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9:34:41 页码:10
2023年《心灵管理》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2023-11-11 19:34:41    小编:

读后感是对于作者思想、观点与情感的接受与交流,使读者进一步认识自我与世界。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读后感范文,希望它们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一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篇合格的读后感,我只是将最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体会,用不太好的文笔写出来。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二

大概数了一下,这可能是读的稻盛和夫的第12本书了。读完之后,整理一个感觉就是对稻盛和夫了解之后,再查漏补缺,补充细节。

比如,西乡隆盛也叫西乡南洲;那个冒着战火劝稻盛和夫的父母送他去读中学的老师叫土井;那个让他读大学的老师叫辛岛;那个给他找到松风工业公司的老师叫竹下寿雄;那个夸他毕业论文不逊于京都名牌大学生的老师叫内野正夫;那个卖了房子给他开公司的人叫西枝一江;那个跟他亦师亦友的人叫宫村久治。

他说,这些人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有今天的他。当然,这些感恩可能是他事后回想起来,才如此感激的,那么当时做出如此纯粹帮助他的人,他们的做法要更崇高一些。文中有两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一是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略了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幸福的源泉。其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都需要幸福的能力。也许会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物质基础”,而其实,这个物质基础的高低也来自于心灵。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就更要求我们时刻经营自己的心灵,坚守该坚守的,在世俗的奢靡中保持头脑清醒。

二是身处适应的“磁场”,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p133-p136)。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所处场所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辗转这么多单位做实验,我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拿钱多的却是正式工。所以临时工大都对正式工抱怨不已,这个“磁场”就造就了临时工大都想着何时转成正式工,我也可以“不干活”,却不会想等他成了正式工,也就是成了被下一批临时工抱怨的对象,如此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断成长,面对人情世故,当我们可以对喜欢的人冷漠,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时,也就成了我们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

时光转瞬,原来真的如此。我们做事越来越看重结果,所以实现的时候不再注意方式方法,而是不择手段。这是因为“世人只关注人成功时的光环”的普世价值观改变了我们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做人最难的是要不在乎别人的目光,自己坚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大部分民众却习惯性站在人多的地方。最朴实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零零总总,书不尽言,生活之中,个人自有成长吧。

以前想不起在什么地方听过这样一句话:在论及日本改革触动部分阶层既得利益时,有一个日本人也曾不假思索大放厥词:中国和韩国遍地是钱,为什么不去抢,非要苛给自己人?写读后感时我在网上遍寻此人,却没有信息,只有一个博客里,说这个人叫西乡隆盛,他留下过南洲翁遗训,固也叫西乡南洲。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三

听过自我管理,企业管理……什么是心灵管理呢?如何管理?读完《心灵管理》一书耗时5(后续还会复习思考)min,以5min输出一句话笔记:

整本《心灵管理》,由稻盛和夫及其很多其他人的举例说明:“我们要重视人生必须管理的三个方面,即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其中的心灵管理,需要抑制“自我”,让“真我”呈现。怎么理解?自我即对自己有利,真我则从自我对他人有利。”

稻盛和夫是一个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作为企业家,他曾成立两家公司,并双双跻身世界前500强。在企业管理上,做事做人无可挑剔,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尊重。为保日航,他在78岁高龄之下,毅然出山拯救,无所畏惧。

在稻盛和夫《心灵管理》一书中,这些闪闪发光的认知/行动点值得我们学习:

1.稻盛和夫先生说:“生命中的贵人决定你的人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能指点一二的老师,能辅助我们在人生重大转折点时,做出很不错选择。

2.人生在世,需要三方面的管理:健康管理、才智管理和心灵管理。

3.什么是“心灵管理”呢?就是抑制“自我”,让“真我”呈现。怎么理解?自我即对自己有利,真我则从自我对他人有利。

4.释迦讲,人要开悟需要六项修行,称做“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项十二个字。致力于这六项修炼,心志得以磨炼、人性得以完善,人生就会顺利。释迦说,再进一步开悟,人死后就能进入极乐净土。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四

大概数了一下,这可能是读的稻盛和夫的第12本书了。读完之后,整理一个感觉就是对稻盛和夫了解之后,再查漏补缺,补充细节。

比如,西乡隆盛也叫西乡南洲;那个冒着战火劝稻盛和夫的父母送他去读中学的老师叫土井;那个让他读大学的老师叫辛岛;那个给他找到松风工业公司的老师叫竹下寿雄;那个夸他毕业论文不逊于京都名牌大学生的老师叫内野正夫;那个卖了房子给他开公司的人叫西枝一江;那个跟他亦师亦友的人叫宫村久治。

他说,这些人缺了哪一个,都不能有今天的他。当然,这些感恩可能是他事后回想起来,才如此感激的,那么当时做出如此纯粹帮助他的人,他们的做法要更崇高一些。文中有两点,我个人非常赞同。

一是很多人重视身体管理,才智管理,却忽略了心灵管理。心灵管理是幸福的源泉。其实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幸福来自于心灵。我们都需要幸福的能力。也许会有人说,我现在还没有达到那个“物质基础”,而其实,这个物质基础的高低也来自于心灵。

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很大,就更要求我们时刻经营自己的心灵,坚守该坚守的,在世俗的奢靡中保持头脑清醒。

二是身处适应的“磁场”,才能发挥伟大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会因为所处场所的不同而产生巨大的差异。面临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辗转这么多单位做实验,我发现在国有企业中,干活的都是临时工,拿钱多的却是正式工。所以临时工大都对正式工抱怨不已,这个“磁场”就造就了临时工大都想着何时转成正式工,我也可以“不干活”,却不会想等他成了正式工,也就是成了被下一批临时工抱怨的对象,如此恶性循环。

有一句话说,我们不断成长,面对人情世故,当我们可以对喜欢的人冷漠,对不喜欢的人笑脸相迎时,也就成了我们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

时光转瞬,原来真的如此。我们做事越来越看重结果,所以实现的时候不再注意方式方法,而是不择手段。这是因为“世人只关注人成功时的光环”的普世价值观改变了我们成长中最最重要的东西。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五

书,我确实还没有读完,也不知道未读完就写读后感合适不合适,只是觉得我应该写一写,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老师读书,稻盛和夫——《心灵管理》。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六

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读过许多企业家写的自传和知名作家写的企业家传记,企业家奋斗过程中的谦虚、坚韧与执着,曾经一次次打动过我们。可是,他们成功后除了不厌其烦地述说那些成功往事,很难再有更深入的主题。他们陶醉在自己的成功中不能自拔。稻盛和夫,是少有的能够把主题深化的商业领袖。

他在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和kddi,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提炼心智。

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超脱和追求,使得稻盛和夫得以拥有了俯瞰人生的视野。

他在著作《人为什么活着》中指出:“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有人成功了,觉得自己了不得,态度变得令人讨厌,表示其人格堕落了;有人成功了,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成功是一种磨难,一语惊人。许多中国一线企业家,可以经受任何灾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对待艰难困苦,人们往往会铆足了劲,以百倍的警惕对待任何一丝一毫的危险。可是当成功降临,他们却看淡了那些更巨大、更可怕的风险。一种傲慢的自负毁了他们!

稻盛和夫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1997年6月,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医生告诉他已经患上了胃癌。他一点没有恐惧,只是淡淡地回应:“喔,是癌症吗?”他听完医生的宣告,没事人似的,继续搭乘新干线火车到本州岛西侧的冈山县区对一批中小企业家作演讲,然后又跟一些学员喝了点酒交流意见,直到深夜才回家,和平常一样上床休息睡觉。

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他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并正式皈依佛门。此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这位商界中的哲学家现在的希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瓷哲学,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稻盛和夫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派。他说:“当人们问为何京瓷能够一直保持成功?我总是这样回答:是由于它有坚定的经营哲学,并将之与员工共享。”

在拜金主义肆虐的今天,到处充斥着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们对正义传统的蜕化无动于衷,对良知和灵魂的沦丧日趋麻木。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七

关于稻盛和夫的书,这几年跟着老师读了不少,到如今的《心灵管理》。这本书简单易读,推荐序开头,具体案例结尾,中间的内容也和之前读过的书相似,稻盛和夫和大家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及领悟,读起来熟悉而亲切,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敬天爱人”,“作为人,何为正确”,“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全书的正文分为三部分“对人生的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巨大而深沉的话题,都引人深思。

思考人生,人生是一个贯穿古今的话题,也是一个追随生命始终的话题。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我们时不时都会思考,回忆过去,总结当下,畅想未来。在我们小的时候,大家一定都有一个成为某某家的梦想,梦想着改变世界。慢慢的长大,随着见闻的增多,才发现世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改变世界,改变国家,甚至是改变我们小小的家庭都是那么的困难。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太骨感。于是我们跟着别人一起投入到了人云亦云的潮流中,人生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迷离扑朔。有的人跳进了所谓的一线城市,只为寻找机会为之一搏,还有的人不堪沉重的压力,喊出“逃离北上广”。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懵懵懂懂地摸索着前行。人生几十年,并不算太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但不论长短,轰轰烈烈或是平平庸庸,我们都不应该虚度自己的年华,多一分思考,少一分迷茫。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想必很多人都没去认真想过,亦或是想了但没有答案。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更好的生存。有的人追求金钱地位,渴望活在别人的称赞声中,也有的人追求名誉为了获得自我满足。所有的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们该知道除了物质还有精神。

人生有成功,有失败,有幸运,有灾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人生的风浪磨练人的灵魂。在死亡到来之际,人生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都无法带走,拼搏奋斗的也好,处心积虑得来的也罢,统统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稻盛所说的,我们应该修练心性,提升心智,祈求死亡时的灵魂比我们降临到世间时的灵魂更为高尚,寻求心安,寻求理得。

人生决定于在命运中与什么人相遇。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稻盛在他的人生路上,遇到了多位良师益友,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拼命努力,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但我认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也未必黑,关键在于自身。

有人曾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能登上巅峰。”君子固然能有帮助,小人对于我们的成长中也必不可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识千般人,才能有全面的进步。

《心灵管理》读后感篇八

书,我确实还没有读完,只是觉得我应该写一写,记下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这是我第一次跟着老师读书,稻盛和夫——《心灵管理》。

我平常不太会去看这类的书,觉得只是在讲大大的道理,不切实际,还不如去看小说,找点乐子。而且我一直都奉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理念,平常都不太爱读书,经常往外面跑,只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才会很认真的去读,其他的书,有的看过了就忘记了,有的看了一半就不想看了……《心灵管理》也是闲暇的时候会看一下,但是看不久,看了几页就会做其他的事情,这也是我还没有看完书的原因之一。

书还没有读完,我就说说已经读了一部分的感受。到目前为止,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做自己”。我们不需要想别人想的,做别人做的,喜欢别人喜欢的,我们只需做好自己。通俗一点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跟随自己的内心,只要你心无歪念,而且有利他大于利己的心,你做出来的事都会是美好的,即使有时候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但是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别人”都是浮云。

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怎么才能弥补呢?就是整天想有的没的,连上课也没有心情了。一两天之后就去读书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然后联系到要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想法。最后就联系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其实我自己已经尽力把事情做好了,真的是尽了自己的能力,我不必懊悔,结果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其他人喜欢怎么想是他们的事情,反正我无愧于心。就是这样,整个人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最后,我对自己的两次无故缺席读书会也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己是做错了,

态度不端正,过于随意,不去读书会招呼也没有打一个,不过这周的读书会是彻底忘记了,更不用说要不要打招呼这回事。对此,我还是深感歉意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是我对读书会的感受。去读书会就像是上课,说很重视,没有,不重视,也不是。基本固定的星期三晚上,探讨一下人生,思考学习书上教我们的东西。兴趣来时就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稍退就有时候开一下小差。认真的问了一下自己,读书会于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第三,我是真真切切想跟老师做实验,但对读书不太感兴趣也是我的真实情况,老师您说不跟您读书就不能跟您做课题,这真的是给我出了难题。好好考虑了一番,我会为了能跟老师您做实验,而申请重新加入读书会,这也是为什么老师一提出每个月不能请假或者缺席两次的要求时,我会马上的答应的原因。不过我不知道老师您会不会接受我的再次申请,毕竟我的动机不纯粹,本身也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