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 怎样做到匠心筑梦(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15:14:16 页码:14
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 怎样做到匠心筑梦(7篇)
2022-12-20 15:14:16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创意无限,匠心支撑”。当下,创新创业大潮涌动,“互联网+”颇受青睐,大批创客投身其中。这里头有脚踏实地的深耕者,但也有不少一天到晚想着如何造噱头、拉投资,幻想借互联网的东风,“抄一把就走”之人。与此相应,很多产品往往火了一把便再无踪迹。如此“创”法,除了搅出些过时即破的泡沫,难言价值。创新创业不应成为浮躁的代名词,那些真正成功的互联网神话缔造者,远非鼓吹概念、贩卖情怀这么简单。很多大佬正是以其对细节近乎严苛的追求向大家证明,只有“互联网+工匠精神”,才能出优质产品。

人们在不断呼唤工匠精神,然而要想养成工匠精神,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匠人”并没那么容易。它需要从业者不忘初心,始终都能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任周遭如何变化都不为所动,只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份份令人满意的产品。具体说来,应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心存敬畏。古语有云“敬事而信”,敬畏是内心的一把标尺,影响着做事的态度。心存敬畏,做事时会认真对待,小心翼翼生怕出错,一丝不苟力求完美。心存敬畏,对所做的事会更加珍惜,做事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进而将其当作一种追求,去努力达到它的极致。

甘于沉潜。当下社会前行的脚步是快速的、急促的,很多人的心性也变得比较浮躁,做事情急于求成。但要做一个好的“匠人”,恰恰应该少些浮躁,甘于沉潜。沉潜下去,静下心来才能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不求立刻去获益,而只求做出的东西无愧我心。电影大师王家卫就是很好的一例。在现代追求短平快的影视行业,王家卫却在近30年内只产出了10部电影。而《一代宗师》前后筹备13年,拍摄了3年才做好,最终以完美的细节、极具张力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大获好评。对于花费这么长时间做一部电影究竟是否值得,王家卫自己是这么说的:“功夫都不是白花的,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慢和时间都是必须的。”

不慕名利。不慕名利才能不计得失,才能经得住诱惑,将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到做事上,用到打造更好的产品上。莫言就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曾经有杂志找莫言写一篇杂文,莫言却淡定地以“我就是写小说的”拒绝了。他始终坚守在严肃文学阵地,秉持工匠精神,拒绝去写“来钱快”的文章,却在文学创作中字斟句酌,力求更好地传达自己的心声。最终他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赢得了国内外专业评论家和大众的认可。

勇于创新。做一名合格的“工匠”,还需要有一份创新精神。他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做一些山寨产品只能引来别人的否定与嘲笑。而即便对于自创品牌来讲,也要不断向前,一旦自满自足,势必很快就被他人超越。《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创新意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厚积薄发,最终将事情做到极致,不论风云如何变幻,我自走在最前沿。

“工匠精神”,知易行难。但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一个从业者都时时审视自己是否做到了这几点,终将会养成“工匠精神”,用自己的专业与专注、执着与创新去做出大众最满意的精品,赢得广泛认可。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con1();

誓言无声,大国重器是匠心的最好见证;生命有限,高歌以行是匠人人生的最佳注脚。各行各业中,匠人精神感动着你我,更呼唤着我们去思考:如何造就匠心精神?如何让匠心与时代同频共振?

《匠人精神》一书中给出三条途径——守、破、离。在我看来,如果仅有坚守而无突破,难免会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落得个“抱残守缺”;而无“破”先“离”的创新,恐怕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造就匠心精神,只有以思考为基础,才能在突破和完善中不断超越。

一代科学巨匠牛顿曾说:“我之所以看得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然而,回眸先贤,遗迹如烟,为何只有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建立起伟岸的经典力学殿堂?究其原因,是缜密的思考推理才实现了重大突破,开创超越前人的理论。同样,没有对地心说漏洞的深入思考,哥白尼怎能描绘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没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没有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认真思考,马克思怎能构建起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厦?正是不懈的思考与突破,正是这一份匠心精神,才有了人类历史的辉煌。

鲁迅先生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匠人们突破的动力恰恰来自对现状的不敢自满。一眼千年满分作文网https:///,与时光长谈,但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技艺唯有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才能让匠心在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2015年春晚流行歌手谭维维与关中民间艺人合作的老腔火爆全国。老腔何以让人震撼?我们看到的是老腔艺人对表演形式的苦苦追索,是老腔与摇滚的艰难融合,是前无古人的突破勇气,才让华阴老腔完成了华丽的转身,让无数人再次醉心于来自生命的原始呐喊。

秉突破之笔,书匠心真章。所谓“破”,不是全盘地否定昨天,怀疑今天,鄙薄明天,那样只会陷入历史的虚无。“破”,应是有批判地继承,有智慧地完善,有胆魄地突破,超越历史的同时更超越自己。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勇于突破,自铸伟词,这是杜甫的匠心。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突破与飞跃。而当今中国,不仅需要以开放之姿怀抱国外先进技术,更应破中有立,用思考和智慧实现中国创造的弯道超车。

不要排斥裂缝,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让我们秉突破之笔,书写下匠心飞扬的灵动之章!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传统服装行业竞争压力大,学艺的'过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资待遇也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徒。即使有也很难熬过三年学徒期,无法出师。”3月31日,静安区政协的委员在静安区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指出,上海传统技艺正面临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窘境,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大家一致呼吁弘扬“工匠精神”,救救沪上“老字号”。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沪上“老字号”资源,漫步陕西北路,“白玉兰”真丝、“第一西比利亚”、“美新点心”等。其中,鲁庵印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缝纫技艺、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王家沙点心制作技艺、陆氏伤科疗法、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等,都是沪上“老字号”非遗技艺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来,众多沪上“老字号”品牌陷入青黄不接、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继承荒。一项调查显示,在上海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方素文告诉记者,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从事技术工作,这种人才发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仅让“老字号”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继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更让中国制造遭遇“人才瓶颈”。

有委员指出,一些“老字号”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历史负担重、人员结构老化等原因,市场化能力和品牌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明显不足。加之“老字号”品牌的工匠整体收入不高,国家级、市级的“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难以得到与自身精湛技艺相匹配的收入,学徒收入则更加有限,造成了像方素文这样的“老字号”技艺非遗传承人招不到学徒,或者只能招收外地学徒。但在上海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压力下,部分有发展潜力的学徒无法安心学艺,跳槽离职率很高。

委员在调研中还发现,被认定为静安区级非遗传承人的,目前尚只是荣誉,没有相关津贴。此外,根据现有国家相关政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每个项目只限一位,这让该技艺师承的其他中高级技师看不到希望,从而导致动力不足、人才流失。

那么,如何拯救“老字号”呢?有委员倡导,当今社会需要重视匠人、匠艺、匠心的培养,加大对劳动技术能手、手工艺能手等特殊人才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还有的委员发现,静安区政府相关部门就曾牵线逸夫高级职校与“老字号”企业对接,为非遗传承人输送了一批学员,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社会反响。因此建议让静安区域内众多的国家、市、区级的非遗技术、“老字号”品牌文化和历史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同时关心好区域内各级非遗传承人、中高级技师队伍,进一步调动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

据了解,去年静安区相关部门做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率先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助计划》,作为区文化发展专项基金的一个项目,对区内非遗传承人带教学徒及学徒本人进行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和鼓励非遗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对非遗传承人及学徒也产生了激励效果。

今年全国“两会”上,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静安的“老字号”品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非遗传承人才集聚,资源优势明显,基础工作也较为扎实,委员们呼吁,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遗产日为契机,唤起对老字号非遗技艺传承的重视。

谢谢大家!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匠心筑梦,精彩人生》。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这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也是个忙碌充实的季节,刚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我们综合高三的379 位同学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考试的同时, 200多位11级同学正在专升本的考场奋笔疾书,共同圆他们的大学梦;而今明两天,20xx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在火热报名中,从5月8日到6月5日的赛事中,我校将有8位选手参加5个项目的群雄逐鹿,是历史上参赛人数较多,夺金点最多的一支队伍,从年前省赛结束,这些选手和他们的教练就投入到紧张而残酷的集训选拔中,在技术上寻求突进,工艺上精益求精,终于过关斩将,冲进国赛,去摘金夺银,为校争光。

同学们,其实我们挺幸运的,正赶上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紧随职教发展趋势,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国际"现代学徒"理念,旨在把大家培养成为 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的"未来大国工匠"。仅就技能大赛而言,众所周知,举办技能大赛,是深化职教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 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效检验学校的办学水平。而且大赛在赛项设置上均融入最新的生产技术要素,代表了行业生产发展水平。所以,一直以来,学校除组织大家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也承办了市赛和省赛,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些获奖选手们之所以能捧回金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奋斗的结果。他们以大国工匠为榜样,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善于钻研的大脑,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初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都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校园内,拥有好技能,掌握一技之长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是成就灿烂明天的基础。技能是什么?技能今天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明天顺利就业的资本;技能是大家展现自我才能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因此,我号召同学们都要明确自己在校的目标,通过在校的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实践操作锻炼,特别是通过参加各类考证和竞赛,来实现技能的提高,为自己走上社会,就业和创业增添竞争实力,从而成就精彩人生。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工匠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地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也许我们不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震撼眼球,但是,只要我们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同样能展现"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我们毕业后可能都要奋斗车间一线,为我国的强大繁荣助力。我们不是"大国工匠",却是一颗颗有望成为大国工匠的种子,现在的我们,虽然微小,但并不卑微。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今后驰骋全世界的高铁、飞机、轮船甚至是载人航天器都会有我们汗水结晶。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工匠精神与集体个人发展”。

很多人认为工匠精神意味着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其实工匠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集体的气质,耐心、专注、坚持、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优异的品质。工匠之行,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心中。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才让我们的个人成长之路崎岖坎坷,这种缺乏也让持久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在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看过一则报道,说的是:截止20xx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异于常人的成就,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取得这种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认,“工匠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一个集体的正常运转。试想,若没有这种精神,一个集体将会怎样?作为你所在的集体中的一分子,我们都应认识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体为荣,明天集体以我为荣”,“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我应该对我的集体负责”。

匠心需要坚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这个“昨天再好也回不去,今天再难也要继续”的社会,如果不品尝孤独、体会坚守、经历磨难,你如何才能成功?你们迟早会发现,未来的职场,没有性别,只有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out。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再好的教练,再多的啦啦队,最后你还是要独自上场,努力奔跑。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积极的面对学习,将学习中的任务当做工艺品去雕琢。在生活当中,不要再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捷径了,承担责任,把自己当下的做好,捷径可能就来了。所以请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传承工匠精神,做一个热爱集体的成员。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__年7月4号5号两天,我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到到承德避暑山庄进行建筑实习。通过这两天的游览学习,我领略了皇家园林的独具匠心以及园中建筑的精巧独特,可谓是受益匪浅。

避暑山庄坐落于__市中心以北,是清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其建造的艺术构思主要在于突出自然山水之美,循自然景观修筑建筑,不事彩画,以淳朴素雅格调为主。我们分两天,分别游览了山地和平原地区的建筑,体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

山峦区的建筑大体上以“隐”为主,讲究“因山构势”,即将建筑主群建在山坳里,以此来突出山庄天然野趣的主调。因此,显露的点景建筑只有四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均以亭子的形式出现在峰头。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爬往“南山积雪”的途中。记得那时是正午太阳最火辣的时候,我们一行人顶着烈日像“南山积雪”进发。一层层石阶百转千回,总是看不到头,每当以为将要看到终点时,一个转弯,又是一段陡峭漫长的石阶路;再加上烈日的炙烤,我早已是汗流浃背,几乎迈不动步子。可是到达山顶时,眼前豁然开朗,顿时能够体会“登高远眺”之感。更加神奇的是,虽然是在山顶,且烈日当头,亭子里确是非常凉爽,完全没有了爬山时的燥热,也许这就是建筑与自然结合后的完美效果吧。

平原区的建筑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依湖而建的仿江南建筑,通显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另一方面是体现茫茫草原风光,,展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

湖泊景区面积不到全国的六分之一,却集中了全员一半以上的建筑,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所谓“山庄胜处,正在一湖”。这个景区以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作为景区的建筑中心。该景区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特别是驳岸边水位的高低,十分亲切近人,是为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商品之作。

迄今,避暑山庄已是风雨三百年,虽然面积只有五百多公顷,但它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

清朝统治由盛及衰,这座皇家园林历经百年沧桑,成为了封建王朝没落蓑败的一个实物见证。

每一座建筑,都是一段历史。承德避暑山庄众多的瑰宝,让我们目不暇接,仿佛时光回转。

在赵老师的指引下,我对中国古典园林和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更加能够理解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可谓是受益匪浅。

描写匠心建造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一气呵成地看完了央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心中已风起云涌,升起一种无与伦比的自豪与荣光。

你问我在自豪什么?

我自豪的是他们用职业精神铸造美丽的中国梦。

《大国工匠》——八位主人公,八集系列片,八双劳动者的手,八个基层岗位却拥有同一个“匠心”。焊接火箭“心脏”的高凤林、“两丝”钳工顾秋亮、“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等等数位大国工匠,用他们的技艺,用他们的工匠精神铸造中国梦。

应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个辛勤奋斗在岗位上技工的代表,是无数个默默坚守岗位的劳动人员的代表。他们精湛的技术自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钻研:手上厚厚的老茧可以为他们作证。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是无比枯燥而孤单的,家人与工作之间,他们都将更多的时间分给自己所在的岗位,家人自然有过埋怨,但最终因为自我的坚持和相互的理解,都化作支持鼓励。

可想而知,这途中自然有过辛酸坎坷,有过无数诱惑。可以选择中途退出,可以选择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加高薪的岗位。但他们无一不从一而终,不忘初心,为心中的信念而努力,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毋庸置疑,这是无上的殊荣——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数不清的大国工匠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们要向这八双手的主人致敬,向他们身后站着的无数同样将自己大半生奉献给工作岗位的劳动者致敬,而我也十分庆幸,将来自己也会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虽然会生活在艰辛劳累之中,然而我却将见到这其中推动国家民族产业发展的希望和力量,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去做的事啊!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是榜样,是里程碑,是要追赶的目标。我们还年轻着,还有很多的时间学习技术,当有一天,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而添砖加瓦,这是一件多么值得对子孙讲述的故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