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8:32:14 页码:10
2023年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通用16篇)
2023-11-13 08:32:14    小编:GL顾

演讲稿可以在公开场合引发共鸣,激发听众的思考和情感。演讲稿的撰写要注重语法和标点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明显的语言错误。精彩的演讲稿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演讲的技巧和风格。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一

今天是端午节,我很兴奋带着爸爸快步跑到昂立作文班参加端午节活动。

到了昂立,我与同学们统一着装听从老师的指挥随时准备出发。

出发了!我们一路蹦蹦跳跳十分开心,刚到富兰城堡,迎面扑来了浓浓的艾草香,两根粗粗的艾叶正纹丝不动的站岗呢!楼梯旁也有细细的艾叶,它们像娇小的服务员一样,欢迎着我们。

进到二楼,我赶紧找了一个座位坐下来,爸爸也坐到了八号包间,我的身边就是艾草,坐着都能闻到香香的艾草味,老师开始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与屈原的历史渊源,我们听得聚精会神,还积极踊跃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夸我们是好孩子。

老师在做讲解时,家长们已经为我们做香囊了,我看着爸爸一手托住香囊的下方,一手在细心的选最好的艾叶,我好奇的问老爸:“选什么样的艾叶才是最好呢?”爸爸十分耐心的回答:“不能选那些扎手的根,因为会扎破香袋。”随后,爸爸拿挑好的艾叶在鼻子边闻了闻,接着说:“还要选有香味的。”“哦!”我恍然大悟,我也拿起爸爸选好的艾叶闻一闻,哇,香气扑鼻而来,爸爸装好后,用手往里摁一摁,最后轻轻的扯着拉绳,又使劲一拉,一个完美精致的香囊出工了。香囊做好了,老师让家长与孩子们站到台前,让家长们把亲手做的香囊送给孩子,爸爸拿着香囊郑重地帮我戴上,还细心温柔的帮我整理衣领,他还说:“祝女儿学业提升聪明伶俐!”后来老师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蓝丝带,蓝丝带是爱与关怀的象征,我要把它送给顾家的爸爸,我拿着蓝丝带,笨拙的系了一个很丑的蝴蝶结,我以为爸爸会一点也不喜欢,可是我看到爸爸满脸幸福的看着那个蝴蝶结。

回到座位后,老师还带我们玩了一次寻宝游戏,奖品十分诱人,是可以免费吃牛扒的优惠券哦!“开始!”老师刚喊完,我们就大喊:“啊,快点,迟了可没有了。”我们一拥而上,翻箱倒柜,生怕轮到自己就没有了,我找了很久,可我连一张优惠券的影子都没看见,耳边总是别人欢笑地说我找到了的声音,我心里有点不舒服,为什么别人找到了,我没有找到?真是羡慕嫉妒恨,我来到八号包间,爸爸笑着说:“你们真像一群强盗来抢东西。”我也笑了,我用力的翻开沙发,发现沙发角落里有一张票,我与另一个同学同时看见,可是他先拿走了,真气人!最后,我以失败告终,一张票都没找到。

这次端午节真有趣,这肯定是最让我难忘的一次了。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二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xx赞美端午节主题。

演讲稿。

端午节前夕,商店超市都开始叫卖着粽子,价格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现天价粽子。一边是商家为促销而打着漫天的广告,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的严查买粽子送礼。不知什么时候,粽子这么神圣的食物也和腐败挂上了勾。

记得小时候,剑阁乡下过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产,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喂鱼的祭品。剑阁因地处川北,大多数地方山高缺水,水稻产量又低,糯米很少种。剑阁是没有粽子的。

剑阁农村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分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别叫大端阳、中端阳、末端阳。而一般的家庭只过大端阳。大端阳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出嫁的女儿会在端午节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儿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馒头。头一天发好酵面,端午节一早就开始和面。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鸠、有的像喜鹊、有的像青蛙…条件好的还会蒸各种馅的包子。当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们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欢的斑鸠,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闻了又闻,爱不释手。直到馒头冷了,才掰了斑鸠的小腿慢慢品味着,回味无穷。

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一年粮食不够吃,大女孩都远嫁绵阳等富裕地方。在大集体那个年代,我们村很少有人家蒸过白面馒头。端午时节,正是麦收季节。经历了青黄不接的二三月,每个人都翘首期盼着这个可以吃饱的节日。金黄的麦子,飘着诱人的麦香,飘荡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生产队就会把还未晒干的麦子,折算斤两后分几十斤给各家各户,让人们可以过一个饱胀的端午节。在那样一个机械化落后的时期,要把这些还带着水分的麦粒,磨成白面,几乎不可能。而乡下人自有办法,他们不用晒干麦子,就把这些麦子用筛子去掉麦壳,淘干净后和着井水,用石磨磨成浆,那连着麦皮的面浆,白中带黄,从石磨流出来,就像小小的瀑布挂着。这时候,院子里热闹开了,每家每户都忙着推腰磨子,大孩子帮着妈妈推磨,小孩子则围着石磨转圈、叫喊着、兴奋着。

一会儿,父亲开始抱着麦秸,把锅烧热;婆婆则熟练的用高粱做的锅扫把,沾一点菜油,刷一下锅,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麦浆倒进锅里,用锅铲轻轻一刮,很快,一张有软又香的水摊面馍就起锅了,放进干净的竹筛子里凉一下。一张两张,还不等凉好,就被围着锅台的孩子一抢而空。婆婆一边叫着:“慢点,慢点,别烫着”。孩子们则不管,早就饿瘪了肚子,就等着去填饱。他们也不去计较那白味的水摊面的味道,只觉得它软软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则站在锅台边,不停地刷着,直到刷完为止。她也不会提前尝一口。

孩子们都差不多了,就把后面剩下的面皮,切成小块,放一些盐葱吵一下,那便是端午节上的美味。

而我们家小时候姊妹多,分的粮食少。婆婆管家,为了节约麦子,一年最多只能有一次这样的享受。婆婆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水摊面膜,就鼓励我们和她一起去拾麦穗。因为大集体劳动,有的麦子很成熟,加上太阳晒,就有麦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会去拾麦穗。别人睡午觉时,我们就戴顶草帽,跨一个竹篮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麦穗。有时候运气好,一个中午就能拾一篮子。估计队里出工的时间,就回家。(因为怕队里发现没收),然后把那些麦穗晒在自家院子里,等积累多了,再用小锤去捶。看着那些胜利果实,心里向往着下一个端午节的美味。

那飘着麦香的端午节,已留在了记忆深处,而那美味的水摊面也留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又是一年端午节。超市的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令我垂涎欲滴。于是,试着想回家亲自动手包回粽子。

家人从菜市场买回一包竹叶,我立即着手处理,先将它放进瓷盆里用清水漂洗浸泡,备好待用。又从米袋倒出用来包粽子的糯米,同样进行了清洗浸泡过滤。女儿从冰箱里拿来事先储备的豆沙,又将花生米辗成粉末与肉松搅和成馅料。这是女儿的奇思妙想。望着就绪的糯米和馅料,挽起袖子我包粽子的行动开始了。

拿出两片竹叶折成锥形的小“漏斗”,舀上一勺糯米放进斗里垫底,填上豆沙花生粉末和肉松搅成的馅料,然后用左手大拇指轻轻一压,再用糯米覆盖摁紧。接下来左右翻转,一个严严实实的米粽包好了,最后用线索将它扎紧,棱角分明结实的粽子做成了。

女儿站在其旁,看着包粽子是件容易的事,嚷着要动手。拿好叶片学着大人的模样,照着刚才我包的方法做了起来。这时,她折出的锥形斗出现裂缝,填进的米粒稀稀落落地直往下掉。我对她说:“包粽子看视容易,包的时候有难度,更有包扎的技巧。”说完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的一招一式,她的装模作样。由于馅料少漏斗不够严实,包出的粽子松松垮垮没有棱角,用线索一扎全散架了。看着包的粽子散了架,满脸的不爽,站在身旁说:“我不包了!”

没有她的干扰,准备好的那点糯米和馅料,很快在盆里见了底。

“这些包好的粽子先要放进锅中煮上半小时,粽子吃起来才更有嚼头。”家人说。

女儿按耐不住地在厨房和客厅间走动,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吐着满身热气的粽子,香味更浓。逗留在厨房的竹叶香,飘进客厅溢满屋子。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煮熟的粽子,不停地吞咽口水,显出孩子特有的馋相。急忙端过小碗装上,迫不急待地剥开粽叶。

她手忙嘴呼着粽子,接着吃了起来:“哇噻,真好吃!粽子还带淡淡的竹叶香。”煮熟的粽子色泽诱人,特别是这奇思妙想的馅料,吐出肉松的香气诱人。女儿那般吃的馋相,坐在一旁的奶奶提醒说:“慢慢吃,盘子里还有。”吃完粽子,她又冲着我叫嚷:“老爸,再给我来一个。”然后,感慨地背出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家人欣慰地笑了。

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不满帝王沦丧国土,愤然跳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常常思念他。后人每到五月初五,自发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江中;相传长沙有位叫区回的人,白日梦见屈原显灵,说祭祀的食物被蛟龙窃走,并要他转告乡邻,以后投物再裹上蓼叶,绑上五色线,蛟龙看见会害怕不敢再吃。区回把这奇遇告诉了乡邻,人们就按屈原的吩咐做粽子。神奇的传说告诉我们,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惹人喜爱的菱形粽子,不仅有颜色和滋味,更是对古代诗人屈原的怀念。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必不可少活动,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今年的6月12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将迎来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据说,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大夫屈原情系百姓,心忧天下,当他得知楚国被秦军攻破后,就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就有了后来赛龙舟的风俗。百姓们把用楝树叶包裹,外缠彩丝的饭团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粽子习俗。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为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佩香囊、赛龙舟、办诗会,来纪念屈原,庆祝节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越来越多的渗入了我们的生活,这曾经最热闹的活动,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我们似乎不再眷顾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而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些西方节日。当我们还沉寖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xx年,韩国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听了这些,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而如今,这个我们过了二千多年的传统佳节眼瞅着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是怎样的尴尬与无奈。

中国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文化内涵丰厚,它们留存着先民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须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大家共同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神州大地彻彻底底的辉煌起来!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让我们一起缅怀屈原》。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演讲时刻注视着你?

麦子金黄,演讲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演讲着你的呼吸?

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演讲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渔火,重演讲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

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

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棕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

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

一只棕子如何香飘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

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

你那悲壮的一跃。

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

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三

端午节,对于成年人来说,除了对屈原的纪念,还有对家乡,对儿时的怀念。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记忆中的端午节。

演讲稿。

端午节前夕,商店超市都开始叫卖着粽子,价格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现天价粽子。一边是商家为促销而打着漫天的广告,一边是国家三令五申的严查买粽子送礼。不知什么时候,粽子这么神圣的食物也和腐败挂上了勾。

记得小时候,剑阁乡下过端午节是不吃粽子的。粽子是南方特产,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而喂鱼的祭品。剑阁因地处川北,大多数地方山高缺水,水稻产量又低,糯米很少种。剑阁是没有粽子的。

剑阁农村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分三次过,农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别叫大端阳、中端阳、末端阳。而一般的家庭只过大端阳。大端阳也是最隆重的节日。出嫁的女儿会在端午节回娘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儿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馒头。头一天发好酵面,端午节一早就开始和面。馒头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鸠、有的像喜鹊、有的像青蛙…条件好的还会蒸各种馅的包子。当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们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欢的斑鸠,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闻了又闻,爱不释手。直到馒头冷了,才掰了斑鸠的小腿慢慢品味着,回味无穷。

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一年粮食不够吃,大女孩都远嫁绵阳等富裕地方。在大集体那个年代,我们村很少有人家蒸过白面馒头。

端午时节,正是麦收季节。经历了青黄不接的二三月,每个人都翘首期盼着这个可以吃饱的节日。金黄的麦子,飘着诱人的麦香,飘荡在村庄的每个角落。

在端午节的前两天,生产队就会把还未晒干的麦子,折算斤两后分几十斤给各家各户,让人们可以过一个饱胀的端午节。在那样一个机械化落后的时期,要把这些还带着水分的麦粒,磨成白面,几乎不可能。而乡下人自有办法,他们不用晒干麦子,就把这些麦子用筛子去掉麦壳,淘干净后和着井水,用石磨磨成浆,那连着麦皮的面浆,白中带黄,从石磨流出来,就像小小的瀑布挂着。这时候,院子里热闹开了,每家每户都忙着推腰磨子,大孩子帮着妈妈推磨,小孩子则围着石磨转圈、叫喊着、兴奋着。一会儿,父亲开始抱着麦秸,把锅烧热;婆婆则熟练的用高粱做的锅扫把,沾一点菜油,刷一下锅,然后用勺子舀一勺麦浆倒进锅里,用锅铲轻轻一刮,很快,一张有软又香的水摊面馍就起锅了,放进干净的竹筛子里凉一下。一张两张,还不等凉好,就被围着锅台的孩子一抢而空。婆婆一边叫着:“慢点,慢点,别烫着”。孩子们则不管,早就饿瘪了肚子,就等着去填饱。他们也不去计较那白味的水摊面的味道,只觉得它软软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则站在锅台边,不停地刷着,直到刷完为止。她也不会提前尝一口。孩子们都差不多了,就把后面剩下的面皮,切成小块,放一些盐葱吵一下,那便是端午节上的美味。

而我们家小时候姊妹多,分的粮食少。婆婆管家,为了节约麦子,一年最多只能有一次这样的享受。婆婆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水摊面膜,就鼓励我们和她一起去拾麦穗。因为大集体劳动,有的麦子很成熟,加上太阳晒,就有麦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会去拾麦穗。别人睡午觉时,我们就戴顶草帽,跨一个竹篮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麦穗。有时候运气好,一个中午就能拾一篮子。估计队里出工的时间,就回家。(因为怕队里发现没收),然后把那些麦穗晒在自家院子里,等积累多了,再用小锤去捶。看着那些胜利果实,心里向往着下一个端午节的美味。

那飘着麦香的端午节,已留在了记忆深处,而那美味的水摊面也留在了时代的记忆里。

又是一年端午节。超市的柜台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令我垂涎欲滴。于是,试着想回家亲自动手包回粽子。

家人从菜市场买回一包竹叶,我立即着手处理,先将它放进瓷盆里用清水漂洗浸泡,备好待用。又从米袋倒出用来包粽子的糯米,同样进行了清洗浸泡过滤。女儿从冰箱里拿来事先储备的豆沙,又将花生米辗成粉末与肉松搅和成馅料。这是女儿的奇思妙想。望着就绪的糯米和馅料,挽起袖子我包粽子的行动开始了。

拿出两片竹叶折成锥形的小“漏斗”,舀上一勺糯米放进斗里垫底,填上豆沙花生粉末和肉松搅成的馅料,然后用左手大拇指轻轻一压,再用糯米覆盖摁紧。接下来左右翻转,一个严严实实的米粽包好了,最后用线索将它扎紧,棱角分明结实的粽子做成了。

女儿站在其旁,看着包粽子是件容易的事,嚷着要动手。拿好叶片学着大人的模样,照着刚才我包的方法做了起来。这时,她折出的锥形斗出现裂缝,填进的米粒稀稀落落地直往下掉。我对她说:“包粽子看视容易,包的时候有难度,更有包扎的技巧。”说完我手把手地教她。我的一招一式,她的装模作样。由于馅料少漏斗不够严实,包出的粽子松松垮垮没有棱角,用线索一扎全散架了。看着包的粽子散了架,满脸的不爽,站在身旁说:“我不包了!”

没有她的干扰,准备好的那点糯米和馅料,很快在盆里见了底。

“这些包好的粽子先要放进锅中煮上半小时,粽子吃起来才更有嚼头。”家人说。

女儿按耐不住地在厨房和客厅间走动,终于等到粽子出锅了。吐着满身热气的粽子,香味更浓。逗留在厨房的竹叶香,飘进客厅溢满屋子。女儿目不转睛地盯着煮熟的粽子,不停地吞咽口水,显出孩子特有的馋相。急忙端过小碗装上,迫不急待地剥开粽叶。

她手忙嘴呼着粽子,接着吃了起来:“哇噻,真好吃!粽子还带淡淡的竹叶香。”煮熟的粽子色泽诱人,特别是这奇思妙想的馅料,吐出肉松的香气诱人。女儿那般吃的馋相,坐在一旁的奶奶提醒说:“慢慢吃,盘子里还有。”吃完粽子,她又冲着我叫嚷:“老爸,再给我来一个。”然后,感慨地背出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诗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家人欣慰地笑了。

粽子是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他不满帝王沦丧国土,愤然跳江自尽。屈原投江后,人们常常思念他。后人每到五月初五,自发用竹筒装上食物投进江中;相传长沙有位叫区回的人,白日梦见屈原显灵,说祭祀的食物被蛟龙窃走,并要他转告乡邻,以后投物再裹上蓼叶,绑上五色线,蛟龙看见会害怕不敢再吃。区回把这奇遇告诉了乡邻,人们就按屈原的吩咐做粽子。神奇的传说告诉我们,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

惹人喜爱的菱形粽子,不仅有颜色和滋味,更是对古代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头一天,见一同学拿一束艾叶,说明天过端午节,刚在路边买的。我开玩笑说告诉我,我上山为你采去。

但只是说说而已,既没有买艾叶,也没有做粽子,实际上根本就不会做,并不内疚。因为我对儿子说,明天过端午节,他在电脑前打着游戏,漫不经心地说过呗,有什么不一样的。不仅仅是儿子,就是我自己,似乎早已不把端午节当回事了。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是乡村很隆重的节日。我们不知端午节和屈原有关的那些传说,只知端午节是个快乐的可以吃鸡蛋的节日。

往往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就想象着穿新衣、戴鲜花、吃鸡蛋的情景,高兴地睡不着觉。头天就在为端午节做准备了,去山上采艾叶、折桃枝,插在门框上,是辟邪的,预示着一年的好光景。去邻人家要篙木、月季花,放在盆子里,用水泡着。端午节早晨,母亲早早醒了,做粽子,煮鸡蛋。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于是眼还未睁开,就吃了母亲递过来的鸡蛋。母亲说,趁着太阳出来前吃鸡蛋,一年都不生病,不胃疼。尽管知道太阳不会霎时就跳出来,但还是急急地吃鸡蛋,很有点庄重神秘的感觉,生怕吃晚了,肚子疼。

顾不得再睡了,就起床,用篙木、月季花浸泡的水洗脸,清香、洁净,说是这样百毒不侵,蚊子不敢近身。还要在头上别着月季花、篙木,满头的五彩缤纷,趴在水缸边上,在水里留影,俊得不得了。然后是吃米粽子,甜丝丝的。然后是分鸡蛋了。平日很少吃到鸡蛋,早早地盼端午节,也是为了吃鸡蛋。母亲一般分给我们每个姊妹6个鸡蛋,2个鸭蛋,2个鹅蛋。我尤其喜欢鸭蛋鹅蛋,鸭蛋是咸的,蛋黄流油,香极了。鹅蛋大,蛋清玲珑剔透,吃起来软软的,都不舍得吞下。现在吃鸡蛋、鸭蛋、鹅蛋怎么也没有小时候的感觉了。

我们分到这些宝贝后,都会各自找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留着慢慢食用,哪能像猪八戒一样吞了人参果还不知滋味。我们也时常吓唬对方,说知道鸡蛋的藏身之处,吓得各自都用小眼睛趁对方不注意时扫描一下自己宝贝的方位,生怕被发现了,宝贝不翼而飞。这招用的最好的是我哥,他毕竟大我们几岁,诈我们的技术高明。他常常突然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作势向某个地方奔去,吓得我们赶快扑向我们的鸡蛋。他一次次地诈我们,我们一次次地上当,一次次地绞尽脑汁地换地方。其实他并不打算抢我们的宝贝,他就是觉得好玩,老是吓唬我们,我妈说他了,他还是不听。天天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后来我也学会了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稳如泰山,笑眯眯地不当回事,使得我没了兴致。我说你也假装怕一次,他说这都是我用的招,我才不上当了,还有就是我的鸡蛋、鸭蛋、鹅蛋都吃了。你们快吃,不然就粘了,坏了,不好吃了。真让他说中了。

每每第二天上学时,同学间一定会谈论吃鸡蛋的事,相互问分了几个鸡蛋鸭蛋鹅蛋,一般都是10个,成了约定俗成的数字了。有的家庭标新立异,让孩子用手抓两次,能抓几个是几个,同学说自己的手太小了,有如来的手那样大就好了。那时候我们不知别的故事,但对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事却熟烂于心。我说你的手若有如来的大,全村的鸡蛋也不够你抓的。大家笑。

那个时候我们只知自己吃鸡蛋,很少问母亲吃过没有。那个时候真让人怀念,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这些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的欢乐呀。

今年的端午节,我吃了一个鸡蛋,先生和儿子拒吃,说天天吃,不稀罕。买来的粽子,他们说不好吃,不如吃米饭。晚上,我们包了水饺,这是我们全家一直喜欢吃的饭,也算是延续了过端午节吃水饺的传统了。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四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一拉家长里短。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里回想父母的恩慈,儿女应该成为父母一生辛劳的返息,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亲情的时候再后悔,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史上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我今年7岁了,是一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让我难忘的节日,有热闹的春节,快乐的儿童节,开心的中秋节……但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今年的端午节了。

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洗脸、刷牙,然后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问爸爸:“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却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鲜嫩的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或者豆子。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

上午,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回了艾草,挂在门上。据说在端午节这天,门上挂艾草,不仅可以保健康,还可以去邪恶,招百福。我家门上挂有艾草了,今后我们一家人都会健康平安。

端午节不仅有趣,还有美味可口的粽子,我喜欢过端午节。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五

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六

我们这里的端午节不叫端午节,而是叫五月端。五月端就是端午节的意思。所谓“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这是端午节的地方一个俗称吧了,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有的叫重五节、五月节等等。

在所有的节日中,我小时候对五月端还是情有独钟的。原因是五月端这个节可以吃到鸡蛋和粽子,可以扣花荣,可以用艾草勾兑的水洗澡,特别好玩,特别有记忆,特别有感觉。对小孩子来说这是小孩子的节日,感觉蛮有意思的。

对端午节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煮鸡蛋吃,我在家中是老大,总要让着弟弟。那时物质还不太丰富,家中煮了几个鸡蛋,弟弟一个人就吃掉大半。有一年他吃了好多,我二爷家又送了不少煮好的鸡蛋来,我当时不在家,弟弟一个人全吃了,他吃够了,以后见到鸡蛋再没有兴趣了。这件小事情让我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出问题,做人也一样的,如何把握好一个度最重要。也有人会夸大地说:要想使其灭亡,首先要使其疯狂。

后来长大后才知道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俗,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大江大河,没有地方可以划龙舟;再大点知道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曲原的。

前几年听说端午节被韩国江陵“端午祭”注册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端午节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自xx年开始,端午节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每年放假一天。在文化逐渐多元、信息日益丰富的今天,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着不少挑战。这迫切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既要保持传统,又要适应当今人们需要。在我的每年旅游计划中,对端午节还是没有安排的,只安排了“五.一”,“十.一”及清明等节日,可见端午节对我来说还只是童年的记忆。

传统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但愿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不再遭遇端午节的尴尬!

心中的端午节,是令人向往的,是有着美好记忆的,是童年最好的记忆缩影!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七

上就要端午节了,有种暮然回首的感觉。昨天突然的看见了一人家门口的许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没怎么去想,就觉得是端午节过了许久了。

而端午节似乎和淅淅沥沥的雨是分不开的。每次端午节便是带上一把雨伞,带上奶奶给的几块钱,带上满满的期待,和着几个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龙舟比赛了。其实看比赛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买许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猪家门前路过,偷偷的狠狠瞄上几眼,便可以高兴几天。童年的快乐可以简单到如此地步。

记得我中考的时候是在端午节以后,而母亲也在中考前回来了,这是我仅有的几次和母亲在一起过的除了春节以外的节日的记忆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还生病了,把母亲急坏了。

转眼便又要到端午节了,如果口袋能带上几块钱,手里撑着一把雨伞,拿着几个奶奶做的包子,心里会有多高兴。真想再去故地重游,看上一场龙舟,淋个落汤鸡也好。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八

小的时候,我对端午节的记忆,是从吃粽子和黏米饭开始的。

说起粽子和黏米饭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那是大约我3岁的时候,那一年的端午节,幼儿园的小朋友“鹏鹏”神神秘秘的对我说;我会包粽子了,我和妈妈一起包的。我说;那有啥呀!下学后我也和妈妈包粽子。晚上我迫不及待的把想包粽子想法说给了妈妈,妈妈真就买了江米、小枣、苇叶、马莲等等包粽子的东西。恰巧姥姥去太姥姥家了.我们倍感无助。

多亏妈妈还算懂行,先把米用水泡好,把苇叶.马莲.小枣煮了。我们就开始包了,心想这有啥呀,不就是把米和小枣往里包吗,由于妈妈也没包过粽子,就出了洋相,妈妈不是把苇叶弄坏了就是捆不住米和小枣。我就更别提了用挺大的苇叶就捆了一小点米,连小枣都没放进去。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包了半天都没弄成,妈妈说咱们这样吧!把苇叶平铺在笼屉上,把泡好的粘米和小枣放在上面蒸。

当然粽子是没包成但是蒸了黏米饭,味道也不错。粽子吗还是姥姥从太姥姥家回来后,她老人家给包的,那天我在姥姥手把手的指导下,终于包成了像样的粽子。

小小的粽子,看似简单其实这里面有大的学问,做人做事都是一个道理。看似简单的事是要认真地对待的。

因为我出生在农历五月初五,同为教师的父母就给我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名字——端午。

于是,从我记事起,我每年都要在端午节这一天过生日。每年端午节这一天,我都感觉是我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端午节到了,我的生日也就到了。

我13岁的那年,妈妈教初三,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我一整天都看不到妈妈。偶有时间,妈妈就会问起我的学习情况。我总是抱怨地说:“妈妈,你不要自己的儿子了吗?”妈妈也总是带着歉意的目光看着我说:“妈妈怎么能不要自己的儿子呢?可我在学校里还有四十几个孩子要管啊!”

这年的端午节马上要到了,我不知道多少次翻看日历,盼望着自己生日的到来。可是,就在端午节到来的前一个星期,妈妈却告诉我一个让我愤怒的消息:她不能陪我过生日了!

为什么?我大声呼喊。你真的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要了吗?妈妈看着我,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一会儿,她才哽咽着说:“今年的端午节,我要带领学生们去参加中考。妈妈不能扔下学生们不管啊!”

“我不管!你必须留在家里给我过生日。你必须在家过端午节!”我坚定地说。

端午节到了!爸爸一大早就把我喊起来:“祝你生日快乐!”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放学回到家,我期望着妈妈为我准备好生日蛋糕。可是,我看到的是书桌上的一封信:

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妈妈知道,你长大了,你一定会理解妈妈。你一定能比较出来,是你一个人的生日重要还是四十多个孩子的前途重要。我是你的妈妈,我还是四十几个学生的班主任老师,我是他们的主心骨啊!你一定希望妈妈的学生都能考上重点中学!

妈妈知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等妈妈回家再给你补一个生日吧!

看着妈妈的信,我忽然感到自己太自私了!我后悔自己和妈妈怄气!我拿起了电话……。

记忆中,那个端午的味道是孤独的。但我知道:我长大了!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时光,总是不留情面的带走些什么,与此同时,她又带来些什么。看!又是一年端午节即将来临!尽管如此,但这个端午始终比不上那年我在家乡过的端午节!

前些日,几场雨滋润着大地,纷飞起舞的云彩还是那样的捉不住影儿!心情更是烦躁不安,因为我不喜欢雨一直连绵不断的下。清晨,被阳光惊醒后觉得轻松了了许多。往年五月的天是闷热得让人焦躁不安的。睁开朦胧的睡眼,并不十分愿意马上起床。醒后懒懒地在床上闭着眼睛躺个二十来分钟,想些与现实不怎么接近的事物几乎成了我多年的习惯。仿佛这成了我生活地一种乐趣。不觉中神思已回到我久别了的家乡地端午节!

又是一年的端午,好多年都没有在老家里过个自己怀念的端午节了!温州的端午节在我看来和平时的日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并不是这里的节日没有家乡的热闹,而是自己没有了在家里过端午节的那种特别的情愫罢了!这些年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在心里泛起无数小时候端午节的画面。我不知道自己以后还能否在家乡过个像小时候一样的端午节,所以只要到这个时候我便会不自觉地想到那些年珍贵的回忆!也许在我,睹物思情的日子会时常有之,但没有哪个时候有今天这般来得真真切切!

前些日子,家乡的外公打电话来,问我端午能不能回去。妈妈想了想老家离温州还是有些远的就算了吧。外公听到这个声音好像有点哽咽,我连忙安慰他我暑假会回去的。外公告诉我,外婆很想我。听到这话,该轮到我的声音哽咽了。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婆是被我忽略次数最多的人,但到现在我才知道她是很喜欢我的,至少她很想我......

好了,那些心酸的回忆,不谈也罢。到底是好多年没有回老家了,记忆中的那些节日地气息或许到现在已经是模糊不堪的了。然而,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在脑海里努力的去勾起一些端午节的场景来,或多或少能给我一些在温州过端午节的安慰!那些记忆每次浮起时内心总是悸动地,要知道,在哪我都不可能忘了家乡的节日,它留给我的情我无法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出来的!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九

六一节度过后,端午就款步而归了。她从花明柳岸入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走来,从我深深的期盼中走来。

我的故乡在河南,村庄都是群山,山上风景都是那么的美丽,一条清澈的小溪丛巍峨的山间溢出。

端午,是勤劳纯朴的村民们的小憩的日子。这天,全村男女老少早早的吃完饭,在晒谷上围城方阵。年轻的小伙子、小姑娘尽情的跳舞、对歌,给平静安宁的村庄增添了热闹的气氛。

晚上,乡亲们会在晒谷坪上燃起篝火,在火的旁边围成一个圆圈。火光照亮了村庄,点缀着夜空。乡亲们各自从家里拿来粽子,鸡蛋,煮蒜互相品尝、赠送。那热闹的场面,那淳朴的风情风俗令我至今忘怀。当送出最后一个粽子时,自己的身边已堆了一大堆。这种古朴纯正的民风一直保留在遥远的村庄甜了一代的山民。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全身长满了又大又紫的脓包,疼的我不的安宁。这时,爷爷说:“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正所谓: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此正是:“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一拉家长里短。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里回想父母的恩慈,儿女应该成为父母一生辛劳的返息,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亲情的时候再后悔,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史上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春节那般隆重热闹的景象,没有清明节那样的悲伤,没有七夕节的浪漫,没有国庆节的激动…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无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妈妈带我上街买绒线,鱼食。吃玩饭,妈妈又带我们去河边割艾草。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傻孩子,你知道吗?用艾草洗澡,带艾草是为了驱魔避邪。撒鱼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虽然屈原投江是一个传说,但经过日积月累,它已成为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程序。

终于到了端午节!上午,我帮奶奶包粽子。看奶奶那灵活娴熟的动作,可真让我羡慕啊!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的粽子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问奶奶:“奶奶,你怎么这么会包粽子啊!教教我呗?”奶奶笑着说:“好啊!”于是,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先那一片荷叶,舀点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几个我爱吃的蜜枣,往中间这么一放。果真像玛瑙一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接下来的重点来了。我笨拙的将荷叶围绕糯米弄起来。啊,惨!糯米弄多了,都露出来了!我赶忙向奶奶求救。幸好及时送到,经过抢救,平安脱险。我望着眼前这个形状不怎么规则的粽子,心里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饭后,妈妈让我们去洗艾草澡。这是我的弟弟怎样都不去。我便取笑他胆小鬼,他便和我闹起来。我们两人在奶奶旁边打打闹闹。妈妈也只是说:“小心点,别伤着奶奶!”这时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谣:“端午节,快来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粽叶青青糯米香,欢乐融融盼佳节。端午节,已来到,剥壳尝棕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红绸黄袍做香囊。”我和弟弟也不闹了,坐下来静静地听奶奶唱歌。过了一会儿,弟弟吵着说:“奶奶,奶奶,我还要听!”奶奶和妈妈笑着说:“好啊,不过你得先去洗澡哦!”弟弟嘟着小嘴说:“那好吧!”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我们洗完澡后,妈妈给我们扣绒线,看着手上五颜六色的绒线,我们开心极了!

现在的孩子们,渐渐的遗忘了传统节日。他们就得传统节日毫无乐趣可言,反之坐进他们心中的却是西方的节日,即所谓的“洋节”。我自认为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因此,我呼吁:不要遗忘传统节日。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没错,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根”,要时刻谨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当布谷鸟清脆的歌声飞过门前的皂荚树,村东头的山坡上,小麦已是一片金黄,期盼的端午节就要来了。乡村的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在人们的翘首相望中姗姗来迟。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相约经过那片麦地,看着笑弯了腰的麦秆,妈话就在我的耳边响起——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

村东头的小麦地里人影匆匆,一浪赶着一浪的金黄在人们的脸上闪烁,生产队正组织人力在收割麦子。布谷鸟掠过人们的头顶,叫声依然那样清脆。爸爸说,快割吧,你听,布谷鸟都在吆喝“割麦插禾,割麦插禾”呢!妈妈望着趴在草地上抓蚱蜢的我笑着说,你还不起来,布谷鸟都在骂你“龌龊哥哥,龌龊哥哥”呢!我不知道布谷鸟到底在说什么,但我只知道等小麦打出来分到各家各户,端午节就来了,我就可以跟着端午节,美美地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饭菜,还可以拿着妈妈亲手蒸出来的馒头,一边吃一边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生产队的仓库门前人头攒动,金黄的麦粒把悬着的大钩秤笑得前俯后仰。家家户户都挑着箩筐来分麦子,大人们忙着过秤称麦,小孩子在人缝中穿梭,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妈身后,看着妈妈将自家分到的麦子倒进箩筐(其实也只有三二十斤),我自告奋勇地抓起扁担的一头,让妈妈将绳子一道道绕在扁担上,然后,我在前,妈妈在后,将麦子倾斜着歪歪扭扭地抬到村子里的一间大磨坊。磨坊里一台柴油磨粉机隆隆的叫着,淹没了本来就听不清楚的喧闹声。我家人口最多,妈妈总是叮嘱师傅将麦子多过几道磨,虽然面粉不及人家的白,但斤两竟多了很多。捻着雪白细腻的面粉,馒头的香味已经侵入鼻翼。

初四的夜晚,待我们五兄妹睡后,妈妈一个人忙着准备明天的端午节,爸爸常年在外为生产队创收,最早也在第二天上午回来。厨房的香气总是诱得我闭不上眼,悄悄起来,看见煤油灯将低矮的厨房映得黄亮,妈妈正系着围腰在悄然忙碌。新出磨的面粉倒在一个大脚盆里,妈妈用水轻轻地调和,一会儿弯腰双手用力揉搓,一会儿用两个指头捏起面团,高高拉起,当面团能拉起一条线的时候,妈妈会拿出一块老面(其实就是酵母)将其碾碎,均匀地撒在面粉上,然后又一次揉搓。昏黄的灯光在跳跃,妈妈额头上的汗珠滑过脸颊,我伸出小手轻轻地帮妈妈拂拭脸上的汗珠,看见妈妈微笑着将揉和均匀的面团用一个瓷盆盛着,盖上簸箕,用旧棉袄蒙上。“睡吧,明天早上就有馒头、包子吃了!”我咽下一口唾液,跟着妈妈回到房间,枕着端午节的馒头进入了梦乡。也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吵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星星依然在窗口眨眼,妈妈已经准备蒸馒头了。端午节的阳光穿过门缝,厨房里正弥漫着浓雾一般的蒸汽,浓郁的馒头香味把我们兄妹五个早早地诱到锅边。父亲一清早就赶着毛驴拉着板车回来了,我们一人举着一个馒头小鸟一样将父亲围成风景,等到父亲在板车上取下久违的鱼肉,端午节也就真正来到我们家里。端午节来了!房门顶上的砖缝里插满了我和妹妹割来的艾草和菖蒲,爸爸蘸着雄黄酒在我们兄妹五人的额头、手臂依次圈过,新酿的米酒从锅边溢出香甜。饭前,妈妈还不忘叫我端送一碗水酒,捎上两个馒头给隔壁的“二爹”(二爹是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七十多岁了,但孤身一人)送去。端午节的午饭比平时丰盛得多,鱼肉虽然少,但毕竟属于我们自己,再也不必担心哪碗好菜要留给客人,飘着油花的猪肝汤可以无拘无束地喝得滋滋响。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将一桌饭菜吃得精光,妈妈闪着泪花望着父亲笑了。记忆中的那个端午节我敞开肚子吃得很多,下午的时候肚子一直胀痛,妈妈不停地帮我揉着肚子,还笑着说,看你吃多了吧,又不是你一个人的端午节?布谷鸟又一次飞过门前那棵皂荚树,揶揄地叫着“龌龊哥哥,龌龊哥哥——”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

期盼已久的“端午节”终于到来了,我迷恋那阵阵的棕香,我迷恋那淡淡的艾叶的味道,我迷恋那伏魔降妖的雄黄酒的味道,我也好奇那赛龙舟的壮观景象,还有我最喜爱的五彩绳系在胳膊上的感觉。

日上三竿,所有人家里喜气洋洋充满了欢笑。有些人给门口放上了艾叶、菖蒲,家家户户激情四溢,都来为端午节点缀一丝色彩,马上院子里、楼道里,都飘满了陈陈棕香,如同人在竹林中品尝着入口清香的香茶一样磬人心脾,望着林旁的小溪,闻着林中的花香,轻盈而又凉爽。一阵喧哗,打断我眼前的美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哇,好美的棕香,我这时迫不及待的让妈妈帮我煮粽子,望着那绿叶包裹的粽子,我不禁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吃到嘴里,我在炉子周围焦急的等待着,妈妈笑着说:“好孩子,别急一会就好了。”过了很久粽子才出锅,我迫不及待的剥开粽子,狼吞虎咽的把它吃下,好香甜啊。说起这端午节还有一个动人而又美丽的传说。

秦国士兵将楚国攻破,诗人屈原万分悲痛,写下绝笔后,抱石跳入汨罗江自杀,楚人听说屈原自杀后,纷纷自发到汨罗江内打捞屈原的尸体,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他们将包裹糯米的粽子投入到江中,又给江里倒雄黄酒,迷昏蛟龙,就这样,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就在这一天去江里投粽子,倒酒。慢慢的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当天,妈妈要在这天给我搓五彩绳,五颜六色的丝线穿插在一起,显得格外美丽,搓好以后,妈妈给我的手脚,各带了一个,寓意吉祥如意,以后的生活五彩斑斓。

啊!“端午节”五彩缤纷的端午节,吉祥如意的端午节,在我们心中永远香气十足,熠熠生辉,带着我们美好的祝愿永久流传下去!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投入了滚滚激流。两千多年后,农历五月初五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包粽子、划龙舟、煮鸡蛋,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们家每年端午节时也都吃粽子。妈妈包粽子的手艺是跟奶奶学的,咸粽子、甜粽子、红枣粽子、花生粽子…妈妈都会包,但是我认为妈妈包的肉粽子是最好吃的。

今天,我也想体会端午节包粽子的乐趣,所以打算也和妈妈学习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提前两天就浸泡在清水中,每天换水两次,其次是把粽叶清洗干净,用水略煮,让其变得柔然而有韧性,然后就浸在水中。把自己喜欢吃的红枣、蜜枣、花生、葡萄干等洗干净准备好,如果包的是肉粽子,就要把事先腌制好的腊肉洗净切块备好。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开始开工了,先把两个或者三个粽叶围拢起来圈成一个漏斗状,然后把少量粳米放入“漏斗”中,填入自己想吃的红枣、花生、蜜枣之类的东西,用粳米盖满整个“漏斗”,然后用其余的粽叶顺着“漏斗”的方向缠绕,最后用绳子系上就完成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喜欢吃肉粽子,也赶紧学着包,刚用粽叶把“漏斗”圈好,才放入粳米,还没来得及放肉呢,漏斗就散开了,米都撒了出来,我又试了几遍,不是粳米放多了,就是粳米放少了,一会包个“饿老汉”,一会包个“大胖子”,我不但没包好,还弄的满身都是水。

后来,妈妈告诉我,在南方端午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呢,你在网上看看赛龙舟的视频吧!我迫不及待的在百度视频中敲入“赛龙舟”三个字,啊!……。广阔的江面上数支龙舟拼的你死我活,每支龙舟上有十几人划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龙尾敲鼓。这样壮观的场面真是热闹。

龙舟响当当、端午粽飘香,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其实是地道的故乡情。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是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我又盼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因屈原而神秘,而又因为吃粽子,赛龙舟让我们小孩所喜爱。天刚刚亮,我看见奶奶在挂艾草、艾草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我奶奶为什么要挂艾草,奶奶说可以避邪。所以每当看到挂在门口的艾草,我又隐隐有点害怕。

不大一会儿,家在农村的表哥表妹都来了,我最期盼节假日和大家在一块欢乐的玩耍,现在甭提有多高兴了,我发现她们的脚腕和手腕都系着五颜六色的花绳子,原来农村蛇多,系上五颜六色的花绳子可以吓跑蛇,避免蛇咬,原来如此有趣!

一会儿,奶奶端上来了热腾腾的粽子,我奶奶可是包粽子的高手,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清香扑鼻。青青的叶儿包裹着香甜,我们每人拿着一个粽子:轻轻的剥开第一层,充满着对香甜的可口。

吃完粽子,我们又要去看赛龙舟,我们一路上你追我赶,欢歌笑语洒满路间:“一碗烈酒解得了忧愁,淡淡的苦艾插在大门口。糯米粽子香飘巷外,三湘的歌儿情调悠悠”。

过端午节,我最喜欢从电视上看现场直播的龙舟赛。一条条造型是龙,火红色的船从起点一下冲出去随着船尾有节奏的鼓声,队员们喊起了"一二,一二"的号子,队员们手持船桨,合着号子有力的划动着船桨,每个人的船桨都是同时落,同时起,水花四濺,船行的笔直。

看龙舟赛,那真是太激动了!一会儿自己中意的船领先,一会儿自己的船被别人超过,看着自己的船遥遥领先,我就很自豪;"我眼力真不错,这条船一定能赢!"看见船被别人超过,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想着;"加油呀,冲上去!像刚才那样超过它!

终于,比赛结果见分晓,如果自己中意的船取得了好成绩,我便炫耀似的对大家说;"看见了吗?这就叫眼力,我就知道它会取得好成绩,如果自己中意的船没取得好成绩,奸险便装作什么事也没发生。

比起看激动人心的龙舟赛,我更喜欢品尝端午佳节的独特美食—棕子!

棕子的外貌是碧绿色的外衣,里面白、糯而香甜的糯米饭,米饭里还有枣、豆子、葡萄干等果料。

一般我吃棕子要先闻。不剥皮,先深深的闻一口棕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然后迫不及待的打开棕叶,你以为我要吃吗?不,还是闻,闻一闻那香甜的味道。

下一步才是吃哪!看那结白的糯米里嵌着一块红宝石般的枣,那一定是要一口先吃掉枣。然后再一口口的把棕子整个吃掉;糯米又香又软,果料散发着无法言表的香味,两者结合在一起,再配上棕叶的清香,那真是赛过王母娘娘的蟠桃啊!遇上美食,人们就顾不得自己的仪态了。每当我品尝完这人间美味后,便会手儿粘粘,嘴边还粘着几粒米,满意的回味一下。去卫生间洗脸洗手了!

啊!端午节,你不仅带给我视觉上的盛宴,更带给我味觉的的盛宴。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起床便赞叹道。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便投入滚滚的激流中。

做了这种梦,我不禁全身发抖。对屈原忠贞报国的热忱,我自愧不如。我对端午节的理解是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这都是大家在端午节经常干的事。怀着对端午节的不解,我去寻味了妈妈,妈妈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不如上网本站。”

我打开电脑到百度搜索栏里一搜——呀,真让我大吃一惊,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个结果,看来端午节比现在的欧洲杯还热门呢。

我打开了几个网页看看,个个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呢。有关于吃粽子的,有关于赛龙舟的,有关于喝雄黄酒的……而端午节的习俗更是数不胜数。

于是,我把在网上搜到的关于端午节的东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

通过网上的搜索,端午节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想到了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有着无法诉说的怀想和敬仰。屈原将自己独立于岸后的跳河,他的忠贞为国,他的忧国忧民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屈原执着的爱国之情已经生生不息,愿他做为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灵的制高点。将激励我们世世代代学会逆流而上,学会默默承受风风雨雨的洗礼,摆脱一种伤痕一种疼痛的阴影,珍藏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至高无上的尊严。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一

今天,妈妈告诉我,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假期了。我有些奇怪地问妈妈:“端午不就是吃粽子吗?还要特地放一天假,就是为了让大家好好地吃粽子?”妈妈说:“看来你对端午节还不大了解哦,上网查查资料吧,你就会知道,端午可不是简单的粽子节呢。”

上了百度,在搜索栏里输入“端午”——呀,真让我大开眼界啊,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个结果,看来比最红的小沈阳还热门呢。

我打开几个网页看看,端午真是个很有意思的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的意思相当于“初”,“端五”也就是“初五”;端五的“五”字与“午”相通,因为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好几种说法,分别是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革命女诗人秋瑾、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百越族的祭祖节。

而端午节的风俗,就更是数不胜数……。

“怎么样,端午节只有吃粽子吗?”见我看得那么专注,妈妈凑过来打趣我。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在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也是为了不让蛇来咬,就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欢粽子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出自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之手。想当年,屈原站在汨罗江边,哀叹国家衰败,奸臣当道,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江中。人们为了纪念他,便设立了端午节。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上艾蒿。走进楼道就闻到一股清香,带着一点苦涩味,据说艾蒿能避邪。还有的地方的人们还要喝雄黄酒,给小孩儿抹雄黄酒。传统医学认为初夏邪气重,皮肤多有寄生虫,所以要在端午节时饮用和涂抹雄黄酒、熏艾蒿来祛邪、驱虫、除病。浓郁的酒味混合着艾蒿的清香,估计邪气就不敢靠近了。

钻进厨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哈哈,是粽子的味道。传说,当年屈原跳江后,当地的人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用竹筒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粽子渐渐简化为用粽叶包了。吃粽子容易,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将2~3张粽叶错开折叠,折成漏斗状,将泡好的糯米倒进去,加几颗红枣,再把“漏斗”包起来,用棉线缠绕起来,系一个活结,吃的时候方便打开,再用清水泡一段时间就可以上锅蒸了。说完粽子,再来谈谈咸鸭蛋。刚买回来的咸鸭蛋可真把我吓了一跳,乍一看我以为是用泥巴裹着的。洗净之后,蛋壳呈青灰色。

煮熟后,剥开蛋,不过剥蛋也是一个技术活,每次鸭蛋都被我“残害”。蛋黄是决定鸭蛋好坏的重要条件。好的蛋的蛋黄是有些红色的,差的就是黄色的。每年端午,我都想起了屈原,仿佛听到了他的哀叹……让端午的习俗一直传承下去吧!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在饭厅快快乐乐的吃着粽子,我突然问爸爸:“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他也不知道,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自己去翻书查找。

相传在古代,楚国谋士—屈原深受楚怀王的重用。那些卑鄙小人就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渐渐不用他了,屈原见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悲愤不已。有一回强大的秦国派人找楚怀王议和,屈原看出这是秦王的阴谋,便去劝阻楚怀王,没想到楚怀王不但不听他的,还将他驱逐出都城。结果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关机牢房里,三年后因忧郁成疾死在了秦国。楚怀王死后,楚襄王即位后,整天吃了玩,不理朝政,楚国一天一天衰弱下去。屈原多次劝说楚襄王,反而被流放到了遥远的汨罗江边。后来亲王占领了楚国的都城,屈原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因不愿做亡国奴而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跳进了滚滚的汨罗江里,后来百姓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面投放粽子和鸡蛋,希望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还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在江面上划来划去以便驱赶水怪。从此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就把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喔,原来端午节是这样来的。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二

在我国传统的节日里,端午节是最有色彩、最有味道的。而刚刚过去的这个端午节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感触。

临近端午节,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卖荷包的小摊,尤其是在龙城广场附近,这里的荷包品种多,颜色鲜艳。手工制作的荷包更是吸引了许多人欣赏购买。

看,有昂首打鸣的公鸡、顽皮的金猴、憨态可掬的小狗、象征着好运的灯笼……一个个形态逼真,看的我眼花缭乱。特别是鼓着大眼睛的金鱼,摆动着花瓣似的大尾巴,似乎是刚要游出水面。

回到家里,发现外婆早就买来了粽叶,准备包粽子吃。妈妈说买些现成的粽子就可以了,何必这么麻烦,外婆却笑着说买来的粽子吃着有啥意思,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粽子,更是传统的文化、习俗和节日的气氛。

这时我看见家里的窗台上摆放着青青的艾草,精美的荷包中散发出淡淡的香草味,厨房里散发出浓浓的粽香味。啊!这就是我们的端午,我们的文化,我们特有的节日味道。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三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2018)

上就要端午节了,有种暮然回首的感觉。昨天突然的看见了一人家门口的许多的枯萎的艾草和菖蒲,没怎么去想,就觉得是端午节过了许久了。

去年的端午节的记忆仍旧那样的清晰,转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记得去年端午节近乎是睡过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时候醒来了,有些饥饿,发现床头有一个粽子,于是抓起来就剥了吃了,也算是过了一个端午节。事后才发现粽子不是给我的。而前年的端午节好像连粽子也没吃,就如此的过过来了。

这搁小时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时候特别的喜欢过端午节。奶奶总是会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许多的粽子,蒸很多的包子。现在看来,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状的,颜色也不像现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却是很好。我们总是带上很多的熟鸡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里的蛋和别人去碰撞,看谁的坚硬,要是赢了的话是很有成就感的。现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样多的咸蛋呢,大多是浪费了。

而端午节似乎和淅淅沥沥的雨是分不开的`。每次端午节便是带上一把雨伞,带上奶奶给的几块钱,带上满满的期待,和着几个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龙舟比赛了。其实看比赛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买许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往夏猪家门前路过,偷偷的狠狠瞄上几眼,便可以高兴几天。童年的快乐可以简单到如此地步。

记得我中考的时候是在端午节以后,而母亲也在中考前回来了,这是我仅有的几次和母亲在一起过的除了春节以外的节日的记忆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还生病了,把母亲急坏了。

转眼便又要到端午节了,如果口袋能带上几块钱,手里撑着一把雨伞,拿着几个奶奶做的包子,心里会有多高兴。真想再去故地重游,看上一场龙舟,淋个落汤鸡也好。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四

“今天是端午节。”,我一起床便赞叹道。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边仰天长叹一声,便投入滚滚的.激流中。

做了这种梦,我不禁全身发抖。对屈原忠贞报国的热忱,我自愧不如。我对端午节的理解是吃粽子,划龙舟,喝雄黄酒这都是大家在端午节经常干的事。怀着对端午节的不解,我去寻味了妈妈,妈妈对我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不如上网。”

我打开电脑到百度搜索栏里一搜——呀,真让我大吃一惊,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个结果,看来端午节比现在的欧洲杯还热门呢。

我打开了几个网页看看,个个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呢。有关于吃粽子的,有关于赛龙舟的,有关于喝雄黄酒的……而端午节的习俗更是数不胜数。

于是,我把在网上搜到的关于端午节的东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

通过网上的搜索,端午节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想到了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有着无法诉说的怀想和敬仰。屈原将自己独立于岸后的跳河,他的忠贞为国,他的忧国忧民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屈原执着的爱国之情已经生生不息,愿他做为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我们心灵的制高点。将激励我们世世代代学会逆流而上,学会默默承受风风雨雨的洗礼,摆脱一种伤痕一种疼痛的阴影,珍藏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至高无上的尊严。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五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每年都盼望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因为这天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吃粽子、赛龙舟的好日子,我早就盼望看赛龙舟、吃粽子了。

一大早上,我就和爷爷奶奶一起来到松花江边看赛龙舟的表演,赛场上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爷爷领着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一个可以观看龙舟的好地方。刚好龙舟比赛就开始了,我第一次观看这样壮观的表演,心情激动得无法形容,虽然早上的气温比较凉,可是我能感觉到我的手心已经出汗了。这时裁判正和参赛队员们讲一些注意事项和比赛规则。再往前看是那一条条颜色各异的龙舟如一条条巨龙卧在江面上,龙头高昂,龙身挺拔,龙尾灵动威武壮观。

比赛开始了,只见三个龙舟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出了赛道,运动员们个个使出了浑身的劲拼了命地往前滑,鼓声响成了一片,这时观众也传来了为运动员加油呐喊的声音,我兴奋地高喊起来,我和爷爷、奶奶为蓝队加油、打气。运动员们更是齐心协力用尽最大力量加油追赶,尤其是蓝队队员们,他们滑得很整齐像是一个人在滑,蓝队已经领先,其他二队已经远远的落在了后面,蓝队在今年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眼前的那一幕一幕在我的脑海里回荡,我也要好好学习才能更好的努力创新,实现我的理想与目标。

朋友,每当蝉鸣荔熟、稻花飘香的时候,请到我的家乡来,来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比赛吧!

龙舟比赛那天,大街小巷到处悬挂着醒目的标语,插着鲜艳的彩旗。眉开眼笑的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潮水般地涌向峒河两岸。此时,人声鼎沸,彩旗飘扬,好一派节日的气氛。

看,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十几条龙舟头咬尾,尾接着头,从上游鱼贯而下。两岸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每条龙舟颜色各异,龙头千姿百态,张着椅角,睁着双眼,栩栩如生,犹如条条真龙在戏水。龙舟上的健儿穿着红背心,头上用白毛巾扎成英雄结,个个如同出征的战十,显得格外精神。

“轰隆隆”礼炮一响,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飞行。岸上的人们欢欣鼓舞,击掌喝彩。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心落后,那奋勇争先的场面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葵扇,双脚不停地上下跳动,使出浑身解数。划桨健儿使尽平生气力,木桨上下飞舞,动作整齐一致,劈风斩浪,向前奋进。敲锣打鼓者一边打鼓,一边呐喊助威。

看龙舟比赛,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千万观众的心。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涛时起时伏,变幻莫测。龙舟比赛夺标的那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么?它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龙舟健儿不辜负观众的重望,他们沉着、镇定,挥着肌肉鼓鼓的臂膀,拼命划着。他们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划桨法:木桨人水角度小,深度浅,频率快。有一条龙舟遥遥领先,成了群龙之首,终于夺魁。他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仰,激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就这样,龙舟比赛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但那催人奋发的锣鼓声仍在我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还在我眼前闪现。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来看看富有民族特色的龙舟比赛吧!

我心中的端午节演讲稿篇十六

今天,妈妈告诉我,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假期了。我有些奇怪地问妈妈:“端午不就是吃粽子吗?还要特地放一天假,就是为了让大家好好地吃粽子?”妈妈说:“看来你对端午节还不大了解哦,上网查查资料吧,你就会知道,端午可不是简单的粽子节呢。”

上了百度,在搜索栏里输入“端午”——呀,真让我大开眼界啊,一下子就搜到了3,950,000多个结果,看来比最红的小沈阳还热门呢。

我打开几个网页看看,端午真是个很有意思的节日。端午也称端五,“端”的意思相当于“初”,“端五”也就是“初五”;端五的“五”字与“午”相通,因为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也有好几种说法,分别是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纪念革命女诗人秋瑾、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百越族的祭祖节。

而端午节的风俗,就更是数不胜数……。

“怎么样,端午节只有吃粽子吗?”见我看得那么专注,妈妈凑过来打趣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