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 汉代青铜感想收获(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23:44:10 页码:13
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 汉代青铜感想收获(5篇)
2022-12-20 23:44:10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膝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

共九层,台高12米,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背城临江,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

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 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滕五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0xx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精心布置的艺术殿堂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 正门的巨联。暮秋之后,鄱阳

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周边景观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 ,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

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

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滕王阁主阁

抱厦

主体介绍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

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概况

新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x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

推荐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美丽的苦难与苦难中的美丽】

“这些钱是一只只鸡蛋换来的,是一条条鱼换来的,是一篮篮蔬菜换来的,是从他们嘴里一口一口省下来的……”

一堆零碎的、散发着汗味的钱承载着两个孩子的殷切期望。我惊讶于他们的贫穷、对钱的如此珍惜,更惊讶于他们对知识热切渴求,却争着把唯一上学机会让给彼此的暖暖深情。

面对写作业无灯光有时甚至只能借着昏暗月光吃力读书的葵花,我羞愧难当。突然想起古代诸多圣贤小时候皆家境贫寒,却昼夜刻苦攻读甚至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骨。我心中涌起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震撼、惊讶、羞愧与感恩,在不断反思中总是得出,自己一定要更努力,才对得起那些为我付出那么多的人们和他们为我提供如此之好的学习条件……然而,也正是经受了这些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才使得葵花这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从而取得优异成绩。苦难激人奋进,这也恰好说明了凡事都有两面性。

“他的脑子里是空空的,他的身体没有重量了,在黑暗飘动着,却又倒不下来。”……

“但它美丽的、纯净的、神秘而华贵的亮光,震住了所有在场的人。”

在苦难岁月里,哥哥对妹妹满满的爱是如此温暖动人,弥足珍贵。不知在那黑暗憋闷的角落里哥哥是如何为了妹妹能看到马戏而用自己单薄的身躯驮起她的?不知那闪着钻石般迷人光芒的冰项链里凝聚着多少哥哥对妹妹极深极沉的爱?转念一想,不知那些整日抱怨生活的人是否相信人间真情常在?人性的大美、至爱,在遇到大苦难时仍然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这个家,无论是谁,从没偷过人家的东西,哪怕是顺手摘过人家一根黄瓜。”

“青铜一家,老老少少,走出来,身上散发出来的都是干净的气息。”

最穷的家在最饿的光景也没动过一丝偷别人家鸭吃的邪心;没有钱买新衣服,只有一身干净的衣服。人穷志不穷,我看到了人们骨子里的干净和人性的闪光点。他们之所以平凡中显出伟大,是因为他们始终用一颗单纯质朴无一丝杂质的心与人相处,而这往往是很简单,却很难做到的。

苦难在使人痛不欲生的同时也是把双刃剑,雪亮的尖刃刺破丑恶与无知,而成为有志者成功路上披荆斩棘的助手。然刀剑无影,存于心中,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苦难饱含假丑恶亦有真善美。极致的大美,充满生机与情意的至爱,往往于痛苦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兼爱欢乐与痛苦,仔细体味她们,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离开人生时的甜蜜。

推荐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三

位于沿江北路,叠山路口南,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膝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迭废迭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

共九层,台高12米,净高57.5米,南北配有回廊连接的两个辅亭,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背城临江,滨邻南浦,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

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不失王勃《序》中的美妙意境,且能纵览现代城市的丰采。

滕王阁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重建后的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滕王阁始建于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真词,观看灯火。

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 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又有王仲舒作记,王绪作赋,历史上称为“三王文章“。从此,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1300多年来,滕五阁历经兴废28次,最后在1920xx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 精心布置的艺术殿堂

重修后的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新阁,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在第一层正厅有一表现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巧妙地将滕王阁的动人传说与历史事实融为一体。第二层正厅是23.90*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丙衡壁画《人杰图》,绘有自秦至明的80位领风骚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与第四层表现江西山川精华的《地灵图》,堪称双璧,令人叹观止。第五层是凭栏骋最佳处。进入厅堂,迎面是苏东坡手书的千古名篇 《滕王阁序》。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亦都与阁有关。《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两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已作为主阁 正门的巨联。暮秋之后,鄱阳

湖区将有成千上万只侯鸟飞临,那将构成一幅活生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图,成为滕王阁的一大胜景。

周边景观

新阁自1989年重阳节主体工程竣工,对外接待游人,以后又不断完善配套设施,逐渐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仿古建筑群。由东面榕门路进入园区,首先迎接游人的是一座高大的二柱七楼彩绘仿宋式大牌楼。牌楼正中是青石贴金横匾二方, 东为“滕阁秋风”,西为“胜友如云”。穿过牌楼,来到东大门,正上方悬挂贴金横匾:“雄州雾列”。大门南北两侧为高低错落的仿古街 ,店内多销售字画、古玩、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等。 大门朝西的门楣之上,亦悬挂一横匾:“地接衡庐”。

进入园区,园内绿草如茵,鲜花吐艳,环境优美。宽阔的阁前广场将主阁衬托得分外庄严雄伟,充分展现了当年王勃所赞誉的那种“上出重霄”、“下临无地”的气势。广场与主阁之间,有一条南北贯通的干道。干道南端是一座白色四柱五檐徽式大理石牌坊。牌坊正中嵌两方贴金横匾,朝南为“

戟遥临”,朝北为“美尽东南”。这是南门入园口。牌坊北侧,立有“铜

奔马”雕塑,又名“马踏飞燕”,这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干道北端也有一处入园口,其西侧,有园中之园的“俯畅园”。

滕王阁主阁

抱厦

主体介绍

滕王阁主体建筑净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分为两级。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而内部却

有七层,就是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屋顶中的设备层。新阁的瓦件全部采用宜兴产碧色琉璃瓦,因唐宋多用此色。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达3.5米。勾头、滴水均特制瓦当,勾头为“滕阁秋风”四字,而滴水为“孤鹜”图案。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 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则有如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这种绝妙的立面和平面布局,正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匠心。

一级高台朝东的墙面上,镶嵌石碑五块。正中为长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块汉白玉横拼而成,约10米长、1米高,外围以玛瑙红大理石镶边,宛如一幅装裱精工的巨卷。此碑碑文为今人隶书韩愈《新修滕王阁记》。韩愈在《记》中写道:“余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长碑左侧为花岗岩《竣工纪念石》及青石《重建滕王阁纪名》碑,右侧为花岗石《奠基纪念石》及青石《滕王阁创建纪年》碑。

由一级高台拾级而上,即达二级高台(象征城墙的台座)。这两级高台共有89级台阶,而新阁恰于1989年落成开放。二级高台的墙体及地坪,均为江西峡江县所产花岗石。高台的四周,为按宋代式样打凿而成的花岗石栏杆,古朴厚重,与瑰丽的主阁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级高台与石作须弥座垫托的主阁浑然一体。由高台登阁有三处入口,正东登石级经抱厦入阁,南北两面则由高低廊入阁、正东抱厦前,有青铜铸造的“八怪”宝鼎,鼎座用汉白玉打制,鼎高2.5米左右、 下部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攒尖宝顶圆亭式鼎盖。此鼎乃仿北京大钟寺“八怪”鼎而造。此鼎之设,寓有金石永固之意。

主阁概况

新阁的色彩,绚烂而华丽。其梁枋彩画采用宋式彩画中的“碾玉装”为主调,辅以“五彩遍装”及“解绿结华装”。室内外斗拱用“ 解绿结华装”,突出大红基调,拱眼壁也按此色调绘制,底色用奶黄色。室内外所有梁枋各明间用“碾玉装”,各次间用“五彩遍装”,天花板每层图案各异,支条深绿色,大红井口线,十字口栀子花。椽子、望板均为大红色,柱子油朱红色,门窗为红木家具色。室外平坐栏杆油古铜色。

主阁一层檐下有四块横匾,正东为“瑰伟绝特”九龙匾,内容选自韩愈的《新修滕王阁记》;正西为“下临无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别为“襟江”、“带湖”二匾。内容均选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以上四匾均是生漆为底贴金匾额。

由东抱厦的正门入阁, 门前红柱上悬挂着一幅4. 5米长的不锈钢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乃毛泽东同志生前手笔。x1989年和1995年两度登阁时,曾在这里久久驻足观赏,并与导游员一同吟诵王勃《滕王阁序》文。

走进大厅,扑入眼帘的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这是根据明朝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的故事而创作的,浮雕主体部分,王勃昂首立于船头,周围波翻浪涌,表现王勃藉神力日趋七百里赶赴洪都的英姿。画面右部为王勃被风浪所阻,幸得中源水君相助的情景,左部为王勃赴滕阁胜会,挥毫作序的场景。整个构图采用时空合成的现代观念,将不同时间、地点、人物、故事融合在同一个画面,以传统雕塑手法,并通过朦胧灯光的处理,把观众带入幽远迷人的意境中。

一楼西厅是阁中最大厅堂,西梁枋正中挂有白栋材同志书“西江第一楼”金匾。此厅陈放了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又叫“阁中阁”。它是按1比25的比例制作。台座乃是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阁中阁”由江西铜工艺品厂铸造。厅内丹柱上悬挂有多副出自名家手笔的楹联。 第二层是一个暗层,采光和通风均靠人工解决。此层的陈设,体现的是“人杰”的主题。正厅的墙壁上,是大型丙烯壁画《人杰图》,画高2.55米, 长20多米,画面上生动地描绘了自先秦至明未的江西历代名人,这些人虽然时代不同,服饰不同,地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素质不同,性格不同, 但是和谐统一在同一的画面之中。这是一幅由江西历史上众多名杰组成的辉煌长卷,展示了伟大华夏民族之雄风。画面人物造型生动,格调雅逸,线条组织富有韵味。 正厅两侧,设有贵宾接待室和小会议,进入西厅门楣上,横挂“俊采星驰”金匾, 与《人杰图》浑然一体。

推荐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四

一、 教材分析 :

《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 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

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

六、教具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

七、教学过程:

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

1鼎 2簋 3尊 4钺

5编钟 6铲

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

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

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

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1、后母戊鼎(板书),也叫:司母戊鼎

原料需要1000多公斤,200、300人同时工作(协作能力)

商朝后期。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耳有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饰,耳内侧还有首尾相接的浮雕鱼纹饰。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此鼎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后母戊鼎内壁刻有“后母戊”三字,推测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设计意图:讲述分析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算一算:

浇铸后母戊鼎需要1000千克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俗称:将军盔)一次熔铜12.5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熔铜?每个坩埚需要3、4个人,要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需要多少人同时进行?

设计意图:对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鼎的计算,学生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感受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一个集体需要协作精神。

展示2、四羊方尊(板书)

想一想:四羊方尊为什么能称为商代青铜器的精品?

设计意图:1)从文物实物(仿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讲述分析精品青铜器四羊方尊,感受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精湛,制作工艺水平高。

展示: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铭文长,造型更加朴实、实用。周晚期的毛公鼎,是中国迄今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器物,共499个字。铭文追述了周朝先王的功绩,劝勉鼎的主人毛公辛劳勤政。

设计意图:从后母戊鼎、四羊方尊再到毛公鼎,学生体会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但共同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制作水平高超。

二、甲骨文:(板书)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2、甲骨文是如何发现的?(学生看书28页讲述)

设计意图:对于甲骨文的认识,不用太深入,所以从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自读书,分小组交流、讲述。

播放甲骨文占卜视频

问:当时的人们用甲骨文主要记录什么内容呢?

设计意图:学生从视频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感知甲骨文的用途。

(问题)猜一猜:你能猜出它们都是什么字吗?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甲骨文十二生肖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是感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

你怎么猜出来的呢?

用甲骨文写自己的属性?

设计意图:体验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试一试:

你能尝试着把“日、月、人” 改写成甲骨文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中学,在写甲骨文和创造甲骨文时,体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已经具备今天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象形、会意。

小结: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哪些知识,既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又能暴露本课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推荐青铜王朝心得体会及收获五

青铜,葵花。葵花,青铜。这两个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不因为别的,就凭他们之间纯洁的爱已经足以打动我了。曹文轩叔叔的《青铜葵花》让我与这对兄妹结下了不解之缘。

合上书本,外面早已是灯火阑珊处。我掩卷沉思,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之间为何能拥有超越亲兄妹的爱?然而,经历了那么苦难,他们为何都挺了过去?又是什么力量竞能使一个哑巴平生第一次开口说话?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不得不使我再一次去打开《青铜葵花》,去寻找答案。

每日清晨,我翻开《青铜葵花》,心中无比激动,早已沉浸其中。终于,我找到了答案了!相互信任是他们超越了亲兄妹的爱的基础,哥哥想保护妹妹的心更坚实了他们彼此的爱。正是因为这种至爱,在苦难面前他们才变得坚不可摧。苦难是必然的,关键在于对待它的态度。当你选择正视、尊重苦难的同时,它也在正视、尊重你。

回头再看看我们,父母让我们扫个地洗个碗,却是千百个不情愿。学习上更是如此,一点点作业就叫苦连天,我心中总想:等玩够了再写吧!结果呢?无疑,在如今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青铜葵花》就是一种声音。

其实,书中还有另一种声音,那就是青铜尽平生力气说的第一句话:葵――花!短短两个字却道尽了人间的至亲至爱,更体现了一个哥哥对妹妹无尽的思念,试问:又有哪一对亲兄妹能做到如此?也许这种力量才使得一个哑巴开口说话。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大苦之后必定是大甜,正如福祸相依是一样的道理,从此,我常常遥望村口芦苇荡的尽头,遥望青铜、葵花的所在地,想问一声:你们还好吗?

《青铜葵花》读书心得总结篇2

今天,我又翻开了曹文轩叔叔的纯情小说《青铜葵花》。我被书中那些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为青铜与葵花的命运担心,为青铜葵花而流泪。

每当我读完这本书时,脑海中便深深地刻下了这兄妹俩男孩青铜,女孩葵花。也记住了那充满人间真情的大麦地。他们经历了多少苦难,也依然挺了过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之间的情谊更深厚吧。

我感动,被他们一家人的做法所感动。在葵花丧父后,青铜一家人主动去收留了她,并让她觉得自己有一个家,这个家很温暖,可以为她带来爱!虽然他们家很穷,但是葵花到他们家没有受到一点儿苦。

我震撼。因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灾难所以他们变得坚强。他们出海割草盖新屋,大雪天里卖芦花鞋。为了让葵花能在灯光下写字,青铜特地去捉萤火虫做南瓜灯,为了让葵花在舞台上光彩照人,青铜用嘴吹冰棱来做冰项链。奶奶为了让这俩孩子能在冬天穿上棉衣棉裤,不顾自己的身体,还去地里摘棉花,谁会想到奶奶却一病不起。他们再也看不见奶奶,听不见奶奶的声音了。

在经历了苦难、愉快、幸福的20xx年之后,城市又将葵花召了回去,大家都想留住她,但还是挽留不住。的确事实就是如此,它是残酷的。

因为爱让他们相遇,也让他们的心永远的连在一起。爱让平凡变得伟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