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0:20:39 页码:9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优质10篇)
2023-11-20 20:20:39    小编:ZTFB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前行的经验,为自己的成长积累宝贵的财富。那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确定写作的篇幅和范围。其次,要注意言之有物,内容要具体、卓有成效,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和启发。另外,要注重细节和实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值得大家一起学习和思考。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一

早在1920xx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二

高中物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学的,这是毋庸质疑的.整个高中物理是比较抽象的,而且都是定量的,计算要求比较高.所以要学好高中物理,正确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致命的,对此一个高考物理满分者结合自身学习物理心得,奉上关于怎样学好高中物理的几点浅陋看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若有不当,恳请指正。

1.全面、深入、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2.注意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一道物理题在弄清题意确定应用的物理规律和研究对象后,就要对对象进行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分析,对问题形成鲜明的物理图像。这样才容易排除一些错误观念的干扰,找准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对一些较难的、灵活性较大、情景较新的问题,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才容易找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或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如,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b,电量分别为+q,+2q,它们以一定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相向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v,2v,相撞后分别沿与原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当a速度大小重新回到v时,则b的速度大小应该()。

a等于2vb小于2vc大于2vd无法确定。

3.正确对待解题。

高考是通过物理试题的求解成绩来区分考生能力的高低、优劣,理解和掌握物理理论当然应该表现为求解各种物理题方面,所以,解一定数量的较多类型的问题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解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解一道物理题时心里要清楚,解这道题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检查我们对概念、规律掌握的程度,培养和提高独立地、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物理习题是不可穷尽的,现在流传的高中物理习题已经在万题以上,每年的高考试题又出现不少新题,对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考查可以从许多角度、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只有紧紧抓住解题的根本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1)精解少量典型题、浏览较多的习题。

对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要深入地重点求解,真正把问题弄懂。怎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呢?首先要选择高考试题,高考试题概念性强,对概念、规律的考查深入、灵活,有的题立意新、情景新、设问角度新,有的题综合性强,有的题含义深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钻研。其次要选择应用概念、规律重要内容、要领性强、比较灵活的习题,也选择在解题方法、技巧上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怎样才是真正弄懂这些精选的习题呢?这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达到,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清楚地体会到应用了概念、规律的那些方面的内容来分析问题、建立关系,解这道题有几条思路,应该选择哪条思路解题,解题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求解解题方程,解得的结论有什么物理意义,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如果题目条件发生变化或已知和待求的倒过来问题是否能解等等。

对其他的一些问题也要经过一定的选择,对这些题如果想一下就很清楚怎样求解,就不一定花太多时间去做。有的题想一下不知道怎样做就要认真对待,解出后要回头想想当初卡在什么地方解不出来,怎样突破的。利用这种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习题。

只要我们抓住解题的根本。我们会发现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不很多,许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没有多大效果,流传的有的题概念上模糊或错误,这种题解了后会起不良作用,要注意避免。

(2)以物理概念、规律、方法为核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题能力。

物理习题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概念、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出发点、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对习题的分类应从基本概念、规律上看。如从牛顿定律看把动力学问题分为:已知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力两种基本类型是很有用的,还可细分为:在恒力作用下的运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天体运动,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的简谐运动等。但从形式上把问题分为:斜面问题、竖直问题、水平问题等没有什么用处。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所以,我们应该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常常有这种情况:一个概念性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说明这个概念较难、又很重要,我们还没有找到错误的根源。应该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可与同学讨论或问老师受到启发,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独立的反复思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较难的题我们一时解不出来,后来解出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再看这道题又不会解了,这说明这道题没有真正搞懂。我们经过反复思考找出症结所在,对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好处。

通过一定量习题的求解,我们会发现在理解概念、规律方面的许多问题,也会发现解题方法、技巧方面的许多问题,还会积累不少的解题技巧、经验,这些都要求我们及时地归纳总结。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物理是想懂的,只有反复思考、探索问题的实质,不断地独立思考才能真正懂得,才会求解各种各样的物理习题。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好学习心态。

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物理难学,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教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物理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先把书本基础内容搞懂,要理解透彻。公式、定理都要滚瓜烂熟。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做到心中有数。

看到题目时,首先分析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具体到什么公式,什么定理。然后根据已知和所求顺推、逆推求解。

还有,我的经验,改错本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哦!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改正,写明原因,心得,做了还需要经常看才会有效果。其实有时候也并不需要照搬照抄把整个题写下来,把知识点记下就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整理的有条理,避免重复劳动。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三

早在19,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当代标准。何谓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设计《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就可以提出问题:能否让抛出的物体不落地?这时学生十分活跃,议论纷纷:有的会说,将物体上抛,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体飞到外太空,就不再回来了;有的会说,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物体从越高的地方、抛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离越长,当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体就落不回地面了;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进行反驳:落地的跨度长了,可地表就不是一个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学说,由匀速圆周运动可知,当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物体绕地球在圆形轨道上运动就不回地面了。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四

新课程改革从去年新学期开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学年,在教学工作中,我通读教材,查资料,听课,请教,精心编写教案,落实教学目标,上好每一节课,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新课上下来,常感觉效率比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过头教高一,翻开以前的教案,反思当初的教育教学方式,感触颇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通过降低台阶,减少障碍,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或者教师一味的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学生就硬着头皮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只靠生硬的讲解,只重视告诉结论,讲解题目,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山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呢?我们教师不应该把教学目标选择不当的责任推向学校的考试,推向市场上的参考书,这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应该多从自身的教学思想以及从对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xx多年,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五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从改变自身做起,树立教育新理念,正确面对新课改。

1、新课标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积极思考。物理教师只有理解接受了新的观念,并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改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从而适应新角色。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因此对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应有一桶流动的水,一桶永远新鲜、富有营养、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水。在新形势下,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首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物理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简洁、条理清晰,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其次,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强调合作探究,这就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再次,有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最后,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总之,新课程教学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是新挑战,同是也是机遇。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积极适应,不断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课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六

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学好物理的“法宝”包括预习、听课、整理、应用(作业)、复习总结等。大量事实表明: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主动高效地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及时整理好学习笔记、做好练习是巩固、深化、活化物理概念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善于复习、归纳和总结,能使所学知识触类旁通;适当阅读科普读物和参加科技活动,是学好物理的有益补充;树立远大的目标,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是学好物理的动力和保证。注意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同学们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课前认真预习。

预习是在课前,独立地阅读教材,自己去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前预习未讲授的新课,首先把新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对已学过的知识,如果忘了,课前预习时可及时补上,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了。然后再纵观新课的内容,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把解答书后习题作为阅读效果的检查,并从中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适当阅读相关内容的课外书籍。

二、主动提高效率的听课。

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质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定期整理学习笔记。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对照预习笔记、听课笔记、作业、达标检测、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加以补充、归纳,使所学的知识达到系统、完整和高度概括的水平。学习笔记要简明、易看、一目了然,符合自己的特点。做到定期按知识本身的体系加以归类,整理出总结性的学习笔记,以求知识系统化。把这些思考的成果及时保存下来,以后再复习时,就能迅速地回到自己曾经达到的高度。在学习时如果轻信自己的记忆力,不做笔记,则往往会在该使用时却想不起来了,很可惜的!

四、及时做作业。

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预习中,用书上的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课后作业时多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法练习。在章节复习中精选课外习题自我测验,及时反馈信息。因此,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而去有意识地加强它,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要做好作业,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中叙述的物理过程,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物理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经过冷静的思考或分析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借助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求解时要将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中;最后还必须对答案进行验证讨论,以检查所用的规律是否正确,在运算中出现的各物理的单位是否一致,答案是否正确、符合实际,物理意义是否明确,运算进程是否严密,是否还有别的解法,通过验证答案、回顾解题过程,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熟悉各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五、复习总结提高。

对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练习,如果不及时复习,不会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之间的割裂而形成孤立地、呆板地学习物理知识的倾向。其结果必然是物理内容一大片,定律、公式一大堆,但对具体过程分析不清,对公式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理解不深,不会纵观全局,前后联贯,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后要及时的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习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通过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这样既能不断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好学习心态。

在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时,老师都会讲物理难学,在未学习物理之前就从高年级同学那里听说物理教难学。因此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物理时都带有一些不正常的学习心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紧张、畏惧心理。物理难学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害怕上物理课,害怕做物理作业,害怕老师课堂提问,害怕老师的个别谈话,怕做实验、怕动手,千方百计地回避学习,胆怯的心弦一天到晚紧绷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学过的知识,久而久之,越怕越难学,越难越怕学。(2)“一口吃个胖子”的心理。想把成绩搞上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成绩仍没有什么大的起色,随即产生“反正学不好了”和“我不是学习的料”的错误心理。(3)消极心理。学习松松垮垮、马马虎虎,懒惰思想较重,学习缺乏主动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上课时经常“开小差”,盼望着“快下课”,老师提问大都说“不会。”

诚然,物理是难学,但绝非学不好,只要按物理学科的特点去学习,按照前面谈到的去做,理解注重思考物理过程,不死记硬背,常动手,常开动脑筋思考,不要一碰到问题就问同学或老师。在学习中要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就能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一个学生在学习力的图示时就编了这样的顺口溜:“四定即定作用点、定方向、定标度、定长度,两标即标箭头、标数值和单位。”现代社会的发展,物理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学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要认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从而自发地、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就一定能学好物理知识。

先把书本基础内容搞懂,要理解透彻。公式、定理都要滚瓜烂熟。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做到心中有数。

看到题目时,首先分析考的是什么知识点,具体到什么公式,什么定理。然后根据已知和所求顺推、逆推求解。

还有,我的经验,改错本是一个很有用的东西哦!把自己的错题收集起来,改正,写明原因,心得,做了还需要经常看才会有效果。其实有时候也并不需要照搬照抄把整个题写下来,把知识点记下就行。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整理的有条理,避免重复劳动。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七

进入初中后,有一门新的功课叫做物理。很多孩子对于物理的学习都感到很困惑,怎么学都学不会。为了帮助同学们轻松学好物理,小编给出以下指导。

学困生具体表现为:

1、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2、对物理知识概念不能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

3、对课本知识找不到重、难点,不能理解。

4、对物理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积极思维,学习困难,持消极态度。

5、不能理解、掌握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不能迁移旧知识、旧技能,去解决新问题。

总体表现为缺乏自主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后是放弃。将学困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学习暂时困难型;该类型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能力较好,学习中所遇问题,主要由非智力因素造成。

2、学习能力缺乏型;这类学生主要特点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都较低,但学习行为习惯较好,意志比较坚强。

3、学习动力缺乏型;这类学生的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低于上述两类学生,主要由于自身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

4、学习整体困难型;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均较差,求知欲低,意志和好胜心不强,所以总体能力和个性发展水平均较低。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还有社会因素造成,这里仅谈教学过程中的失误或缺点所致的三个原因。

1、教学思想有偏差导致教不得法,学生学习情感难于建立。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忽略多数学生实际水平,违背教育客观规律,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培养学优生上;师资力量主要集中在重点班级;注重统考学科而忽略常识科目,使学生的爱好特长得不到发展和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体育及美育,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精神面貌和身体素质也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愿望重视不够,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失去学科吸引力,学生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弃学心理,学习情感无法正确建立,最终成为学困生。

2、教学过程中缺乏适应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从而导致学生学困方面的最终形成。

(1)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性材料的铺垫,使学生未形成或形成不完整的理体抽象物理感念或规律的情景。

新课教学前,对学生已掌握的已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但是如果即使抓不住新知识,生长点和支撑点,不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事例寻求联系点,会造成新旧知识脱节,不能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会造成新知识的学习和接收造成困难。例如:讲“电流的形成”内容时,可以对比水流的形成,加强知识概念铺垫,迁移和形成。欧姆定律公式的讲解时i=u/r可以与速度公式v=s/t联系讲解。

(3)教学节奏过快或教学要求过高,使学生学习知识兴趣冲减,

高质量的物理课是高效率、高密度的,这并不代表节奏快则效率高,如果片面追求教学进度,欲速则不达。使学生思维无法与教学内容同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思维受到压抑,久而久之,丧失学习物理兴趣,学困生也会随之而生,同理,若忽略学生认识水平,凭借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使多数学生无法达标,结果是个别优生表演,多数学生当观众,严重挫伤多数学生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演变为学困生。

3、教学中缺乏正确了解学生个体发展了解忽略学生自身因素

(1)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面对严峻的考试形势,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讲实验、背实验等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考试、为做题而学习、而教学,禁锢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缺乏开拓钻研精神。这样既有悖于大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又造成学生思想僵化,观念淡泊,反应迟钝,因而成为学困生。

(2)学生未正确树立学生观、知识观,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教师对学生的不平等对待,反差强烈,偏爱学优生,歧视学困生,对学困生少提问少过问,指导缺乏耐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意识,并逐步对学习物理丧失信心。缺乏克服困难勇气,丧失学习乐趣,最后放弃对物理的学习,成为学困生。

在实际物理教学中立足教学实际,实现学困生转化。

(2)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情绪波动大,意志薄弱,缺乏毅力、畏惧困难与挫折,学习本身就充满了困难挫折与挑战,因而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压倒挫折,在练习中克服重重阻力,在情景中循序渐进,不断磨练,逐步养成习惯,提高自我克服困难能力,逐步提高学好物理信心。

(3)教师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消除学生学习上心理阴影,使他们自尊、自信,让潜藏在内心的热情激发出来,兴趣才会产生,同时鼓励同学们亲近、信任、关心、热情帮助,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突出人文关怀特点,形成教学相长的和谐发展氛围。

综上所述从教学角度分析,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的.某些失误或不当而造成的,而预防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工作,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手段,注重教学小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学困生形成与发展,为教育学生素质整体提高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八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实验方法,还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任教的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能够教授物理这门学科,并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总结出一些教学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分五个部分分别从兴趣培养、知识清晰化、启发思维、实验应用和个性发展五个方向,来总结一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

首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物理有时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恰恰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利用各种有趣的实物和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比如,为了引起学生对磁场的兴趣,我会带来一些磁铁和铁屑,进行简单的演示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进而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其次,知识清晰化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物理学科有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如果没有搞清楚这些概念和原理,就很难理解后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梳理和整理。我会将每一章的知识点逐一列出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并注重概念的解释和实例的举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启发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物理学科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我的物理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我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思考者,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实验应用的教学方法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的基础是实验的验证。因此,在我的物理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培养科学实践的能力。同时,我也非常注重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解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最后,个性发展是每个学生都必须重视的方向。作为一位物理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物理学科上也有各自擅长和感兴趣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实践、参加科研项目等方式,进一步发展他们在物理学科上的个人兴趣和能力。我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而言之,通过对物理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知识清晰化、启发思维、实验应用和个性发展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培养出对物理有兴趣、有才能,能够热爱并运用物理知识的新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物理教学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九

上学期,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实践与探索,并以此作为学校的窗口和亮点提升学校的品牌,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探步前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初见端倪,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初见成效,这是值得可喜的开端。特别是最近几周人研讨课展示,使各备课组、任课老师进一步阐释了高效课堂的含义,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各实验老师立足于自身教学实际,各显特色来构建高效课堂,本着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多交流的原则,通过深化、提升来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通过今天的相互交流和研究,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我认为这次阶段总结、交流研讨活动给我们实验教师更明确了努力地方向,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议、交流活动中,让我们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拓宽了教学眼界,同时也更认识了推进课堂改革、创建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学校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活力。。

从我校各学科新模式操作来看,应该说是成功的,我们把学生培训成了一个个优秀的“小老师”,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手、口、脑解放出来,展示时“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全班学生围成一团,看着很乱,其实都有一条学习的主线在控制调节着,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远多于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同学讲解。老师点拨等环节,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大量板演等暴露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动,不断生成许多精彩的东西,师生的思维通过不断的碰幢,产生智慧的火花。

我个人认为,改革无论用哪种模式其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学到新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才能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有一个过程,先模仿才能生成,根据基本操作流程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渐进式地、有选择地同化到我的教学中来。在课堂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同样需要“变”,没有人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导学案。就是要吸取他人成功较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有效的溶入到我们的课改中去,要有地放矢地灵活的吸收。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的发展。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高效课堂改变了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一个颠覆性的课堂教学革命。高效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被动学这一现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得以明确,学生改变这一观念以后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传统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老师的言语不可置疑,而孩子却是有问题不敢问,也不敢提,更加不用说上台去展示了,当我们习惯了这种低效率、高消耗的教学已经历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早已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时,面对新的教学模式一时间转不过弯或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课堂教学就会有奇迹发生。

其实,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是想让老师自己轻松一点,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历过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听课时觉得教师在课上真轻松,不用怎么板书,把教学目标、预习步骤打在投影上,课堂上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预习规定的时间后,让学生讲解,而且,还当场完成课堂作业,并当场批改。所以从目前我们学校所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再次感受到: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想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后让学生自己燃烧!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总结篇十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做近年来的,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

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每上完一节课,总感觉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板书、引入的方式、例题的选择、课后的小结等等,然后我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备课本注明并写下反思,两年下来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再一次体会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自己物理教学的反思与总结。内容上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和片面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的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物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使自己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物理教学,做一名优秀的高中物理教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