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43:38 页码:8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优秀15篇)
2023-11-12 20:43:38    小编:

旅游是一种通过前往不同地方、体验不同文化和风景来放松和享受的活动。总结能够加强团队协作,促进工作的不断进步。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精选片段,供您参考和借鉴。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20xx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xx年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去年,xx学院第x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纪委一次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纪委领导班子,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站在了新起点、迎来了新契机、开始了新征程。一年多来,学校纪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纪委工作部署,积极履职尽责,深化体制改革,严格落实学校党委工作部署,与学校党委在履行“两个责任”上同频共振,推进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今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对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强调,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同志们,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对深入推进我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学校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

坚持正风肃纪反腐,坚决纠正不正之风,负责、守责、尽责的良好氛围成为助力各级党组织尽锐出战、善作善成的强大动能。

二是我们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一个重要要求”:是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三是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的违纪违法问题;

四是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五是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六是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制度,增强纪律约束力和制度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视野、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兴党强国的使命担当,对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学校纪委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妥审慎、稳中求进,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重大部署上来,高度统一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上来,高度统一到“两个维护”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上来。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对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真正做推进改革发展伟大事业的忠实实践者。

(一)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告诉我们,工人阶级政党要防止和克服政治分裂、官僚主义和腐化变质的危险,严格的纪律和党内监督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的15条内容中,关于党内监察制度的规定就有两条。1927年4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建立了我党最早的维护和执行纪律的党内专门监督机关。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党初步确立了党内监督制度的框架。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制度走上了稳步健康发展的道路。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来处理党内关系和整顿党风的经验,对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是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文件。200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开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监督制度日益完善、氛围日益浓厚、作用日益明显,有力推动了反腐倡廉建设。特别是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被称为党内监督的制度重器。《条例》强调构建党内监督体系,明确了“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的党内监督体系建设路径。这对于层层传导党内监督压力,营造全党加强监督的氛围,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全方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二)党内监督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制度优势。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持续有效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仅有50多名党员的革命党,历经无数风险挑战,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发展成为今天拥有9千多万党员、领导着近1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深刻认识到,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要不断增强向体内病灶开刀的自觉性,使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成为全党的自觉行动。”我们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目的就是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依靠党的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深化改革、加强治理,推动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内监督的权威是至高的,不允许任何人置身法外。实践证明,没有制度的监督是最软弱的。

(三)党内监督是我们党长期执政、从严治党的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修订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党内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党内监督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种制度规定更贴切、更实用、更具有操作性。中央政治局带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党性分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监督,不断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和方式,加强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特别是党委监督和纪委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监督责任,加强日常监督,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推进巡视全覆盖和派驻全覆盖,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不断增强党内监督实效。在加强党内监督的同时,注重开展党外监督,形成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包括各种监督形式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

唯有人人参与监督,人人接受监督,才能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远充满朝气、锐气、正气,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也才能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一往无前。

三、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是前提,纪委负监督责任、是保障。深化落实“两个责任”,关键是要把握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二者辩证统一,本为一体。无论是各基层党组织、党委职能部门和学校纪委,都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尊重学校组织架构,维护学校制度体系,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在狠抓责任落实中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下大力气把队伍建强、让干部过硬。

党内监督,摆在首位的是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就是要监督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意识是否坚毅、政治信念是否笃定。学校纪委要敢于担当、靠前监督,探索监督全覆盖的长效机制,突出政治监督的首要地位和导向作用,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围绕推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切实加强政治监督,以有力有效的监督举措,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既要保障制度体系正常运行,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推动整改,把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向基层压实,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当好学校党委参谋助手。

四、坚持和完善监督体系,加速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建立健全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从我们学校的角度来说,健全监督体系,党内监督是主导,党委各职能部门、各级党组织自我监督是主体,纪检监察监督是保障,全体党员干部都是责任人。通过有效监督实现导正纠偏到自我完善的治理闭环,不断加快校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是我们探索、完善校园监督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委各职能部门、各级党组织要研究、制定、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用制度利器约束“关键少数”、管控关键岗位,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学校纪委要在专责监督中用好“四种形态”这个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策略,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依规依纪依法行使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职能,坚持严字当头、权责统一,以严明纪律为保障,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我校落地生根。同时也要在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上做表率,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构建常态长效机制,全面调动各类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助学校党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五、加强党委全面领导,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构建齐抓共管良好格局。

2019年6月19日,x同志向党委常委会传达了省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精神,常委会全文学习了省纪委监委《关于推进省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学校党委坚决拥护省委、省纪委监委领导下的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积极支持学校纪委稳步推进改革,全面领导学校纪委在体制改革中牢牢把握“两个维护”这个根本、牢牢把握“三转”这个本质要求、牢牢把握监督这个第一职责、牢牢把握依法履职这一铁律、牢牢把握纪法关系这个基础,高水平建设纪委办公室和监察专员办公室,完善内部机构设置,配齐配强干部队伍,把制度优势全面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要坚持上级纪委和学校党委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

四要整合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推动党内监督向基层延伸;

七要实现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统筹衔接,完善内部合署办公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八要发挥协助引导推动功能,督促各监督主体在齐抓共管良好格局中融会贯通、协调协同。

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在危机与压力中努力开创学校转型发展新局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及时制定战略策略,采取有力有效举措,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拓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在珍惜疫情防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期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给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给我们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任务要求。

面对疫情防控新的形势特点,学校党委及时研判疫情形势,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贯彻省市有关会议文件精神,进一步调整完善方案、预案,严密做好重点人群、环节、部位的排查防控。同时,学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离校等各项工作持续、有序、稳步推进,防控育人双向发力,“两手抓”“两手硬”。防控工作和学校发展各项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防控方案和专题党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得到有效保障。

在后续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把学校党委各项防控举措抓实抓细抓落地。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勇当先锋、敢打头阵、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向我们的离校毕业生和社会各界展示新时期xx学院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疫情防控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的重要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监督保障,是纪检监察机关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任务。学校纪委要及时跟进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准确把握当前新形势特点下疫情防控的战略策略和重点难点,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学校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在实战大考中提高履职能力,科学精准、稳妥审慎有效实施监督,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同志们,志士惜日短,奋斗路正长,方向明确、前程可期,唯有风雨兼程。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认真对标年度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精心组织,精准发力,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新成效,为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预计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5%,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扛起省会新使命、谱写奋进新篇章,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政协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南京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满怀豪情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胜利召开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汇聚起赓续血脉、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这一年,我们牢记“国之大者”,聚力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南京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科技部批复同意我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影响,推动“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7万元台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社零总额8.48万元、列gdp超万亿城市第一位。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突然来袭等重大考验,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沉着应战、高效统筹,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坚决守护城市安然、群众安宁。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针对疫情特点,坚持以静制动、以快制快,迅速采取管控流调、转运隔离等措施,累计开展6轮全市区域大规模核酸筛查、检测8900多万人次,下沉党员干部29.4万人次,在一个感染周期内实现了社会面清零,以最小代价换取了最大的防控成果。经济运行平稳开局。紧紧围绕“开门红”目标,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内外需拉动作用,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针对3月份疫情影响,及时出台助企纾困“二十条”政策,提前下达支持资金,全力稳住市场主体。预计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9.5%,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各地、各部门围绕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从紧从快抓落实。一季度,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1.8%,新增上市公司3家、总数达143家;新增城镇就业5.2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5.7%;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31.2%,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包括广大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本届市政协履职以来,是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会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实现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我们经受多重考验和磨砺、高质量发展难中求进的时期,也是人民政协制度在南京的实践更加生动、更富成效的时期。近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服务大局精准有方。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治理等事关全市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累计提交政协建议案26件,提出意见建议351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二是协商民主积极有为。依托“委员之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打造一批“特而精、特而专、特而实”的基层协商议事新载体,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累计办理民生提案94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833条。

三是凝聚共识务实有力。充分发挥政协包容性强、团结面广的优势,做好宣传引导、释疑解惑等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强大力量。

四是履职方式探索有效。构建精选议题、深入调研、协商议政、专题恳谈、专项视察、综合报告“六环相扣”的履职闭环,得到全国政协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展现出新时代政协人的绚丽风采。

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能源约束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多。越是困难,越是要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我们要把迎接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顶住压力、爬坡过坎,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主动应对“三重压力”,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努力当好全省全国经济发展“压舱石”。

把稳市场主体摆在首要位置。全市超过160万户的市场主体,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就业和生计。要深入实施“同心抗疫、携企同行”行动,全面落实新一轮减税退税政策,特别是面向餐饮、住宿、零售、旅游等行业,在帮扶政策上予以倾斜,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全面发力,支持这些行业挺得住、渡难关、有奔头。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用心听企业意见,真心解企业难题。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第二批试点城市,着力打造“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放心、经营省心、发展安心。

把畅经济循环作为关键环节。深入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当好长三角中西部地区整体隆起的“尖峰”。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显著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持续提升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加快临空国际开放枢纽、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展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南京担当。

把增发展动能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大力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培育“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绿色生态是南京的鲜明标识,也是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在绿色转型中抢得先机、走在前列。

把促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支撑。紧紧围绕重大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周期、人才成长的全维度推进改革,找准中央和省委希望南京率先突破的领域、发展中绕不过的问题推进改革,打造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立足“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聚焦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双向开放,让改革红利更加可感可及、更显综合效能。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安全发展,着力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深入实施全龄友好关爱等“十大民心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扩大供给与优化布局,倾力解决“一老一小”、危房改造等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让生活在南京的每个人都可以感受温暖、融入城市、安宁无忧。

尽心竭力保持安全稳定。深入实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认真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把安全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认真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有效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扎实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精准有力抓好疫情防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松劲心态。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保持“风险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警醒,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在防控措施上更加严密,在应急处置上更加果断,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平安健康。

协同发力加强基层治理。把整个城市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大基层,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固底板、守牢底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整合驻宁单位等多方力量,抓好区域化党建,推动协同治理和疫情联防联控,做到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确保资源沉底到边、问题见底到边、矛盾化解彻底到边。

——我们要坚持从严从实、自我革命,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更好地担负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

淬炼坚如磐石的政治忠诚。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坚持把“两个确立”作为最深刻的政治领悟,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南京工作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和考虑,让“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南京见落实”成为我们最坚决的行动。

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保持标准、尺度、力度不放松,真正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将正风肃纪反腐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结合,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推动重大决策程序更严密、监督制约机制更有力、制度执行更到位,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更好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营造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坚持“干”字当头,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一成事之道,善于形成创新性思路、抓手性事项、突破性举措,始终保持抓落实的韧劲和耐心,确保既定目标一抓到底、落到实处。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尊敬,营造真抓实干的好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每一份力量都极其宝贵,每一点奉献都难能可贵。今年是本届市政协履职收官之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政协更大担当、作出政协更多贡献。要以奋进姿态奏响发展最强音。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围绕经济稳定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探索完善“协商+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增强资政“含金量”、监督“靶向性”,串起履职链、工作链、成果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要以为民之情架好群众连心桥。树牢“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聚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围绕“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整治等问题,开展体验式调研、融入性视察,提升监督性提案比重,让广大群众感到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就在身边。要以思想引领画出最大同心圆。聚焦党的领导这个“圆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发挥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向上力量,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要以改革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建设、锤炼严实作风、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新型履职制度体系,放大履职闭环的品牌效应,更好搭建协商平台,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推动政协各项工作再开新局、再攀新高。

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多给政协交任务、出题目,多为政协解难事、办实事,不断巩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局面。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政协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接受政协监督,认真办理意见建议,确保政协政治有地位、建言有机会、出力有舞台。

各位委员,同志们!至重嘱托践于行,使命如山惟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一是思想重视必须到位。x月x日、x日,我市相继发生了x事故、x交通事故,不仅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造成了被动。国务委员x、省委书记x、省长x专门作出批示。对此,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安委会专题会研究安排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领导、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组织成立明查暗访组、执法检查组开展检查,足见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程度。这个时候如果还不重视,即是不讲政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保持警钟长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同志们,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都肩负着抓安全生产的重任,大家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刻反思反省,是否扛起了安全生产责任,是否时刻绷紧了安全生产的弦,是否始终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以履职尽责、身先士卒的实际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确保不再出现死亡事故,坚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五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十二五”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十二五”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我们以融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大局为根本,以落实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工作:联合中央文明办等15家单位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着力提升“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影响力;发挥广州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后续效应、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等,普及志愿助残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开展农村社区残协志愿助残试点,扩大志愿助残服务覆盖面,将志愿助残逐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举办全国志愿助残工作培训班、推广广州等城市的志愿助残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和能力。各地志愿助残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组织网络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显现,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余万个,注册助残志愿者700多万人,受助残疾人5000多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助残志愿者等个性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推进志愿助残工作制度化,努力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年度任务,推动实现“十二五”末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万人,受助残疾人达到1.5亿人次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志愿助残长效机制。进一步将志愿助残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局,积极纳入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和表彰激励体系;制定下发《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继续做好助残志愿者统计台帐报告工作;研究探索网络注册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志愿者阳光信息卡”,逐步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二、延伸服务领域,着力转变志愿助残工作重心。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村)志愿助残试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志愿助残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重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涉及残疾人民生的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脱贫增收;强化“一助一”、“多助一”、“服务直通车”、“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实现工作重心向个性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

三、加大品牌创新和典型宣传,着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以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为契机,指导地方不断创新志愿助残品牌;及时发现并推广地方志愿助残工作先进典型和有益模式;继续落实近年来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关于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志愿助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展示风采,形成志愿助残工作特色;组织出版志愿助残知识读本等系列培训教材,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志愿助残理念,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残联系统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实效的个性化志愿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12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12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1-)》。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22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各级残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把握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新要求,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拓展,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我们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是三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实践成果,也是我们在新时期仍须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基本要求,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将残疾人两个体系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20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3.1%,与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相差1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拉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幸福美好的“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提高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残疾人工作的标准。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残疾人事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这一现实,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努力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兼顾残疾人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将国内残疾人工作与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机结合。

(三)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确保在20搭建起两个体系基本框架,到20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推动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一要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当前特别要解决好重度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和危房改造等基本需求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要更加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努力增加残疾人收入,尽快缩小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加快普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为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要努力推进制度定型,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推动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服务供给模式。要抓紧制定实施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要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监测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残疾人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办残疾人需要、残疾人欢迎、残疾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促进残疾人状况的根本改善,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党和人民、向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残联发言稿范文】。

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加强残联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步伐。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入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营造自觉维护残疾人权益的社会环境。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立法后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平等权利更好地实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全面加强无障碍建设。推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进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指导地方完成《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

(二)紧紧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各地要积极推动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并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提高基本标准、细化政策措施、落实保障工程、明确支出责任。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残疾人两个体系与相关制度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实施方案、量化评估指标,高质量完成业务领域工作,逐步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全覆盖、均等化。

1.加强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加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推动辅助器具适配等更多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加大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力度。全力推进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设。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2.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制定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指导意见,深化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做好康复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新职业申报。推动社区康复规范发展,着力加强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工作。实施好残疾儿童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积极开展残疾预防。

启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逐步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推进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加强特教师资培养,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做好盲文手语研究、规范和推广。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和交通银行扶残助学项目。

完善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专产专营和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切实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推动党政机关建立岗位预留制度;倡导用人单位积极开发适宜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积极扶持残疾人创业。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保障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务农生产的扶持,对从事特色种养殖业的残疾人在土地流转、农资补贴、农机具购置等各环节给予优惠。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金融服务,建立残疾人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辐射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大对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对外出务工的农村残疾人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残疾人文化服务制度化、系统化。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推进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创建。

继续实施“自强健身工程”。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普及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研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实现特奥运动员增长5万人的目标。组织群众性体育比赛,组团参加第10届冬季特奥运动会和第22届夏季聋奥会等国际赛事。加强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运动员保障制度建设。

3.强化支撑条件,培育两个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

加强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建设,活跃基层残疾人工作。深入探索社团法人体制下做好专门协会工作的模式,坚持工作重心向基层、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残疾人急需、受益面大、效果好的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单类残疾人服务示范点。落实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规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城乡社区残疾人工作转型升级、更加扎实和活跃。

融入“学雷锋”和“三关爱”志愿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阳光行动”。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落实注册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推进志愿助残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募资金和物资,为残疾人提供急需和切实的帮助。做好中国狮子联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承担适合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鼓励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

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力度;实施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全面启动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统计工作,做好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研究建立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监测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对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对口支援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促进城乡区域残疾人两个体系均衡发展。

积极参与和推进联合国“亚太残疾人十年(2013-2022年)”战略目标的实施。做好参加209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和关于残疾人融合发展的政府高级别会议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残疾人人权对话和宣传。

(三)以各级残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依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规定,筹备召开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残疾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贯彻落实中组部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国残联的总体部署,如期圆满完成地方残联换届工作。

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人道主义的呼唤》已经出版四辑,收录朴方同志近30年来的重要文稿355篇,生动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律,是朴方同志带领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实践人道主义思想、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的理论结晶。各级残联要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结合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残疾人事业必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扛起省会新使命、谱写奋进新篇章,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政协南京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一年,我们满怀豪情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胜利召开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汇聚起赓续血脉、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

这一年,我们牢记“国之大者”,聚力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南京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科技部批复同意我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

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影响,推动“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载入史册的一年,也是南京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满怀豪情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胜利召开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汇聚起赓续血脉、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这一年,我们牢记“国之大者”,聚力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将南京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成为首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科技部批复同意我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这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影响,推动“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7万元台阶,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人均社零总额8.48万元、列gdp超万亿城市第一位。

新增城镇就业5.2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5.7%;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3.3%、31.2%,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包括广大政协委员在内的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本届市政协履职以来,是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会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实现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我们经受多重考验和磨砺、高质量发展难中求进的时期,也是人民政协制度在南京的实践更加生动、更富成效的时期。近年来,市政协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服务大局精准有方。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市治理等事关全市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累计提交政协建议案26件,提出意见建议351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二是协商民主积极有为。依托“委员之家”“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打造一批“特而精、特而专、特而实”的基层协商议事新载体,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累计办理民生提案94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833条。三是凝聚共识务实有力。充分发挥政协包容性强、团结面广的优势,做好宣传引导、释疑解惑等工作,巩固和发展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起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强大力量。四是履职方式探索有效。构建精选议题、深入调研、协商议政、专题恳谈、专项视察、综合报告“六环相扣”的履职闭环,得到全国政协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展现出新时代政协人的绚丽风采。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当前,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资源能源约束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多。越是困难,越是要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我们要把迎接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顶住压力、爬坡过坎,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切实担负起稳定经济的责任,积极主动应对“三重压力”,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努力当好全省全国经济发展“压舱石”。

把稳市场主体摆在首要位置。全市超过160万户的市场主体,承载着千家万户的就业和生计。要深入实施“同心抗疫、携企同行”行动,全面落实新一轮减税退税政策,特别是面向餐饮、住宿、零售、旅游等行业,在帮扶政策上予以倾斜,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全面发力,支持这些行业挺得住、渡难关、有奔头。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用心听企业意见,真心解企业难题。积极争创国家营商环境第二批试点城市,着力打造“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放心、经营省心、发展安心。

把畅经济循环作为关键环节。深入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当好长三角中西部地区整体隆起的“尖峰”。积极融入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显著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持续提升江北新区、南京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能级,加快临空国际开放枢纽、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展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南京担当。

把增发展动能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大力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培育“2+2+2+×”创新型产业体系,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争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绿色生态是南京的鲜明标识,也是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在绿色转型中抢得先机、走在前列。

把促改革开放作为动力支撑。紧紧围绕重大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周期、人才成长的全维度推进改革,找准中央和省委希望南京率先突破的领域、发展中绕不过的问题推进改革,打造更多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成果。立足“一区一特色、一部门一课题”,聚焦财税金融、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双向开放,让改革红利更加可感可及、更显综合效能。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安全发展,着力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用情用力保障改善民生。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深入实施全龄友好关爱等“十大民心工程”,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扩大供给与优化布局,倾力解决“一老一小”、危房改造等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让生活在南京的每个人都可以感受温暖、融入城市、安宁无忧。

尽心竭力保持安全稳定。深入实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认真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果断措施,把安全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认真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有效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扎实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精准有力抓好疫情防控。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思想、松劲心态。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保持“风险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的警醒,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把外防输入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在防控措施上更加严密,在应急处置上更加果断,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平安健康。

协同发力加强基层治理。把整个城市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大基层,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固底板、守牢底线,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整合驻宁单位等多方力量,抓好区域化党建,推动协同治理和疫情联防联控,做到大事共商、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体系,确保资源沉底到边、问题见底到边、矛盾化解彻底到边。

——我们要坚持从严从实、自我革命,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更好地担负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

淬炼坚如磐石的政治忠诚。坚定不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坚持把“两个确立”作为最深刻的政治领悟,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南京工作放在“两个大局”中谋划和考虑,让“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南京见落实”成为我们最坚决的行动。

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保持标准、尺度、力度不放松,真正做到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长管长严。将正风肃纪反腐与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结合,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推动重大决策程序更严密、监督制约机制更有力、制度执行更到位,促进各级党员干部更好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营造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坚持“干”字当头,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一成事之道,善于形成创新性思路、抓手性事项、突破性举措,始终保持抓落实的韧劲和耐心,确保既定目标一抓到底、落到实处。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受尊敬,营造真抓实干的好环境。

各位委员,同志们!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每一份力量都极其宝贵,每一点奉献都难能可贵。今年是本届市政协履职收官之年,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政协更大担当、作出政协更多贡献。要以奋进姿态奏响发展最强音。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围绕经济稳定增长、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深入开展调研,探索完善“协商+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增强资政“含金量”、监督“靶向性”,串起履职链、工作链、成果链,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重点工作落实提供有力支撑。要以为民之情架好群众连心桥。树牢“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聚焦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围绕“一老一小”、老旧小区整治等问题,开展体验式调研、融入性视察,提升监督性提案比重,让广大群众感到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就在身边。要以思想引领画出最大同心圆。聚焦党的领导这个“圆心”,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发挥协商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的工作,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的工作,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向上力量,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要以改革创新打开工作新局面。一以贯之加强党的建设、锤炼严实作风、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新型履职制度体系,放大履职闭环的品牌效应,更好搭建协商平台,着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推动政协各项工作再开新局、再攀新高。

政协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多给政协交任务、出题目,多为政协解难事、办实事,不断巩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局面。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政协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接受政协监督,认真办理意见建议,确保政协政治有地位、建言有机会、出力有舞台。

各位委员,同志们!至重嘱托践于行,使命如山惟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上午,市政府x市长专门召开紧急会议,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重点强调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分别对应急管理、煤炭、交通等行业部门和各区县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要求各区县切实履职尽责保安全。因此,把大家召集起来,对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次再安排、再督促、再落实,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各级各部门,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刚才,区应急管理局通报并安排了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煤炭、交警部门做了发言,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下面,强调四点意见:

x月x日、x日,我市相继发生了x事故、x交通事故,不仅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急转直下,造成了被动。国务委员x、省委书记x、省长x专门作出批示。对此,市委、市政府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安委会专题会研究安排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领导、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组织成立明查暗访组、执法检查组开展检查,足见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程度。这个时候如果还不重视,即是不讲政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保持警钟长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进入年末,客流、物流、车流骤增,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多发,是事故的易发期和多发期。煤矿安全方面:各产煤镇、区煤炭局要坚决落实国家煤监局督导组“一停二整三关”要求,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深入排查治理隐患,严防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特别是煤炭局要严格落实领导包抓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聘请专家对全区煤矿瓦斯、水、火等因素“会诊”,彻查彻改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确保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落实境内路段包抓责任,强化事故多发路段双路长责任制,实现全路段责任管控。以事故易发多发点段、恶劣天气及地质灾害影响区域为重点,“一路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风险隐患。建立健全恶劣天气应急处置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联动执法,严查“三超一疲劳”、车辆非法营运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查严管的高压态势。同时,全区16个安全委员会,要围绕非煤矿山、工贸、建筑施工、消防、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旅游、特种设备等领域和行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整治,补齐短板不足,确保实现“零事故”目标。

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始终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要以“精细化”的手段查隐患各镇办、各部门要采取“四不两直”、暗查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高度重视那些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普遍性问题,按照“一患一档一策”的要求,建立隐患清单和非法违法行为信息库,不放过一个漏洞,不丢掉一个盲点,不留下一点空白另一方面,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治隐患查而不纠等于没查,纠而不力就是白纠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把整改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头,分级挂牌,跟踪督办,发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对责令停产整顿、关闭取缔的企业要强化监督,坚决打击“你查我停”“你走我行”的捉迷藏行为,严密防控死灰复燃、带伤运行。

安全责任,不能靠运气,核心在人,关键是落实。8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责任事故。在每一起安全事故的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纪律不严明的问题。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从现在开始,对任何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区安委办都要严查深究,绝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发现疏于管理、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重大事故的,坚决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实行责任倒查、严肃整改,该处罚的处罚、该采取措施的采取措施,对相关责任人和领导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要立即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相关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

同志们,参加今天会议的同志都肩负着抓安全生产的重任,大家一定要深刻汲取教训,深刻反思反省,是否扛起了安全生产责任,是否时刻绷紧了安全生产的弦,是否始终坚持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以履职尽责、身先士卒的实际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工作严起来、实起来、硬起来,确保不再出现死亡事故,坚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八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xx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xx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xx年,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20xx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xx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20xx年度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xx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xx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xx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xx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20xx年度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20xx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xx年度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xx-20xx年)》。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xx-20xx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九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十一五”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09年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十一五”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十二五”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十二五”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十二五”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我们以融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大局为根本,以落实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工作:联合中央文明办等15家单位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着力提升“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影响力;发挥广州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后续效应、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等,普及志愿助残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开展农村社区残协志愿助残试点,扩大志愿助残服务覆盖面,将志愿助残逐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举办全国志愿助残工作培训班、推广广州等城市的志愿助残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和能力。各地志愿助残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组织网络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显现,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余万个,注册助残志愿者700多万人,受助残疾人5000多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助残志愿者等个性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推进志愿助残工作制度化,努力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年度任务,推动实现“十二五”末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万人,受助残疾人达到1.5亿人次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志愿助残长效机制。进一步将志愿助残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局,积极纳入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和表彰激励体系;制定下发《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继续做好助残志愿者统计台帐报告工作;研究探索网络注册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志愿者阳光信息卡”,逐步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二、延伸服务领域,着力转变志愿助残工作重心。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村)志愿助残试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志愿助残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重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涉及残疾人民生的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脱贫增收;强化“一助一”、“多助一”、“服务直通车”、“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实现工作重心向个性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

三、加大品牌创新和典型宣传,着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以组织开展20“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为契机,指导地方不断创新志愿助残品牌;及时发现并推广地方志愿助残工作先进典型和有益模式;继续落实近年来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关于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志愿助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展示风采,形成志愿助残工作特色;组织出版志愿助残知识读本等系列培训教材,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志愿助残理念,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残联系统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实效的个性化志愿服务。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12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12年,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劳动合同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2012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12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20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12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12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说明书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2012年度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2011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12年度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1-年)》。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13-2022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

亲爱的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每次来参加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会议,我都非常高兴,也感到特别亲切,因为二十九年前我见证了它的成立。从那以后,我也多次见证了社会各界对这个基金会的关注和支持,见证了它为改善和帮助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所作的努力。我有时想,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不仅仅是一个基金会,它也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朴方同志以自己的的痛苦想到所有中国残疾人的痛苦,在非常困难,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为建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倾尽全力。当基金会的牌子悬挂起来的时候,美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而很多的残疾人也看到了希望。因为人们对这个基金会的关心就是对残疾人的关心,每一笔基金都体现着人们对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关爱与帮助。

近几年,我不断思考基金会的意义,它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基金会怎样为残疾人做更多的事情,这也是中国残联的工作内容。中国8500万残疾人,有70%生活在农村,其中有1500万是贫困残疾人,我们要帮他们尽快改善生活,让他们早一天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特别要帮助残疾儿童及时康复,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残疾人事业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援助。面对如此庞大的残疾人数字,我们一定要做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好基金会。今天,我们要有新的理想,要把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做成最好的,中国的,世界的。

但是,要做好基金会就要有坚定的决心,始终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树立良好信誉,做好服务品牌,努力帮助残疾人消除痛苦,解决困难,实现梦想。近年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取得了一些成绩,培育了“集善工程”公益品牌;打造了集善嘉年华、启明行动、助听行动、信息无障碍行动、阳光伴我行、三星爱之光、我送盲童一本书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培养了一支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工作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很多残疾人改善了生活,在推动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想,这些成绩是基金会的骄傲,也是对爱心捐助者最好的交代。

一个基金会的存在要靠坚实的财力支撑,更要靠良好的信誉和公信力作保证。近几年,一些基金会遇到了严峻的考验,接受了来自各方的监督和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残联对福利基金会的工作非常关注,希望它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旗帜。,基金会严格执行《基金会管理条例》,按照民政部制定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和《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坚持公开、透明、高效的工作原则,积极完善规章制度,努力推进各项工作,探索新的公益项目,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向基金会理事会表示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展的朋友们和爱心企业表示感谢!在座的各位理事都是国内外的知名人士,你们关心残疾人事业,始终不遗余力地支持着基金会的工作,是基金会的重要的支撑力量,我也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基金会工作开展顺利,资金筹集和公益项目支出不断增长,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益项目得到巩固发展,信息公开得到权威认可,特别是公众募捐热情不减,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欣慰。这些成绩是基金会各位理事、监事和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支持。我要特别感谢佳通集团、交通银行、中国三星集团、中国一汽、中国银联、美国如新集团、世界宣明会、香港赛马会、台湾明门实业有限公司、德国奥托博克公司、香港方树福堂和方润华基金、瑞声达公司、361度(中国)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公司、上海拉夏贝尔公司,这些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组织都积极加入到帮助残疾人的队伍中来,激扬起美好的中华精神,奉献出人间大爱的力量。我相信,假如我们能帮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和痛苦,我们就会感到真正的幸福,因为善良、高尚、无私才是最美的人生境界。

是深入贯彻《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中国残联将继续重视、关注和支持基金会的工作。希望基金会理事会准确把握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抓好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的契机管理并使用好每一笔基金。要继续在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创新公益项目为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我也相信在朴方会长的领导下在小泉理事长的带领下基金会的同志们一定会做出新成绩!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社会建设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建设更注重效率,社会建设更注重公平,效率和公平要统一,取决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也要不断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适应。如果长期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公平,那么这种不公平会引发社会动荡,反过来阻碍经济发展。一个文明、包容、公平、和谐的社会,才会给经济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残疾人事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业,一个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社会是否公平正义。我们要提高对于社会建设的认识,积极推动国家在社会建设中更充分、更长远地考虑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建设一个残疾人和健全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小康社会。

我们进行社会建设一定要着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亟需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完善保障、促进康复,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稳定。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就会发现残疾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正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民生改善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保障基本物质文化生活,二是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我们要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消除社会上各种有形无形的障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我们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孩子实现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要下大力气促进残疾人就业,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们要对重度残疾人更加爱护和关怀,让他们拥有生命的尊严。残疾人民生内涵丰富,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努力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我认为,从残疾人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看,社会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基层。因为基层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残疾人的生存和发展,残疾人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主要看基层工作的力度。而基层建设往往比较薄弱,力量不足,设施不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相对缺乏。加强社会建设,就必须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

残疾人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密切联系残疾人群众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基础。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群众工作做得越细越好,人民群众得到的利益就越多。同样,我们要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细更好,让所有的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能得到更好的服务。我们要敢想,敢做,敢担当。

我们的工作总是面临着矛盾,工作越来越多,解决的办法就是培育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功能。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力量,我们要引导群众自己建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绝大部分是残疾人亲友、爱心人士组成的,他们与残疾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感情。我们要广泛培育和帮助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每个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残疾人服务的资源在长时期内还会相对短缺。为此,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就十分必要。社会组织的工作成本较低,服务的丰富性和针对性比较强。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让最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情成效最好,是再朴素不过的道理了。我们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提供培育和指导,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

四、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做有理想的残疾人工作者。

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就要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同情、关心、帮助贫弱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残联成立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人道主义作为残疾人事业始终践行的坚定信念,激励着残疾人工作者不懈奋斗。实现残疾人的权利、维护残疾人的尊严、肯定残疾人的价值、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发展,在人道主义的旗帜下,残疾人事业已成为崇高的人权事业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朴方同志的书稿《人道主义的呼唤》第四辑。读后,我与这本书编委会的同志们谈了一些想法。我们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人道主义的高度、国际残疾人事务和人权保障的高度,认识编辑出版《人道主义的呼唤》第四辑的重要性。朴方同志所开创的残疾人事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人道主义的呼唤》作为残疾人事业的一部重要文献,不仅是令人感动的人文读本,更是残疾人工作者的人生读本。这套书全景式、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图景,贯穿着对人道主义思想的深刻揭示,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深厚感情。结合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第四辑,我谈一点对人道主义和残疾人事业的关系的理解。

人道主义是残疾人事业的思想基础,人道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华文明源源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友爱互助、和衷共济、见义勇为的民族品格。在《礼记·大同篇》中孔子以“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后人描绘了美好理想,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描绘了同样的社会理想。现代残疾人事业从生根发芽的那一天起,就烙上了深深的民族印记,也注定了残疾人事业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正是由于“仁者爱人”,才会有那么多支持者无私的关心和帮助;正是由于“义无反顾”,才会有那么多工作者无私地奋斗和奉献,我们的残疾人事业得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我国残疾人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又助推了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道主义的中国残疾人事业是“以人为本”的重要范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我们要为残疾人创造美好的明天,明天是什么样子呢?明天不仅仅到处都有高楼大厦,而是人人都享有好的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没有后顾之忧,残疾人也享有更好的保障和服务,享有社会提供的各方面无障碍参与社会的便利,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无任何歧视的平等待遇和尊重。这就是幸福生活的概念,也是有效的人权保障的体现。

我们的职业道德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人道是核心,廉洁、服务、奉献是我们保持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的必然要求。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最困难的群众,我们要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的理想和责任,我们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工作者要对残疾人有爱心、真心和实心,不图虚名,乐于奉献,用心灵的烛火为残疾人照亮未来。同时,残疾人工作者也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我们要随时瞭望前进方向,警惕工作中的各种不良倾向,不搞形式主义,杜绝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堕落,保持艰苦奋斗,与残疾人心贴心,不懈怠,不迷航,沿着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亲爱的同志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是残疾人事业把我们团结起来,是高尚的人道主义追求把我们的力量凝聚起来。无数残疾人工作者,为事业的发展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付出了满腔热情,甚至做出了很多牺牲。残疾人事业的参天大树,记录着同志们奋斗创业的历史,凝结着大家的爱和智慧。一年来,主席团全力支持执行理事会开展工作,认真履行了职责。各位副主席和委员们紧紧围绕全会中心工作和年主席团工作要点,密切联系残疾人,深入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力推进残联系统干部队伍职业道德建设,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是推进残疾人事业在新时期加快发展的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完成中国残联五代会确定的任务目标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年度任务。要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相关政策法规制定进程,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要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加大“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建设力度,增强反腐倡廉能力;要圆满完成地方残联换届工作,认真筹备召开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要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残疾人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勤奋努力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当我们努力奋斗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再有几天新的一年又要来到了。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幸福安康!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在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大好形势下,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了。主席团各位委员认真听取和审议了王新宪同志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听取了王乃坤同志所作的关于联合国审议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吕世明同志所作的关于《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情况的报告。2012年,理事会及同志们尽最大努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各位委员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为实现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起迈进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理事会要认真研究和吸纳,在工作中加以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并结合学习朴方同志《人道主义的呼唤》第四辑的收获,谈一些体会,同大家交流探讨。

一、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努力为残疾人创造幸福生活。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明确了到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残疾人事业也会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也要建设幸福中国。党的十八大为残疾人事业指明了方向,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做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是残联系统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加快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加快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加快缩小残疾人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生活的全面小康,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残疾人的新问题、新要求,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的梦想;我们要坚持以残疾人为本,勇于探索和创新,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起迈进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残疾人事业是社会建设的一部分,改善残疾人民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残疾人的发展,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发展。做好残疾人工作,有利于解放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解放更多的生产力,有利于改善残疾人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和谐这个词最早是指音乐的,比如合唱,每个声部都要协调,协调才会产生美感。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生活,残疾人过得不好,就不是真正的和谐。我们要努力在实践中创造和谐的生活。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最近我们学习了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倍受鼓舞。习近平同志一直非常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8月,习近平同志在实地考察北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对残疾人人权的高度尊重和充分保障,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特点和亮点。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热情关心残疾人事业的浓厚氛围,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树立理解、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为促进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和关怀下,我们一定能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

二、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把残疾人事业做到基层去。

2012年,残疾人事业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体、维权、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全国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国务院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设“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专章;《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相关工作完成;中央组织部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专门出台文件等等,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和条件。执行理事会恪尽职守地工作,各专门协会完成社团法人登记后工作更加活跃。这一年来残疾人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积极参与的结果,是残疾人工作者扎实勤勉、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主席团,向为残疾人事业无私奉献的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可以感到自豪,但也要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有清醒的认识,面对困难和问题,一定要有忧患意识。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国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从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来看,他们的生活质量还亟需进一步提高。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残工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我国70%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在农村残疾人中,又有四成以上的残疾人处于贫困状态,占农村贫困人口的20%左右。的残疾人年度监测数据表明,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5%,五年来大体在这个水平上徘徊。如果考虑到残疾人特殊需求,20城镇和农村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占家庭消费性支出的39%和16.8%,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半多。监测数据说明,残疾人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有拉大的可能。因此,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

今年李建国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报告》中指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对残疾人的扶助政策在有些地方执行情况不尽人意;残疾人就业率低、失业率高、就业不稳定;全国多数地方的社区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普遍偏低;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能享受的优惠扶助措施还比较少;一些地方无障碍建设和管理滞后,阻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很多扶助残疾人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好政策落实到残疾人身上,一定要解决残疾人的切身利益问题,认真执行《残疾人保障法》的各项规定,让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提高他们和家庭的幸福指数。

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就要改进我们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怎样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是要认真研究的。比如,0到6岁的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是卫生部门和中国残联康复部负责,6岁之后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是教育部和中国残联教就部教育处负责,从学校出来,又是人社部和中国残联教就部就业处负责。其中的工作如何更加顺畅的衔接?孩子们康复之后去哪儿上学?毕业了怎样就业?这些都是残疾人家庭遇到的困难和麻烦。而我们因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科室之间的划分,存在着工作上、制度上信息交流沟通不畅,这就对我们工作的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近,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为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我们一定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残疾人。我们做残疾人工作,不仅要做有影响的事情,更要多做平凡具体的事情。要尽量减少做那些礼花满天的事情,而要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家庭,去听,去看,去研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工作才能取得实效,让更多的残疾人从中受益,体验到事业的进步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天,我们更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与残疾人心贴心,这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保证。

【残联发言稿范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党的十八大提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实施重点惠民文化工程建设项目。各级政府正在按照中央部署,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残联组织要认清形势,主动作为,努力加快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步伐。

(一)要抢抓机遇,推动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把残疾人文化建设全面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是残疾人文化事业的顶层设计。各级残联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切实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在国家和地方的村村通、农家书屋、公共文化共享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强调均等化服务,针对残疾人的特点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同时应争取将残疾人文化建设作为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市、文明城市、文明乡镇创建的标准和内容。

要充分发挥中宣部等11部委《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出台了本省的文件,并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还没有出台实施意见的省,有的是希望把文件的目标定得再高一些,政策力度再大一些,正在攻关争取过程中。但是也有个别省重视不够,动作滞后。这次会议后,没动的省要抓紧时间运作,抓住机会把本省的政策制定好。

(二)要采取措施,推动残疾人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中国残联和文化部共同发起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被提到日程上来。但一个文化周、文化节活动满足不了残疾人一年365天的文化需求,如何拓展文化周的外延,扩大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覆盖面,确保残疾人文化在基层可持续常态化发展,让残疾人月月有文化、周周有文化,是各级残联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就近就便是保证大多数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在残疾人日常活动的范围内,打造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平台,使残疾人能够在半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参加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城乡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基层社区开展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文化服务。苏州市推出的残疾人精神文化圈建设是就近就便的成功范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已有1600多个社区实现了出家门15分钟行程内就有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场所,近80%的社区实现了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常态化,参加活动的残疾人超过45万人次,参加文体活动已经成为苏州很多残疾人生活的习惯。各地可以学习借鉴苏州市的做法,选择一批有基础、条件相对好的社区,按照有组织领导、有活动计划、有固定阵地、有无障碍环境、有特色品牌的标准进行试点。

二是要善于整合、借用残疾人文化活动的资源。场地、设施是残疾人开展文化活动的必备条件,很多省市已经在建或希望建立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这很好,各地要充分发挥残疾人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但再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也覆盖不了一个省的残疾人,群众性的残疾人文化活动还是要坚持重心下移。要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把残联有限的资源和项目放到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备活动设备,改善无障碍设施,切实依托基层文化活动阵地把残疾人文化活动开展起来、丰富起来、活跃起来,真正让残疾人进得来、融进去、能受益。同时,要在现有3000多处的各类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中,增添残疾人文化活动的功能和区域,配备相应设施设备。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各级残联的综合服务机构要起表率带头作用。

三是要重视发挥各类残疾人协会和文化艺术组织的作用。当前,各级各类残疾人协会日益健全,已经成为团结带领各类别残疾人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同时,全国省、市两级已有注册登记的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协会300多个,全国乡镇(街道)、社区(村)层面有近万个残疾人文化艺术小组,这是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骨干,是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的手臂。各级残联要大力支持他们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的组织、策划、指导方面的优势,依托这些残疾人协会和文化组织带动活跃基层残疾人文化活动。

(三)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推进城乡残疾人文化建设。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造成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之间的差异,开展残疾人文化工作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应在城市所有街道、社区全面开展残疾人文化服务,在农村的乡镇和重点村部分开展文化服务;经济欠发达省份,80%的城市街道、社区要开展残疾人文化服务,并在农村试点性开展文化服务。从目前看,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确实还不具备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条件,但不能因为不具备条件就可以放弃农村残疾人享有文化服务的权益。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是开展残疾人文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我们思想认识上是否到位,有没有克服困难、因陋就简、创造条件的精神和魄力。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可以先尝试地搞一些农村残疾人文化活动试点,有点就会形成面,最终目标还是让广大农村残疾人也能尽快地享有基本的文化服务。

(四)要创造条件,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他们更适合从事某一特长性专业。实践证明,通过自身的文化艺术特长和技能从事文化创业是残疾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残疾人改善自身生活的重要手段。要积极搭建残疾人文化创业的平台,将残疾人文化创业与残疾人自主创业和集中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残疾人就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在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扶持培育的八个省级“残疾人文化创业示范基地”已经初见规模,苏州市拿出该市著名景区拙政园边的一大片黄金宝地作为残疾人文化产业孵化基地,在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文化产业项目上取得很好的效果,说明江苏省在在残疾人文化建设方面是有战略眼光的。希望各级残联能从江苏省的做法上得到启示,把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作为残疾人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残疾人就业工作衔接起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和落实残疾人文化创业的扶持政策,探索残疾人文化艺术产业投融资渠道,按照市场规律引导多种资本投入,采取政府扶持、残联引导、加大投入、减少税收、定向收购等办法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在当地一些产业园区、景区、商区,开设残疾人艺术品店铺,开办残疾人文化街,扩大残疾人文化的影响。

(五)要运用社会化方式,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文化建设。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推动残疾人文化发展,单靠残联组织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用社会化的工作方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要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文化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单位、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关注残疾人文化,支持、参与残疾人文化服务。要重视培育发展文化助残志愿者队伍,邀请一定数量富有爱心、热衷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文艺团体的退休人员作为残疾人文化活动指导员,参与组织残疾人文化活动并进行艺术指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能够更加有力地促进残健共融。

(六)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残疾人文化示范市的辐射带动带动作用。中国残联去年下半年提出创建残疾人文化建设示范市,目的是推动11部委文件精神的落实,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在省内突出、区域领先、全国有位的典型市,总结出好的经验、做法在本省推广、全国借鉴,由点带面地扩大辐射范围,从而推动残疾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创建工作得到各地的积极响应,先后有80多个市(区)提出申请,中国残联综合权衡首批确定全国32个市(区)为创建示范市。需要强调的是,开展示范市建设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而是要把开展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本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抓手,争取市委、市政府更大的支持、更实的政策、更多的投入。比如,苏州市政府常务会已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形成了政府负责、各部门分工、残联协调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残疾人文化建设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资源配置上的同步规划、同等投入、同样服务。安徽省合肥市成立了由市长挂帅、政府各部门和各区县政府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分解成6大类27项任务指标,各司其责,定期检查。总之,创建示范市是政府行为,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残联协调的创建原则,确保有一定的财政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创建任务指标落到实处,让广大残疾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变化。各省可以把全国示范市创建的做法在省内推广,开展省级残疾人文化示范市示范区建设,扩大示范的辐射带动范围。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领导重视的问题。在我们国家,任何一项工作,领导重视起来,推动的力度才会大。实事求是讲,在各级残联一把手心目中,残疾人文化工作不如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工作重要,某种程度上会认为文化生活对于残疾人来说是锦上添花,是多少年以后的事,现在还顾不上。这种观念应该改变。如果前我们强调残疾人文化工作或许是有些超前,但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今天,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我们还不去重视残疾人文化建设,那就是思想的落后。各级残联、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务必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法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全局高度认识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残疾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落实。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选配得力干部充实到文化工作岗位。要结合本地实际争取若干残疾人文化建设项目,扎扎实实做好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

同志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广大残疾人的精神支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必须弘扬包括人道主义思想和自强精神在内的伟大的中国精神,必须凝聚包括8500万残疾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力量。残疾人文化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迫切。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起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时代重任,激情投入,开拓创新,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全力开创残疾人文化事业的新局面。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

本次会议是中国残联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目的是提高各级残联对于残疾人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总结推广残疾人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的方向与任务。

上午8个地方的经验介绍都非常好,有3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当地党委、政府重视,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二是抓残疾人文化建设有思路、有措施,工作做得扎实,效果很好。三是体现了创新精神,善于发挥地方优势,在扶持残疾人文化产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我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深层的精神积淀,更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领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民素质、提升道德修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五大核心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基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残疾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条件的制约和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等因素影响,残疾人作为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在享有文化教育和文化生活方面与健全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客观上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块短板。如果不采取措施尽快补齐这块短板,就会拖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后退,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残疾人事业涵盖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建设等多个方面。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在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体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无论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如何完善,残疾人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还是离不开残疾人自身的文化自觉、离不开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的被救助者向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转变的内在因素,它承载了引导广大残疾人提升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使命,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同时,残疾人文化所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使人民群众产生心灵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激励,能够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实践证明,残疾人文化既得益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又会极大地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重视和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才能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是保障残疾人权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当他的基本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必然在精神文化方面产生一定的需求。残疾人也一样,虽然他们身体上的某些功能有所缺失或障碍,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没有缺失,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也会越来越迫切。残疾人同健全人一样需要文化的滋养,需要文化的支撑,需要文化的快乐,需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参与社会生活、改善生活状况,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依归。不发展残疾人文化,残疾人的民生就是不全面的。在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残疾人文化生活状况就必然成为衡量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必然是保障残疾人权益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认识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必须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残疾人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残疾人文化建设步伐,这是各级残联组织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残疾人文化建设工作的总结与回顾。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残疾人文化事业取得很大进展,并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由零散的自发活动向有规划、有组织方向发展。在顶层设计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残疾人享有文化权益作出了明确规定;《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对残疾人文化建设提出具体任务和目标;中宣部等11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活动组织上,我们连续举办七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六届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建立了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信息资料库和200个全国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示范带动下,地方残疾人艺术团也开始跨出区域走出国门,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在联合国总部演出获得成功,甘肃省残疾人艺术团在澳门的演出也获得广泛赞誉。新建起的两万多平米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已经接待残疾人6万多人次,省地两级公共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有声读物阅览室已有443个。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设置残疾人专题节目933个。全国设立残疾人文化服务设施的场所已有4万多处,各专门协会结合本类别残疾人的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突出、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

(二)由单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往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基本上以吹拉弹唱、书法绘画为主。随着残疾人文化工作的逐步推进,残疾人参与的艺术门类不断扩大,形式也不断丰富。不仅在文学创作、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领域涌现出国家级的领军人物,在雕刻、摄影、刺绣、剪纸、陶艺制作、玻璃内画等民间艺术方面的残疾人人才也层出不穷。据统计,现在我国各艺术门类均有残疾人参与,各类残疾人文化艺术从业人员近30万名。北京、安徽的名胜风景区内有了残疾人工艺品的展卖专柜,江苏、云南的文化街上出现了残疾人艺术创作的店堂,青海西藏残疾人创作的唐卡已行销全国各地。特别是近两年,各地残联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发挥各地优势,组织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活动。四川、辽宁、河北、天津等省举办了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残疾儿童艺术节,广东组织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交流,福建组织了闽台两岸残疾人文化节系列活动,吉林省在东北亚博览会上开设了残疾人工艺美术展馆,内蒙组织残疾人艺术家赴韩国访问,江苏、陕西、山西组织了残疾人工艺美术品展览,海南、厦门、深圳、珠海、汕头开展了五经济特区残疾人文化巡回交流等等,这些活动开阔了残疾人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生活的内涵,进一步增强了残疾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三)由专业性表演向群众性参与方向发展。由于缺少平台,多年来,残疾人文化基本上集中在特殊艺术表演的舞台上,有条件参与的残疾人数量极为有限。20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的开展,为基层残疾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使广大残疾人能够走出家门,参与社区组织的合唱团、舞蹈队、健身操、盲人听电影、趣味运动会等自娱自乐的活动,接受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参与文化周活动的残疾人达两千万人次。文化周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残疾人文化学习和艺术创作的热情,并由此催生出一大批残疾人艺术团体、协会、联谊会。仅山东济南、青岛两市社区残疾人成立的各类文艺小团体就有140多个。文化,已经成为广大残疾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由残联主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过去,残疾人文化活动主要靠各级残联组织,现在,残疾人文化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由社会文化机构创作残疾人题材的文艺作品日益增多。近3年来,有12部残疾人题材的优秀影视剧被搬上屏幕,其中电影《完美人生》被列入“迎接党的十八大国产重点影片”,《吴运铎》荣获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残疾人文化活动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全国为盲人讲电影的志愿者就有2万多人;上海市的专业艺术团体主动承担对有艺术才华的残疾人进行一对一的专门培训任务;北京市宋庄画家村无偿捐助平米房屋作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作基地;各地图书馆与残联组织共同成立了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组织开展残疾人阅读活动;“百家出版社文化助残”公益行动仅2011年就捐赠价值1400万的书籍送往社区;去年开展的“百家文艺院团文化助残”公益行动为残疾人举行200多场公益演出。

伴随着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文化活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很多地方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不断发展的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热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残疾人文化工作者努力工作的结果。我代表中国残联,对各级残联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残疾人文化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残疾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残疾人参与文化活动的迫切需求亟待得到高度重视。残疾人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有些地方对残疾人文化需求的调查不够深入、理解缺乏全面,在规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忽视了残疾人文化方面的内容;国家和地方实施的重点惠民文化建设工程涉及残疾人的项目还不多;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有待进一步得到保障。

二是针对残疾人的个性化文化服务需要加强。虽然基层群众文化越来越活跃,但受无障碍环境影响和活动内容制约,面向残疾人的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仍然薄弱,在有的地方甚至被边缘化。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文化建设严重滞后,他们只能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电脑网络等现代信息设备和手段匮乏。尤其是在山区、牧区和偏远山村,残疾人文化活动开展难度更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三是残疾人文化创业产业缺少特别扶持。很多地方对残疾人文化创业意义的认识不足,没有把残疾人文化创业作为拓展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来设计。残疾人文化产业规模小、基础脆弱、发展迟缓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政府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都需要大大加强,生存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力、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一

同志们:

区政府决定在年中召开本届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市四套班子领导来我区集体调研座谈会和区四套班子务虚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突出重点,力攻难点,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对今年上半年工作的基本估价。

今年上半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宏观政策趋紧、要素瓶颈制约严重等困难,知难而上,破难而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完成全年目标的50.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亿元、34.4亿元、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18.3%和21.2%,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41.7%、52.2%和49.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35.1%,完成全年目标的50.5%;完成财政总收入3.8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26.1%,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49.58%和4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3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712元,同比分别增长17.9%和15.1%。具体反映在五个方面:

1、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增势。上半年,在宏观政策趋紧的形势下,一、二、三产业仍保持了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一是工业经济高位快速增长。认真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紧紧抓住技改投入、规模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品牌建设等关键,出台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工业经济高开高走、高位运行。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98.08亿元、工业增加值3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和24.1%。技改投入增幅较高,完成工业性投入17.99亿元,同比增长55.8%,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额10.28亿元,占全区工业性投入的.57.1%。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6家,总数达到211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6.85亿元、增加值达到11.09亿元、利税5.01亿元、利润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51.8%、38%和42%;32家区优强企业完成产值38.54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7.8%。十一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为254.23分,比上年同期提高25.46分,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美欣达公司股票发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品牌工程建设成效明显,“金洲”、“美欣达”、“珍贝”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围绕产业结构调优、发展水平调高、企业竞争力调强的目标,以“一园、一区、一带”产业群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区食品加工园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道路矿渣回填和桥梁工程建设。五大特色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温氏肉鸡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恢复性增长,养殖户达到393户,饲养量达到483万羽,花卉苗木面积达到1.75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超过8000亩,省级草龟种苗基地已启动建设,全区龟鳖饲养量达到2459万只,2个万亩森林食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一产产值达到6.22亿元,同比增长6.8%。三是第三产业增势良好。以扩大总量、提升商贸经济的整体运行水平为重点,努力提升市场品位,大力发展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亿元,同比增长11.2%,市场成交额达到91.1亿元,其中织里童装市场和棉布市场成交额47亿元。

2、东部新区建设破难而进。克服融资趋紧、开发区清理整顿带来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剧的困难,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集建设资金,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建设。签订农房拆迁协议2118户,完成拆迁775户,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5亿元。xx大道等道路、桥梁建设全面铺开,318国道八里店沿线景观整治工程已完成绿化带建设3公里,织里19.8平方公里、八里店9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正在加快推进。随着园区道路、桥梁、管网等配套功能的逐步完善,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开,园区对产业、项目、人口的辐射、集聚功能逐步增强,各类投资项目快速集聚。上半年,竣工项目达到121项、已投入23.16亿元,在建项目109项、计划总投资51.18亿元,已签约项目32项、计划总投资20.25亿元。

3、开放型经济持续增长。一是招商引资难中有。

文档为doc格式。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二

关爱残疾人从小事做起,为了倡导助残风尚,帮忙给残疾人送温暖,构建和谐社会,大家行动起来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残联。

发言稿。

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尊敬的各位家长、来宾:

大家好!

在第六个国际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康纳洲在这里隆重召开大讲堂开班仪式和以家长为主体的高峰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对大讲堂开班和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家长和各位嘉宾,向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每年的国际孤独症日,全世界的孤独症家长和专业人士都会集合在一起,为这个特殊的公益节日举行纪念活动,为孤独症人士的公平权益和社会福利进行倡导和呼吁。中国残联从20xx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大型活动。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的许多领导同志都多次参加了会议。今天见到许多新老朋友,我感到分外亲切,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在这份崇高的事业中执着的坚守和默默的奉献!

孤独症与其他各类精神疾患明显不同,由于它发病于儿童早期,抢救性康复期较短,错过以后很难补救;同时,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性的,终生需要康复并且终生需要健全人的照顾;孤独症患者大多为多重残疾。但科学和实践不断证明,孤独症人士潜力的开发极具价值,甚至刻板重复的特点都可以为他们的庇护性就业带来很大的可开发性。因而,研究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的科学化和本土化,孤独症人士生命全程各个阶段实现终身康复的衔接性和系统性,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社区化和常态化,以及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和普惠性,是我们的政府、社会和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从我国发现第一例孤独症算起已经过了三十年。为了帮助孤独症儿童和家庭,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国家在残疾人事业“”期间把孤独症正式列入精神残疾之列;相继落实了31个试点地市残联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组织编写了《机构评估标准》和《教育心理评估标准》,实现了行业标准“零的突破”;20xx年中国残联又与财政部共同启动了“阳光家园—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在政策方面,中国残联在“”期间争取国家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救助1200名困难孤独症儿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针对孤独症或包括孤独症在内的补贴和救助政策;在组织方面,成立了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建立了一个快捷的管道,为孤独症人群的“服务、代表、维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

在孤独症服务方面,目前主要的工作力量来自于民间和社会组织。特别是“第一代”家长,为孤独症服务奠定了很好的社会基础。为了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中国残联曾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民间社会组织做过调查和摸底。中国残联是一个集“代表、服务、管理”于一体的人民团体。加强对孤独症社会组织管理也是中国残联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去年,中国残联正式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时三年的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建活动,为机构与残联之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机构发展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各类服务机构通过活动加强自身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信力并扩大影响力,对于孤独症服务行业整体实力和形象的塑造具有积极的和现实的意义。

“”期间,孤独症服务仍然是中国残联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王新宪理事长特别强调要“加强孤独症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工作”。提出“”期间“要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康复机构建设、培训康复专业人员等基础工作,为孤独症康复工作全面、规范开展创造条件。”下一步,中国残联有关孤独症工作的初步设想主要有: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支持全国33个省级、66个地级市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同时,将鼓励和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康复效果较好的民办机构。二是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孤独症儿童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试点工作。三是由国家财政五年内拿出4.3亿元,每年为2万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补贴,目前“七彩梦”计划已经启动。四是中国残联康复部将重点抓好调查摸底、机构建设、人员培训和标准、方法、规范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与英国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中心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双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合作,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分级培训专业人员,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筛查、诊断和康复工具等。五是中国残联组联部将以中国精协孤独症(工作)委员会为试点,加强对民办组织的服务与管理。此外,将与残联内部相关部门共同探讨公办与民办机构评估标准和准入条件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政府向残疾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制订残疾人社会组织评估考核奖励办法,纳入国家对社会组织的评估、考评、考核范围;等等。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越来越多地重视孤独症服务。“”开局以来,已有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出台了针对孤独症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其中江苏省的托养就业机构建设力度很大,已有南京、常州等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标,大龄托养和庇护性就业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相信一些省市残联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经验,一定会呈燎原之势,未来几年,中国残联在孤独症服务方面一定会取得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的孤独症社会服务中,家长和社会组织是一支重要力量。作为中国残联推动孤独症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成立五年来主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独特的核心影响力,建立了快速反映诉求的通道。几年来,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多次提出的一些建议,都引起了中国残联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委员会的工作越来越深入地介入了中国残联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使孤独症服务和权益保障不再停留在仅仅民间呼吁的层面,使我们的家长和机构多年奔走和争取的权益能够有效地体现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文件之中。各地家长组织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今天,有5位家长要在论坛上进行演讲。他们的经历和他们的贡献可以证明,家长和社会组织是推动孤独症服务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手,依靠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孤独症服务工作也应该是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

经民政部批准,去年11月,中国残联五大协会组织已经全部成为独立法人,今后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的工作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孤独症人群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当前是中国历史上孤独症服务事业发展的最好时机。党的十八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号召。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残联党组正在围绕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着手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特别是增加残疾人收入的大问题。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多地重视残疾人事业,重视对孤独症人士的服务,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孤独症服务事业一定会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让我们团结起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努力的行动,为迎接中国孤独症服务的更大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党的xx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极大鼓舞和推动了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年来,我们以融入“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工作大局为根本,以落实中央文明办等7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工作:联合中央文明办等15家单位开展“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着力提升“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品牌影响力;发挥广州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后续效应、联合中央电视台录制“星光大道·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等,普及志愿助残理念,积极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浓厚氛围;开展农村社区残协志愿助残试点,扩大志愿助残服务覆盖面,将志愿助残逐步延伸至广大农村地区;举办全国志愿助残工作培训班、推广广州等城市的志愿助残典型经验,进一步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和能力。各地志愿助残工作有声有色,蓬勃发展,组织网络基本形成,队伍不断壮大,效能日益显现,服务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个性需求。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余万个,注册助残志愿者700多万人,受助残疾人5000多万人次。

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重点组织好体现人文关怀的关爱老幼弱残志愿服务行动”、“扎实开展助残志愿者等个性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推进志愿助残工作制度化,努力完成《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的年度任务,推动实现“”末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1000万人,受助残疾人达到1.5亿人次的总体目标。

一、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形成志愿助残长效机制。进一步将志愿助残融入志愿服务工作大局,积极纳入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和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志愿服务管理运行体系和表彰激励体系;制定下发《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不断完善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组织管理、评价激励等制度;继续做好助残志愿者统计台帐报告工作;研究探索网络注册和服务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志愿者阳光信息卡”,逐步建立志愿助残长效机制。

二、延伸服务领域,着力转变志愿助残工作重心。继续实施农村社区(村)志愿助残试点项目,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志愿助残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倾斜;着重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涉及残疾人民生的领域开展志愿助残活动,帮扶残疾人脱贫增收;强化“一助一”、“多助一”、“服务直通车”、“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等志愿助残形式,推动志愿助残到人到户,实现工作重心向个性化、项目化、常态化转变。

三、加大品牌创新和典型宣传,着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以组织开展20xx年度“关爱他人——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为契机,指导地方不断创新志愿助残品牌;及时发现并推广地方志愿助残工作先进典型和有益模式;继续落实近年来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关于开展志愿助残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重点做好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和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志愿助残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有能力、有意愿的残疾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回报社会,展示风采,形成志愿助残工作特色;组织出版志愿助残知识读本等系列培训教材,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志愿助残理念,提高志愿助残服务水平。

会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残联系统志愿助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实效的个性化志愿服务。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

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20xx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xx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揭开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新篇章。20xx年,残疾人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广大残疾人得到新实惠。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立法和执法检查,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今年5月至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这是《残疾人保障法》实施以来,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执法检查和社会法领域的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保障法》的执行效力,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制观念,对于切实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务院在今年7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行政法规,标志着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不仅有助于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等特殊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权益,而且将惠及全体社会成员,进一步提升城乡宜居质量和人文环境。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送审稿)已经完成部门协商并上报国务院。在《精神卫生法》、《民事诉讼法》、《。

劳动合同。

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14部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过程中,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意见和建议,从立法源头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25个省(区、市)完成了《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新一轮的修改工作,为当地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

落实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和《残联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网络。以解决问题为本,扎实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解决了一批重大残疾人信访案件。

(二)贯彻《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夯实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基础。

国务院于20xx年7月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规划”将残疾人公共服务确定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九个组成部分之一,提出了“”时期的主要任务、国家标准和保障工程,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河北、四川等地在推进地方规划编制、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一年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截至20xx年10月,269.1万城镇残疾职工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残疾人数分别达到327.2万和1694.9万。215.1万城镇残疾人和667.4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低保家庭救助水平得到提高。河南、湖北将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向残疾人发放专项福利补贴步入常规化、制度化。内蒙古、安徽、海南、青海、宁夏等省(区、市)建立了贫困(或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制度,江苏等地建立了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上海等地建立了辅助器具补贴制度。资助12.3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52.2万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对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加强服务管理及加快服务专业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已建残疾人集中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机构6286个,以机构和居家托养等多种形式为66万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37.5万人接受了“阳光家园计划”的年度资助。

康复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2732个县(市、区)开展社区康复,举办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有了质的提升。以中国残联与广东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国家辅具区域中心建设协议为标志,有力带动了省、市、县级辅具机构建设和适配服务,具有辅具适配功能的服务车活跃在31个省(区、市)、84个地(市)的农村地区,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已提供辅具110万件(套)。持续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重性精神病人服用二代药试点,浙江等地逐步对适应人群全面开放。完成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9000例。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与合作项目,57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培养公共卫生康复管理硕士和康复医学学科带头人53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646名,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0万名。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比例稳定在97.4%和83.6%。残疾预防工作有了新进展,脑瘫、孤独症预防与康复研究开始起步。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康复博览会,17个国家和地区260余个企业8000余种产品参展,3天内达11万人参观;举办第七届北京康复国际论坛,17个国家2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发表论文520余篇,促进了康复学术水平的提高。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1万余名残疾儿童得到国家资助。教育部、中国残联共同建立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报制度,首次通报20xx年度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82834名,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北京等地努力推进残疾儿童少年融合教育。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支持特殊高等师范教育院校、残疾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建设。今年共有8091名残疾考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手语和盲文研究首次列入国家语委“”科研规划国家级课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标准”、“国家通用盲文标准”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残疾人就业规模保持稳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援助月”活动。实施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统计管理。连续三年组织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从医资格考试,完善《盲人保健按摩管理办法》,简化盲人保健按摩机构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程序,加强对盲人就业的扶持。山东、云南、湖南、黑龙江垦区等地完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营造有利社会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和创业。截至20xx年10月,共为36.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术培训,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27.5万人;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431万,1752.7万农村残疾人在业。

农村残疾人扶贫显著加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对未来十年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加大社会扶贫力度,中组部、商务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共同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项目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助残扶贫项目,开展选聘农村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工作。吉林、江西、广西、重庆、陕西等地加强扶贫政策衔接、创新扶贫方式,在促进残疾人增收、改善残疾人生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xx年10月,共扶持12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为74.8万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为14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中宣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全面纳入国家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强调在为残疾人提供均等文化体育服务的同时,广泛开展个性化服务,对残疾人文化创业、体育健身等给予特别扶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全国特奥日、残疾人文化进社区等群众性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两岸四地残疾人文化艺术展览会。推进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和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福建等地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多方面进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发布《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铁道部加快推进铁路旅客车站和列车无障碍改造。公安部自20xx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方便听力、言语残疾人在特殊情况下报警求助。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加强和改进银行业对残疾人的无障碍金融服务。药品标签及。

说明书。

盲文标注工作取得进展。中央电视台在领导同志作xx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直播中全程配置手语翻译。中国残疾人服务网与央视网合作开展面向聋人的春晚文字加视频直播网上服务。

财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信息化、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20xx年度中央财政直接支持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22.63亿元,其中,对28个省(区、市)的28个康复中心和13个托养中心项目进行设施建设和设备补助,贵州等8个省(区、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中国残联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及示范运用》通过验收,第二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已经启动。全国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已收录3599万残疾人基础信息,约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41.9%,数据综合服务效益显著。发布20xx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报告,完成20xx年度现场调查工作。举办了第六届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残疾人研究》杂志影响力扩大。残疾人事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新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残疾预防对策研究》基本完成。

推进不同区域两个体系建设均衡发展。国务院残工委与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西藏、新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加强对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工作的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的政策措施。开展两个体系建设省级试验区和专项工作试点城市阶段性评估调研,为各地提供借鉴经验。

(三)着力推动助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发展,为残疾人事业注入新活力。

“关爱残疾人”纳入全社会“学雷锋”和“三关爱”长效活动。中国残联与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他人——爱幼助残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并举办系列主题活动,支持农村社区残协开展志愿助残工作。制定《全国助残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志愿者网络注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向规范管理发展。目前,助残志愿者已发展到700万人,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30多万个,受助残疾人510万、3160多万人次。制定关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兴办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残疾人社会组织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等工作。社会慈善活动更加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年度筹集资金和物资折合人民币3.49亿元,公益项目支出人民币3.05亿元。中国狮子联会积极支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盲人文化服务等残疾人服务项目。天津、山西等地培育残疾人事业慈善品牌。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四)深入实施“强基育人”工程,残疾人组织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召开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残协建设,推动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实现从“有”向“好”转变。目前,全国95.1%的农村社区(村)和97.3%的城市社区已建立残协,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达到60.6万人。全国城乡社区(村)残协组织基本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体系基本形成。

专门协会工作更加活跃。各协会着重素质和能力建设,促进融合发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协会组织,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开展了残疾人无障碍活动、培育社会组织、文化服务、就业创业、对外交流等工作。

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在地方残疾人联合会换届中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指导地方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目前,乡镇(街道)残联换届全面完成,近70%的县级残联完成换届任务。黑龙江、甘肃等地在换届过程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制定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xx-20xx年)》。中国残联与中央党校联合举办省级残联负责同志参加的残疾人工作专题研讨班,举办了全国优秀残疾人骨干培训班。

(五)圆满完成伦敦残奥会参赛和《残疾人权利公约》履约审议,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得到新提升。

中国残奥代表团在第14届残奥会上以95枚金牌、231枚奖牌位居金牌、奖牌榜首位,实现了残奥会“三连冠”,创造了中国残疾人体育的新辉煌。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发出贺电,海外媒体以“伦敦之王”和“中国时刻”盛赞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突出表现和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巨大成就。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于今年9月在日内瓦对我国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进行审议。委员会在结论性意见中充分肯定我国为履行《公约》所做出的积极努力,高度评价我国在残疾人扶贫、无障碍环境、残疾儿童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事务法律法规,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机制等提出建议。我们将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吸收其建设性意见,促进《公约》的全面履行,更好地维护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成功举办“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并发表北京宣言。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到会致词,深刻阐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立场,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所有人的发展。参与支持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20xx-20xx年)”活动,张海迪主席荣获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颁发的“亚太残疾人权利领袖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残疾人组织在中国及国际残疾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

艰辛的工作历程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残疾人事业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的政策、法规和文件。地方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策、措施操作性强,解决了大量残疾人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团结奋斗是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主席团成员深入基层倾听残疾人呼声,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地方残联工作生动活泼、锐意进取,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工作实践。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求真务实、忘我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新的业绩。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向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将在第二部分进一步加以阐述。我们一定要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以对残疾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党的xx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各级残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xx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把握和落实党的xx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新要求,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拓展,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我们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是三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实践成果,也是我们在新时期仍须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史任务。

党的xx大报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基本要求,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将残疾人两个体系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20xx年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3.1%,与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相差1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拉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幸福美好的“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提高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残疾人工作的标准。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残疾人事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这一现实,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努力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兼顾残疾人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将国内残疾人工作与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机结合。

(三)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党的xx大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确保在20xx年搭建起两个体系基本框架,到20xx年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推动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一要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当前特别要解决好重度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和危房改造等基本需求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要更加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努力增加残疾人收入,尽快缩小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加快普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为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要努力推进制度定型,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推动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服务供给模式。要抓紧制定实施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要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监测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残疾人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办残疾人需要、残疾人欢迎、残疾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促进残疾人状况的根本改善,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党和人民、向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20xx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全面落实党的xx大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要求,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不断加强残联思想、组织和队伍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步伐。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入实施《残疾人保障法》,营造自觉维护残疾人权益的社会环境。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和立法后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认真研究解决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突出问题,促进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平等权利更好地实现。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全面加强无障碍建设。推动《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进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工作。指导地方完成《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意识。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做好残疾人信访工作。

(二)紧紧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扎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各地要积极推动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并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拓展服务范围、提高基本标准、细化政策措施、落实保障工程、明确支出责任。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残疾人两个体系与相关制度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分解任务、细化实施方案、量化评估指标,高质量完成业务领域工作,逐步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全覆盖、均等化。

1.加强残疾人专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

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加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推动辅助器具适配等更多残疾人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城乡医疗保障范围。加大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困难残疾人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力度。全力推进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设。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2.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

制定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指导意见,深化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做好康复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新职业申报。推动社区康复规范发展,着力加强残疾儿童家长学校工作。实施好残疾儿童康复等重点康复工程。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试点,积极开展残疾预防。

启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攻坚计划”,逐步解决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推进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加强特教师资培养,组织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二期建设规划”。做好盲文手语研究、规范和推广。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和交通银行扶残助学项目。

完善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专产专营和政府采购优先等政策。切实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推动党政机关建立岗位预留制度;倡导用人单位积极开发适宜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奖励制度,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给予奖励。积极扶持残疾人创业。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保障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务农生产的扶持,对从事特色种养殖业的残疾人在土地流转、农资补贴、农机具购置等各环节给予优惠。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金融服务,建立残疾人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建设,辐射带动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大对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的扶持力度,对外出务工的农村残疾人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彩票公益金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推进残疾人文化服务制度化、系统化。继续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活动,组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推动残疾人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残疾人文化艺术对外交流,推进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创建。

继续实施“自强健身工程”。举办第三届“残疾人健身周”,推进残疾人自强健身示范点建设,普及推广残疾人体育健身项目和健身方法,研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实现特奥运动员增长5万人的目标。组织群众性体育比赛,组团参加第10届冬季特奥运动会和第22届夏季聋奥会等国际赛事。加强残疾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运动员保障制度建设。

3.强化支撑条件,培育两个体系可持续发展机制。

加强专门协会和社区残协建设,活跃基层残疾人工作。深入探索社团法人体制下做好专门协会工作的模式,坚持工作重心向基层、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残疾人急需、受益面大、效果好的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单类残疾人服务示范点。落实全国城乡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的要求,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制定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规范,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城乡社区残疾人工作转型升级、更加扎实和活跃。

融入“学雷锋”和“三关爱”志愿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阳光行动”。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落实注册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推进志愿助残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支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筹募资金和物资,为残疾人提供急需和切实的帮助。做好中国狮子联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承担适合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事项,鼓励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推动建立多元化的残疾人服务提供模式。

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力度;实施重点项目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全面启动残疾人人口综合数据库建设。规范统计工作,做好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研究建立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监测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对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对口支援工作,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残疾人工作,促进城乡区域残疾人两个体系均衡发展。

积极参与和推进联合国“亚太残疾人十年(20xx-20xx年)”战略目标的实施。做好参加20xx年9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和关于残疾人融合发展的政府高级别会议的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残疾人人权对话和宣传。

(三)以各级残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工作队伍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依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的规定,筹备召开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认真总结过去五年残疾人工作的成就和经验,对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贯彻落实中组部加强残疾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和中国残联的总体部署,如期圆满完成地方残联换届工作。

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人道主义的呼唤》已经出版四辑,收录朴方同志近30年来的重要文稿355篇,生动记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规律,是朴方同志带领广大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实践人道主义思想、开创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的理论结晶。各级残联要认真组织学习《人道主义的呼唤》,结合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改进工作作风,为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蓬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途上,残疾人事业必将谱写新的辉煌篇章。让我们在以为党中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残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时刻,政协xx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xx省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两个维护”,是维护党和国家最高利益的根本所在,是巩固红色江山的制胜法宝,是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最大负责。迈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我们要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维护”,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步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赢得更大胜利和荣光!

各位委员、同志们!

二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是大力促进区域协调联动,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xx建设;

五是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更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六是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

八是勇立时代潮头,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九是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设廉洁xx,巩固和发展良好的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这“三大光荣使命”、“六个显著提升”、“九项重点工作”和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谱写“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工作布局,全省上下要围绕这个布局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沪浙皖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

高品质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项目;

谋划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xx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一年,我们有力应对复杂严峻外部形势和各类风险挑战,实现“十四五”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全年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出口总额都迈上了新的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这一年,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创造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市,城镇新增就业占全国近1/9,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教育“双减”、“三孩”生育等政策稳步落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一年,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守牢了安全发展的底线,有力有效处置xx、xx聚集性疫情和xx、xx、xx等地省外关联疫情,有效应对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型企业债务、教育培训机构等领域风险,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推动xx这艘大船行稳致远。

xx发展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xxx万xx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狠抓落实的结果,饱含着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一年来,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紧扣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中心工作开展协商议政和民主监督,推动政协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为全省大局作出了“政协贡献”。广大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广集良策广聚共识,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委员答卷”。正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不平坦的奋进道路上创造不平凡的发展业绩。在此,我代表中共xxx省委,向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年是中共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充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我们既有发展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从xx发展来看,我们既有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厚实的基础,也有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外部影响的冲击、资源环境的制约也更为直接。我们一定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底线思维,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在全局中审视xxx发展、认清重要地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携手扛起新使命、共同谱写新篇章,努力在新征程上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业绩。

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项工作都要突出一个“稳”字,稳扎稳打、稳中求进。xx经济总量占到全国1/10强,我们必须肩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政治责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各方面的“进”,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实体经济是xx经济发展的家底,企业是xx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稳住实体经济就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给企业“减负”就是给xx经济“蓄能”。要把稳增长的重点放在稳企业稳市场主体上,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把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点,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确保xx经济发展底盘稳、活力强、后劲足。

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中加快建设“美丽xx”。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xx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咬定青山、守望青山、不负青山的执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让“美丽xx”令人向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倍加呵护长江母亲河,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确保xx在绿色转型中抢得先机、走在前列。

我们要更高站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责任,也是xx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与浙皖各扬所长,全力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跨江融合、南北协作,支持xxxx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优化沿江沿海布局,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交出更有温度、更加厚实的民生答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创新创业增收致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橄榄形分配结构。要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的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各方面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民生七有”的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更加有力地兜底保障好困难群体,努力让所有在xx工作生活的人都能享受高品质生活。要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着力点,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一批突出民生问题,特别要高度重视、倾情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让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让孩子们都有快乐童年。各级政府要继续过紧日子,把有限财力尽可能多地投入到民生改善上,把每一件事都办在群众的心坎上,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主动仗。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各种风险和挑战将伴随始终,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我们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守牢重要关口,在防控措施上更加严密,在应急措施上更加果断,在能力保障上更加有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深入排查化解意识形态、安全生产、政府性债务、房地产、金融、大型企业、信访稳定等各领域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将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把安全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蹄疾步稳推进xx现代化建设事业。

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要在全社会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全省人民持续深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强化历史担当,以奔跑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要守正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xx文艺事业,鼓励引导全省文艺工作者扎根xx大地、书写xx故事,把全省上下的信心鼓舞起来、士气昂扬起来、干劲激发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意气风发一起迈向美好未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因党而生、伴党而行。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70多年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不朽业绩。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全省各级政协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务实行动和履职实效,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强大正能量。

要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作为人民政协的根本政治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从人民政协走过的光辉历程,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维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政治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共同当好“两个确立”的坚定捍卫者、忠实践行者。

要把“国之大者”作为政协履职的“责之重者”。做好政治协商,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要时刻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什么、中共中央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紧紧围绕推动落实“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对事关xx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真正使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心同向、同频共振。

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政协工作的中心环节。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愿景越光明、使命越艰巨,就越需要大团结大联合,越需要人民政协发挥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密切与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联系,协助党委政府做实做细解疑释惑、增进理解、化解矛盾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向上力量,为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来自各个方面,联系各界群众,各有专长,各有建树。希望大家坚决落实“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要求,强化委员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本领素养,增强资政建言的前瞻性、精准性,提升凝聚共识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成为勇于担当的实干家、改革发展的促进派、界别群众的贴心人。

全省各级党委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多为政协解难事、办实事,多给政协交任务、出题目,不断巩固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

对未来最好的把握,是开创更美好的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xx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四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就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讲几点意见。会上,建立书记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一、稳中有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全县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9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16.11亿元,同比增长33.69%;实现财政公共预算收入4163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同比增长17.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658.11元,同比增长27.85%。主要特点是:

——项目投资拉动效应持续凸显。

争取到各类项目专项资金2.2亿元,实施全社会建设项目130项,开复工率为81%,其中:续建41项,开工41项,开工率100%;新建89项,开工64项,开工率为72%。对27个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督办、督查,现已开工14项。“青洽会”期间共签订香江花园住宅小区建设、高原特色肉食品深加工等各类投资项目8个,签约资金达10.8亿元。出台了《湟源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及表彰办法》,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盘活明清老街商铺等国有资产存量,政府性融资平台进一步做强做实。确定2013年首批6项重点融资项目向金融部门进行推介,初步达成1.56亿元的融资协议。

——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12.4%,完成工业增加值4.03亿元,其中大华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2.6亿元。加大生产要素的保障力度,狠抓工业经济的协调服务,持续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49.84%,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搭建中小微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协调15户中小微企业与金融部门达成信贷协议1.07亿元;政府担保平台为34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4530万元,同比增长51%。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推进。

坚持“以农促牧、为养而种”的思路,全县饲草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20万亩以上。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27.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6%。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三江一力2万吨优质牛肉加工生产线开工建设,天成大荣万吨生猪冷鲜肉分割生产线已完成前期工作。水利水保、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畜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城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池汉片区、磨林休闲度假区详规完成评审,丹噶尔古城二期、老城区涌兴、城台、光华、南北大街等片区控制性详规正在加紧编制。东风路片区集中供热、315线县城段景观改造、湟源驿站室内外景观及绿化等项目顺利推进,丽都新苑、香江花园、银河湾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加紧建设。全力推进房屋征收工作,完成征收面积1.12万平方米。组建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管护机制改革。大力查处违法建筑,有效推进了城市的依法管理。整合资金2.02亿元,组织5个乡镇11个村深入开展“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全面推进波航乡麻尼台村等3个“三集中”新村建设,日月乡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实施。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全面完成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3.325万亩。以景观绿化与农民增收相结合,山体绿化与农田林网建设相结合,四边绿化成效明显,绿化面积0.55万亩。深入开展“创卫”活动,集中力量对各类占道经营活动进行清理整顿,认真开展餐厨垃圾治理,加大城区环境日常保洁力度。扎实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试点县工作,28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

丹噶尔影视外景拍摄基地、扎藏寺旅游景区项目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日月山二期旅游项目游客服务中心、文成公主纪念馆等工程全面复工建设;湟源驿站自驾车营地、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赞布林卡藏文化展览馆二期开发等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大湟源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举办了第五届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等文化创意活动。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县选送的“牦牛牛角挂件”和“丹噶尔皮绣”,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分获“金奖”和“铜奖”,为近年来全省首次。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城隍庙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半年,与156家旅行社签订了协议,全县接待游客56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5458万元,同比增长23.6%。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县委、县政府年初承诺的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在抓紧落实,一批关乎长远、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大幅提升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转移输出劳力3.4万人次,实现收入1.14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51万元,强化城乡统筹就业,城镇新增就业6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9%以下。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99%、96%。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放各类养老金3453万元、城市居民低保金982万元、贫困群众大病救助金167万元。进一步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报销医疗费用4165万元,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6%,全县6.12万人次受益,全县医疗机构均实现了“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即时结报和“一站式”服务。公办幼儿园开园运行,全面实施学前一年教育全免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奖励性住房和公租廉租房建设工程稳步实施。有序推进了“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安全生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宗教活动场所社会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示范县建设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健全,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力度不够,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步子迈的不大。二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税源培育不足,新增财力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是部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乏力,征地拆迁、苗木补偿工作滞后,成为影响项目开复工的瓶颈。四是工业经济回升基础不稳,企业投资意愿不足,对经济发展驱动力减弱。五是个别部门领导在工作中敢于碰硬、善做工作、创先进位的意识、能力和作风体现的不够充分。对于以上困难和问题,我们要认真反思,查明原因,提出对策,认真加以改进。

二、盯紧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我们要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四次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为强大动力,深入贯彻“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载体,投资是主引擎”的意识,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挖掘发展的空间和潜力,盯紧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合力攻坚,不折不扣地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

一要狠抓投资项目建设进度,抓住当前施工黄金季节,分阶段倒排工期,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和协调重点项目、项目督导和考核奖励、重点项目联络员季度例会制度,各县级领导要将重点项目建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倡导“现场工作法”,真正深入到工地、现场,在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特别是涉及到的房屋征收、征地拆迁问题,更要进村入户,带头做群众思想教育和说服引导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开工。要做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前移审批关口。国土、住建部门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倒计时,举全县之力做好房屋征收、征地拆迁、苗木补偿等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建设,按期推进,促使7月底13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44亿元以上。重点抓好大华水库、中石化湟源中心油库、天然气利用、东风路片区集中供热、315线县城段景观改造、大华西路、振源路等重点项目用电、用水以及道路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的协调服务,确保按期有序、高质量推进。二要加大金融对结构调整的支持,大力推行金融机构信贷增长考核制度,落实奖惩措施,提升金融对地方经济的助推作用。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大项目,为重点项目的市场融资提供优质服务。继续运用bt项目模式,多方筹集资金,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资金需求。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服务业等领域。强化税收征管,紧紧盯住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挖掘增收潜力,积极培植财源,抓好增收节支,强化财政资金调控服务能力,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确保全县重点建设项目资金保障。三要善于借助外力促发展,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明确招商重点领域,依托“城洽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评估、包装和对外推介等各项工作,要把项目做充分、做扎实,把前期工作做细致、做周密,努力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产出性项目方面招大商、招强商。把招商引资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兑现奖惩,形成人人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招商工作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对已招商项目,尤其是“青洽会”期间签约项目的全程跟踪服务力度,全力推动已招商项目快落户、快开工、快建设,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同时,加强与国家和省市的衔接,积极做好项目审报工作。

(二)认真做好运行协调,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一要加快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承载力和投资吸引力,力促一批成长型企业入驻产业园,做大做强“创业园”孵化基地。力争年内入驻创业园企业达到10户,投产7户,新增工业产值1.6亿元。二要强化对重点行业、重要企业生产经营、产需衔接、资金运作、项目建设等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发现解决企业在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向性问题,确保企业开足马力、扩大产能、创足税收。加快华晟、华铁两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建设进程,力促新建矿热炉全部点火生产,释放产能;顺利推进益康、海汇等企业投产见效,促进工业平稳增长、结构优化,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三要全面落实省、市、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政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效能,帮助一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等瓶颈问题。力争协助企业落实信贷资金突破4亿元,新增工业企业33户,培育规上企业4户。四要扎实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措施,加快企业循环工艺的创新,推行清洁生产。切实抓好环保日常监管工作,确保全县环境安全,全力做好“创模”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三)全力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要努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建立9个特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改造提升58个养殖场的养殖环境。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积极防治病虫害。及早着手,对饲草的机械收割、贮存和经济作物的销售等早作安排。二要进一步培育完善市场体系,鼓励和发展10家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原有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和规范化运作。多渠道培养专业素质和组织能力强的经纪人队伍,辐射带动2万户农户加强产销对接,努力提高农牧业产业一体化水平,确保农民丰产增收。三要尽快编制完成《湟源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加快树莓山庄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西石峡生态村休闲农业建设进度。四要全力推进农业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好农田水利、乡村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五要扎实做好防汛工作,健全完善防汛预案,严格实行领导带班制,落实责任,全力落实防汛和抗灾减灾各项措施,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学监测预报,确保安全度汛。

(四)全面加强城镇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城镇品位。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城镇化进程,深化和细化城乡建设各层次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各项规划编制计划。二要加快城建项目实施进度,不断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规范和要求,指定专人跟踪监督、协调服务,加快湟水河池汉桥及引道、大华西路、振源路、西大街延伸段、城北西路延伸段、新城大道等项目建设。三要加强领导,集中力量,依法依规,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和土地征用工作,全面完成15个片区的拆迁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大县城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遏制乱搭乱建、抢占抢建行为,始终保持禁建拆违的高压态势,做到依法管理城市。四要严格土地管理各项政策法规,依法依规、合理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加大土地统征收储力度,保证储备用地增值升值。五要加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力度,扎实做好迎检准备工作。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城镇管理考核制度,促进城镇管理制度化、长效化。六要继续巩固推进集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日月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度,顺利推进11个村整村推进和4个村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完成“三集中”新村、“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建设任务,精心组织实施好住房建设、院墙改造等建设项目,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结合城镇化建设,切实抓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突出户改重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实现1.6万人顺利转改。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激发文化旅游业活力。

一要紧紧抓住旅游进入旺季的有利时机,加快文化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高标准完成日月山二期、大黑沟森林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湟源驿站自驾车营地、高原自行车训练基地和宗喀文化产业园建设工作。二要精心筹划举办第五届王母故里敬母大典、高原国际风筝邀请赛等大型文化创意活动,加大以丹噶尔古城为中心的特色文化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全力创建日月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要进一步提升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水平,认真落实扶持发展小型微型宾馆的政策措施,落实扶持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实施意见。四要加快《昆仑神韵》高原音乐曲艺编排,力争开拍本省立项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丹噶尔传奇》。五要落实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城乡群众文化体育需求。

(六)切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要强化措施,重点突破,不折不扣地全面兑现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1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二要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抓好鼠防、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好县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项目规范化建设。加快湟源高级中学、日月中心学校等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要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的政策、服务环境,拓宽就业渠道,重点面向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专项就业培训,做好就业困难弱势人群、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役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就业工作。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组织好摘棉花、摘枸杞等劳务输出,年内努力实现输出劳力5万人次,实现收入1.7亿元。四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五要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如山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点工程开展“拉网式”安全大检查,全程督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做到安全隐患“零容忍”,安全责任“零懈怠”。六要深入推进“平安湟源”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狠抓落实,全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关键在于抓落实。我们要把贯彻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敢于碰硬、善做工作”的重要指示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着敢啃硬骨头,善打硬仗的准备和攻坚克难、激情干事的作风,强化目标责任,直面困难问题,争创特色亮点,强力突破重点难点工作。

一是对今年确定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要活动、重大改革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分析,齐心协力把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要以敢于碰硬、善做工作、敢做善成来要求干部、评价干部、考核干部、激励干部。

二是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以“等不起”的责任感、“低不得”的目标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欠不得”的使命感,求真务实,实干苦干。

对落实不力,推诿扯皮,不担当、慢作为、不负责的一定实行追责问效。

三是正确处理“敢”与“善”的关系,将各种行政手段、司法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等运用充分、到位,快发展又不生事,特别是不发生影响和谐稳定的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违法事件。

更加突出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建设,切实做好依法行政,进一步建立健全精细化工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四是把督查考核作为抓落实的关键环节,加强对各项工作部署的跟踪问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大合力。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重点工作和项目督办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强化措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给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中共简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十五

党的xx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各级残联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xx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全面把握和落实党的xx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新要求,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回良玉副总理、邓朴方副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完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维权、无障碍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拓展,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实践证明,我们走上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先进理念的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是三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最重要的实践成果,也是我们在新时期仍须付出艰辛努力的历史任务。

党的xx大报告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发展目标,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基本要求,将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将残疾人两个体系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20xx年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仅为63.1%,与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相差17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绝对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拉大;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障碍,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因此,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我们要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发展道路,推动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幸福美好的“中国梦”,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工作,提高残疾人事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改善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残疾人工作的标准。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残疾人事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这一现实,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衔接,努力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更好地兼顾残疾人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残疾人事业的均衡发展,更好地将国内残疾人工作与履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机结合。

(三)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党的xx大明确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的战略任务。要认真实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确保在20xx年搭建起两个体系基本框架,到20xx年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及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推动各方面的制度安排更加定型、更加完善。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一要努力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生存权。当前特别要解决好重度残疾人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和危房改造等基本需求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让每一个残疾人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二要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残疾人的发展权。要更加重视残疾人人力资源的开发,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努力增加残疾人收入,尽快缩小残疾人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要加快普及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为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实现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要努力推进制度定型,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推动建立与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服务供给模式。要抓紧制定实施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要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监测评价和监督问责机制,强化残疾人对公共服务供给决策及运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办残疾人需要、残疾人欢迎、残疾人满意的公共服务。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促进残疾人状况的根本改善,帮助广大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创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向党和人民、向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