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54:35 页码:10
2023年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2篇)
2023-11-18 11:54:35    小编:ZTFB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进而改进和提升自己。写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角度思考,避免片面性和主观性的偏见,使文章更具客观性。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我国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在执行边境扫雷任务过程中,舍生忘死、身负重伤,失去了双眼双手。他的英勇事迹在网上传开后,广大网民既对年仅27岁的杜富国落下终身残疾感到痛心,更对他以身报国的壮举表达崇高敬意。媒体称,杜富国及战友们“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把遗书放好,再去执行扫雷任务。每天晚上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复修改遗书”。这些年轻战士在地势险峻的雷场内人工排雷,待任务完成后,手拉着手徒步走过雷场的每一处角落,证明脚下这片土地已绝对安全。他们在携手行进中的歌声响彻边陲。

杜富国和他的战友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如果不是媒体宣传报道,恐怕我们很难想象,在和平年代里,像杜富国这样的年轻人每天还要面临生死考验。而他们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与献血,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杜富国是那样的临危不惧,他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便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浮土时,猛烈的爆炸随即发生。他被炸成了血人,永远地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在命悬一线的关键时,杜富国用奉献担当的精神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

塑造年轻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需要杜富国式的奉献担当精神。年轻干部虽不要在雷场扫雷,但时时事事要在人生路上“扫雷”:当工作中遇到“烫手山芋”时,敢不敢接手、能不能办好?当组织安排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时,是不是真心愿意去?当遇到挫折打击时,有没有打“退堂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如何权衡把握?……如果年轻干部不能义无反顾地扫掉急功近利、拈轻怕重、眼高手低、贪图享受、作风漂浮的“雷”,而是精于自我设计、自我包装、拜高踩低、贪名图利,那就难以堪当大任,走不好成长成才之路,迟早要栽大跟头。现实中很多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遭到党和人民的唾弃,都是从看似小枝小节的地方出问题开始的,本质上是背弃了信仰、对党不忠诚不老实,最后误入歧途、追悔不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宣传弘扬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干部“墩墩苗”,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感召锻炼年轻干部,使他们对党忠诚老实。对于年轻干部自身而言,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谆谆教诲。何为大事?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小而言之,就是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发展进步,提升职工群众、当地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像知青习近平那样,带领梁家河乡亲创造美好生活;就像战士杜富国那样,为边境人民留下可以放心行走的土地。唯有这样,才能不辜负青春岁月、人民期望、党的托付。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昨天晚上,中国人的年度史诗“中国人物”颁盛典在央视一套,第2个出场的是来自遵义市的新时代“排雷英雄”杜富国。

“中国”人物评选是打造的全国最具影响力和力的品牌栏目,自以来,已举办,其推选的都是在全国范围内令人动容的典型人物,他们的故事温暖,他们身上的勇敢、善良、担当、坚强,体现了人性中的最美丽。

27岁的杜富国是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自7月进入云南扫雷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年11月24日,杜富国被授一等功章和证书;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2018年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军人标兵;2月,当选中国20人物。

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英雄,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

昨晚,杜富国出现在荧屏,在主持人敬一丹的鼓励下,他现场唱了一首歌《当个英雄》:“我们都很普通,来自南北西东,无论在祖国的海角天涯,肩负着相同,崇尚荣誉当个英雄”

随后,主持人白岩松充满深情地“中国”组委会给予他的颁辞:“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越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当天晚上,遵义支队湄潭中队的官兵观看了“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盛典,白岩松完颁辞后,杜富国抬起残臂,敬了个特殊军礼,这时全体武兵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的春节对于遵义儿女来说可以是城市的全新。除夕之夜,全国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荣登春晚向全国观众拜年!正月十四,遵义英雄杜富国荣获中国2018年度人物。遵义这块红色的沃土不断孕育被时代铭记的楷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城市文明时代风潮的缩影,也是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是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就在几天前,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杜富国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上特殊军礼,总书记左手握住他的手肘,右手轻拍其肩膀,致以亲切的问候。

杜富国是贵州湄潭人,入伍9年。20得知云南边境要执行第三次大排雷行动后,他主动写下请战书,强烈要求到扫雷一线去执行任务。三年来,杜富国1000多次进出雷场,拆除了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2018年10月11日,在一次排雷中,杜富国为了保护战友,被一枚突然爆炸的加重手榴弹炸成重伤,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你退后,让我来。”是他负伤前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杜富国面对危险、舍己救人,他的英雄事迹不仅让人动容,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守好祖国脚下每一寸土地的责任。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自以来连续举办了五届。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近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其先进事迹被中央媒体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干部群众普遍认为,朱有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忠诚践行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

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他60岁那一年,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来到了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个深度贫困的边疆山村,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运用自己的学识和技术,在田间地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为“农民院士”。

“农民院士”的成就,来源于对人民深切的爱。,当朱有勇院士来到澜沧县蒿枝坝村时,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1千元的贫困村庄,村里贫困破败的景象,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乡亲们,深深地震撼和刺激了他。他自责,这里这么穷,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下来真正为老百姓做事,老百姓享受不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是一种失职。正是怀着这样一颗为民爱民且自责的心,让他和他的团队默默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一干就是好几年,最终,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

“农民院士”的成就,来源于对使命的实践。作为农业工作者,扶贫工作期间,朱有勇带领他的团队,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前后开办了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共计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带领广大群众脱离了贫困,奔向了小康生活,同时,也让本来停留在书里的理论变成了实践,实践带来了效益,在践行了扶贫使命的同时,也完成了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赢得了群众们的拥护和信任。

在全国上下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之际,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鼓舞着千千万万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心系人民,脚踏实地,积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近日,中科院原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的消息传回了他长期工作生活的广东,在初冬的岭南大地引发了热烈反响。广东各界,尤其是来自高校和农业农村系统的党员干部们,追忆着“布衣院士”矢志报国的初心,坚定了自己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信心。

恰逢华南农业大学建校110周年,消息传来,让学习、工作于这所卢院士倾注一生心血高校的同学和老师们更添激动和感慨。“岁月更替,精神永恒。学习卢永根院士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坦荡,做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大写的人;就是要学习他一生勤俭甘愿奉献,燃烧自我的蜡烛精神;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长江学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少奎说。

“安于清贫,是卢院士一生的写照;不忘初心,是卢院士终生的信仰。回望卢永根的奋斗历程,他爱国、爱校、爱民,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了‘丁颖精神’,一心追求和实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科学家的崇高境界和远大理想。他早已把科教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勇攀高峰而不慕虚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2018级硕士生丁允贺表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他会努力学习老校长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需要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卢永根院士一生报效祖国,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学科炽热的情感,贯穿一生。生活中节俭朴实,是‘布衣院士’,毕生积蓄回馈教育事业,他以‘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爱国情怀献身农业科研和教育。卢院士的事迹激励着我更加努力,以卢院士为榜样,践行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谈到如何将卢永根院士的精神与高校教师的工作实践相结合时,暨南大学药学院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全国模范教师高昊动情地说。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广东省“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总决赛上,来自华农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党林夕以《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为题,向大家讲述了卢永根院士的故事,感染了现场众多观众。“卢院士是我们华农人学习的榜样,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对于我来说,我将继续讲好卢永根院士的先进事迹,让他的精神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火种,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党林夕表示,在讲述院士故事的同时,自己也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的人生方向。

作为一名奋斗在基层的农业系统工作者,来自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张文芝认为,身为农业系统工作者,在被这样心怀家国、品德高尚、节俭朴素的学界泰斗深深感动之余,更应该学习大师的奉献精神,时刻不忘毕业时的初心,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服务农业,在农业基层平凡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与张文芝怀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肇庆市农业农村局干部李向阳。“对于我来说,作为奋战在基层‘三农’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我们唯有立足岗位,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三农’事业作出贡献。”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入党70年来,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卢永根曾经说过,“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他对党忠诚,为国奉献,终坚持共产党员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他献身科研、勇挑重担,毕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第一线,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卢永根70多岁了还坚持带着学生翻山越岭,到处寻找野生稻种,只为选育出更多作物新品种,他甘于奉献,将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他立德树人、鞠躬尽瘁,长期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关爱和支持优秀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现代农业专家,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卢永根一生奉献于高等农业教育,桃李满天下,他敢于创新,勤奋耕耘,用一腔爱国情怀及学农爱农的专业精神感染和教育他的学生,他是一支燃烧的蜡烛,是一盏人生的引航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亦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今天的发言,如果能像一束小火花一样,点燃你们心扉中的爱国主义火焰,并迸发出热情,去为振兴中华而奋斗,那是我所热切期待的”。新时代的党员就是要学习卢永根院士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生的爱国情怀,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体味张富清老人的动人话语,于点滴中催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

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党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简单平凡的话语在此刻听来却那么掷地有声,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迎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战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64年前,他退伍转业,在湖北来凤县的艰苦山区奉献一生。7年前,他88岁,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更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现在,他95岁,仍然坚持学习。他说:“人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张富清用自己的行动见证了自己的铮铮誓言,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身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朴实纯粹,淡泊名利。深藏战功63年,因为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这位老人才重新被人们认识。谁曾想这位平时默默无闻的张富清竟是立下赫赫战功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这让当时负责信息采集登记人员都为之震惊。每当提起70年前牺牲的战友,老人泪眼婆娑:“我的战功,和他们的贡献相比,差得很远;我现在人还在,生活等各方面都比他们享受得多,还有什么理由向组织提要求?”甘于贫苦,淡泊名利,装修、家具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样式,平日生活更是将勤俭节约融入了生活的点滴。在面对儿女工作时,时任革委会负责领导的张富清毅然让儿女下乡锻炼,到祖国更需要的地方历练成长,甚至在晚年患白内障进行手术时也只是选择了一副最便宜的晶体,而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老人用他的淳朴淡泊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

一心为国,造福一方。抗战时期的战斗英雄,复员转业后的人民好干部。哪里需要我就到那里去,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张富清抱定这样的一种信念扎根来凤30年,为官一任,张富清认真工作深藏功名,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一起放炮眼、开山修路……为来凤县带来了新气象,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见证了共产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有无数像张富清老人一样的人为我们负重前行默默付出,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捍卫了我们的建设成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无限忠诚,这一切的一切也将不断地激励着我们新的一代继续向前,以无数英模先辈为榜样凝聚成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为祖国的明天不懈奋斗!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放战斗英雄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观看后,让我们真是万分敬佩和感动。他一直以来默默的深藏功与名在来凤县工作,默默无名与普通退休干部一样。但是,连他家人都不是清楚,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

在万分敬佩和感动之余,我们也十分渴望和呼唤张富清精神在现代广大党员干部中体现。观看后,我想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发挥榜样力量,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争先创优、甘愿奉献的浓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他从来不向组织要求什么。因为采访时他说,与已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的功劳与他们相比不算什么,可他还活着,还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经很知足了。在张富清老人眼中,他谦虚说自己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周围的优秀共产党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眼中,他的先进事迹令我们敬佩,我们不仅要努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也要争当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成为榜样。

二是铭记家国一体,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哪里来家庭的幸福安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从当时战争年代,国破家亡畏难之时走过来的张富清,更加深刻理解“先集体、后个人”精神内涵,也更加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千千万万的“小家”。所以,他总是站在一个国家的大角度,去思考该干什么,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具体表现在,无论是他年轻时候在部队复员就业中选择来凤县,还是为国家节约一点而选择便宜晶体安装(他老年的时候,做了白内障手术)。这样的行为,我们感到不已,而他觉得理当如此。

三是永远干字当头,只有是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要无畏艰辛、一往无前。英勇战斗称英雄,甘于平淡藏功名。他部队复员转业后,原本可回老家,凭军功安排到一个舒服的工作岗位,但却选择去最困难的湖北来凤县,只因为响应“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的部队号召。央视采访他时,他说在工作中也有委屈,但想想牺牲的战友,就马上没事了,继续奋斗。现在,我们干工作状况可能不一样,但缺乏他这样不畏艰辛、一往无前的干劲,总是患得患失、拈轻怕重。

在大儿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机会是,却让其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都应该向张富清精神学习,学习他忠诚于党、失志奉献的政治品格,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文档为doc格式。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朱有勇同志,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他扎根云岭大地,几十年如一日,用崇高信仰、渊博学识、辛勤汗水书写了立德树人和强农兴农的时代华章。

一、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定信仰、情系农村、躬耕农业的为民初心和担当精神。

他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对农村满怀深情,“让农民过得好一点、农业变得强一点、农村变得美一点”是他最朴素的追求。从异国他乡到彩云之南,从大学校园到田间地头,他渴望在家乡的土地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把“用自己的付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农民的问题”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二、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的师者仁心和奉献精神。

教育改变了他,他也坚持用教育改变人。他铭记教师这一第一身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能把高校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教授和学术带头人,也能把边疆的民族兄弟培养成行家和致富带头人。他淡泊名利、育人育心,用自己的收入设立奖学金,帮扶和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师生。

三、向朱有勇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潜心科研、根植土地、矢志创新的科研匠心和奋斗精神。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他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汗水洒在田野里,把幸福种在农民的心坎上。他年过六旬,却毅然投身脱贫攻坚最前线,用奋斗精神既扶智又扶志,把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镌刻在边疆民族致富路上。

文档为doc格式。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一席话激励了不知多少的青年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中国的革命事业如今已经走到了初见成果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九零后更是完完全全享受着这样的革命成果而成长。许许多多的七零八零人说九零后是废掉的一代,是堕落的一代。那时我们还小,只得忍受着这样的无端评判,心中的不忿更是无处发泄。几年过去了,当我们九零后大军掌控了这个世界之后,涌现出一大批为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的青年。排雷英雄杜富国便是这样的典型。

回想起杜富国的三次抉择,作为同龄人的我自觉惭愧。他十八岁那年本可以在地方汽修厂干一份稳定的工作,赚钱过日子,但是他听说老山部队在家乡招人,他便做出了第一次抉择——毅然参军入伍,一入伍便是最辛苦的老山边防部队。在边防部队坚守了两年之后,他听到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便又做出一次抉择——加入这个部队。扫雷可是在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工作!但他还是那么决然,决然到让人不理解,甚至连家人都不敢告诉。但是他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不只是为了建功立业。他是真正有热血的革命军人!

在扫雷大队三年的时间里,他在雷场上成功处置20多次险情,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要知道雷场山高坡陡、环境复杂,必须要人工排雷。这就意味着他每多排一颗雷,面对的危险就多一分。这里面有他的技术过硬,但也有他的幸运成分。等到那一天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他的时候,我不敢想象。但这样的事情岂能是人所能控制的。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2018年10月11日,他和战友艾岩向往常一样在搜排地雷。“滴滴滴?????”杜富国手中的探雷器急促响起。“发现少部分暴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通过对讲机报告。“查明有无诡计设置。”接到分队长张波的指令后,艾岩准备上前开始作业,身为组长的杜富国大声命令:“你退后,让我来。”

这大概是杜富国同志的习惯用语,平时他常挂嘴边的就是这句话。3年来,他在排雷部队就是这样锻炼出自己的过硬技术,也是这样保护着新手。但是就在他按规操作的时刻,幸运之神可能在打盹。他突然察觉弹体可能有些异常,他下意识地往艾岩那边扑去,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三次抉择。

当他在病床上接受老山战役的亲历者为他宣布一等功的时候,他一定是开心的;但他听到艾岩没有受伤的时候,他更加是开心的;他听到雷场已经清理完毕的时候,他是最开心的。因为他真正地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呼唤更多像杜富国那样的英雄战士、时代新人。”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中央媒体,陆续在重要版面页面、重要时段集中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向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致敬,掀起了宣传报道排雷英雄杜富国先进事迹的又一波热潮。

《人民日报》20日刊发长篇通讯《强军思想引领下的英雄战士》并配发评论《用奋斗书写青春华章》,文中写道:“广大官兵要自觉向杜富国学习,时刻牢记习近平主席嘱托,‘听党话,跟党走’;时刻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时刻牢记我军宗旨,用生命担当使命,用奋斗书写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杜富国在雷场上一次次‘让我来’的英勇壮举感动了中国,被人们称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新华社19日播发长篇通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杜富国的先进事迹,并在《时代需要“让我来”》的评论中写道:“杜富国‘让我来’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他给新时代青年官兵心中立起了一个打赢的标杆,履行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标杆,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标杆。”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节目19日播出《时代先锋——扫雷英雄杜富国》,并配发短评《铮铮铁骨富国卫疆》。《光明日报》20日在头版刊发题为《排雷英雄》的人物通讯并配短评《时代呼唤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解放军报》20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英雄壮举撼边陲》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做忠诚战士当时代新人》。

杜富国同志英勇负伤以来,中央媒体和云南、贵州两省主流媒体多次深入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等地深入采访,践行“四力”要求、讲好英雄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挖掘采访英雄事迹。杜富国负伤之地在麻栗坡县,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和优势,及时跟进报道杜富国先进事迹,大力弘扬英雄精神,为深化改革加油,为脱贫攻坚鼓劲。《云南日报》、云报客户端、云南网、《春城晚报》等系列报刊网端先后刊播了大量形式多样的稿件,深入宣传报道杜富国先进事迹。其中,《云南日报》去年11月以来先后刊发了《用热血守护边陲安宁》《以担当践行忠诚誓言》《扫雷勇士的身姿》《新时代最可爱的人》《雷场又见老山兰》《意气相期共生死》等一系列稿件,将杜富国们的英雄事迹广泛传播。

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近日,“时代楷模”杜富国的先进事迹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全军和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杜富国的故事之所以能够直击人心,引发全民的思想和情感共鸣,正因为它回应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一种力量,蕴含着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品格,诠释了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最伟大的理想追求。

杜富国所在部队官兵深有感触地说:“杜富国始终把忠诚和信仰镌刻在灵魂深处,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扫雷战场,用一次又一次的‘让我来’,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担当。”

连日来,杜富国所在的南部战区陆军党委以上率下,号召部队开展学习活动。第75集团军某旅上等兵张智平激动地说:“每次学习杜班长的事迹都有新收获,作为新时代塔山传人,我们定会以他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军旗增辉添彩。”

海军某舰队、空军某部、火箭军某导弹旅、武警某支队等部队在杜富国先进事迹鼓舞下,训练场上练兵热情一浪高过一浪。2017年被评为“时代楷模”的上士王锐说,“要以杜富国为标杆,在野外艰苦环境下,锤炼敢于攻坚克难的‘铁肩膀’,胸怀家国的‘宽肩膀’,勇者无畏的‘硬肩膀’。”

杜富国的英雄壮举在网上一经传播,立即引起亿万民众关注,网络点击量数以亿计。网友“千日之行”留言说,杜富国的“让我来”精神,既回应了时代关切,又立起了时代坐标。

在杜富国曾经奋斗过的云南省麻栗坡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芸偲说:“富国是我们脱贫攻坚的好榜样!我们不会忘记他和战友们用生命担起使命,立起的‘让我来’的时代丰碑。”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最近一段时间,看到了杜富国的光荣事迹,让我想到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说过:“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扫雷英雄杜富国”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诠释什么叫“舍生取义”,他在关键时刻对战友轻轻说了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随后,爆炸冲击波和大部分弹片冲向了他,他失却了仰望星空的双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双手。他用自己的身体扫除了黑暗,给我们留下了光明。

面对危险的时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尽管害怕,仍能迎难而上。就如他现在,正坚强面对失去双手的现实。他躺在病床上,蒙着双眼,试图保持良好心态,偶尔还会开一两句玩笑。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

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杜富国,你是好样儿的,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你虽然失去了双眼和双手,但请让我们来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让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奋守纪,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高年级的中队在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先进事迹后,队员们纷纷写下了自己感动的话语。一字字都表达着自己心底的感受,一句句都饱含对杜富国英雄的关切。队员们都看得非常的细心,有的写到“我看到杜富国叔叔虽然失去了双手,但他依然微笑,他最后敬礼时颤抖的那只残缺的手,是因为他疼吗?不是,是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军礼是最高的敬意,就像少先队员行队礼表达敬意一样,我真想在他的面前向他敬一个队礼,我是多么崇敬你啊!你是我们湄潭人的骄傲!”;有的写到“杜富国叔叔你的这种大无畏精神让我敬佩,你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还坚强地面对,每天还坚持做运动,不拖后腿,你真棒!”......

老师们观看了《时代楷模发布厅》杜富国故事之后,感慨颇多,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人民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看到杜富国同志即便没有了双手双眼,也还要靠着双腿继续追求自己梦想的初心时,更加激发了心中育人的斗志。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也深信这种精神会根植在浙小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无边繁花。

苦练本事:主动请缨扫雷舍生忘死冲锋。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杜富国参加的这次中越边境云南段扫雷行动,是响应习近平主席号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战行动,也是继1992年、两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动。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从6月开始,杜富国和来自不同单位的战友,义无反顾踏上了为人民扫雷的征程。刚到扫雷大队时,队干部准备安排杜富国到炊事班,但他坚决要求去战斗班,坚定说道:“既然申请来扫雷,就要到一线去战斗!”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红色之城,黔北遵义,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杜富国从红色基因中传承走来,又走到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事业中去。他的英雄事迹,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而且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寻。

“英雄是平凡真实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富国有优点,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实诚让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烧着自己,温暖照亮着别人。”对扫雷大队队长李华健来说,提起杜富国的名字,便有说不完的话。

李华健说,富国受伤以来,我和战友们常常在交流探讨,“我们为什么扫雷,富国为何能成为英雄,他又从何而来?而今天我们又该向英雄学习什么?”。每一次思考对自己都是一次启发,一次精神洗礼,一次灵魂升华。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认为,富国关键时刻很英勇,负伤之后很坚强。这个战士身上的点点滴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奉献精神、坚强品质、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长的平凡真实中一种厚积薄发。

正如他们所言,英雄从来不是一时出现的,培养的,而是长久的积累与酝酿。其实早在无形之中,红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在杜富国的故乡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这样的评价再一次得到印证。

历史的记忆深刻印记这片土地上:天主教堂,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后期的浪漫法式建筑,因为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一支军团的莅临而铺染上一层红色,成为了今天重要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长征时期在湄潭驻扎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司令部旧址——“红色天主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红九军团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驰骋在湘赣大地,屡建奇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进入黔北,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红九军团当时就驻扎在湄潭,保卫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科教救国路漫漫上下求索兴国魂。当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带领莘莘学子,穿过战火硝烟,辗转多地来到湄潭艰难办学,这文军长征的线路与三年前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的上段路线基本吻合,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产生于家国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华民族奋起抗日之际。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继续延伸,也是一个伟大民族灵魂的觉醒和升华。

而天城中学也是载满了红色记忆。该校校长金粟说,天城镇是红军经过的地方,当年不少红军战士在这里牺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这里读过书。,杜富国从皂角小学转到天城中学就读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毕业。他从小就是在红色基因薪火传承中长大。

“他从小就有个军人梦。”回忆起杜富国,九年级语文老师邱重鸣说,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去为在当地牺牲的红军烈士扫墓。活动结束后,杜富国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对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当一名光荣的军人。

红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儿女,成就了英雄传奇,也是杜富国“让我来”的勇气、信念的精神源泉。

杜富国最新观后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雪落无痕,花开无声,而英雄从平凡真实中走来,又到平凡真实中去,一切都是有迹可循:杜富国从红色土地中成长起来,从红色故事中传承基因,从红色历史中坚定信念,而这一点与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思想和“四有”军人要求,一脉相承。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告别扫雷大队驻地,众战士的一句话,久久在耳畔回荡:“就算不能回战场,也还要去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一

随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的推进,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才被人们知晓,并迅速引起网上网下热议,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衷心钦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薄名利的先进精神。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擦亮共产党员本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老英雄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当前锋打头阵,负伤不下火线,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矢志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擦亮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在转业之后,张富清老英雄接受组织安排,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张富清老英雄都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内化于心、外律于行。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淡泊名利,正确对待功权名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选择将功绩封存,从不以此要名誉待遇,不居功不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淡泊名利、矢志奉献,为大写的共产党人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党员本色,学习他朴实纯粹、表里如一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淡泊名利、矢志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段时间,有位老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就是95岁的张富清,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党员,但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他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才重现在人们面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战争时,他不顾安危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战斗英雄。和平时期,他选择舍弃名利,到国家最艰苦、贫困的山区,始终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光与热。

张富清淡泊名利,默默奉献,铭记初心。不求名,不留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默默奉献,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不论在何岗位,不论身处在何年代,初心永远不变。如今我们生处和平年代,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必须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张富清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学习张富清,爱祖国,爱人民,讲奉献,有作为,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努力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张富清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他战功赫赫,被称为“战斗英雄”,同时他又从不居功自傲,更没有向党和政府索取什么;作为中央军委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学员,他可以有多种转业选择,但他却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

“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当记者问张富清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立功的事时,张富清哽咽了。在战争年代,张富清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冲锋陷阵,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赢得“战斗英雄”称号;在和平年代,张富清却低调得像“无名”人了一样,要不是县里进行军人信息采集,张富清的事迹恐怕连他的孩子都不知情。张富清,一名老革命,一位老党员,用英勇杀敌阐释了革命战士的赫赫人生,用淡迫名利展示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党员本色。

“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张富清可以留着在大城市工作,这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可以回到陕西老家,给父母尽孝,但他来到了地处偏远的湖北来凤。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任务工作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干好工作,就是对亲人最好的回报。张富清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也是如此。在国家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就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对于子女,张富清更是对他们严加管教,“在其位谋其政”,用自身行动默默影响孩子。张富清,是将个人行动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战略中,服从、奉献、守正,是他的代名词。

张富清,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用一生行动演绎了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

时代楷模王锐心得体会总结篇十二

“杜富国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涌现出来的我军新时代‘四有’革命军人标兵,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军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锻造‘四有’革命军人的成果。”驻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苦练本领、精武强能,积极投身新时代改革强军伟业,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我在部队服役时在特战小队中担任的就是爆破手,我深知爆破专业的危险性,但是作为一名军人,选择了军装就选择了责任与义无反顾。”携笔从戎的云南大学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正华说,“杜富国是中国军人的缩影和榜样,也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标杆,他身上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激励着热血青年们砥砺前行。”

“同为守卫在祖国边陲的战士,我们更应该弘扬好英雄的高尚精神,精武强能,用实际行动守好每一寸国土,护好一方平安。”武警云南省总队机动第三支队机动七中队下士颜思明说。

“我的朋友圈被排雷英雄杜富国获得‘时代楷模’这一消息刷屏了,作为军人,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富民县人武部政工科长黄通表示,要学习杜富国在任务面前、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勇于献身使命的精神,积极投身到强军梦、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英雄的先进事迹鼓舞着、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担当作为,投身改革伟业,干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新时代实现强军梦、强国梦,需要千千万万个敢于追梦、勇于担当的杜富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