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54:57 页码:7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实用16篇)
2023-11-11 08:54:57    小编:

总结是一种提交学习和工作的自我要求,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不足之处并改正。可以通过对比、对照等方式,突出总结的重点和亮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并进行借鉴。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一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更加深刻感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这部分内容需要补充的`必要性。同时有以下想法。

学生画线段图的技能相对较弱。在学生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加强了学生画线段图的练习。效果不错。同时为后面更加复杂的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虽然学生能够结合线段图理解分数的含义。我觉得还是不够的 ,应该让学生多说,说一说分数所表示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也可以用手“比划“的方法。充分说一说是把谁平均分成多少份,谁相当于其中的多少份。让学生对于单位1有充分的认识。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多来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说一说求谁,就是求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说的练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

练习四中第4题是存在两个单位1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在解决这个的问题的时候,不能图快。要让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彻底明白这个问题中存在两个单位1.如何分步进行计算。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二

《两三位数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教学过后,反思整个过程,觉得以下两点做得较好: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在教学前我考虑到学生可能很轻松的发现和理解12×3的笔算方法和算理,这个学习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学习的难度,为此我在教学中加了算捐款问题引入三位数乘一位数,这实际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引申和发展,除去因为数位增多,而增加了一些计算上的难度外,算理和计算法则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完全一致。这样很自然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到三位数乘一位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还是能比较轻松的接受的。之后的练一练,由学生计算之后说一说乘的顺序,使学生初步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10×3=30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同时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在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这堂课让我感觉较为满意的地方是:教学还算比较完整,思路也较清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积极主动,都能从多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并能很快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

让我感到不满意的是:

1、上课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短,我过急的给出了结论。如在归纳笔算方法是应该让学生先归纳,然后教师给予小结。

2、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复习占用时间过长,导致最后的实际应用时间仓促,没能更好的体现数学应用于生活。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三

除法的学习由口算过渡到笔算,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不过所认识的都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明白了要怎样去操作,但是到了四年级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阶段,他们往往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要么商试大了,要么商试小了。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是由于自己过于“一板一眼”地使用教材,致使学生有好的试商、调商的方法,而没有及时地让学生展示、总结。通过这单元《笔算除法》的教学,使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把一些有联系的算式放在一节课上进行,让学生尝试,经过探究,总结出几种试商的方法。这样再经过练习巩固几种方法,掌握方法,在巩固中选择最优的方法。

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而我在教学时又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及时巩固加深。

三是自己的教学语言还欠火候。当学生的反馈展示出来后,学生的评价总不能到点子上去,我想着要引导学生更好的说明白,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似乎学生听不懂我的话。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表达也不够明确,因此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领会我的意思,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这是个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完善,完善自己的课堂用语,能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计算课的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又要设计新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让我们不断成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四

分数乘法是在前面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数乘整数,另一种是分数乘分数。在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数乘整数;二是整数乘分数。虽然它们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表示的意义却不相同。学生非常容易在此处出现意义上的模糊。例如:2/3×4表示4个2/3是多少,而4×2/3表示4的2/3是多少。教学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出错较少,能够清晰的表示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明确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对于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对于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要让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在计算中先约分,再计算,会使计算变得简便。

1.学生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还是有个别同学把整数和分子约分计算,还有的出现先计算,再约分,容易出现约分后的分数不是最简分数。

2.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学生容易出现小数与分母约分后得整数的现象。

3.在简便方法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错误。特别是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不知道是应该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

1.强调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整数必须要与分母约分。

2.强化练习形如2/9-2/9×7/16这样的题目,避免学生在此题目上出错。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五

《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首先安排了“小数点搬家”,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了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掌握了能引起怎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乘法的计算。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造成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打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马上去订正。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找出错误,也可通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真反思了我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注重了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忽视了计算方法的强化;二是注重了学法指导,只关注了部分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指导;三是为了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忽视了学生的巩固练习。计算教学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内容,要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的任何错误都是有原因的。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六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4、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分1/5吨=()千克。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七

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学生在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计算教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而我们学习计算,是要把计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为现实服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我设置了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情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观念。本节课的特点主要有:

本节课所创设的“帮老师解决买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这一情景贯穿全课,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轻松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特别是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非常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 “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在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本节课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次性强。首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再通过“王老师发现买这种书太少了,所以又选择了每套18本的书”这一过渡把12改为18,让学生尝试解决新问题:两位数乘一位数,遇到进位怎么办?接着在解决 “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地引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层层递进,加深难度,并让学生通过解决214×3和241×3两个题,自然地理解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位的原则。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边探究边练习,探究与练习交替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地解决了自己碰到的数学问题,分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本节课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计算教学,及时、有效、多样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注意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但练习题量设计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及时巩固。另外,我的教学语言还有些不简炼,这也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八

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分数乘法》,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以及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中分数乘法(一)的主要内容是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将分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沟通,并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法(二)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加以扩展;分数乘法(三)的主要内容是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在教学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时,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九

一年级时学生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

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教学时,采用了不完全的归纳推理。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决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出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乘法运算律》这节课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位指导,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这种思想,设计课堂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上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加法运算律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始终处于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突破、超越。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与外化运用的认知飞跃,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

本节课是上海培智教材第十四册第四单元第4讲《5的乘法》,八年级共有10人,智商测试为中重度,学生个别差异较大,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能力,我将10名学生分为三组,a组、c组合作学习,b组师协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编制方法,记忆5的乘法口诀。

1、复习巩固。通过复习第三讲4的乘法,评测学生对1-4的乘法口诀的掌握情况,为新授5的乘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新授。引导学生观察ppt,5根棒棒糖、10个苹果、15个香蕉、20个福娃、25个草莓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总结出来5的乘法口诀。

3、巩固练习:对口诀。让学生根据口诀前半句对出口诀后半句,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会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直观回答,就通过学生的直观反映,能够感知学生对5的乘法的掌握程度。

4、巩固练习:生活中的乘法。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5元人民币和一盒黄瓜5根,引导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通过学生的回答,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认知情况,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5、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5的乘法的口诀,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认知。

6、作业:

b组:熟读5的乘法口诀,试着背一背。

c组:跟着家长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

1、结合生活实际。5的乘法联系生活中,本节课,我从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到课堂中的讲解,生活化、趣味性比较强,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及时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老师和学生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分层教学。我们班分为a、b、c三组,教学中我对每组的要求都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各个环节中的要求也不同,在学习5的乘法时,要求a组学生能看图独立列出5的乘法算式,b组学生能在老师协助下列出5的乘法,c组能够跟读出乘法口诀。

1、及时评价要更加细化。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更精准的评价语言,及多样化的评价。

2、关注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除了要把握好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更加关注学生,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3、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只顾自己,有的学生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有点不适应,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做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扎扎实实,不能“拔苗助长”。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一

2.积的近似值。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进入五年级第一个单元安排的是小数乘法的计算,小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进行的。原本以为学生已经对整数乘法非常的熟练,学习其小数除法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么顺利。

首先我认为是对算理不理解。如:0.75×0.3,先把0.75扩大100倍,0.3扩大10倍,按照75×3来计算得225,再将得数缩小回去1000倍(即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0.225,就是0.75×0.3的结果。学生会出现因数3与因数中的0相乘的现象,说明他们没有看成75与3的相成,而是按照以前整数乘法的顺序两个因数中的每个数字都依次相乘一遍。这就违背了小数乘法的算里与计算方法。不但使计算过程繁杂了,而且小数点位置也出现问题,在因数相乘过程中就将小数点点上了。

其次,是计算马虎。(1)忘记进位。满十进一学生清楚得很,可是计算过程中丢三落四的毛病屡犯,不是不会,就是粗心。(2)忘记点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完后,忘记向左移动小数点。(3)横式忘记写得数,或者横式没有化简。

再次,学生不会对位。如:32×0.006,应该末尾对齐,有的学生开头对齐、有的学生末尾对齐了,前面的三个0都与3对齐。

这是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反复的强调与练习中已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提高,但个别学生仍会出错,还需要继续练习,在习题中逐步改掉不足。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二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三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教材这样归纳: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再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在实际教学中,还有学生根据前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归纳成: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指未化简的)就是几位小数。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是一致的,都可由积的变化规律得出。因此,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应当在于帮助学生发现和掌握因数中小数位数变化引起积中小数位数变化的规律,形成比较简单的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关键在于适当弱化积的计算过程,突出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思维的高效性,也避免计算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教法上更多地可以依赖知识的生长结构迁移类推,让学生自主发现、归纳和掌握。

小数乘小数是第一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知识节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算理,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对难点问题: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处理得不到位,所以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多:

1、方法上的错误。例如在教学例3(1.2×0.8)时,学生能流利地说出先讲两个因数分别扩大10倍,这样乘得的积就会扩大100倍,为了使积不变,最后还要将积缩小100倍;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将算理与方法结合起来,不能正确地解决积的小数点的问题。

2、计算中关于0的问题。部分学生在积的末尾有零时,先划去0再点小数点;部分学困生在遇到因数是纯小数或因数中间有0时,还要将0再乘一遍。

3、计算上的失误。因数的数位较多时,个别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没有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的确,说算理对于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搞形式化说理,忽视学生对算理的感悟,则有害而无益,形式化说理,表面上看似乎有理有据,推理严密,但它不是建立在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感悟的基础上,因而难以使学生对算理真正内化,难以使学生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是生活经验。虽然,教材中的例题也来源于生活实际,但是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远的。如果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变化规律,效果会更好。因此教学中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因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在讲算理的同时,重视计算技能的培养,细化类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计算的方法,做到既重视教学过程又重视教学结果;既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四

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零和任何数相乘都得零”以及“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算理正确计算,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课堂上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简便算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上。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课堂开始我设计了几道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题,通过复习口算方法,让学生能在探索新知时能学会知识的迁移,即在相乘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先末尾的0可以不看,直接和一位数相乘,然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们多数会做,但是在叙述方法是语言不够严谨完整,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堂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王老师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请学生积极想办法帮王老师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估算后在尝试,然后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先尝试用竖式笔算,再让学生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但是学生由于受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只有5个孩子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于是我引导大家比较发现两种算法的不同,喜欢哪一种?了解体会简便算法的优越性,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较合理。这样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醒学生“书写积的时候应注意是什么?”一要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二要注意积末尾的个数,整堂课让学生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层层训练综合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达到正确计算的目标需要加强练习。练习中不仅有基础的笔算题目,还有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在练习交流中理解算理,强化算法。练习中还出示几组算式,学生计算分类,在对比中初步渗透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1.应再次强化对位问题。

通过练习发现多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但是还有个别孩子还是习惯于用第一种笔算方法,如2800×3,2800×5,不能熟练的将一位数与0前面的数对齐,在以后的练习课中要在进一步引导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

2.把控好教学节奏。

因前面的时间没有调控很好,造成最后一题没有练习,课堂训练量不够少,课堂教学还不够紧凑,以后要多加注意。

通过本次上课,我又学习到了许多,如何让计算课堂上得扎实高效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五

本文为小学数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反思,上完课后,对上课全过程进行了认真的总结。

我在课前进行了认真备课,并向其他教师虚心请教,精心编写了教案,同时根据上课反馈情况,认真进行二次备课。在上评课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上课要求,紧扣小学数学课堂规范,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现总结如下:

通过参加讲课,我深刻地理解了小学数学课堂规范,对规范中数学新授课的四个步骤的意义、作用与实际教学中的相互衔接有了更加准确地认识。

在上课过程中更加认识到小组学习在当前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能迅速学习同伴的长处,取长补短。

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对知识传授过程中细节的处理,有可能成为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在课前,我向其他班的数学教师了解到,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对整百整十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口算乘法中,不理解三位数的百位数如何参加运算。对于这个新情况,我迅速调整教学步骤,在复习两位数乘法后,临时增加了321×3的练习,让两位数乘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中间的过渡难度变小,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减轻了学生直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度,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十位数时,基本没有出错,效果较好。这让我再次意识到,必须随时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篇十六

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

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我就改变由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班级的人数引出题目,再让学生介绍本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

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如:在计算我班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在巡视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两种解法:(1)49÷7×2(2)49×。于是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要求他们讲讲自己解题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49的2/7是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如何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有用,学习数学有价值。我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相关练。

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由此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新颖的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问题,通过尝试计算我们班参加烹饪组的有多少人、参加田径队的有多少人,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的有效素材,我们应从学的层面对教材进行学习化的加工,应站在学材的视角上对教材从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等多个角度作出理性重构,努力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喜欢。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探求的空间,有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我们还要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学数学有用。总之,我们要努力让数学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动力的殿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