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师北京培训心得体会(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4:42:29 页码:10
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师北京培训心得体会(6篇)
2022-12-22 04:42:29    小编:ZTFB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今日,由我带领大家来游览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此刻说的1406年至1420年。北京故宫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其它四殿分别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美国白宫。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故宫够大吧!

相传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做过形象比喻:如果有人从刚出生就开始住,要住到27岁才能够住完。实际据1973专家现场测量故宫的房间有8704间。

故宫有四个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仅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前三殿是全宫最大的建筑群,占地面积有达8.5万平方米,是宫城的12%,后三供则为前三殿的25%,期于宫殿依次递减,主要突出前三殿、后三宫的主要地位。1961年定位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大家能够自由活动了,游玩时注意安全,注意坚持景点卫生,祝大家玩得愉快。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故宫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布局,在观念上应天象而建。乾、坤是《周易》中的卦名,乾表天,坤表地,乾清宫前东有日精门,西有月华门,寓有“乾坤日月明,四海皆升平”之意。后廷的东西分布着东六宫、西六宫、东五所、西五所,东西六宫象征着十二地支,东西五所象征着十天干。还有一说故宫后廷布局与《周易》六十四卦中的“泰”卦相应,表示调阴阳,顺天意,国泰民安。总之,这组建筑表现出了中国古典建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乾清门广场是紫禁城前朝和后廷的分界线。广场北侧是乾清门,这里举行的最重要的活动是御门听政。御门听政是一种效率比较高的上朝方式,康熙年间作为一种制度逐渐完善,但咸丰以后就不再举行了。乾清门东侧是内左门,通往内东路。内左门东面的排房是九卿房,这里是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九卿房对面是宗室王公的内朝房。乾清门西侧是内右门,通往内西路。内右门西面的排房是军机处。军机处建于雍正年间,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军机处官员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事务,手握重权。直至宣统三年,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广场最东边是景运门,通往外东路;最西边是隆宗门,通往外西路。

进入乾清门就是乾清宫的院落。乾清门内丹陛桥与乾清宫前月台相连,桥下有通道以便往来,俗称“老虎洞”。乾清宫前的陈设和太和殿的`类似,只是这里的嘉量是圆的,太和殿的是方的。另外,这里有灯杆石座两对,一对在台上,一对在台下,逢年过节用以立杆挂灯。丹陛台下东西两侧有文石台两座,台上置金殿,称之为“江山社稷”,金殿顶部为重檐,上檐圆下檐方,代表着天圆地方。

乾清宫九五开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宫内地平床上设有宝座,座前为御案,座后为雕龙漆金屏风,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话说雍正建立了秘密建储制度,即皇帝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藏就在“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留在皇帝身边。皇帝驾崩后,将两份诏书拿出来核对无误后,确定新的皇位继承人。用这种方式继承皇位的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

明清时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直到清雍正皇帝为了给康熙皇帝居丧守制将寝宫移到了养心殿,乾清宫就成为了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明朝的“壬寅宫变”、“红丸案”、“移宫案”,都发生在这里。另外,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还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千叟宴。

乾清宫在院落的北面,院落东面是日精门,西面是月华门,南面是乾清门.乾清门东一间是上书房,是皇子皇孙们读书的地方.东二间是祀孔处,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上书房的老师和皇子们上、下学都要在这里向孔圣人行礼。西一间是敬事房,是专管宫内太监的地方。西二间是南书房,传说康熙擒鳌拜就在此处。东庑的端凝殿用于存放皇帝的衣冠,溥仪剪下的辫子曾存放在此处。西庑的懋勤殿曾是皇帝进行“朝审勾到”的地方。朝审是明清两代在秋天会审死刑案件的地方。如果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就用朱笔把死刑犯的名字勾去,称“勾决”。

乾清宫的后面是交泰殿。交泰殿是在明嘉靖年间加建的,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交泰殿是皇后的正宫,逢年过节,皇后都要在此接受朝贺。亲蚕仪式前,皇后要在这里阅视采桑工具。交泰殿内悬挂康熙御笔“无为”匾额。“无为”是指不施刑罚、以德感化人民而达到天下大治的意思。殿内设皇帝宝座,宝座四周有25个玺匣。大殿内东侧是古代计时工具铜壶滴漏,西侧是嘉庆年间由清宫造办处制造的大自鸣钟。

交泰殿后是坤宁宫,九五开间,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明朝和清初是皇后的寝宫,雍正以后就不再是皇后的住所了。清初按照满族风俗改建了坤宁宫,中门东移,窗台放低,外装满式可糊窗户纸的吊搭窗。坤宁宫前东侧有一个白色基座,清朝祭神时,在此石上立祭神杆。殿内东暖阁是皇帝大婚的洞房,西暖阁是满族祭祀萨满的场所。

坤宁宫后是坤宁门,从坤宁门往北行,就到御花园了。御花园东西宽130米,南北长90余米。在御花园的正中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院落正门是天一门,院落中央是钦安殿,钦安殿前有一棵树称“连理柏”,它是人工将两颗柏树联结在一起的。钦安殿重檐盝顶,黄色琉璃瓦。殿内供奉着北方玄武水神。清康熙年间为了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改玄武为真武。殿中央龛内明代所铸的巨型真武铜像披发跣足,脚踏龟蛇,十分威武。钦安殿是紫禁城内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也是北京中轴线上唯一的宗教性建筑。四象中北方之神为玄武,在此供奉玄武神也是应天象之举。明初,仁宗朱高炽病死在这里。另外,天一门前摆放着一对独角神兽叫“獬豸”,它浑身火焰鳞,传说有辟邪的作用并且能够辨忠奸、明是非。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的东南侧,平面呈“凸”字形,以前在绛雪轩门前有多颗海棠树,花开时节,微风袭来,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似雪花飞舞,故名。养性斋位于御花园的西南侧,平面呈“凹”字形,与“凸”字形的绛雪轩相对应。嘉庆、道光两位皇帝经常到此休息读书,溥仪曾在这里学习英文。

摛藻堂位于御花园东北角。乾隆年间是皇帝藏书和读书的地方,《四库全书荟要》曾存放在这里。摛藻堂的西面是堆秀山,山顶建御景亭,清朝时每年重阳节皇帝后妃在此登高。

钦安殿西北侧是延晖阁,清朝皇帝经常来此游玩赋诗。这里也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一说在坤宁门北)。延晖阁正南是四神祠,供奉四神。关于四神祠的说法不一,一说是供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一说是供奉风、雨、雷、电四神。

御花园内还有四座代表四季的亭子,万春、浮碧、千秋、澄瑞四个亭子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算上这四座,御花园中共有亭式建筑12座。

御花园最北面是顺贞门。清嘉庆年间,嘉庆皇帝从圆明园回宫,在顺贞门遇到一个叫陈德的刺客,后来卫队及时护驾,嘉庆才幸免于难。最后,陈德被凌迟处死,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斩决。顺贞门再往北就是紫禁城的后门,即神武门,明朝时叫玄武门,轻康熙年间为避讳康熙的名字玄烨,改为神武门。门楼上设钟鼓以报时,如果皇帝不在宫中,起更击钟108响,以后每更击鼓,第二天早上再鸣钟;皇帝如果在宫内,只击鼓不鸣钟。

另外,清代选秀女时进出此门。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去参观北京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它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20xx年的历史,明清两朝皇帝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处理朝政,故宫的建筑大部分是以黄琉璃瓦为顶,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极为壮观。故宫是一组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严谨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等一下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参观,参观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在墙壁、栏杆等建筑上乱写乱刻。

2、 不允许拍照的地方请自觉收好照相机(录音机)。

3、 把随手垃圾扔在指定地点。

保护世界遗产人人有责,谢谢大家。

故宫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我们首先参观的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这里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它们统称为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及皇帝、皇后居住的地方。

各位游客,今天的参观虽然劳累,但是收获很大,我们饱览故宫,领略了它的辉煌,游览过程中各位都能遵守规定,现在我给每个人颁发一枚“文明游客”纪念章,谢谢各位,再见。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故宫、故宫是世界上显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它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的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了、

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午门、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大家可能听说过“推出五门斩首”、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是廷杖之所、

进入故宫的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既是明代皇帝御门听证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接下来参观的是太和殿广场及太和殿、这里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

太和殿坐落在八米多的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那些小龙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他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有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1420xx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改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康熙年间又重修第二次、才有今天的规模、它是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出处显示“第一”、那是“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

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和仙鹤、取之龟鹤延年之意、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还有日晷、嘉量、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和计量器具、象征皇帝公正无私、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

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有皇帝宝座及御案,正中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坤宁宫、坤宁宫是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坤宁即是像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后来、自雍正皇帝开始坤宁宫西部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它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最北端、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好了、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给大家2个小时自由参观的时间、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保护好文化遗产、希望大家玩的愉快、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上,距市区50公里,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遗址,素称“北京人之家”。

“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25-6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他们曾在龙骨山的石灰岩洞穴里居住留下了大量遗物、遗迹和骨骼化石,特别是大量的用火证据,证实了“北京人”当时已能用火取暖、熟食和吓退野兽,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生动而力的实证,除“北京人”遗址外,在这里还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新洞人”化石和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遗址,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史和人类史“博物馆”。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18865±420年。

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洞口向北,高约44部分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室文化层中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8米。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推测它们是在人类入居以前,偶然坠入这个天然"陷阱"之中的。

在山顶洞堆积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共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大多数属华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现生种,绝灭动物只有洞熊、最后斑鬣狗和鸵鸟3种,仅占动物总数的12.1%。由此表明山顶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遗址。

山顶洞的人类化石共代表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由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牙齿的生长情况看,其中5个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1个是少年,1个是5岁的小孩,1个为婴儿。

山顶洞人的体质已很进步。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

关于山顶洞人的种族,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很像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人,但根据形态观察,又可确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种。女性头骨之一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具则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人类学者的研究认为,老年男性头骨几乎所有的面骨测量指数都和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相近,而远于西欧的化石智人。从形态方面观察,头骨的许多特征,如鼻骨较窄,有鼻前窝、颧骨突出并且较直,以及有下颌圆枕等,都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女性头骨之一,由于人工变形,不能作分析种族的正常依据。但其面骨部分的主要测量数值和指数,都接近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其相似程度大于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相似的程度。所有的形态特征也都更接近于蒙古人种。另一具女性头骨的测量结果表明,她是与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密切联系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她比以上两具头骨具有更为显著的蒙古人种的典型形态特征。

山顶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尚有一些差别,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形态细节尚未充分形成。但有的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比山顶洞人要早得多。

山顶洞人的石器数量很少,总共25件,都不具代表性。砍斫器只有3件,用砂岩砾石打制而成。刮削器都是用燧石或脉石英石片制成的,其中一件凹刃刮削器制作较精致。两极石片(或称两端刃器)多为脉石英,两端有石屑剥落的痕迹。这种石片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很多,山顶洞人沿用了同样的方法制作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残长82毫米,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还有1件赤鹿角,枝叉被截去,表面经过刮磨,尖头残缺。有人推测可能是做矛头使用的。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穿孔兽牙最多,有125枚,除1枚虎门齿外,馀者为獾、狐、鹿、野狸和小食肉类动物的犬齿,均在牙根部位两面对挖成孔。有的因长期佩带,孔眼已磨光变形。其中5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项饰。穿孔海蚶壳3个,在铰合部以下处磨穿成孔。制作得最精巧的是7颗小石珠,原料为白色石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相近,最大的直径为6.5毫米,孔眼由一面钻成,珠表面被染成红色。它们都散布在头骨附近,可能为头饰。石坠系用天然的椭圆形黄绿色岩浆岩小砾制成,两面扁平,其中一面经人工磨过,在中央对钻成孔。还发现1件鲩鱼的眼上骨和4件骨管。前者在边缘处钻一小孔,局部染成红色;后者用鸟骨制成,管体光滑,有摩擦痕迹,表面有短而深的横沟,多少不等但排列一样,显然是为了接系其他饰物特意刻出来的。

山顶洞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现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野兔和数百个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山顶洞人的石器虽然不典型,但骨器和装饰品制作得十分精美。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不仅会一面直钻,而且能两面对钻。在鲩鱼的眼上骨和直径只有3.3毫米的骨针上钻出细孔,表明技术已相当熟练,制造钻孔工具的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技术。尽管这种技术仅用于制造装饰品,但却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山顶洞人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染色的方法,这使得装饰品更加鲜艳美观。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都是以前时期所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显示出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也使生活内容更加丰富。骨针的出现意味著当时已会缝纫。缝缀起来的兽皮既可搭盖住所,抵御风寒,也可掩护身体。而装饰品的出现,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下室,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有人认为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血液,人死血枯,加上同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中复活。

山顶洞人也使用火。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摩擦和钻孔技术来推断,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

2022北京初中培训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梦想旅游团的导游员,我姓涂,大家就叫我涂导吧,我们这次要去的旅游景点就是著名的颐和园。

首先,由我来为大家简单地讲述一下。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

1866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和其他款项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好了,颐和园到了,大家请随我去游览一番吧。

看,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横槛上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我们再来到万寿山脚下,大家请看,那儿就是佛香阁,下面的是排云殿。

现在自由活动,下午两点半请准时到这里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