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养的心得体会(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17:48:46 页码:13
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养的心得体会(4篇)
2022-12-20 17:48:46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对于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教养的内涵及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学法、问题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二、介绍作者:

利哈乔夫(1906—1999),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

三、学习字词:

贸然 mào         涵养 hán       恪守 kè       汲取 jí

遵循 xún         箴言 zhēn    大发雷霆 tíng    自吹自擂 léi

矫揉造作 jiǎo     允诺 yǔn        妨碍 ài          愚蠢 chǔn

絮絮叨叨 dāo     积淀 diàn       谚语 yàn         尴尬gān gà

理解词语:

从注释中勾划:贸然、彬彬、贤达、恪守、自持、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箴言。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汲取——吸取。

遵循——遵照。                     大发雷霆——暴怒,发泄出强烈的怒气。

随心所欲——一切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吹自擂——擂,打鼓。意为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借以比喻自我吹嘘。

扭捏作态——扭捏,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憎恨,或畏惧而又愤恨。现也形容敢怒不敢言的样子。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四、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划分层次,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1-3):开门见山,引入论题——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第二部分(4-12):把有无教养的表现对比,指出教养的思想核心是尊重他人。

第一层(4-10):从反面展开论述,列举“无教养”的种种表现。

第二层(11、12):从正面展开论述:真正的教养是什么。

第三部分(13-17):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指出教养的本质是尊重,是一种关照态度。

第一层(13、14):探讨优雅风度的表现。

第二层(15-17):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的准则。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我们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4、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五、细读感悟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第1段与第3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1段的作用: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第3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

(1)第4段与5-10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说与分说的关系。

(2)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3)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表现?

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4)5-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把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这是举例论证,与下文“有教养的表现”对比,形成对比论证,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5)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列举一个男人在外面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具体写出了这个男人在教养上的缺陷。

(6)第十二段引用谚语,有何作用?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有教养的人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16-17段)

①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

②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③并举例论证: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

④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请你结合4-10段,分析“优雅”和“有教养”是怎样的关系。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有教养”是“优雅风度”的内在基础,“优雅风度”是“有教养”的外在表现。

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一个是从内心“尊重别人”,一个是“关照的态度”,其实都是“尊重”。

(4)第15段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引起读者对“养成优雅风度应该遵循哪些准则”的思考。

(5)第17段中作者为什么列举这么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

突出“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是“切记不要互相妨碍”,便于读者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

4、阅读第四部分,思考: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六、课堂小结

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

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了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就是“尊重”。

七、随堂练习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事例。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对于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呯”,我把书一合,抬头看了看教室的钟,已经这么晚了,现在还能去吃饭吗?我赶紧冲出教室,冲入黑漆漆的校园。只有校道上那几盏微黄的灯亮着。我大口地吸着凉风,快速地跑向饭堂,心中还是抱一丝希望!

到了饭堂门口,我一边喘着气,一边向里走去。像打饭的窗口望了一眼,只见一个个窗口都正在关闭。饭堂的灯只剩下几盏,最后的那两三个同学都已吃完,把剩下的骨头倒进指定的桶中,向门口走来。

哎,果真没饭了。算了,吃点面包凑合凑合吧。我转过身来,低着头,准备走出去。

“那位同学,等等,你过来一下。”一阵急切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我惊异地回头,只发现其中一个窗口后站着一位师傅,从里面重新把隔板打开来。

我呆了一会儿,那个声音又传来了:“对,就是你,过来,过来。”我只好走过去。

他看到我到了,便把手中的抹布放下,抹了抹头上的汗,边洗手边平和地说:“这位同学,你还没吃饭吧?”我不好意思地回答道:“对,请问还有饭吗?”说着,我自责地低下头,静等着答案。

“嗯……好像……你等等,我去帮你看看。”他迈着缓慢的步伐,手捶了捶腰,一个有点驼背的背影浮现在眼前。

不一会儿,从里面传来有点欢喜的声音:“有,有饭。”随后又传来一阵金属的碰撞声,听起来像是饭盒。

他面带微笑露出许多皱纹。接着从窗口里递出来一份菜。我接过时,第一次这么清晰地看见那双苍老的手!

“谢谢叔叔。”

“下次要来早一点。现在天这么冷,饭菜凉了就不好了。你看看,这菜都不热了。”他讲道,有点担心,又有点内疚。

“好的,谢谢您。”我欣喜地接过,找了一个最近的.位子坐下来,大口地吃着。

空旷的饭堂中只剩我一个人,但我心中却比在以往人满为患的饭堂中还要热闹。

突然从打饭间里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我先走了,今天忘记打饭了,先回家做饭了。”果然,他走了出来,微笑地看着我,我也点了点头,他便走入了昏暗的校园中。

我继续吃着。忽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我停下了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心中很是自责,怎么这么久才想到。

我猛的站起身来,望着门外,空荡荡的。我坐下来,心中翻腾了许久,看着面前一盘丰盛的菜,仔细一闻,不只是菜香,还间杂着一股特殊的味道——教养的味道。

对于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理顺文章的论证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明确作者的观点,学会做一个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难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时举例加分析的具体论证思路。

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赏品味法: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学生世界观刚要形成的良好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并用文章的观点指导学生的言行。

学法:对比阅读鉴赏法:文章本身就有着许多前后对比之处,如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这样引导学生对比阅读,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能更快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含有预习检测、问题引领、板书设计、课堂检测等内容的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教养”的名言警句;解决“读读写写”中的生字读音和生词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对于教养细节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我记得曾经去一个远房伯伯家玩,伯伯家有个儿子,我应当叫堂哥的,他眼睛不太好,严重弱视。伯伯家东西收拾得都很整洁,东西摆放也都遵循严格的位置,为的是堂哥方便。

可惜当时我不懂,那时候人也小,觉得这也好玩,那也新鲜,这个也想动,那个也想动。妈妈劝我不要乱动人家东西,可那时我太淘气了,得到伯伯允许后,禁不住好奇,把堂哥的玩具玩了个遍。

我们要回家的时候,妈妈要求我把玩具都回归原位,伯伯忙说不用,妈妈还是要求我必须将玩具收好,我当时还挺不乐意的,因为伯伯明明说不用了,觉得妈妈太小题大做。

回去的路上,妈妈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在得到允许后可以玩别人家的玩具,但是你堂哥眼睛不好,你不将玩具回归原位,他就会找不到,一则会给他带来麻烦,二则还会给人留下没教养的印象。”

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是很重要的一堂课:尽量别让人帮你收拾烂摊子,这不止涉及到一个人的修为,还可以上升到教养问题。

什么是教养?不给人制造麻烦就是最好的教养。

这话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然而很多人却无法做到,无非因为我们太利己了。

而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却要麻烦很多。谁都想图省事,人人都图省事的结果是注定有人不省事儿,因为烂摊子总要有人收拾。

想不给人制造麻烦,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ok了。试想一下,你愿意给人收拾烂摊子吗?如果不愿意,那么就尽量从不给人制造烂摊子做起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