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13:06 页码:7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实用9篇)
2023-11-11 22:13:06    小编:韩yang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一段时期内所经历的种种,尤其是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反思总结。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整理思路、收集资料等。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一

20xx年,我刚到文联工作不久。一次去福州访友,朋友邀我到福州市闽剧院里现场感受了《兰花赋》的独特魅力。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闽剧。最初,只是带着“舍命陪君子”的心态陪朋友去看戏,然而一开场就被丝丝入扣的剧情和人物的精彩表演牢牢地吸引住了,被一种未曾想象到的戏剧力量所深深震撼。等到演员们谢幕之后,依然感受到剧场里的震撼和感动仍在“发酵”,久久不愿离去。我想,这大概就是“文化的魅力”。

“闽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福建颇具代表性的一项优秀传统文化,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那次我观看的《兰花赋》就是闽剧中一部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作品:现场气势恢宏,灯光舞美效果俱佳,演员扮相俊美,表演声情并茂,剧情富有深度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这部剧于20xx年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中,一举斩获曹禺优秀剧目奖及9个单项金奖,得到时任省长习近平同志的批示赞扬。

几天前,我读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书中大篇幅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情缘,体现了他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殷切期望。其中《振兴闽剧“有好戏”》这篇文章,篇幅很长,有10页,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支持闽剧事业发展的往事,我才知道这些成绩背后竟有如此感人至深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闽剧《天鹅宴》《丹青魂》先后荣获“文华新剧目大奖”、第三届“文华新剧目大奖”等多个国家大奖;闽剧演员陈乃春摘取了福州市第一个“梅花奖”。1993年5月23日,第三届中国戏剧节首次走出北京,在福州举办。佳作频出,盛会举办,一时风光,但这掩盖不了福州闽剧当时面临困境:收入保障低、人才引进难、排练演出场所有限等。次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门赴福州闽剧一团、市美术馆等单位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这次会上,他当场决定,当年增加拨款补贴市属专业剧团人员工资,第二年(1995年)起正式列入财政预算。

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倡议创建福州闽剧学校,培养闽剧骨干人才和后备力量。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时福州市自费选送了一批学生到北京舞蹈学院委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开会期间百忙之中,还抽空去看望过这些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对闽剧的传承和发展,怀着十分迫切而诚挚的心愿——期盼闽剧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老艺术家和传统文化能得以保护、传承;年轻演员们能尽快成才、弘扬国粹……如今,闽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穿越了400多年的时空界限,依然焕发艺术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间,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早已揭示文化弥散性地渗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胞中,它的进步是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的存在的,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如今,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中国的“文艺复兴”已经走在路上。“中国模式”的成功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东方取经”之路。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有人发言说,“文联干部是文人中的干部,又是干部中的文人。”作为基层文联的领导干部,也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做文人不易,文人有操守。静守清贫与清高,静守孤独与高傲,融于民间而又卓尔不群,顺流随俗而又孤芳自赏。然而,当下的文人又是幸福的。复兴,百度词条给的定义是: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再创辉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说道。

事实证明,中华文化不是“枯藤老树昏鸦”,也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不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华文化是“不畏浮云遮望眼”,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十年巨大的国家成就和社会进步,渐渐帮助我们找回了失去上百年的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正在走向历史性复兴。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充满活力、开放自信的现代化中国,正在为人类文明留下一份不可替代的文化图谱。

中华文化的复兴发展,才是真正高质量发展。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

就在我脚下这片蕴藏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尤溪,朱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也在生机勃勃地发展、传承与提升。歌舞情景剧《朱子礼乐·儒风雅韵》、舞台剧《书院的月光》、歌曲《九思》和《劝学》以及摄影展、书法展、赏石展等一批具有朱子文化要素的文艺作品,歌曲《尤溪成立苏维埃》、舞台剧《三十万大洋》、情景剧《双梅夜架“红军桥”》、红色收藏品展等一批具有红色文化要素的文艺作品,微纪录片《守摊人》、歌曲《传歌俏》《什地花花》、情景剧《晒秋》具有民俗文化要素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工作者,等待这具有强而有力的文艺气息的时代太久了,他们走进实践深处,观照百姓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文艺作品,全力推进文化强国、文化强县战略的落实,打造尤溪文化软实力,促进尤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尤溪文化以其涌动的力量,融入尤溪河,注入闽江,追逐着那条自远古而来而又奔腾不息的大江大河,很久很久。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二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详实地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足迹,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极具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引领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检察人员要牢牢把握总书记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心系人民的赤诚情怀,全力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牢牢把握思想脉搏,赓续精神血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伟大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17年半中,总结出的思想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是树立“弱鸟先飞”的奋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要看我们是否具备这种意识。松溪县检察院属于山区小院,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树牢“小院也有大作为”理念,结合最高检提出的“质量建设年”和省委提出的“三提三效”要求,建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检察工作“一体化”工作格局,把“弱鸟先飞”的精神融入到检察工作全过程,为检察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助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二是坚定“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要推进检察事业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引领,近年来,松溪县检察院搭建“湛卢青检先锋连”平台,致力把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作为推动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抓手,以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构建梯队化培养模式,搭建特色化成长平台,培养了一批青年干警。但人才培养,道阻且长,院党组仍将持续不断加强对检察干警的能力建设,才能持续推动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传承“点草成金”的匠心精神。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让菌草走出国门,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树立出企业典型,书写出一段段点石成金的故事。作为检察机关,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等方面的新需求,深化态势分析,整合办案资源,强化业务管理,秉承“工匠精神”办精品案件,培育典型案事例,积极推进“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二、牢牢把握实干担当,接续奋斗力量。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精神。要积极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扎实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效率,着力在“快”字上下功夫。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质量建设年”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攻克难点,常态化开展督办督查,以督查促落实、以督查促实干,发挥督查督办机制作用,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有效落地落实。完善机制做法,建立案件数据通报、案卡规范填报交流会机制等,持续抓好业务数据,保障工作质效。

二是提升效能,着力在“优”字上下功夫。要坚持以“精细管理”为出发点立足法律监督职责,守正创新、笃定实干,致力以更大的担当来争取更大的作为。结合业绩考评制度和“两书”制度落实,抓实检察人员考核促履职,深化典型案事例培育,树立“求极致、办精品”思维,强化典型案例学习,让青年检察干警通过在检委会上讲典型案例、在青年讲堂上分享典型案例实践等,不断提升检察履职能力。

三是提增效益,着力在“实”字上下功夫。刑事检察监督提升质效,深化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持续提升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持续做优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案-件比”等。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更加精准,以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监督和执行监督为重点,通过案件评查、执法检查等形式进一步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强化监督力度。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抓住重点,把公益诉讼检察作为坚持能动检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落脚点,进一步拓展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围绕社会治理的难点、人民反映强烈的痛点问题,把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出让领域等作为办案的重点,助推社会治理。

三、牢牢把握为民初心,久续政治忠诚。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初心不忘、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

一是秉承“心系人民”的奉献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人员要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上,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运用法治智慧和检察智慧履职尽责,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是秉承“扎根基层”的赤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三农”工作要做到“三到”:心到、人到、工作措施到,“三进下党”“四下基层”等无不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坚持做群众身边的暖心人。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到”做法,立足司法为民,落实“暖心控申”要求,用心办好群众身边“小案”,优化司法救助效能,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三是秉承“两袖清风”的廉政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产党人要承担起廉政建设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要坚决落实好“能力作风建设年”各项部署要求,持续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常态化长效化,以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引领检察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检察素能提升工程”“学、练、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打造检察铁军。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三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重温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我细细地反复阅读,从中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的改革精神、担当意识和务实作风,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接受了一次触及思想灵魂的深刻洗礼。通过研读,我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和理解,启发了我对如何做好新时代党派工作的思考。

一、发扬为民情怀,始终牢记“人民”二字。

“四下基层”“四个万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提出并身体力行的基层工作实践和群众路线体现,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总书记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以调研开局,虽日理万机,仍然挤出大量时间勤跑基层,深入了解问题,全面摸清实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看齐,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坚定弘扬台盟老一辈的优良作风,围绕泉州发展大局,聚焦中共泉州市委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到基层群众中去,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当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近年来我围绕征地拆迁安置房办证难、帮助老台胞解决生活困难等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撰写提案,呼吁为失地农民盘活固定资产、提高困难老台胞生活补助标准,均得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让我体会到努力履职的价值在于用心用情为人民立言,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提高理论水平,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通过大量事例,多角度客观记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丰富经历、重要理念与实践。比如他在厦门、福州牵头主持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立足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七下晋江调研总结“晋江经验”,以“敢为天下先”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倡导打造“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推动山海合作协调山区和沿海的发展;率先谋划“数字福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守护城市文脉;倡导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木兰溪全流域综合整治、长汀水土流失问题整治等。跟随着总书记的足迹,我仿佛身临其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答好新时代新命题的大量基层实践中提炼的行之有效的真知真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只有全面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才能确保正确的方向,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努力在会协商、善议政上取得实效。近年来,台盟丰泽区工委会深入开展“以执政党为师加强自身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率先创建“盟员之家”,发挥班子成员头雁作用,积极打造学习型盟组织,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究,努力提升“五种能力”,推动了履职质效的提高,我撰写的《关于建立泉州市职业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议》得到泉州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

三、当好参谋助手,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致力于统一战线制度建设,畅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渠道,首创“于山季谈”“琅岐谈心”,身体力行与党外人士联系交友,言行细节处处洋溢着对党外人士的关心,留下了习近平同志与党外人士交友的佳话,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友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统一战线最鲜明的特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为基层盟组织负责人,我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台盟工作的首位,按照上级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政治交接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盟员进一步深化对多党合作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性质地位的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奋发的姿态投身新时代、新征程,彰显台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责任与情怀担当。

四、领悟工作理念,促进泉台融合发展。

习近平同志着眼于大局大势,围绕打破“三不”僵局、推动两岸“三通”、促进闽台交流合作谋篇布局,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始终关注台湾问题、关心台湾同胞,为福建对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上,发挥台盟自身优势,秉承“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以成立台盟泉州市委会乡村振兴台湾专家服务团、台盟泉州市委会专家智库和开展同心思享汇两岸青年读书分享会为抓手,将台胞力量和两岸关系元素融入社会服务中,努力搭建同心同行工作新平台,为泉州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泉台融合发展,助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四

近日,本人认真研读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相关篇章,感觉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因时间仓促,大部分篇目还没有精读细研,但由于以前也有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等四部系列访谈实录,再加上平时的学习,可以说对习近平同志的思想、工作、作风等等有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同志坚定信念、为民情怀、系统思维、久久为功和务实作风,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工作实绩,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始终如一、矢志不移。始终心存家国梦,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大局”,展现出一个伟大战略家为党、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对伟大事业的一往无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担当。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相信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努力在复兴伟业上担当作为,坚韧不拔。做好老干部工作也一样,必须要坚定信念,把工作当事业来做,这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坚信我们能做好。要主动担当作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把对党的忠诚、对习近平同志的敬佩之情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学习他的“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待人们群众像对待父母一样,无论是注重扶贫、四下基层,“不要忘记政府头上的‘人民’二字”,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行动或言论,都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民本”思想,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深入研究老干部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为老干部服务,把老干部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让党中央放心,使老干部满意。

三要学习他的系统思维。习近平同志处理事情从来不会就事论事或片面考虑,而是会用历史的、辩证的思维、全面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系统考虑。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些做法和实践,后来在更大范围推广或持之以恒实践,以及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国之大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等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在做好老干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要知道,没有离退休老干部过去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解决问题时,要从全局去考虑,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去审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考虑老干部各项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要注重提高系统思维,多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施策,这样才能做好老干部工作。只有我们国家各方面工作都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会实现。

不论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飞天梦想、科技自立自强、海洋强国建设都不达目的不罢休,体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意志和为实现梦想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老干部服务工作,还是党的建设工作,或者是信息宣传工作,只要目标明确了,就要持续发力,想方设法实现,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切忌半途而废,朝三暮四。

五要学习他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上山下乡作为农民,或是主政一方,还是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质朴,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不摆架子。下乡调研像是农民的朋友,工作探讨像是邻家大哥,对外交往像是故友重逢。每一次调研都务实深入,每一次讲话都深入浅出,每一次改革都至关重要,真乃民之大幸、国之大幸。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或者干部,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不尚奢华,深入实际、不务虚功,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作风,结合“三提三效”活动,把问题一个一个搞清楚,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崇尚真善美,不搞假大空,多做为民利民之事,多谋为民利民之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决好离退休干部急难愁盼的事情。要认真贯彻好中办发《意见》精神,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为推动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五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客观翔实记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丰富经历,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了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也为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更好担当作为提供了动力源泉。接下来,我从四个方面谈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心得体会。

一是从书内故事中读出大道理。“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同志常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在福州,他时刻把老百姓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与群众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努力做到廉政、勤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发展合力。

二是从家国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习近平同志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从长远和大势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在不断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1992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简称“3820”工程),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发展的蓝图,时至今日,这些战略擘画以其宏大视野和逻辑生命力,依然是新福建建设的基本方略。

三是从奋斗历程中汲取大智慧。“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发展是最大的民生。主政福州期间,习近平同志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发展战略,推行山海协作、谋划数字福建、推进国企改革、治理水土流失、保护三坊七巷、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等,将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思想智慧、文化精髓寓于发展的道路中,带动福州开放型经济风生水起,推动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从众人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心怀百姓,一以贯之,为福州加快发展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他的崇高风范一直为福州人民所铭记。阅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可以真切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着眼长远、胸怀全局的战略思维,大刀阔斧、科学决策的改革思路,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人民、情暖民心的赤诚情怀,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会有更真切、更深刻的感悟。

如今,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和时代使命,我要进一步学深悟透《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展现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脚踏实地、干在实处,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姿态、更大的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清教育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六

近日学习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该书生动展现了习近平同志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学习样本。文中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大量访谈和生动事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筹各方的眼光与韬略,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魄力与胸怀,心系人民、严谨务实的作风与魅力。我们要怀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一是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恰如“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学完第七章节《同心同德兴民兴邦》时,心中感慨万分。习近平总书记80年代在宁德工作时出台了《关于加强民主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民主建设,地委每半年召开一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及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90年代在福州工作时提出“发展党内外的合作共事,是增进党和党外人士团结,做好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条件”;1999年《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发布,由此建立起了省政府和省政协的联系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

与民主党派人士肝胆相照,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善于团结方方面面力量,贯穿于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之中。习近平同志曾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

“援建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正因为有了实践基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体现着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传统,在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共存,体谅包容的和谐政党关系,民主党派与执政党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就是为人民谋福利,在基本目标上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共襄中华复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

二是在勇毅前行中筑牢团结奋进思想基石。“虚心恭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这句话来表示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党外人士意见和建议。凝聚民主人士智慧和力量,关键在于广开言路、渠道畅通。“于山季谈”争相发言,氛围热烈;“一杯清茶的座谈”行之有效,广开言路;“琅岐谈心”谈真心话,掏心窝。各界人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政府有关部门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时间与实践印证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议政求真知,监督讲实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多党合作制度确立以来70多年的光辉历程,有一种不变的初心贯穿始终,成为多党合作的根和魂,根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魂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走进新时代,我们要做参政党职能的履行者,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视角客观、氛围宽松、渠道畅通的优势,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

三是在担当作为中践行人民至上工作理念。《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详细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任职期间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基层的足迹。他深切关心福建百姓生活质量,衣食住行是否得到了保障,帮助地处偏僻穷苦地区的人民寻找脱贫致富之路;在两岸关系上,也下足了功夫,积极推动两岸贸易,促进闽台合作交流。

加快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我们要继承红色基因、光荣传统,作为参政党唯有加强自身建设,才能跟上执政党锐意进取的步伐,承担起参政党的重任。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无论在哪个平凡的岗位中,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三明的嘱托,把贯彻落实体现在干事创业和责任担当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献尽我的一份力量。

百年筚路蓝缕,百年逐梦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八闽大地实现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东南一隅到改革开放前沿,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在山海间奏响了加快发展的交响乐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接续奋斗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让我们踔厉奋发、躬耕不辍,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七

近日,本人认真研读了《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的相关篇章,感觉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因时间仓促,大部分篇目还没有精读细研,但由于以前也有学习《习近平在福建》等四部系列访谈实录,再加上平时的学习,可以说对习近平同志的思想、工作、作风等等有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同志坚定信念、为民情怀、系统思维、久久为功和务实作风,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思想水平和工作实绩,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要学习他的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始终如一、矢志不移。始终心存家国梦,胸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两个大局”,展现出一个伟大战略家为党、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对伟大事业的一往无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担当。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相信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行动上的坚定,努力在复兴伟业上担当作为,坚韧不拔。做好老干部工作也一样,必须要坚定信念,把工作当事业来做,这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坚信我们能做好。要主动担当作为,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把对党的忠诚、对习近平同志的敬佩之情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要学习他的“为民情怀”。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待人们群众像对待父母一样,无论是注重扶贫、四下基层,“不要忘记政府头上的‘人民’二字”,还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等行动或言论,都体现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他的“民本”思想,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深入研究老干部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用心、用情为老干部服务,把老干部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让党中央放心,使老干部满意。

三要学习他的系统思维。习近平同志处理事情从来不会就事论事或片面考虑,而是会用历史的、辩证的思维、全面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系统考虑。在福建工作时的一些做法和实践,后来在更大范围推广或持之以恒实践,以及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等“国之大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等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在做好老干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要知道,没有离退休老干部过去的付出,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解决问题时,要从全局去考虑,把老干部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去审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考虑老干部各项工作,不能就事论事。要注重提高系统思维,多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施策,这样才能做好老干部工作。只有我们国家各方面工作都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才会实现。

四要学习他的“久久为功”。习近平同志的意志是无比坚定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如磐的典型代表。不论是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还是始终如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论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飞天梦想、科技自立自强、海洋强国建设都不达目的不罢休,体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意志和为实现梦想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论是老干部服务工作,还是党的建设工作,或者是信息宣传工作,只要目标明确了,就要持续发力,想方设法实现,通过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切忌半途而废,朝三暮四。

五要学习他的务实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上山下乡作为农民,或是主政一方,还是国家领导人,始终保持质朴,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不摆架子。下乡调研像是农民的朋友,工作探讨像是邻家大哥,对外交往像是故友重逢。每一次调研都务实深入,每一次讲话都深入浅出,每一次改革都至关重要,真乃民之大幸、国之大幸。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或者干部,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不尚奢华,深入实际、不务虚功,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作风,结合“三提三效”活动,把问题一个一个搞清楚,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崇尚真善美,不搞假大空,多做为民利民之事,多谋为民利民之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解决好离退休干部急难愁盼的事情。要认真贯彻好中办发《意见》精神,不断提升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为推动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八

7月8日,《闽北日报》2版以《牢记嘱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题,刊载政和县实验小学校长原校长魏旭方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的心得体会。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出版发行以来,政和县统筹安排、精心指导、组织开展学习工作,政和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多角度、全方位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作出的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彰显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仰追求、为民情怀和品格风范,为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提供鲜活样本和学习典范。

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研读了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2000年9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到政和县实验小学调研。当时我任校长,习近平同志沿着操场边走边听取我汇报学校工作情况,然后走进教室,详细询问班生规模、学生学习情况及老师工作与生活状况。当时,政和县实验小学有1900多位学生,31个教学班,班生规模严重超标,最多的一个班级有74名学生。由于学校面积小,还有两个年级借用少年宫教室上课。

了解完情况后,习近平同志要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并表示省政府将予以支持。不到一个月,学校就获得了省长基金80万元拨款,次年又增加了20万元。2002年上半年,学校扩建工程竣工,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多年来,从政和县委、县政府,到教育局、学校,牢记嘱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做好地方发展的“基础”工作。通过不懈努力,政和县实验小学办学条件、理念、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县教育局深化教育改革,贯彻双减政策,推进全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坚持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率先在全市实行书记校长一肩挑。全县教育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已创建省级达标高中2所,省级文明学校3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1所,省级教改示范性学校4所,省、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各1所。继2016年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认定,被南平市政府评为“教育工作优秀县”后,2021年政和又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

政和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校选准“一校一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育人特色。政和县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悄悄话信箱”是我在任校长时所创建的德育品牌,其育人经验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工作案例入选《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集》,并获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如今,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又升华到了新的高度。在政和县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的肯定,收获了诸多荣誉,其中“福建省特级教师”光荣称号让我倍感珍惜。

20多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嘱托言犹在耳。虽然我已退休,但初心不忘,干好教育事业的信念依然坚定。近几年,我与县里几位退休老领导一起开展传统教育的“补白”工作,共同打造廉政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目前已投入使用。

闽山闽水物华新心得体会2000字篇九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告诉我们: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就是要守住中华文化的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岁月不居,文脉悠悠。中华文脉是文化生生不息的符号,是文化传统的“根”,是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根”就是历史记忆,就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一个拥有历史文脉的国家,一个牢牢把文化的“根”扎在传统文化底蕴上的民族,才有资格、有力量谈文化自信,才有可能对自身文化价值、发展理念、道路制度进行充分肯定。“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经典,是一个城市记忆的载体,它的“根”就扎在福建的历史文化脉络之中,成为闽山闽水中心地带的重要文脉。

1991年3月10日,习近平同志亲自主持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到会同志考察了林觉民故居、黄巷、衣锦坊以及琉球馆等,并就加强文物工作进行了讨论。在会上,习近平同志说:“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再次来到三坊七巷,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况介绍,察看南后街、郎官巷和严复故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提到,习近平同志总是把中华文明的“根”扎在实处。今天,无论是城市化建设,还是乡村振兴大业,我们都不能丢掉中国历史文化之“根”。丢掉了“根”,就失去了中国历史文化之源,也就失去了文化遗产的根本内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化的“根”体现在文化符号的个性上。中华文脉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承载着遗产本身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体系。在城市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格局中,对于中华文脉的传承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日益被放在了突出位置。我们要善用文化遗产,将中华文脉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能切实把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资源,使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习近平同志踏遍闽山闽水,看遍物华,重视物华,让物华说话,就是希望做好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升中国文脉的国际话语权、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还告诉我们:守住民族文化的“魂”,就是要赓续传承民族先贤的精神血脉。“魂”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体现一种民族精神,是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历史连续不断,文化一脉相承。其中,民族先贤的精神血脉,就是我们一代一代不可泯灭的“魂”。这些“魂”,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就是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就是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把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价值传承下去,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重要源泉,也才能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送来丰厚滋养。

闽山闽水,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仅福州三坊七巷,就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倾力推动历史文化名人宣传和名人故居文物遗产保护,其旨归不仅在于重视和保存历史遗迹,也是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保护林则徐系列遗迹,就是典型代表。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福州南大门白湖亭竖立。在揭幕仪式上,习近平同志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故乡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在《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具有灵魂深度的历史意识,那就是在多元文化熏陶中,如何赓续华夏民族先贤“为天下人谋永福”(林觉民语)的核心价值和理念。那些彪炳中国近代史的先贤,他们身上闪耀出来的民族精神,不仅是闽山闽水的历史之“魂”、文化之“魂”、民族之“魂”,而且深深融入到我们的城市精神和乡村精神里,构成了一种历史文化之源。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其晚年最后一段时光是在郎官巷20号的故居里度过的。

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再次到郎官巷的严复故居,在那里驻足良久。严复故居墙上,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所作的题词“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苍劲有力。习近平同志对于闽山闽水孕育出来的伟大历史人物和民族英雄的高度重视,在于肯定了他们为中华文化贡献了伟大的民族基因和精神血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民族振兴之“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沿着习近平同志踏过的闽山闽水的足迹,我们不仅领悟到福建历史文化的“根”,而且感受到福建历史文化赓续不断的“民族魂”。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就要赓续传承民族先贤的精神血脉,将他们的精神能量当作不竭动力,不断激活其生命力,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深入挖掘、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内涵中,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立身处世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