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 长征的心得感悟(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4:44:50 页码:10
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 长征的心得感悟(四篇)
2022-12-22 04:44:50    小编:ZTFB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一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热烈气氛中,以“长征”命名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是实现“航天强国梦”的一次标志性实验,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它的首飞成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对我国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大运载时代,标志着我国在中国梦航天梦的伟大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回首凝望,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一甲子。60年来,一代代科研技术人员锐意进取、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昂首踏上献身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漫步到交会对接、应用性飞行……长征系列、神舟系列、天宫系列、嫦娥系列交相辉映,璀璨夺目。中国航天人,用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创造,铸就了一次次腾飞与跨越,书写了一部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辉煌历史,不断刷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高度。

伟大的事业积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助推伟大的梦想。中国航天人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也铸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尤其是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我们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纪录,激励着我们向着中国梦强军梦奋勇前进。

一部航天史充分证明,铸就强国强军伟业,不能指望别国提供核心技术,也不能照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更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只有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努力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我国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的长足进步。创新,永远是引领航天事业的第一动力,永远是放飞航天梦想的强大引擎。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路跨越,一路辉煌。对中国航天来说,每一个新高度都是新起点,每一个新起点都意味着新出发。可以自豪地说,随着空间实验任务的顺利推进,随着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科学实施,人类进入太空之旅必将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

太空之路,无比广阔;长征征程,无限华美。从昨天的长征七号,到今天的长征五号,再到明天的长征八号,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梦强军梦一定会展现越来越美好的前景。

最新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二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长征历史,深入学习和践行长征精神,弘扬红色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意识,梅花小学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世界历史特别是战争史上罕见的壮举,更是人类智慧和力量在极度恶劣条件下迸发的奇迹。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1周年的活动主题活动,

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和体会长征的艰辛和伟大,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养爱国热情。

二、活动主题: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

三、活动参与对象:

梅花小学全体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7年9月20日-10月15日

五、具体活动方案

(一)观看电影《长征》,重忆艰苦岁月

1.活动目的:全年级同学通过观看影片《长征》,用生动形象的电影情节

还原长征历史,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长征路上的艰辛和伟大,认识到今日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活动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3.活动攻略:观影后每个同学发表一篇不超过140字的观影感受,交到本班班长处。

(二)开展“我是长征精神传承人”主题征文活动,缅怀革命英烈

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培养能吃苦耐劳的心态。

2.活动组织:班主任。

3.活动方案:四、五、六年级每位学生写一篇征文,各班评选出本班最优秀的三篇,在全校评选,选出前三名。

(三)做“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手抄报,重燃红色激情

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壮举,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

2.活动组织:各班班长

3.活动方案:二、三年级每位学生做一份手抄报,各班评选出本班最优秀的三份,在全校评选,选出前三名。


最新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三

百年我祖不堪忆,民族贫孱时运煎。

无数仁人图奋起,腥风血雨苦绵绵。

孙文一呼灭封建,平等共和谋大篇。

主席英明兴吾党,迎来新华国门前。

井岗怀旧聚星火,革命烈烟漫野燃。

唤醒工农打游击,敌顽汹汹予殊悬。

包围重重杀拼过,万水千山视漠然。

会宁会师军势变,贼兵堵截告吹焉。

八年抗战驱凶寇,三大追歼倒蒋权。

初立功成荒废举,分田镇反亿民先。

农村合作开阡陌,公社社员歌乐旋。

领袖为民导航向,美苏称霸岂能颠。

中华地位勿轻看,核弹卫星上九天。

三十余年春意盎,人民生活节升迁。

古稀行至逢盛世,好梦炎黄今正圆。

八十长征胜利际,辉煌事业慰先贤。

最新长征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和感想四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从7月1日到7月6日,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吕嘉执棒、田沁鑫、杨笑阳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拉开首演大幕。英雄气质与浪漫色彩相交织的动人音乐,史诗性与时代感相融合的舞台呈现,带领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理想与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正能量精神。

由国家大剧院原创的歌剧《长征》,策划始于20xx年。四年多来,参与创演的台前幕后的艺术家和制作团队,在以艺术的形式致敬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也在竭力思考与探索如何以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重现红军历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伟大行军过程。

歌剧《长征》分别展现了红军告别瑞金、惨烈的湘江战役、迎来新的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会宁胜利会师等场景,并通过剧中人物彭政委、曾团长、平伢子、洪大夫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感人事件,弘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的长征精神。

在演出中,作曲家印青为该剧谱写的既有磅礴史诗气质、又饱含英雄浪漫主义的音乐。湘江战役的惨烈、夺取泸定桥前两百四十里的奔袭、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等都化作震撼心灵的旋律,令人动容。

同时,阎维文、王海涛等主演,更是以真挚情感、朴素生动的演绎,塑造出众多有血有肉、怀着至高理想与信念的红军战士。其中,彭政委与洪大夫离别时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阎维文与王喆将夫妻间的爱情、亲情与革命者的豪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湘江战役间隙,彭政委一曲《寒夜中》,阎维文在触动人心的歌声里,饱含着一位指挥官对于英勇战士们的深深赞美;爬雪山时,万霞饰演者龚爽时而激昂,时而空灵的《雪啊雪》,赞颂着战士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高尚纯洁的情怀。

另外,导演田沁鑫、杨笑阳以兼具史诗感与时代感的舞台呈现,表现出红军战士在艰苦环境中,凭借着信仰的力量,由绝境步入辉煌的过程,突显了红军长征“行走的力量”。在上半场瑞金、湘江、遵义、泸定桥等场次中,有着建筑感的舞美与丰富的多媒体视觉效果,将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运用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精神在舞台上得以呈现。与此同时,山西省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将红军一天一夜两百四十里的奔袭、飞夺泸定桥的艰险,在舞台上表现得惊心动魄。

在下半场,险峻寒冷的雪山、沼泽林立、瘴气难行的草地,也通过在舞台上营造自然环境的艰险,来突显红军战士不畏惧任何险阻的坚韧。“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全剧结尾,伴着“红军万岁!长征万岁!”雄壮的大合唱,为革命理想奉献出青春与生命的红军战士们屹立于舞台,带着无上的崇高感,将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在民族唱法组歌唱家首演后,7月2日晚,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迟立明、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刘嵩虎、青年歌剧演员梁羽丰、张心、王一凤组成的美声唱法演出阵容,也将共同唱响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长征》。本轮演出将持续至7月6日。

演出结束后,观众高女士评论说,以前大家谈起“信念”,总觉得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观看歌剧《长征》,让人真实感受到信念的力量。虽然如今早已不在战争年代,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时常需要这种信念的支撑。文艺作品有独特的感染力,可以让年轻人接纳、被感动。

人大附中学生邓昊天表示,“以前对于长征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课本,这一次亲身近距离观看歌剧《长征》,觉得很壮观,很震撼,心里受到很大冲击,对于长征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邓昊天说,观看这场歌剧,“对于今后的学习会有一种指引和鼓励的作用,也许在以后的某一天学习的过程中突然脑海里会回想起《长征》中的场面,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一定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