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 实验感悟模板(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6:59:10 页码:13
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 实验感悟模板(4篇)
2022-12-21 06:59:10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新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一

<>

1、取96孔90°v形酶标板,用微量移液器在第一至第五排的1~12孔每孔加25 μl pbs液。

2、吸取25 μl标准禽流感抗原加入到第一排第1孔中充分混匀。

3、从第1孔吸取25 μl混匀后的抗原液加到第2孔中,混匀后吸取25μl加入到第3孔中,依次进行倍比稀释至第二排最后一孔即第24孔,最后弃去25 μl。第三排孔至第四排孔同上操作。

4、依次向第一至第五排孔的每孔中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

5、将酶标板置于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0秒,室温(20-25℃)静置30 min观察结果(如果环境温度太高,可置4℃环境下)。

6、结果判定:将板作45°倾斜,观察红细胞是否呈泪滴状流淌。以完全凝集(不流淌)的抗原或病毒最高稀释倍数为1个血凝单位(hau)

<>

1、根据血凝试验结果配制4hau抗原。(即1hau抗原除以4)

2、取96孔v形酶标板,用移液器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pbs。

3、在第1孔加入25 μl被检血清,充分混匀后移出25 μl加至第2孔,依次类推,倍比稀释至第12孔,弃去25 μl。

4、按以上步骤加入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做两份),作对照孔。

5、在第1~12孔各加入25 μl 4单位抗原,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下静置30 min。

6、每孔加入25 μl 1%的鸡红细胞悬液。置于微量振荡器上轻轻混匀,室温(20-25℃)静置40 min后观察结果,若环境温度过高,可于4℃条件下进行,红细胞将呈明显的纽扣状沉到孔底。

7、结果判定:只有阴性对照孔血清滴度不大于2 log2,阳性对照孔误差不超过1个滴度,试验结果才有效。 将酶标板作45°倾斜,以完全抑制红细胞凝集的最大稀释倍数判为该血清的血凝抑制滴度。当被检血清效价大于等于4log2,判为禽流感抗体阳性。

<>

1样品的保存及试验前处理

1.1 采集的血液样品应及时分离血清,最好分装至离心管中,标记清楚,离心后吸出血清,对应编号冷藏送检,并禁止运输过程中剧烈震动。

1.2 一般情况下,在5天内检测的样品可放置在4℃的冰箱中冷藏,否则低温冷冻保存。

1.3 在检测前血清样品应充分混匀,混匀时采用上下缓慢颠倒几次的方法即可,切忌剧烈振荡而引起产生气泡及血清中蛋白变性。

1.4 对出现胶冻状的血清样品,可采用反复搅动几下再离心的方法有助于缓解该状态。胶状物是含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血清,可能是由于放置时间不够造成的血清未完全析出状态。不建议直接吸取其中少量的清亮血清。

1.5 水禽等样品为排除非特异性反应,还应相应进行灭能反应。具体操作方法:56℃水浴锅30min或加等量10%鸡红细胞,轻摇后静置30分钟,离心,收集上清液即可。

2器材的选择

2.1 酶标板的选择:

建议使用96孔90°v型板进行试验,通过反复试验证明:90°v型板相对于110°板及130°板来讲,具有红细胞沉降速度快,产生的凝集图像清晰、结果容易判定等优点。

2.2 移液枪的选择及使用:

①单道、多道可调微量移液枪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以便精确度的提高。

②使用时应采用一档吸液二档排液的方法。吸取液体时,枪头要深入液下缓慢平稳吸液。加缓冲液时

应加在板孔底部。倍比稀释血清时,应每孔至少反复吹吸6次,以便混合均匀,还应注意尽量避免产生泡沫引起混合不均。加抗原及红细胞时应在板内液面上方加样,以免交叉污染,影响试验结果。

③加样、倍比稀释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免漏加、重复加样等。

3试剂的保存及配置

3.1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所用的抗原、阳性血清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保存和配置,试验前应提前将其恢复至室内温。抗原的保存温度为-20℃,反复冻融会降低抗原的滴度,应避免反复冻融。

3.2 ph7.2、0.01mol/l的pbs液的制备

①应尽量现用现配

②每次使用前应测ph值,以免时间过长而导致ph值发生改变。

③由于ph试纸跨度范围偏大,ph值不易准确介定,因此最好采用酸度计准确测量ph值,以提高试验的精确度。

④全部试验均采用同一种稀释液。

3.3 1%红细胞的制备

①为避免有些鸡只的红细胞有自凝现象,因此配制1%红细胞悬液时应最好选择采取2-3只spf鸡或未进行过任何免疫过的成年公鸡血液。当然采血的前提条件是要按十分之一采血量比例在一次性注射器中加入抗凝剂,如肝素、枸椽酸钠、柠檬酸钠等。

②采血完毕后最好分装至2ml容量的圆底离心管中,因为通过2ml与1.5ml两种容量离心管相比较,放入1.5ml尖底离心管中的话,离心后,离心管底部红细胞不易与加入的pbs液混匀,易沉积在管底部,达不到洗脱干净的目的。

③经20xx~3000r/min,5~10min,弃去上液和红细胞上层的白细胞薄膜,再加入十倍以上血量的pbs液,上下缓慢颠倒(切忌用力过大使红细胞破裂),使其充分混匀,再离心弃去上清液,反复几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为止。

④在加红细胞过程中还须不断轻摇以确保红细胞均匀,使其每孔加入相同数量的红细胞。

⑤制备好的红细胞液如果放置后上清液变红,说明有溶血,不可再使用。

3.4抗原液的配制

①先做血凝试验测定效价,以抗原与红细胞完全凝集的孔为1hua抗原,配制4hua抗原应往前推算两孔,即除以4后的值。

②每次做试验前,必须重新检测禽流感抗原的血凝效价,以免效价发生改变而导致抗原稀释倍数不准确,从而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③为保证配制的抗原准确,还要进行抗原回滴试验。具体方法:做二排抗原回滴,在两排的第1~8孔各加25微升pbs,取4hau抗原25微升加在两排的第1、第2孔,混匀,从第2孔倍比稀释至第4孔,弃去25微升,另一排同样。从第2至第8孔补25微升pbs,以保持75微升总量不变,另一排同样。两排的第1至第8孔各加25微升1%红细胞,震荡10秒钟。静置30分钟观察结果。这样在第1孔为4hau抗原,第2孔为2hau抗原,第3孔为1hau抗原,第4孔为1/2hau抗原,均为75微升总量,第5至第8孔为空白对照。如果抗原回滴试验不成立,应相应调整抗原浓度直至回滴试验成立。因为如果抗原浓度过高,则所测定的抗体效价水平偏低,如果抗原浓度过低,则所测定的效价偏高。所以不调整抗原浓度至实验成立的话会对结果有很大影响。

4结果的判定

每次试验必须设阳性及阴性(空白)对照血清,判别试验是否成立。判读结果时,将酶标板倾斜45°,以孔底沉淀的红细胞流动性好,呈泪珠样流淌,边缘无凝集颗粒为凝集完全抑制。

5试验器具的清洗

每次试验完毕后,应将酶标板中液体甩净,然后用自来水反复冲净每个孔,再放入3%naoh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放入3%hcl中4小时,清水反复冲净,再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几次,甩干水份,入干燥箱中干燥备用。实验用烧杯、加样槽、量筒等也应充分洗净、干燥。以免器具内有杂物、污物以及残留物从而影响试验结果。

<>

在进行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提供的检测结果才会真实可靠,准确掌握禽类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而为科学防控禽流感提供理论依据。

最新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二

<>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最新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三

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习的重要性。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习,包括预习要求、预习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习。

<>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所以实验预习尤其重要。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习情况,评定实验预习成绩。没有预习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习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因此,要求在预习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

(1) 明确实验任务

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

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 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习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4)了解实验误差

要了解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思考在做实验时应当怎样减小误差。 (5)总结实验预习

尝试归纳总结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自己在预习过程做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等等。

总之,实验预习时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积极参考网上实验学习辅导,必要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测量方案,初步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写好预习报告。

设计性实验项目除了做好一般实验项目的预习工作以外,还要做好下列预习工作。 (1)阐述实验原理,选择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实验教材中实验原理的提示,认真查阅有关资料,详细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2)选择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确定出使用什么样的实验仪器、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选择测量方法时还要考虑到选用什么样的数据处理方法。

(3)确定实验过程,拟定实验步骤

明确实验的整体过程,拟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

<>

3.实验原理(必要的计算公式、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相关说明等表格。)

特别说明:

预习报告为预习时写的实验报告,不一定冠名“预习”。如果预习实验报告1~4项内容书写完整规范,整齐清晰,可以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撰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在此基础上续加其他内容。

<>

下面以“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验预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重点思考和解决如下问题: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2)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何?

(3)通过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明确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4)实验测量中用到什么测量方法? (5)实验中的数据如何记录和处理?

实验5-3 拉伸法测钢材的杨氏模量

<>

(1)学会拉伸法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伸长量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目的可以知道本实验中要用到几种测量长度的器具,要提前预习使用方法,并且要熟悉“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的方法以及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

(1)什么是杨氏弹性模量

设钢丝截面积为s,长为l。若沿长度方向施以外力f使钢丝伸长△l,则比值f/s 是单位截面上的作用力,称为应力;比值△l/l 是物体的相对伸长量,称为应变,表示物体形变的大小。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式中比例系数e的大小,只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性质,与外力f、物体原长l 及截面积s 的大小无关,叫做杨氏模量。

(所以实验当中需要测量f、l、s或d、δl几个量才能计算出杨氏模量,究竟如何测量呢?)

(2) 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δl 光杠杆结构如图1所示,光杠杆是一个带有可旋转的平面镜的支架,平面镜的镜面与三个足尖决定的平面垂直,其后足即杠杆的支脚与被测物接触,当杠杆支脚随被测物上升或下降微小距离δl时,镜面法线转过一个φ 角,而入射到望远镜的光线转过2φ角,如图2 所示。当φ 很小时,有

图1 光杠杆结构

式中k为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也叫光杠杆

的臂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故当镜面转动φ 角时,反射光线转动2φ 角,由图2可知

式中d 为镜面到标尺的距离,l 为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移动的距离(设长度变化前望远镜中的叉丝横线读出标尺上相应的刻度值为x,当长度变化两次读数差为l =

式(4)得微小伸长量为

l

d

图2 光杠杆原理

k

l 2d

(3)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

由式(2)和式(5)可得实验测定钢丝杨氏模量的理论公式为

e?

8fld

?d2kl

<>

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望远镜尺组、米尺、千分尺等。

(应该在下面阅读中仔细查阅杨氏模量测定仪、千分尺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如杨氏模量仪中光杠杆及其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并思考如何选择上面几种测量仪器。)

<>

(1)调整杨氏模量仪

(2)光杠杆及望远镜尺组的调节

(3)测量相应物理量

(4)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中要注意光杠杆(望远镜、平面镜、标尺)的调节,特别注意如何消除十字叉丝像和标尺像的视差;千分尺的读数(注意初末位置的读数),初步理解不同量如何选择相应测量仪器的方法。)

最新实验课心得体会模版实用四

<>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

利用教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

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种细胞装片,以供学生操作、观察,增加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使学生在实验中经历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的过程,从而熟练掌握教学教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