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16:57 页码:10
最新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大全10篇)
2023-11-11 13:16:57    小编:

阅读名著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利用碎片时间多读名著。写一篇完美的总结要注意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不啰嗦。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有关总结的名人名言,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思考和灵感。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一

春节期间燃放鞭炮是中国的一个旧风俗,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至今。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燃放鞭炮已经成为浪费资源和财富、造成各类人身财产安全事故、制造空气和噪音污染的恶俗陋习。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提议,拒绝或减少鞭炮以及各类烟花爆竹的燃放,理由如下:

一、当前燃放鞭炮的数量规模日益增加。

燃放鞭炮的风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中国人有用火烧竹子来驱赶瘟神的习俗。不过,真正意义上使用黑的火药的爆竹是在北宋之后才出现的,最早叫“爆仗”,分单响和双响。而连成串的鞭炮则出现得更晚,直到明清时期才在民间逐渐普及。

而在古代的民间,并不富裕的老百姓很少能够拿出多余的钱才来购买大量的鞭炮去燃放,顶多是一个村子、几家街坊共同买来一两挂,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这样的场景在古装电视电影中常常见到。只有少数有钱人能够买来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大放特放一通。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手里的闲钱也越来越多了,于是燃放鞭炮的数量和规模都大幅提高。年长的人应该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家户户过年时一般也就是在除夕、正月初一、破五这三天放一下,燃放的鞭炮大都是一百响、两百响的小挂鞭炮,燃放时噼噼啪啪的声音并不是很吵闹。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鞭炮的数量和规模开始激增。从五百响、一千响、两千响直至一万响。而且每个炮竹的个儿头也都大幅增长,点燃之后震耳欲聋没完没了,不仅没有节日的气氛,反而让人想起了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

到了今天,鞭炮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炫富露财的重要手段,你放一万响的,我就放两万响的;你放三挂,我就放六挂。从除夕到正月十五从早到晚不停燃放不说,婚礼、丧葬、生子、乔迁、开业、升职,甚至刑满出狱都要大放而特放。据统计,中国每年因制造鞭炮消耗的黑火药达到20万吨,比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的总和还要多,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军库存黑的火药的两倍。

二、燃放鞭炮消耗大量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同前面所说,如此大规模的鞭炮燃放不仅消耗了大量的黑火药,更多的是制造鞭炮所用的其他资源。仅纸张一项,我国每年制造鞭炮就要消耗100万吨各类纸张,数量相当于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电子化办公节省办公用纸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每年苦心营造的无纸化办公环境、纸张重复利用、低碳化办公文化理念,所节省下来的纸张全都用来造鞭炮了。这里还没计算其他类型的烟花爆竹。

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制造和销售鞭炮,这还不算完。当烟花爆竹燃放完毕,留下的是一地花花绿绿的垃圾。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来把这几百万吨垃圾运走处理掉,这又是一笔巨额投资。

而在鞭炮燃放的过程中,会制造出大量的烟雾,其中包括能够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各类细小颗粒粉尘,以及能够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等等。试想,如果我们在提倡低碳生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敦促有关部门公布pm2.5污染监测数据的同时,自己却在大规模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那就显得非常荒唐了。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二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它是我们中国的六大传统节日之一,晚上,我来到小姑家吃饭。来到了小姑家,刚一进门,就闻到了我喜欢吃的鸡翅膀的味道,我恨不得马上拿到一只翅膀吃起来。开饭了,好丰盛的饭菜,黄色的焖鸭子,糖醋排骨,莲子鸡汤……我连忙拿起饭碗就去盛饭。

老妈说:“先吃汤圆。”圆圆的汤圆真好吃,滑滑的,甜甜的,香香的,还想吃的时候,听见了烟花的声音。我就迫不及待的冲到窗子前,打开窗子,看烟花来。

不一会儿,我们吃完了饭,我们就拿烟花到外面去放。来到廉江桥,看见了各种各样的烟花,一个叔叔抱着一个正方体的五颜六色的烟花,准备放了,我赶紧走远点,免得伤着,“嗖”的一声,好像是一条龙飞了出来,然后“轰”的一声,又像山洪奔泻似的喷出五彩缤纷的火焰。又像天女散花似的洒落下来。周围的小孩拍着手又蹦又跳,大人们露着笑脸说:“真好看,得多少钱啊。”

我的烟花也不甘示弱,急忙点燃一根“火箭导航”,它猛冲向天空,“啪啪啪……”的几声,好像在说:“我要冲上云霄。”红的,白的,蓝的,紫的,绿的,黄的……火焰在空中绽放。

我放完了自己的烟花,就欣赏别人的,整个元宵节就在五颜六色的烟花中度过,就在轰轰的鞭炮声中度过,就在美味的佳肴中度过。真美啊!我期待着明年的元宵节。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三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四

睡梦中被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震醒。本来是要早起的,今天要参加庆元宵腰鼓表演,刚要梳妆准备,被通知因天气原因活动取消了。

天公不作美噢,屋外还真是寒风凛瑟。

元宵节到了,过年的味道散尽了,春节结束了。此时在脑子里盘点过年的滋味,混沌,机械,锁淡好像是主色调。在心底,总能浮现一些儿时过年的情景,那是对春节快乐的追往。总认为那才是过年。。。

现在的日常生活里当人们遇到一件久违了的事情时,会用一句简单俗套的话形容喜悦的心情:过年了。是呵。小时候,一年中吃不到的稀罕食品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一年里都不可能穿上一件自己喜欢的新衣也只会在过年披在身上。尽管是件花布衣裳,但会十足的喜形于色。腊月十分,家家户户会忙于采购,红枣,黑枣,糖果,瓜子,花生,还有炒熟的大豆。老家的冬天户外就是天然冰箱,人们会在春节之前蒸好多馒头,豆包,烹炸好多豆腐块,肉丸子,麻花,炸果子什么的,煮好大块的牛羊肉,自己加工的土豆粉条,然后储存在仓房的大缸里,一个春节里基本不用现炒菜做饭,把准备好的食物拿出来蒸蒸热热就行了。年三十,张灯贴对联,洗澡换新衣,糖果瓜子烟酒摆上满满一桌。屋外冰雪连天,家里其乐融融。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春晚,不知道是什么精神气儿绝对虔诚的熬夜,守岁,包饺子。大年初一,腊月的草原一片银装素裹,屋顶上,树枝上,家里院子的矮墙上,都是皑皑的白雪,不费力气的和姐弟一块堆起一个大大的雪人儿,给雪人装扮上眼睛鼻子嘴儿,一直会等到草原里春天的风来过,才会把雪人儿吹化。然后和同学相拥雀跃一路笑语,挨家挨户的串门拜年,过年好,春节吉祥,喝一盅草原白,含一块水果糖,吞咽的是一派神采飞扬。草原的春节,连空气里都弥漫着酒的味道,到谁家拜年,都会喝上主人敬上的一小盅白酒,尽管是凌冽的腊月,酒的作用使人们感觉不到冷,那是一种很纯粹的气场,温暖挂着洋洋的喜庆一直延绵到天的尽头。

这些逝去了的感觉,一去不复返,现在没有了,只有机械的思维知道是过年了。人们吃着三百六十五天里都在吃着的鱼肉,其味觉和平时的.每一天没什么不同。奢华的皮貂也并不尽显花布衣裳的窈窕妖娆。现今的通讯方式消亡了人们的激情,只是用短信相互寒暄着彼此对世态的莫然。甚至觉得短信都是奢侈的念头,谁还会捧着节日的虔诚去谁家拜年呢。尽管在同一个世界,但却如同影形消遁。是形式消亡了,还是心不过往了。还是儿时的烂漫不同于成年的淡然了。

一个春节在孤寂,混浊,疾患中度过。但在心底里对于年味的知觉还是一种停留,对过往曾经的热烈,对人生的执着。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五

1、祝你元宵节快乐,事事如愿。

2、祝你顺心如意,大吉大利。

3、祝您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4、元宵佳节闹花灯,灯红人喜庆佳节!

5、愿你阖家欢乐,好运连连!

6、愿你事事顺心,大吉大利。

7、元宵节不喜欢吃元宵,端午节不喜欢吃粽子,中秋节不喜欢吃月饼,但是始终喜欢和舒服的人在一起。

8、祝老师元宵节里事业发达,工作顺利!

9、祝老师们元宵节快乐,身体健康。

10、喜庆元宵佳节,我祝你:日圆,月圆,圆圆如意。

11、元宵送快乐,开心常相伴。

12、祝您万事如意,笑口常开!

13、祝你元宵节胜似元宵,甜甜蜜蜜,圆圆满满,幸福美满!

14、祝元宵节快乐,并致以良好的祝福。

15、祝你元宵节快乐,万事如意!

16、愿你合家美满,元宵节愉快!

17、元宵节好,万事顺,事事如意!

18、谨祝元宵节快乐幸福,大吉大利。

19、元宵节万事如意。

20、祝你生活美丽、工作顺利!

21、愿你拥有元宵节所有美好的祝福。

22、祝元宵节好运,心想事成万事顺!

23、祝老师们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24、明月圆,吃汤圆;美梦圆,人团圆,祝元宵佳节愉快!

25、愿你喜气相伴,喜庆不断。

26、祝福声声伴你!元宵节快乐!

27、祝元宵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28、第一次一个人过了一个元宵节,心情甭提了,今年我一个人,还是要有仪式感的过。

29、祝您元宵节快乐,万事顺意!

30、愿你:万事圆圆,好运连连!

31、祝你元宵节快乐,万事大吉!

32、愿你万事顺,开心过元宵。

33、圆圆的月亮,相聚的情;圆圆的花灯,欢乐的情,祝元宵节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34、愿你幸福无尽,福寿绵绵。

35、祝元宵节快乐,时时好心情!

36、祝你元宵节快乐,永远可爱!

37、祝你长长久久,岁岁年年。

38、元宵缘宵少圆宵,祝你美满度良宵!

39、愿你好运气,快乐永相聚。

40、祝你幸福无边,好运无限。

41、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42、祝你元宵节快乐,好运常在!

43、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元宵喜相聚。

44、恭祝元宵节吉祥,幸福和欢乐与你同在。

45、祝元宵节快乐,家庭团团圆圆。

46、愿你事业路上马到成功,永攀财富的顶峰。

47、愿你元宵节快乐,幸福绵绵,快乐依然!

48、愿你万事如意,梦想更远。

49、今晚月亮很圆,大概能照亮希望。

50、元宵节,向你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六

1、祝你元宵佳节开开心心,喜事连连!

2、轻轻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情,绵绵的情里有我深深的问候:祝愿我的朋友在即将到来的元宵节里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3、祝您元宵节快乐,万事如意!

4、祝您好事连连,好梦圆圆!

5、愿您节日平安!元宵节快乐!

6、彩灯点缀世界的华彩乐章,汤圆包裹甜蜜的团团圆圆。家是大大的同心圆,把我们的心紧紧相牵。一个美好的夜晚,祝你快乐到永远。元宵节快乐!

7、不到十五月不圆,不到春天花不艳。虽然月不圆,花不艳,但对你的祝福却要提前,元宵就到了,圆圆的祝福提前送给好运圆圆快乐圆圆幸福圆圆的你!

8、薄薄的皮,甜甜的馅,圆圆的块。煮沸的汤锅,散去新春喧闹浓烈的喜气,包裹正月最后的祝愿:元宵节快乐!为你烹制一碗浓郁香甜的汤圆!

9、送你一碗汤圆,以诚挚的祝愿为料,以沸腾的祝福为水,以宽大的胸襟为碗,在元宵节到来的第一时间里送给你,愿你吃出一年的好心情。元宵节快乐。

10、月亮的脸最圆圆,祝福汤圆最甜甜,加上一把问候盐,牵挂盛宴最欢颜,一愿工作多赚钱,二愿生活好运连,三愿快乐最缠绵,衷心祝愿元宵快乐。

11、只有失去,才知道珍贵;只有经历,才会有后悔。我好后悔,当时没听您的话;我好荣幸,能得到您的教诲。我会永记心头,老师,元宵节快乐!

12、人缘情缘友缘事业缘,愿你喜结良缘,生活“缘缘”满满;财圆福圆家圆幸福圆,愿你花好月圆,好运“圆圆”不断。提前祝朋友元宵节快乐!

13、赏月,观灯,我等你!绽放,烟火,邀共赏!花灯,月下,把你想!月圆,汤圆,缘梦圆!十五,元宵,祝福送!又是一年元宵时,幸福传递万家乐!朋友,元宵节快乐!

14、事圆人圆,福圆财圆,阖家团圆。让我的短信带着快乐飞向你的梦乡,让我的短信伴着好运降落到你的身旁,让我的短信携着幸福流淌在你的心房,让我的短信捎给你元宵的吉祥!

15、冬去春来百花香,1条消息到身旁,祝你一年四季财源旺,一年四季身体康,一年四季好运忙,一年四季家兴旺,一年四季事业旺,元宵佳节好吉祥!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七

为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保护空气质量,防治雾霾天气,维护城区秩序,促进文明县城建设,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城区禁限燃放烟花爆竹通告如下:

一、城区东至xx(含xx),南至xx以南500米、xx小区、xx、xx(除下应自然村),西至新过境公路两侧(含xx、xx),北至xx隧道、xx隧道入口,包括面向城区的周围山体(含公墓及零星坟墓),除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外,其他时间禁止燃放。

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三、对违反本通告的单位和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党员、干部违反本通告的,还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对违反本通告,拒不配合、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视情节轻重依法予以治安处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对违反通告规定,擅自燃放烟花爆竹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劝阻和举报,举报电话:110。

六、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八

正月十四,我来到文化宫,等待着我梦寐以求的社火表演,更加期待着妈妈今天的演出。那里已经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气氛。

关于社火起源有两种传说:一是“护清官”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朝代无法考证),有个清官叫庄王,他“察民情,知民俗,体民疾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某年朝里出了奸贼诬陷庄王聚众谋反,皇上降旨要将庄王满门抄斩。老百姓得悉后,大家出谋划策营救庄王全家。此时正值正月十五闹元宵。老百姓们就把庄王一家全部化装成社火。庄王化装成卖膏药的,男眷化装成鼓子,女眷化装成拉花,儿童化装成和尚娃(捧槌娃),其他杂役化装成傻公子、丑婆子、大头和尚以及帮场人物等,混杂在百姓中逃出城去,庄王得救,留下了每年春节办社火的风俗。二是火化蒲州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蒲州地方(据说是山西的蒲州)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过着美满的生活。有一年东海龙王的儿子化做人形来到蒲州城里游逛,他在市街上看准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想霸占她,当他调戏这位姑娘的时候被几个老百姓揍了一顿,他回到龙宫向龙王诉说蒲州百姓的许多坏话,龙王十分生气,请求玉帝惩处蒲州百姓。玉帝降旨火化蒲州。关圣帝君得知这一消息后,决意拯救蒲州百姓,她变作老妪来到一个人家求食,这家人热情款待了他,临行时留诗一首:“正月十五月浑黄,预防灾星起南方,红灯高悬庭堂外,夜过了时凶化祥。”这家人不解诗意,请老学究破解。老学究端详一阵说:“哎呀,此乃上天有好生之德,欲救难于你家。诗中说正月十五,月色浑黄不明,南方者丙丁火也,有火灾。要你在门前挂个红灯,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这家人把挂灯避灾的办法告诉了自己的亲友,老学究也告诉了自己的亲友。一传十,十传百及至正月十五的晚上,蒲州城里家家挂起红灯,远看一片火海,关胜帝君向玉帝报说:“蒲州已经火化”,玉帝站云端见蒲州一片火海,信以为真,遂做罢论。

我还在愣神,社火的队伍就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化着浓浓的妆,像唱戏里面的古代人物,有拿着扇子扭秧歌的,有带着长胡子老爷爷划旱船的,有猪八戒背媳妇的,有小媳妇骑毛驴……真是精彩啊!

“看!妈妈!”我大喊。他们听到我的声音,顺着我的手看去,果然看到了妈妈在向我们招手呢!

妈妈的节目演得不算晚,只见开场曲响起,妈妈向舞台中间跑去,这场表演就正式开始了。震撼的声音响彻文化宫上空。

慢慢地,舞台上的人巧妙地围成了一个旋转的圆。又令人连反应都没有反应过来地形成一个方阵。这时,动作突然停止了,只见一男一女在舞台上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优美的舞姿结合在一起,这近乎完美的结合,令人无一不驻足痴望。

接下来是舞狮子,八只“狮子”起舞争鸣,那场面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紧接着,一个个高跷能手登上舞台,五彩交映,仿佛天使降临,如痴如醉,仿佛令人腾之云雾缭绕之中,连台下的所有观众“不可幸免”享受成为“天使”的美妙感受。

时间像沙子一样从手中偷偷地溜走,新的“沙子”又再次捧在手中。

在这些“沙子”中间,有一颗,是属于一年一度的社火的……。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九

“咚,咚,呛,咚,呛……”还在睡梦之中,我就被这锣鼓声吵醒了。那粗犷豪放的节奏格外令人激奋。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换上衣服,拎了相机,直奔大街,汇入看秧歌的人流之中。

大街上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交警不得不指挥疏导着行人。人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秧歌队。

过来了,过来了,年看看,年年看不厌的秧歌,锣鼓喧天地扭过来了。一辆敞篷大卡车缓缓而行,车厢的四围都用彩绘纸包装起来,车顶上立着一块大牌匾,写着“陕北秧歌队”。车上载着鼓手和锁呐手,他们一个个都是精壮的汉子,头缠白羊肚手巾,身着洁白的仿羊皮袄,腰系红绸带,下身是一条黑色的灯笼裤,看起来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卡车缓缓地驶到我们的面前便停下了。这时,围观者一浪接一浪地蜂涌着,幸亏有交警的阻拦,否则他们可能都要扑到车上了。好多人都拿出相机或是手机拍照,我也选好角度啪啪啪拍了几张。

扭秧歌的大多都是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与大姑娘。他们脸上施了浓重的脂粉,穿着秧歌盛装,手舞大红绸扇,足蹬绣花舞蹈鞋,个个都英姿飒爽。他们甩开膀子,脚底生风,进退自如,尽情挥洒着自己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秧歌队在欢声笑语中缓缓前行,将整条街都渲染的热闹非凡,给这个祥和的新年平添了无限的喜庆氛围。

正月十五秧歌汇演倡议书篇十

xx大秧歌始于明初,历史悠久,在xx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被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近年来,xx市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大秧歌这一传统非遗文化,自以来,连续20多年举办新春秧歌汇演,成为节日期间群众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和欢迎。

3月2日(正月十五)上午9时,我市将举办“农商银行杯”第23届新春秧歌汇演,起点为东方广场,途经政府广场、笙歌路口、农行路口、新华书店路口,终点为河滨公园,其中,政府广场、笙歌路口、新华书店路口为固定表演区,届时将有来自全市各镇、街道的18支秧歌队12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

为了确保此次演出活动顺利安全进行,当日演出期间(上午8时至12时),公安部门将对演出路线及周边途经道路进行交通管制,敬请驾车出行的市民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提前选择出行路线,以免影响您的出行。同时呼吁广大市民,演出期间尽可能选择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绿色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秧歌汇演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对市民文明素质的一次检验,请广大市民文明观看、礼让观看、有序观看,争做文明观众,为我们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请爱护我们的城市家园,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不乱扔杂物,保持环境整洁;请自觉服从公安干警现场指挥,未经公安、宣传文化部门许可,请勿进入表演区或使用航拍器材进行拍摄,保持良好的现场秩序。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展现我们母爱xx、文明之城的风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