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6:51:20 页码:13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范文(实用11篇)
2023-11-13 06:51:20    小编:

读后感是读者通过阅读书籍,对其中的观点、思想和情感的理解与体悟的记录。读后感需要有明确的观点和论述,同时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不妨看看以下读后感,或许会让你对它产生兴趣。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一

叶圣陶先生《》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先生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先生“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小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先生认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先生感觉到“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先生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下子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和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与老师对孩子的打骂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就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后进”了。面对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心平气和。

叶先生还谈到,作为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叶先生觉得“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如何与家长处理好关系?一句话,就是要与家长成为朋友。

中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叶先生认为,说成“教书”,把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说成“读书”,就把古人今人的经验消化成自身的经验抹杀了。怎么做?就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二是“我不想‘忠’、‘孝’、‘仁’、‘爱’等等抽象德目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实在的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存心和表现切合着某种德目,而且切合得纯任自然,毫不勉强,我的办法是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也就是从小事做起。叶先生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怎么做,教师首先要做到:“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去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德育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体现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德育也不只是只强求学生去做的而教师可以违背的事情,德育必须得有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行。

三是“我不想教学生有名无实的事情”,做事情,必须得名副其实,设立的自治组织、图书馆、种植园等一定要有名有实,不然就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放眼我们的旁边,有多少花架子的事情,有了开头,也再也见不到下文的书写了。

四是“我不会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么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多少老师在真正践行“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考试,我们大多数老师看重的或者说剩下的就就是求得一个高分数的解题的“方法”和“技能”了。

五是“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决不专做讲解工作”。叶先生反对“满堂灌”,好的做法是:“只是待他们自己尝试之后,领导他们共同讨论:他们如有错误,给他们纠正;他们如有遗漏,给他们补充;他们不能分析或综合,替他们分析和综合。”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不好,因为“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刑罚似的感觉”。叶先生说:“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流程的必须,可是至今仍有老师持怀疑态度,认为离开了老师的讲,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足矣:作为老师,你会随着学生一辈子么?我们总得要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总得要学生自主地与他人合作的,总得要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老师们,课堂上还是少讲一点为好。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

大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还是强调“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要“帮助学生为学”,也就是重在引导。要倾其所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决不留一手。不用禁遏的方法,阻止学生的思想和阅读:“学生在研究之中锻炼他们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得到结论,凡真是要不得的,他们必将会直指为要不得。这就不禁遏而自禁遏了;其效果比一味禁遏来得切实。”叶先生主张“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与学生“称心非而谈,绝无矜饰”。教学中,不忘教育的总目标,要以身作则,获得学生的敬重。

叶先生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说:“我现在不是教师。如果我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叶先生关于中小学、大学教师的种种,不只是在策励他自己,更是在策励着今天仍在教育战线上前行的我们以及后来人。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二

读了叶老的'《如果我当老师》,让我感受颇深。看了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对培养学生的看法,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让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为我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想。

首先,小学教师怎么做?叶老认为应该真心认学生作朋友。是的,真正的朋友是无话不说,肆无忌惮的。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园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着给孩子上课和蹲下来给孩子上课效果是不一样的,蹲下来和跪着又是截然不同的。”其实这句话就是在说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你的课堂会更精彩。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了朋友关系,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真正做到民主和尊重,为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而努力!

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平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与我们学校推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恰好符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对孩子们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还要特别注意养成孩子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发展他们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情绪。

三、把时间留给孩子。叶老说:“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课堂上与他们共同探讨,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更多的问题。

四、杜绝体罚。叶老说:“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永远不会磨灭。”对于特殊的孩子,切记不能冲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孩子们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五、经常与家长沟通,待其如友。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做好家长工作,及时沟通,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有助于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与他们做朋友,就像叶老说的: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

叶老所处的时代逐渐远去,但他的教育思想永远新潮,永远适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要虚心学习,不骄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着合格教师的方向前行!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三

教育是什么?这也是我一直在寻找答案的一个问题,从本书中我看到了答案,叶先生谈到教育,认为无论是怎样有价值的知识与行为,如果只挂在口头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都是无价值的,只不过是语言的游戏,必须化为习惯才能一辈子受用。养成好习惯应从最细微入手,从小处入手,从而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校训:注重细节,日常浸润。这句话也在诠释好习惯的培养,而我校的教师也在用实际的行动来进行日常的教育工作,所以在此契合了叶先生的教育思想。

02、以学生为主体,把孩子当朋友。

关于师生关系,叶圣陶先生谈到,如果我当教师,绝不将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要称他为小朋友。从这句话语中我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们平等沟通,以诚相待,并从不同的角度关爱他们,使他们消除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每个孩子都成长为一个健康、向上的儿童,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温暖的心。

03、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在教学方面,叶先生谈到了教任何的课,最终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提倡教育者在教学时指点学生,却要随时准备少指点。就像牵着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不到他想不通的时候,讲不清的时候不启发他。从这些大师的语言中看出他们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的自然不必教,心头想得苦闷厉害,百思不得其解时,也就是要解决的欲望迫切时,接受老师的教,真好比久旱逢甘雨,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学生的潜力得到激发。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叶圣陶先生谈到,如果能给儿童一个及其适当的环境,自己忘记了自己是教师,只觉得教师自己是他们环境之中一个互助的伙伴,这才是今后所需要的教育者。这也是徐斌老师提倡的“无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在任何学科中实施和运用。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四

最近读了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的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的工作。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作为一名老师,觉得很有启发。

感悟一:教育即习惯的培养。

【节录】如果我当教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

【反思】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叶老说:“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想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并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因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伴随终生。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

感悟二:力当学生的良师。

【节录】我如果是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如果我当教师,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显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费了吗?以后的努力不讲不产生效果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既是感情冲动到怒不可及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反思】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反思咱们现在的教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们时常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难道是教育家想得太天真了吗?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真的出现了问题?不,可能是我们的思想和教法错了,当我们举起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想到学生的自尊,想到自己的面孔太难看了?或许我们真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他们都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把每一位孩子们当作爱的天使。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身上的毛病太多、太大、太难纠正。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而又不服管教的孩子,倍感讨厌和排斥。因此,在管理中,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心罚、变相心罚等现象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孩子们的自尊心时刻都在被伤害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把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孩子当做孩子看待,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没有通过“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而是简单粗暴地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们,说到底,是我们的有些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爱心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至少是不合格的教师。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感悟三:愿当学生的朋友。

【反思】读这段话时,我脑中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三、四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叶老教授和一群大学生如朋友般并肩而行,或促膝而谈。然后再把目光拉回现实,在小学的办公室里,却常常是这样的情形:怒气冲冲的教师旁边站一个或几个学生,低着头,听着老师的训斥。在小学老师眼中,学生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孩,需要时时加以管教、引导,很难达到“称心而谈”“像会见一位知心的老朋友”这样的境界。因此,小学教师想成为学生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主动放下“长者”的架子,真正走近学生,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这又让我想起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一幕:主持人在和小朋友同台时,他们总会蹲下来,甚至是跪在地板上,和小朋友保持同等的视线进行交流。我们应时刻记住这样的画面,放下自己,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教师应该放得下架子,师生之间站在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彼此之间尊重、体谅、合作,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认可,获得尊重,必然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这同样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典型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尤其是要把这种意识带到实践中去。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平等、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朋友之间的关系,必将对我们教育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同样要求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是教育者,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样教师也是学生的学生,我们不只是要好好的教育学生,同样我们要好好地向学生学习。这必然就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和谐的师关系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与此同时教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从根本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将获得巨大的收获。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五

今天读了《叶圣陶教育名篇》中的《如果我当教师》,其中他关于“养成教育”这个话题的观点主要有:

1、教育的含义就是养成好习惯。

2、无论只是还是行为习惯都必须转换为习惯,才能一辈子受用。

3、养成好习惯要从最细微处最贴近事物入手,教育孩子养成习惯要精心着意,马虎不得。

4、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必须家校合作。

5、养成孩子的好习惯,教师必须有榜样的作用。

而养成好的习惯,叶圣陶还将他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无论是识字、阅读、写作教学,都只是手段,最终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六

读了叶老的《》,让我感受颇深。看了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对培养学生的看法,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让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为我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想。

首先,小学教师怎么做?叶老认为应该真心认学生作朋友。是的,真正的朋友是无话不说,肆无忌惮的。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园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着给孩子上课和蹲下来给孩子上课效果是不一样的,蹲下来和跪着又是截然不同的。”其实这句话就是在说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你的课堂会更精彩。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了朋友关系,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真正做到民主和尊重,为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而努力!

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平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与我们学校推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恰好符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对孩子们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还要特别注意养成孩子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发展他们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情绪。

三、把时间留给孩子。叶老说:“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课堂上与他们共同探讨,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更多的问题。

四、杜绝体罚。叶老说:“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永远不会磨灭。”对于特殊的孩子,切记不能冲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孩子们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五、经常与家长沟通,待其如友。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做好家长工作,及时沟通,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有助于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与他们做朋友,,就像叶老说的: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

叶老所处的时代逐渐远去,但他的教育思想永远新潮,永远适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要虚心学习,不骄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着合格教师的方向前行!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七

比起往年暑假,今年过得有些不同。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看书的任务。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刚放假就去书店挑选一些通俗易懂并且操作性强的教育类读物,最终,着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假如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还以为叶圣陶从未当过老师,于是就想:一个从未做过教师的人又怎能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但是由于在很多教育杂志上都见到过叶圣陶这个名字,所以还是忍不住拿起书翻看起来。这一看我才知道,叶圣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在本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教育。

前面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虽然是独立的两点,但其实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这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漏洞。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满意?答案就在这里。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所传授的知识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有时虽然说要检查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以致于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不管完成的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真正地较真。长此以往,我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出现了断层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再想把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考试就在眼前。所以在这个假期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学期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叶老先生举了一个最通俗的教学生关门窗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轻轻地关上门窗,而不是“砰”的一声去惊扰别人。这个小事的教育不仅要反复更要坚持,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时总是轻轻的,这样才能算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生活中原本没有小事,正是因为我们轻视了它,它才成为了所谓的小事。之前每次都有学生作业不交或是在听写时抄袭,而同组的其他同事都说:“你何必那么较真,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你就是把他的作业收上来了也都是抄的,有什么意义呢?”一次次过去了,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心想反正就那么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什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在听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我越发感到情况不妙,当我再采取措施时,基本上很难再使学生产生飞跃式的进步了。所以,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两点分别是“教是为了不教”和“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这两点是以上两点的再续,也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把这种好习惯继续下去。相反,如果学生一直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行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是好的,也许是有危害性的。所以,受教育者就像是一粒种子,他究竟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永远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只有播种的人才能知道。种子只有被人用科学的方法播种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如果永远被忽略那他的命运将会是充满遗憾。所以,在教育者的眼里,所有的受教育这都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生机的种子,只有我们用心去播种,他们才有可能还给我们一片荫凉。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歧视或忽视学生。

“德育总是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和“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两点虽然我很赞同,但是前一点主要是靠班主任和学校才能实现,而后一点是跨学科的,所以关于这两点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就不再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在我理解是教师和表率。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有了这样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只是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阐述,而新时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为师还要为表。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我们教出的将是一批批缺乏诚信的知识机器。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八

邻居对我说当教师真好,特别是幼儿园老师整天和孩子打交道,无忧无虑的。一年两个假,是啊!在一年最寒冷与最炎热的日子里,可以悠然地享受生活的闲适与自在,是惬意!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高尚。近日读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后惬意少了,惭愧多了。我觉着离先生要求的老师差之甚远。

当教师首先是要博爱和耐心,叶先生在文中说,如果当老师,绝不将投到学校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情,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四十年代,与今天的社会环境不同,在今天特别是小学以上的高等学府以分数衡量学生老师的背景下,老师往往为学生几本作业大动肝火,甚至为零点几分焦急万分,爱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很容易,成绩差的邋遢学生可就没人爱了,所以当老师必须懂得爱所有的学生,宽容羸弱拙钝的学生,以情感动人,让学生知错、改过进步。其实幼儿园也是如此,老师往往特别喜欢那些聪明、能干、乖巧的小朋友,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往往很头疼,各方面的压力迫使他们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其次,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叶先生说做教师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简单一句话,所耗费的心血是无穷的。怎样才能养成习惯?老师要身体力行,一进入学校,教师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

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你自己首先不做。特别是对于幼教来说更要身体力行,严于律己。因为小朋友不能理解老师纯语言的说教,模仿又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不夸张的说,你的一言一行真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就如叶圣陶所描述的那样:“要从最细微最贴近的事物做起,绝不马虎了事,例如门的开关,我要叫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知道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我希望从小就给小朋友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事细微之处,慢慢培养他们各方面好的品质。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小朋友,时刻谨记叶老的教导,时刻谨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九

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的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的工作。虽然这篇文章是叶老在1941年所写,距今70多年了,但仍然对我们,对现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一读。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

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叶老说:“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

譬如,我想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并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因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伴随终生。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十

寒假一再延长,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3月2日起,我们在家开始了网络课堂。大家猜一猜,我给谁当的老师?没错,就是我的妈妈。

想当老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要把当天的作业做完,然后细读汪老师的笔记、观看她的讲解视频,再在草稿本上演练一两次,一切准备就绪,我才给妈妈当老师。记得在我们学习认识方向时,我就按照汪老师传授的密诀,做了个方向标,圈出书上的关键字、确定观测点,借助风向标帮助妈妈认识方向,并教她记住观测口诀:东南西北顺时走,走完一圈又到东。妈妈听了我这浅显易懂的方法,很快就明白了。妈妈有时“笨笨的”,会提出很多问题,听不明白的地方我还要想想办法换个方法给她讲,每次我一讲完,她就对我说:“说得真好,给你点赞”!我就特别开心,于是我坚持天天给妈妈当老师!

经过锻炼,我也敢在班里当小老师了,还把讲解视频发到了班级群里。虽然我当时特别紧张,一道题讲下来,手心里全是汗,但效果却非常好,汪老师还大力表扬了我,给我鼓励,让我信心大增。自从当了“吕老师”,我现在在表达上越来越勇敢了,也了一些经验。

亲爱小伙伴们,你们也想当老师吗?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篇十一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一个词儿,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念,怎么写,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该怎样使用它才得当。一个句子,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说,怎么讲,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语气和情调,该用在什么场合才合适。一篇故事,不但使他们明白说的什么,更要借此发展他们的意识。一首诗歌,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什么,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显得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觉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以后的努力不是不产生效果了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有一个或多个的原由,我根据我的经验,观察剖析找出原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能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