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04:47 页码:10
2023年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模板12篇)
2023-11-13 05:04:47    小编:

名人名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是我们学习和思考的重要素材。写总结时,要避免主观臆断,要有客观事实支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一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曹汝芬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年近90岁高龄的父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曹汝芬同志,女,现年46岁,系涪阳镇火石岭村五社普通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曹汝芬的父亲在75岁时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全靠曹汝芬夫妇照顾护理,而且这一病就是卧床十多年。曹汝芬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就在父亲的病床前铺设了一张床,和母亲一起共同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每天都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曹汝芬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护理,曹汝芬老父亲以86岁的高寿辞世。

十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的感人事迹在涪阳镇广为传颂,凡是认识曹汝芬和听到他事迹的人,无不感受到来自心理的巨大震撼,受到了全镇父老乡亲的一致赞誉,在涪阳镇树起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在悉心照料卧病在床双亲的同时,曹汝芬还特别注意家庭的和睦。曹汝芬的两个妹妹一直在外出务工,且嫁出去之后也有自己的赡养义务,因此对于双亲的赡养,曹汝芬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的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毫无怨言的侍奉老人在床前。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她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二

我叫史良忠,今年37岁,团结中心校教师,1970年7月参加工作,现在铜川工业技术学院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工作,我认为:孝亲敬老,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工作。

我认为,作为子女,最重要的是让父母的心情好,身体好,想着父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育成人,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幸福的晚年,享受天伦之乐,我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曾说过,孝不是空话,关键是要行动,平时要为父母多做些事,对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举手之劳,而对于他们来看就是你孝心的表现。我一有空就帮着父母干这干那,二老年龄大了,应该让他们享享清福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3年初,父亲不幸患了肺癌,在省肿瘤医院住院,我每天都细心照料住院卧床的父亲,给他洗脸、洗脚、修剪指甲,在父亲化疗期间气色一天不如一天,不想吃饭,我就想办法给他改善饮食,把青菜剁碎和大米熬成粥,给父亲慢慢喂。人常说,老还小,真是这样,他高兴时就张开嘴吃,不高兴就闭嘴,不理我,我就耐心地给父亲说话,哄他高兴。父亲病中期间,看着父亲鬓角渐白,心酸与愧疚爬满心间,挥之不去,对于父亲,我们做儿女的受之太多,却无以回报,我不分白天黑夜的护理在父亲身边,每次去肿瘤医院复查治疗,九病区的大夫和护士均善意地对我父亲说:“老爷子,你真好福气,你这儿子这么孝顺”,老人听后,总是乐滋滋地,很满意地点点头。1995年秋天,病魔还是夺去父亲的生命。

父亲病逝后,母亲最害怕的是孤独,我不管多忙都要抽空和妻子一道与老人唠唠家常,经常在家陪老人,帮老人多干些家务活。本来老人就有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肾炎等病,再由于性格内向加上心情郁闷,突然患上了胸膜炎传染病。母亲既不能吃又不能喝,生命垂危。我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及时治疗,在四十多天住院的时间里,共花去5000多元;在我的精心服侍下,老人逐渐康复,老人出院后,先后数次在北关药市为母亲买药;在我的细心照料下,母亲又吃了一年半的药,终于痊愈。记得有一次,80多岁的老母亲因酷暑突然晕倒在地,我和邻居们急忙叫来120将她送往医院急救,由于抢救及时,保住了老人的性命。至今,老人身体还算可以,时常还到邻居家打打麻将。

我的岳母74岁,因患脑梗至今瘫痪已经五年,她不会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不会说话、时常哭闹,非常难伺候。在岳母未出院时我就提前买来了残疾人座的轮椅和坐便用的靠背椅,我和妻子常给老人接屎倒尿、翻身、喂饭、洗脸剪指甲,还经常买老人喜欢吃的食品和饮料;经常为老人活动四肢,每天多次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又从轮椅上将老人抱回到床上。由于每天如此用力,时间长了,我患上了右臂网球肘病,疼的时候,连一杯水都端不起来。虽在医院封闭治疗了几次,但由于不能静养,至今肘部仍未康复。我和妻子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洗尿垫子还要伺候老人的辛苦,一下班就会多帮妻子干些活;无论酷暑严冬几乎每天早上到街上为家人买回早点,说实在的真不容易呀,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该有多重。

今年四月底,78岁的岳父突患心梗病逝,是我忙前忙后处理后事,在邻里有很好的口碑;由于家庭和睦、婆媳关系处理得好,经济民主,邻里团结,孝敬父母被传为佳话;我两口子在百忙中还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儿子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学习优秀,本科毕业后,去年又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上研二。近几年来,我和妻子多次被各自单位评为五好家庭、敬老模范户暨教子有方的先进个人。

的退休人员陈存义同志,是一名在抗美援朝多次战斗中不幸双耳震聋的炮兵战士,因无儿无女,经济由他侄子掌握,因其觉得工资有不明白之处,在没和侄子打招呼的情况下,20xx年夏天,独自一人从陕西陇县老家傍晚时分来到学校想问明情况。陈老是个文盲再加上耳聋,和大家交流很困难,眼看天色已黑他显得很心急也很无奈。我就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单位亲自来了解陈存义老人的情况,我协助单位领导为老人解决困难,先将陈老安排住在离退休办公室,打来热水让其洗脸、洗脚等,为他沏上热茶,点上烟,用哑语手势和他简单地做交流,给他指出厕所的位置,将灯绳绑在他的床边后才离开。因担心他侄子找他,第二天又安排办公室老杨同志领着老人先吃饭、后理发,然后和陈存义老人的侄子打电话取得联系,亲自把陈老送回陇县家里,他侄子十分感谢,直夸共产党好,夸煤技校的人好。

我这个人比较正直,主持正义,敢于替老同志说话,维护老同志合法权益,愿做老同志的知心人。曾经到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家中,成功地调解了一起父子俩因矛盾升级儿子声称要和父亲同归于尽的家庭纠纷。现在这些年,这个家庭逐渐和睦,这位老教师和老伴很感激我和离退休办,他发挥余热,每年都积极为学院招生工作做贡献。

磨总结出一套《丧事俭办程序》,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11年里一直沿用。先后为病逝的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家属(甚至还有一位基督教徒)等60多人次上门服务,费心费力的当“大总管”,每次都利用机会大力提倡“厚养薄葬”的科学性和宣传丧事俭办的好处和道理,由于自己多年从事老龄工作,乐于助人,大家一致的感觉是,再复杂的场面让我这么一指挥就会顺利得多!最关键的是我自编的这套《丧事俭办程序》特别实用,既省钱又办事,自己的热心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我是学院的老年协会会长,分管文体活动。尤其是在这些年里,逐渐把老年健身队、老年门球队、老年象棋队办得有声有色;在学院党政的大力支持下,每年基本是由我牵头办两次中小型娱乐活动并已形成了制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5月20日由校党政牵头,由我主要策划的《铜川煤技校首届离退休人员趣味运动会》十个项目全部铺开,场面宏大,人员众多,有局领导、市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宣传媒体现场采访,报道了此运动会的盛况,意义深远。

爱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做事,我曾多次被铜川矿务局党政授予创建学习型老龄单位先进个人,“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今年,学院家委会又推荐了自己为孝亲敬老的先进个人代表,我认为,孝亲敬老还需要自己长期继续努力,把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永远发扬下去。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三

46岁的农民柯广斌,用无微不至的爱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这男人用责任与使命铸就了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用坚持和执着,抒写了人间最美的真情。柯广斌20年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妻子的事迹在关庄镇被传为佳话。

灾难突至,坚强担起重担。“要不是我丈夫的精心照管,恐怕我早已死了好几回了……”关庄镇道东村柯广斌的妻子郭英莉感激地道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1995年,郭英莉的女儿出生不久,前夫在一次车祸中意外伤亡,整个家庭陷入绝境。皆因有缘,柯广斌由关庄镇北村入赘至道东村,与郭英莉结为夫妻。郭英莉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柯广斌毅然担起了照顾妻子、抚育女儿、操持家务、种地务农、养家糊口的担子。

“类风湿就是被大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主要先从小关节开始向周身蔓延,导致关节变形萎缩,疼痛也是持续性的,不间断的疼痛让病人非常痛苦。而风湿病则是从大关节开始,疼痛也是间断性性、周期性的,病人的痛苦也轻的多……”柯广斌这样描述自己妻子的病情,咋一听好像是一位专业大夫,那里想得到他只是一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的农民呢!

“妻子的类风湿病我不断换医院、换大夫治疗,但是效果一直不好,反而愈来愈严重,手指弯曲变形,疼痛难忍,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看着备受病痛折磨的妻子,我真的想让这病得在我身上”。柯广斌拉着妻子蜷缩的像‘鸡爪’的手说着“洗衣做饭、烧炕铺床,为妻子更换衣裳、梳头洗脸、洗头洗脚、修剪指甲,这些照料妻子的小事都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是两口子,我不管她谁管她,我不要她谁要她呀”。简单朴实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人间的大爱,背后则是不离不弃的真情和重于泰山的责任与担当。

细心照顾,患难中显真爱。“平凡中见伟大”。二十年来,柯广斌一直这样悉心照顾妻子始终如一、从未间断,毫无怨言。他对女儿更是关爱有加、视如己出。女儿现已长成了大姑娘,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照顾妻子,柯广斌还是一如既往。有时候女儿想妈妈了,想回家住几天,柯广斌就抓住这难得的空闲打零工挣钱,搬砖、垒墙、扛水泥、挖土、清理垃圾、掏茅坑等类似的重活苦活脏活,别人不愿意干的活,柯广斌总是抢着干,用他的话说“干这样的活,我就能多挣些钱,可以多给妻子买两服药呢”。

日子一天天过着,为了给患病的妻子治病,柯广斌放弃了自己事业、爱好和梦想,一直住在妻子前夫30年前盖的旧房子里,用着10年前旧家具,吃饭则是掉了瓷的搪瓷碗,穿着自己缝补的裤子,粗茶淡饭确毫无怨言,默默地做着一个丈夫该做的一切。看病的费用很大,柯广斌不敢离开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只能一边照顾妻子,一边种庄稼,还要在周边临近村子找零工挣钱,再苦再累从来没有对妻子发过脾气,周围的邻居也从来没有听见他讲妻子的坏话。柯广斌多年没有走过亲戚朋友,怕耽搁妻子的吃喝拉撒,偶尔一次,也要提前给妻子准备好吃喝,办完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往回赶,顾不上吃饭,别人实在挽留,他总是说“我在这里吃了,我妻子怎么吃啊,我回去做些饭,我们一块吃,自己也踏实啊”。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爱的坚守,柯广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柯广斌忙完家务忙农活,忙完农活忙打工,一天365天,几乎天天忙碌,黝黑的面容、坚毅的眼神,但腰杆挺拔,在他身上看不到人生的沧桑,他仍坦然、淡定,满怀信心地料理这个家庭每一天的生活。他从青年到中年一路走来,照顾患病妻子的言行得到了十里八村群众的交口称赞,用柯广斌女儿的话说:“爸爸是我们家的大功臣,他为我们母女俩付出的太多了,他不仅是个好爸爸,更是个好丈夫!”

每次听到别人对他的赞扬,柯广斌总是说“夫妻之间这都是应该的,如果换了我有病,妻子也会这样照顾我。”他的善举大爱赢得了全村老少爷们儿们的赞誉,人们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道理虽简单,但真正做到像柯广斌两口子那样一直相敬如宾、患难与共却并不容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当做遥不可及的目标去追求的理想爱情,就这样在一位普通农民身上完美地呈现出来,柯广斌用他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朴实无华地诠释着“丈夫”两个字的深刻内涵,无论疾病还是苦难,不离不弃,一直相伴相守,没有风花雪月,却是人间至深之爱。

爱老孝亲感言。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四

xx,男,汉族,出生于1949年12月,xx县xx镇xx行政村xx村人。

在xx年2月21日晚,妻子xx突发脑出血,xx尽己所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进行了救治。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妻子落下偏瘫,半身不遂后遗症,xx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和事业,精心照料伺候妻子xx,长期坚持帮助妻子进行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一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xx测量血压、血糖,每天坚持给xx服用降压药并且又花大价钱托人从外地购买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他先后远赴上海、银川、定边等地求医,购买了大量具有降糖作用的苦荞面等辅助治疗。在他的长期坚持努力下,妻子xx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20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长期坚持给妻子按摩穴位,活动锻炼,以及洗脚、洗脸、洗衣服,负责吃、喝、拉、撒、睡等一切护理工作。

在xx看来,妻子得病后,自己“伺候她到老”是一份应尽的责任。人生从来都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贫穷、苦难、疾病都有可能随时向我们袭来,不是所有丈夫都如同xx一般,在寒风骤起的时候,会牵起妻子的.手,让她感觉到爱的温暖。他们用整整50多年的相濡以沫回答了命运给出的考量,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奠定了敦厚淳朴、仁爱相间、风雨共济的家风,感召着后辈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五

我的外婆,是一位极其普通的老人。她身材稍微脓肿,面容很憔悴,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出任何的过人之处,但是,外婆是我最敬佩的人,她用她一生的精力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同时,也照顾着自己的母亲。我的曾祖母年老时不幸双眼失明,外婆不但没有嫌弃她,而且还用自己辛辛苦苦储存下来的钱买了一个拐杖送给曾祖母。每日,外婆都会亲自小心翼翼地将饭菜递到曾祖母的手上,丝毫不敢怠慢。

外婆尽心尽责地照顾着自己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等曾祖母只能躺在床上歇息时,外婆每日端屎端尿,毫无怨言。几年后,曾祖母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她逝世时,嘴角还有一牟微笑,我想,那是外婆的孝顺让曾祖母无比动容,所以才会露出淡淡的微笑的吧。

从外婆的故事中,我领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不要等到无法弥补的时候,才会想到补偿,才会后悔。多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别让父母孤独的灵魂遭受生命的凄凉!

我想,我从今往后,一定会好好地尊敬父母,好好地照顾父母,好好地孝敬父母,莫要等到父母老了之后才如何如何孝敬父母。人生只有一次,父母只有两个,只有现在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孝顺来不及等待。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这几句谚语就说明了华夏儿女对孝道的重视。历代圣贤都在提倡“孝”,这使得我们华夏文明能够在文化礼仪上保持完整性和规律性,我们也因此受到异国人士的赞誉。然而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孝悌观念出现了日下的势头,因此重新探讨和正确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六

xx,今年65岁,xx镇xx村蔡砭组的一名普通农民。1972年,19岁的xx与同岁的xx步入婚姻殿堂。婚后,xx在外经营着一辆货车,xx在家操持家务,并育有两子一女,日子平静而温馨。

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幸福生活。妻子xx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往医院,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却导致身体瘫痪,让本来坚难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谁知生活暗涌迭起,xx年6月,再次犯病的妻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面对病危通知和亲人的'善意相劝,xx拒绝放弃,坚持给妻子治疗。“你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这是xx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二次(脑溢血)病情很严重,在县医院住了一个礼拜,娘家人和弟兄们都来看,都建议放弃治疗,但xx坚持治疗,xx说不行,他就带着老伴儿去xx治疗,在xx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呆了28天,花销了巨额医药费。xx年来,高永尚为给妻子看病,四处筹钱,借遍了亲友,卖了车卖了房,他的努力与坚持换来了回报,在他的悉心照料、细心呵护下,他老婆的身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虽然他妻子现在仍然不会说话,右半边身体也不听使唤,但xx却很满足,他想只要妻子能陪他一块生活,他想这所有都值得。不管咋样,他想那时候小了夫妻老了伴,这老了,把她救下,家就是个完成的家,孙子回来有个奶奶叫着,儿女回来有个妈着。

从医院回来,妻子瘫痪在床,不会说话,智力如同几岁小孩。从此以后,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曾经连饭都不会煮的xx当起了妻子的“保姆”。从医院回来,妻子右面胳膊和腿没知觉,为了防止瘫痪的妻子肌肉萎缩,他每天坚持为妻子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缓解妻子精神上的压力,他一有时间就陪妻子“聊天”安慰她。妻子想吃什么,他就去买去做,在春暖花开季节总能看到他背着妻子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她做运动。虽然他家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但在为妻子治病上他从不心疼钱,只要有治病的新药他就想方设法买到给妻子服用。冬天他尽力地使室内保持暖和,不让妻子再患感冒,以防止病情加重。他不离不弃,为妻子做饭洗衣,端屎端尿,5000多个日夜,他用男人的肩膀,为病痛中的妻子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夫妻大爱。

他认为。妻子年轻的时候还是很能干,把家里料理的井然有序,为他生儿育女,为家里付出的也太多了,现在得了病,他要尽他所能,伺候她、照顾她。平时是有点累,有点孤单,老婆也不会说话,可是一遇到个周末了,遇到个节假日了,儿子、孙子都回来,大包小包东西都从大门提进来了,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他就觉得他付出的都很值得。

一路走来,虽然家庭经济条件远不如前,但让xx非常欣慰的是,儿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回来洗洗衣服、做做饭。

xx的家庭事迹在xx县内人人皆知,他们家在生活上面临如此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发扬互敬互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家人共同把这样一个家庭建设的如此和谐、温馨、和睦,成为邻里们学习的典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但是xx却用自己的真情守护着这份婚姻,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一份真情,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七

《说文解字》对“孝”字的本义作了生动而又准确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诗经》中则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

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举几例: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等,现今已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恐怕现代社会很少人不去理发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里娄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时,我们应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抛弃。

我们应当有所继承孔孟儒学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鉴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谐调、亲和家庭成员的血亲关系,促进家庭的和睦与稳定,进而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幼、互助友爱的风尚,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让我们一起来营造一个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让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得到发扬光大!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八

黄征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我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职责,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征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礼貌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用心贡献。

自2007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光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之后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之后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状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职责,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我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忙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平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应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推荐下,他的妻子先后理解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应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征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九

泱泱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传统,源远流长。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本分。美林镇旺业甸村王义霞,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有着最朴实、最真诚美德的人。

王义霞,19xx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热情,做事麻利,乐于助人。王义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xx年在美林镇工商所退休,丈夫现在美林镇中心校工作,儿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锦山中学任教师,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义霞的孝顺在村子里远近闻名,她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公婆,还义务担当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xx年起王义霞夫妇就开始照顾无儿无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体一直不好,王义霞在照顾姨公公期间还没有退休,那12年间,工作家庭两方面的压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关键时期,邻居说,王义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为白天单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挤时间。春夏要耕种老人的地,秋天要为老人准备过冬的柴,冬天的时候还担心屋里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时候还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王义霞总说,家里的事还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工作,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上有老下有小,王义霞总是说,谁的家里没老人谁的家里没孩子,咬咬牙都过去了。20xx年,她的姨公公安详的离开了人世。

到王义霞家走访时才发现,原来她的姨婆婆是聋哑人,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态特别好,虽然没有言语上的交流,但是短暂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势、动作告诉我们,多亏了这个外甥媳妇。老人指着新盖的房子,又指了指王义霞夫妇,听邻居说了我们明白,难怪老人的院子看起来比王义霞夫妇的院子要整齐宽敞,原来20xx年王义霞夫妇花7万元给老人翻盖了新房,难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额头,指了指王义霞,表情很痛苦,听王义霞解释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头,缝了三针,在锦山照顾孙子的王义霞听说之后,马上赶回来照顾老人。人不是铁打的,本来患有心脏病的王义霞,在照顾老人期间,劳累和心疼使她心脏病发作,20xx年6月赶往北京安贞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在手术期间,丈夫、儿子、女儿寸步不离的照顾她,她感动的直落泪;人家说,付出总有回报的,丈夫的体贴、儿女的孝顺那都是她的点滴付出的回报。

王义霞用她的温情细心照料老人,为老人排忧解难,为他们撑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贤行为对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儿子目前经营一家打印喷绘店,女儿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儿子和女儿都非常孝顺。王义霞常说:"孝敬、照顾老人是应该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双儿女也总说:"妈妈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样"。王义霞是儿子和女儿的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成长中托起一片风帆;她用真爱全心支持着丈夫的工作,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温馨的"港湾",在她身上无处不展现着一个东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贤惠。

王义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树,在炎炎夏日里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放飞希望,自己却总是守巢。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腼腆的一笑说:"这些都我应该做的呀"。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出的却是最崇高的品质。王义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孝顺的晚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贤惠的妻子最无私的奉献,在她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最光辉的美德。(高丽媛)。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十

孝,不分贵贱,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亿万大富翁,牙牙学语……这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况我们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们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呢?孝亲敬老不只是长辈病时端汤送药,不只是对长辈金钱上的回赠。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真挚的感恩与尊敬。因此,孝亲敬老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满心的感恩与尊敬。

孝亲敬老,从现在开始!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十一

在生活上,我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我国是一个讲文明的国家,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常读四书五经,使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深的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我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着父母,照顾着患病的妻子,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赞。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儿女的心愿,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行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良心的凸现、耐心的考验。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我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我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们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但我绝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抚养我成人,是他们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做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仅仅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14日手术。术后,看着妻子一次次的住院,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的中药辅助治疗,年纪轻轻的她开始了与病魔斗争的历史......,从此,我也随之开始了恶梦般的生活。由于我与家人的坚持,对妻子的不离不弃,让她的生命得以延续了六年。这大部分是父母给予我的经济及精神的支持,让我感到了有所依靠。按当时医生说,短则三个月,长不过半年。长年的就医,加上她顽强的毅力和我及家人的精心照料,妻子硬是与病魔争斗了六年。但是,最终未能抵挡住病魔的侵袭,妻子于xx年7月离世。期间,我要特别感谢xx水文局领导及站上同事,在她患病期间对我的大力支持及帮助。六年来,由于只顾着给妻子看病,我顾不上照顾父母,冷落了孩子,这是我最愧对家人的地方,至今未能走出这个阴影。

对待老人,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不是说我要表现什么,我要如何如何做,我感觉用平常心去做平常事。如今,父亲身体好些,母亲患糖尿病已经有十多年了,整天吃着大把的`药物,腿脚远不如从前了,不能走太远的路了。去年姐姐给她买了个老年推车,我就说:“拿推车当拐杖吧,推着稳当,累了还能当板凳。”工作之余,我听妈妈讲述她的工作经历,听她怀着感恩的心去讲述她的工作、生活的篇章;工作之余,我陪着她去街心公园听戏;工作之余,我陪着她去看匆匆回家的人流......

了老父亲的身上。我为了不让父亲操太多的心,就把母亲接到身边。(在xx,住的是五楼。由于母亲腿脚不方便)这样,一来可以为父亲分担些,二来对母亲也能多些亲近的时间。但是,我感觉欠父亲的太多太多,有时在电话里,我想表达对父亲的歉意时,老爸总是打断我的话,说“没事,没事”,然后就岔开话题,说些其他的事情......最后还少不了给我说:“你和你妈都要注意,小心你妈,她血糖高、血压高...”每每想到这些,我应了一声:“好”,然后就迅速挂上电话。不然我一定说不下去了。

看着父母安祥、坚定的目光,我的心里些许好受点,因为,我们的日子还要继续下去...以后,我想:工作之余,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来陪两位老人,同时,尽可能的去弥补对孩子的亏欠。

…一通忙活下来,我才顾上喘口气,喝口水。当看到检查结果时,医生说“无大碍,吃些药,过段时间再来复查一下。”此时,紧绷的心才放下来...

今天,妈起床时感觉有些眩晕,一测血压,高压达到170mmhg(毫米汞柱)。我迅速带她去输液、降压。至截稿时,妈妈仍在输液,我一直奔波在单位与输液室的路上...

孝老爱亲模范个人事迹材料篇十二

现在的重阳节不光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苵萸、吃重阳糕、钦菊花酒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把关爱老人之风传向全国各地,让大家都来尊老、敬老、爱老。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起了床,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想为奶奶做了一盘炒鸡蛋、一盘炒青菜。一切准备就绪,我就动起手来。我先把青菜洗干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青菜切成一段一段的,最后我笨手笨脚地把青菜倒进油锅里,翻抄几下,加点盐就出锅了。我还做了炒蛋,首先拿出两个鸡蛋打在碗里,放在少许盐,接着就拿起筷子把碗里的鸡蛋搅拌均匀,最后开始点火,锅烧后放一点油下去,等油热以后,把碗里的鸡蛋倒进锅里,当锅里的`鸡蛋下边凝结后,用炒菜的铲子翻动一下,就出锅了。

奶奶敲门时,我已经准备好了早饭,我赶紧把奶奶请进来,并让奶奶坐下吃早饭。奶奶看到我精心准备的早饭开心地说:“乖孙子,你长大了,懂事了。”奶奶津津有味地品偿着我做的早饭,嘴里不停地说:“真好吃。”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今年的重阳节是我最开心的一天,也是奶奶最开心的一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