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汇总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01:05 页码:13
最新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汇总11篇)
2023-11-11 17:01:05    小编: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资料,经常用于对某个事件、研究结果或工作进展进行详细陈述和说明。如何准备一份有效的报告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报告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一

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挑灯伏案,且将这些日子的收获、思考、感悟理它个清楚明白。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免互相影响,听课质量不能保证;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力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势必有偏有倚,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实行小班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得专注,学生听得认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就是关爱祖国的明天。

五、在学制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基本取消了留级制度,将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到底。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旧知识还没真正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新压陈,陈压新,痛苦不堪。而且,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加压,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我认为,客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决定留级还是升级,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正是我党坚持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倾全国之力搞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学生的客观情况和感受,而只是把眼光盯在升学率的浮华表面上,还一路高唱“一切为了学生”,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以上若干问题是我实习期间观察、思考、关注的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我才愈发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可塑性。你可以通过它改变许多孩子一生的命运,也可能会因为一个不慎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然而,无论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还是国家的教育体制,都存在很大的超越空间。至于能否超越,如何超越,应是国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应潜心钻研和追求的目标。国家应针对我国的教育现状,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甩开历史的包袱,勇于和善于改革目前尚不完善的教育体制,同时还要在教育经费上加大投入。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这个战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灵魂人物,则应尽自己最大努力改善周围的不良教育现象,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这也正是我的愿望以及我的目标。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二

当前农民思想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农民思想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一)广大农民理解和拥护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提高了思想觉悟。近几年来,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农村税费改革、“四五”普法、粮食直补政策、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各地编印了针对农民思想教育的学习宣传资料,组织了各类宣讲团,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农民了解和掌握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特别是党关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并对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表示拥护,思想觉悟明显提高。

(二)基本适应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个特殊时期,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比较发达的乡镇、村社,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多数农民能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自觉性明显提高。

(三)能正确认识开放与发展的关系,增强了开放意识。近几年来,通过教育,农民的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外来投资者都持欢迎态度。

(四)通过普法教育,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提高,增强了法律意识。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大多数农民提高了学习法律特别是与自己密切联系的法律的积极性,守法意识增强,农村中因不懂法而违法的行为逐步减少,依法维权的意识明显提高。

(五)依靠科技致富逐步成为农民的共识,增强了科技意识。近年各地乡镇充分发挥农技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乡镇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开展了科普赶街、科普讲座等活动和种子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等,加强了对农民身边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加大了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科技示范的力度,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提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民思想状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土地承包到户以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国家、集体观念逐渐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太关心,有的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敲竹杠。

(二)履行义务意识淡化。部分农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作片面理解,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熟于心,而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出义务工,不送子女上学,盗伐林木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陈规陋习普遍存在。由于长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陈规陋习至今在农村中有抬头现象:一是婚嫁丧葬大操大办搞攀比;二是封建迷信活动还有比较大的市场;三是农村宗族势力影响不容忽视;四是赌博活动有上升的趋势。

(四)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严重。随着人口的增多和建设用地的增加,人地矛盾凸现,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大量涌现。但一些乡镇特别是较为偏远乡镇的农民大多不愿意外出打工。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民小富即安思想严重,走不出承包地,离不开责任田;二是由于文化水平低又无专长,在外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三是基层政府对农民外出务工引导不力,培训不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不到位。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党政对农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对农民教育的考核力度不够和指标难以量化,使得一些乡镇、村干部认为农民教育抓不抓无所谓;三是怕群众清楚明白了,以后工作难度更大。

(二)工作不到位。村支部抓思想教育工作不力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村党员队伍素质不高问题比较突出,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掌握不准,更缺少做好新形势下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办法,很难发挥骨干作用;少数基层干部自身形象不好,难以令群众信服。

(三)着眼点偏差。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搞形式的东西多,有的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存在不合拍;有的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农民不入耳;有的上下一般粗,对干部和农民要求一个样,农民接受不了;所宣传的与农民所思、所盼、所求的相去甚远,因而收效甚微。

(四)渠道不畅通。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呈逐级弱化的趋势,存在“市区作报告、乡镇听摘要、村里喊口号、群众不知道”现象。同时,由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农民“各自为战”,很难召集在一起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思想教育。传播渠道不畅,思想工作断层,使上级的声音很难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农民中去。

(五)阵地萎缩。据调查,一些地方文化站、图书室由于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设备简陋破旧,农村乡镇电影院基本没有营业,农民思想文化阵地基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到了村级几乎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农村有线广播的覆盖面逐年萎缩;乡镇文化专干素质不高,不能辅导群众文化,在工作上实为“兼”而不专。

三、对策和措施。

(一)抓领导认识,增强做好农民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抓好农民教育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此,基层干部要要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摆上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指导,研究分析,总结经验,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工作。

(二)抓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思想教育的责任机制和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党政领导责任机制,形成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具体抓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做到职责明确,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抓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中来。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感和新鲜感。当前,对农民教育的内容,要注意把握“四个结合”:一是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二是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相相结合;三是将“四五”普法和农村税费改革相结合;四是将wto知识的普及和西部大开发宣传教育相结合。

(四)抓教育阵地,加强农村思想教育阵地建设。要树立阵地意识,一是加强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加强对乡镇文化专干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提高指导农民文化活动的业务水平;三是加大对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的经费投入,使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五)抓教育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一要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在宣传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二要继续搞好“优秀电影进村社入校园”活动,坚持以优秀、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三要继续搞好“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使“三下乡”成为常下乡;四要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健康向上、贴近群众生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五要充分利用民间传统文化同时赋予新内容,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六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任务,组建报告团、宣讲团、工作组,直接与群众面对面宣讲,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六)抓教育方法,使教育方法能够被农民接受。一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学习教育活动,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二要帮助农民学习科技实用技术,掌握致富本领;三要结合“四五”普法教育向农民群众宣传有关法律,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四要与组织开展整治村容村貌、开展文明村和“四户”评选等具体活动相结合,使农民在各种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五要采取分类施教、循循善诱、入情入理的思想教育方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效果。

(七)抓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民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在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宣传、文化、共青团、妇联是思想政治工作中起主导和骨干作用的“五支队伍”。要抓好“五支队伍”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大力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要使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善于做农民思想工作的干部队伍。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三

没有了学生的乡村学校。

原声实录。

“娃娃少了,老师教书都似乎没了信心……就像是放羊呢,羊多总是要操心;只有几只羊,放着都没劲。”

———没了学生,何以“校”为?榆林靖边县镇靖乡学区校长李锦禄如此比喻。

前后,陕西农村展开新一轮旨在提升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王文贵坐在办公桌前,桌上摆着一瓶红墨水,瓶里插着一支蘸水笔。桌上本该再有一摞学生作业本,但是没有——一本也没有。

他抬头看看窑洞壁上挂在一块小黑板上方的石英钟,喊了一声:“毛小!回来!该上课了!”

却没人回应。王老师走出窑洞,又喊了一嗓子。稍许,铁栅门外闪出一个瘦小的男孩,小男孩一边走一边把玩耍着的几粒石子丢到地上。

转身进了屋的王老师又坐回到办公桌前。男孩跟在后面,在桌旁的一条长椅上侧身坐下,从布书包里取出语文练习册,翻开,拿笔写起来。

7月7日上午11时,榆林市清涧县下二十里铺乡向阳小学唯一的学生惠毛小,就这样开始上课了。

“好好教吧教完这个就没得教了”

在当地话里,“毛小”是指家里特别喜欢的小男孩。惠毛小今年7岁,上一年级。42岁的班主任王文贵无奈地指着墙上一张表说:“(春季)开学时我还管了3个娃娃呢。”

这张《学生基本情况表》只列了两个年级:一年级,3名学生;学前班,2名学生;合计5人。开学没几天两个学生转走了;一天前,学前班两个孩子放了假。学校里就只剩下了惠毛小。

两年前,惠和平调到这所小学当校长时,还有63名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俱全”。那时全校6名教师,后来学生少了,用不了那么多老师,调走俩,现在还有4名——“4个教师、一个娃娃,”惠和平强调着:“要是这个‘毛小’再‘保不住’,我们就‘失业’啦。”

在老师们的记忆中,以前学校不是这个恓惶样子。

离清涧县城10多公里,位于公路边上的向阳学校过去甚至有高中,上世纪80年代初,绥德县的学生都来这里上学,学生多得挤满了27眼窑洞。如今,原先作为高中教室的那排窑洞闲置多年,大都变卖了,剩下的三五眼也已堆满杂物。去年,六年级9个学生考了中学,下面接不上茬了,上课连教室也用不着打开,教师办公桌旁就解决了。

惠和平指指墙角的一大箱粉笔,那是几年前买来的,打开了没几盒,似乎永远也用不完了。

向阳学校从高中、初中一步步“萎缩”成一所小学,其实已名不副实了,它不过是个小小的教学点了。从外观上看,它也一点不像个学校,除了院墙外那两行色彩斑驳的校训:勤学遵纪、团结奋进——可惜唯一的学生惠毛小根本没有可以“团结”的对象了,他连个下课一起玩的伴儿都没有,只能到院墙外去玩土。这有多无聊啊——王文贵给他“翻译”:“问你心里空不空啊?”小家伙没吭声,始终是一脸闷闷不乐的表情。

不过,即便只有一个学生,该上的课还得上,一节也不能落下。这不,再过几天就放暑假了,王文贵正给毛小复习功课准备考试。乡上的教育专干曾跟惠和平说过,“一个娃娃也要照样好好教”。惠和平记得,专干当时还开玩笑说,“好好教吧,教完这个就没得教了。”

“农民进了城乡村娃娃也进了城”

学生数整体在减少。

以榆林为例,全市在校生688809人,比减少21663人;而现有的1702所学校,比20减少了374所。在这种情况下,农村越来越多的孩子转到了城里。

白瑞章10岁的孙子春季开学不久就到城关小学念书去了。附近韩家硷村40岁的村民韩万宁早在两三年前也把3个孩子送进城了。老韩只上过小学二年级,连个简单的条子也不会写,再不能让娃娃吃没文化的亏了。他在家放羊、务农,让婆姨(陕北方言,媳妇)跟着几个娃进了城,在离学校两公里远的地方租了眼窑洞,每天只干一件事:给娃娃做饭。

老韩在城里租的窑洞一个月100元,加上几个娃吃饭、零用,每月少说也得两三百。这是笔额外的费用。好在现在学杂费全免,也没有收了很多年的高额借读费了。

这样的好事,21岁的子洲人高安峰没赶上。小高从小跟着父母到延安讨生活,一家人在市区清凉山后的狮子巷租了眼窑洞,父母在工地上打零工,小高姐弟3个,只供了他一人读书,花的钱自然不是个小数目:光是借读费,小学每学期300元、初中500元、高中800元。

“现在,不只是农民进了城,乡村的小娃娃也进了城。”白瑞章自问自答:“为啥娃娃进城(念书)?不就图个城里的条件肯定比农村好嘛。”

娃娃都进了城,难怪乡村学校里老师比学生多呢。这样下去,学校能不越来越“小”吗?而有的学校本来就偏远——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同安小学,距县城93公里,在接近湖北的大山深处。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有150多人,现在只有20多人了。有的村子占地面积很大,一个村就有两三所学校,相隔很远,每所学校的规模都不大。

可有的学校规模并不小,现在照样人少。创办于1974年的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中心学校就在210国道边上,占地80多亩,有着在乡村罕见的400米跑道,16200平方米操场,建筑面积8180平方米的教学窑洞,还有微机室、语音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总价值13万元,达到省级一类学校标准,可谓“硬件一流”。

按说这么好的条件,学生应该“人满为患”才是。校长高杰说,多年以前确实是这样,连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的学生都远道而来。可现在,全校只有80来个学生——平均一个娃娃占地1亩。

生源奇缺,高杰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他来这所学校时,有300多名学生;“普九”设了初中,在校生人数过千。从20开始,学生就逐渐流失,有的进了城,有的转到外校;教师也从最多时的60多名到剩下18人。

“没羊放”的老师自己都觉得没劲。

用榆林靖边县镇靖乡学区校长李锦禄的话说,“娃娃少了,老师教书都似乎没了信心”。

李锦禄管理的学区镇靖乡解放前是靖边县城所在地,现有人口大约13000人,有13所完全小学,现在只剩下4所。撤掉的9所,有的是生源减少自然消失的,有的是政府行为布局调整撤并了的。

在李锦禄的记忆中,撤并从年前后开始,当时学区的学生总数有3300多,乡中心小学和枣刺梁小学人数最多,各有400人,最少的40多人。现在整个乡才有490名学生——这在靖边县的乡镇来说,已经是很多的了。就这,学生还不全是本地的。像水口滩村小学,因为离县城五中只有500米,170多名学生中有不少外地打工者的子弟。

但不管怎么说,比起多年前,乡村学校的学生确实少得可怜,学校不撤不行。比如芦东村小学,7个学生,从学前班到六年级,一个年级1个。“你说该给配几个老师?”老师又不是万能的,又要教语文、数学,又要代英语(论坛)、计算机,还要做实验,这是一名教师无法完成的。李锦禄自问自答:“一个?肯定不够。那就一个年级1个?这成本得多高!”

农村学校的班级称谓,不像城市的“×年级×班”,往往是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还人数稀少。陕西省教育厅编辑的《20陕西教育事业统计年鉴》显示,农村小学班额在25人以下的有38567个,其中包含多个年级的复式班有3929个。

所以,这样的教学点、复式班的最终命运,几乎都是“不撤不行”。镇靖学区的周湾、显安、芦东、芦西、阳坬5个村把原有的小学撤了,五六十名学生集中到乡中心小学上学。

这不只是陕北独有的情况。商洛商州区上官坊乡南宽坪村村民涂根庆的老家原有4所学校,现在只剩一所,因为“没有上学的`娃了”。

没了学生,“何以‘校’为”?李锦禄“打了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放羊呢,羊多总是要操心;只有几只羊,放着都没劲。”

靖边县镇靖乡中心学校校长赵立忠评价“没羊放”的老师时说了三个字:“老弱病。”

按教学需要,镇靖乡中心学校最少需要14名老师,但现在是17人,人数超了,可赵立忠说“顶用的不多”:五十八九岁的老师有两名,马上就退休;其他老师除了一个是师范毕业的,几乎全都不是科班出身,专业人才几乎是零,音乐、美术、科学实践这类课程,年纪大些的老师知识结构老化,都说教不了了。过去教学是以书本为主、以讲为主,新课改后是以想象思考为主,虽说老师一直在接受各种培训,但跟不上就是跟不上。

赵立忠为此愁得很。以前也陆续分来过五六名不错的教师,30岁上下,个个都是骨干,可根本留不住,刚培养了几天,就调回城里了,剩下的就是老弱病,要么没门道,一时调不走,迟早都会走。

山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东也认为这问题很严重:山阳县55岁以上的男教师、50岁以上的女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67%,而且几乎都在边远地区。

这真是一个悖论:与乡村学校越来越“小”相对应的,是年纪、心态、知识结构都越来越老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教好少得可怜的孩子,不是一点难。

“老”、“小”交织在一起,结果就是个——撤!

撤与不撤之间一年1600万的差距。

乡村小学的师生比是1:23。这是个“标准”。现在极端的反比是4名教师“管”一个学生。

而这在有些地方早已不是新鲜事了:延川县教育局副局长董军成记得,由于生源减少,学校撤并早在就开始了。一开始还带有强制性质,每年有若干任务。那些撤并的学校有的校舍还盖得挺好的。

吴起县教育局副局长胡志宝印象中,目前的撤并已是第三轮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搞过一次,接着“普九”又搞过第二轮。胡志宝直言:“‘普九’时村村盖学校,现在没娃娃了,回头看真是‘浪费’了。”

当年村村办学给当前留下的局面是布点多、规模小。延安市教育局规划与资金管理科科长王根科说,延长县772个自然村,曾有617所小学,几乎一个自然村一所,校均规模41人,每年级不到7个。实施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时,延长县的项目资金只有438.3万元,申请上报的项目学校却达600多所,受到教育部、财政部的批评。

山阳县教育局副局长李永东举出一组数据:,全县970所学校,其中10个学生以下的学校有90多所,而一师一校的有327所。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不可能给这样的学校建实验室、微机室。学校的配置水平低了,办学效益自然无从谈起。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四

乡镇学校某些学校出现极度懒散现象,学生受到教育质量大大折扣,尤其是化学,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讲,内容繁琐而且很难理解,初三化学的教育质量,教育态度都在走下坡路,很让你担忧。因此我以问卷的形式对千官镇中的初三学生一个班进行了化学教育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针对初三学生的化学教育调查,本次调查涉及三大部分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学生如何学习化学以及对学好化学的信心,其中我把如何学习化学分为三个部分:理论课学习现状,实验课学生学习现状以及平时学习方法。通过这几部分对现今初三化学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初三学生对化学的态度,学习方法,信心,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从而更进一步的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任务,适应初学者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做到教师辅导,学生主导的素质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该调查总共有25道题,其中24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24到客观题中,有4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问题,2道是关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的问题,其余的就是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其中5-9是理论课堂的现状,10-13是关于实验课堂的现状,14-22是平时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讲述调查结果及评价。

二,结果与评价。

1,提高学习化学主动性将是我们教育者长期坚持并且要长期执行的教育任务。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并且现在的初中化学教育的任务与内容大大缩减了,但是据我调查,却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结果显示有54%的人比较喜欢并主动学习化学,而有45%的人不主动,1%的人不喜欢化学。调查表示有大多数的人还是热衷于化学这一新型的学科,有几大部分的学生不太喜欢化学,有极少数的学生讨厌化学。

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镇上的教学设施的不完整,不齐全,不完全开放,这是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客观原因之一。在一些地区,尤其上镇区地带,非重点初中的初中的学校化学设施还是有待与改善的,尤其最为突出的是化学实验室。化学的实验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的热点,然而当这一热点不存在时,同学们面对烦躁而又未知的新生物,自然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在学习化学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主动性。

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与改善。教师的教学课堂技巧给予同学第一次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尽量提升自我素质,用知识与科技包装自己,赢得大部分学生的喜爱,这样才能够将化学教好,为学生主动学习化学提供了主观条件。

3,学生的主观因素。学生的主观因素导致对化学的喜恶,这一点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这也导致了极少数人不喜欢化学,乃至理科。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我国的讲义广泛偏难,且有些内容与实际糊口生涯相离开,让门生只能一味的接纳抽象的表面而得不到逼真的感性认识。对付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讲,这无疑会使他们对进修落空乐趣。因为不感乐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乐趣。这类恶性轮回,是相称可骇的。

一个残破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好的性情。这些孩子贫乏关爱,性情古怪同等群,惭愧自闭,有些乃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内心的必要寄于收集,寄于假造全国,留恋此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乃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门生,留恋收集游戏,屡教不改。对付如许的门生,教授的权力显得那么惨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必要关爱的,特别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题目的办理必要家庭、黉舍乃至社会的互助存眷与参加,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责怪乃至抛却。

所谓的差门生遭到迫害,越发自弃。如许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检讨吗?!

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神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实际的,必将有偏有倚,对门生来讲是不刚正的。在这个题目上,我们应当向国外进修,履行小班制,给门生营建一个宽松的进修环境。教师教得用心,门生听得当真。这就必要国度加大对教诲的投资。关爱门生,关爱教师,便是关爱故国的明天将来诰日。

如今,绝大大都黉舍根本撤除了留级轨制,将九年任务教诲一贯到底。对付一些根本薄弱,接纳本领差的门生而言,旧知识还没真正消化又要接纳新知识,新压陈,陈压新,难过不堪。并且,如许的轨制庆幸于门生的自我加压,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我觉得,客观面对门生的进修状况,从而决议留级还是进级,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恰是我党坚定的脚结壮地的工作风格。在倾全国之力搞教诲的大环境下,忽略门生的客观环境和感觉,而只是把目光盯在升学率的浮华表面上,还一路高唱“一切为了门生”,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以上多少题目是我练习期间查看、思虑、存眷的题目。正因为这些题目的存在,我才愈发感触教师这个职业的紧张性和可塑性。你可以经过议定它变化很多孩子平生的命运,也大略会因为一个不慎毁了一个孩子的前程。但是,不管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方法,还是国度的教诲系统体例,都存在很大的超越空间。至于可否超越,如何超越,应是国度和教诲工作者都应埋头钻研和追求的目标。国度应针对我国的教诲近况,汲取国外进步的教诲理念,甩开历史的负担,勇于和蔼于改革如今尚不美满的教诲系统体例,同时还要在教诲经费上加大投入。而作为教诲工作者本人,这个战役在教诲奇迹第一线的魂魄人物,则应尽本身最大竭力改进四周的不良教诲现象,用一颗朴拙、宽容的心关爱每个必要救助的门生。这也恰是我的欲望以及我的目标。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六

中国超过半数的雇主提供实习生的日薪在100元以下。基于年轻人对市场和行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提高,雇主招募年轻人才的意愿不断上升,实习机会比高出28.4%,实习生对雇主的工作安排满意率上升,54.2%的受访者表示雇主对实习工作有较好的安排和培训指导。

本次调查对象被限定在所有在大学期间有过实习经历的本科和硕博研究生,共有7656名受访者参加了本次调查,地域占比前五分别是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与湖北省,男性与女性各占一半,其中文科、商科中参加实习的女性受访者略占多数,为61.2%,理科、工科中的男性实习生则占66.8%,符合目前中国大学学科中的男女比例。

按日薪计算,58.8%的雇主提供实习生的日薪在100元以下,22.7%的学生实习日薪在100~150元之间。66.5%的受访者在民(私)营企业实习,但相对于民(私)营提供了85%以上的就业机会,民(私)营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仍属偏少。跨国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的日薪水平最高,但提供的实习工作机会分别为13.1%和14.7%,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杭州、武汉和成都等快速发展的二线城市,实习后留用的机会并不多。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实习薪资较低,且提供的实习机会中无薪酬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4.1%和13.5%。

一线城市的.实习生日薪的平均水平略高于其他城市。45.2%的学生子在上海的实习日薪在100~150元水平,在各城市中比例最高,而北京的实习日工资在151~200元的人在各城比例中居首,达到9.6%。如果考虑到午餐和上下班的用车等投入,一线城市实际的实习收入更高。以日薪150元计,上海实习生薪资水平相当于毕业后薪资水平的七成。

数据显示,性别对于获取实习机会没有明显影响,但学历对实习生的收入有直接的影响。受访者中文科专业得学生最多,接近40%,其次为理科专业的学生,占24.3%,工科和商科分别在18.5%和14.5%。日薪“每天200元及以上”的受访者中博士生占比要高于其他学历近20%。本科生实习的工作内容与专业关联度远低于硕博士研究生。

来自的数据显示,实习工作主要集中在营销、研发和行政后勤(支持类)。由于中国的年轻人对众多产业的技术发展和购买消费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中国高校毕业生众多,但年轻人群在人口中的比例却逐年下降,雇主招募年轻人才的意愿不断上升,此外,由于市场和经营战略的快速变化,雇主临时性用人需求增加,的实习机会比20高出28.4%。与此同时实习生对雇主的工作安排满意率上升,54.2%的受访者表示“雇主对实习工作有较好的安排和培训指导”,同期调查显示,满意度仅32%。

实习是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也是雇主找寻合适人才的良机。59.3%的受访者表示实习对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有帮助,但是不足30%的人表示,实习有助于了解雇主。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实习者对自己的关注远超过对雇主的认识和理解,雇主对实习生的使用和管理面临挑战。实习生们对工作内容有着较高的期望,而对薪资的敏感度走低。比如39.4%的人抱怨工作内容不够重要,22.0%人抱怨工作辛苦或者难度大,12.4%的苦恼工作无聊,觉得工作有意思,期望能加入企业的有21.2%,但是对实习满意的人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最好多在几家雇主实习,可以有更多挑选比较的机会。

为了满足雇主用人和实习生工作选择,在一线城市一些新型的实习方式正在尝试。比如在家实习,每周只需一天进入企业工作和学习,或者弹性时间内参加雇主的一些合作项目或者工作组,按照项目进程领取雇主的薪资等等,期望通过更灵活的方式,提供更受大学生喜欢的工作机会和职业体验。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七

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挑灯伏案,且将这些日子的收获、思考、感悟理它个清楚明白。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小教室里,难免互相影响,听课质量不能保证;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力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势必有偏有倚,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实行小班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教得专注,学生听得认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就是关爱祖国的明天。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八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江苏省公路条例》和交通部《路政管理规定》、《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公路交通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使路政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十五”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公路建设相比,公路路政管理却相对滞后,不少地方在认识上对公路路政管理还没有像公路建设那样重视。

一、路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提起路政执法,无论是路产路权的维护,还是公路规费的征收,都面临着太多的困难和阻力。主要表现在:

1、公路违章现象增多。一是公路两侧建筑尚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有不少地方任意在公路两侧红线内兴建餐馆、商店、旅社、停车场等。公路两侧尤其是城乡结合路段违章建筑林立,呈现公路街道化态势。二是侵占、挤占、毁坏公路现象严重,不少道路路面被任意占用,当作晒场、堆场、市场等,各种摊点以路为市应运而生,在相当多的集镇地段干脆就搞起了马路市场。三是超限运输车辆日益增多,给公路造成了极大的损坏,设计使用年限不到,就需进行修补和改建。

2、执法环境差。一是部分人甚至领导干部的心目中基本没有认识到公路保护的概念,讲义务时,就说公路是公路部门的,讲利用时,就说公路是当地的,极少想到公路还需要爱护,甚至放任、纵容公路晒场、街道化、违章等行为的发生。二是相关部门配合不协调,国土、城建、工商等部门在各自的审批范围内,经常与公路发生交叉,在涉及利益冲突时,往往牺牲的是公路利益。三是行政干预比较严重,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各种渠道托人求情,干扰办案,有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借口为招商引资企业排忧解难,通过行政手腕迫使公路部门放弃执法,成为实际上的违法庇护者。

3、路政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路政管理担负着公路秩序管理与路产管理的双重职责,然而连一套合法的着装都没有,借着超限治理的名义,路政人员暂时穿上了服装,然而运管等部门也一涌而上,而且与公路部门着装相同,标志车辆相同,有时明明是其他部门执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老百姓也误以为是公路部门所为,严重损害了公路执法形象。此外,公路执法队伍也存在着进口把关不严的问题,一些不完全符合进人标准和进人手续的人也进入了执法队伍,降低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路政执法难的原因。

影响公路执法的原因多且复杂,但最根本的有三个,即:公路所有权属不清、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公路执法难现象就难以完全克服。

1、公路用地权属不清。在公路建设时,由于征用土地涉及巨额的费用问题,许多承担征地任务的地方政府,往往变通处理,并不办理正式的土地征用手续,这就造成我们众多公路部门路产路权的“虚置”。从法律上讲,我们对公路的管理权几乎要大打问号。如我们禁止农民在边坡种植农作物,农民却因交纳了“两上缴”而理直气壮向我们维权。至于路边的开挖填土、搭建,由于我们常常连最基本的土地使用证书都拿不出来,在法律上,本身就处在不利的位置,要进行阻止,谈何容易。我们总在说依法治路,但遇到这类情况,还得实行“人治”,请地方政府出面干预。当然,这种干预不会是无偿的,是以我们其它方面的妥协为代价的。

2、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关于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可为少,但各种法规文件往往是自说自话,与国家的大法不配套,与相关的专门法律不“兼容”。如:从去年起,对养路费征收实施新的计量标准,这本是遵从实际,增加国家规费收入的良措,但实施后,矛盾却相当尖锐,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车主围攻征收所导致直接冲突的事件。不错,我们上级的政策规定需要执行,但,退一步想,人家车主按我们的标准载货,公安部门却依据公安法规视之为超载(甚至在运管部门也是这样),随时可能因此而被查处,人家心里能乐意?如果认真较劲,谁又能保证在法庭上我们一定会是赢家。

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公路管理机构既属地方管理,又从属上级业务部门,多头管理相互间的关系难以协调。此外,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也不规范,省一级的好一些,基本都叫公路管理局,而地、市以下名称则比较混乱,有称公路管理局或分局的,有称公路段的,还有称公路管理处的,常让人不知所以然。不规范的体制降低了行业管理的运行效能,增加了系统“内耗”,也直接影响了公路部门行政执法能力和执法力度,人为制造了许多执法难的问题。

三、加强路政执法的对策。

为了充分认识路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有效地开展路政管理,不断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

加省、市公路交通部门举办的`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班,掌握业务知识,增强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其次是路政人员在行使依法治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职责过程中,要自觉地维护党和政府的威信,树立公路行业良好形象;第三是要认真按照《交通行政执法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路政员守则》的要求,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第四是路政人员必须规范执法行为,按照规定着装,佩载行政执法证件,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坚持把文明用语和执法行为是否规范,纳入路政执法人员考核内容之中。

2、认真宣传贯彻《公路法》、《规定》和《办法》等公路法律法规,为路政管理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公路法》、《公路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宣贯的力度上仍存在着广度不够、深度不足的问题。要按照省市交通部门的总体部署,做到“报刊有文、电视有形、电台有声、站场有声势、街旁有标语、交通繁华地段有宣传点”,使宣传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把公路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不断巩固宣贯成果的基础上,把每年三月作为“公路法规宣传月”,做到有规模、有影响、有声势,进一步优化公路路政管理环境。

3、逐步建立与人民法院及公路沿线村镇联络制度。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突出,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交通行政诉讼和非诉讼的案件明显增多,与人民法院的联系愈来愈显得重要。为此建立与人民法院的联络制度势在必行,与人民法院定期召开联络会议,通报执法情况,可请法院同志授课、培训、指导依法办案,提高路政人员的业务素质,重大路政事案向法院咨询,组织路政人员旁听行政案件的审理,自觉接受司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与公路沿线乡镇、村联络制度。路政管理涉及千家万户,公路沿线村镇是路政管理的重点,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是路政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公路必须重视的力量。第一要向公路沿线乡镇、村群众宣传公路法规,宣传形式要丰富多样,讲究实效,取得沿线乡村领导和群众的支持与配合。第二要建立汇报会制度,定期向沿线乡镇、村领导汇报路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要求。第三要对积极支持配合路政管理的单位、领导给予表彰、奖励。

4、完善路政管理的基础性。针对近年来路政执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建筑控制区还不明确,路产范围不明晰,路产档案不健全等。建立健全本区域内的路产档案,不断量化路政状况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方向明确,促进日常的条理性和路政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要积极向政府汇报,争取政府明晰公路用地范围和路产、路权范围,明确公路管理部门对建筑控制区内土地审批的优先权。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逐步完善公路相关法律法规,使其更具操作性,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争取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目前法律管理中的盲区予以补充。对市、县级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应予统一,上设局、下叫分局,上设总段、下叫段,上设处、下叫站。苏南部分县级市也设处,应予更正,以区别上下级关系。对于一些经济较好、条件成熟的县市,可采取垂直管理的单一模式,以避免双重管理中的扯皮现象。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素质是民族素质的基础,培养跨世纪人才,就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良好的素质。201x年12月,我们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开题会议后,精心选拔出10名园长、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对我镇教师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几年,我镇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素质,虽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有了提高和改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看似习以为常的因素制约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决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并确定了自己的子课题《农村幼儿园教师现状研究》。

二、研究的任务及目的。

主要任务是对幼儿教师的思想素养、基本技能、教研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

目的是了解各园教师的基本情况,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原因,提出对策以改善教师的素质。

三、研究对象。

在本镇抽取四处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对大、中、小各年龄班教师进行观察和访谈,按年龄、教龄、学历划分。

四、研究方法。

采取观察法、问卷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相结合。

观察法是分别对各园大、中、小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随机观察,并对中心园的九个班进行半日活动观察,从中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共性)。

问卷法是对全镇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见附录1)。

访谈法是侧重于教师对素质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见附录2)。

五、研究结果。

通过观察、调查,我们发现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1、教师整体素养不高。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与城市教师相比,教师学历不高(大专以上学历仅占6%),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长时间形成的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思想、方法,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2、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我镇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虽然为93%,但是有70%的教师属于继续教育学历,专业技能相对太低,教师资格认定率仅为10%,而且出现年龄断层,老教师经验丰富但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稍差,年轻教师有创新意识但缺乏经验和敬业精神。

3、师资渠道不容乐观。由于缺少外出学习、交流和晋升的机会,许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部分职专幼师毕业生不愿回乡镇工作。我们招聘的往往是一些学历合格、专业不合格的教师,必须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流失使本来处于弱势的教师队伍,犹如釜底抽薪,严重影响了我镇幼教事业的发展。

(二)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差。

经我们调查,我镇幼儿教师队伍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甚至是不学习。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了解新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向,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式和教育改革的趋势。从客观上讲,我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小学化”的影响,农村家长甚至是部分小学教师总是以幼儿认字多少、计算能力来衡量幼儿教师的水平,这就给她们一种无形压力,而且她们大部分人包班、工作量大,回到家里还要忙生产、忙家务,这样,学习的时间非常少,这种状况导致教师们本来不丰厚的底蕴更加薄弱。从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教师不重视学习的另一个原因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欲求、没有渴望、没有习惯。我们有必要在幼儿教师队伍中大兴学习之风,让教师们懂得,学习是自身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上终身学习之路,走进学习化社会的唯一途径。

六、总结。

根据以上状况,我们可以看到我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考验,如何使我镇幼儿教师跟上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促进幼儿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各项制度。

我们将加快完善以下几项制度:一是学历教育制度。针对我镇幼儿教师学历不高的情况,我们将加大投入,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通过继续学习提高学历水平。二是培养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充分利用与英才.银座幼教集团的“爱心拉手园”活动,选派教师去轮训学习,目的是在交流学习中提高业务技能,教育指导中心要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保证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业务培训。三是建立名师共享制度。要为各园配置微机等先进设施,供教师随时点播,达到名师资源共享。

(二)抓好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逐渐实现教师从“学习型”向“专家型”的转变。教育科研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将充分利用中心幼儿园已有的教科研经验,带动全镇幼儿教师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尊重每位教师的现有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扎实的弹、跳、唱、说、画和教的技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保证。鼓励教师自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好的教学活动、游戏节目录制下来,互相学习。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特征,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本世纪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要学会从网上获取广泛的信息,开阔视野、丰富教学,努力提高专业技能。

(四)为教师搭建一个充电的平台。

1、保证资源。必要的参考读物是农村幼儿教师充电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将拿出一定资金鼓励位教师订阅更多的幼教刊物、报纸。同时,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应鼓励幼儿园之间互换订阅的不同刊物,共同学习。

2、提供参考。为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及时更新结构,运用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每一份、每一期刊物发下来,都要抓紧时间认真阅读,并针对本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提出具体的指导性建议,让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参考学习。

其次,园长还应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爱学习的好风气,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

针对师资缺乏现状,镇政府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想办法留住人才,比如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生活条件等,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七、小结。

通过对各园教师素质基本情况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素质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应当引起领导及教师的重视。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现在的状况,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十

正如经济上城乡差距很大一样,乡下的教育也是远不及城市里的。乡下的教育硬件设施在变好,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经费的紧张,师资队伍没有注入足够的新鲜血液,乡下人的观念,本身环境等等,都制约着乡村教育的改善。发展乡村教育,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乡村教育,教育现状,改善,制约因素。

一、调查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不同历史阶段的共同话题之一,在现代文明社会和知识经济的语境中,教育更成为了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农村人口占了大部分,乡村教育自然也是国家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调查目的。

我们组的人都是乡下的孩子,都关心着自己家乡教育的发展。借着这次三下乡的机会,暑假我们就乡下教育情况展开了一次调查。希望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现在的教育状况,为其出一点绵薄之力。

三、调查方式。

通过走访当地居民、访问乡下学校在教老师、实地拍摄的方式,对乡下的学校设施、环境、教学质量,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以下是我们组的成员在自己家乡通过调查得到的信息。

四、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如今乡下学校教育实况。

乡下的教育水平低。俗话说凡事要从基础抓起,重基础才能有更高的成就,而乡下的孩子们基础是不扎实的,成绩不好,没有学到教学任务规定的内容是普遍现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70%的学生是做不到认真听讲,甚者,吃零食,讲笑话,嬉笑玩骂干扰其他同学上课的现象非常严重,较之往年竟然有增加的趋势。

2.作业:70%的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质量是非常低的,也没有勤学好问的习惯,因此抄作业的现象较为严重!

3.课后,80%的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也不认真完成作业,更不用说自觉的巩固和复习!

4.农村孩子的知识面窄,摄取信息的途径少,电视是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孩子们看电视看得是电视剧动画片等趣味性节目,对一些科普类的拓宽知识素养的了解较少。

(二)、近两年来学校发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硬件方面:现在不管是农村的小学还是初中,都在重建。有了新的教学楼,瞧,还正在建设当中的学校新的体育室学校还更新了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设备!

(三)、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也调查了邻近的村子。以下是他们村子教育的一些具体情况。

2.从我咨询的曾任地理老师孙再红老师口中的得知,教师总人数近年也在大量减少,九个年级的老师却只有27人。其中幼儿园中的大中小三个班却只有2个老师担任识字,唱歌、跳舞、娱乐等所有教程;而小学生却只有语数外体四个科目,他们的体育活动也就只有单双杠,荡秋千,跑步、打篮球等项目;初一初二年级的政治、历史、化学、生物课程两个班的老师是同一个人,另外他们的化学生物实验也绝大部分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从以上情况可知乡村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的接受学习任务单调,娱乐欠缺,进一步说明乡村教育落后。另外由于乡村经济力量薄弱,老师工资低,许多老师前往省城以解决生计,剩下的现任老师都是年纪已过40岁的人许多老师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现在又难得招到新的年轻的老师。这又使得乡村教育水准更难得提高。

3.以前的宋巷中学变为现在的中小学综合性学校,而之前的小学已经成了破旧的君爱制衣厂了。而现今的小学虽然有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等建筑(这些本来打算扩建中学的),然而其中的实验楼却大部分空置,里面只有少量的实验装置,宿舍楼只有部分的初中生寄住,因此宿舍楼也是大部分空置,教学楼每个班的学生也就30人左右。貌似现在小学建筑越来越好,但是生源质量较差,乡村的孩子自制能力较差,玩心较重,取得的成绩大多不尽人意。

(四)、其实差异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有着细小的差异。

1.不仅是教学设施等硬件方面还是学生和教师素质等软件方面,就整体来说,乡下城里还是没法比的,当然个别优秀的除外。

2.规模大,经济状况好一些的村子,他们就更加有能力和资本向城市靠拢。他们的学校也能更好的组织学生们展开课堂内外的活动。许多乡下学校在重建,有些大一些的村子的学校教学楼办公楼也还不错。

(五)、乡下人的受教育程度。

1.7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上没接收过什么教育,只有20%的老人进过学堂。其中,男的比女的又要多些。50-70岁这一年龄段的情况稍好一些,60%的人上过学。其中,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上到了初中,更少一部分有幸读了高中甚至大学。30-50人群中,85%的人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而这85%中有20%的人上了大学,而且大部分是读了师范,现在成了当地初中和县城里高中的教师。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30岁以下的人100%的上过学,只是分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已。

2.30岁以下的青年,学历的高低,不仅跟家庭经济状况有关,跟个人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好一些的上初中高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偶尔也会出一两个大学生。上学也成了农村家家户户能够享受的,尤其是近些年“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实行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上小学初中学早已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少部分人并不是那么爱学习,提前离开学校没有上完初中。

3.询问了周边的人,许多学生读完初中便没有选择继续学习,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许多已为人妻人夫,甚至还抱着小孩。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今天,在农村,依然,考上大学不容易,大学生依然不常见。当然,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农村学生上大学的也越来越多,只是在农村供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

尽管农村孩子的教育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农村教育落后的问题还没有决,农村教学规模逐渐缩小,教学质量跟不上,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2.城乡经济差距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留不住好的尤其是年轻老师,乡下小学的老师很多是已经在校任教多年的年龄大的老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教学观念落后,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老师本身也没有汲取很多新的知识,也就不能传授同学们什么除书本以外的东西。且教学方式单一,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3.教学规模逐渐缩小。乡下一些父母对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愿花更多的钱,想尽一切办法的让自己的孩子去城里上学,接受比在农村更严格更先进的教育。而我们县里及市里的一些好的中学,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也会到乡下来招生,他们更会有对优秀学生的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各地尖子生。于是乡下的学生尤其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少,规模便越小,规模小便教学制度和活动便越不完善,越不完善则教学质量越不好。由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4.某些家长也不注重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在乡下,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孩子自己学的好就好,要学什么就给他学,知道孩子的学习不好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很少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我们知道,小孩子意志薄弱,贪玩,在学校缺乏老师的严格要求,在家缺乏家长的科学引导,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不爱学习,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5.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现如今的大学生早已不是以往人们心目中的天之骄子。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实属不易,而很多毕业了仍旧没有一个好的出路。当问及“要不要上高中,想不想读大学?”的时候,在我们调查的学生级家长中,10%的人表示不想,他们认为:现在读大学也没多大用,苦了父母苦了孩子到头来也没个好工作。30%的说想上,但是成绩不好,也学习不进,考不上。20%的说考上了就上,考不上就不上。40%的表示接受多的教育还是好的,家长累点也没关系,会支持孩子上学。

五、实践总结和感悟。

经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更深入的了解了家乡的教育状况。尽管我们小组的人员有限,只是调查了南方四个省份的部分农村,但是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看到学校设施越来越好很是欣喜,同时也为家乡的孩子呆在农村接受不到好的教育而担忧。影响一个地方的教育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地理位置的限制,有些家庭的因素。但是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管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生计还是为了农村人口中所谓的:以后有出息,找份好的工作,或是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得分量很大,解决农村各个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国民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足以证明国家对乡下教育的重视。这些年来,像“两免一补”,“一村一大学生”等政策确实对乡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要真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还有很长远的工作要做。包括提高乡村经济水平,引进人才等等。

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是非常应该的。我现在经历着一般村民体会不到的生活,尽管现在在全国来说大学生早已遍地,但是在我们的那个小乡村来说可是说是罕见的。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先年的天之骄子,可是依然应该承担起建设家乡的责任。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篇十一

调查步骤:1.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统计问卷调查结果。

5.归纳总结。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也被提上日程。我国一直奉行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就要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层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不只要依靠城市,还要靠农村。我国农村一直以小康社会作为目标,而农村教育作为小康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指标体系,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农村小康的进程。在此次的调查过程中,与学生的接触机会比较多,开展活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农村教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很大的成就,但同时我也发现,教育在不断改革发展的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文就本人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和调研的方法,从基层的农村教育的农村教育入手,对目前的基层教育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分析。

二.正文。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本地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我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对低年级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大,有孩子刚到学龄就教会数千字的,有到了学龄连一到一百都数不来的。对于这样鱼龙混杂的一班一年级学生,教师也把它没有办法。久而久之,在乡村的学校里便形成了“放羊式”的教一年级的习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以往对一所学校的考核评估过分注重升学班级的成绩,根本就不理会低年级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农村低年级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突出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对教育资源配置利用的合理性不够。

1.班级过小严重的浪费了本来就很短缺的教育资源。据调查:截至底,本地区仍有教学点609个,农村小学25人以下班额就达5878个,占农村小学班级数的41.3%;个别县校均学生只有119人;25人以下的班额初中有69个,高中有17个。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小班,无疑大大加重了国家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影响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长足发展。

2.农村学校优秀师生的大量流失,使原本就落后学校教育雪上加霜。根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实施以学校建设拉动城镇建设,以学生进城带动农民进城策略。这样一来,稍微有条件的师生都向城里涌去了,而农村教育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3.平行班的缺失,使得农村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进行比较的参照物。教学效益只能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地比较、评估。这极不公平,也不科学。如若在这方面引不起教育教学管理者的重视,就很难遏制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急剧下滑趋势。

(三)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不够。

学校发展的中心应当是学生发展,其中教师在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可长期以来,教师的发展被被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给掩盖。很多人认为,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天经地义的,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主导者”,他们应该“闻道在先,业有专攻”,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发展,似乎没有必要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一些教师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活动”。由于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他们参加教学改革和专业水平提高缓慢,面对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更多的是无动于衷。教师成才动力不足,学校管理滞后,已经成了阻碍课改与教改的重要因素。

(四)农村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有40%的农民将孩子的教育作为家庭经济压力的最主要因素。在义务教育阶段,有8.5%的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其中,44.3%的学生是因为“缴不起学费”而失学。“子女教育”是农民最沉重的经济负担。培养一个高中生的花费,可能需要花掉一个农村家庭10年以上的纯收入,而到高中毕业不算幼儿园的教育也需要。农村家庭收入普偏低于城市家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一般是务农和外出打工。这点微薄的收入刨去家庭基本开支,根本不足以支付一个大学生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为可怕的是,有的家庭子女在2个以上,这更是加重了家庭的负担。

(五)农村学子的出途在哪里。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剔除个别情况,现今99%以上的农村小孩可读完初中。这对整体提高农民素质水平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但是分析现状,在了解了村镇部分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后,可以了解到可毕业的农村初中生的出路大约会在何方。下表可以明确反映这一情况:

没有学会如何种植、养殖,更不用说学习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的本领。如果仅仅这样就把这些农家子弟送回农村是不可取的,新农村建设将无法真正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来完成持续发展。解决教育问题,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是一项具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面对,不能逃避。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建设新农村,必然还会遇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但教育问题必须解决,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更大的希望。

(六)思想道德滑坡,以自我为中心。

农村学生中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眼中只有自己,经常与父母吵闹,父母根本无法管束,整天在外溜达;有些学生轻视知识、胸无大志、粗言秽语;有的学生娇气十足、懒惰成性;一些学生只讲吃穿,缺乏必要的传统美德。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早恋等现象时常发生。

(七)没有远大理想。

据统计可以说是60%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所以造成在学习上没有学习的动力。有少部分学生到了学校不是学习,仅仅是家里父母要求来读书,于是来学校混混时间,学习无所谓。

(八)素质下滑,责任意识淡漠。

在班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待学习马马虎虎。老师改作业时,感到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语病也是随处可见。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抄袭严重,考试班上学生及格人数少,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能认真听课的学生不是很多,能听懂课的更是很少。初中毕业有1/3的初中学生没有达到毕业的水平。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在农村学校尽管有垃圾分类,但是学生还是总是随地乱扔垃圾,加之学生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都是倒入河水之中,造成了农村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总的来说,目前的基础教育结构还不太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再以进一步的'改革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