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4:18:47 页码:13
最新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精选8篇)
2023-11-13 14:18:4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总结和回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成长轨迹。写心得体会时,我们要注意文采和修辞的运用,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欣赏。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一

人是透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透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都改变了。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二

一直听身边的朋友说,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门非常不错的校选修课,值得一去。特地在小学期选课的时候留意了一下,400人容量的课程,瞬间被抢了,顿时让我觉得此门课程的霸气侧露,不可小觑。

回顾昨天上课的感受,众多生动有趣,而又奇葩的案例中,我独独最钟情于三个,一个是7哥靳爱兵,一个是北京爱华,还有就是杜郎口,并且想关于这仨案例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77号,4年半,16小时,1500元,500元、、、当从度娘上获取这些数字时,我被震撼了?但很快,当我换位思考了一下之后,表示,还能够理解。我觉得,7哥家人爱的表达、大学这种自由的氛围以及其自身对人生的规划与自我约束的缺乏是造成这场正常人眼中悲剧的主要原因。

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说他“眼里没有活儿”,不满意儿子努力去做的事情。上了初中,每个礼拜回去一次,高中变成一个月回一次,最后一年复习,一年回一次,家里人都在说:“没什么事就不要回去了。”这些年,他父母极少接送他,住校也极少去探望,所以他笃定地认为:“家里人不会想念他。”其实,四年里,他无数次渴望家人能把他领回去,也是因为无法给家人一个交代才丧失了回家的勇气,当看到那张7哥与母亲相拥的图片时,我特理解7哥,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这一丢丢而已。这也许就存在一个爱的给予与爱的需求在里面,作为仍在奔波于物质追求的家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7哥心中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精神层面爱的需求,换句话说,父母认为,我好好挣钱,供你上学,你只要一心学习,其他的就别管了。但事实却不仅如此,毕竟作为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怎会深刻理解,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各种偶像剧,家庭剧,勾起的是他们对精神层面温柔的爱的需求,其实,他们也许,只想要一句;"儿子,妈/爸想你了?"或者“儿子,你真棒?”其实,除了7哥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把他对家人爱的渴望表达出来一外,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也许,仍被种.种亲情问题所困扰,在这里,我只能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了。

北京爱华的那个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我们高中曾听过的一个亲情励志讲座吗?记得那时,我们也被虚拟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老师问我们,此时我们心中最割舍不下谁,大家都普遍说家人(ps我居然割舍不下的事我们家的那只猫,我不在了,谁喂它啊),然后,哭的泪流满面,特别的感动,甚至,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好地学习,不上太多的网,要努力学习,各种,只不过,不到一周,所有人似乎又都被打回原形了?对于此类演讲,我只能不置可否了。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三

目前看到一则趣闻,说是有一个人,进入冷藏室后被无意地关在了里头,顿时他极度紧张,越想越怕,越怕越冷,最后被“冷“得缩成一团,竟在惊恐中死去,可是,当时冷冻机压根儿就没有打开,冷藏室的温度并没有冷到冻死人的程度。那么这个人是怎么被“冻“死的呢?这就是“心理暗示“精神作用的结果。他老想着“我快要死了“,一遍一遍地进行“自我暗示“,结果导致死亡。

所谓“自我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像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种自我暗示,常常会于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对于病人来说,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使人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心境,从而有益于病情的稳定和症状的消除。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破坏和干扰人的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致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紊乱,抗病力降低。

有一位,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吓得要死怕得要命,整天愁眉苦脸,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举一动都像个“癌症“患者,不到10天功夫,体重减了10多斤。后来经多家医院检查,完全排除了患癌的可能,他才慢慢恢复了。相反,有一位老同志被医院确诊为结肠癌,他并没有把这太当回事,觉得人活百岁总有一死,能多活一天就胜利,他把癌症视为敌人,坚信“两军相遇勇者胜“,于是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只要自己精神不垮,就能战胜癌症这个敌人,一天天好起来。“吃药时他念叨:“这药很好,吃了一定有效果“,走路时想着:“在于运动“……这样长期坚持自我心理暗示,渐渐地这种暗示对身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10多年来不但病情稳定,而且症状消失,自己对身体的康复越来越充满信心。

自我暗示“疗法“是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首创的,他有一句:“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他让病人不断重复这句话,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其实,暗示疗法实际上就是病人要有一个好的,要有乐观的情绪,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就能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古人说:“情极百病增,情舒百病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施德纳诊所做过统计,发现在连续求诊而入院的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6%。这就告诉我们:情主沉浮,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能战胜疾病。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四

寒假里读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新书拿到手,打开塑封,我就被序言中的一段话吸引: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积极的力量(好奇、幽默、善良等)和消极的力量(愤怒、怨恨、自卑等)。这两股力量就像太极中的阴阳两极,此消彼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一点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幸福完整的人。

一、体现价值、播种幸福。

生活中,幸福的人大多热于奉献,奉献的时候可以拥有更多的幸福,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教师能够成为播种幸福的人,则不仅自身可以拥有幸福,在生活当中充满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被教师的幸福所感染,也将更有幸福感和创新活力。

记得20xx年的9月,我刚走出大学的校门,踏上讲台从事教育工作并且担任了班主任,真的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去管理班级。所以我经常会板着脸,觉得严肃一点就可以树立威信,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个孩子聊天,他弱弱的告诉我:“乔老师极少笑,要是能够多一些微笑,就更美了。有时候想跟老师多说一句话都不敢。每周一获得班级流动红旗时,乔老师的脸依然那么严肃,似乎这些荣誉的得来本来就是应该的;当我们做错了事,乔老师的脸还是那么严肃,但严肃中更多的是斥责。虽然我们知道乔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但是您为什么总是不笑一笑呢?”当听完学生这番话,我感到有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我的心灵。我也何尝不想“一笑泯恩仇“呢?但是又很害怕一“笑“会让学生爬到我头上来,班级纪律就会松散。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了,播种幸福是教师存在的价值,让我感触特别大。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幸福不单单只有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所有能让孩子感觉幸福的体验,都能体现我们的价值,所以很惭愧的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严,而吝啬于自己的微笑。还好,我明白的并不晚,在接下来的教学时光,我希望能成为一个传播幸福的人,让我的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端正态度、快乐生活。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是具有榜样效应的,某种意义来说教师的生活对全社会的人来说是一面镜子,当教师生活幸福、工作顺利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文明和谐。

在上个学期,在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上来,各方面都需要慢慢地调整和适应。因此他们在做眼操过程中,总是因为个别同学睁眼而扣分。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都有,甚至哪怕下节课不是我的课,我都会盯了再走。尽管这样,有时候还是眼睁睁,看着检查人员从我眼前因为某某睁眼扣分。所以,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也是很无奈,更多的是力不从心。当然,我也好几次因为这个情况,到了半夜也没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虑当中,那段时间也是很不开心。

后来看了这本书,书中说:“对于所有的教师来说,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是需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1、积极、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如果老师能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就会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开朗,同时抗压能力也会提升)。

2、保持规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稳定的友谊。

4、经常与好友聚会。

5、为自己认定的有价值的目标而努力工作。

三、学生不懂事与教师智慧。

教育培养人是促进一个人更好地更快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社会规范,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通情达理的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比价复杂的心理成熟过程。一个人较成熟,让他人觉得是通情达理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懂事”。

教师困惑:古人说“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确自古以来管教孩子是件麻烦的事,尤其是由于他们不懂事,甚至比较顽劣,教育管教就遇到了麻烦。也暗示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必定会遇到这些和那些的麻烦。

案例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不懂事的孩子,他的不懂事体现在:

1、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要,虽然成绩还可以,但是习惯比较差,他经常会做一些比较异常额行动来吸引注意。

2、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自我控制能力。

3、没有合作意识,在团队中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和角色,行为特殊。经常无理取闹、不讲道理。

应对策略:

1、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

2、为孩子设立一种较高的但可以达到的标准,在孩子实现这种过程中提供支持。

3、采用以一种稳定的权威性教养方式。

4、在孩子低能力领域提供技能训练。

总结:面对“不懂事”的孩子,我们往往会有烦躁心理,这类学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那类问题学生。现在看了书中的应对策略,不管怎么样,心中就踏实了一些,不会那么茫然无措。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努力给自己注入积极的正能量,做一个完整的人!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五

美国学者卡托尔认为,不同的人会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项办法,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这十四项办法包括:

一、必须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观。自己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四、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六、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对待他人的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应尽快纠正。

九、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

十、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

十一、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

十二、不要掩饰自己的。

十三、必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

十四、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六

人是通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通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七

我把自己定位为终生学习者。也就是说,如果我的存在不被任何人记得,在宇宙的浩瀚中短暂而不留痕迹,那我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理解这个世界。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是我与生俱来或童年环境有关所有拥有的,为此我感到非常庆幸。毕业以来,我除了工作需要的产品设计类,另外也接触了很多学科领域,杂食者,什么都想触碰想触摸,都想了解背后的原理,都想运用于生活中,想体验不同人的生活想接触不同的“世界”,所以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顾此失彼,觉得留给每天晚上精进的时间太少太少。所以陷入彷徨、焦虑、孤寂等负面情绪时间黑洞,消耗太多的精力,长此以往也降低了自己的平均幸福水平。

也许是积极行动带来的好运气,近两个月开始了以考研为目的的心理学学习,接触新领域,新鲜而有趣,虽然每天看和思考的时间不多,但确实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自己的情绪、动机与人性本能上。尤其看了哈佛幸福公开课程,从新认识到一直被忽略的常识,或者应该说通过课程了解了常识背后的机制,知晓了为什么,从而更认可了“常识”,我希望能在信息洪流中紧抓不放这些常识,并进一步理解。

古语云“攘外必先安内”,最近意识到不能只是在自控力上东打一炮西挨一枪,也不能只在思维上锻炼出批判性。我需要的是系统认识与运用,系统的对“我”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才能使之运作得更良好,更逼近与“我”的目的进行探究,不求简单的答案,但求深入全面思考后,把握之。

你必须激起自己100%要立刻改变的意愿,也就是不是"想要"改变,而是"一定要"改变。我时常问一些想要减肥的人:"你们在座有想要减肥的,请举手!"我看一下,当然就有很多人举后,有些人身材已经很瘦还要减肥,也不知道他到底举手要干什么。"你们想减肥想了多久了?"他们说好多年了,我说到底多少年?他们说有20年了,我说了没有?他们说当然没有。我说因为你们只有"想要"减肥,而不是"一定要"。

所以说任何习惯都可以改变,可是你必须先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而且是现在就要改变。同时你必须,现在一定要改变,而不需要十几次。

第三个步骤,打断自己的惯性。

比如说想要减肥的,建议下次你去餐厅的时候,就拿大堆的食物,当你要吃的时候,你就大声地喊说:"我是一头猪。"在餐厅里大声吼,很多人就会看到你,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你有这样的经验,你可能会吓一跳,自己会觉得很丢脸,所以下次一拿很多食物要吃的`时候,就会想到此次惨痛的经验,这样就可以停止自己的行为举止。或是每当自己有负面情绪和时候,告诉自己"停止",这样一句话,你就会立刻振作起来。

很多习惯之所以没有办法改变,是因为惯性没有被打断。当你在抽烟的时候,你可能把烟反过来抽,一下烫到嘴巴,说:"啊!好烫。"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或者你喝啤酒,一次喝25瓶算了,喝到全部吐出来还要继续喝,满脸都沾到这些东西,你觉得实在太恶心了,下次一定要戒掉。

所以打断惯性是很重要的,之所以习惯没改掉,因为惯性没有被打断。

第四个步骤,必须要输入新的惯性或是新的习惯。

举例,当你想要每天吃蔬菜水果的时候,你觉得有益于身体,那你是想打断以往肉食过多惯性;可是你办公室附近都是一些牛排、炒菜、炒肉或是一些肉羹、肉圆之类的餐馆,这时你可能会习惯地说:哎呀!算了!另外一家好远,就近吃了吧!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报告篇八

幸福可以提升,也可以学习。积极心理学让我更加明白幸福是什么!

1、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

奥运会银牌得主和铜牌得主相比谁最幸福,在我们外人看来,肯定是银牌的主要幸福得多,然而实验证明:无论是在领奖台上还是在赛后,铜牌得主的幸福感指数都要比银牌得主高。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奥运会银牌得主与金牌得主比,而铜牌得主与第四名相比,所以,银牌得主的满意度幸福感比较低。

2、幸福需要经常“晒太阳”。

有人说幸福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经常把自己的幸福,说出来,晒出来。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幸福是一种信念,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晒”幸福也可以提升自信。在现实生活中,有分寸地把自己私人方面的信息显示给他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本身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心里的秘密越多,压力越大,幸福感也就越差,总是担心自己的秘密被他人知晓,长期下去心理会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也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因此主动晒幸福可以减轻压力,也可以提升自信。

3、幸福需要留住。

幸福的时光需要保留,但若干年后,当时的一张照片、一个小纪念品,甚至是当年和孩子一起折的那个纸飞机,都会成为我们打开我们幸福的闸门。所以,我们不要忽略那些生活中的那些小仪式,多拍幸福照、举行高兴的仪式、记录开心故事,保持快乐,让幸福定义住。

4、小小慈善可以带来大大的幸福。

记得前两天去kfc花17元买了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20元钱给了服务员,正在等她找我3元钱,而她却微笑着对我说:“女士,您愿意捐出您的3元钱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吗?”当时听到她的话,我先是一愣,随后和她相视一笑,说:“我愿意”从kfc出来,手里拿着送给我的三张感谢卡,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现在我明白了,那种感觉就是幸福。这也就是积极心理学里讲的――――做不特定对象的慈善行为可以提高幸福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