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6 15:14:17 页码:10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
2022-10-26 15:14:17    小编:陈燚涛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一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实践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督工作在任务、地位、作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开展,只有准确把握当前新形势和新要求,适应新常态,才能为保障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更好的事前防范作用。

大监督工作必须紧随新形势、新常态,及时转变监督理念、方式、整合职能,把握规律,顺势而为。

1.转变观念,督帮结合。监督是为了有效推动工作的开展及落实。要践行“督中有帮、督帮结合”的理念,既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体现督查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要考虑实际困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施号发令,加强过程监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

2.正确把握着力点,精准发力。一方面,正确把握好着力点,集中力量,抓大事、督要事、查难事,把督查贯穿到企业中心工作的每个环节,

层层监督。另一方面,实行分类分级监督,发挥部门作用,强化部门责任,“单一作战”转变为“联合行动”,不断扩大监督的宽度。

1.监事会。也称公司监察委员会,是股份公司法定的必备监督机关,与董事会并列设置,对董事会和总经理行政管理行使监督的内部组织,代表全体股东对公司财务及董事高管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全体股东负责。

2.法律监督。是企业为完善法制建设,规避法律风险,建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法律意见,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风险防范手段。

3.会计监督。是指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有关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和方法。监督主体是企业会计人员,客体是普通员工,对公司总经理负责。在内部监督体系中处于最基础地位。

4.内部审计。是建立于企业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它所提出的审计报告只供企业内部使用,在社会上不起公证作用。

5.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助企业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的一监督种方式。企业民主监督组织者是企业工会,通过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企务公开制度、职工董监事制度等民主监督制度,实现职工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的重要手段。

6.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和重点对象。各级纪检机关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区域的贯彻落实情况,督促企业党委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管理、教育、检查考核、示范等主体责任,回归主业主责,强化执纪监督问责。

7.效能监察。是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1.重经营轻监督。很多企业领导将经营指标及业绩作为重点,将有限的人、财、物力投入到生产经营领域,没有把企业监督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以致监督部门说话做事不敢代替公司行使监督权力,存在畏难情绪。

2.监督力量缺乏凝聚力。企业监督体系中纪检、法律、财务、审计、工会等各项监督隶属于不同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不是出现监督重叠,就是带来监督盲区。

3.监督结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拥有监督的权力,各部门不能很好的对监督意见进行整改及落实。往往存在年年查年年有、小问题变大问题,一般问题变原则性问题,最后越积越多,越积越重。

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并不少,但由于监督主体、客体、对象各异,缺乏监督资源协同作战的统一平台,监督不力问题还时有发生,影响监督效益的最大化,有损监督的权威。

1.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战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从业等各种风险随时存在,而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必须建立好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2.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提升监督效能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是由不同的监督主体组成的一个多元系统,由于监督部门职责分工不同,互相联系协调不够,工作内容重复或遗漏,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监督阶段之间尚未有效衔接起来,难以称之为体系,不利于集中有力的监督。

3.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新形势下,如果不重视解决内部经营中存在的诸如廉洁、规范、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都会使企业健康发展面临挑战。有效开展企业内部监督,既能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规范企业运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又能有效化解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突出问题,防范腐败行为发生,融洽企业干群关系,形成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好地推动国有企业和谐发展。

一是发挥监督机构牵头作用,形成上下齐动的大监督格局。监督机构要积极沟通上下、协调左右,做好“三个统筹”。首先要统筹安排全局性督查事项。紧抓监督工作的“主线”,聚焦重点、狠抓关键。其次要统筹制订监督工作“蓝本”。细化分解重点监督的工作和任务,逐项落实责任部门、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监督方式,层层压实责任,形成监督工作计划。第

三要统筹安排各类监督项目。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业务精、底数清、情况明的优势,对一般性、专项性的监督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独立开展。

二是发挥好部门职能,形成左右互动的监督格局。要加强监督联动,实现监督机构与职能部门无缝对接。第一是联合开展督查。由监督机构和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督查,有助于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第二是压实部门主体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监督”的原则,职能部门负责抓好本部门、本系统内部的监督。第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监察、审计、行政效能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个人,彻底查清责任,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或政纪处分。

三是建立奖惩并举的监督考核机制。要严格开展监督目标考核,严格运用监督考核结果,确保监督的权威性,形成“立项—监督—考核—奖惩”管理模式,真正授予监督机构调查知情、问责建议权;要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以支持和解释;要恰当运用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绩效考评工作挂钩,最大限度发挥督查职能的延伸作用。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二

摘要: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证其质量化发展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的国有企业发展来看,体系不健全是其发展的主要弊病,而大部分国企的不健全体系主要表现在监督方面。基于此,文章就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的几点认识做分析,旨在为企业监督体系的实际构建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

国有企业是我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建设“四个伟大”工程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我党的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后,“四个全面”戰略的推进,特别是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持续纵深发展,卓有成效的法治企业建设,以及纪检与巡视监督为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内生动力。十九大以后,中央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并在第一时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颁布《企业内部审计条例》,为全面加强企业内部基础性的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准绳。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国有企业的人民所有制,经营主体仅为所有主体代表的局限性突显了企业内部监督的极端重要性,在新中国成立后69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建立了纪检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法律监督、干部监督、民主监督以及适应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会监督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成效,为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作出了贡献。如何将极富成效的各项职能监督有效整合,更好地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添砖加瓦,打造和运作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成为一个较为成功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一大部分专注于精细化管理企业的惯常做法。笔者有幸先后在两家大型央企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大监督体系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强化三种意识,将“大监督”工作引向深入

“大监督”工作理念就是以全面依法治企和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紧紧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的全过程,为企业的生产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保驾护航,为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企业通过强化三种意识,不断将“大监督”工作引向深入。

一是强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抓提质增效、促科学发展”是企业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监督执纪工作作为企业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否则就会失去方向,就不可能得到党委、行政的支持和认可,也不可能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配合,更实现不了自身的最大价值。因此,“大监督”必须树立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将监督执纪的触角延伸到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真正做到监督执纪与党委、行政工作合拍。

二是强化融入改革、融入发展的意识。企业把“大监督”工作放到促进企业各项工作和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中去把握,要求各监督执纪部门拓宽工作渠道,加强职能管理检查和现场调研,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出科学分析判断,并针对监督检查和干部职工反映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视情采取教育引导、规范制度、完善监督、严肃问责等形式认真加以解决,进而维护企业良好的发展秩序,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真正使监督执纪工作成为促进改革的“第一主力”、加快发展的“第一需要”。

三是强化以人为本、惩防并举的意识。在开展“大监督”工作中,企业强调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务必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惩处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作为重要职责,支持广大党员干部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大胆搞创新、干事业、求发展。同时,更要注重发挥监督执纪的保障作用,做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的权力运用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企业一贯树立惩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维护企业利益和保护干部成长的思想。在监督执纪中始终做到客观公正,对改革创新中有失误的抓早抓小、及时提醒、热情帮助、尽早挽救;对受到诬告的进行事实澄清,为他们正名;对不思进取、破坏发展的不廉洁问题坚决惩处,充分发挥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保护改革者、鼓励创新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的积极作用。

二、落实三大保障,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监督合力

实践证明,反腐倡廉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体制的作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必须要落实好三大保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首先,企业党委支持是坚强的领导保障。离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监督执纪工作就会寸步难行,也不可能取得实效。企业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做到“四多”、“四主动”,得到企业党委对“大监督”工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顺畅、高效、有力。“四多”即:多汇报、多参与,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多出主意、多想办法,积极为监督执纪建言献策。“四主动”即:主动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主动提出反腐倡廉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请党委审定后作出部署、明确责任;主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维护工作大局;主动承担党委交办的工作,为全局工作尽心出力。

其次,健全工作机构是有力的组织保障。为确保“大监督”工作有效开展,企业成立由纪检组长为主任的“大监督”委员会,成员由办公室、人资部、财务部、股权部、政法部、审计部、政工部、纪检监察部、巡察办等具有职能监督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在工作中,“大监督”工作委员会按照“管理的再管理、检查的再检查、监督的再监督”要求,检查和督促职能监督部门严格落实职能监督职责,统筹联络职能监督部门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协调落实监督工作措施,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着力推进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第三,加强协调沟通是增强监督合力的内在保障。在“大监督”工作中,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重要且不可替代。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政双责互融、职能部门协同、专业系统联动”的思路,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联合协同;各职能部门严格遵循“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报告和处理是渎职”的工作要求,主动履行职能监管职责,使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内控、招标监督、财务监督、民主监督、企业监事、政策法律等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了职能管理、风险内控、审计保障“三道防线”风险防范工作效能,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突出实效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七项机制,提升“大监督”实效

“大监督”工作格局的作用能否取得实效,取决于是否有一套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应通过建立七项工作机制,切实提升监督执纪的工作实效。

一是建立健全职能监督工作清单。各职能监督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认真梳理制定了职能监督工作清单,并根据职能监督工作清单要求开展监督、报告、处理等工作。

二是建立监督工作信息通报机制。各职能监督部门根据部门职责按季向企业“大监督”工作委员会通报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等监督工作情况,重要和异常情况及时通报。监察部收到所属单位报送的信访举报线索,根据需要及时向关联职能监督部门进行通报。

三是建立“大監督”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企业按季定期召开各职能监督部门参与的“大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组织进行监督工作情况通报和研究监督工作重大事项。

四是建立信访和案件移交工作机制。各相关职能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信访和案件线索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移交。

五是建立重大专项监督协同工作机制。在实施重大专项监督,重大项目监督和信访、案件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由“大监督”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落实相关工作措施与要求。

六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各职能监督部门在日常监督工作管理中发现相关管理问题和管控风险,按照“抓早、抓小”的要求认真处理,并科学制定监督管理措施,形成长效管控机制。如果不有效加强管理,发生了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在追究当事人本人及其单位和领导人员责任的同时,还要严肃追究相关职能监督部门的监督责任。

七是建立“大监督”工作考核机制。企业将“大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职能监督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度考核,在综合业绩目标考核和干部考核等工作中予以考评兑现。

结论:开展“大监督”工作是新时代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有效且必须的途径,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握新时代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的新理念、新定位,不断丰富和完善“大监督”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使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领域、各环节,真正发挥好助力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三

摘要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构建大监督体系,加强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对此,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对国有企业建立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构成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中,监督管理至关重要。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国家相关监督机构需对其实施外部监督,同时国有企业内部也应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企业监督力量,避免企业经济损失。对此,可构建大监督体系,使得企业监督部门能够全面实行监督职权,完善企业监督机制。因此,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大监督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纪检监察部、监事会、法律事务部、建内控审计部以及工会。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是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安全,而各个部门的职责、监督内容等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描述如下:

(1)纪檢监察部:在纪检监察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党章党纪对党员干部加强监督管理。

(2)监事会:监事会需根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以及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或者权益受到侵犯。

(3)法律:根据经济类法律规范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加强法律业务专业性指导和监督管理,对企业日常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因素进行监督和管控。

(4)审计:在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需根据国有企业内控准则以及内审准则,对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和审查。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特征,在监督地位以及法律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中,可能会对审计监督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5)工会:工会需严格依据《工会法》以及《劳动法》实施民主监督管理。

现如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同时企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业务类型多样,要求积极开发新业务以及项目类型,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类经营风险因素。对此,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运行,要求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对国有企业加强监督管理,进而获得更高经济收益。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妥善协调国有企业各类监督力量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监督对象、监督内容以及监督方式有一定的区别,同时监督标准也有所不同,监督工作方式和程序差异性较大,因此监督效果不同。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大监督体系,将各个监督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完善的监督整体,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二)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各个监督部门独立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常见,缺乏沟通交流。对此,通过构建大监督体系能够打破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的界限,将各个部门内部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监督资源共享。

(三)强化监督效果

新时期,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多样化特征,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如果监督工作水平较差,则会出现腐败行为,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但是,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监督方式不同,很难实现监督信息共享。对此,通过应用大监督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各部门监督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升实际监督效果。

(一)重塑大监督架构设计,凝聚监督合力

大监督体系并不是在现有监督体系之外再设监督机构,而是在党组(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纪委)组织协调下成立大监督工作委员会,整合现有的党群、纪检、审计、监事会、工会职代会及相关职能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监督资源,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监督报告、协调处置平台,拓展现有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对象范围,覆盖从公司高层领导、各级党员干部到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推动党内监督与职能监督、专职监督、管理监督深度融合,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通过信息共享、群策群力、系统联动而减少工作交叉和重合,提高监督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

在大监督体系的实际运行中,需将配套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条件,对此,需明确国有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监督工作的制度以及办法,包括工作领导、日常运行、监督考核等等。另外,还需构建监督资源共享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文件传递制度、监督人员调配制度等等,以此形成相互促进和共享的监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大监督体系的应用优势。

(三)优化监督方式方法,提升监督实效

以提升监督效率为目标,以是否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盈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作为标准,建立完善纵向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坚持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项目监督为重点抓手、以巡视巡察为工作利剑,综合运用听取汇报、调查问卷、民主测评、人员访谈、查阅文件、走访调研等手段,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将监督工作规范成为经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规范权力运行和廉洁风险防控举措固化于制度流程建设,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由外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的有效抓手,把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监督意识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的文化基因,最终以生产经营管理成果来体现和检验监督工作成效。

(四)充分利用各类外部监督资源

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此,在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中,需接受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监督力量。在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监督管理部门应与外部监督机构进行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力量和外部监督所得成果,进而形成内外相结合的监督力量,保证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均处于监督管控中。另外,国有企业还可聘请会计事务所等专业的中介机构,对国有企业加强审计、检查等,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业务水平,保证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优化监督方式方法

在国有企业监督过程中,日常监督为主要的监督形式,对于重点项目,应加强专项监督管理,对于专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联合实地督查,综合运用日常巡查监督、专项审计、专项检查等监督管理方式,将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责任、监督方式等融入核心业务的执行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积极改进,保证企业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构建要点进行了详细探究。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于国有企业,应将内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结合,整合国有企业各个监督部门的监督力量,构建大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流程,提升日常监督效果,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启平.建大监督体系推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的探索[j].山西青年,2017,4(3):45-47.

[2]陈晖.构建大监督格局是解决国企内部监督乏力的有效途径[j].商情,2017,3(28):137.

[3]周小精.构建国有企业监督检查长效机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133-134.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四

[摘要]监督,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后,摆在国有建筑业企业纪检监察职责的首要位置,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所拥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发挥监督的“探头”作用,能够精准发现存在的问题,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更好地展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本文针对目前国有建筑业企业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督的途径举措。

[关键词]国有企业;建筑业;监督;举措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做实做细监督第一职责,将监督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作为国有建筑业企业,既要协助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惩处极少数违纪违法甚至涉嫌犯罪的人,更要教育帮助绝大多数同志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这就必须要履行好监督这个基本职责。近年来,企业内设纪检监察部门,虽已采取了多种方式加强监督,如开展明察暗访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面对点多、线长、面广的建筑市场,监督工作还是难以全面铺开,依旧还是工作中的短板。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了监督新理念思路、新方式方法不断地发展创新,对进一步加强监督来说受益匪浅。企业的内设纪检监察部门要牢牢抓住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不断细化职责,规范制度,丰富手段,履行好监督的再监督,通过监督责任去撬动主体责任的落实。

1.1聚焦主责不够。部分单位对监督职能定位的理解有所偏差,过多借助纪检监察部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推进具体的监督工作,导致纪检监察部门时常“越位”代替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例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x”专项督查以及配合省委巡视、开展巡查的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基本上都由监督的再监督角色变为主抓主责部门,甚至有的还冲在一线代为监管。1.2压力传导不够。“上热中温下冷”问题突出。存在上级单位监督意识较强、下级单位较弱的情况。多数单位长期依赖集团总部,凡事在行动前都在等上级主管部门出个明确的细则,手指指一下,行动动一下,不敢轻易付诸尝试探索。有的对履行主体责任认识不深、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抓得不紧;有的未逐级开展监督检查,对上级要求的整改不够及时到位;有的重经营、轻监督,日常监督工作靶向偏离,找不到重点、理不清头绪。1.3精准监督不够。对履行监督第一职责的认识还不到位,监督手段还比较单一,没有把监督的动机和内容聚焦在“监察和督促”的层面上。虽然现在在机构设置上,采取了监督和审查调查分立,但由于职责划分不清,只是简单地把“四种形态”前两种划归监督,后两种划归审查调查。有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敢查、不愿查“关键少数”,查不深、查不透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反馈台账空白现象较为普遍。1.4履职能力不够。纪检干部队伍不专业。多数单位纪检监察和审计合署办公,势必影响抓主业工作。同时,身兼多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基本是跨专业选配、半路出家,“兼职化”“业余化”问题较为突出,队伍不稳定。企业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知识主要依靠短期的培训课堂边做边学,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往往是“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理论和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补充,制约了能力的提升。1.5担当作为不够。监督不到位,担当不足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监督往往会得罪不少人,还动到了一些人的“蛋糕”。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干部和监督对象均是同事,“同在一座楼”“同吃一锅饭”,监督往往还意味着要向这些人拉下脸来。为此,部分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是面对工作不敢动真碰硬,面对大是大非不敢亮剑,面对矛盾不敢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不敢坚决斗争。不愿做见人见事、艰苦细致的工作。如何破解监督的能力关、感情关,确实是一大考验。

2.1构建明确清晰思路体系,是监督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要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而不是跨过主体责任,不是跳过各级党组织去直接监督每一个党员和每一个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更不应该成为替代一线部门履职的监督主体。要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谱”。一是要明确宏观思路。就是要清楚监督什么和怎么监督的问题。要在常提醒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发现各级领导干部和身边的同事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和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二是要清楚任务定位。履行好监督是纪检监察部门在新时代要解决好的首要课题,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纪律作风保障的重要手段。要深刻认识监督第一职责定位,把监督挺在前面,用活手段,敢于斗争,最大限度发挥监督的震慑效应。三是要找准方向重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思考能力和系统的思维水平,从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去落实监督工作。努力做到当前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跟进到哪里。2.2拓展工作面找准切入点,是监督工作开展的生命活力。监察体制改革后,企业的监督工作难免将触碰到更多深层次、难以解决的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操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充分联合和借力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信访监督等,推进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定期筛选分析,多管齐下,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和统筹性;二是要听取汇报、个别谈话、专项检查、政治巡察、明察暗访、列席民主生活会、打造清风园地等方式,增强监督工作的专业性、实效性;三是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运用,进行岗位廉政风险工作防范规范、廉政风险督办、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等模块化、流程化管理,强化预警提示,强化业务全过程,全流程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切实发挥好“探头”作用。2.3建立良好协调沟通机制,是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沟通协调职能发挥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监督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由各单位纪委书记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或季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最新有关工作部署要求,研究下一步工作计划;二是建立重要情况通报机制。及时通报日常监督发现的普遍问题或突出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和监督建议;三是建立联系指导机制。尝试推行纪检监察干部直管、条管体系,确保法人二级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全覆盖,暂不具备条件的二级单位配纪检监察工作专岗。以此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督促各级党委、纪委要主动肩负起“两个责任”,避免项目干部职工甚至海外机构干部职工的长期游离于监督之外;四是要建立分析研判政治生态机制。认真分析研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时掌握“树木和森林”的状况,为本单位重点工作提供依据和遵循。2.4精干有力高效人员队伍,是监督工作开展的组织保障。监督工作的成效差异,人员能力素质是关键。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提升能力素质,做到“三个过硬”。一是政治素质“过硬”,要善于站在政治高度上看问题,以过硬的政治素质确保监督工作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业务能力“过硬”,要认识到工作特点,抓好自身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懂得抓早抓小,突出抓预防、控风险,盯重要的时间节点、盯工作中的重点、盯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将廉政风险及时控制在萌芽状态;三是胸怀格局“过硬”,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理想信念,锤炼顽强的毅力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化提升监督工作的内在功力。

总之,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国有建筑业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更要与时俱进,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把各项工作往深里抓、实里做,确保监督工作见识见效。

参考文献

[1]林旭.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监督的难点与解决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9(02).

[2]洪永华.发挥基层纪检监督工作效能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3).

[3]福建省三明市纪委监委课题组.关于强化国有企业监督的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8-08(008).

[4]昭通市纪委.做好新时期纪检监察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eb/ol].,2018-09-11.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五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职人员惩戒制度的国家法律。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被监察法列入监察对象,属于公职人员。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对于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新时代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监督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党内监督、监察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如何优化整合国有企业的监督力量、发挥监督效能,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不可回避的课题。

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体系重点是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内容,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业务监督与法务监督、财务监督、人事监督、纪律监督、审计监督等监督有机融合,在依法合规履行各自监督职责的同时,建立目标一致、协调联动、统筹规划、信息共享、专业互补的工作体系。

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专门部署,明确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中央出台了相关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文件,其中指出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加强纪检监察、出资人监管等方式来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水平。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投资决策、生产经营、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廉洁从业、法律合规等各种风险,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方面或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风险转变为损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国有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有监督工作职责,无论是业务部门、采购部门还是市场营销等部门,都是监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而财务、人力等监督部门是第二道防线,纪检监察、审计则是监督的第三道防线。以往各个监督主体都是孤军奋战、各自为政,监督缺乏有效的沟通,监督成本高、监督效率低下,监督的范围存在交叉重复以及监督盲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共享,更是导致被监督的主体压力较大,相同问题被重复监督检查,相同整改报告要重复上报,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闭环。“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构建,可以有力扭转企业事后监督、被动监督的局面,通过关口前移、防线前置、主动防御的全新监督思想,构建从传统的事后问责向事中控制、事前预防延伸的监督模式。

构建实施?“大监督”工作体系,就是让党内监督和企业管理监督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和企业治理两个优势,让各类监督力量形成互补,聚焦于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研究问题整改思路,形成按业务划分的纵向监督链条和监督部门横向联合,交互嵌套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督体系。

一是国有企业监督工作领导的主体相同。党的统一领导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大监督”工作体系就是在企业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所有监督力量,明确监督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制定监督工作的分工、衔接与合作机制,实现监督对象涉及企业各个层级、各个岗位的职工,让监督的要求深入到日常工作的各个流程、全部过程中,确保让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的“严”、依法治企的“治”和科学管理的“管”形成科学的标准和依据,不断监督督促企业的决策者履职尽责、规范用权。

二是各类风险防控的导向相同。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发挥各部门监督的能动性,加强经营风险、廉洁风险、法务风险的管控和排查,让监督工作紧随企业改革发展的脚步,推动国有企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实现“企业经营安全、干部履职安全”的总目标。企业通过风险查找、识别、评估,明确监督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决策风险和廉洁风险。

三是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建设的目的相同。无论是监督部门的监督还是业务部门的监督,都属于企业管理中的控制环节,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从源头查找问题,并且制定相应的整改完善方案,研究制定涉及各业务领域科学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严格执行。“大监督”工作体系就是把加强控制、防范风险、预防腐败的要求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方式,从而强化企业的内控机制建设。

“大监督”工作体系的基本架构设想

搭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基本架构,就是形成以合规管理为龙头的“1+n”工作原则,以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为核心内容,通过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理等措施,充分发挥监督的提醒、预防、整改、完善及保障作用,全面提升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成立“大监督”委员会。企业成立由业务部门、党建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组成的“大监督”委员会,委员会可以在企业的纪检监察或者审计部门下设办公室。委员会是“大监督”体系的中枢,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指挥,而各监督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执行有力,相关业务部门必须主动配合、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各个岗位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工作领域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权威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构建“大监督”+责任的思想意识。“大监督”工作体系让监督的责任不仅仅局限于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专业监督人员,而是强化企业各部门的监督责任,让企业每个部门负责人都清楚自己工作职责中也包含监督的责任。通过不断细化完善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不断深化“一岗双责”意识,将监督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纳入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职责,确保监督责任意识入脑入心。

制定“大监督”+分层分类的督查方法。“大监督”工作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重点项目专项监督为抓手,通过调研谈话、专项审计、专项检查、重大节假日突击检查等方法,合理将监督工作划分层次和种类,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进行分类监督。通过多层次分类监督,更能充分发挥“大监督”中财务审计、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人力资源等人才的专业优势。

搭建“大监督”+“问题库”的闭环监督机制。通过搭建“大监督”工作体系“问题库”,将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导入“问题库”,形成问题清单,定期对“问题库”里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建立“大监督”工作体系“风险库”,对督查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风险等级评定、查找风险源头、制定防控措施,形成一套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整改完善、研判分析、风险评估、健全制度的有机闭环监督机制。

形成“大监督”+动态档案的考核追责措施。通过建立党员干部纸质和电子双重廉洁档案,采取督查检查、谈心谈话等方式持续收集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工作表现、生活作风等“全息图”,把监督对象的成长发展全过程、工作生活各领域、思想行为各方面都置于“大监督”工作体系之下。同时结合容错纠错机制,对被诬陷举报的党员干部予以澄清和证明。

建立和完善“大监督”工作机制

通过让监督发现问题、整改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体系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工作的有机闭环,让监督工作渗透到公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监督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覆盖。

计划协同机制。“大监督”委员会每年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让企业相关部门提交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委员会通过整理、合并各部门的监督计划,制定企业年度联合监督工作计划,通过一次监督活动过程中完成多个监督内容,实现多个监督目标,减少重复监督,减轻被监督对象的配合工作压力,尽量能够保证各监督力量的工作针对性和相对独立性,又能充分整合监督资源、统一行动、相互衔接、协同配合开展监督工作。

问题整改和评估机制。完成督查检查后,将发现的问题提炼出来,认定需要相关单位、部门或个人整改的问题,指派专人督促并跟踪监督整改完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确定风险源头,对风险的严重程度、产生概率和甄别难易度进行综合讨论分析,确定风险初、中、高三个等级,查找是否企业制度存在漏洞,持续完善企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工作交流机制。委员会定期召开例会,通报督查检查情况,并布置下一阶段监督工作。通过例会,建立委员工作层面监督总结和经验交流机制,不断强化监督人员的工作水平。围绕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课题,开展业务相关知识培训。通过讲解自身监督的经历,让全体委员熟悉不同类型监督工作的重点和程序,培养能适应不同监督工作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考核问责机制。制定流程清晰的工作职责图,让监督人员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将职责图作为岗位考核的标准,确保履职尽责;将“大监督”工作体系纳入到部门、单位年度考核,对于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对责任部门、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扣分,对责任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企业纪委、派驻纪检组要进行责任追究;在评优评先、干部提拔时,优先考虑从“大监督”委员会中选取政治觉悟高、做事能力优、工作业绩好、奉献精神强的委员,开辟企业打造技术型、监督型人才成长的“双向通道”,推动业务监督人才优势与企业改革发展有机融合。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六

摘要为更好地整合国有企业监督资源,提升监督合力,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文章阐述了做好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构建国有企业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大监督体系。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合力监督体系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机构重组、业务拓展的过程中,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各类风险也随之提升,监督工作面临更大挑战,监督难度越来越大。仅仅依靠党内专责机关的监督或者职能部门的监督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监督工作的需要,因此积极构建“大监督”的工作体系刻不容缓。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在企业党委统一领导下,努力整合公司纪检、财务、审计、法律等内部监督力量,积极建立党委巡视巡察、纪委派驻等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厂务公开、廉政监督员等制度落实,把党内监督同职能部门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促进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有效利用,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大监督体系。

一、做好国有企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监督工作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为新时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指明了方向。要从严管党治党,加强监督是必然的要求。近年来国有企业党风政风有明显好转,但仍然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对从严治党的要求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甚至存在违规违纪、触碰红线的行为,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广大员工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有企业监督工作任重道远。

(二)做好监督工作是督促领导干部规范用权的必要措施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国有资源,是权力的集中群体,也是廉洁风险高危人群。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缺乏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对企业领导干部的爱护,这也是各级党组织的责任。好干部既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及时提醒教育,通过严明的制度执行来规范管理行为,营造依法合规用权的良好氛围,让领导干部习惯在受监督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三)做好监督工作是企业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

有效的监督可以促使权力规范运行,促使制度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这有利于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组织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治理效能。此外,有效的监督可以促使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职,督促领导干部勇担责任,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二、国有企业目前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督力量不足

随着监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国有企业管理人员都被纳入监督范围,所以企业纪检监察组织的政治监督和经济监督的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从国有企业内部来看,一方面国有资源集中、廉洁风险较大,另一方面监督力量有限,无法满足监督需要,监督工作面临较大困难。

(二)信息互通的机制不完善

由于各部门相对独立开展工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容易出现交叉、重复、多头监督现象,既造成监督资源浪费,又可能形成监督盲区、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比如纪检部门在启动某项调查的时候,可能相关部门很早就掌握有关情况了,一方面重复调查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处理滞后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推进。再比如业务部门处分了有关责任人,但是组织部门可能并不知晓,这很有可能就为以后的人事安排、干部任免工作埋下隐患。有的基层单位发现违规违纪问题不跟纪委汇报,擅自处理,导致群众反映强烈,纪委介入调查被动。

(三)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充分

现有的监督资源很多,但是监督作用发挥往往比较局限,各部门、各条线都有各自关注的问题,比如纪检监察部门可能更关注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党规的情况;审计部门可能更关注项目盈亏情况、财经制度的落实情况;法务部门可能更关注合同的合法合规情况。但是很多问题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违规分包问题,这里面涉及法律的风险,法务部门要跟进,有成本的风险,成本部门要跟进,有违规违纪的风险,纪检部门要跟进。所以,要想把问题查得清楚、剖析得深入、解决得彻底,就要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专业优势,努力形成监督合力,打造完整的监督链条。

(四)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

目前,部分党员干部仍然不习惯在监督下工作、生活,从心理上排斥监督,不配合监督,甚至形成对立的思想。这给开展监督工作带来较大阻力。事实上监督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对企业也好,对管理人员也好,监督都是一种保护。

三、如何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

(一)打造“一个中心”

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作为国有企业纪委,要切实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要在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领导下,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监督责任,发挥好监督指挥中枢作用,统领和協调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横向联系、纵向对接的各类监督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紧跟中央要求,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要持续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业,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认真贯彻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纪委书记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纪委书记考核以上级纪委为主”的要求,加强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通过两级纪委联合办案、设立专职纪委书记、推进纪委书记交流任职、组织纪委书记述职等举措,增强纪委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要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一步严明规矩纪律。“四种形态”的提出使党内监督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各级纪委要贯彻落实好“惩防并举、治病救人”的方针,用好“四种形态”,尤其是第一种形态,坚持挺纪在前,抓早抓小,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日常监督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谈话函询等方式,早提醒早教育,把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力争用规矩纪律管住大多数。接受谈话函询的干部要如实说明情况,还应当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二)推进“双向协同”

横向上,要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相互配合、资源互补,避免出现监督真空,使管理成本最小化,监管能力最大化,提升总部管控能动性和职能部门履职能力。纵向上,各级单位要加强上下协调沟通,认真履职,发挥好各级的监管作用,严肃考核,奖罚分明,层层压实责任。同时,要丰富监督手段,确保举措务实管用。管理和监督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必须管住人、看住事、盯住具体问题。各级党委纪委、相关监督部门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设立举报直通车,运用手机随手拍,搭建集群众检举和通报曝光于一体的监督平台,要用好监督资源,发挥廉政监督员、总经理信箱等作用,畅通监督渠道。监督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努力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关键少数”,监督要突出重点,领导干部是权力、资源集中的人群,因此理应成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多开展教育和提醒,要及时制定相关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行为,尤其要健全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完善企业“三重一大”实施办法、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明确决策程序,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制度、问责制度等,督促其正确用权、廉洁用权,提高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聚焦“制度执行”,制度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在企业中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违规行为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必须树立制度的严肃性。各职能部门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对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要抓早抓小及时纠正,涉嫌违规违纪问题要及时与纪检部门协调沟通,早发现、早处置。三是聚焦“责任落实”,监督工作往往注重视“发现问题、整改闭合”,忽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导致有些问题重复出现,监督效果不理想。所以,要重视追责这个环节,要通过严肃问责来倒逼责任的落实。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情形,要坚决亮起红灯竖起黄牌,严肃追究责任,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面的导向,进一步督促管理者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规范行使职权。

(三)落实“三项制度”

一是党委巡视巡察制度。开展巡视是党内监督战略性的制度安排,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国有企业党委要紧跟中央部署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紧盯党内政治生态,延伸放大震慑效果。要在机动灵活上做文章,深入开展“回头看”,加大机动式巡视巡察力度,既要有整装出发的动员会,又要有机动灵活的小分队,让监督利剑高悬、震慑常在。通过巡视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进标本兼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二是纪委派驻制度。实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全面派驻纪检组,目的是完善监督体系,防止出现“灯下黑”。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组织机构调整在所难免,随着新的组织不断成立,涉足领域不断扩大,容易出现监督盲区。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研究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监督模式,运用好派驻监督的方式。发挥好派驻监督“探头”作用,要结合驻在单位业务特点、找准切入点,着力健全日常监督、线索处置、执纪审查、督促整改和提出问责建议相关制度,把“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三是协调小组工作制度。监督工作并非监察或者审计某个部门一家的工作,想要更好地发挥监督的作用,就要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凝聚起监督合力。可以研究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将监察、财务、审计、成本、法务等相关部门共同纳入小组,建立起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讨论相关议题,发挥协调小组联合议事的优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监督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不仅仅是监察、审计部门的事,只有各级组织、各个职能部门形成纵横联动的监督网络,才能真正把监督工作做好。要努力探索完善企业内部立体式的“大监督”工作格局和运行体系,打好“大监督”的组合拳,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怀德.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ol].党建网.

[2]肖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ol].人民网.

[3]沈王一,王金雪.信任不能代替監督[ol].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七

摘要:建立健全大监督体系,是企业健全和完善监督执纪,强化内部管理,防范和化解腐败风险,保持廉洁自律,实现自身顺畅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推进大监督体系机制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促进“大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行,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近年来进行了“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试点,取得了相应的监督成效。本文主要立足集团公司实施“1+n”监督闭环体系建设经验,对“大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和运作方式等进行探索,以便更好地整合内部资源,共享检查信息,增强监督合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提高监督效率,真正构建发挥效力的“大监督”格局。

开展大监督闭环体系建设工作,是顺应企业发展和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整合监督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的现实需要。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建立了多主体、多体系的监督机构,监督内容和范围也把企业管理及诸多环节与领域涵盖在内。但因监督主体多元、分散,也由于纪检监督途径单一、力量分散,同时,隶属于不同领导监督范围和内容,相互之间仍然存在沟通协调不顺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督执纪效果滞后,监督工作虚浮无力,监督效果不明显。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管控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来自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多,做好关键环节和与重点领域的监督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构建大监督格局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监督体系建设,解决当前集团公司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对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促进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企业监督执纪力度增大,但仍然存在问题漏洞。近年来,通过上级巡视、内部巡察、内部审计和专项检查等途径,发现企业均普遍存在一些违规事项。例如:未如实填报个人有关事项、选人用人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违规私设和使用“小金库”、个别“三重一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违规多次变相拆借资金、财务和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项目未按制度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未经审批对外捐赠、未报董事会决策批准与其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虚构业务造成民营股东逃避承担巨额亏损、赊销风险把控不严面临巨额损失等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其实是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当前监督执纪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软”。主要业务部门监督职责的缺失造成的,一些业务部门仍然存有业务管理是门内事,而监督执纪是监督部门的事,导致认知偏差,日常监督不严格,另外,各业务部门监督职责交叉,造成相互推诿的情况较为突出。“散”。一般企业内部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管都是各自为战,监督的形式、内容各不相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一,缺乏相应的沟通协调,没有相互衔接,造成监督力量分散,监督作用发挥不畅。“难”。突出表现在监督职责的履行上,下级对同级或上级的监督,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监督负责人员的职级、能力原因,往往很难监督到位。

近年来,“1+n”监督闭环体系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构建大监督体系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1+n”闭环监督工作是指在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负有监督职责的各部门在集团公司纪委统筹协调下,联合开展监督管理的工作模式。“1”是指集团公司纪委的统筹协调(纪检监察部负责日常工作并实际开展执纪监督);“n”是指战略发展部、安全与经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监事会工作部、法律合规部、审计部等部门,针对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履行职能监督。各监督部门通过纪委的组织协调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互动体系,统一行动,分工负责,涵盖监督事项的建立、执行、指导、整改各个过程。“1+n”闭环监督体系的基本思路是在现有的内部监督结构和体系下,立足上对下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整合各项监督职能,建立多方会商的监督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创新方式,共享资源,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并且,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监督工作的闭环。“1+n”监督闭环体系的推行使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监督、经营管理监督、年度考核奖惩监督、行政监督、党员(职工)监督、监事会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等多个监督环节得到有效统一,实现了监督力量的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促进整改。

集团党委试点开展的“四位一体”“1+n”闭环监督等大监督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整个集团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更上一层楼,重塑了纪检监督工作的评价方式,提高了监督效果,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断拓展监督领域,创新监督新思路、新方法,也给了我们探索大监督体系构建的参考。(一)监督责任要厘清。强化监督,必须有良好的制度作保障。国有企业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系统化不足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是影响其监督工作效果与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监督责任不清是导致监督无力、乏力的主要原因。要想确保监督工作有依据、有方法、程序清、责任明、考核严、效果好,就要及时梳理完善制度,建立监督责任清单,厘清监督主体间的监督责任边界和衔接,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范围、监督内容、方式方法,特别是监督发现问题的处置及移交问责程序、跟踪反馈机制等,避免谁都在负责、最终谁都不负责而导致监督责任虚化、落空的尴尬局面出现。(二)监督力量要整合。由于监督体系之间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造成监督成果共享及运用的效果会很差,最终监督效果大打折扣,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因此,要避免纪检监察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监督体系,大力革除各部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运行不畅的监督机制弊端,充分将监事会、纪检监察、审计、法律、巡视巡察等监督力量优化整合,同时充分发挥纪检领导责任、合理运用联席会议方式,切实优化监督体系结构,整合监督职能和力量,减少重复监督,降低监督成本,提高监督效能。(三)监督环节要全覆盖。集团公司产业多元,管理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涉及合同签订、安全、财务、采购、营销、税务、投资、三重一大、党风廉政等诸多管理内容及环节。在大监督体系当中,一方面,内部监督要跟上,覆盖到管理环节上的全方面,针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管理环节及管理薄弱点、风险高发点等实施重点监督;另一方面,要实现监督维度上“合纵连横”和闭环,即有机结合横向监督和纵向监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横向监督是对企业本级其它业务职能部门的平行监督,而纵向监督是对处于下位的下属单位和处于上位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实行大监督体系,将会加强横向上的平行监督和纵向上的对上监督,达到横向监督与纵向监督的“合纵连横”,是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避免“法之不行,自上乱之”的关键。(四)监督成果要共享。企业监督体制的设计,也是具有制衡性的,要增强监督合力,内部监督中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加以革除。要建立各监督主体间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商协商机制,加强业务沟通和协调,搭建监督成果共享机制、意见反馈机制的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工作的整体协调和有机闭环,协同发力,增强监督效果。大监督体系是大势所趋,集团公司在大监督体系中的探索与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的一种有益尝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形势地不断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与深化构建大监督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不断健全与完善大监督体制机制,最终形成党政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纪委执纪问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保证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进一步提升监督效率效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晖.构建大监督格局是解决国企内部监督乏力的有效途径[j].纪检监督,2018(01):1-3.

[2]俱小丹.对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思考[j].公司纪检管理,2015(02):1-3.

[3]刘汉永.关于国有企业构建“大监督”工作体系的思考[j].当代石油文化,2017,25(12):45-47.

作者:玉志作单位:广西广投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八

贾舒

        摘要:将纪检、监察和审计合署办公,建立内在统一的大监督体系是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的创新改革,通过对“人”的思想作风、对“权”的职责行使、对“物”的经济事项,开展全方位诊断,构造集政治性、纪律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大监督”格局,发挥了独特的管理制度优势,已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纪检、监察、审计在多维度监督中的独立与相融,理论结合实践,分别探讨了大监督体系的驱动因素、现实路径以及合并过程中的难点与解决办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改革;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6.1;f271文献标识码:a

黨的十九大作出“全面从严治党、国企尤为紧迫”的研判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自2017年起大刀阔斧改革,在省、市级分公司设监察审计部,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审计三个板块合署办公,开展建设“大监督体系”的创新实践活动,既监督领导干部的纪律行为、又监督其履职效益和经济责任,既查涉案问题、又查执纪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既追究涉案当事人的责任、又倒追党委领导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以期达到“1+1+1>3”的监督成效。

这一革新,优化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企业目标的健康化发展,尤其是在基层组织,将党的领导与完善国企治理相统一,深入执行力“末端”,促使国有企业监督体系的与时俱进。纪检、监察、审计三项工作合署,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有着深刻的发展动因和高效的现实路径,同时也面临着客观挑战。

1大监督体系的发展动因

1.1捍卫党的领导权力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发挥“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既强调了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保护,又在看重国有企业经济市场属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凸显了对国有企业党性原则、政治站位和党纪规章的更高要求。

从职能上看,纪检、监察板块发挥党组织和国有企业公权力行使的监督作用,深入到各级管理干部的思想和动机,作风教育和警示并行,协力促进监督目标的升华;审计板块发挥对财经权力的经济专业化监督力量。纪检、监察、审计是国家、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力,是内外部监督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共同致力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清廉。三者合署办公,将纪检工作放在顺序首位,有利于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尤其是在基层组织,切实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统一领导、对国企内部监督工作的集中领导。

1.2契合宏观改革背景

2018年3月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国家监察赋予独立地位,充分表明党中央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坚定意志,是新时代顶层设计的重大实践课题。将“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纳入纪委、监委的监督范围,对公权力行使、廉洁自律、依法履职等严管厚爱,为国企纪检监察工作开启了新纪元。监察与纪委、审计板块合署,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形成企业内部监督的高效合力,有利于巩固与发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依纪治企、依法治企。

从目标上看,监察板块对党和国家授予的国有资产公权力实时监督,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增强国企队伍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纪检板块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查处党内违纪事件,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审计板块聚焦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过程监督、对绩效评价。三者合署办公,特别是在监察工作中融入纪检、审计的监督思路和工具,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彰显了“党、人民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国企特色改革精神,共同构建了高度执行、规制腐败的长效机制。

1.3构建全方位大监督

在以往的分立体系中,党的纪检机关,聚焦党员干部监控;监察部门,紧盯贪腐行为监督;内部审计,瞄准财经法纪监督;国资委派驻,围绕经营绩效监管。多头分权的局面,往往带来不同监管权力的相互掣肘、监督资源的重复配置、监督力量的重复使用,同时又存在监管空白的尴尬和案件隐患的屡禁难止,影响了工作成效和国企形象。

纪检、监察、审计三者合署,将从根本上扭转国企内部监督的分散局面。纪检、监察关注的廉洁奉公和遵纪守法,落脚于人的思想作风和主观能动性,但问题的发生,往往显现在经济领域;审计关注的真实性、合法性,落脚于具体事项的资金往来,但问题的根源,往往来源于廉洁自律和思想建设,与个人动因有关。尤其在国有资源的决策、分配和增效方面,涉及到管理者的出发点是否符合中央精神、执行力是否符合上级部署。三者合署,从心理动机、权力环境、制度条件三个方向有机结合,覆盖领导干部、党员队伍和普通员工,将巡视巡察、监察办案、信访举报、专项审计等手段和信息灵活使用,推进了国有企业全面从严管党治司向纵深发展,大惩防体系初具雏形。

2大监督体系的现实路径

2.1统一中心与边缘,紧抓路线问题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融合纪检工作的“联系群众”、监察工作的“检举”职能和审计工作的“反映”职能,发现线索、追本溯源,全面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选好管好干部。

2013年度审计发现,上海市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冯某(正局级)涉嫌利用职务便利,违规干预下属企业资产处置业务,造成国有权益损失。2014年11月,审计署将此问题线索移送中央纪委调查。在中央第二巡视组的指导下,上海市纪委进行组织调查,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决定,依法对冯某涉嫌受贿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经侦查,冯某单独或伙同他人共同受贿折合人民币4340余万元,7600余万元财产无法说明合法来源。2017年3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判处冯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该案例表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理应是社会的楷模,一旦脱离了党的群众路线,就无法保持其纯洁性和先进性,更容易丧失党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国有企业的特殊所有制、重要经济地位和深化改革方针,决定了党的领导是一切活动的原则与前提。广大国企职工,是党的重要群众基础,也是党凝聚人心的重要阵地。纪检、监察、审计工作要牢牢抓紧党的领导路线,团结聚拢干部群众,从思想上、作风上、管理上,提升全体干部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站位、依章办事,维护国有企业根本利益。对审计中发现问题线索,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立案侦查,依法提起公诉。

2.2把握定位与方向,纠正纪律问题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融合纪检工作的“执纪”职能、监察工作的“教育”职能和审计工作的“鉴证”职能,坚持问题导向、防范违纪腐败,彰显干部队伍的刚性纪律,维护风清气正的国企环境。

2019年1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经查,王某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廉洁纪律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央企主要负责人,理想信念丧失、纪律意识淡薄,靠企吃企谋取私利,生活腐化堕落,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国资委纪检监察组、重庆市纪委监委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务随案移送,共同对王某案进行审查处置。这一案例说明,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应“守纪律、讲规矩”,一旦触碰红线,带来的往往是“德不配位”。

企业党委是党的基层组织,国企领导干部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有着特殊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其言行不仅代表单位、组织,在社会责任体系中更是担当个人的率先示范的作用。国企产权主体的“虚化”,决定了监察的必然性;党员干部手握权利,决定了纪检的必要性;国有资产庞大、经济事项复杂,决定了审计的频繁性。在执行中,权力面临着诸多诱惑,需要持续开展纪检监察,警钟必长鸣;对调查的深入和线索的挖掘,可以借助和运用大量的审计手段、审计结果,特别是贯穿领导任期的经济责任审核。对信访检举中的确凿线索,可以开展组织调查或专项审计,继续深入追查到底。

2.3缕清成绩与不足,围绕发展问题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融合纪检工作的“问责”职能、监察工作的“考察”职能和审计工作的“评价”职能,全面从严治理、坚决执行。把发现问题与推动企业发展结合起来,360°评价体检,用监督的力量推动发展,用问题的整改强化发展。

2018年6月,国家审计署发布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中信集团3家金融机构201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涉及总行、集团本级及52家二级单位,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延伸和追溯。审计署对业务经营、公司治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问题,同时,从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决策部署、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整改问题473个,采取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经济处罚等方式问责1551人次。这一项目,為国有企业金融专项审计建立了模板,发挥了内审的评价专长,推动了纪检、审计的联动创新,特别是为国企内部监督,更注重发现和揭示当前的发展问题,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地生根。

纪检,从政治上对监督工作予以方向指导;监察,从规章上对权力的执行予以调查处置;审计,从决策上对权力运用予以技术评价,将监督整改与改革发展主方向、乱象治理新热点等结合。三者合署协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纠正问题、相互促进,彰显“寓管制于服务”的先进理念,最终推动国有企业的科学发展和重大经济项目的保质完成。

3大监督体系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3.1制度配套

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看,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审计合署虽然目标明确、前景乐观,但还是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约束。对三者之间的限界,对人力的配备,对监督、调查、处理的权限和程序,还需进一步清晰。在合署后,依然要持续关注组织文化的融合、管理权限的摩擦、信息传递的损耗等问题。

3.2“灯下黑”问题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中央决心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党对监督队伍的刚性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纪律铁军要杜绝“灯下黑”,对发生在合署力量中的阴暗区域,扎紧制度的篱笆。通过纪检、监察、审计三者之间的彼此监督,建立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不断实现合力的自我净化,保持队伍纯洁,建设一支信得过、靠得住的过硬队伍。

3.3信息互联

对监督过程和结果的信息,应消除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重大事项、重大案件线索、关键少数人员的监督大数据平台,将涉案信息上传到数字化平台,减少监督版块间的壁垒和资源浪费。同时,将技术手段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建立联席会议、定期检视等制度,按时、按事将纪检、监察、审计各版块掌握的情况互通交流,所有数据和工作进展定期更新,实现动态跟踪、专业协调、实时监督。

3.4专业队伍

在重组后的部门,可以充分考量监督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背景、年龄结构、工作经历、亲属回避等。加强各版块的知识培训和试点合作,发挥所长、深入研究,统一步调、保证权威,培养出国有企业内部的“全科医生”,形成监督合力,充分体现务实高效的原则。

4结束语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以来,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人寿江苏分公司将纪检、监察、审计合署办公,整体谋划监督格局优化创新,在企业纪检监察的基础上,融入了内部审计鉴证评价的职责,加强了党对国有企业的统一领导,是新形势下对国有企业重要方面、重点过程、关键环节加强内部监督的大胆革新与尝试。

国企内部监管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入、积极探索,发现可能、科学决策。通过对具体问题、具体案例一查多果的深层次拓展,不断创新深化国企内部监督改革,构建防范重大风险的高效“防火墙”,合心合编实现“1+1+1>3”,促进大监督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会金,马修林.政府审计与腐败治理基于协同视角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6):5-14.

[2]熊磊.政府审计与纪检监察协同治理腐败机制的构建与实现路径[j]会计之友,2017(3):116-119.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九

 同志们:

下面,我就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信用**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在2022年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大会上,***书记明确要求,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惜**人诚实守信的好口碑,让诚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些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推进信用**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深刻理解,切实落到实处。

(二)建设信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当前,全市上下正在集中推进维烟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三重工作”,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更加密切。加快建立优良的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将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三)建设信用**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众多桂冠,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诚信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诚信、守规矩、懂感恩,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推动**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近年来,我市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凝聚共识,强化担当,确保在信用建设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工作中要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领域”,补齐平台建设、制度支撑、奖惩落实、共享应用、监管体系“五个短板”,努力实现数据归集、信用惠民、联合监管、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信用宣传“六个突破”。今年重点要做好这个“六个突破”的工作:

(一)在数据归集上实现突破。信用数据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平台建设的主要短板。从时效性看,我市数据归集主要依靠硬盘拷贝和系统直报,数据更新慢、效率低,而有的地市已经实现部门信息的自动归集、即时共享。各级各部门要把数据归集作为当前的大事来抓,按照工作任务分工,迅速行动,力争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我市的数据数量。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信用办)要抓紧制定我市公共信用信息“三张清单”(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这项工作,由市大数据局牵头,以数据清单为依据,对各部门自有业务数据,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口”实现自动归集;对各部门非自有系统数据,依托市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定期交换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部门要以应用清单为依据,推动嵌入并使用信用数据;以联合奖惩措施清单为依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要件,实现自动化联合惩戒。各县市区要参照市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技术参数、交换接口等,抓紧启动本区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市县一体化发展。

(二)在信用惠民上实现突破。信用惠民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围绕信用惠民,各地区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威海市建立“海贝分”,并在14个领域推进“信易+”应用场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行政审批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要深入研究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围绕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游、信易医等推出“信易+”系列项目,实现信用惠民便企。要按照自愿、自主原则,探索推行“市民诚信卡”,激励群众的守信行为。要加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侵犯个人隐私行为。

(三)在联合监管上实现突破。要把红黑名单作为联合监管的重要抓手,依法依规健全完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红黑名单”制度,使黑名单接受联合惩戒、红名单享受联合激励。要高度重视“双公示”工作,除涉及隐私的信息外,其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都要在“信用**”网站上公开公示。要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别化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要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网站主动作出信用承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部门要推出一批适用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推动实现“秒批”。市民政局、发改委等部门要探索成立信用协会、信用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

(四)在重点领域上实现突破。要抓好农村信用建设,建立农产品全流程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强化金融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信易贷”品种,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覆盖面,降低贷款利率,提高放款额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提高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能力。要坚持试点先行,建设一批信用城市、信用乡镇、信用村居、信用商圈和信用企业,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五)在信用修复上实现突破。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标志。要遵循“失信越严重,修复成本越高”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失信主体,给予不同的修复方式,形成与其失信程度相匹配的修复成本。要加强信用修复引导,发挥“信用中国”网站的在线修复、在线培训功能,全面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全力推动和服务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的企业失信行为,经行业监管部门认定,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不随意制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不对一般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不将轻微失信企业以及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联合惩戒范围,支持帮助企业制定修复方案,实现随申请、随受理、随修复。要探索建立失信风险预警机制,对省市重点项目、纳税百强企业等实行“点对点”预警服务,助力全市“三重”工作开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要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审核,不将受疫情影响企业产生的失信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

(六)在信用宣传上实现突破。要建立“诚信激励榜”,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按批次公开发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深度参与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周、信用记录关爱日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以战斗的姿态、攻坚的精神,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形成推动信用**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作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强化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日常调度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推进责任。今年的市级营商环境评价,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要加强年度工作考核,市信用办要将考核结果向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和市委组织部通报,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破解难题、部署工作。市信用办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取得实效。

同志们,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信用**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以更强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打造重诚信、讲诚信、有诚信的**形象和城市品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创优新环境、再添新动力!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门召开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刚才,军霞同志传达了国家、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我市工作开展情况,对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法院、发改委、工商局、人行等单位作了专题发言,讲的都很好,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信用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信任和诚信度。古语云:“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的就是诚信的重要性。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孔子把“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提出仁义是君子人格的至高境界,诚信则是达到仁义的基本途径;孟子将“诚”、“信”结合在一起,提出道德修养论,指出“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程朱理学把诚意正心作为个人修身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涵,提出“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我国历史上也一直流传着“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尾生抱柱、至死方休”等众多关于诚信的美谈。所以,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进业之本”,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

(二)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其立足点都是诚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倡导和培育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对接主流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尝试。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自上而下的政治任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事关核心价值观践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管理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是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全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上强调,要让信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年底前建立起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国家有关部委已经出台了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备忘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失信企业、违法失信上市公司、失信被执行人、安全生产失信单位及责任人、环保领域失信生产单位等六个联合惩戒备忘录,今年年底前,将完成3个联合激励备忘录、10个以上新的联合惩戒备忘录的目标,初步覆盖重要行业和领域。所以,“以诚为本、以信为魂”是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要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诚信社会,已成为自上而下的政治任务。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区域发展的支撑力量。温州等地经济得以持续高速发展,靠的就是政府、企业、民间行业组织持续不断加强信用建设。所以,诚信是一座城市的生命,是城市精神的具体表现,一个地方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第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市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陈润儿省长在我市调研时专门指出,传统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是追求产能的扩张、规模的扩大,关键是要提升行业品位、改善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所以,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信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驱动力。第四,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招商引资的核心品牌。当前区域竞争重点已从过去资源、区位等“硬要素”的竞争转向生态环境、宜居环境、服务环境、产业环境、人力环境、信用环境等“软环境”的竞争,特别是信用环境等“软资产”已经成为吸引投资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要从打造城市品牌、保障地方发展的高度,切实建设好、维护好济源的信用环境。

总的来说,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上级的明确要求、发展的迫切需要、群众的热忱期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要求,着力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关键环节,确保把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千头万绪,同时,我市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各司其责、共同努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刚才,军霞同志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这里,我再重点强调四个方面:

一要加快信用信息征集。信用信息征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要推动政务信用信息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建立健全本行业信用记录,完善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在履行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责过程中,让每个社会成员的信用行为都留下真实、准确、可追溯的信用记录。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职能的部门和组织,要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做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并同步报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要探索社会信用信息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网站、新闻媒体等社会组织和市场化的征信机构依法建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真实、全面记录在日常监管、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把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信用记录收集和整合,使信用记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拓展信用信息征集范围。要把公民道德信息、金融领域信息、企业纳税信息、社保缴费信息等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尽快形成覆盖全面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大数据资源。加大对信用信息的整理审核,确保9月底前完成2013年以来产生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

二要加深信用信息应用。信用信息应用是信息采集的主要目的,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要面向全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加快构建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大力推动政务信用信息公开,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要同步具备出具信用报告、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的能力,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在加强政府监管和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信用信息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要在行政管理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制度。全面推动在财政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行政许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研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过程中使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将核查信用信息、使用信用报告作为管理决策的必要环节。探索建立在党员入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级行政负责人选举等领域使用信用报告制度。要加强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积极做好信用体系建设和融资工作结合融合,用良好的信用环境争取更大的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诚信市场主体给予更多优惠和便利,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根据信用报告开发信用贷款产品、信用担保产品。使用助保贷资金、土地周转资金、互助周转基金等,要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确保资金高效使用。要推动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领域的应用。将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作为开展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对不同信用等级区别对待,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市场主体减少抽查频次,结合逐步汇集的大数据资源,探索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

三要加大信用联合奖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严格管理、执法和奖惩,尤其是要强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要建立发起与响应机制。明确对象范围、细化激励措施、规范奖惩方式,定期督查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做法,争取在今年底全面建立制度完善、对象准确、责任明确、奖惩及时、措施得力、常态化、动态化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要完善缓冲与动态机制。在企业和个人被列为失信惩戒对象前,要对其进行约谈告诫,给予改正错误或履行法定义务的缓冲机会,对拒不配合执行的要坚决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对已经被列为联合惩戒对象,若能及时改正错误或履行法定义务的,要及时移出联合惩戒名单;对已经被列为联合激励对象,经发现有失信行为的,要及时移出联合激励名单,并依法依规追缴或收回享受的优惠政策。要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排,营造市场主体不愿失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良好氛围。对违法失信者,要综合运用市场性惩戒、行政监管性惩戒、行业性惩戒、司法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等手段,切实加大惩戒力度。要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公开曝光制度和市场禁入制度,逐步使信用状况成为各类准入门槛的基本内容。

四要加强重点领域突破。突出重点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力争部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突出政务诚信。加快政府管理方式转变,完善和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信用公开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诚信建设,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并联审批等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公平的政务服务。要突出行业诚信。推进工商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领域,在执法公开、联合奖惩、信用记录、共享应用、分级管理等方面率先探索、大胆创新、总结经验,向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方向率先发展。要突出企业诚信。建设诚信市场、诚信商贸街,开展诚信个体工商户评定,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建立食品企业档案,开展食品安全承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食品安全防火墙;做好环保信息公示、环保“黑名单”和信用分级管理的衔接,推动环境治理工作公开化;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给予诚信企业正向激励政策,使诚信企业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要以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为其他领域的全面推进提供示范,以重点领域的建设成效回应社会呼声,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做到政府牵头、社会动员、配合到位、督查有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落实,确保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组织保障。政府部门要带头讲诚信、树标杆,增强行政公信力。市信用办要加强统筹协调,组织落实,及时传达政策、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做好专项工作的指导。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人员的素质,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活力和动力。

二要完善制度机制。要认真学习社会研究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借鉴先进经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部门、本行业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行政管理领域要尽快制定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金融等领域要积极探索以实用为导向的社会信用信息产品应用机制,抓出特色,做成亮点,形成经验,为支持经济发展搞好服务。

三要加强教育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多途径、多层面地开展宣传,建立信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特别是教育部门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德育重点,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诚信意识。要及时宣传诚信典型,曝光失信典型,坚持“红黑榜”发布制度,完善“红黑榜”发布机制,发挥好诚信建设“红黑榜”的作用。要大力普及信用知识,展示工作成果,提升社会认知度,让信用意识深入人心,形成社会重信用、人人守信用、事事查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和社会习惯,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营造氛围。

四要严格督导考核。市督查局要把各单位、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列为重点督查事项,针对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信用宣传、信用记录、信息共享、信用产品应用、联合奖惩等方面开展专项督导活动。市信用办要加强日常指导和工作协调,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各项工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表彰鼓励,对措施不得力、工作不落实的单位通报批评。

同志们,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全市上下要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持“以诚为本、以信为魂”,强力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造“诚信济源”城市品牌,为加快“五个济源”建设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一

同志们:

刚才,x同志通报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请大家按照会议安排,特别是一会儿x副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的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设立了省信用办和省联合征信中心。我们x市也按照中省的要求,成立了市信用管理办公室和市联合征信中心,建立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x好人”、道德模范评选、“红黑榜”发布等诚信x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给予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应该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党和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因失信现象频发而产生了怀疑。生活中,这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所以,这些年我们很多产品、很多行业、很多企业出现问题,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用问题。一个产业由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信用出了问题、质量出了问题,给这一产业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企业信用出现的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各区县、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好《x省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x市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加强本单位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使诚实守信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渐进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各区县、各单位要准确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市各行各业的征信系统。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相关法规政策。推进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中央、省上和市上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推进,除了有些在道德层面上可以去谴责他,在舆论上可以去斥责他之外,更多的还是要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现依法治国的要求。要将整个诚信建设纳入到国家法制法规建设的大框架中,要依法依规来推进此项工作。市、县信用和征信管理部门要带头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征信业管理条例》《x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等指导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发展改革、机构编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联合推进《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安排部署的具体事项。市文明办要根据《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诚信x”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培育诚信理念、树立诚信典型、鞭挞失信行为、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

(二)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市信用办要根据x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安排部署,编制x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重点推行六项制度。一是推行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目录管理制度。市信用办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两个清单”,牵头编制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目录和信用信息应用目录,并指导区县做好目录编制。二是推行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要贯彻落实《x省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应用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三是推行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要对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的内容、方式、程序、格式等明确规范,将信用承诺和践诺情况纳入x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推行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等行业领域的信用监测和预警,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五是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要贯彻落实《x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公示办法》,按规定格式、内容和程序,及时向市信用办报送典型案例信息。六是推行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各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要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通过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将其作为开展监管和服务的重要参考。

这六项制度,应该是当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六项重要机制。我们要重视对企业信用状况等级的评价,还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现在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那么我们评价信用机构的信用在哪里?发布的企业信用评价等级是不是被社会所认可,发布机构、评价机构究竟有没有信用,这是核心问题。我们机构的诚信和信用至关重要,如果这个机构和企业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会性的公认,那么这个评定等级不会被认可或者说认可度不高,这个问题要重视。另外,评定结果确实是货真价实,那么它在什么地方可以用?我觉得,现在正在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应该对报名企业中综合信用等级高的,诚信程度高的,给予优先权,至少应该在评定和招投标过程中给予加分。所以,六项制度中最核心是这两项制度。把这两项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不仅企业有积极性,社会对这项工作也能够满意。

(三)提升信用信息应用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市级功能的作用,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大数据”的角度上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共用,围绕信用信息的建立与应用一并接入,一并发挥作用。各区县、各部门要抓紧办理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用户登记注册,x月底前全面完成接入,并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x”网站,做好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共享和发布更新工作。王益区是省政府今年确定的全省x个信用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区县之一,要抢抓综合试点重要机遇,细化实化工作措施,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借鉴。

三、强化教育宣传,努力营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各区县、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尤其是市文明办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在全市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要通过“x大讲堂”、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等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守信意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一要弘扬诚信文化,以全市公民为对象,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二要树立诚信典型,结合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诚信企业评定等活动,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诚实守信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三)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针对诚信缺失问题突出、诚信建设需求迫切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要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诚信教育,开展诚信职业培训,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树立行业诚信风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机制、抓法律法规的建立,“一手”抓宣传教育。因为诚信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诚信是这个社会赖以健康成长进步的基石。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在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普及宣传、教育和文化。这是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来解决的问题,这个不完全是通过法律和法规都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发挥各自职能来做好此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推动并参与制定本单位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信用标准和联合征信技术规范;要协调推进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推动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应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负责组织好联席会议相关工作,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并对联席会议确定事项落实情况定期总结通报。联席会议有好处也有弊端,往往是牵头部门忙,其他挂名单位不重视,忽视了作为一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该发挥的作用。各成员单位必须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区县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各区县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尽快建立相关制度,确定工作机构,有序同步开展工作。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将由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信用建设和管理职责,加强协作,主动作为,确保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市信用办要根据全市工作推进情况,争取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工作台账,随机对区县、部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推进。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中、省的要求,完善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为建设“四个x”作出新的贡献。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第三次联席会,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去年底通过中央文明委对我区的诚信指标测评,结果为:71.46%,距离80%的要求还差8.54个百分点,未达标。规定标准为>80%。

说明我区诚信建设工作还处在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全方位地渗透到以市场为主体的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中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制约群众对诚信满意度不达标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到位,宣传教育不到位。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商家在诚信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为追求高额利润,在利益驱使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商务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在我区虽然展开,但还没有收到显著效果。诚信经营“红黑榜”虽然建立并公布实施,但还没有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

3.便于市民查询的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还未建立,还不能通过平台及时查询失信者名单。

4.市场诚信经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还未形成规模,造成巨大声势。

5.市场监管、行业行风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积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牵头单位的作用,通过召开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把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发布通州区诚信“红黑榜”,坚持落实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使商家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诚信信誉,一旦上了诚信“黑榜”,就名誉扫地,甚至破产倒闭。用机制约束商家不敢做不诚信的事情。形成守信是最大的财富,失信是最大的破产的观念。

3.建立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在市经信委信用管理处的指导下,在区信息中心的具体参与下,按照制定的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顶层设计,积极学习上海、无锡等地的先进经验,争取在2016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进一步加大诚信宣传教育的力度。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动员部署大会的召开,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主题活动、质量万里行、网购商品质量监管等活动。充分调动一切新闻宣传媒体,大幅报道诚信经营活动,树立诚信经营先进典型并大力表彰。大力宣传和强化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形成促进商家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开展“诚实做人、守信做事”主题活动,小手拉大手,督促家人时时处处按照诚信办事。让诚信“红黑榜”上的内容路人皆知,让假冒伪劣商品无处藏身,让制假售假商户寸步难行。以坚强有力的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商家不想做不讲诚信的事。从而使诚信经营成为商家的自觉行动,让诚信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的主流思想。

5.加强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力度,工商分局、税务局、质监局、商委、食药监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加大对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盗版侵权、诈捐骗捐、价格和服务欺诈、学术不端和舞弊、骗保、黑中介、黑用工、电话和网络欺诈、造谣传谣、卫生脏乱差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工商联要加强行业行风建设,指导商家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形成商家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建立诚信经商的行规,对诚信经营做出具体的规定和约束,模范遵守者奖励,破坏行规者必惩,把诚信经营贯穿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通过一系列的诚信经营活动,激励先进,鞭挞后进。建立完善的市场诚信经营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全方位、全天候、全时空地形成无缝隙的市场监督机制,行业行规落实坚决,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群众监督、问题倒查等效果明显,利用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诚信经营“红黑榜”。达到商家诚信经营,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无欺诈行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买卖公平。市民达到诚实做人、守信做事!时时处处讲诚信用诚信按诚信办事,让诚信成为一种引领社会发展的新风尚!随机抽查群众对市场诚信经营满意度﹥80%。

我们第一季度按照折子工程的要求:发布第一批“红黑名单”。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区信用信息平台组织招投标。基本上完成了一季度工作。

我们第一季度完成的工作:

1、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

2、制定了《通州区20-年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意见》;

3、组织了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座谈会,征求了各方面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拿出了具体建设方案。寻求了合作方,月底前上报区政府请示件。

4、筹划并组织召开了通州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5、在3月31日前发布第二批诚信“红黑榜”名单。

6、3月31日前完成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

7、联席会议各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了“诚信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我们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时完成工作,不能拖拉。对不及时完成任务或者不完成任务的单位,我们要在下一次联席会上点名批评,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我们在3月10日(星期四)召开了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安排布置了第二期诚信“红黑榜”工作。我们及时创新工作方法,这期诚信“红黑榜”,我们把各单位报上来的名单集中整理后,再发给各成员单位,让各单位查找这些名单中有没有违法违纪的单位,及时上报,经综合衡量后,再进行公布。从而避免了“红黑榜”的单一性。

各成员单位一定要按照我们联席会议办公室规定的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名单。确保我们及时发布诚信“红黑榜”。

我们各成员单位要围绕《通州区20-年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要求,及时筹划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要坚持“结合实际、发动群众、创新方法、紧贴诚信、突出效果”的原则,秉持“守信是最大的财富,失信是最大的破产”的理念,把诚信的思想根植于人们心中,成为人们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经商办企业从事商务活动的金名片,成为人们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区文明办、区园区管委会、区质监局、区商务委、区食药监局等单位要制定计划方案,针对行业企业开展“质量第一”、“诚信做产品”、“诚信第一、优质服务”、“让百姓吃放心药”、“舌尖上的安全”等活动,从生产、流通、窗口行业、民生等方面加强诚信渗透力度。

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私个协等行业协会要拿出方案,围绕“市场诚信经营”这条主线,确定企业商户“信用承诺制度”、“先行赔付制度”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各窗口单位:要规范窗口单位的服务标准,在显著位置要有诚信字样,要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印制的宣传品等要有诚信的内容。

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横幅、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载体,宣传诚信工作。我们将制作一批诚信宣传口号、海报、诚信中国音像制品和漫画册等宣传品,发放到各街道创城办。我们街道要在平时借助楼门文化,开展邻里和睦、诚信友善活动,讲述身边诚信人的诚信事活动,使诚信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乡镇要通过开展评选诚信村、诚信家庭、诚信村民等活动,利用乡贤文化传播诚信意识,不制售假冒伪劣的化肥种子农药,不坑农害农,形成孝老敬亲、诚信和睦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发挥属地管理的职能,对所属所管理的企业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各单位开展活动要悬挂横幅,要有“诚信”的字样,要留好音像资料。确保我们创城对标达标指标的完成质量。

我们下发《通州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方案》(通社信联办发〔20-〕1号)及补充通知后,各有关的委办局,积极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协调会议,及时沟通信息。工作积极主动,不懂就问,及时请示汇报,具有很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大部分单位根据通知要求完成本单位的“双公示”工作。

为把此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形成常态化,在此我们在提几点要求:1、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3月20日是各有关委办局完成“双公示”的期限,并把数据发送给区信息中心。没有完成的单位要抓紧时间完成,不要拉全区的后腿。2、各单位要有专人管理这项工作,要及时汇总本单位“双公示”的信用信息,在本单位网站专栏和区“双公示”专栏上及时更新信用信息。3、注意甄别好需要公布的“双公示”信用信息,本单位对本单位公布的“双公示”信用信息负完全责任。

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1.抓紧时间建好我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2.组织到通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住建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等单位进行自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征集的专项调研。

3. 通州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环保局四部门根据各自的计划安排及时开展卓有成效的突出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需要上报的材料:

1、通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住建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9个单位在4月10日前需要上报自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征集的工作方案。

2、通州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环保局四部门于4月10日前上报突出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3、区文明办、区园区管委会、区质监局、区商务委、区食药监局等单位于4月15日前上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

4、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私个协等行业协会要拿出“信用承诺制度”、“先行赔付制度”的试点方案。于4月15日上报。

5、乡镇、街道的开展评选诚信人物、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要于4月15日前上报。

以上工作方案通过政务平台大oa上报区创城办精神文明建设一组,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我们各项工作都已经布置下去,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文件材料,按照时限要求上报各种材料,及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三

 同志们:

下面,我就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建设信用**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在2022年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大会上,***书记明确要求,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惜**人诚实守信的好口碑,让诚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些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推进信用**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深刻理解,切实落到实处。

(二)建设信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当前,全市上下正在集中推进维烟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三重工作”,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更加密切。加快建立优良的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将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三)建设信用**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众多桂冠,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诚信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诚信、守规矩、懂感恩,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推动**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近年来,我市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凝聚共识,强化担当,确保在信用建设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工作中要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领域”,补齐平台建设、制度支撑、奖惩落实、共享应用、监管体系“五个短板”,努力实现数据归集、信用惠民、联合监管、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信用宣传“六个突破”。今年重点要做好这个“六个突破”的工作:

(一)在数据归集上实现突破。信用数据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平台建设的主要短板。从时效性看,我市数据归集主要依靠硬盘拷贝和系统直报,数据更新慢、效率低,而有的地市已经实现部门信息的自动归集、即时共享。各级各部门要把数据归集作为当前的大事来抓,按照工作任务分工,迅速行动,力争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我市的数据数量。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信用办)要抓紧制定我市公共信用信息“三张清单”(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这项工作,由市大数据局牵头,以数据清单为依据,对各部门自有业务数据,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口”实现自动归集;对各部门非自有系统数据,依托市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定期交换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部门要以应用清单为依据,推动嵌入并使用信用数据;以联合奖惩措施清单为依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要件,实现自动化联合惩戒。各县市区要参照市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技术参数、交换接口等,抓紧启动本区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市县一体化发展。

(二)在信用惠民上实现突破。信用惠民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围绕信用惠民,各地区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威海市建立“海贝分”,并在14个领域推进“信易+”应用场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银保监分局、行政审批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要深入研究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围绕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游、信易医等推出“信易+”系列项目,实现信用惠民便企。要按照自愿、自主原则,探索推行“市民诚信卡”,激励群众的守信行为。要加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侵犯个人隐私行为。

(三)在联合监管上实现突破。要把红黑名单作为联合监管的重要抓手,依法依规健全完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红黑名单”制度,使黑名单接受联合惩戒、红名单享受联合激励。要高度重视“双公示”工作,除涉及隐私的信息外,其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都要在“信用**”网站上公开公示。要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别化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要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网站主动作出信用承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部门要推出一批适用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推动实现“秒批”。市民政局、发改委等部门要探索成立信用协会、信用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

(四)在重点领域上实现突破。要抓好农村信用建设,建立农产品全流程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强化金融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信易贷”品种,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覆盖面,降低贷款利率,提高放款额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提高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能力。要坚持试点先行,建设一批信用城市、信用乡镇、信用村居、信用商圈和信用企业,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五)在信用修复上实现突破。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标志。要遵循“失信越严重,修复成本越高”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失信主体,给予不同的修复方式,形成与其失信程度相匹配的修复成本。要加强信用修复引导,发挥“信用中国”网站的在线修复、在线培训功能,全面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全力推动和服务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的企业失信行为,经行业监管部门认定,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不随意制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不对一般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不将轻微失信企业以及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联合惩戒范围,支持帮助企业制定修复方案,实现随申请、随受理、随修复。要探索建立失信风险预警机制,对省市重点项目、纳税百强企业等实行“点对点”预警服务,助力全市“三重”工作开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要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审核,不将受疫情影响企业产生的失信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

(六)在信用宣传上实现突破。要建立“诚信激励榜”,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按批次公开发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深度参与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周、信用记录关爱日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以战斗的姿态、攻坚的精神,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形成推动信用**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作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强化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日常调度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推进责任。今年的市级营商环境评价,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要加强年度工作考核,市信用办要将考核结果向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和市委组织部通报,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破解难题、部署工作。市信用办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取得实效。

同志们,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信用**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以更强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打造重诚信、讲诚信、有诚信的**形象和城市品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创优新环境、再添新动力!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四

同志们:

下面,我就做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推进信用烟台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信用烟台是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客观需要。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在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大会上,刘家义书记明确要求,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惜山东人诚实守信的好口碑,让诚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些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推进信用烟台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深刻理解,切实落到实处。

(二)建设信用烟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缓解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对等的矛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当前,全市上下正在集中推进维烟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三重工作”,不同市场主体间的交流将更加频繁、更加密切。加快建立优良的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将为烟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三)建设信用烟台是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烟台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多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等众多桂冠,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诚信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诚信、守规矩、懂感恩,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市等“金字招牌”,推动烟台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信用烟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推进路径

近年来,我市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凝聚共识,强化担当,确保在信用建设上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面。工作中要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领域”,补齐平台建设、制度支撑、奖惩落实、共享应用、监管体系“五个短板”,努力实现数据归集、信用惠民、联合监管、重点领域、信用修复、信用宣传“六个突破”。今年重点要做好这个“六个突破”的工作:

(一)在数据归集上实现突破。信用数据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市平台建设的主要短板。从时效性看,我市数据归集主要依靠硬盘拷贝和系统直报,数据更新慢、效率低,而有的地市已经实现部门信息的自动归集、即时共享。各级各部门要把数据归集作为当前的大事来抓,按照工作任务分工,迅速行动,力争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我市的数据数量。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信用办)要抓紧制定我市公共信用信息“三张清单”(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这项工作,由市大数据局牵头,以数据清单为依据,对各部门自有业务数据,通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口”实现自动归集;对各部门非自有系统数据,依托市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定期交换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部门要以应用清单为依据,推动嵌入并使用信用数据;以联合奖惩措施清单为依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要件,实现自动化联合惩戒。各县市区要参照市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标准、技术参数、交换接口等,抓紧启动本区域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市县一体化发展。

(二)在信用惠民上实现突破。信用惠民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围绕信用惠民,各地区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威海市建立“海贝分”,并在14个领域推进“信易+”应用场景。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烟台银保监分局、行政审批局、文化和旅游局、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要深入研究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措施,围绕信易贷、信易批、信易游、信易医等推出“信易+”系列项目,实现信用惠民便企。要按照自愿、自主原则,探索推行“市民诚信卡”,激励群众的守信行为。要加强个人信息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非法侵犯个人隐私行为。

(三)在联合监管上实现突破。要把红黑名单作为联合监管的重要抓手,依法依规健全完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红黑名单”制度,使黑名单接受联合惩戒、红名单享受联合激励。要高度重视“双公示”工作,除涉及隐私的信息外,其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都要在“信用烟台”网站上公开公示。要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别化监管,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要鼓励市场主体在“信用烟台”网站主动作出信用承诺,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部门要推出一批适用信用承诺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以信用承诺代替证明材料,推动实现“秒批”。市民政局、发改委等部门要探索成立信用协会、信用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用建设。

(四)在重点领域上实现突破。要抓好农村信用建设,建立农产品全流程信用管理体系,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要强化金融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创新“信易贷”品种,扩大中小微企业金融覆盖面,降低贷款利率,提高放款额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提高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能力。要坚持试点先行,建设一批信用城市、信用乡镇、信用村居、信用商圈和信用企业,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五)在信用修复上实现突破。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步标志。要遵循“失信越严重,修复成本越高”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的失信主体,给予不同的修复方式,形成与其失信程度相匹配的修复成本。要加强信用修复引导,发挥“信用中国”网站的在线修复、在线培训功能,全面实行企业信用修复全程网上办理,全力推动和服务企业发展。要高度重视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造成的企业失信行为,经行业监管部门认定,一企一策、一事一策,不随意制定信用黑名单管理办法,不对一般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不将轻微失信企业以及按简易程序做出的行政处罚信息纳入联合惩戒范围,支持帮助企业制定修复方案,实现随申请、随受理、随修复。要探索建立失信风险预警机制,对省市重点项目、纳税百强企业等实行“点对点”预警服务,助力全市“三重”工作开展。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要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审核,不将受疫情影响企业产生的失信信息归集、共享和公示。

(六)在信用宣传上实现突破。要建立“诚信激励榜”,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按批次公开发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深度参与全国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广泛开展诚信活动周、信用记录关爱日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三、强化责任担当,凝聚信用烟台建设的强大合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以战斗的姿态、攻坚的精神,密切配合,真抓实干,形成推动信用烟台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市发改委、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作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形成合力。各县市区要强化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考核通报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日常调度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推进责任。今年的市级营商环境评价,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要加强年度工作考核,市信用办要将考核结果向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和市委组织部通报,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通报情况、破解难题、部署工作。市信用办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取得实效。

同志们,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信用烟台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到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以更强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打造重诚信、讲诚信、有诚信的烟台形象和城市品牌,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创优新环境、再添新动力!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五

市政府专题召开这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会议,旨在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以此推进全市社会信用建设取得新进展、迅速跟上全省加快信用建设的整体步伐。刚才,良成同志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查找了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我都同意。一会儿,市发改委还要对业务人员组织培训,希望大家结合工作、认真学习,尽快提高工作水平。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保障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基石,是维护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可以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交易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完善的表现,目前,西方国家交易方式90%都是采用信用交易。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可或缺。

  自古以来,我们国家都把诚信看得很重,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理念之一,“人无信而不立、商无信则不达”的精神传承,充分体现了中华伦理和文化价值体系中对“信用”的重视和应用。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发展成熟。但信用建设一直滞后于市场化进程,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违约失信现象屡禁不止,不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降低了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效率,而且扰乱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日常生活中也普遍存在大量失信问题。今年元月,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例行发布会,强调:截止去年底,各级法院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644.5万例,民航部门限制购买机票576.6万人次,铁路部门限制购买高等级车票207.2万人次,工商部门限制担任董监高(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7.1万余人次,中国工商银行拒绝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55万余笔,芝麻信用扣减了55万余名失信被执行人信用评分。尽管如此,也仅有66.37万多的失信者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所占比例只有1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做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的指示。并强调,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李克强总理在去年“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建立起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去年一年当中,国家层面就信用建设问题出台了6个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重大文件,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用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省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弘扬诚信理念,推广先进典型,开展专项整治,信用建设取得一定进展。工商、税务等部门率先完成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教育、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推送了大量的信息,石泉县、汉滨区基本完成了县级部门的平台接入任务。但应该看到,全市的信用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尚未形成,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法治观念淡薄、社会诚信缺失、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安康对外开放形象,甚至影响了安康加快发展的进程。

  当前,全市社会信用体系整体工作推进不力,在全省滞后,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刚刚起步,部门协同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还没建立起来。具体表现在:一是县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没有铺开,流于形式,文来文往、纸上谈兵现象严重。十县区中仅汉滨区、石泉县政府部门连接了信用信息系统,十县区信息推送全部为零。二是市级信息收集机制不畅,推送不全面、不及时、质量不高、运用少。三是县级信用管理机构、人员不到位。大量的具体操作人员业务不熟悉,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对于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我市经济发展软实力,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推进我市“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信用软实力铸就发展硬支撑的作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形成合力,补上欠账,努力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水平。

  推进社会信用建设,要突出抓好夯实基础、政府示范、发挥监督、促进应用等关键环节。

  (一)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归集和应用。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这张网,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基础工程,建成这张网,并发挥效用是各级共同的责任。目前县级部门大部分没有接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各县没有录入一条信用信息。这样的工作局面和进度,在我分管的工作领域是罕见的,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要警醒、反思,要站在打造“信用安康”的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市县区有关登记管理部门要尽快做好存量主体代码转换及信息共享、增量主体赋码及信息回传工作,确保按照国务院要求,在2017年底前完成赋码换证任务,为信用信息的征集共享打好基础。二是各县区要尽快出台县级部门征集共享指导目录,完成县级部门在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注册手续。三是市县区各部门尽快将本部门、本单位履行职责中掌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向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通过“信用陕西”网站统一向社会公示,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二)突出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建设。政务诚信是“风向标”,政府及公职人员以身作则讲信用,才能给社会诚信、公民诚信、企业诚信树旗帜、立标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有什么样的带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全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信用意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签了责任书的,重点工作做了承诺的,应当一诺千金、以身践约,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

  在追赶超越的起步阶段,经济领域的政务诚信尤为重要。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坚持勤政高效、坚持守信践诺、坚持失信惩戒”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干部带头强化自律意识,保持好的个人信用记录,以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带出明礼诚信的民风社风。特别是在政府采购、ppp项目、招投标、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债务、街道乡镇服务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规范使用,逐步向行政许可、资质资格认定、企业日常监管,以及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审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领域推广,发挥政务诚信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ppp项目,其合作年限长,一般是10年最高可到30年。项目能否顺利推进,能否打消社会资本的疑虑和犹豫,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政务诚信非常关键。  

  (三)打造诚信商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商务诚信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对商务领域内商贸流通企业与信用相关的基础信息、业绩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进行全面收集梳理,建立商务领域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分步骤、分阶段地探索建立一批以行政管理记录、市场化综合评价以及第三方专业评价为主体的信用信息,向政府部门、相关行业、企业或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企业消费评价、企业履约评价等公共信息服务。积极推动“诚信兴商”。引导企业坚持诚信经营、提升服务品质、树立商业品牌。畅通商务举报投诉服务热线,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诚信监督,逐步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信用主体内控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诚信体系。要针对电子商务促进安康特色产品销售的实际,加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公示、行业信用分类监管、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管理制度,实现对市场主体的协同监管,促进维护消费者权益。 

  (四)实施信息整合,彰显个人信用价值。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人群个人信用档案,加快推进个人信用记录的归集整合和共享共用。将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接入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依法实现个人身份、技术职称、社会保障、婚姻、学历教育等个人基本信用信息的在线核查和调用。率先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资格认定、技术职称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资格审查、创业扶持、社会救助、公共服务、评先评优等领域推广使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

  (五)落实奖惩机制,促进信用应用。围绕建立健全诚信“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安康”网站,实现各领域信用红黑名单信息共享和常态化发布。对纳入信用“红名单”管理的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政府专项资金安排、资质认定和评级评优等中,优先给予政策性支持。对诚实守信的居民在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公共文化等领域体现优惠、优先。对严重失信、纳入“黑名单”的社会法人或自然人,建立多部门联合惩戒制度,共同对失信者在公共资源分配、评先评级、政府采购、行业准入等方面予以限制和惩戒,让失信者付出惨重代价。各重点执法部门要充分运用信用信息数据,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信用监测和预警,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施分类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突出失信行为,要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失信曝光,利用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开展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失信惩治力度。

  (六)加大教育宣传,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市、县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正面典型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对公务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社会组织负责人、城乡居民等各个层面的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各类学校德育内容,提高青少年的诚信素养。一是加强信用建设网络宣传。市、县政府部门要在门户网站上开辟信用宣传专栏,与本级政府网站、“信用安康”“信用陕西”等网站链接,构建信用建设宣传服务的网站集群,汇集发布信用信息,普及信用知识,解读政策法规,弘扬诚信理念。二是加强诚信典型示范工作。要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规范开展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青年志愿者、安康好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名牌产品、质量管理奖、诚信会员等诚信典型的评选工作,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为社会树立诚信榜样。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关键是政府部署引导,各部门扎实收集信息并运用,社会各方共同发力构建。因此,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夯实责任、协同配合和督查考核等措施手段,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务实推进。

  一要强化机构力量配备。由市编委办牵头,深入调研,统筹考虑市县区信用机构设置问题。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落实专人管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信用管理机构,采取给予专项编制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充实配备相应的工作力量。各县区要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应有作用,明确工作职责,督促抓好重点工作落实。

  二要夯实工作责任。近期,省政府对我市下达了整改意见,明确20-年3月底前要实现县级部门全面接入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4月底前市、县区部门要全面完成往期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荣誉类信息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汇集;4月底前向市信用办报送工作成效和至少1个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各县区和市级各部门要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工作。市发改委要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掌握进度,加大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分管领导要亲自协调,明确人员,落实责任,督促进度,对重点工作要实行领导包干,确保按期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市县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组织、推进、协调、督促等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信用建设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和部门工作职责相结合,加强部门间沟通交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发改委要牵头强化部门协同和跨区域联动信用奖惩、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和使用,联合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联动合力。同时,各级各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尤其是高新区作为县域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区,在“信用安康”建设上要走在全市前列,要发现、创新、提炼好的典型在全市推广应用,近期,要在高新区召开一个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现场会。

  四要强化督查考核。为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今年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部门和县区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市信用办要及时了解、督促检查各单位、各县区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成效明显的部门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推进慢的部门通报批评,限时督促整改。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六

同志们:

刚才,x同志通报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请大家按照会议安排,特别是一会儿x副主任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了以常务副省长为总召集人的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设立了省信用办和省联合征信中心。我们x市也按照中省的要求,成立了市信用管理办公室和市联合征信中心,建立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x好人”、道德模范评选、“红黑榜”发布等诚信x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给予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应该说,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使得大家对党和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因失信现象频发而产生了怀疑。生活中,这样的问题也普遍存在。所以,这些年我们很多产品、很多行业、很多企业出现问题,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信用问题。一个产业由于一个产品、一个企业的信用出了问题、质量出了问题,给这一产业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企业信用出现的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各区县、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好《x省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x市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加强本单位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使诚实守信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为规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渐进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范围广,工作难度大。各区县、各单位要准确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市各行各业的征信系统。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相关法规政策。推进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中央、省上和市上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推进,除了有些在道德层面上可以去谴责他,在舆论上可以去斥责他之外,更多的还是要依据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现依法治国的要求。要将整个诚信建设纳入到国家法制法规建设的大框架中,要依法依规来推进此项工作。市、县信用和征信管理部门要带头抓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征信业管理条例》《x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等指导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发展改革、机构编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联合推进《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安排部署的具体事项。市文明办要根据《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诚信x”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培育诚信理念、树立诚信典型、鞭挞失信行为、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

(二)不断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度。市信用办要根据x省“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安排部署,编制x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各区县、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重点推行六项制度。一是推行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目录管理制度。市信用办要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两个清单”,牵头编制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共享目录和信用信息应用目录,并指导区县做好目录编制。二是推行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要贯彻落实《x省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在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应用企业综合信用等级评价。三是推行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要对市场主体信用承诺的内容、方式、程序、格式等明确规范,将信用承诺和践诺情况纳入x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推行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制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品安全等行业领域的信用监测和预警,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五是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要贯彻落实《x省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典型案例公示办法》,按规定格式、内容和程序,及时向市信用办报送典型案例信息。六是推行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各部门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要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通过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查询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将其作为开展监管和服务的重要参考。

这六项制度,应该是当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六项重要机制。我们要重视对企业信用状况等级的评价,还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应用。现在往往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那么我们评价信用机构的信用在哪里?发布的企业信用评价等级是不是被社会所认可,发布机构、评价机构究竟有没有信用,这是核心问题。我们机构的诚信和信用至关重要,如果这个机构和企业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社会性的公认,那么这个评定等级不会被认可或者说认可度不高,这个问题要重视。另外,评定结果确实是货真价实,那么它在什么地方可以用?我觉得,现在正在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就应该对报名企业中综合信用等级高的,诚信程度高的,给予优先权,至少应该在评定和招投标过程中给予加分。所以,六项制度中最核心是这两项制度。把这两项制度坚持好、完善好,不仅企业有积极性,社会对这项工作也能够满意。

(三)提升信用信息应用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市级功能的作用,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的共享共用。把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大数据”的角度上去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共用,围绕信用信息的建立与应用一并接入,一并发挥作用。各区县、各部门要抓紧办理x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用户登记注册,x月底前全面完成接入,并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x”网站,做好行政许可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共享和发布更新工作。王益区是省政府今年确定的全省x个信用建设综合试点工作区县之一,要抢抓综合试点重要机遇,细化实化工作措施,为全市乃至全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借鉴。

三、强化教育宣传,努力营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各区县、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尤其是市文明办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将诚信教育贯穿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努力在全市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风尚。要通过“x大讲堂”、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等活动,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守信意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二)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一要弘扬诚信文化,以全市公民为对象,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二要树立诚信典型,结合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诚信企业评定等活动,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让诚实守信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三)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针对诚信缺失问题突出、诚信建设需求迫切的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要加强各行业各领域诚信教育,开展诚信职业培训,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树立行业诚信风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机制、抓法律法规的建立,“一手”抓宣传教育。因为诚信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诚信是这个社会赖以健康成长进步的基石。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在推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普及宣传、教育和文化。这是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来解决的问题,这个不完全是通过法律和法规都能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发挥各自职能来做好此项工作。

(一)充分发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推动并参与制定本单位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执行信用标准和联合征信技术规范;要协调推进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推动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应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负责组织好联席会议相关工作,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并对联席会议确定事项落实情况定期总结通报。联席会议有好处也有弊端,往往是牵头部门忙,其他挂名单位不重视,忽视了作为一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应该发挥的作用。各成员单位必须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区县政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各区县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要尽快建立相关制度,确定工作机构,有序同步开展工作。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将由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作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三)创新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机制。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履行信用建设和管理职责,加强协作,主动作为,确保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市信用办要根据全市工作推进情况,争取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工作台账,随机对区县、部门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有序推进。

同志们,今年是我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中、省的要求,完善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为建设“四个x”作出新的贡献。

XX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察报告(工商局)十七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第三次联席会,我主要讲五个方面的问题:

去年底通过中央文明委对我区的诚信指标测评,结果为:71.46%,距离80%的要求还差8.54个百分点,未达标。规定标准为>80%。

说明我区诚信建设工作还处在刚起步阶段,还没有全方位地渗透到以市场为主体的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中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过调研分析认为制约群众对诚信满意度不达标的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到位,宣传教育不到位。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商家在诚信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为追求高额利润,在利益驱使下,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商务诚信制度化建设工作在我区虽然展开,但还没有收到显著效果。诚信经营“红黑榜”虽然建立并公布实施,但还没有对失信者实施联合惩戒。

3.便于市民查询的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还未建立,还不能通过平台及时查询失信者名单。

4.市场诚信经营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还未形成规模,造成巨大声势。

5.市场监管、行业行风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还有巨大潜力可挖。

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1.积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牵头单位的作用,通过召开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部署大会,把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2.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发布通州区诚信“红黑榜”,坚持落实守信褒奖、失信惩戒机制。使商家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诚信信誉,一旦上了诚信“黑榜”,就名誉扫地,甚至破产倒闭。用机制约束商家不敢做不诚信的事情。形成守信是最大的财富,失信是最大的破产的观念。

3.建立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在市经信委信用管理处的指导下,在区信息中心的具体参与下,按照制定的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顶层设计,积极学习上海、无锡等地的先进经验,争取在2016年年底前初步建成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4.进一步加大诚信宣传教育的力度。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动员部署大会的召开,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主题活动、质量万里行、网购商品质量监管等活动。充分调动一切新闻宣传媒体,大幅报道诚信经营活动,树立诚信经营先进典型并大力表彰。大力宣传和强化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形成促进商家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开展“诚实做人、守信做事”主题活动,小手拉大手,督促家人时时处处按照诚信办事。让诚信“红黑榜”上的内容路人皆知,让假冒伪劣商品无处藏身,让制假售假商户寸步难行。以坚强有力的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商家不想做不讲诚信的事。从而使诚信经营成为商家的自觉行动,让诚信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人们的主流思想。

5.加强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力度,工商分局、税务局、质监局、商委、食药监局、环保局、城管执法局等单位联合执法,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加大对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假冒伪劣、盗版侵权、诈捐骗捐、价格和服务欺诈、学术不端和舞弊、骗保、黑中介、黑用工、电话和网络欺诈、造谣传谣、卫生脏乱差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不诚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工商联要加强行业行风建设,指导商家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形成商家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建立诚信经商的行规,对诚信经营做出具体的规定和约束,模范遵守者奖励,破坏行规者必惩,把诚信经营贯穿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通过一系列的诚信经营活动,激励先进,鞭挞后进。建立完善的市场诚信经营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全方位、全天候、全时空地形成无缝隙的市场监督机制,行业行规落实坚决,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群众监督、问题倒查等效果明显,利用通州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诚信经营“红黑榜”。达到商家诚信经营,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无欺诈行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买卖公平。市民达到诚实做人、守信做事!时时处处讲诚信用诚信按诚信办事,让诚信成为一种引领社会发展的新风尚!随机抽查群众对市场诚信经营满意度﹥80%。

我们第一季度按照折子工程的要求:发布第一批“红黑名单”。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工作。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区信用信息平台组织招投标。基本上完成了一季度工作。

我们第一季度完成的工作:

1、开展了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

2、制定了《通州区20-年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意见》;

3、组织了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座谈会,征求了各方面专家、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拿出了具体建设方案。寻求了合作方,月底前上报区政府请示件。

4、筹划并组织召开了通州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5、在3月31日前发布第二批诚信“红黑榜”名单。

6、3月31日前完成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工作。

7、联席会议各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了“诚信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我们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时完成工作,不能拖拉。对不及时完成任务或者不完成任务的单位,我们要在下一次联席会上点名批评,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我们在3月10日(星期四)召开了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安排布置了第二期诚信“红黑榜”工作。我们及时创新工作方法,这期诚信“红黑榜”,我们把各单位报上来的名单集中整理后,再发给各成员单位,让各单位查找这些名单中有没有违法违纪的单位,及时上报,经综合衡量后,再进行公布。从而避免了“红黑榜”的单一性。

各成员单位一定要按照我们联席会议办公室规定的时限要求,及时上报名单。确保我们及时发布诚信“红黑榜”。

我们各成员单位要围绕《通州区20-年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意见》要求,及时筹划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中要坚持“结合实际、发动群众、创新方法、紧贴诚信、突出效果”的原则,秉持“守信是最大的财富,失信是最大的破产”的理念,把诚信的思想根植于人们心中,成为人们交往参加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经商办企业从事商务活动的金名片,成为人们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区文明办、区园区管委会、区质监局、区商务委、区食药监局等单位要制定计划方案,针对行业企业开展“质量第一”、“诚信做产品”、“诚信第一、优质服务”、“让百姓吃放心药”、“舌尖上的安全”等活动,从生产、流通、窗口行业、民生等方面加强诚信渗透力度。

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私个协等行业协会要拿出方案,围绕“市场诚信经营”这条主线,确定企业商户“信用承诺制度”、“先行赔付制度”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各窗口单位:要规范窗口单位的服务标准,在显著位置要有诚信字样,要树立诚信服务的理念,印制的宣传品等要有诚信的内容。

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横幅、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媒介载体,宣传诚信工作。我们将制作一批诚信宣传口号、海报、诚信中国音像制品和漫画册等宣传品,发放到各街道创城办。我们街道要在平时借助楼门文化,开展邻里和睦、诚信友善活动,讲述身边诚信人的诚信事活动,使诚信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

乡镇要通过开展评选诚信村、诚信家庭、诚信村民等活动,利用乡贤文化传播诚信意识,不制售假冒伪劣的化肥种子农药,不坑农害农,形成孝老敬亲、诚信和睦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发挥属地管理的职能,对所属所管理的企业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各单位开展活动要悬挂横幅,要有“诚信”的字样,要留好音像资料。确保我们创城对标达标指标的完成质量。

我们下发《通州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方案》(通社信联办发〔20-〕1号)及补充通知后,各有关的委办局,积极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协调会议,及时沟通信息。工作积极主动,不懂就问,及时请示汇报,具有很高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大部分单位根据通知要求完成本单位的“双公示”工作。

为把此项工作做好做扎实,形成常态化,在此我们在提几点要求:1、严格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工作任务。3月20日是各有关委办局完成“双公示”的期限,并把数据发送给区信息中心。没有完成的单位要抓紧时间完成,不要拉全区的后腿。2、各单位要有专人管理这项工作,要及时汇总本单位“双公示”的信用信息,在本单位网站专栏和区“双公示”专栏上及时更新信用信息。3、注意甄别好需要公布的“双公示”信用信息,本单位对本单位公布的“双公示”信用信息负完全责任。

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1.抓紧时间建好我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2.组织到通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住建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等单位进行自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征集的专项调研。

3. 通州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环保局四部门根据各自的计划安排及时开展卓有成效的突出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

需要上报的材料:

1、通州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住建委、区环保局、区交通局9个单位在4月10日前需要上报自身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征集的工作方案。

2、通州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食药监局、区环保局四部门于4月10日前上报突出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3、区文明办、区园区管委会、区质监局、区商务委、区食药监局等单位于4月15日前上报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

4、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私个协等行业协会要拿出“信用承诺制度”、“先行赔付制度”的试点方案。于4月15日上报。

5、乡镇、街道的开展评选诚信人物、开展诚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案要于4月15日前上报。

以上工作方案通过政务平台大oa上报区创城办精神文明建设一组,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我们各项工作都已经布置下去,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认真学习领会文件材料,按照时限要求上报各种材料,及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