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5:04:21 页码:13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2023-11-22 15:04:21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所学所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写心得体会时,可以以客观、真实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我们从各个领域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一

摘要:教学认识论和交往论下的师生关系学说都是对传统二元对立师生观的突破,特殊认识论下的主导主体说承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交往论下的主体—主体说,提倡弘扬课堂中“人”的生命价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发生着对象性关系,也发生着意义性交往关系。

关键词:教学认识论教学交往理论师生关系。

20世纪80年代始,针对长期徘徊两极的“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围绕教学过程本质问题探讨,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场有关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激烈争鸣,延续至今。其中,笔者认为最为典型的两种师生观莫过于特殊认识论与交往论下的主体主导说和主体间说。本文将分别阐释这两种理论下的师生观,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一隅视角。

一、教学认识论下的师生关系:主体主导说。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不再是僵化的“物”,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从这个意义来说学生也是主体。

王策三先生在《教学论稿》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教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1]:

1.教学是一种特殊认识。教学活动即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和其他形式的认识,是一种特殊的形式。这种特殊认识是“纳入了教育过程,是由教师领导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

2.教学客体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态。

3.学生是教学认识主体。

4.教师是教学认识的领导。

不难看出,一般的认识是“主体—客体”的“二体结构”,而教学认识则是“学生(主体)—课程教材(客体)—教师(领导)”的“三体结构”。教师是学生和教材、教学和社会之间联系的中介,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教学认识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决定教学认识的方向、内容、途径等,并对它的结果和质量负责。这种“平等”关系体现了教学上的科学和民主原则,只是这种平等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而是具有教学过程特殊性的。

二、教学交往理论下的师生关系:主体与主体关系。

为了避免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也有人试图用交往行动理论来理解师生关系。交往理论的学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活动。

“教学活动只能在‘我’与‘你’的师生关系中进行,因为如果其中某一方作为“它”而不在场,教学和对话是不可能的,因为对话是面对面的交谈,而不可能与不在场的‘它’者进行”。[3]另外,“强调教学作为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是为了强调不能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也不能把它看成主要是学生内在潜力展开过程,而应该看成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知、情、行、意诸方面有目的地发展,同时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逐渐深入地了解学生,受到学生的影响而改变或丰富个人的人格,充实、提高和改善自己教学工作经验,当然这个经验包括教育观念和行动”。[4]交往理论下的教学主体,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复杂的综合体,教学过程中的“人”为教学主体。师生是一种主体—主体的关系。主体间关系这种说法突出了“人”的价值与地位,不仅认为师生之间是主体—主体间的关系,而且是一个多向的交互主体,其中包括师生、生生的交流交往,他们都在交往合作中不断分享、构建和创生世界的意义。

三、两种理论下师生关系的思考。

无论是主导主体说,还是主体—主体说,都批判了传统的主客体说,明确地提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论是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突破,还是对现实学生的地位的弘扬,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其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自身也有局限,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审视和思考。

1.审视主体主导说。

2.审视主体—主体说。

教学特殊交往理论认为,整个教育活动都是由师生双方的交往活动构成的,交往活动双方都是交往主体。教师在交往中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态度与世界观,并予以帮助;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学生学会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理解生命。教育就在这种对话中发生了。这种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超越了传统主体哲学的二元论,跳出了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理解教育主体与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然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往往是一种理想状况。“理解”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是预先赋予“教师”或“学生”的,而是他们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渐获得的。而“师—生”主体间性却早已假定了“所有教师与学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较高程度的理解力”。也即假定了所有教师与学生已获得了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

事实上,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并不是纯粹的对象性关系,或者是意义性交往关系。教学活动中师生发生着交往活动,也发生着对象性活动。不论是在对象性关系中,还是在意义性关系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削弱教师的影响力,也不论学生要掌握多么重要的学科知识,都不能忘记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培养和发扬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这才是我们要真正要深入观察和慎重思考的关键。

参考文献:

[1][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第1版.

[3]金生.超越主客体:对师生关系的阐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

[5]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9).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二

1、一个人对社会,要先做出贡献,然后才能索取。

2、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对社会有贡献,就有出息。

3、他正在为祖国默默无闻地贡献着青春。

4、有的干部夸大自己的贡献,这是极坏的作风。

5、我们愿为祖国的强盛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6、中国是个大国,应当对世界做出较大的贡献。

6、造句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上万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7、老人不图儿女做多大贡献,有这点孝心就足够了。

8、我们要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9、他以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给祖国而感到荣耀。

10、爸爸是个平凡的人,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11、这位董事长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2、我们为抢救国宝大熊猫做出了贡献。

13、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4、植树的时候人人争先恐后,都想为绿化祖国多贡献一份力量。

15、姐姐立志做一名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16、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17、老科学家张爷爷对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18、他所作的贡献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

19、人生如朝露溘至,应该把握时机,贡献社会。

20、愿你毕业后,乘风破浪,干一番对社会有贡献的事业。

21、现在的年轻人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应该多为社会作贡献.

22、我的梦想是日后要向航天事业作一番贡献,要取得这样的成果,当务之急应该要好好学习。

23、外婆老是语重心长地教我要做一个有贡献力量的人。

24、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25、与其在世上享乐,不如为社会多做些贡献。

26、她为推展学前教育,鞠躬尽瘁,贡献良多。

27、他对我们厂是有贡献的,我们不能因为他出了一点差错便将他的成绩也一笔抹杀了。

28、地动仪这一宝贵的发明使我们中华儿女感到万分的自豪,也为世界科学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

29、他认为20岁到50岁是他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他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30、他不远万里回到祖**亲的怀抱,是要赤心报国,为祖国的富强和繁荣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三

(1).进奉;进贡。《国语·吴语》:“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后汉书·班固传下》:“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詔问羣僚。”清揆叙《鹰坊歌》:“忆昔辽代最珎贵,女直贡献交相望。”马南邨《燕山夜话·“玉皇”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都得恭恭敬敬地去向‘玉皇上帝’叩头行礼,贡献祭品,祈求上天降福消灾。”

(2).贡品。《汉书·鲍宣传》:“上冢有会,輒太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贤(董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新唐书·杨炎传》:“四方贡献,悉入内库,权臣巧吏,因得旁缘,公託进献,私为赃盗者,动万万计。”清昭槤《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然性骄奢贪黷,竭民膏脂,又善纳贡献,物皆精巧,是以天下封疆大吏,从风而靡,识者讥之。”

(3).拿出物资、力量或意见、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叶圣陶《倪焕之》十九:“当然,他所期望于她的是赞许他的大计划,或者加以批评,或者贡献些意见,使他的精神更为焕发,他的计划更为周妥。”邹韬奋《学生救亡运动》:“我们对于参加这个运动的青年同胞们也有三点要贡献。”郭沫若《虎符》第二幕:“侯嬴:公子,我倒还想贡献一点意见。”

(4).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周恩来《致柯棣华大夫家属的慰问信》:“柯大夫曾予华北敌后五台区最需要帮助的军民以无可比拟的贡献。”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我是说,我对祖国的贡献太小太小了。’他的声调里充满着难过。”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四

本文从认识的本质和来源、认识的进展和特点、认识力与审美趣味的区别三个角度细致分析,认为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但在对“感觉经验”的认识中,已试图突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片面性,这在哲学的认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

作者:麻相漫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20xx“”(12)分类号:b0关键词:莱布尼茨唯理主义单子论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五

自法理学在奥斯丁时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将一种形而上的政法哲学作为其思想支撑。特别是经历了现代性的洗礼之后,包括一大批现代主义法学的拥护者在对“后现代主义法学”进行批判的时候,大多执迷于一种不恰当的认识论进路,从而造成了一种批判无力的局面。本文的目的即在于简单地厘清后现代主义法学的认识论进路,一方面是回应批判者的批判,另一方面是为后来的批判者提供一个(相对)恰当的批判路向。

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确实为法治秩序的确立以及法学思想的勃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现代性中的理性主义就成为了现代主义法学的精神内核。从关于现代主义法(哲)学卷帙浩繁的论著中,有学者指出:长期构成并占据现代法学研究核心位置的是一种一元的本质论范式,其基本内涵是:客观世界存在着某种终极、唯一的法的'本质,由本质出发进行概念推理就能对一切法律现象提供正确、权威的真理性解说,对此应该透过各种各样似乎是难以捉摸的法律现象,找寻法的终极关怀,以之为基础实现法的形式统一。在现代主义法学的信徒们看来,在拥有了一大堆严格界分过的概念、术语和经过反复提炼的法律原则、规范之后,完全可以依靠形式逻辑的缜密推理从而建立起有关法律现象的“科学”体系,同自然科学一样,法学也逐步成为提供“社会真理”的源泉。法律由此被看作是客观理性的化身,是确定的和普适的。

现代主义法学的这种本质论认识范式直接脱胎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自古希腊罗马哲学以降,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世界的本原或基质。各派哲学家力图把世界的存在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精神的实体或某个抽象原则。总结本体论研究所要表达的一种共同的观点,当然抛开那些不承认本体的观点不谈,本体就是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所以,既然是本体,那肯定就不是一些易变的、具体的东西,它是具体现象的统摄,同时也是它所统摄下的事物的“最高位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共性”。现代主义法学的生成过程就是通过将这种本体论哲学思想直接映射到法律领域中,试图通过对形而上的法的“本体”的寻找,追问一切纷繁复杂的实在法现象之上所存在的最终本性,从而从这种最终本性出发建立一种稳定的法治秩序。

自文艺复兴时代起,现代主义法学在本体论哲学的支持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西方社会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理性而稳定的法律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讲,现代主义法学确实功不可没。但是,正因为现代主义法学已经习惯了哲学的荫蔽,当与之相反的理论范式出现之时,它总会习惯性地去寻找一种哲学层面的脱困方法。因此,面对二战以后与现代主义法学一元化立场大相径庭的各种法学思想的异军突起,现代主义法学的追随者就试图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批判来维护现代主义法学的权威。殊既有的研究对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的“举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列举的方式:有研究者试图通过列举一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的具体思想来勾勒出“整个”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框架,例如福柯的权力学说,罗蒂的实用主义法律观以及柄谷行人的世界帝国与法的理论。这种方式虽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部分观点,但在其后续的论述中,却无法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寻找到它们所能支持的,系统的法学思想,从而导致在哲学和法学之间出现了断层,出现了批判不能的局面。二是概括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研究者试图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具体思想中抽象出其“本质”。这种概括又能够再次界分为两条具体的进路:一是参照现代主义的话语表达,认为既然现代主义哲学主张一元化和本质论,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多元化的和反本质论的哲学;二是深度发掘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试图从“精神内核”的层面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本质”,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异质性思维”。即:否认有一成不变的、一贯的意义的存在。异质性思维强调概念自己的不同一,强调理解的“否定性”与多样性。应该说,概括式举要的两种进路有其可取之处,至少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殊异之处。然而其致命的缺陷在于:这种举要方式仍然执迷于现代主义的话语逻辑,试图去寻找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本质。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后现代主义其实是一种“弥散型”的思想范式,因此,要想找到它的本质无异于缘木求鱼。

正是因为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批判者在法学和哲学之间搞的一种“拉郎配”,实际上使得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法学之批判成为了“约伯的安慰者”。质言之,基于后现代主义法学在认识论进路上的谬误而对其进行的批判实际上大有无事生非之嫌。对后现代主义法学真正中肯的批判,抑或一种带有建构意义的批判,最根本的学术前提就是厘清后现代主义法学的生成理路,全面掌握其理论谱系。

对后现代主义法学认识论进路的梳理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一种“正名”,但这并不代表后现代主义法学作为一种法学思潮对现代主义法学的批判就无懈可击。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种批判毕竟意味着一种解构和否定,要使得法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或许还应该实现一种批判基础上的超越,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种“后”后现代主义法学。另外,我们在肯定后现代主义法学的批判功能的同时,特别需要警惕那种在“解构一切”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统摄下的法学思想,因为这确实会导致一种法律虚无主义,同时也是现代主义法学的批判对象,但这和我们所探讨的后现代主义法学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六

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lmLeibniz)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认为是近代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他的心得体会以及思想贡献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莱布尼茨主张万物皆数。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数字的组合和变换。他的这一观点对于现代计算机科学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当今信息时代,数字成为了我们生活的基础,莱布尼茨的观点已经被证明是多么先见之明。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都基于数字表示和处理信息。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数学是这个世界的语言,了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于我们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莱布尼茨提出了满足万物皆数理论的一种新的数学符号,即微积分。他是与牛顿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的独立发明者。微积分给数学和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微积分,我们能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变化和运动,从而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微积分与工程学、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对于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莱布尼茨还提出了“最佳世界”的概念。他认为造物主在创造世界时选择了最完美的方案,没有更好的方案存在。这一观点引起了很多哲学家的关注和争议。莱布尼茨的“最佳世界”观点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面对困境和痛苦,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改善和发展我们的生活。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心态对于我们的幸福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莱布尼茨还提出了不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有限的,我们无法获得所有事物的终极真理。这一观点促使我们谦虚并保持开放的心态。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超越自己的局限。通过不断地追求真理和知识,我们能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总而言之,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于数学、科学和哲学的理解和发展。莱布尼茨的观点帮助我们拓展思维和开拓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在面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时,我们应从莱布尼茨的心得体会中汲取智慧,努力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七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184月1日-1944年7月17日),是一名悲剧性的天才人物,一名拥有极高数学和语言天赋的美国神童。他父亲鲍里斯·席德斯(1867-1923),是俄籍乌克兰犹太移民,在哈佛大学跟从威廉·詹姆士研究心理学及哲学,并取得四个学位,他母亲则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他在4岁时就已精通法文、9岁就在哈佛大学做四维空间的讲座,因而很早就已出名。但成年后,却没有常人期待的成就。他46岁时死于脑中风,死时一贫如洗,留下“神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他的智商估计达250-300。

威廉·詹姆斯·席德斯事迹:

出生后6个月会说:“aluminum”。

出生后8个月后:指出地球的卫星为月亮。

19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出生后18个月,阅读纽约时报。

2岁时自学拉丁文,3岁时自学中文。

4岁时、可以用希腊文阅读荷马史诗,以拉丁文阅读高卢战争。

6岁时、自学解剖学和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学。

7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入学测试。

在4岁到8岁之间、写了四本书。两本解剖学和天文学的书已流失。

8岁时、通过mit的入学测试。

8岁时,可以流利的使用拉丁语、希腊语、法语、俄罗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并自己发明一种新的语言,把它称为vendergood。

9岁时、通过哈佛大学入学测试。但是哈佛拒绝他父亲让他过早入学。

10岁时、修正哈佛大学逻辑学教授书稿的错误。

11岁时、入学哈佛,精通高等数学和天体运动。比如,在哈佛数学俱乐部演讲四维体。曾有麻省理工教授预言,他会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并未来在该领域成为领袖级人物。

16岁时、获得文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不久他告诉记者,他想要过完美生活,意味着他要隐居。并报道,席德斯发誓要单身,永不结婚,他说女人不可能吸引他。后来,他深爱上一个叫做玛莎·弗莉的女人。后来,他进入哈佛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

17~21岁时、在哈佛,教书并继续学习。他教三门课程《欧几里德几何》、《非欧几里德几何》和《三角学》(他用希腊语写了一本欧几里得几何的教科书)。不到一年,因为对于部门和教学要求的失望,和比他还大的学生对他的不好待遇,他辞职并且回到了新英格兰。当一个朋友问他离开的原因时,他说,“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起初要给我这个职位——我不不善于教书。不是我要离开,而是我被要求离开。”18岁时,他放弃了对数学研究生学位的追求,转而进入哈佛法学院,21岁时,也就是毕业前一年,他又放弃了该学位。

21岁时、因为参加社会主义者mayday游行被逮捕,并被判入狱18月,基于之前的社会名气,引起轰动。在审讯期间,他说自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对者,是社会主义者。后来,他发展了自己的个人权利自由意志主义哲学和“美国社会连续性”。他父母送他去疗养院,着手“改造”他,并以送他去精神病院威胁他。

23岁后、过上独立的生活,只从事类似与体力活的工作,并与父母疏离。并受到社会上的挫折。

46岁时、死于脑出血,在1944年。在1923年,他父亲也于46岁死于脑出血。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八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是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其中包括他对数学、哲学、逻辑等方面的见解,以及他对人类精神的推进和社会进步的追求。通过对莱布尼茨心得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他的贡献和意义,以及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莱布尼茨对数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是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与牛顿齐名。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的符号化推理系统,为微积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提出了微分法和积分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使数学研究得以快速推进。他的“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和“泰勒级数”等成果,至今在数学领域仍然被广泛应用。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他的思想依然深刻影响着数学的研究和应用。

其次,莱布尼茨对哲学和逻辑的思考也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他认为,道理可以通过推理和审慎思考来发现,而不仅仅是通过经验而得出。他提出的“唯一确定性原则”和“最佳可能性原理”等思想,对于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也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对人类理性思维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莱布尼茨的思想对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了后来西方哲学的宝贵财富。

第三,莱布尼茨的思想倡导了人类的自由和社会公正。他提出的“最大幸福原则”和“大同世界”的观点,强调了人类社会应该追求和谐、公正和自由。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也有责任促进他人的幸福。他的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权保护和社会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引发了很多社会改革运动。莱布尼茨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在莱布尼茨的思想中,他追求人类精神的推进和不断的进步。他认为,人类的思想应该不断地发展和进步,通过创新和探索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他强调了教育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提出了普及教育的观点。他的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理念也有很大的影响。莱布尼茨的追求精神的思想,让我们明白了人类应该持续不断地进取,追求更高的境界。

最后,莱布尼茨心得体会是对他思想的全面总结和回顾,通过对他思想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莱布尼茨的贡献和影响。他的数学、哲学、逻辑等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人类思维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莱布尼茨的思想思潮和他对人类精神的进步和社会进步的追求,使得我们对于现代社会和人类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莱布尼茨心得体会是对莱布尼茨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数学、哲学、逻辑、人类精神以及社会进步的追求和贡献。通过对他思想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对他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认识到他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在这个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莱布尼茨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九

摘要:本文从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与欧元贬值的角度入手,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提出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健词: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存在问题对策与措施。

一、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长期从事外贸的企业,总体上对外汇风险管理有一整套管理方法。但是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经营权的放开,许多新批准建立的中小外贸企业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具体表现在:有的外贸企业没有外汇风险意识;有的外贸企业虽然意识到外汇风险的存在,但是缺乏一套科学的方法;有的外贸企业有规避外汇风险的方法,但是相应的方法不科学。因此,在从事国际贸易的同时,如何规避外汇损失的风险,获得外汇风险收益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针对中小外贸企业在外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提出解决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二、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下面介绍外汇风险涵义、种类、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1.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国际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的'损益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外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前面本文讲述的就是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国际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关注的和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3.外汇风险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外汇风险是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企业衡量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外币是国际企业衡量对外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时间是构成外汇风险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这就是说预期收到或支付的外汇,时间越长外汇风险越大。

三、中小外贸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外汇风险,中小外贸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与贸易对手协商。

与贸易对手协商,在对外贸易合同中采取以下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措施:。

1.做好进出口商品计价货币的选择,优化计价货币组合。一般选择可自由兑换货币,例如,美元、日元和欧元等。出口以硬币作为计价货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进口使用软币,所谓硬币是指未来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

2.可以利用保值措施,在合同中设立外汇保值条款。外汇保值条款是指贸易双方在合同中规定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从签订合同到结算日这段时间内,交易货币汇率变化幅度超过双方商定范围,则适当调整汇率,实际收付的外汇金额也按调整后的汇率计算,以避免交易一方承担过大的外汇风险。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结算方式。可以采用即期信用证或远期信用证,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采用托收来防止外汇风险。国际企业出口收汇的原则是“安全及时”。安全就是出口收汇不致遭受汇率波动的损失,外汇收入不遭到拒付。及时是收汇的关键。在出口业务中尽量采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

4.与贸易对手签订易货贸易协定,采用易货贸易来防止外汇风险。但是相对来说,易货贸易比较困难。但是,这也是一种规避外汇风险的措施。

(二)与外汇银行协商。

与外汇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有时与贸易对手很难协商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与银行协商,采取相应的防止外汇风险对策。外汇银行是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外汇银行有许多外汇业务,如即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外汇借款合同等。

1.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即期外汇合同。即期外汇合同交割时间可以在签约后2天内进行。例如,杭州东方公司8月15日向美国西方公司出口机械设备一批,2天内有300万美元的外汇收入,假设出口交单日(8月15日)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810元人民币。为了防止近2天内美元汇率的下跌风险,东方公司与当地外汇银行签订了出售300万美元的即期外汇合同。2天后,东方公司将收入的300万美元按合同规定的价格与银行进行交割。假设交割日的即期汇率银行买入价为1美元=7.5410元人民币。由于签订了合同,避免了300×0.04=12(万元)的经济损失。

2.远期外汇合同。远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签订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出口商的具体做法是:出口商在签订贸易合同后,按当时外汇银行规定的远期汇率预先卖出与合同计价货币与金额均相同的远期外汇,在收到外汇货款时再向外汇银行办理交割。

3.期权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向外汇银行支付一定的保险费,在约定的有效期内或规定的合约到期日,有权按照合约规定的汇率履行或不履行合约,行使或放弃自己购买或出卖远期外汇的权力,并进行实际交割或不进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合同。期权外汇合同按照国际企业行使权力的时间不同可分为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可以在期权到期日前的如何一个工作日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欧式期权是指国际企业(期权的买方或卖方)在与外汇银行签订期权外汇合同后只能在期权到期日当天的纽约时间上午9点30分以前,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美式期权比欧式期权要灵活,但保险费要高。

4.择期外汇合同。择期外汇合同是指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国际公司为了消除外汇风险与外汇银行协商一致后,约定在远期外汇合约的有效期内的任何一天,有权要求外汇银行实行交割,而与外汇银行签订的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的合同。

5.外汇借款合同。外汇借款合同是指有远期外汇收入的国际公司,通过改变外汇风险时间结构,与外汇银行签订一份即期借入一笔与其远期外汇收入相同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货币的外汇借款合同。

因此,中小外贸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对有损失的外汇风险可以有选择地采取上述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加以规避,同时也采取上述相应方法获取外汇风险收益。总之,中小企业在外贸外汇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舒年.国际金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

近代的机械论和原子论者都只是从量的规定性方面来寻找万物的本原,对实体作出规定的,这给哲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困难。针对这些矛盾和困难,莱布尼茨从相反的方面即从质的规定性方面来考察实体问题,把具有能动性和异质性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单子”,看作构成万物的最终实体。这样,“单子”就取代了与其在性质上正相反对的原子的地位,成为构成物质的.原素,莱布尼茨的“物质”也就变成了被精神实体所决定的第二性的东西。但莱布尼茨在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又导致他在物质观上陷入了新的矛盾和混乱。本文主要从单子的规定性及其与事物的关系方面,分析莱布尼茨物质观的性质与存在的问题。

作者:黄可波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院政法系,广州,510303刊名:广东社会科学pkucssci英文刊名:socialsciencesinguangdong年,卷(期):“”(4)分类号:b5关键词:隐德来希灵魂单子物质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一

摘要本文针对审计工作目前的现状,提出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做到审计的防护性和建设性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审计功能防护性建设性。

1简介。

审计的防护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所有者权益,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活动进行查错揭弊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的建设性就是审计机关和人员为了帮助经营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促进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审计活动。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而忽视建设性。我认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既要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更要重视审计的建设性。

传统审计非常重视审计的防护性是非常必要的,而对审计的建设性重视不够是值得注意的。这个问题在我国审计中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从西周的“宰夫制”到春秋的“上计制”,从秦朝的“御史大夫制”到宋朝的“审计院”,从元朝的“户部制”到清朝的“独立审计院”,民国的“审计部组织法”。对主管经济的各级官员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达到审计监督的目的。他们共同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把审计的防护性作为审计的唯一目的。一九九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人大常委第九次会议正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审计的`目的、组织建设、职责范围和权限、审计程序、法律责任等基本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范。但对审计范围的具体规范中也缺乏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就是对审计的建设性问题未作出具体的规定。

2审计建设性的重要性。

[1][2]。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二

摘要:本文从认识的本质和来源、认识的进展和特点、认识力与审美趣味的区别三个角度细致分析,认为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但在对“感觉经验”的认识中,已试图突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片面性,这在哲学的认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

关键词:莱布尼茨;唯理主义;单子论;前定和谐。

莱布尼茨是近代理性派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创立了以单子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的认识论就是与单子论一脉相承。在莱布尼茨看来,认识主体就是精神单子,认识只是人类心灵这种较高的单子的“知觉”在其内的原则推动下的某种发展。[1]作为一个唯理论者,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找出一条介于笛卡尔与洛克理论之间的中间道路。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这种认识论的调和性进行分析。

一、认识的本质和来源。

单子论的“前定和谐”说是莱布尼茨的认识论建立的理论基石。他认为上帝创造每一个单子时预先规定了每个单子发展变化的历程和内容,使其变化发展相互和谐一致的进行保持其为一个连续的整体。他说:“这些原则给予我一种方法,来自然地说明灵魂和形体的结合或一致。灵魂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形体也遵守它自身的规律,它们的会合一致,是由于一切实体之间的预定的和谐,因为一切实体都是同一宇宙的表象。”[2]按照预定和谐说,灵魂依据目的因的规律,凭借欲望、目的和手段而活动;形体依据动力因的规律而运动或活动。在他看来,这世界好比一架钟,其中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全体都安排得十分妥贴。莱布尼茨认为所认识到的美与秩序、和谐是统一的,它们都是按照“至高无上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

此外,在莱布尼茨看来,上帝是一个绝对完满的存在,是全智、全能、全善的。他说:“我觉得,形而上学与几何学之永久真理,‘善’的原理,‘正义’的原理,以及‘完全’的原理,都是由于上帝的理性而来的。”[3]真、善、美都是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和对世界的预先的安排。

由此,莱布尼茨反对洛克的观点。洛克奉行“凡在理智中的,无一不是在感觉中”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他认为,心灵既然是能动的,就不会是白板,对个别事物的感性经验虽然必要,但是它们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特殊的个别的例子,不可能提供普遍性的真理。人的心灵像是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但大理石已有的纹路决定了它适合于雕琢成什么样的形象。“如果在这块石头上本来有些纹路,表明刻赫尔库勒的像比刻别的像更好,这块石头就会更加被决定用来刻这个像,而赫尔库勒的像就可以说是以某种方式天赋在这块石头里了。”[4]可见,一方面,莱布尼茨和笛卡尔一样,主张天赋观念论;另一方面,他与笛卡尔又有区别,认为观念是潜在的,即观念一开始是人心中潜藏着的不清晰的知觉,需要经过理性的加工琢磨,才能变成清晰的观念。这里,莱布尼茨陈述了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一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也表明他的唯理论是向经验论让步的唯理论。

二、认识的进展和特点。

莱布尼茨认为这些天赋观念论并不是现成的天赋于人心中的,而是有一个从潜在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最低一级的单子没有清楚明晰的表象,无生命的东西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较高级的单子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有感性灵魂,一般的动物就是由这些单子构成的;更高一级的单子,不仅具有清晰的知觉和记忆,而且有理性灵魂,人就是由这类单子构成的;最高级的单子是上帝,它具有最完满的智慧。

他把这一“连续性”原则贯彻到认识论中,认为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个发展过程。“那些令人注意的知觉是逐步从那些太小而不令人注意的知觉来的。”[5]按照观念由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莱布尼茨将观念区别为“明白的和模糊的”以及“清楚的和混乱的”四种。“一个观念,当它对于认识事物和区别事物是足够的时,就是明白的”[6]。明白的观念又分为“清楚的”和“混乱的”两种。

进一步,莱布尼茨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真理只有两种:“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他在确定两者的区别时,叙述了它们的原则。一个是矛盾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我们才认为其中隐藏矛盾的东西是谬误的,而与谬误相对立的东西则是真实的。另一个是充足理由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我们可看出任何现象都不可能是真实的或现实的,任何论断都不可能是公正的。他认为,感性知觉提供的就是“事实真理”,这类真理是偶然的、不可信的。他认为,必然真理的原始证明只来自理智,而别的真理则来自经验或感觉的观察。我们的心灵能够认识两种真理,但它是前一种真理的源泉;而对于一个普遍的真理,不论我们有关于它的多少特殊经验,如果不靠理性认识了它的必然性,靠归纳是永远也不会得到对它的确实保证的。可见,莱布尼茨主张唯理论的真理观,认为推理的真理是以心灵为其源泉的,对实际事物的认识中,由于人类找不到最终的即充分的理由。物质都是不存在的,只是一些模糊的、无意识的知觉,是一种现象。不过,这些现象应该服从一定的规律。它们是最高的单子――上帝合目的.的安排。总之,莱布尼茨抬高推理的真理,表现出唯理论倾向,但他毕竟承认了事实的真理,并认为它就是由感性知觉提供的,反映了他向经验论的让步。

三、认识力与审美趣味的区别。

莱布尼茨不仅从认识的进展和特点上对审美趣味作了分析,还将审美趣味、鉴赏力与认识力进行比较,进一步揭示其特点。他说:“与认识力不同的审美趣味是一些混乱的知觉。它不能使人们充分地说明事物的起因和意义。它是某种接近本能的东西。”[7]人们永远无法探明,事物的令人愉悦性是什么。因为这种令人愉悦的事被感知,是通过我们的情绪,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认识力。这里指出了审美趣味与认识力区别之点,强调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同于认识力的认识和情感活动,并且明确指出“审美趣味是一些混乱的知觉”,所谓“混乱的知觉”,莱布尼茨认为它是由一些察觉不到的“微知觉”组成的。微知觉不仅形成了趣味,而且也是引起情绪和快乐的原因:“这种微知觉也是那种不安的原因,我指出这种不安就是这样的东西,它和痛苦的区别只是小和大的区别,可是他常常由于好像给它加了某种刺激性的风味而构成我们的欲望,甚至构成我们的快乐。”[8]我们可以看到莱布尼茨是将审美趣味和认识力严格加以区别的,并且它也不同于可对事物下定义或做出科学说明的科学的认识。从他把审美趣味归入若明若暗的知识之列以及属于混乱的知觉来看,他基本上是把审美趣味看作是一种感性活动,而不属于理性认识的活动。

尽管莱布尼茨把审美趣味看作是较低的认识阶段和属于混乱的知觉的活动,但他并没有切断它和理性之间的联系。按照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每个单子都如灵魂一样具有知觉,凭它的知觉就能反映整个宇宙。各种较低知识阶段和混乱的知觉,也都包含着无限的物体给予我们的印象,以及每一件事物与宇宙中其余事物之间的联系。“甚至可以说,由于这些微知觉的结果,现在孕育着未来,并且满载着过去,一切都在协同并发……只要有上帝那样能看透一切的眼光,就能在最微末的实体中看出宇宙间事物的整个序列。”[9]这些论述虽然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却表明莱布尼茨认为混乱的知觉或微知觉,也是包含着他们自身的理性内容和意义的,审美趣味虽然不是理性思考,但它却是联系着理性内容的。对音乐的美感,不仅是对音的数学比例的外在形式的感觉,而且也把人们引向对上帝所创宇宙之和谐的直觉,因此,这种美感是蕴含着理性内容的。这一切当然不是说莱布尼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审美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而只表明他试图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做出某种调和,而这种调和难免是互相矛盾的。

总的说来,莱布尼茨在坚持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和重视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显示了调和性的一面。但他在对“感觉经验”的认识中,已试图突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片面性,这在哲学的认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

参考文献:

[2][4][6][8][9]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10、518、5、266、11、10.

[3]莱布尼茨.形而上学序论[m].陈德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p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三

莱布尼茨(1646-1716),德国哲学家,和牛顿同为微积分学的创建人。1646年7月1日生于莱比锡,1711月14日卒于德国的汉诺威。他的多才多艺在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著作包括哲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数学、物理、法律、外交、神学等方面。同时他还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和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四

莱布尼茨是德国的一位数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科学革命”时期,他做出了众多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的数学、哲学和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莱布尼茨的思想和成就,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对人类知识的无限追求。本文将从莱布尼茨的数学贡献、哲学思想、对科学方法的贡献、对科技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启示等五个方面来总结和体会莱布尼茨的思想。

首先,莱布尼茨作为一位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学这一重要的数学分支,并与牛顿几乎同时发现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这使他成为了微积分学的创始人之一。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在物理学、天文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莱布尼茨对哲学思想也有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最好的世界”观念,认为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并且这个世界是最好的可能世界。莱布尼茨的这一观点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起源的思考,对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提出了“理论--经验--语法”这一思想,强调了理论与经验的关系,并指出语法在科学理论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莱布尼茨对科学方法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主张通过“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进行研究,然后再通过综合来重新构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系统而高效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四,莱布尼茨的思想对科技的影响也是显著的。他提出了一种可以用来进行逻辑运算的机械计算机——“莱布尼茨机”,这可以说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莱布尼茨机的发明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莱布尼茨的思想给我留下了许多启示。他的卓越才华、追求卓越的品质和对人类知识的无限追求都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动力和鼓舞。与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一样,莱布尼茨的思想激励我不断追求知识和突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总之,莱布尼茨作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数学、哲学、科学方法和科技方面的贡献无可估量。通过研究他的思想和成就,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追求知识、才华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莱布尼茨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影响将永远铭记在历史中。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五

一滴水落在地上,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这滴水落在大海里,它将会永存。这一滴水就是我们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这大海当然就是我们五(2)班。

就在这个星期一早晨我来到学校,在便利店买了盒牛奶。到教室后,我走到垃圾桶旁准备把牛奶的包装纸扔进垃圾桶时,突然发现有一根扫把快要“断气”了,“头”与“身子”已经分离甚远,我于心不忍,开始“施救”,不一会儿,那扫把就“活过来了”,此时它仿佛在开心地对我说谢谢呢!

星期三下午上课铃响起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到了教室。忽然有一位同学的口袋里的零食掉了出来。正好这时老师踩着那位同学刚掉的零食走了进来,此时,我的心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紧张极了,生怕老师会发现。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终于下课了,老师布置好作业,简单地叮嘱了我们几句便离开了教室。我一溜烟跑到教室后面拿起扫把,再急匆匆地跑回来,将零食给扫走了。

班级是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也该为班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拾起一张纸屑,保持教室的整洁,好好学习获得奖状,为班级增添一分荣誉……有爱才有温馨,让爱的光芒照亮人间,也照亮我们的班级吧!让我们一起共创团结、和谐的班级吧。

莱布尼茨心得体会篇十六

摘要: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的严格化、精确化,演变为图灵机概念,随着第一台电脑诞生,图灵机的物理实现,人类认知和智能活动被认知科学家们乐观地认为可以转换成计算程序用机器进行模拟。认知科学就形成了“认知可计算主义”的研究纲领,对这种“认知的本质就是计算”,人脑计算机都不过是操作、处理符号的形式系统的总看法,我们的中国学者在各自的相关领域都作出了应答:洪定国教授用“显析序”与“隐缠序”概念、金吾伦教授用“构成论”与“生成论”哲学范畴、刘粤生教授用“结构信息”与“交换信息”的广义信息范型重新解释了“现实世界”与“可能世界”的关系,这对认知逻辑的本质、人类认知活动经编码成为符号的过程作出了深刻阐明并提出了理论限度。

认知科学目前的理论困境和实践困难就在于它业已形成的图灵意义下的算法概念只能模拟认知和智能活动中的显序部分、形成构成论的原子抽象,或者按我们的说法叫经典的“结构信息”,它不能完全解释人类心智活动的内在机制及其体现出的灵活性、选择性和自涌现性。

吴学谋的泛系理论不是简单地依靠逻辑和图灵机算法,而是把结构信息作为要素的集合与关系的集合(交换信息:五互八筹)构成的复杂大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以冲破目前所做的只求系统的局部一致性的狭隘途径;而王德奎探索用三旋生物、物理的途径和黄展骥的放弃逻辑的人工手段寻求大逻辑的自然机制,以及周礼全先生在语境和隐涵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自然语言进行成功交际的图式(《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都反映了中国学者们力图解决认知科学的深层问题的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沿着这一系列探索,结合近年来人工生命、进化计算某领域的新成果,将会产生认知科学新的研究纲领。

关键词:认知科学可能世界交换信息新的研究纲领(信息范型)。

一、引论:历史之谜。

20世纪的逻辑学家根据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观念,再进一步严格化、精确化,建立起完整的模态逻辑语义理论--可能世界语义学。使我们可以从多元的角度去看待和探讨逻辑问题,也包括我们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探讨逻辑问题并建立各种认知逻辑系统。

与上述过程极为相似的是,十七世纪的哲学家莱布尼茨在三百年前用两个记号0和1的二进制算术来评注和阐述中国古代伏羲图的意义过程中,终于发现“六十四卦图中的64个六爻排列恰好与从0到63的二进制数字一一对应。这一发现使他异常兴奋,立即用法文修改和补充1679年的文章手稿,并将这一法文文稿送交法国科学院院报。”(朱伯--主编的《国际易学研究》第5辑第201页)在某种意义上,莱布尼茨是把易图的“可能世界”严格化,精确化了。但他如何把卦变图和爻变图演变成二进制算术、在走向符号化的同时,又不得不丢失易图的生生之易却是很少为人深究的。

[1][2][3][4][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