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1:08:06 页码:11
最新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精选9篇)
2023-11-12 21:08:06    小编: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已有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并避免重复犯错。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坚持的学习习惯,才能不断进步。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一

洪水面前,挺身而上!为了群众,他在暴雨洪灾中进进出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他就是张丰忠同志,钟离村党支部书记,一个62岁,做过喷门癌手术,体重不到九十斤的人。他在抗洪救灾的整个过程,始终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舍小家顾大家,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

全面排查,排除隐患。7月18日,张丰忠接到镇政府暴雨预警紧急通知后,马上通知两委干部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制定了全村暴雨、洪水来临时的紧急通知信号、人员转移地点以及负责群众疏散转移的相关工作人员,并通过喇叭广播及街长挨家挨户通知的方式告知了全体村民。会议结束后,村两委干部在支部书记张丰忠的带领下走访了全村的孤寡老人,对危房、旧房就行了查看,转移住在危房中的人员,对村西、村东两条河道进行排查,对全村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了筛查,确保汛期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身先士卒,一线战斗。暴雨最严重的时候,7月17日凌晨至7月19日中午暴雨持续了30多个小时,村内河道、坑塘水位骤然上涨,据老辈人回忆,以后,二十念了,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雨。18日晚12点,村南三街牌坊西侧的大坑,因雨水冲刷沿线垃圾把排水管道堵了,坑内的水顿时满了,坑两侧4户群众的房基泡在水中,如果再不排水,两户的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接到群众的电话后,张丰忠连忙赶往现场,边走边联系钩机,到现场后,立刻组织4户群众的男丁,找来铁棍、叉子等工具,尝试着把堵着排水管的垃圾移开,但天黑雨大操作特别困难,眼看着上涨的`水面,经商量决定用钩机把路面断开,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就在这时排水管道被捅开一些,经过努力全部疏通,慢慢的水位开始下降。一场午夜的奋战结束后,张丰忠又联系两个支委沿着河道挨个查看了一遍,确保没问题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此时已凌晨五点了。早晨六点雨势略小,张丰忠又和包村干部一起查看全村的情况,继续排除隐患,到钟离大桥时发现,桥北西侧的桥基北雨水冲垮,为防止事故发生,连忙设置了障碍与警示牌。

19日下午张丰忠与村两委班子正在开会,部署下一步的工作,4点暴雨又突然袭来,雨势比18日的还要大,房顶及雨水排不急,顺着天梯直冲下来。张丰忠想起住在礼堂的87岁的张金美老人,这么大的雨,老人自己是否会有危险,想到这里他二话没说就向礼堂跑去。到礼堂后,礼堂的外间已经开始漏雨,地上放着几个接水的盆子,老人在不漏水的里屋蜷缩着,张丰忠安慰老人后,又冒雨设法对房屋漏水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看着全身淋湿的支书,老人感动的说,就知道你想着我呢,你比我自己的孩子还亲。

统计灾情,开展自救。暴雨停止后,暴涨的河面也慢慢回落,在确认没有人员伤亡的消息后,张丰忠长长舒了一口气。回到家时,映入眼帘的是满院子、满屋子的水,张丰忠只是在院子内垫了几块砖,把屋子里的水做了简单的处理,就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到生产自救上来。召开两委会,分队统计统计受损、受灾情况,根据统计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率先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亲自带领人员整修东沟被雨水冲坏的桥,及时恢复道路通畅。群众有反映受损的,都及时到现场查看,指导解决。柿园一个洗煤厂的外墙被雨水冲塌,冲进了钟离村民徐某的耕地内,庄稼被毁,耕地上满是石头、砖头,土地变成了黑色,村民找洗煤厂反映无果,便来找支书反映,张丰忠和包村干部一起到现场查看情况,一方面与柿园村干部和洗煤厂沟通,把地里大块的墙体运出,一方面帮助徐某处理被毁的玉米、红薯,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张丰忠舍己忘我、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着也感染了许许多多的人们,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支援和支持着防汛救灾工作。党支部和所有党员在这场战斗中真正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伟大的防汛救灾精神凝聚起了强大的党心和民心,这无疑已经成为村夺取抗洪救灾斗争全面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二

7.19特大暴雨,给我县各个乡镇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大灾面前显人性,这场洪灾面前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冲锋一线,不惧风雨,舍己为民、无私奉献,真正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本性,岳城镇柿园村郭大芳就是其中一例。

郭大芳,一个勤恳,朴实的农家人,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月他上任后带领着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兢兢业业,全力做好上级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他们的努力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认可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想到此,郭大芳迅速召集两委干部再碰头,没来得及穿好雨衣就急匆匆赶赴这些村民家里,挨家挨户的排查、走访,一定要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带领两委干部坚持每天早中晚三巡查,再三叮嘱大伙儿:“巡查一定要细致,对于低保五保户、孤寡老人这些重点户,老宅子、河边、坡岸这些危险地段,尤其要时刻注意。”接连几天的冒雨工作,又顾不上吃饭,本就瘦弱、年过半百的老郭,终究还是病倒了。

繁重的脚步声、疲惫的神色,即使旁人看了也不忍心。有人劝他:“大芳呀,发烧了,要多注意休息啊!”可他却当即拒绝,“这点病算啥大事儿?群众的命才算大事!”郭大芳发着高烧,仍牵心群众。老话说,“穷家难舍”,听到有些老人念旧,迟迟不愿意搬离自己的家,这可急坏了他,怎么办好呢?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们做不了工作,有人可以做。他和两委干部分头联络老人的亲属,请他们来做老人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三番两次的来访,终于劝服了那些老人们搬离到安全地带。

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的大雨一停,他又马不停歇领着党员干部查看并统计灾情,安抚群众,及时安排人力物力清理倒塌的房屋残垣断壁,确保不影响正常道路通行,出动船只搜寻上游漂浮物,积极联络卫生防疫消毒等等,带领着大家物积极投入到灾后自救和建设中来。

本不善言语的他却用舍己忘我、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由他带领的柿园村两委干部,虽然还是个年轻的班子,但重在凝聚一心,事为群众所想,利为群众所谋。经历过“三夏”禁烧、环境卫生整治暨“三清一拆”等重点工作的磨练与考验,这个年轻的两委班子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惧风雨正在茁壮成长。群众看到班子团结有力,干什么也都有了信心,全村都有了凝聚力,干部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再大的困难、再难的事,也有人挑。

此次洪灾,柿园村3名孤寡老人、5名低保户房子不同程度的受损,但由于全部提前转移,没有一名老人、一名贫困户受困。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三

今年7月份以来,我县遭受暴雨袭击,受灾严重,多个圩堤发生险情。在防汛抗灾的紧要关头,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奉命千里驰援,赶赴黄梅参与抗洪抢险。70分队营教导员杨俊介绍说,部队300余战士从7月8号起驻守在黄梅,截至今日,共完成抗洪抢险任务9次。

为让子弟兵们能在休息之余吃上一口热菜,喝上一口热汤,我县爱心义工协会自发组织志愿者,24号带着精心烹制的30斤米粉肉,100余斤鸡汤,400斤西瓜和50箱矿泉水慰问了正在抗洪一线抢险作战的子弟兵。

当前,我县灾情得到缓解,75310部队除70分队仍然驻守在我县以防灾情重复外,其余分队都已陆续撤离一线回程。75310部队在分别之际,为爱心协会送来了这面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四

胡光焱是25年煤矿安全检查的“老员工”,也是2年应急管理战线的“新战士”。作为重庆市綦江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科长,他不论是下矿井查隐患,还是抗洪灾冲一线,永远是那个“群众安全的守护者”。

每天跟煤炭打交道,出了名的“一根筋”

重庆市綦江区由于多次受灾,很多设施、设备损毁严重。比如綦江河两河口上游3公里处,有一艘重约430吨的抽水趸船,其中5根固定用的钢缆里有2根已断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灾后全区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胡光焱立即拟发了在全区开展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排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区立即开展灾后隐患排查,安全检查到位,对各项地灾点、受灾桥梁、路、房屋等进行检测和处置,严防发生次数灾害。灾情发生以来,全区共排查出安全隐患961条,排查地质灾害点275处,检测漫水桥梁46座,箱变6台,基站8处,抢修道路558条。

“老胡是出了名了‘一根筋’。”同事这样评价他。25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胡光焱回到家乡,做起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綦江区煤层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水、火、煤尘、顶板灾害“五毒”俱全,监管监察工作繁重。最多的时候胡光焱一个人就要监管6家乡镇煤矿企业,每个月下井时间多达22天,“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是跟煤炭打交道。”胡光焱笑着说。

后来,他被调整到了安全综合协调科,负责全区的安全生产综合统筹、监管,是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建立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抓督查考核、抓风险研判、搞隐患整治,虽然工作内容变了,但是他“一根筋”的工作方式却没有改变,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20全区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2%。

面对洪水不退缩,群众的安全就是我的责任。

“不虚火”在重庆方言里就是“不退缩”的意思。胡光焱说,应急人面对灾难,只要群众需要,我们就“不虚火”,往前冲!

6月22日一上班,胡光焱就接到局办公室的紧急通知,让他立即带领30人到古南街道和文龙街道去支援防汛工作,主要任务是转移下北街农贸市场的商户和群众。

下北街农贸市场地势低洼,每次綦河遭遇洪水,这里都是“重灾区”。农贸市场里约有300家商铺,胡光焱他们到的时候正值买菜置物高峰,市场内接踵摩肩,人声嘈杂。他们扯起喉咙向市场内商铺经营人员、摊贩、买菜的居民大声呼喊,请求撤离。面对怀质疑情绪的商户,胡光焱虽然心下着急,但还是耐心一次次做解释,几百米的市场还没有走完,他的喉咙就快发不出声了。

雨水混合着汗水,胡光焱和他的同事们一刻不停地帮助群众将行李装车,并逐家检查撤离情况。群众撤离完毕后,胡光炎和同事们仍坚守在警戒线旁,防止有心急的群众回家,直到深夜12点。

这一天,胡光焱一刻不停,滴水未进,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洪水的竞赛,应急人面对洪水不能退缩,群众的安全,就是他的责任。

儿子高考,弥足珍贵的“半天假期”

大雨拍打着路面,綦江火车站码头,胡光焱和同事们拿着铁锹清理街面上足足半米厚的淤泥,从清晨到日暮,整整两天才让道路恢复了以前的模样。

綦江区从6月22日以来,半月内连续四次洪峰过境,一点也不给大家喘息的机会,转移群众、组织清淤、协调救灾……抗洪挤占了胡光焱几乎全部的时间,但他心里始终有个牵挂,那就是今年参考高考的儿子。

胡光焱家与儿子的学校仅一墙之隔,但是儿子上学期间很少能回家吃饭。“以前干煤矿监察经常下井监察,出差是家常便饭。”胡光焱说,“而今,做应急管理,24小时准备着。”胡光焱说,“由于汛情较前期趋缓,7月7号上午有子女参加高考的职工统一放假半天,我可以给儿子做顿午饭加加油!”对于一边是防汛抗洪,一边是儿子高考的胡光焱来说,这半天显得弥足珍贵。

和儿子在这半天里吃完午饭,胡光焱又迅速赶回防汛抗洪一线,开始了新一轮的抗洪工作中。

25年坚守“安全”,胡光焱数不清自己下过多少次矿井,查出了多少隐患,但是他对全区挂牌处置的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监管重点企业“如数家珍”。胡光焱说,他会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做好安全工作,做个应急人。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五

7月28日,郓城县委宣传部、郓城县文明办分别收到安徽省庐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来的一封感谢信,感谢郓城县闪电救援中心14名同志冒着生命危险,千里驰援庐江抗洪救灾。

感谢函说:“在7月22日——27日,携带冲锋舟等救援设备协助我县应急力量抗洪救灾,救援期间服从安排,积极配合指挥部工作、团结合作,恪尽职守。感谢你们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感谢你们拥有一腔热血投身公益的大爱精神,因为有你们,我们经历磨难才更加坚强。”

7月22日上午,郓城县闪电救援中心接到庐江县应急管理局的电话邀请后,立即组织14名队员组成郓城县闪电抗洪抢险救援先锋队,他们准备好3辆救援车、2艘救援船等有关救援设备,于当天晚上8时许到达庐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报道,他们是第一批赶到的救援队。

郓城闪电抗洪抢险救援先锋队在庐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下,7月23日早晨6点出发赶往同大镇抢险救灾,7点左右,在路径石头镇政府粮所附近被一名中年妇女拦下,村里有4人被洪水围困,其中有一名72岁的老人,救援队员在中年妇女的带领下,划着救援船把4人救出,送往安全地点。10点左右,水流变大,救援队只好撤退至20里远的安全位置——石头河大桥,又继续开展救援工作,沿途协助百姓抢救物资。在石头镇,队员们共搜救转移13名群众,其中有1名7岁女孩和1名12岁男孩。

7月24日下午5时许,救援队接到指挥部大本营调离通知,从石头镇出发去同大镇,到达同大镇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由于当天正下大雨,河水情况复杂,同大镇大本营没有建好,救援队在同大镇露宿街头,队员们用自带的矿泉水泡方便面吃。由于2天的救援劳累,队员在地上和衣而睡,很快进入梦乡。7月25日,郓城闪电救援先锋队在当地指挥部安排下,协助当地政府在同大镇的巢湖段大堤上,开展24小时巡堤护堤,以防洪水漫堤,同时开展救援。在同大镇他们共救出9名被洪水围困群众,其中1名10岁女童,还协助石头镇粮所转移部分办公设备、重要物资以及文件。

7月26日上午,郓城县闪电抗洪抢险救援先锋队到达郭河镇参加救援工作,当队员们到达广寒一带救援时,水流突然变急,一名队员被大水冲倒,由于他水性好,幸免于难。在郭河镇救援转移被洪水围困的11名群众,其中大多数是中老年人。

7月27日郓城县闪电抗洪抢险救援先锋队接到庐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第一梯队完成了阶段性救援任务,要求全部撤下休整,由第二梯队接替。

救援队队长杨磊说:“水上救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工作,随时有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每次遇到老百姓时,他们就喊你们辛苦了,你们是英雄,我们就觉得值了。这次救援工作我们从始至终一直秉承着受人之托,定不负人的理念,哪里有需要、哪里危险,那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庐江救援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完成,我们休整完,如果庐江或者其他地区需要,我们将义无反顾投入到抗洪救灾的一线中去!”

7月28日,郓城县闪电救援队14名赴安徽庐江县参加抗洪救灾的完成阶段性任务胜利归来。郓城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梦溪、文明办主任仲玉文欢迎他们胜利凯旋。张梦溪对郓城县闪电救援中心组织队员到安徽庐江抗洪一线开展抗洪抢险表示充分肯定,他们用行动充分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体现了郓城人忠义勇敢、勇于担当的情怀。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六

“能为皖西人民出份力,倍感荣耀和自豪!”洪水过后,大别山安澜。7月28日上午,千里驰援安徽六安市的河南开封市消防抗洪抢险突击队,利用休整时间来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牢记训词、爱民为民、历练成长”主题党日活动。

“绵延八百里、地跨鄂豫皖三省,大别山是一座革命的山、一座红色的山、一座英雄的山。”队员们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参观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到从19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里,200多万英雄儿女在大别山区浴血斗争,近百万人献出宝贵生命。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从辉煌历史、将军摇篮,到浩气长存、红韵流长,在解说员的精彩的描述下,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生动地展现在消防指战员面前,队员们也深刻了解了大别山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

从一楼到三楼,从将军广场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神情庄重,仔细观看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一尊尊雕塑和一段段文字,用心聆听解说员介绍的一桩桩英勇事迹和一个个英雄形象,真切感受先烈们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顽强的奋斗牺牲精神。

革命红旗永不倒,大别山精神永相传。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广场上,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员面对党旗庄重的举起右手,向党旗宣誓,表达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永远忠诚的坚定决心。随后,突击队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牢记训词、爱民为民、历练成长”主题讨论。每名党员同志结合自身参加抗洪抢险实践,谈认识体会、谈感受感悟、谈收获成长。

“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皖西人民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我们能够来到这里参加抗洪抢险,为皖西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倍感荣耀和自豪。”活动中,消防指战员们灵魂深处受到了强烈震撼,纷纷表示将从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鼓足干劲,砥砺前行,践行训词精神,在抗洪救灾中历练、成长、进步。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七

凤凰村妇联主席马美琴是一位有着_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老党员、老妇干。从_日台风来袭至今,她一直坚守在凤凰村,从挨家挨户宣传台风知识,到临时转移隐患点群众,再到灾后核实灾情,参与抢险救灾,参与灾后重建,马美琴一样都没落下。看着她忙前忙后的身影,淡定自若的表情,谁都不知道其实她也是这次台风的受灾户。她自己的家在这次台风中损失惨重,家里还有年迈且行动不便的父母在等着她回家看看。

但是连续多日,尽管马美琴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双亲,却从未向村里提出过特殊要求。接到父母的电话,她也只是再三叮嘱“爸爸妈妈,我暂时没时间回来,你们一定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家里等我忙完了这阵再回去慢慢清理,你们不要着急”。同事们有时实在不忍心,劝她回家看看,她却坚定地说“没事,在这样抢险救灾的特殊时期,不能因为我一人耽误了大家的进度”。

在大灾面前,像_马美琴这样的女党员女干部还有很。

多,她们在危难时刻,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用女性柔韧的双肩担负起一份责任,用自己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实际行动,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时代风采。

爱心筑起“抗灾防线”恒达活性炭有限公司是落户在中溪镇中溪村的企业,在这次台风灾害中损失严重。台风过后,公司员工在董事长甘益萍的带领下不等不靠,自发组织开展清扫淤泥、清洗设备等一系列抢险救灾工作。经过紧张有序的抢灾抢修,公司基本恢复正常运转。刚刚恢复生产,甘益萍就马不停蹄地赶到镇政府,要求代表企业募捐。她说“虽然自己的公司这次受损严重,但是还有很多受灾更严重的群众,自己在中溪扎根多年,于情于理都有义务帮这些受灾群众一把”。说完这些,她把善款留下没有多说转身就走了。

灾难发生后,中溪镇涌现出了许多像甘益萍这样的企业家,她们虽然自己也身处危难之中,却也时刻惦记着向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她们用爱心筑起了一道牢牢的“抗灾防线”。

并肩奋战共建家园灾情面前,中溪全镇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投入抗洪救灾。各村妇联迅速行动,全面发挥组织优势,尽显巾帼斗志和力量。

洪水逐渐退去,镇妇联按照镇党委政府恢复重建的统一。

部署,组织广大妇女干部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并肩作战,全面投入到灾后重建家园中去。镇妇联向各村妇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村妇联组织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全力配合村两委做好抗洪救灾的各项工作。镇妇联还组织巾帼志愿队,深入到中溪、石口等重灾村,走访、扶助、慰问特困户、贫困母亲和受灾严重的女企业家等,引导农村妇女开展自救和互救,并将调研中的妇女儿童受灾情况及其愿望和需求向镇党委和上级妇联反映,寻求支持和帮助。

目前,中溪镇妇联发出了倡议,号召在全镇妇女群众中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无灾帮有灾,小灾帮大灾”;积极宣传在抗灾救灾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妇女典型,激励更多的妇女群众投身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灾后重建家园,安抚群众,开展思想工作,作为灾区妇联组织,中溪镇妇联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下一步镇妇联会把抗洪救灾点作为妇联工作的主阵地,用实际行动践行宗旨,为受灾妇女群众送去“娘家人”的温暖。

文档为doc格式。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八

现年xx岁的xxx是xx镇x村村党总支部书记,在x月x日特大洪灾面前,他冲锋在前,迎着大风、大雨吹响了抗洪抢险的冲锋号,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战洪魔、斗险灾,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遇到灾情险情冲锋在前。x月x日晚,xx镇闪电刺破长空、雷声炸响天际,整晚,暴雨像豆子一样噼里啪啦地敲打着屋檐,也敲打着xxx的心。由于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他从晚上12点开始就睡不着,每隔一个小时便起床查看水位。早上五点钟,看到村边的河水已经涨到桥上,暴雨还在持续,而且水位上升得非常快。此时村子已经断电,漆黑一片,顾不上自家进水和自身安全的xxx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挨家挨户查看房屋进水情况,动员村民迅速转移。后背山陆达云户家里有两个老人,水已经没过膝盖,可是老人行动缓慢,于是几个人将老人抬起来送到安全地带后又迅速继续动员其他村民。经过一个早上的努力,终于把全村89户村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此时洪水已经达到峰值,浸泡着xx村93座房屋。然而已经筋疲力尽的xxx顾不上休息和沮丧,因为想起还有地势较低的十几户村民,由于距离主村较远,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他立马组织几个村干部和村民从后山翻过去,水已经淹没一楼,还有十几个村民被困。危急之下,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他迅速组织救援队用木板和圆木做成临时救援船,将被困的村民营救了出来,在洪灾肆虐下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保障后勤、安抚村民情绪的好“班长”。将村民成功转移后,89户人的'吃喝拉撒都需要妥善解决。xxx发挥他多年党总支部书记“班长”的综合协调能力,将325个村民安排在仅剩的7户没有进水的村民家中,每户安排50-60人。在“班长”的妥善安排下,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经过一天的努力疏通,多处塌方的四寨路终于可以通行,镇政府将米、油、面包等救灾物资运送到xx,xxx又忙着为村民们分发物资,关心着每一户村民家的柴、米、油、盐。在洪灾面前,村民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自己家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家里的两台小车、一台面包车、两台摩托车全部被泡,他却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讲到这个事情,xxx对家人心怀愧疚,脸上却没有悔色,这就是他这个班长在“大家”和“小家”之间的抉择,也是他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危急时刻的“定心丸”。x日上午,由于通讯中断、道路塌方,步行到镇政府汇报灾情、申请援助的xxx在回来的路上接到xx村xxx村告急的消息,管片干部xxx告诉他xx村后山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泥石流夹杂着大大小小的树干直接从农户的后门冲到前门,十几户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他听到后马上联系镇挂点组、组织村干部、老党员到现场查看、紧急转移受灾群众、排查险情、安抚村民。看到被泥石流“洗劫”的房屋、穿墙而过的大树、一派“生灵涂炭”的景象,xxx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有村民找他哭诉“什么东西都被泥石流卷走了,损失惨重啊,陆书记,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他只能强忍住眼泪柔声安慰道:人没事就好,这么危急的情况下能活着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以后的日子慢慢来吧。其实他心里何尝不难受,只是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稳定住受灾群众的情绪。“谁的电话都打不通,那么危急的情况下,我简直要急死了,可是看到陆书记的那一刻我就看到了希望,像吃下了定心丸”,xxx说到。

洪水退后,xxx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同时安排村干部逐家逐户走访受灾农户,对洪涝灾害进行详实的登记上报;做好群众心理疏导,稳定受灾群众的情绪。目前,全村人民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虽受重灾,但灾民情绪稳定,大家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防汛抢险英雄村干部个人事迹篇九

“挺累的,但也收获很多,特别是亲身感受到了我们国家那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澎湃力量。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日,刚刚结束10天抗洪任务回到家乡的刘绍军表示,这10天的经历将是他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年21岁的刘绍军家住会昌县高排乡上寨村,是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他考上了大学后,选择保留学籍参军。,退伍后的刘绍军回到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一新生。

暑假期间,刘绍军本在赣州勤工俭学。看到洪水肆虐,解放军指战员奋战一线的新闻报道,他坐不住了。“当时看到鄱阳很多房子被水淹了,心里很难受。那边抗洪肯定很需要人手,特别想去尽一份力。”7月13日凌晨,刘绍军没有和家人打招呼,独自一人登上了开往鄱阳的火车。

到达鄱阳后,刘绍军联系上当地退伍军人事务局,写下请战书:“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又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看到灾情这么严重,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抗洪很危险,但军人何惧之有?”几经周转,刘绍军如愿以偿,被就地编入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参加抗洪。

在抗洪一线,刘绍军累了就在坝上休息,脚磨破了仍坚持战斗,从没有一刻放松过。堤坝稳固之后,他又和队友一起巡逻救援,划着小船,挨家挨户检查人员是否安全撤离。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刘绍军跟家人谎称自己仍在赣州。直到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在朋友圈一次次转发后,家人这才知道他已经去了抗洪前线。“父母并没有责怪我不告而别,只是在电话里不断叮嘱我要保重身体、别逞强,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平安回来。”说起父母的关心,刘绍军很是感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