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18:55 页码:14
最新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大全13篇)
2023-11-20 18:18:55    小编:ZTFB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

教育学类专业考研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但也是一次富有意义的成长之旅。通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和实践,我不仅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会到了考研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学习价值。在此,我将分享我个人的考研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教育学类专业考研的要点和学习方法。

首先,考研是一次系统的学习过程。教育学类专业考研要求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的学科理论,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学习各个专业课程,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的思考。同时,还要注重学习各类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和各种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也能够更好地在学术领域中发展。

其次,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类专业注重实践应用,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尽可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教学活动、实践课程的选修或实验研究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题和案例分析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再次,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考研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投入和不断努力的过程,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很容易被困难击倒,影响备考效果。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考研的热情和信心,坚持不懈地努力。同时,我们也要保持适当的休息和调节,避免过度的紧张和焦虑。

此外,备考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助。教育学类专业考研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广泛而深入,很多时候一个人很难做到全面而深入地掌握。因此,我们要主动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和借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可以组成备考小组,一起讨论问题、互相纠错,在互动中提升个人能力。此外,也可以参加一些专业论坛和研讨会,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交流,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

最后,备考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还是一次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过程。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还要通过考试的压力和挑战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我们要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和面对将来的职业发展。

总之,教育学类专业考研是一项需要全面准备和不断努力的任务,但也是一段富有意义和成长的过程。通过系统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团队合作和互助,以及自我认识和成长的过程,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规划。愿我们都能在教育学类专业考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二

在这个阶段,考生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链条:

时间紧张——心态不平静——大脑虚假饱和——记不住——心理紧张——时间更紧张。

这样的结果便会出现颓废懈怠的心态,这种状态是很可怕的,如果一直如此持续,那么前面的复习成果也可能会功亏一篑。

在此提醒大家,如果此时的你已经顺利的将复习进程过渡到冲刺阶段,此时的你要更加沉稳,要积极地去强化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同时要结合老师的讲解,因为老师在冲刺阶段所讲的内容应该是重点中的重点,也可能是考点的缩影,所以在这个阶段要紧跟老师的步伐,做到查漏补缺。

然而这里的时间紧张与复习的冲突主要是针对一些没有按计划复习的考生的,例如你只看了一两遍书,这对于考研的准备应该是不够的,那么现在的你可能会感觉头大,很迷茫,不知该怎么去复习,所以现在的你需要一根指挥棒——老师的讲解,因为老师的讲解在这个阶段已经在向重点靠拢,结合老师的讲解可以避免没有思路,乱闯乱撞的弊端。

在心态上,不要随便的去与别人比较复习的进度,因为比较会让你心里更紧张,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有一些阿q精神,因为虽然他们也在复习,可能他们的效率不高,可能他们也没有记住该掌握的知识点,再一个就是还有在考场上的较量,所以不要长别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相信自己复习的最好。

二、大多数考生面临的困惑:记不住。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修教育学类专业,通过考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就业前景。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一选择不仅是对我的教育学兴趣的追求,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备考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的苦楚和挫折,但也积累了一些珍贵的经验和心得。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教育学类专业考研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有类似打算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二段:备考准备(200字)。

在备考教育学类专业考研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动力。考研是一场长期战斗,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只有坚定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才能让你坚持下去。其次,在备考之前,要善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整个备考过程分解成目标明确的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具体规划,制定相应的时间表。这样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规避拖延症。最后,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划定好学习和休息的界限。适度的休息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学习方法(300字)。

在备考教育学类专业考研过程中,学习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教育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因此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此外,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学术期刊等,多渠道获取知识。其次,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研究。考研题目往往是有一定规律和重点,所以要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找出题目的共性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研究。最后,要进行反复总结和归纳。通过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在备考结束后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和学习。

第四段:心理调节(200字)。

备考教育学类专业考研不仅需要很高的学习能力,也需要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如学习压力、时间不足以及精神困惑等。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学习状态。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益于心理调节的活动,如运动、听音乐等,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同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

第五段:总结与收获(200字)。

通过教育学类专业考研,不仅在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也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对能力。我学会了更加高效和有序地学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了努力。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它对社会的巨大贡献。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才愿意投入如此艰辛的备考过程。无论最终的考试结果如何,我都会珍惜这段经历,并将其作为我未来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

总结起来,备考教育学类专业考研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也需要学会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只有脚踏实地地准备,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考研目标,并为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希望我的心得体会对即将考研的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四

1.教育研究的概述。

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2011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考查(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

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来源,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

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文献本身的知识以及教育文献检索的知识。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献的含义、作用、等级及分布等,这部分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记忆,尤其是教育文献的等级。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认真细看。此外,还要仔细掌握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总之本章的考点都比较细致,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4.教育观察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概述、基本类型、实施程序三部分内容。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记录方法。这些知识点可能在选择题或辨析题里出现。教育观察研究是在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课题中都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统地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及实施程序,并且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来理解记忆。

5.教育调查研究。

这部分包括教育调查研究概述、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等内容,总体结构为总-分,先是概述,后面紧接着依次是三大类型调查研究的知识。教育调查研究也是多数教育研究课题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因此这部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试中比较重要。重点在于掌握教育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教育测量的含义、类型,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的构成设计、优缺点、关于"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几个易混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考试的重点,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简答、辨析和分析论述都极有可能在此部分出题。

6.教育实验研究。

该部分包括教育实验研究的概述、基本类型、效度、变量控制、实验设计的主要方法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教育研究方法的考察中非常重要,尤其后面的三部分是常考点。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有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优缺点、教育实验研究发展的线索、基本程序、类型以及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关于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及实验设计是个重点,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不仅要识记,还需要理解并灵活运用。这是个重点章节,因为最后一个大题有可能出这方面的问题,比如,给出一个真实教育案例,需要考生指出变量的种类、实验的种类,如何控制变量并说明理由等。这些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的话就多看几遍教材中这一部分的内容,尤其是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与效度之间的关系。

7.教育行动研究。

该部分内容比较少,主要包括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概述和基本步骤。可能会以选择题或者大题的方式考查。本章主要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8.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该部分包括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内容。有一部分内容是统计相关的知识,但是不难理解,主要的复习侧重点在于不同概念的区分。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教育研究的末尾环节,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地阅读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9.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所有的研究成果都体现在教育研究报告上面,因此,考生应该仔细理解并学会如何撰写教育研究报告,本章多数属于识记内容。大家做选择题准备即可。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五

中国大学网研究生考试: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公共课、专业课的复习都渐渐进入最为紧要的冲刺阶段。对于公共课考试的第一重头戏――考研数学,如何在最后的三十多天里用最科学的方法做好冲刺复习,一举夺魁?数学的复习无外乎看书和做题两方面,专家结合对广大考生现在阶段的共同特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冲刺阶段要特别注意“化零为整”的问题:

在冲刺复习阶段,考生早已完成对教材的第一遍全面扫描,但这其实还不够。如果说第一遍全面扫描是细处着眼,那么现在就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把握全局。这主要是通过把复习过的零散知识点系统归结到一个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中的过程来实现的。一方面可以提高对知识要点的宏观把握,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了近年考试题目综合性不断提高的趋势。因此在看书的时候,做到宏观着手、重点深入:首先按章节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将知识要点各归各位,明确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交叉点;其次,对其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近年考题当中高频考查的要点)以及自己掌握不够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透彻理解到位,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解题篇。

从现在的考试之前,可做的题主要分为三种:练习题,真题,模拟题。现在大部分同学还在进行练习题的强化训练,在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对各章节出现的重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在脑海中深化理解记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真题、模拟题的套卷练习,且真题、模拟题的练习对最终的考分提高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练习题的训练是培养单种题型的解题要领,而真题、模拟题的练习更能提升对整张试卷作答技巧的把握。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建议同学们在做真题的时候在具体钻研题目解答的基础上,要对命题老师的命题思路、考查特点、考点分布等做细致的揣摩,形成深层的认知。另一方面是模拟题,市面上的模拟试题种类繁杂,什么样的最适合最后这段时间使用?最好是具有以下三种特征:第一,不含超纲题目;第二,题目总体难度略高于真题;第三,每一道题目都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越是到了最后,良好的心态与有条不紊的复习越能帮助你脱颖而出,创造佳绩!祝广大2011考生马到成功!

/kaoyan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六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出得比较灵活,也不限于书本知识,相对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标准。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文本,尽量顺应给定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并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一般在字数上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

做题的顺序并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只要能够保证按照这种习惯来做,在三小时内可以答完全部试题就行。如果偶尔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那也应是大纲里的内容,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千万别空着不写,而且要尽量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但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关于时间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达三小时,但由于要写的东西特多,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速度是重要的。做45个单项选择题时尽量节省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5分钟,若30分钟完成则更好;3道辨析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难,应有一定的审题、思考和判断时间,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6道简答题因为要当论述题来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需55~60分钟搞定;3个分析论述题可能要占据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因为它分量比较重,而且对给出的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所有希望考生能够达到1个小时左右,若能给70分钟则更为理想;最后要留出3~5分钟时间,检查考号、姓名是否已填写完整,题号对应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有错别字等。

三小时对于没有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说是不短的,但对有复习充分又有解题思路的考生来说,是比较富裕的,还有检查的时间。当然还有对卷面的要求,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写清题号,对应答题;要点明确,陈述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一般要先总体概括、再分析要点(在要点之后做详细陈述),再简短总结。

最后,预祝考生梦想成真,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七

1、从起源上看,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

3、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4、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5、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6、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7、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0、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2、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4、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15、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16、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17、20世纪是教育学活跃和发展的世纪,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彼此之间相互批评、相互借鉴、推陈出新。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19、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一部分是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学家们根据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问题的研究结果,代表人物有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

23、20世纪70年代后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也是当前在西方教育理论界占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厄迪尔等。

2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5、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2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中坚持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的具体的、历史的、辨证的统一。

27、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是困扰教育学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康德与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科学性问题,倡导理性主义的教育科学观。

2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学只有自觉地以马克思义为指导,在教育研究中切实做到历史与逻辑、事实与价值、一元与多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真正把教育学变成教育科学。

29、在教育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建立“普遍妥当教育学”的理想。狄尔泰对他的这个理想进行了理论批判,提出了教育目的的“历史性”问题。乌申斯基用大量的事实材料说明了教育和教育理论的“民族性”,提出各个民族应建立具有民族风格的,反映民族精神的教育学。

30、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则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致力于教育学的本土化,以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31、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就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从理论上说,二者是统一的。

32、元研究是对某类研究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研究,其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具体知识,而是为了反思该学科的研究行为,像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研究的性质。

33、教育学的元问题是指与教育学科自身独立、发展相关的一组问题,与“教育问题”相对应。

34、对教育学元问题的研究就是教育学的元研究。

35、教育学元研究的结果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信念、研究范式、知识构成、话语规则以及教育学者的生存方式,等等。

36、提出教育学元问题和元研究的是布蕾钦卡。

37、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教育学的元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者为最。

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其他概念都是以这一概念的某种界定为基础的。

2、“教育”概念使建教育学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理解各种教育学说的一把钥匙。

3、培养发展的人的理想和理论从理想走向实践,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首要的基本的特征。

4、“教育”一词英、法、德语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5、在我国,“教育”一词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6、《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7、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开始。

8、我国和前苏联教育学者根据教育定义外延的大小,划分出“广义定义”与“狭义定义”。

9、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根据教育定义的陈述方式将复杂多样的特征教育定义划分为“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

10、描述性定义是指适当描述一定情境中被定义对象某些关键特征或指出使用被定义概念的方法,如“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或“教育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途径”。

11、规定性定义是指作者自己所下的定义,并在自己的教育论述中始终遵守,如“在本文中,我将教育定义为直接支持和维护有目的的教与学的一整套社会制度。”

12、纲领性定义是描述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的一种复合形式,既揭示出被定义对象“是”什么,又明确或隐含地表明被定义对象“应是”什么,如“教育是社会籍以发展年轻一代认识生活中的善和价值的能力的手段”。

13、这三种定义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定义往往既是描述性的,又舒定性的,同时又是纲领性的。这种区分有利于分析教育定义所涉及到的事实的、价值的和语言的三个方面,提供了研究教育定义的一个初步框架。

14、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

15、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的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能在成年以前完成。”

16、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结的、完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17、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校验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18、斯宾塞:“从教育的生物学方面来看,可以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19、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0、巴格莱:“我们把社会进化定义为积累和提炼人类知识的进步过程,在意义上讲,教育则是传递这些知识的过程,或者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具有永久不配价值的那一部分的过程。”

21、斯普朗格:“教育是一种文化过程。”

22、《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3、梁启超:“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24、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25、孙喜亭:“教育是对人的发展的价值限定。”

26、在教育学界,“教育”的定义与定义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中原因不仅有个人观点的差别,还有文化背景、哲学基础、阶级立场等的差别。

27、一般说来,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8、教育本质问题所要追问的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实践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定义教育的核心问题。

29、教育本质问题问题是由前苏联教育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我国学者曾于同一时期介绍过此问题及他们讨论的结果。

30、我国教育学界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从7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新时期的重要教育学得几乎都参与了这场讨论。

31、这是我国教育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理论论争,对于我国20世纪最后的教育思想解放、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事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2、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规定说”等。

33、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有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34、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35、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其它动物类似行为之间的相似性,比起神话起源说来,是一个大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36、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美国教育史家孟禄。

37、以上三种教育起源学说大致反映了人们认识教育起源的历史过程:从神话起源到生物起源到心理起源,具有一定历史的进步性。但这三种学说没有能建立在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没有揭示出教育起源的内在动力和社会原因。

3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39、“劳动起源说”的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0、根据生产力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划分为古代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又可分为原始社会、古代文明社会)、古代教育(原始教育、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以使用大机器为标志,又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现代教育。

41、根据生产关系标准,人类社会和教育可以旬分为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42、以生产力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根本的,以生产关系标准对社会和教育的划分是补充的。

43、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可视为古代教育的亚阶段,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可视为现代教育的亚阶段。

44、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现代教育产生和发展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45、现代教育的社会基础:现代教育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46、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哲学基础、现代心理学、现代社会学等。

教育与社会。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

3、教育不但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教育是永恒的社会历史范畴。

5、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

6、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7、教育的生产性表现为:(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3)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表现出教育的历史性。

9、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10、教育的民族性一般指民族传统与特点在教育上的反映。

1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1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表现为教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继承性上,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内容的继承;第二,教育方式的继承;第三,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13、教育的独立性毕竟是相对的,我们既反对抹煞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形而上学的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独立性绝对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14、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5、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教育正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内容之一。

16、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17、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18、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1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

20、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1、劳动能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3、教育在生产新的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出表现为科学创新、知识创新。

24、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

25、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

26、教育以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消解作用。

27、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它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

28、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

29、学校往往是新的思想和理论的发源地和传播场所。

30、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3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32、统治阶级对教育的领导权一般是通过这样几种手段实现的:首先,利用手中的国家机器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其次,利用经济力量掌握教育的领导权;最后,以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来影响教育,包括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各种读物的发行,各种活动的举办等等。

3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34、高等学校已成为政治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35、人是文化动物,这是一些学者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人所下的定义。

36、“人是文化产物”,无疑深刻地隐含着“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这一思想。

37、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国的教育之所以区别与别国的教育,文化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8、就教育内容方面而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支配作用尤为明显。教育离开了文化,就没有了传授的内容,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

39、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而言,教育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能动的要素,二者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

40、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传递—保存、传播—丰富、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41、教育的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具有指向性的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

42、教育的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一般特征:1.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2.教育开始逐步构建为一个多样的、开放的大系统;3.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创造性、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43、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

44、“教育民主化”已是当前教育政策讨论的中心课题之一,已成为几乎所有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在的目标,也是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

45、教育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的民主化,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的民主化。

46、“教育主体性”有这样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发展;二是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尊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打破模式化的教育,用多样化的教育造就富于个性的一代新人。目前国内学术界讨论的教育主体性主要是这两种理解。

47、教育主体性问题的提出是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反封建思想主题的继续,是“科学”、“民主”和“个性解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新强调。

48、改革学校教育,用新的时代精神来重建学校教育体制,才是教育的真正出路。

49、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50、为在全民教育中适应“学会关心”的时代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人类意识(国际理解)教育;生态环境教育;人口教育;信仰教育;世界和平教育。

52、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特别倡导发展非正规教育。

53、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54、终身教育既有专业性的教育,也有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教育。

55、在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的同期,西文国家还出现了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等相近的思想观念。

57、“回归教育”,是60年代欧洲出现的思潮。它主张,教育不要一次完成。

一、热衷的不是学习,而是思考。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思维的差别。毋庸讳言,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是思维的差别,也可以说是思考的差别。考研也是如此,有人思考得简单,有人思考得复杂;有人思考得全面,有人思考得片面;有人思考得深入,有人思考得肤浅;有人思考得缜密,有人思考得粗疏;有人思考得远,有人思考得近。只有善于思考,才会对问题有深入的理解和明晰的判断。而考研对考生对理解运用知识的考查,也正是体现在此处。

二、复习计划把握复习节奏。

考研是有明确时间要求的,制定计划自然也是。在最终的考试到来之前,必须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复习时间。往大的方面说要分成三阶段:基础、强化、冲刺。往小的方面说,长计划,短安排。

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每看完一遍专业书需要用几天,都得有明确规划。每位学霸在分享中都强调,这不是要你跟别人比进度,而且要你把握自己的复习节奏,避免前松后紧、临阵慌乱。

三、挤时间,讲效率。

四、阅读经典,思维拓展。

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考研成绩的高低,许多考研学霸在分享经验时都提到过这一点。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很见功夫和能力的考试,不管是考研英语,还是专业课的考试内容,热点众多,信息量大,通过阅读大量专业文章,可以把握住当前的理论前沿和学术焦点,而考核内容往往藏匿于此。

建议同学们经常翻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杂志、期刊,关注专业动态,注意对所报考学校所持学术观点。大家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深阅读”,读一些与考试内容不直接相关,但可以开拓学科的视野、扩大知识面的“课外书”,尤其是一些学科内大家的著作,应重点关注。

五、有效的管理复习方法。

有效复习的核心是做到五个字:想、查、看、写、说。

1.想:即回想,回忆,是闭着眼睛想,在大脑中放电影。学生课后最需要做的就是是回想。此过程非常重要,几乎所有清华生、北大生、高考状元都是这样做的。学生应在每天晚上临睡前安排一定时间回想。

2.查:回想是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最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回想时,有些会非常清楚地想出来,有些则模糊,甚至一点也想不起来。能想起来的,说明你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这样间隔性的2-3遍,几乎终生不忘。而模糊和完全想不起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学。

3.看:即看课本,看听课笔记。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4.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5.说:就是复述。如: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就会记忆力好,概括能力、领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写作能力突飞猛进。--此法用于预习和复习。

六、必备一本错题集。

其实大家在平时做题或看书时会发现一些自己总出错的,但是类型比较新颖的题目,这时大家不妨用本子把题目和解题思路摘抄下来,并把此类题目整理到一起,经常翻一翻,这样就变成了一本非常有用的错题档案。

建立错题本和难题本可用16k的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题;。

第二部分是错因;。

第三部分是改正确与举一反三;(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了一个月复习时,搭眼一看还不会,就问自己:怎么还不会?就要进一步查找原因,这时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

第四部分书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如:错在代数方面,则提醒自己这部分掌握不好,重新自学或请教老师和同学。)。

第五部分是复习次数;(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此法比较适用于理科。)。

很多学霸建议在复习前期做往年的考研真题,然后再做模拟题,然后把做错的又觉得思路很好的题都抄在错题档案上。错题档案到后期会一直很大的作用,95%的学霸并不赞成“题海战术”,但99%的人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档案。

错题和难题反映着许多知识点的联结,掌握了错题和难题就等于把高分拿在手。

七、作息规律,热爱运动。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抛开决心以外坚持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可以保持好的身体、有高的复习效率而且很可能成为坚持到最好的关键。考研生活虽然艰辛,不过还是有考研学霸通过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以及整理一些常见小症状的应对之法,来让考研生活顺利进行下去。98%的考研学霸都表示自己从不熬夜,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保证充分睡眠,作息规律,平时也经常运动。

八、比成绩重要的东西是心态。

坚持到最后的往往都是胜利者。每年考研的人数超多,坚持到考试前的是三分之二,坚持考完两天的只剩下二分之一了。如果突出了这个比率,是不是感觉考研其实并不难?复习过程中总是会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怀疑,这是很正常的。并不是自己没自信,而是有许多疑问,比如复习程度,考试内容等。不要试图做完人,只要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没问题了。考研学霸们给大家分享几个自我激励的小方法:

1.写小纸条给自己,比如“加油”、“再坚持一下”等。类似还有设置手机的开机语为此类。

2.和研友聊天,聊轻松的话题缓解压力。切忌不要互相攀比,完全没有意义。你需要的,是相信自己,并坚持到最后。

各位想成为学神的小伙伴们,帮帮只能帮你到这了,加油欧~。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八

考研备考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耐心的工作,通过考研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但是备考过程中的压力和疲惫也是难以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正确的备考方法不仅可以为自己减轻负担,还可以更快速地达到目标。本文将带领读者探讨如何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如何应对考试压力,并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首先,备考方法的选择是备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周围成功考研生的经验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例如,有些人习惯于独自学习,有些人则更适合在小组里学习。如果你认为自己在知识方面理解能力强,那么可以尝试提前预习教材,再结合相关辅导课程进行强化。同时,还可以通过做模拟题和真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总之,不同的备考方法适合不同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段:压力的应对。

备考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压力。我们需要学会正确地应对这些压力。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例如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同时,积极的心态也是应对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当放松和娱乐可以减轻学习造成的心理负担,例如运动、看书、聚会等。如果感觉自己无法单独解决压力问题,也可以考虑寻求心理辅导或者向身边的朋友倾诉。总之,正确地采取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压力。

第四段:提高个人实力。

提高个人实力是考研备考重要的部分。我们需要认真补充日常不足的知识、提高应试能力,例如扩展词汇量、提高数学公式记忆、加强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等。不同的学科需要修补知识点的方法也不同,对于文史类思路清晰,积累较多;而理工类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应用练习。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分析自己所需要提升的方面,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提升方法。同时,规范自己的学习,不断做题、总结、反思有助于提升自身实力。

第五段:总结。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对压力的能力和提高个人实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技能也需要不断修炼,才能在考研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坚持一个目标,预期获得优越的成绩,同时还会通过这个过程而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希望本文能为备考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勇往直前,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九

教育学考试内容由于涉及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网,因此复习起来就像在做一个比较繁杂的工程,作为工程最后两个多月的完工查漏补缺的冲刺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考研的质量。如何在后考研时代脱颖而出,如果超越别人,后发制人,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相关专家为广大考生们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

1、注意寻找考试重点。

“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其实如果追寻近十年的考研真题,不难总结教育学重点难点的试题考卷规律。考生在最后冲刺阶段,尤其要把近十年真题,细细的做一遍,腾出时间专门划定各个题型的知识点,查漏补缺,标注相关知识点在十年出题中所占的比率,大胆猜想未来的出题趋势。另外,对十年真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总结复习。

2、针对性的全面复习。

最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不允许考生再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查漏补缺,针对重点应该成为考生最后冲刺的主目标。一些原来以为是次重点的内容也可能会考,大家做好充分准备就能保证万无一失。另外,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做练习来实现,不能仅凭背诵记忆,灵活理解、善于思考、多加练习才能获得好的复习效果。

3、联系热点灵活运用。

教育学不仅考的是背诵记忆,还有灵活的知识运用,尤其是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情境式材料为主,偏重于对学生实践研究能力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几乎涵盖了教育研究方法的所有知识点,因此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外,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育学的知识阐述当前社会问题,不仅巩固了复习了知识点,也加深了灵活运用的能力。

4、建立知识框架图。

教育学所有知识点都不是孤立,而是联系紧密。因此,为了更好的加深印象,建议考生建立知识框架图,把每科的重点都标注出来,逐一解析,并反复强化巩固。知识框架图对于考生来说,有很大好处。不仅对知识点能够形成联系贯穿,而且对考生加深记忆,简单化复习都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学是一门偏重于实践与理解的学科,考生除掌握基础知识外,更要在理解,掌握运用上下功夫,多做题,注意答题技巧,多结合热点分析,这样才能在考研的冲刺阶段,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

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

试卷内容结构。

1、必答题为27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

教育心理学约40分。

4

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5

建议跨专业考生尽早启动复习,英语和政治可以缓缓,但是专业课决不能缓。不要听信什么“6月之前看了等于没看,6月开始一切皆有可能”的传说,那只是传说!!!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能尽早接触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进入状态,培养专业素养都是有利的,毕竟咱们开始就差了一大截,但我相信老天总是眷顾那些用勤奋努力和汗水说话的人。

6

从2011年寒假开始就启动复习了。专业课的复习总共进行了5遍。在一个华南师范大学师姐的指导下,我弄清了教育学专业考试几本权威的教科书,它们便是我一年的`食粮和最后战斗的武器,从后期复习的文章来看,教材真的非常重要,相当重要,很多知识,答题素材,最后都是回归书本的。当然一些大纲解析有助于我们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但是大纲解析毕竟是不同的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的,其实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发挥,只要你把书本上的知识理解透了,在借鉴解析的观点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框架和对一些细节的理解,那么在考试中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我想阅卷老师一定希望看到你在清晰地理解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能有自己的想法,这点对于跨专业考生更是难能可贵的。虽然阅卷老师并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的,但是起码自己可以很有成就感的偷着乐一下。当然我也用了大纲解析,但只是在牢实基础阶段,建议大家最后一定要在结合相关资料的同时回归书本。我最后是照着三人行老师画的重点结合书本来看的,个人觉得效果不错。在这里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用的参考书,考研的资料千千万万,但是对于一个刚开始备考的人来说,最大的困扰莫过于用最经济的方法买到最有用的书,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一

考研,是众多大学毕业生都将要经历的一场考试。在这场竞争激烈的考试中,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备考方法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在我的考研备考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对于考生的重要性,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感悟。

二、规划目标。

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目标,是成功备考的第一步。作为一名考研初试的考生,我在备考前认真分析了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分数分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初试的各科目的目标分数。其次,我根据复习时间的长度和各科目的难易程度,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备考计划。

三、科学规划时间。

考研备考时间长,考生们需要学会如何科学规划时间。对于我而言,我在备考过程中坚持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任务计划,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此外,我每周会制定周计划,以此来检查自己的备考计划是否合理、执行是否到位,以及修改下一周的备考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备考的时间是有效、充分的。

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决定了备考效果的好坏。首先,要高效地学习笔记,确定重点与难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整理和记忆。其次,要注重考试后的复习和总结。在备考阶段,我充分利用老师的课堂知识点进行笔记整理,平时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模拟考试,对于错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在考后我会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分析,总结出自己的失误原因并进行调整。

五、心态平衡。

最后,考研备考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积累和技巧的应用,更是考验着考生的心理素质。因此,考生们必须学会保持心态平衡。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尝试按部就班,虚心向他人请教,意识到增长成才之路需要一个踏实的步伐。此外,保持体格的健康、合理分配个人生活的时间,充分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总结:

在我考研的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科学有效的考研备考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同时健康平衡的心态也是成功备考的重要基础。希望我的经验和感悟,能够对广大考研考生有所帮助,使他们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地备考,圆满完成自己的考研梦想。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二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的复习过程是个比较繁杂的工程,它所涉及到的科目和知识点广泛而且全面。教育学的考试内容主要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中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复习的关键在于注意寻找考试重点、把握命题规律、定准复习方向。但是我们如何把复习的效果体现在试卷上,怎样答题才能更好的支配和掌控时间,不仅完成题目的作答,还能拿到理想的分数?教育专家为您支招:

关于答题技巧,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无论对待何种题型,答题时都要尽量运用教育理论术语及其表达方式,不要给人以门外汉的感觉。

1)单项选择题。

这类题属于客观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一定的灵活性等特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易失分。要注意选准答案,并确保答案的唯一性,不要同时选择两个以上的答案,也不要出现所有小题全选同一字母的现象。在答案都比较模糊的情况下,要选最贴近的一个,不可乱选。

2)辨析题。

这类题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对题目的正误进行判断,还要给出理由并加以分析。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题型,此类题目的中心话题多是考试大纲所涉猎知识的重点、难点或容易发生歧义的`问题,其观点正误混杂,考生解答时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类试题的出现有助于克服考生在学习中的死记硬背现象,突出了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但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答题时要先明确判定“对”(正确)或者“错”(错误),然后再进行分析。由于题目本身多为判断句,所以分析时,一般应先围绕前半句解析,然后再围绕后半句解析,最后作出结论。

3)简答题。

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虽为简答,但作为研究生考试,也要适当展开,最好按照平时答论述题的方式回答。条目要清晰、要点要准确,不过,围绕要点所作的解说,可以相对自由和随意一些。

4)分析论述题。

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出得比较灵活,也不限于书本知识,相对而言,答案也不十分标准。答题时不仅要思路明晰,而且要全面展开,先把理论讲清楚后,再联系实际作相应的陈述。若给出一定的文本材料,应注意分析文本,尽量顺应给定文本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并适当引用文本中的语言作答。做分析论述题目,要能显示自己扎实的理论修养和相对独特的个人观点,一般在字数上答得越多越好,至少不能少于一页答题纸。

做题的顺序并不固定,主要是符合自己的习惯,只要能够保证按照这种习惯来做,在三小时内可以答完全部试题就行。如果偶尔遇到不太熟悉的题目,那也应是大纲里的内容,冷静思考一下就可以解答了。即使有不会的题目也要作答,千万别空着不写,而且要尽量借此显示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积累程度。但无论如何,不能出现漏题现象。

关于时间分配问题,总体原则是基本按分值分配时间。虽然考试时间达三小时,但由于要写的东西特多,时间还是相对紧张的,所以速度是重要的。做45个单项选择题时尽量节省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5分钟,若30分钟完成则更好;3道辨析题对于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难,应有一定的审题、思考和判断时间,可在20~25分钟内完成;6道简答题因为要当论述题来答,篇幅不能太短,一般需55~60分钟搞定;3个分析论述题可能要占据稍微多一点的时间,因为它分量比较重,而且对给出的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所有希望考生能够达到1个小时左右,若能给70分钟则更为理想;最后要留出3~5分钟时间,检查考号、姓名是否已填写完整,题号对应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有错别字等。

三小时对于没有系统复习的考生来说是不短的,但对有复习充分又有解题思路的考生来说,是比较富裕的,还有检查的时间。当然还有对卷面的要求,所以在答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写清题号,对应答题;要点明确,陈述具体;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一般要先总体概括、再分析要点(在要点之后做详细陈述),再简短。

最后,中国考研网预祝的考生梦想成真,取得理想的成绩!加油~。

-

教育学考研心得体会和方法篇十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这给国内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考研备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总结后,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备考考研的关键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严格执行时间表。

备考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时间规划和时间安排。高效的时间管理是广大考研人士的必备技能。每天所面临的许许多多不同的事情往往是我们无力抗拒的,它们会让我们的备考计划僵化。这时候,我们不能把时间分散在无用的东西上。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时间表,执行起来相当重要。

二、做好心理准备。

考研并不仅仅涉及到智力方面的问题,一个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对于考取研究生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每个人在考研时有着自己的情绪状态,而有效的方法是要尽量维持平稳的心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坚持不懈。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考研备考不可缺少的要素。外在条件的差别往往不同,但不管生活和学习环境多么复杂,作为考研人士,我们要坚守初心,做到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无论多么困难的考研备考,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成功。

备考良好的方法和争取的备考方案是考研成功的关键,而一个好的备考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意义。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投入,所以要适应自己的备考方式,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操作。

五、注重周边环境。

周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环境对于考研的学习效果和提升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考虑到周边环境因素,我们要注意影响我们的因素,例如,尽量不要被外来因素打扰,创造一个安静培训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营养均衡、适度运动、身心健康,保持好的精神状态。

总之,考研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客观理性,全面系统地学习,绝不动摇,坚定信心,不断创新,不断努力,从容面对考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