹闹的“压轴戏”。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放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猜谜语……,热热闹闹的欢聚、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里,传承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北京]。

老北京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娱乐五昼夜。老北京的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是赏灯。明代北京的'灯市在东城灯市口,元宵夜,街道两旁列市,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一应俱全,各铺户俱张挂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到了清代,灯市遍布整个北京城。

[山东]。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

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江西]。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浙江]。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潮汕]。

潮汕的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三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重阳节习俗。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重阳节习俗。

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重阳节习俗。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四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於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於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中元节习俗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全国各地元宵节的食俗、习俗篇十五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