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7 19:15:30 页码:9
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 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三篇)
2022-12-17 19:15:30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新疆是个大家庭,发展要均衡,为了西部大发展,有了援疆人。新疆特好看,四季常青的松树,美味的果实,让无数中外游客赞不绝口……。我们新疆处处美景若人醉!六批援疆者,个个志气强,斗志高,离开父母和亲人,把新疆当成家。

新疆人很好客,请到新疆来做客,你会看到吐鲁番的葡萄、伽师的瓜、库尔勒香梨、哈密大枣、阿克苏苹果。

我们家乡风景名名胜也多。有被誉为“戈壁明珠”的石河子市,它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50千米,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葛尔盆地南缘。面积460平方千米,人口64万多,是石河子市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石河子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它以绿色的环境,绿色的文化,绿色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石河子是全国“双拥摸范城”“卫生城市”和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阿勒泰是新疆第二大天然林区,也是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地区有野生植物1378种,其中许多为名贵药树。悠远,灿烂的草原文化是阿勒泰的迷人景观,岩画、草原石人、草原鹿石、石堆墓葬等都是草原先民给我们宝贵文化遗产。

如今,在党英明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家乡越来越美丽了。

朋友,请到我的家乡来。相信你来了就不想走了。

2022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回顾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在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国对口援疆力度不断加大等四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变化、辉煌成就及有益经验。对此我认为,广大基层干部当以“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胡杨精神”为灯塔,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

胡杨林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的特点为生命力强、抗旱力强,可以活一千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礼赞它的美,今日,我们基层干部当以它的精神、它的灵魂为引领,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基层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就像胡杨林所处沙漠之洲一样,忍耐着干旱,抗拒着风沙,任凭严寒酷暑,始终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姿态毅然扎根大漠戈壁。我们基层干部也要比别人多一份忠诚守望的责任与担当,多一颗坚守一方、造福一方的民心,以“活着一千年不死”的勇气和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绽放青春绚烂的生命之花。

<>

胡杨林之所以能够死后千年不倒,是因为它的根足够深,木质足够硬,这是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千年风霜之忍耐力的最直接体现,这是它给予荒芜沙漠的蓬勃希望之光,这是它作为大漠孤烟不朽丰碑最好的见证。如今的我们,来这一世,为官一任,真正能为百姓留下点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要像“胡杨林”一样勇于进取,埋头骨干,在基层扎深根、打好基、壮筋骨、长才干,以“死了一千年不倒”的定格姿势真正为群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味和铭记的事情,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

胡杨林还有一个别名叫“沙漠的英雄”,这是因为它倒后千年不朽,这是一种恪尽职守的生命状态,它以风骨凛凛挺立在风沙线,在生命的轮回中书写着自己的无私奉献,它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纯粹的,是彻底的,它把这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沙漠。而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奉献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课题,特别是在祖国的边疆之地,远离家乡亲人奔赴远方,一待就是一辈子,一干就是一生,如胡杨林似的守护着这一方土地,服务着这一片群众,用自己的步伐丈量着这里的山川河流,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以“倒下一千年不烂”的态度镌刻着奉献精神。

2022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妙手仁心

——淮安援疆医生纪事 □通讯员 蒋洪扬

医术精湛的心内科医生鲍智

鲍智现挂职七师医院副院长,他来自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内科医生,是参加卫生部组织的第一批介入资质培训而获得起搏和导管消融介入资质的淮安市第一人,也是淮安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实施起搏器+导管消融手术的知名专家。

鲍智自参加医疗援疆以来,坚持把七师医院当做实现人生价值新舞台,把发挥技术特长、为七师患者造福当做事业新起点,全力以赴投入医疗工作。作为副院长,他结合七师医院实际情况,把淮安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引入该院,着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该院相关制度;作为医生,他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坚持把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当做第一要务,把给患者提供最科学、最严谨、最可靠的治疗服务当做第一追求。

今年4月,一个老年患者突发心脏病入院求治,神智已处于昏迷状态,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鲍智一面沉着冷静地指挥医务人员准备手术,一面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病人做了认真全面地检查,确定了最优手术方案,随即组织指导医务人员展开积极救治,鲍智决定,其中的导管消融手术由自己亲手完成。当时患者发生异常、快速的心律失常,他认真对患者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从下肢的腹部等外周大血管经皮穿刺,插入特殊的电极导管至心腔内不同部位,采用程序刺激方式,准确找出了引发心律失常的位置,然后通过下肢的股静脉或股动脉进入消融导管到该病灶部位,释放射频能量,使病灶组织干涸、凝固、碳化,达到了根治的目的。由于手术及时、成功,患者转危为安。

来到七师医院以后,鲍智已参与组织和指导重要手术百余例,每月参加介入手术30余台,其中独立做导管消融手术近10例,仅此一项便为医院增收数万元,更重要的是,他健全了心内科治疗结构,使得该院可以做更全面的心脑血管手术。

带病坚持工作的医生邓杰林

“22床股骨颈骨折的王老爹能下床走路了吗?19床玩双杠骨折的小孙臂部固定恢复得怎样?”躺在床上、刚刚从手术后的麻醉中醒来的邓杰林医生一一问道,同时对第二天准备手术病人的治疗方案作了安排。

邓杰林是淮安市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根据组织安排,挂职七师医院骨科主任。来七师后,他一头扎入工作,坐门诊接诊、巡病区查房、组织医生会诊、上手术台做手术、撰写医嘱和患者档案、指导年轻医生工作等,忙得不亦乐乎。

上月中旬,因连续劳累,加上来疆后饮食习惯的差异,工作生活上的时差没有完全适应等,邓杰林病了,突发急性肛周脓肿,肛周疼痛剧烈,坐不住、站不直,即使睡着也疼痛难忍。起初,邓杰林没把它当回事,以为挺一挺就能过去,打了点滴疼痛稍有缓解,又投入工作。可病不由人,他的病情发展迅速,只得立即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邓杰林也没歇下来,他关注病人的病情,查看科室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年轻医生给予指导;病情稍有好转,便硬撑着到各病室查房,参与病人的手术治疗。一般此类病人创口愈合需3~4周,可邓杰林术后一周便要求出院,在术后第10天便正常上班,上不了一天就上半天,站不了手术台就指导其他医生做。有同志劝他多休息,待完全恢复了再上班,可邓杰林说:“我来新疆是来做事的,不是来休息的,如果我休息,就会有更多的人不能享受休息或不能好好休息!”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的却是邓杰林医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火一般的工作热情和全心全意为七师患者服务的一颗滚烫的心!

据了解,在七师医院,由邓杰林主刀或参与指导的手术200余例,对近百个疑难病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所主持和参与的治疗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得到了医院领导、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患者心中的好医生黄文忠

“黄医生,您真是我的恩人哪!”一位王姓患者紧紧拉着黄文忠医生的手充满感激地说。这动人的一幕日前发生在131团医院精神科病房。

不久前,该患者到黄文忠医生所在医院治疗,黄文忠仔细询问病情后,认为该患者为心理因素所致恶劣心境,决定给予ssris类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在黄文忠的悉心治疗下,多方求治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病情很快好转并获得完全缓解。患者见人就说:“是黄医生治好了我的病,他是我的恩人。”该患者不仅看好了病,同时因心理治疗得当,使患者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今年4月中旬,一位病人因不规则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恶性综合症”,情况紧急,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正在吃午饭的黄文忠立即放下饭碗,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急诊科参加抢救。当时患者已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肉紧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身上还因个人卫生意识不强、出汗太多发出阵阵酸臭,但黄文忠毫不嫌弃,有条不紊地组织检查治疗,因抢救及时,施治得当,患者很快转危为安。

几个月来,黄文忠已接治病人近200例,出诊病人10多例,同近百个需长期治疗的患者保持联系。

在全力为患者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作为131团医院挂职副院长,黄文忠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议购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引进先进治疗方法等;黄文忠在全院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精神疾病诊疗和国际、国内相关医学发展最新动态讲座,提供电子版图书和医学光盘,充实了挂职医院的临床教学课件,促进了该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