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2:35:07 页码:14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汇总12篇)
2023-11-11 02:35:0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某一件事或某一阶段经历的深刻感悟和思考。在写心得体会时,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合理的结构和连贯的表达方式,以保证文章的逻辑完整性和条理性。这些范文中包含了丰富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对我们撰写心得体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培训地点:学校中型会议室、新教学楼

主讲人:马文驹副校长、王成瑭主任、何昌锋主任

今年暑教会期间,学校组织我们本届高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高效课堂培训会,本次培训对于我校来说是导学案试行三年一周期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学习使用导向案有前两届总结的经验可借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那是需要我们人人过关的。

华校长在动员会上从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动员,并对如何推进导学案做了讲解,之后何书记提出了参培的具体要求,教学处王主任、教科研处何主任分别进行了方案解读与通识培训,使我们参会教师对导学案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了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部分教师能够接受并愿认真践行。

通过培训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具体表现在有效地“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有效地“指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有效地“激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学习效果就好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知识问题化,即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设计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马校长做了题为“高中学生合作式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专题报告,让我们参会教师体会到与导学案实施相匹配的学生学习方式为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概念、特点、意义、要素等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组织实施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可对学生提供前期援助、认知援助、合作技能援助、合作情感援助等。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主要困惑有以下两方面:

2、如何处理学生导学案与学生的课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专家或同行的指导,并通过自己推行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努力解决以上困惑,力争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从教几年,一直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习惯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几乎很少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的真正本质。这个学期刚开学就听闻章校长倡导教师使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的教学理念,但个人却固执的认为这不过又是一个在新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某种“看上去很美”课堂新模式,所以在思想上一直都没引起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但想归想,做归做,我还是在本学期的公开课上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使用”了导学案教学。这堂课下来,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和导学案有了新的思考。

下面我就我的这堂课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这课的历史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竞赛、小组讨论、探究学习的思路。所有活动都基本在男女分组的形式下进行的。此外教学资源也准备得很充分,我收集了大量的音像资料,自我预测这将是堂精彩的视听盛会,能够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教材内容。

课前准备中我给我的学生下发了自己从网上随意下载的导学案,并且对于这篇东西的使用,我对学生只字未提。因为在我的思想深处,这个东西可有可无。在实际课堂中,我也没对我的导学案有任何的作为,既没有在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更没有在课堂中按照导学案的思路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总之,现在想来,导学案于我这堂课说来,就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了,所以就无同谈及导学案对我的课堂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如果要给我的这堂课定性的话,它仍然是堂“披着导学案外衣”的传统课,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次失败的尝试。而失败的根源就是我根本没把导学案这个东西当回事。

就像我的很多同仁和领导所说的一样:课堂上我貌似充分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风采和魅力,展示了自己本专业的“扎实”功底,但我恰恰忘了教学的真正本质,我忘了“教学的本质原本就是交往、互动”,我没有很用心的去找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过分的把讲台变成了自己个人的“舞台”。整堂课下来,我几乎滔滔不绝地向学生或描述,或解释,或感慨,或议论,我甚至没有空闲停下来去了解学生想说什么。

在课堂设计中,我充分挖掘了相关的历史题材。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课前播放《七子之歌》情景的设置,学生确实感受到了这一历史的屈辱,对朝廷的腐败,对列强的剥夺,对国家的强盛的关系有了一个看法。而邓小平在谈判中的讲话和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运用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当学生看了邓小平讲话的视频后,他们明显感受到了中国态度的坚决,这时学生的情绪已经有了一些波动,紧接着趁热打铁,立即播放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视频。学生的自豪感随着英国国旗的下降和中国国旗的升旗油然而生。这正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一个表现。但美中不足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有部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仍然游离在课堂之外。现在我想,假如我能很好的应用我的导学案的话,效果可能会有很大改观。如果课前督促这部分同学按导学案去预习,他们上课就能跟得上我的进度,在某些问题上就可能“有话可说”。而对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如果用好了导学案的话,后面一个讨论题,思维就会更加活跃。

通过反思本堂课,我发现自己对导学案没有产生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很多行为被我“扼杀”。所以,今后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我要重视它,只有我重视了,学生才会在意。

其实,让我们做出一份形式上的导学案并不难,也就是说导学案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但难的是如何编制出一份真正能达到高效的导学案呢?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我还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内容决不可以随意设计。

应该来说导学案的内容是决定这份导学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决不能出现设计随意、粗糙的情况。

首先,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不应是对教材现有知识点的简单分解,更不是依据教材内容布设的问题阵,而应当层层推进,前后呼应,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现今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别注重史料的运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真选取跟主题相关的史料,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认知史料、分析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整合史料,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其次,导学案中创设的问题要有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教材、学教材,从教材中来,回教材中去的肤浅层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打通历史与现实的关节点,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发展脉络,获得丰厚而深沉的人生启迪。第三,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有情感,有意义,能激活学生的反省精神和探求渴望。我想这些是很多历史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体会到的,但是真要做起来却真的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我们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历史学科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基础教育的新气象,以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呼应。

二、导学案决不可以取代教学设计。

如果只忙于做导学案,而忽视教学设计,那么整个教学反而被导学案所束缚,非常的沉闷、枯燥、乏味,课堂也缺少生成性,根本谈不上高效。反思之后,认识到一定要加强二次备课。只有把二次备课做到位了,将导学案自觉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整个流程中去,使其服从于、服务于教学的目标设计。所以导学案的精彩决定于教学设计的精彩,良好的设计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运作,能够确保课堂生成的有效调控,能够确保教师个性的充分发挥。

导学案重在“导”,引导学生去自学、去合作、去探究。同时,是不是还要强调一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同样可以是“导”,是科学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材料、如何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如何理解重难点、如何分类整理、如何构建体系。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实施导学案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了,相反其幕后的准备是更加繁复了。要想使导学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做太多的事情。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还需不断的尝试、探索,不断的创新,希望能取得的更好的效果。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1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2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1.3对于导学案中练习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习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1.4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201x年8月27日―――29日,我们在教育组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李村三中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学习。学习时间虽然长,工作虽然累,但我们无一人缺席。培训的内容充实而有用,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通过3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把导学案的核心理念高效地渗透到每一堂中,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反馈学习,同时把导学案和多媒体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对于我的教学必将有很大的帮助。希望领导以后多给这样的学习机会。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习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培训地点:学校中型会议室、新教学楼。

主讲人:马文驹副校长、王成瑭主任、何昌锋主任。

今年暑教会期间,学校组织我们本届高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高效课堂培训会,本次培训对于我校来说是导学案试行三年一周期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学习使用导向案有前两届总结的经验可借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那是需要我们人人过关的。

华校长在动员会上从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动员,并对如何推进导学案做了讲解,之后何书记提出了参培的具体要求,教学处王主任、教科研处何主任分别进行了方案解读与通识培训,使我们参会教师对导学案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了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部分教师能够接受并愿认真践行。

通过培训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具体表现在有效地“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有效地“指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有效地“激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学习效果就好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知识问题化,即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设计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合作式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马校长做了题为“高中学生合作式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专题报告,让我们参会教师体会到与导学案实施相匹配的学生学习方式为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概念、特点、意义、要素等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组织实施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可对学生提供前期援助、认知援助、合作技能援助、合作情感援助等。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主要困惑有以下两方面:

2、如何处理学生导学案与学生的课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专家或同行的指导,并通过自己推行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努力解决以上困惑,力争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旬阳中学孙宏涛。

208月22日。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八

通过这次学习第三代“导学案”的应用后,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优点编写和使用,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学习“导学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我们一般是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1)回顾旧知,复习自测主要是对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知识进行突出、提示。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

(2)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3)小结,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可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然后,把学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把疑问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而且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

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一些可以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交流,确定答案;要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和学案优势。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

3、精讲点拨解难释疑。

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

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达标训练补偿矫正。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是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通过编制运用“学案导学”教学,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载体,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1、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九

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探索,营造了新课改的大环境。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式导学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新课改进入深水区。我积极响应学校新课改的号召,践行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读、议、讲、练、评”方针的指导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如果我们备课组集体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紧密,就设定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然后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思品,有的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技巧是需要反复举例练习,才能加深记忆。

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

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继续为新课改而努力,为导学案教学而努力。

今年暑假,中心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进行导学案培训,首先学习了第三代导学案和第一、二代导学案的区别,然后重点讲解了第三代导学案的优点和具体流程,最后,组织我们自主编写导学案,在编写中体会导学案的精髓。通过这次学习“导学案”教学和编写后,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意义、优点编写和使用,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学习“导学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规则,应用语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二)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三)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

(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

(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代表的发言必须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依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暑假期间,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第三代导学案的应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用法,有了一些体会:导学案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

近两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倡导下,学校积极开展新课改探索,营造了新课改的大环境。本学期,我们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式导学新的教学模式,努力使新课改进入深水区。我积极响应学校新课改的号召,践行学案式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之后,我获益匪浅。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传统的。

教案。

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学案的编写在学校总的“读、议、讲、练、评”方针的指导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如果我们备课组集体认为这三课时衔接比较紧密,就设定由同一个人构思比较的好。然后集体讨论。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导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习部分,通过预习就理清了学习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习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一个老师如果不把课堂的效率放在第一位的话那就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课堂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知识是需要反复练习,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思品,有的知识的应用,解题的技巧是需要反复举例练习,才能加深记忆。

导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

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需要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将继续为新课改而努力,为导学案教学而努力。

今年暑假,中心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进行导学案培训,首先学习了第三代导学案和第一、二代导学案的区别,然后重点讲解了第三代导学案的优点和具体流程,最后,组织我们自主编写导学案,在编写中体会导学案的精髓。通过这次学习“导学案”教学和编写后,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意义、优点编写和使用,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学习“导学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规则,应用语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二)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三)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

(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

(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代表的发言必须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依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暑假期间,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第三代导学案的应用。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导学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用法,有了一些体会:导学案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通过这次学习第三代“导学案”的应用后,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优点编写和使用,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下面就本次学习“导学案”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主要包括学习的主要环节、形式及相关学习活动,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包括达标训练,以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我们一般是分为下面几个内容。

(1)回顾旧知,复习自测主要是对与本节课相关的一些知识进行突出、提示。有时也可用来引出课题。

(2)导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情境、问题、方法、媒体设计等,把知识问题化,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学案导学的功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典型例题解析等模块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并达到对新知识的深化理解。

(3)小结,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可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对照学案进行。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小结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1、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和与同学探讨等方式把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进行一番的思考和探究,对照学案进行预习,一般是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解决基础知识,找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

然后,把学案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完成,把疑问做好标记,上课时解决。而且在课前把学生预习过的学案收集起来,进行查阅,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把握讲课的方向和重点。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就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加乐于学习。

2、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

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有一些可以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交流,确定答案;要充分发挥小组优势和学案优势。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

3、精讲点拨解难释疑。

在经小组交流后,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但有个别难度较大,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根本不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

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应针对疑难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达标训练补偿矫正。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是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除了再次展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突破问题外,还应再补充练习题,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巩固性训练。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才能进行内化整理,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教学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通过编制运用“学案导学”教学,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载体,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1、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每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一

培训地点:学校中型会议室、新教学楼。

主讲人:马文驹副校长、王成瑭主任、何昌锋主任。

今年暑教会期间,学校组织我们本届高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高效课堂培训会,本次培训对于我校来说是导学案试行三年一周期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学习使用导向案有前两届总结的经验可借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理解,那是需要我们人人过关的。

华校长在动员会上从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动员,并对如何推进导学案做了讲解,之后何书记提出了参培的具体要求,教学处王主任、教科研处何主任分别进行了方案解读与通识培训,使我们参会教师对导学案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了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部分教师能够接受并愿认真践行。

通过培训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具体表现在有效地“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有效地“指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有效地“激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学习效果就好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知识问题化,即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设计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合作式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马校长做了题为“高中学生合作式探究学习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专题报告,让我们参会教师体会到与导学案实施相匹配的学生学习方式为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概念、特点、意义、要素等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课堂组织实施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可对学生提供前期援助、认知援助、合作技能援助、合作情感援助等。

通过培训学习,我的主要困惑有以下两方面:

2、如何处理学生导学案与学生的课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专家或同行的指导,并通过自己推行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努力解决以上困惑,力争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旬阳中学孙宏涛。

20xx年8月22日。

导学案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十二

1、“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3、“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课堂教学,精心组织。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巩固,能力拓展。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响应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