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 小组实践的心得体会(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3:41:03 页码:13
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 小组实践的心得体会(四篇)
2022-12-22 03:41:0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主题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一

正如我们组的景扬所说的那样,对于中共党员的定义,只需要在百度上搜索,便会出现很多很多的解释,这是很容易的,然而如何做到却很难。

在这次讨论中宫晓敏等几个同学谈到当今社会的一些腐败问题,这是那些共产党员背离了党的纲领,违背了党的宗旨。他们的思想不再先进,他们的行为不再成为模范。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样的党员不配称为中国共产党员!但这毕竟是少数的,从整体看,中国共产党仍然是具有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那些先进的思想理念至始至终都在贯彻执行。因此,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的信念,让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始终跟着党走,要在思想觉悟上得到提高,我们就必须端正自己的态度,虚心学习一切符合科学理论的东西。更进一步讲,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首先要学好我们的专业知识,只有当你学好专业知识,有了一定思想上的感悟后,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把握党的思想,从而做到跟着党走。

同样,在每个组员的发言中,都有提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我想,从字面上来看,它所表达的意思很容易理解,难就难在如何真正的从实际中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我们每一个大一新生寝室都有一名学生党员的指导,他们主要负责解决我们对这个学校所存在的一些疑惑,以及在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作为大三的他们原本应该忙于写他们的毕业论文,或是忙于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然而他们却总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每个寝室和我们这些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从交流中来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给予指导和帮助。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他们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没有,几乎没有什么对他们有好处的地方,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们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们牢记党的宗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付诸于实践,他们在尽自己的能力去为身边的人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是我个人的总结。

在我们的小组讨论中,每个组员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提出了一下观点:

1. 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坚持党的纲领,从思想上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实际中落实这一宗旨,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地为群众做一些实事,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 要有责任感,对党忠诚,对广大人民群众讲诚信,向党如实的反映群众的意见或建议,要敢于直言。只要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党的我们就应该说,更应该去实践,通过实践真正做到为广大的人民着想。

3.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自省、自律,严格的要求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决抵制诱惑和思想上的腐败。

4. 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要具备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还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这些观点都指出了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所具备的条件。

在整个讨论中大家发言还是比较积极,从整体来说,整个讨论的气氛还是有点压抑,每个组的成员只是针对自己所准备的材料进行演讲,而没有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是我们应该注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一点,大家准备的材料还是比较空洞,泛泛而谈,包括我自己的。没有真正做到联系实际,范围也过于广泛,这是学姐所指出的,所以我也感觉整个讨论像是在上一堂政治课。所以,在下次的讨论中,我们应避免谈一些空话,套话,而是应该结合身边的实际,讨论出一些具体可行的东西,这样才真正达到了讨论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小组讨论的一个总结和心得,如有不足之处,请党组织予以批评和相应的建议。

主题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二

为规范班级学生学习行为、日常行为等,以小组为评价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学习监督,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达到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此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个人表现同小组成绩挂钩,每小组基础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一、课堂学习

1、早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每个小组加1分。值周小组负责评选记录。

2、课前按任课老师要求,预习学案任务完成和学案整理情况,按人次加减分,1分/人。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积极参与,会的同学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并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有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尊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展示前达到全组全会,回答无误。回答完问题不管对错要说:“x组x号回答完毕”,上黑板展示先在最上面写下“x组x号+姓名”。

4、课上根据表现加减分,正确回答老师问题的,按组内号数或答题情况相应加分。

5、各科课代表根据课上老师的得分评价将得分写到《课堂量化评价表》中,并详细记录下当堂课中各小组详细得分情况。学习委员每天将各小组当天成绩统计汇总,然后记录到一周小组课堂得分表中。

二、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收交作业,每一成员都担任组内学科小代表,明确分工,按要求及时收交作业,凡交上的作业先检查完成情况,不做或未完退回,做好统计交于课代表。

2、课代表每天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反映给任课老师。按时收齐的小组,加5分,每少一人小组扣1分,写不完交的扣2分/人。一星期一汇总。周末汇总给学习委员。

3、若任课老师有详细规定的,按任课老师规定执行。

三、测试

期中、平时各科正式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前10名同学给相应小组加10分/人。小组平均成绩按排名高低加10、8、6、4、2、1分。成绩进步班内5名以上给小组加2分/人。

四、纪律

遵守班规规定中的八项要求,无论是课间、课上、午休等都按“静”的标准要求自己,若出现违反班规现象,按人次给小组扣1分/人。

五、卫生

1、平时卫生注意保持,小组范围内小组负责,有垃圾纸屑按数量给相应小组扣1分/个。

2、每节课前擦净黑板,不耽误上课老师上课,耽误者扣1分/次。

3、不做值日,不倒垃圾,按人次扣分,1分/人次。

以上由卫生委员注意观察,做好统计。

六、其他

好人好事、参加文体活动等,加1分/人次。特殊情况酌情加分。

七、奖评

1、每周末将上述各项小组成绩累加汇总,按成绩评出一个明星小组,颁发奖状并在展板上公布。

2、每2周评出各组明星组员:学习之星、进步之星、纪律之星各1人,组内不重复,在展板上公布表扬。

3、每周小组成绩相加,学期末评出冠军、亚军小组。颁发奖状,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主题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三

一、背景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通过在社区调查了解,名海社区共有小学生人数1690人。大部分都是随父母一起居住的深圳户籍。社工了解到有许多社区儿童有社交、网瘾、厌学等成长方面的不良习惯,在小学四五年级年龄段的普遍问题是成长中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各种压力和烦恼缺乏合理的舒缓渠道。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还包括来自社会舆论导向的原因。大部分家长想方设法把那些能出人头地的一技之长融合到孩子的个性中去,却忘记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加上沟通方式有问题,孩子心中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转而接触社会上的新奇事物,缺乏自控力,形成许多不良行为,一发不可收拾,给健康成长带来巨大隐患。 正因为此,本小组希望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通过分享、支持、鼓励,使小组成员加深自我认识,澄清角色和改善与家庭与社会支持网络的关系,加强与同学、玩伴、老师、亲朋好友等的交流,减轻成长中的烦恼和压力,从而拥有积极美好的青少年生活。

二、理念

1、相信人的潜能,包括生理、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美感的等方面。

2、尊重原则,社会工作者尊重每个组员的个体差异。

3、个别化原则,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

4、 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保护每个小组成员的隐私。

5、不批判原则

三、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即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别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和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成长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不能被满足,这往往会导致案主在今后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交困难、厌学、青少年犯罪等等。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协助组员解决问题时,应协助儿童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儿童的分享与团队协作意识,矫正儿童的不正常行为,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首先根据自己的临床跨文化观察,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同样,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因此,本小组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活动正确引导组员的思维,矫正儿童的异常行为,舒缓儿童成长中的压力,满足他们自身的需要。

3、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关理论、

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朋辈、家庭及文化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四、目标及目的:

目标:为儿童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目的:

1、让组员全面认识自我,提升自信;

2、学会沟通、聆听等技巧;

3、构筑儿童互助网络,为儿童减压;

4、让组员学会关怀,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五、服务对象:

名海社区10—12岁儿童

六、小组特征:

1、性质:成长小组

2、节数:四节

3、日期:20xx年4月12日至5月11日

4、时间:下午3:00至4:30

5、地点:名海社区活动室

6、人数:8至12人

七、招募方法:

1、在小区内张贴海报;

2、在楼栋的电梯口处张贴通知;

3、通过工作站或者管理处电话招募;

4、工作人员亲自上门招募。

八、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4月19日15:00至17:00

目的: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团体意识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活动

时间:4月26日15:00至17:0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节活动

时间:20xx年5月10日下午3:00至4:30 目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节活动

时间:20xx年5月17日15:00至16:30

九、经费预算

十、预计困难与应变措施 预计困难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2、组员热情不高,参与性不强;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组员涣散; 4、组员太调皮。

应变措施

1、社工亲自上门招募,或者邀请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的孩子参加;

2、活动之前相关的评估;

3、在活动开展之前与小组成员订立契约;

4、活动环节尽量设计的有吸引力,游戏可往小孩子喜欢的类型选择。

十一、评估方法

1、小组开展之前访谈与最后一节的问卷评估。 2、小组每节的组员分享与意见。 3、工作人员的观察。 4、出席率与参与及投入程度。

主题小组实践组长心得体会总结四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语文兴趣小组的教学任务。在学校领导有序的组织和管理下,加之自己的努力,参加兴趣小组的所有学生表现良好,现就这一学期语文兴趣教学小组情况总结如下:

<>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开班第一天,我首先就按时上课这个问题严肃提出。所以学生出勤情况比较令人满意。实在身体不舒服或家里有急事不能来了,学生们都能事先向我请假,允许后方可不来。有些小朋友事先请好假了,但还抱病来上课,我就会当班级学生面夸奖他,教育其他学生,让他们明白兴趣小组上课和平时到校没啥两样。

<>

同学们在学习习惯方面相差比较大。所以对学生了解较深,他们也非常乖巧,学生上课比较安静。于是我努力综合这些学生的上课风格,扬长避短,营造活泼但不放肆、轻松但不随便的课堂氛围,效果较好。

<>

虽说兴趣小组备课可以不用像平时上课那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写得密密麻麻,但我也丝毫不敢放松。我一直认为兴趣小组应该是从培养学生兴趣而着手。所以我在备课前常会先搜集许多资料,比较后确定学生们感兴趣的,学习起来较容易的,又很有必要的内容。最后我把每次上课的内容锁定在诗词方面。一方面我国的诗词历来被世人所称颂,有很高的学习价值。第二方面优美凝练的诗词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我发现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最头疼学诗词,于是我在兴趣小组的学习过程中系统地给他们讲解,为他们以后学习诗词作铺垫。我在选材方面也是斟酌再三才最后定夺。有古诗词《小池》、《天净沙·秋思》等,有现代诗歌《礁石》、《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它们风格迥异,正好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别样的风采。

<>

上课是关键。四十分钟时间,怎样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绪,是门学问。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一直奉行“活泼上课,轻松学习”的宗旨。我常常会给他们一大段时间,用于和别人一起质疑、探讨、释疑、感悟。正如新课标所述,教师的作用应该是巧作点拨,而非灌输。给学生自己说的空间,就会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们学习兴趣一浓,再加教师巧妙引导,一切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结这一学期兴趣小组教学情况,诚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也因为学生基础不同,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像对邱子豪等学生的个别指导还不够。这些都会是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至于教学成绩,那只代表过去。我相信在学校浓烈的学习氛围里,我的教学水平一定能百尺竿头,更上一个台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