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3:53:33 页码:10
2023年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大全9篇)
2023-11-12 23:53:33    小编:

心得体会是在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等过程中通过思考、总结和抽象而得出的宝贵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感悟、对某个事件或任务的思考和总结,也可以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以便日后回顾和反思。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也能够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撰写心得体会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个人主观情绪。小编精选了几篇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一

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观看了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会议由乡纪委书记主持,乡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和各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学习。

在原原本本学习了全会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会所作报告和王岐山同志讲话原文后,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乡党委书记宋炜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筑牢思想防线。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保证党的各项政策能够惠及群众的“毛细血管”,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将党的温暖传递给群众的“末梢神经”,我们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更要强化自身监督,严防“灯下黑”,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纪律保证。

二要突出依法履职。中央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今后一段时间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引和依据,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会议的精神实质,强化法治观念,坚持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从严约束管理,加强自身监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深化“两个责任”落实,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村各支部及全体党员中去,积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切实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平安”走访宣传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四要加大追责力度。加强对乡管干部的廉政监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重中之重,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继续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提供案件线索的主渠道作用,认真筛选案件线索并搞好核查,形成群众监督与纪检监察上下联动,加强法制反腐在基层的探索,形成具有基层特色的反腐实践。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二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培育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努力让法治思维成为一种自觉。

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没有精神之法治,犹如没有灵魂之躯体。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落到实处,锻造法治思维的内在品质,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加强法制文化学习,把法治作为精神信仰,敬畏法规、敬畏条令、敬畏群众、敬畏岗位,自觉做到脑中懂法、心中有法、行为合法,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体现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而坚定地捍卫条令条例和法规制度的权威性,维护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让法治精神在部队建设中牢牢扎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策法规就是规矩,它反映群众期望、符合官兵利益,体现共同信念、符合共同理想。“法无授权即禁止”,法律是平衡器,无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还是军队、官兵个人在作决策、解决问题时,都应该遵从法规、依法办事。自古以来,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必然是纪律严明、法制健全、令行禁止的军队。

法治是治军强军的基础和保障,要坚持运用法治规则,法定职责就必须履行到位,领导权力就必须依法行使。广大官兵也要养成自觉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规、维护法规,遇到涉法问题表达诉求时,按章办事、依法维权,力求合法诉求得到有效支持,做到“不怕事”也“不惹事”。

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前提,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体现,法治的精神、理念、规则需要通过法治方式来实现。“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付诸实践,即使白纸黑字,也会形同虚设。

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法治思维,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外化为法治方式,才会在部队管理、基层建设、遂行重大任务等各个方面自觉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更好地依法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

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就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摆平、封堵与疏导的关系,摈弃“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的庸俗哲学,以法治方式维护公平正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使基层官兵能够及时表达合理利益诉求,维护官兵合法权益,推动部队建设健康发展。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三

(二)、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国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经历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并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其本质特征与基本标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路径。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为基础;3、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针;4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根本,等等。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中国的法治建设从古至今大体上经过了以法治国、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太重视法治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逐渐地强调法制建设,进入依法治国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法治建设的主要精神:1、进一步突出了法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2、将法治精神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3、全面部署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各个环节;4、集中阐述了新时期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的基本要求;5、系统强调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6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命题的提出,将我国的法治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全会公报有两个关健词非常重要,那就是全面、体系。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整个设计的法案确实也表现为依法治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展开。在国家的领域、政府的领域、社会的领域、政党的领域,包括军事的领域。全会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法治体系是第一次提出。它有别于我们传统所提的法治体系,这个法治体系就意味着我们不仅停留在法律制度的建设上,更重要的要关注法律的实施和法律遵守。而且这个法治体系非常完整,它包括法律规范的体系、包括法制的实施体系、包括法制的监督体系、包括法制的保障体系,还包括党内的法规体系,甚至还包括军队的军事的法制体系,所以这些完整的体系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目标体系,等等。

10月2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信刊发了《习近平八论"规矩"》一文: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使大家熟悉民主集中制的规矩;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

最后我想用康德一句话作为这次汇报的结束语:"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法则。"。

以上内容由本站提供,如果您觉得本站的信息还不能完美解决您的问题,可以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为您解答。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心得。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四

中共第十八届中心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号至23号在北京召开,这届全会主题聚焦依法治国,是首次以此为主题的中心全会。

法律是人的意志的体现,是理性精神的凝聚,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关乎人民的福祉。党重视依法治国体现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罗尔斯以为国家就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机器,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就是法律。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通过社会关系体现出来,并且人人生来自由。然而这类自由假如不加以束缚,人民可以为所欲为,为所欲为,社会就将堕入混乱。人们必须出让一部份自由给国家,使其取得一定的权利和职责,才能通过法律很好的地维护自己的自由。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从内心接受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要建想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必须首先健全法律体系,使各种行为有法可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党需要应用法治思惟和法治方法来指导立法工作,将党内通过的改革举措,通过国家制度的情势科学地固定下来,在程序化的环节中予以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说。可见,所有制度的题目归根结柢都是思想的题目。只有令人民破除“走后门”,“卖人情”这样的观念,建立法治的思惟和方式,我们才能在法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是最大的动力,然而有时也是最大的阻碍。

旧思想的破除必须从行动做起,这体现在各机构各部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法律体系大致健全完善,一切就必须依照法律行事,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使法律流于情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团体成立以来,中心一直保持惩办***的高压态势,把反腐纳进法治化轨道,提倡依法反腐。这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反腐立法,加上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这是众多人大代表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现在正大力宣扬和努力往做的。然而,正如明朝名相张居正感叹的:“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古往今来,立法难,执行更难。在执法实践中,法律的权威常常遭到各种利益团体和个人权势的挑战,很多官员领导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使法律失往了权威性。事实上,法律眼前人人同等,公正的法律对每一个人的要求都是正义的。所以,必须严格执法,要把权利关进法制的笼子里,遏制赃官的***行为,以恢复法律的尊严。另外,依法反腐还必须做到违法必究。长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对违法违规的行为采取宽容态度,对一些题目常采取“下不为例”的处理方式,这使得一些人在制度规定眼前淡然以对,在利益***眼前铤而走险。因此,有必要清除风气给予犯法以严厉的惩罚。

以行促思,以思促行,行动与思想构成相互作用的杠杆,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建设,国家的发展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推动。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五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一次重要会议,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现象。尤其是以往"官本位"盛行,官贵民轻,特权思想处处"生风作浪","权大于法",依法办事更多是以长官意志办事,依法办事成了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把式。大大地破坏了公平正义,不仅破坏了机会公平,而且严重毁坏了权利公平,分配公平,手握"重权"的某些官员,利用公权力买房不用花钱,"房叔"、"房姐"的曝光自可窥见一斑。一此官员法律意识淡化,搞特权,破坏了公平正义,百姓怨声载道。理顺百姓的不平之气,还给百姓应有的公平正义已成了治国理政的必然。

反腐倡廉是树立公平正义最好的行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倡廉新风兴起,响应了民意,理顺了民气。反腐倡廉能取得成功,公平正义能得到伸张,得益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反腐的"铁腕"和魄力。我们党严肃查处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严重违纪问题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向全党全社会表明,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念置于重要位置,它是历史的跨越,同时也折射出新一届中央领导运用依法治国处理当下复杂问题尤其是反腐问题的高瞻远瞩,因为只有依法治国,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刑不上大夫"才会退出历史舞台,官贵民贱的"官本位"思维才会被清除出局;只有依法治国,公民意识才会在新时代的国人心里开花结果;只有依法治国,党员干部才没有例外,特权思想才会失去市场,官员权力的边界才得以限定,权力被关进钢筋水泥才会成为一种常态;只有依法治国,百姓的心气才会理顺,民心才能得以凝聚。

有了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才能成为常态;有了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才会成为一种惯性和素养;也只有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才会得到保障,不会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对于担负法律实施法定职责的有关国家机关,多次强调要求要严格执法。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坚决整治以权谋私、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问题,严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

本人通过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粹的学习,感觉很有收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式。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学法、懂法、要依法办事,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制度,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六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认识。大局认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认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认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认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认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认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认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本站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主动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七

1、坚持依宪治国,完善人大及常委会宪法监督。5000余字的公报,先后10次提到宪法,并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还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突出依宪治国的基础地位,进一步明确表明了依宪治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基石。将习近平总书记提过的"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写进公报,意义重大。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一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任何的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违背。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只有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贯彻实施宪法,才能够推动宪政建设。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宪法的实施可以说是法治的首要问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宪法权利为基本人权,其价值的实现就在于规定公民享受哪些权利,以及这些权利是否得到保障。

2、立法先行。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立法先行这是一个亮点,强调我们国家的各种活动,包括改革要发挥立法的先行促进作用,也是保障我们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重要措施。

(《管子》强调,"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

3、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公报特别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此外,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这意味着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法治政府是重中之重。

10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强调,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所有行政行为都依法办事、程序正当。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不断提高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引领改革发展破障闯关、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正。要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政府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动重点领域立法,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决策和立法紧密衔接。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各部门执法权,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公信力。

4、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及责任倒查机制。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体现出重大决策有法可依、依法追责思路。只要是滥用决策权或失职渎职等原因导致重大决策出错,那么不论时间变化、空间变化,也就是不管经过了多少年,是现职还是已经退居二线,不管身处何地,都要对错误决策付出代价,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慎重决策。

5、建立干部干预司法活动责任追究制度。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以解决行政干预司法的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皇帝:"畏法度者最快乐。")。

6、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司法改革是依法治国突破口,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三次会议,两次都涉及司法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为全会重头戏。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以解决司法行政化、地方化问题。

("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慎子君臣》)。

("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爱恶各以其正,治之至也。臣故曰:法任而国治矣。"《商君书·慎法》)。

7、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这就意味着,干部的升迁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法治工作的成绩。

8、从律师、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推进法治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9、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全会提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可以看出,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很多高标准的发展目标,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国内外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抓手,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

三、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特点。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八

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将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十三五”规划涵盖2016-2020年时间段。在这五年中,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将要取得决定性成果,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最后的冲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使大家感到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更加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念。因此,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做到“五好”!

一要宣讲好。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宣讲活动,面对面地向干部群众讲清楚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规划好。

五中全会全面升华改革总目标明确,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个“五年规划”,财税人口环境等政策或将做出调整,健康中国或成国家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三要准备好。

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会议指出,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四要统筹好。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要保障好。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党员干部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篇九

四中全会公报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路线图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

一个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根据全会公报,这个总目标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会公报一共出现了13次"党的领导".公报并且首度写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旨在强化执政党的权威,而非推行西方式的政治体制。值得注意的是,公报提到了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意味着,中国的法治要在党的领导下来进行,同时,党的执政行为,党的活动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之内。全会强调,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包括党委也要依法决策,包括党的建设也要按照一些法规制度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五个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截至2014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42部。68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现有法律体系中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制定法律只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环节,法律制定出来以后还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全会将法治的重点由形成法律体系转向形成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意味着我们将把法律的实施和执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使书本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法治体系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法治理论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十八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在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提出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时间表":确保到建党100周年也就是2021年时,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六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这六大任务涉及到依法治国的前提、重点、保障、起点和归宿、生力军、核心等方面问题。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只有完善法律体系,让法律不断地适应实际,才能有效的推进依法治国向前发展。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重点。公平正义是保障,即公正司法。人民群众是起点和归宿,因为依法治国离不开群众,要将依法治国理念贯彻和普及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广泛宣传依法治国,加强群众对依法治国的深入理解,培养群众的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制观念,让群众自觉做到懂法、知法、守法、宣法,让依法治国深深的根植于群众之中。依法治国需要精明强干、懂法知法、文明执法的法治队伍去执行,他们就是依法治国的生力军。指明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领导是核心,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中国。依法治国"六大任务"可以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只要落实六大任务,依法治国一定能够健康、深入发展。

(二)、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举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