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00:37 页码:10
最新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实用10篇)
2023-11-12 22:00:37    小编:

报告还可以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来呈现信息,以增强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撰写报告时,可以使用图表、数据和实例等来支持观点。在报告写作的过程中,可以与同事或朋友互相交流,共同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一

近期,经济运行部、信息中心组成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登录系统、组织座谈等方式,分别对永煤、鹤煤、焦煤内部市场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这次调研的单位有永煤陈四楼矿、新桥矿、车集洗煤厂、焦煤鑫珠春公司、演马庄矿和鹤煤九矿、135电厂7个单位。

一、整体情况

永煤、焦煤和鹤煤所属单位在用的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主要由用友公司、中矿微星和中矿通软三家公司负责开发并实施。用友公司开发的是b/s结构系统,中矿微星和中矿通软开发的是c/s结构系统。三套系统分布情况是:用友公司开发的系统主要用在焦煤和永煤,其中:焦煤22个单位,永煤13个单位;中矿微星开发的系统主要用在永煤、焦煤和中原大化,其中:永煤19个单位,焦煤5个单位,中原大化1个单位;中矿通软开发的系统主要用在鹤煤的20个单位。

从整体上看,各单位对内部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非常重视,均能够把信息化作为内部市场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来抓,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以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和市场结算模块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内部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技术方

面和管理方面的问题。现把共性的问题整理如下:

1、技术方面的问题

一是系统功能还不完善。主要是对照《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用友公司还未开发安全管理、科技管理这两个模块,中矿微星还未开发科技管理模块,中矿通软仅开发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内部结算三个模块,且这三个模块相互独立,后台为三个独立的数据库,虽然可以做到数据库互相读取,但无法实现及时同步。

二是用友公司在永煤实施的系统是在u8平台上开发的 c/s结构,在焦煤实施的系统是在nc平台上开发的b/s结构,属不同代产品,不便于信息整合。

三是同时实施用友公司系统和中矿微星系统的单位,两套系统数据不能相互读取,信息不能共享。

2、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实施单位与研发单位缺乏沟通,对系统功能了解不全面,没有系统制定实施目标进度,没有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管理水平的高度来抓。

二是部分市场化管-理-员系统操作不熟练,培训工作滞后。 三是个别单位对信息系统使用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数据录入不及时,仍然存在系统和手工“双轨制”。

四是研发单位实施人员不足,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及时,不能按时完成进度计划。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建设质量。把内部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到规范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水平的高度,切忌应付验收,走形式。

二是在《框架协议》和系统必须服务于管理的原则下,各单位要积极与研发单位沟通,制定系统功能完善计划,并以契约形式,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限期完成。

三是各单位要制定系统实施计划,培训操作人员,及时、准确地录入数据。切切实实地用好系统,服务于我们的管理。

四是在《框架协议》下,各单位要把信息化功能实现进度作为对开发单位付款的依据。

五是今年集团公司将严格按照内部市场化项目建设标准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验收或复验,没有按验收标准实现功能的单位,一律视为内部市场化项目建设不达标。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根据矿纪委、监察科《关于开展内部市场化运行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的通知》要求,6月份以来,***队对区队内部市场化制度建立、三级市场结算运行情况、内部产品收购支出情况、材料成本管控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查,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以来,我队遵照集团公司和矿有关内部市场化管理的相关文件要求,按照“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增收节支、降本提效”的原则,内部市场化运作已经走上正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宣贯,提高认识。在内部市场化经营管理运行中,提高职工的思想意识是搞好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基础。为统一职工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和进一步满足区队发展的需求,我队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碰头会、区队网站等有效载体,将推行内部市场化的重要意义、结算办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积极地宣传,使全队干部职工真正认识到内部市场化管理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让职工直接参与市场、效益、成本管理,成为人人能算账、人人会算账的行家里手。

《内部市场化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二

2015年,在国内、省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有效措施,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基本态势。

一季度,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4亿元,较去年同期18.07亿元增长7.1%。其中:一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2.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5%,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11.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86.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一产业发展平稳: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农业产值10069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2646万元,同比增长2.4%,牧业产值45240万元,同比增长2.6%,渔业产值958万元,同比增长4.4%。出栏肉猪23.73万头,同比下降0.2%,出栏黄羊11.91万元,同比下降0.6%,肉类总产量2.09万吨,与去年持平。二产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在全市五县(区)中低于0.1个百分点,排列第二。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4和2.8个百分点。实现资质建筑总产值10.49亿元,增长20%,实现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2.8%。服务业增速回落。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56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上年同期减少1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减少10个百分点。

从需求看:投资总额稳步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1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7.2%,同比增长18.2%,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速比全市低4.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6.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持续攀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5.2%,超时序进度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1%,增速与全市持平,比全省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

从运行质量看:财政增收存贷增长。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7.6%。3月止,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5.3%,各项贷款余额61.83亿元,同比增长17.3%。城乡居民增收平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2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元,同比增长12%。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支撑不力。工业:

一是部分行业运行困难。由于市场需求影响,南矿集团、海螺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行业开工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

二是转型升级缓慢。我县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等为主的重工业,培育新型产业难度大(如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缓慢。

三是要素制约矛盾突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较大,流动资金紧张,企业难以运转。个别企业水电气供应、人才技术支持等要素保障仍显不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受国家厉行节约政策、城乡居民增收和市场消费不足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业:受国家房地产业政策调控和不动产登记及房产税收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商品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将受到抑制。非盈利性服务业方面: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难度变大。

(二)“四上”企业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四上”企业占比小。据三经普结果显示:全县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474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2.6%,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共有“四上”企业135个,占全市“四上”企业的17.4%。

二是行业发展不均衡。从新增的“四上”企业行业情况看,发展很不均衡,新增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零售、工业等行业,其他行业如服务业、资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增加单位数量较少。

三是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生产经营困难。2014年至2015年3月,全县“四上”企业共退出9户。其中,工业2户、商贸4户、重点服务业2户,房地产1户,且现有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三)要素支撑不足。一季度邮政业务总量同比下降3.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4.7%,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同比下降8.8%,这些指标对我县第三产业增长形成减量,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

三、建议意见。

(一)挖潜力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认真做好符合“四上”企业标准的企业筛选和入库申报工作,做到“及时入库、及时报数”,同时做好外地企业本地化、个体工商户法人化,不断增加“四上”企业总量。

(二)转方式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的工作基调,致力于培育和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来服务的转型创新体系,重点加快旅游、信息、金融、文化产业、居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提升经济发展竞争能力。

(三)引项目狠抓投资拉动。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追踪求实,纳入统计库。明确部门责任,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完善手续申报进入投资统计库。另一方面要扩大增量,优化结构,提高产业度。加强开放合作,精心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尤其在招商引资上,重点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污染的大型产业项目,纳入重点培育发展,切实提高产业投资占比,不断增强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后劲。

(四)促消费适应变化需求。在国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常态背景下,社会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引导住宿餐饮等服务型企业积极适应需求变化,一是通过产品转型进一步推出大众型产品,二是通过挖掘、包装地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更多的吸引外来消费群体消费。

(五)调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发展双引擎驱动,多措并举,因企施策。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坚持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推动“原料加工”向“材料加工”转变。适应淘汰落后产能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落实国家和省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三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扣住扩大消费、拉动内需,投资出口这一主线,以发展县域经济,繁荣商贸,构建和谐渌湘为宗旨,认真研究了县域消费状况,透视消费中不足的原因,以刺激消费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积极改善消费环境,上半年,全县消费品市场呈现加速发展势头,生活必须品整体市场运行情况较为平稳,现将上半年县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1-4月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4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0292万元(其中限额以上企业1972万元,同比增长27%;限额以下及个体户68320万元,同比增长13%),增长13%;餐饮业10721万元,增长74.3%;住宿业414万元,增长18.3%。

二、搞活流通和扩大消费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引导商家促进节假日消费,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县县城建设力度的加大,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县城的规模、品位、人气上升,高档酒店、小型宾馆、饭店、茶楼成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亮点。我局根据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饮食观念逐步改变的特点,积极引导商家创新消费方式,如假日休闲、假日娱乐、亲友聚会、红白喜事开展节假日打折、摸奖促销等活动,快速促进了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长,今年1-4月实现107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4.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16%。

二是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保持稳定增长。批发零售业中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从商品分类零售情况看,石油及制品类受价格因素影响增幅较高,1-4月批发零售业实现70292万元,其中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实现68320万元,同比增长13%,占批发零售业的97.19%。

三是利用惠民工程刺激消费增长。“家电下乡”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自12月推行以来,县商务局同县财政局一起以“扩大内需,提升农民消费”为目标,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大大激发了全县农民的购买欲望,家电消费已成为全县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之一。至今为止已备案登记78家销售网点,今年1-5月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1928件,销售金额2245.39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75%。

四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速推动农村消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五年多来,全县建设改造了188家农家店,面向广大农村,服务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新型农村商品现代流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为方便农村商品购销,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扩大消费,促进“三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春季,“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资农家店积极参与春耕生产,对保证当地农资商品的及时供应和价格平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旺了农资销售的大幅上涨,为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县以下农村市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购买力逐渐增强,消费水平逐渐提高。1—5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0.4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6%。

今年上半年我县消费品市场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增幅明显加快,但与周边兄弟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全县之间发展也不够平衡,制约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农村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虽然新农村建设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农家店不断拓展,产品质量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深入,为农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消费品市场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农村商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基础设施的落后、产品质量尤其是食品安全较差等问题相对突出,农村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是物价持续高位运行降低消费欲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水平呈现明显的涨势,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日益突出,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今年1-5月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累计上涨,价格指数的持续高位运行,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一方面,短期内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欲望,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四

消费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也可以称作“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

合肥市统计局1日发布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分析报告,前三季度合肥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38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一季度和上半年,企业认为三季度经营向好的趋势也极其明显。

消费增速继续攀升。

分析报告表明,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38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7、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1.81亿元,增长7.6%。

统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分季度看,今年二、三季度我市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一季度,这是前两年所没有的,呈现出消费淡季消费增长加快的局面。这也表明,合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现触底回升态势。

消费品。

消费市场规模壮大,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显著。截至三季度,我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1886家,同比增加360家;其中,法人企业1537家、增加168家,个体户和产业活动单位349家、增加192家。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250个,同比增加14个,共实现零售额980.29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83.7%。

企业经营向好趋势明显。从全市1536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情况看,认为三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例为22.5%,比一、二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度经营状况会达到良好的有27.8%,比一、二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

餐饮网络消费旺盛。

市民对餐饮消费的热情旺盛。前三季度全市餐饮收入181.1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52.12亿元,同比增长7.6%。食物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表明居民在食品方面消费更加注重营养、健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线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5.71亿元,同比增长15%。

同时,合肥网络销售企业数量倍增。前三季度,全市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63家、同比增加34家,网上商品零售额59.02亿元、增长42.8%。其中,零售额超过亿元的有10家,合计为52.95亿元,占全部网上零售额的89.7%。

-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建议,合肥市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电子商务等商贸新模式正蓬勃发展,商贸企业要把握“新经济”发展趋势,创立商贸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企业向关键领域和高端环节突破发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让消费者既充分体验到购物、休闲娱乐等享受,又体会到方便快捷的现代消费方式。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消费市场的“蛋糕”做大了,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前三季度,合肥的汽车销售速度提升,限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5.96亿元,同比增长12.4%,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起到积极拉动作用。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油销量也逐步增长,前三季度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87.01亿元,同比增长5.5%。

市民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增加,建材、家具类销售快速攀升。前三季度,我市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商品实现零售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23.4%;家具类商品零售额24.12亿元,增长29.2%。此外,文化娱乐体育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9.28亿元,同比增长19.8%。

相关人士还建议,居民消费升级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旅游、休闲的支出在逐步加大,居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将愈来愈迫切,对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合肥应尽快开发一批有知名度、能吸引游客、成系列、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以旅游促进消费。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五

摘要: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从社会调查来看:(1)有超过一般的人认为大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一般或不重视;(2)有23.7%的人曾被北大学生欺骗过;(3)对于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16.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很好、不值得担忧,73.9%的人认为大学生的诚信度一般,不诚信只是个别现象,10.2%的人认为大学生诚信度较差,很多人存在不诚信的行为。

(1)大学生中32%的人从来没有作弊,而占65.2%的同学偶尔作弊,只有2.8%的人经常作弊。

(2)对于作弊的现象,27.1%的同学反对,认为那是欺骗行为;51.9%的同学认为是以为学校的某些理论课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学持中立态度;而5.5%的同学存有侥幸心理,赞成这种行为。

(1)大学生中只有9.4%的同学是个人完成,49.2%的同学是大部分自己写,少量引用资料,36.5%的学生是大量引用资料,而占5%的学生完全是用别人的文章来拼凑。

(2)从社会调查方面来看,对于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发现便取消学位资格的71.2%的人认为“理应如此”,28.8%的人认为处罚过于严厉。

(1)从大学生自身方面看,大学生中15.5%的人认为这是不诚实的体现,不值得提倡,77.3%的人认为适当的修饰可以理解,7.2%的学生认为这种现象没什么大不了,可以接受。

(2)从社会方面来看,40.7%的人认为这是种欺骗行为,很不应当;45.8%的人认为可以理解,6.8%的人恩物这是旁边现象无所谓。

你听说过身边的同学有钱而去申请助学贷款吗?6.1%的同学没有这种情况,45.3%的同学很少这么做,而占48.6%的学生经常这么做。

47.5%的大学生会如是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45.3%的同学基本会照实说,但会稍加渲染;7.2%的同学则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实际家庭情况。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明确地知道:大部分人在过去的`学校生活中有过不诚实的行为,但也都是偶尔行为,并非习惯或者经常性行为。大多数同学基本上是讲诚信的,当代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良好,然而个别不诚信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不是特别重要或者涉及切身利益是很多同学还是不免有不诚信的地方,他是我们还可以看出,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并不宽容,这意味着大学生自身诚信度水平有待提高。

长辈应该多对学生做诚信等基本带的观念的教育,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正确的引导,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采取宣传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加强舆论监督,让失信者身败名裂’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社会行为对大学影响巨大,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是培植大学生诚信素质的优良土壤,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成果将整洁影响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个人诚信,把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都如实记录,有效的促使大学生平常养成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大学生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社会,杜绝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学会分辨真伪,不要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侵蚀,并且培养“爱心”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六

报告显示,今年初以来,福建省互联网业务高速增长,保持两位数增速。前三季度,互联网重点调度联系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总营业收入452.6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19.4%,分别高于同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基础电信业务收入11.0和14.3个百分点。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文创传媒、电子商务领域,约占总数的.50%,其次是创业创新、智慧云服务、益民服务等。

互联网从业人员保持稳步增长,研发人员增幅明显。前三季度,重点企业人员总数4.46万人,同比增加1.2%。其中,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人员占企业总人数84.2%。研发人员同比增长16.7%,专注于产品研发类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要远高于产品运营类企业。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ar业务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发展突飞猛进,如前三季度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7.1%。

上市互联网企业9家,总市值为434.6亿元。全省互联网企业融资案例共有69起,其中有融资统计的63家规模达59.2亿元。

前三季度,互联网行业发展总体指数73.2,比上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比去年提升12.8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七

象州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819万元,同比增长20.1%,增幅略有回落,同比减少了5.3个百分点。

按销售地区分:县以上市场零售总额26103万元,增长20.6%,县以下市场零售总额21716万元,增长19.6%。

按行业类别分:批发业零售总额4828万元,增长23.6%,零售业零售总额39380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3518万元,增长22.7%,其他行业零售总额93万元,增长27.4%。

按销售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20xx万元,下降13%;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42160万元,增长22.1%。

1、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剪刀差”进一步缩小。县以上市场增长20.6%,县以下市场增长19.6%,城乡增幅仅差1个百分点,“剪刀差”进一步缩小,发展已趋于同步。

2、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建筑装璜材料销售市场复苏。上半年象州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5%。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建筑装璜市场的繁荣,拉动消费独占鳌头。

3、明显的“假日经济”特征,带动了消费。据对县城内几个较大的超市调查,节假日期间的商品销售量多是平常的1-3倍,酒楼饭店更是高朋满座,生意兴隆。“假日消费”成为拉动象州消费增长的动力之一。

4、餐饮业增势强劲,成为扩展象州县消费市场的亮点。餐饮业不断更新经营理念,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形成了以大众餐馆为主体,方便快餐为补充,各种菜系和特色菜品为衬托的餐饮市场。上半年餐饮业零售额3518万元,同比增长22.7%,增幅高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个百分点,成为扩展象州县消费品市场的新亮点。

1、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有待提高。从目前的市场变化趋势看,由于多数高收入者部分消费需求已得到释放,而广大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需求但有效购买力不足。

2、“家电下乡”领取补贴程序繁锁,影响销售的实现。据反映,“家电下乡”政策在象州县市场实施中存在“下乡家电种类少,购买家电、申领补贴手续繁杂,销售网点少,限价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因此,上半年象州县家电类商品销售效果并不理想。

四、保持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的几点建议。

1、抓住机遇,促进商品市场快速增长。应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国家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努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抓住3g通讯的开通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等新的机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热情,推动象州县新一轮的消费热潮,确保商品市场的更快更好发展。

2、简化“家电下乡”手续,激发农民购买的积极性。抓住“家电下乡”的机遇,把申领补贴手续尽可能简化,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从而拉动消费。

3、改善和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构建诚信市场;大力开展农村改水、改电、改路等环境治理,改善生活条件。同时,还应鼓励和扶持新型零售企业,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4、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与购买力。首先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提高大众消费能力。其次应当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为目标,通过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帮助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改善城市居民消费预期。

5、发挥优势,推动市场发展。要充分利用象州县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等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旅游、等活动,通过宣传象州县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八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稳市场、去库存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总体来说,我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

(一)房地产交易量持续增长。

一是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增幅较大。据我市日报数据,9月单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8.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8%,同比增长35%。今年1-9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7%,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5个百分点;销售额171亿,同比增长43%,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主城区商品房销售209万平方米,同比上涨30%,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8.4个百分点;销售额106亿元,同比上涨45%,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36个百分点。县区方面,1-9月份县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7%,销售额57.5亿元,同比增长30%;9月单月的销售量环比增加25%,销售额环比增加17.5%。

1-9月全市商品房销售表.

二是二手房交易量较快增长。截至9月份我市日报数据,全市二手房成交面积4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6%。成交额10.4亿,同比增长3.5%。今年,我市二手住房交易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一般情况下二手住房价格低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再加上绝大数买房人倾向于一些房源较新、配套设施完善、性价比高的住房。二手房价格今年处于稳中有升的平稳状态,没有大幅波动。依然是高品质小区价格坚挺。随着交易房源的位置、新旧程度不同价格有所波动,本月同比基本持平(3555元/平方米),环比小幅下调。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

今年1-9月份,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67万平米,同比增长了14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3亿,同比增长97%。其中,主城区商品房新开面积1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83%。从项目上看,新增项目拉动强劲。截至9月,全市共新增房地产项目15个,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其中,主城区新增房地产项目5个,累计完成投资23.5亿元,占全市房地产投资比重的27%。

(三)房地产库存逐步减少。

经过市场的持续调整,目前我市商品房库存情况得到很大缓解,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截至9月底,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812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未办理销售审批面积为376万平方米,商品房可售面积为436万平方米,比2015年底商品房可售面积减少了99万平方米,平均每月销售面积约为45.6万平方米,因此去化周期在9.5个月左右。这当中,住宅和商业的可售面积分别是323万平方米和11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分别为7.9个月和18.7个月。各县区中故城、安平、景县、阜城四个县商品房可售面积均超过20万平方米,尤其是安平和故城可售面积分别达61.8万平方米和136万平方米。同时,阜城、故城、景县、深州四个县的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也都超过20个月以上,已经超出合理去化周期范围(9-18个月)。其中阜城、景县和故城最为突出,去化周期分别为40.3、34.3、33.7个月。

(四)商品房销售价格上升平稳。今年9月份,主城区新建商品住宅均价4950元/平米,同比涨幅为10%;商业用房均价15500元/平米,同比增长3.4%。同时,县区商品房住宅均价330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6.5%。其中,阜城、冀州商品房住宅价格涨幅同比超过10个百分点,其他县区商品房住宅价格涨幅同比在4.6-7.5个百点左右。

今年以来,受国内房地产形势以及我们出台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意见》等一系列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措施的影响,我市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较为良好,从以上各项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商品房新开面积、完成开发投资以及商品房销售和去库存方面都呈现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为了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自开始,针对当时我市房地产市场大量开发、集中上市的情况,进行了提前谋划,科学编制开发计划。对房地产开发市场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1)开展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市场经营行为。(2)对市区用地条件进行了调整提高,尤其是率先对南部新区及滨湖新区新建项目实行了75%的建筑节能标准,打造一批优质住宅小区。(3)探索建立楼面地价出让制度。(4)是加强房地产统计监测,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5)开展品牌战略,带动房地产整体水平提高,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在去库存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科学合理制定开发计划,放缓拆迁节奏,控制住宅用地规模。(2)促进消费,支持个人购买住房。(3)扩大公积金覆盖范围,将农民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公积金缴费范围。(4)落实税收政策,通过营改增,减免房产契税。(5)积极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非农业性质划分。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商品房交易持续转好,库存量得到有效控制,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我市房地产市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普通商品房供求形势现已经转变为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由于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建筑形态千篇一律,求效益不注重产品品质,造成大量的住宅产品低端和雷同,进而导致销售不畅,形成商品积压。

随着住房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居民改善性需求成为商品房消费的中坚力量,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品质精细、品位高端的房地产项目有较大的需求潜力。例如我市泰华锦业的部分项目、恒大绿洲、河湾香颂等中高端小区,在环境、规划、物业等某方面都有自己的亮点,销售情况较为不错。反观有的项目,过于低端,仅仅只是满足了做为“住宅”的基本需求,没有重视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现状,造成产品积压。

(二)城市承载力、辐射力有待加强。

我市产业结构较单一,支柱产业较少,对外来人口、回乡置业人员吸纳能力较弱。加快推进城镇化率,提供较多就业机会,才能逐渐改善这一现状。对于投资性住房群体来说,预期回报率低,投资积极性不高。加之“棚户区改造”、“城中村”建设,使本市拆迁居民每户获得了多套房产,而本市职工多数又拥有集资建房的优惠福利,造成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量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市供需矛盾的缓解能力。

(三)部分开发企业综合实力较差,经营者诚信缺失。

我市有开发企业近400家,但三级以上开发企业只有72家,资质普遍偏低,经济实力较差,不具备优秀大盘的`开发实力,难以形成区域竞争的拳头,难以在资源配置中获取优势地位,这是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预售制度的缺陷也使房地产业成为低门槛、违约现象严重的行业。卖方在收取购房款后,成为强势一方,不按合同约定执行,且违法违规成本较低,部分企业故意违规。还有部分开发企业为追求利润,采取提高容积率、压缩绿地面积、降低工程质量或降低物业服务质量的做法,也造成了较大纠纷隐患。

三、政策建议。

(一)提高开发企业准入门槛。

依据现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容易造成没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隐患,继而引发社会矛盾。

建议尽快出台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现行的开发资质管理规定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房地产形势,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建议着重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门槛,不一定要在注册资金上提高,以开发项目为切入点,加强资质管理力度,例如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申请开发资质,申请开发资质时要有自有资金证明等;二是加大对哄抬房价、无资质开发、超资质开发等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二)加强房地产行业企业诚信管理。

建议出台针对房地产行业企业的诚信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加快完善企业信用评估与认证系统,规范企业信用标准。联合发改、国土、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健全诚信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形成诚信共享数据库。将诚实守信的企业向社会公示,以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将不诚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加强诚信管理,充分运用诚信结果,增加企业违法违规成本,使不诚信的企业处处受制,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辅相成,最终达到企业主动自律,政府后方监管。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九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1962.7亿元与上年持平;写字楼投资完成906.6亿元增长20.8%;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投资完成1357亿元增长13.2%。

二、房地产市场供给情况。

截至12月末,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30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6314.6万平方米,下降9.8%;写字楼为2426.8万平方米,增长6.6%;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为4353.6万平方米,下降0.3%。

20,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为279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199.2万平方米,下降8%;写字楼为602.8万平方米,增长35.6%;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为988.2万平方米,增长31%。

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为2631.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1378.2万平方米,下降23.6%;写字楼为385.4万平方米,下降0.5%;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为867.8万平方米,增长0.6%。

三、房地产市场销售情况。

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5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为1127.3万平方米,下降1.2%;写字楼为243万平方米,增长77.6%;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为184.4万平方米,增长1.9%。

图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

单位:%。

四、保障性住房和自住型商品房建设情况。

201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截至12月末,保障房施工面积为3870.5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新开工面积为636.6万平方米,增长24.9%。保障房竣工面积为881.8万平方米,下降26.6%。

全市自住型商品房完成投资386.5亿元,比上年下降1.3%。截至12月末,自住房施工面积为647.8万平方米,其中2015年新开工面积为262万平方米。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1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到位资金为7282.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自筹资金为2277.2亿元,增长20%;金融贷款为1971亿元,下降9.7%;定金及预收款为1764.9亿元,增长0.8%。

附注: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主要指标的统计范围、指标解释、数据来源及发布频率。

1.统计范围:

所有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

2.采集渠道:

纳入统计范围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房地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要求,通过统计数据集中采集平台上报统计数据。

3.指标解释。

房地产开发投资:指从本年1月1日起至报告期末止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和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

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包括厂房、仓库、商业营业用房、服务业用房、教育用房、文化体育用房、医疗用房、科研用房及其他用房。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篇十

华经纵横凭借多年的行业研究、市场调查经验,在实地调研等基础上就茶油市场运行现状作了详尽的描述:在茶油国内外发展历程、当前产业政策、行业一般特征(如产业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程度)方面,采用期刊杂志等二手权威资料,结合静态和动态研究方法;在茶油产量统计、地域产出结构、企业市场集中度、产品生产成本及构成、茶油项目投资建设情况方面,主要根据行业协会、公司数据库等一手数据资料,采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在茶油消费量,价格走势下游消费群体构成及消费特点,消费的区域性,品牌满意度调研以及渠道调查方面,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并通过模型工具得出结论;在茶油进口市场、出口市场及进出口政策方面,通过对海关二手权威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出茶油进出口产品结构、地域格局及金额,采用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在茶油重点企业产品产销、发展规划、产品投放区域格局方面,主要采用实地调研获取一手资料方法;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四个重点区域城市的茶油市场调查方面,根据公司历年监测资料对各城市的茶油品牌结构、消费渠道、价格变化、产品满意度作了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在茶油细分市场产品的应用特点、市场容量、消费模式、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主要采用期刊杂志、行业协会、网站等二手权威资料;产业链关联研究;方便客户重点把握,同时就茶油的行业主要问题提出了华经独家策略建议。

能否全面把握茶油国内市场发展现状,这不仅关系到公司未来的产能规划,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的产品策略。本报告就是针对客户需求展开的茶油市场专项调查,对公司投资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