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7 14:57:36 页码:13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
2022-10-27 14:57:36    小编: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一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二

20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三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夯实意识形态基础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握理论武装这一关键所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路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供给和传播能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体系,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突出阵地管理这一基本依托,管好课堂讲坛、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校园始终成为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要进一步推进学院党的建设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四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20x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五

xx月xx日x副局长给我们上了“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一课,我感受很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续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本人通过近段时间学习了师德师风后,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酷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点滴的进步,去寻觅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个闪光点,然后利用鼓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恢复感到暖和,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间隔,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奔腾,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同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由于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点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化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

假如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由于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请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毕生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

教师不但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一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他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类成绩感、幸福感,鼓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动身点变成以学生的“学”为动身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知识、练习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遭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

依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品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酷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多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多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进步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进步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惜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决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榜样,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进步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让每位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六

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研究 作者:朱玉丽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09期

        摘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君子文化,立德树人是君子品格在新时代的延续,立德树人是“三培养”的基本价值遵循,新时代的“德”包括大德、公德和私德,新时代要“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深厚的理论底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精神,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它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深化,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392-02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三培养”这个教育首要问题,并将其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立德树人为其明确了价值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提到立德树人,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内涵与任务等。

        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内涵

        1.新时代“立”大德、公德、私德

        新时代立德中“德”的含义是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从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为出发点,新时代所立之“德”必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为旨归,新时代培养的道德要助力历史新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新时代立德的内涵主要包括立大德、公德、私德,立大德是指在宏观层面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公德是指在中观层面要立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严私德是指在微观层面立思想品德。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握理论武装这一关键所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路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供给和传播能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体系,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突出阵地管理这一基本依托,管好课堂讲坛、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校园始终成为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引路人”师德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方案八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特别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人才培养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要有“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自觉担当,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献精神,要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生追求。近年来,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弘扬乐教善育、精益求精的教风,组织开展“最美教师”评选表彰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广大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创新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立德树人是第一责任”意识,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着力传播先进思想、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新风;要强化师德监督,引导广大教师把师德规范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在细微处见师德,在日常中守师德,养成师德自律习惯,提高师德践行能力;要注重师德激励,引导广大教师立足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和感化,当好学生成人成才的引路人和守护者。

<>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必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之中,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小落细落地落实。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握理论武装这一关键所在,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路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坚持正面引导这一主要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不断提高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策划、供给和传播能力,打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体系,用主流思想舆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要突出阵地管理这一基本依托,管好课堂讲坛、校园媒体、学生社团等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确保校园始终成为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

高校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必须体现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上。近年来,学院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内涵得到提质,教与学的精神状态得到提振,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立足地方、贴近社会、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办学宗旨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办学理念,推进专业优化、课程实用、科研创新、质量提升“四大工程”,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上,认真贯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健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富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群,设立学生创业启动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只有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才能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为学院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面对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学院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强化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全面提高学院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广大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学院、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常态化考核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方显担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院将深刻认识“为谁培养人”、深入探索“如何培养人”、深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保持昂扬竞进的奋斗姿态和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潜心静气,埋头苦干,一以贯之,真抓实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奋斗,把学院办优办强、办出特色、办出品位,向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优质高职院校目标奋力前行,培养更多更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