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57:44 页码:11
最新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模板10篇)
2023-11-13 02:57:44    小编:

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现实情况、资源限制和目标需求等因素。制定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共享经验和不断提升能力。方案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要制定一个较为完美的方案,我们应该先明确目标和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一

:全球宣传主题“粮食、饲料、纤维”,中国的主题为“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

: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种未来”,中国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可持续粮食系统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

:土地是人类的未来,免受气候危害为先*。

:不要让我们的未来枯竭*。

:健康土壤维系生命:让我们遏制土地退化*。

:森林为民*。

:改善土壤,改善生活*。

:节约土地和水资源,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挑战。

:沙漠之美―荒漠化的挑战。

:妇女与荒漠化。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二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每年的6月17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6月26日,第七届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20xx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题音乐会将在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xx县黄河岸边举办。

本次音乐会以“善待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颂扬河流、关注生命、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和水与生命共融共生的理念,呼吁整个社会热爱、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表达青海对国家、人类及子孙后代的责任,并以此激发世人对青藏高原以至整个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本次音乐会特别邀请阿尔及利亚国家交响乐团、著名女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杨进学教授、中国首支玩古电音乐队——白玉玺·水晶乐团、云南原生态男女二重唱、香巴拉演唱组合、著名藏族歌手泽旺拉姆等音乐人,以交响乐、中国民乐及组合演唱等形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共筑美丽中国的心声。

本次音乐会由青海国际水与生命音乐之旅组委会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北京电视台、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政府新闻办、省旅游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青海广播电视台、海南州政府、xx县政府承办。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三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一般是长期的现象,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接下来,本站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沙漠化和干旱的知识,欢迎阅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每年的6月17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今年6月17日是第xx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6.17”的世界主题为“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宣传。

口号。

为“土地是人类的未来,让土地免受气候危害”,中国主题为“绿化荒漠,美丽中国”。为了组织好今年“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工作成就及发展思路,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及防沙治沙事业的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今年“6.17”期间,要围绕“6.17”世界主题特别是中国主题,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各地要深入挖掘本地区荒漠化防治、石漠化防治工作的特点亮点和重大典型,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开展一系列防沙治沙宣传活动。通过加强防沙治沙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防沙治沙的认识,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绿化祖国、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

各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和记者深入沙区第一线采访,掌握基层的素材,广泛宣传一线的防沙治沙英雄、标兵、时代先锋和楷模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优秀团队的风采。通过宣传基层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让全社会真实感受防沙治沙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各地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通过组织新闻采访、刊发署名文章和权威访谈、下基层调研宣讲、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刊播公益广告、组织文艺影视宣传和网络微博宣传等,打造宣传精品,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宣传影响力。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防沙治沙宣传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治沙和宣传部门要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治沙部门要积极做好沟通协调、素材提供、采访服务等工作。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策划、联络、实施等工作。各地要对本地组织开展的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国家林业局治沙办,适时将在中国林业网站进行通报。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四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过度耕种、过分放牧和狂砍滥伐森林,使土地变得贫瘠,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从而加剧了荒漠化对人类的威胁。

荒漠化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早在1975年联大就通过决议,呼吁全世界“向荒漠化进行斗争”。1977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世界荒漠化问题会议,提出了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行动纲领。1994年11月14日,包括我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巴黎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这项由世界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提议制定的公约,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合作,进一步开展防治荒漠化的斗争。,为推动整个国际社会重视荒漠化问题,并促使与荒漠化相关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联合国大会将定为“防治荒漠化国际年”。

虽然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为控制荒漠化进一步扩大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但全球荒漠化现象依然很严重。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气候变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全球荒漠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全球有1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受到荒漠化威胁,其中1.35亿人面临流离失所的危险。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0亿美元。

荒漠化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还需要人们持续不断的努力。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五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为做好“6·17”宣传活动,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现将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林沙综字〔〕5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一、抓好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专人、有行动、有成效”,要充分发挥当地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共同做好“6·17”宣传工作,确保荒漠化防治宣传工作有序扎实进行。

二、突出宣传主题。今年“6·17”的宣传口号为“汗滴禾下土,收获盘中餐”,主题是“绿化荒漠,守护家园”。各地要紧紧围绕主题,确定宣传重点,结合防沙治沙执法年活动和当地实际,制定宣传工作方案,突出宣传《防沙治沙法》《xx防沙治沙条例》及执法成果,宣传生态改善、民生进步的荒漠化防治典型,特别是防沙治沙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宣传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三、创新宣传形式。各地要在认真总结以往宣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努力扩大宣传工作的影响。要在“6·17”当天开展一次“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展示宣传展板,散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营造宣传氛围。同时,通过采访领导、专家和发表专题文章,组织防治荒漠化、防沙治沙专题报道,向公众编发公益短信,以及播放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引导全社会对荒漠化防治的关注,提高广大群众生态意识,深入持续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六

1994年12月19日,第四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49/115号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把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这一天是荒漠化公约达成之日。

1995年-2001年,每年的6月17日相关国际组织和缔约方都按照自行确定的主题开展纪念活动。2002年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每年都提出一个宣传主题:

2002年: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2003年:水资源管理。

2004年:移民与贫困。

2005年:妇女与荒漠化。

2006年:美丽的沙漠和荒漠化的挑战。

2007年: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2008年:防治土地退化,发展可持续农业。

2009年:保护水土是我们共同未来的保障。

2010年: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

2011年:林木维系干旱地带生机。

2012年:土地滋养生命。

2013年: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2014年: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七

【解读】旨在凝聚社会共识,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全社会参与荒漠化防治,实现绿色发展,惠及亿万百姓。

荒漠化。

1.世界荒漠化状况:荒漠化是全球的环境问题,在各大洲均有分布,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亿多人口约占陆地面积1/3的范围受到荒漠化的威胁,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受影响的面积和人口数目都很大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2.非洲的荒漠化状况: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平方公里;东西非地区过度放牧,牧草干枯,沙丘移动加大荒漠化加剧;南非地区,载畜量过大,生产力呈下降趋势;北非大部分地区牧草地都有流沙移动,沙丘侵入,饮水不足等导致严重的风蚀、水蚀。

4.中国荒漠化状况:中国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理范围―即湿润指数为0.05―0.65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

5.中国荒漠化成因:

(1)自然因素:近几十年冬季少雪,夏季少雨,造成地表水下降,致使地表植被干枯退化,主要体现在内蒙古东部、甘肃西部、宁夏西南地区。

(2)人为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森林滥伐、河流污染、人口用水压力等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在加之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6.中国土地荒漠化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盐碱荒漠化。

7.荒漠化的危害: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异常、水文状况的恶化、污染环境、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等。

类型介绍。

(按气候区分类)。

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

热带荒漠。

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温带荒漠。

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以上皆为一般情况下的成因,也有例外的,如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化,是由于其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而形成的。

影响形势。

记载,中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新中国建国以来近50年中已发生71次。不过历史记载与现今气象观测在标准上差异较大。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根据对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八

1994年12月19日,第四十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49/115号决议,宣布从1995年起,把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这一天是荒漠化公约达成之日。

1995年-,每年的6月17日相关国际组织和缔约方都按照自行确定的主题开展纪念活动。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每年都提出一个宣传主题:

20:荒漠化与土地退化。

:水资源管理。

:移民与贫困。

:妇女与荒漠化。

:美丽的沙漠和荒漠化的挑战。

: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防治土地退化,发展可持续农业。

:保护水土是我们共同未来的保障。

20: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生。

:林木维系干旱地带生机。

:土地滋养生命。

:干旱和水资源短缺。

: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九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每年的6月17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今年6月17日是第xx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6.17”的世界主题为“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宣传口号为“土地是人类的未来,让土地免受气候危害”,中国主题为“绿化荒漠,美丽中国”。为了组织好今年“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工作成就及发展思路,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及防沙治沙事业的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6.17”期间,要围绕“6.17”世界主题特别是中国主题,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各地要深入挖掘本地区荒漠化防治、石漠化防治工作的特点亮点和重大典型,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开展一系列防沙治沙宣传活动。通过加强防沙治沙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防沙治沙的认识,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绿化祖国、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

二、贴近基层、着眼一线,把视角投向基层群众。

各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和记者深入沙区第一线采访,掌握基层的素材,广泛宣传一线的防沙治沙英雄、标兵、时代先锋和楷模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优秀团队的风采。通过宣传基层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让全社会真实感受防沙治沙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三、创新形式、注重效果,打造宣传精品。

各地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通过组织新闻采访、刊发署名文章和权威访谈、下基层调研宣讲、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刊播公益广告、组织文艺影视宣传和网络微博宣传等,打造宣传精品,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确保宣传活动顺利开展。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防沙治沙宣传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治沙和宣传部门要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治沙部门要积极做好沟通协调、素材提供、采访服务等工作。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策划、联络、实施等工作。各地要对本地组织开展的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国家林业局治沙办,适时将在中国林业网站进行通报。

林业局“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工作方案篇十

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6.17”的世界主题为“依靠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宣传口号为“土地是人类的未来,让土地免受气候危害”,中国主题为“绿化荒漠,美丽中国”。为了组织好今年“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宣传活动,大力宣传防沙治沙工作成就及发展思路,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及防沙治沙事业的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6.17”期间,要围绕“6.17”世界主题特别是中国主题,突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各地要深入挖掘本地区荒漠化防治、石漠化防治工作的特点亮点和重大典型,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开展一系列防沙治沙宣传活动。通过加强防沙治沙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防沙治沙的认识,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绿化祖国、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局面。

二、贴近基层、着眼一线,把视角投向基层群众。

各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和记者深入沙区第一线采访,掌握基层的素材,广泛宣传一线的防沙治沙英雄、标兵、时代先锋和楷模的先进事迹,生动展示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优秀团队的`风采。通过宣传基层的人和事,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让全社会真实感受防沙治沙事业的崇高和艰辛。

三、创新形式、注重效果,打造宣传精品。

各地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通过组织新闻采访、刊发署名文章和权威访谈、下基层调研宣讲、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刊播公益广告、组织文艺影视宣传和网络微博宣传等,打造宣传精品,增强宣传效果,扩大宣传影响力。

四、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确保宣传活动顺利开展。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防沙治沙宣传提供必要的保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治沙和宣传部门要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治沙部门要积极做好沟通协调、素材提供、采访服务等工作。宣传部门要积极做好策划、联络、实施等工作。各地要对本地组织开展的防沙治沙宣传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材料报国家林业局治沙办,适时将在中国林业网站进行通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