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 看到银杏树美景的感受(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9:23:01 页码:12
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 看到银杏树美景的感受(4篇)
2022-12-22 09:23:01    小编:ZTFB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一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探究居里夫人艰苦而又快乐的经历。

2、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体会语言中的情感。

3、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4、把握文章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居里夫妇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媒体及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6、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六年级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叫《跨越百年的美丽》,那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对,就是居里夫人。那有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女性呢?(学生回答)同学回答的很好,请同学们看看ppt,看看老师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ppt展示居里夫人资料)居里夫人是一位影响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今天让我们通过《美丽的颜色》这篇传记来更进一步的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板书课题)

资料链接:

玛丽·居里 , 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6月25日,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同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也是法国科学院的第一个女院士,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是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二、背景介绍    1、艾芙.居里   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法国作家,她是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1937 年出版其母亲的传记《居里夫人传》。  2、《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是艾芙.居里在居里夫人去世三年后写成的。这本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这位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着重描写居里夫人的工作精神和崇高品质。

三、整体感知  1、之前,我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那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有遇到哪些不懂、不理解的词语吗?(学生回答)很好,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有问题就要勇敢的提出来,大家一起去解决,这样才会进步。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课件上的词语,横向阅读,每个词语读三遍,开始。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微(wēi)妙  简陋(lòu)  燥(zào)热  炽(chì)热   沥(lì)青  骤(zhòu)雨  猝(cù)至  窒(zhì)息 吹嘘(xū)  咽(yān)喉  溶(róng)液  踱(duó)步  荧(yíng)光   2、解决了字词问题,现在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合作研究,通过艰辛努力,从而提炼出镭的过程。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1~6):娄蒙路的棚屋。 第二部分(7~19):记述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 第三部分(20~26):描写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

四、品味词句,感受人格美丽

(一)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谁来说,“发现”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的前两个部分,看看这两个部分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明确: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注意把握主要事件以及能够体现中心的关键词)

体会“艰苦”

居里夫人发现镭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那这个“艰苦”指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于描写居里夫人艰苦的语句,看看到底艰苦在哪里。

明确:艰苦指(1)环境的恶劣。第2,3自然段,冬天夏天;室内室外。(这里的修饰词“简直”、“完全”、“一点儿”、“立刻”、“寒带”以及关联词“即使……也”等都可以表达环境的恶劣。)

(2)设备的简陋。第3段:“他们炼制……露天地里进行……不至于因窒息”

(3)工作强度大。第6自然段:“有时候整天……东西”

第10自然段:“她独自……工厂”。(单句成段,起强调作用,看起来更加醒目,使人印象深刻。)

第11段“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连续几个小时……材料”

第12段“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用了数字,还有反问的手法,说明沥青铀矿残渣中镭的含量特别低,从侧面反映出工作量非常大。

(4)技术落后,工作难度大。12段:“最困难的……分离出来”。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这句话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出工作条件艰苦。“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句话说明这次科学研究的时间长,时间长的原因是因为难度大,这也说明了艰苦。

体会“快乐”

1、这样的“艰苦”的岁月,在居里夫人看来,是怎么样的?文中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是哪句话?

明确:“最美好且最快乐的几年”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美好”与“快乐”?

明确:13段“这种抵抗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宁静和坚守让他们专心研究,这也是一种快乐。

14段“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新领域吸引住了”当科学家被吸引住了说明他们沉迷、沉醉于科学,这也是令他们快乐的事情。

“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科研上,全神贯注,以苦作乐,这也是快乐的体现。

3、这“艰苦”和“快乐”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因为“艰苦”指科研条件的艰苦,而“快乐”是主观感受上的快乐,是指居里夫人对自己从事的科学事业的热爱。

(二)我们可以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那这说明了居里夫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或者说居里夫人拥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呢?

明确:1.坚定的信念和勇于接受挑战的顽强精神;

2.对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热情;

.          3.时刻保持专注、全神贯注;

4.科研中注重效率,懂得分工协作,并且任劳任怨。

(三)那我们再回到课题《美丽的颜色》,你觉得“美丽的颜色”五个字指的是什么?

明确:(1)“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是自然界神奇而美丽的颜色。(2)“美丽的颜色”指的是居里夫妇的美好的人格,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

5、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体会居里夫妇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六、作业

仔细阅读文章,感受语言中蕴藏的情感。思考一下这些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第2课时

1、感受语言,体会情感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居里夫人的“艰苦而快乐”的研究生活,一起感受了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居里夫人,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

1、在介绍作者的时候我们说过,她是居里夫妇的小女儿,那有这样一个身份,她写居里夫人和其他写居里夫人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是,作者写居里夫人,既是写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女性科学家,也是写一位自己崇拜、敬重的母亲。所以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除了蕴含着崇拜、敬仰的感情,还渗透着浓浓的爱意和柔情。

2、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读出来这种情感,或者说哪些语句能够体现出这种情感?

明确:作者对居里夫人工作的一些细节了解得非常清楚,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行描写,真挚动人。比如:

(1)在写居里夫人艰苦的工作环境时,作者没有用一种同情或者悲哀的语调、语言来描写,反而用一些富有幽默感的语言进行描绘,如,“极其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士的工作。”等

(2)第10段“她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除了写出了居里夫人坚韧的品质之外,还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另外还隐含了女儿对母亲的心疼和体贴。

(3)17段、18段“玛丽像热切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这些细节是只有关系极为亲密的人才能够得知的,流露出浓浓的爱意的温暖的情意。

(4)第24段“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她一个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这四个“转向”和她的姿势,都表现了女性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珍爱,这种爱,这种感情也是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能够表达的出来。

2、技巧探究

1、同学们现在看看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这一部分是对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的描写,有什么特点吗?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对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有很多细节描写,如居里夫人的语言、动作等,都将女性科学对待科学就像对待自己无比珍爱的孩子一样的母爱一般的情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而且这些描写可以让文章更加的生动,更能让读者具体地感受到居里夫妇的喜悦、激动、幸福的心情。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大量的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偷懒吗?对,不是,那是为了什么呢,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呢?

明确:这些部分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变换了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3、前面一篇文章《列夫·托尔斯泰》它作为传记的特点是传神的肖像描写、比喻夸张的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那本文作为传记,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明确:真实性、生动性、细节描写

三、总结

“美丽颜色”不仅仅是在说镭有“美丽的颜色”,还有居里夫人的光辉人格。这种光辉的人格是最美的色彩。镭的美丽,更是人格精神的美丽,这种美将是永恒的!

四、作业

学习本篇文章的传记特点,给同桌写篇小传。要求:1、真实;2、可以发挥一点想象,是文章更加的生动传神;3、适当的进行细节描写。

有关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二

迎着五月新荷的芳香,踏着暮春浓浓的绿荫,我们迎来了热情奔放的夏天。

夏天的太阳少了春天时那份温柔,像个火球火辣辣地照射着大地,似乎想散发出全部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得大树不敢有丝毫摆动,更晒裂了大地,泼盆水到地上,大地干涸得一下吮吸干净。

广袤的田野里,没有一丝儿风,青青的秧苗无精打采地耷脑袋;青蛙在田埂边“呱呱”地拼命叫喊;泥鳅也热得在水沟里上下翻滚着,吹着小泡泡。

屋后的白杨叶子和丝瓜藤都被太阳晒得往下垂,好像一群干了错事的孩子低着头,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屋门口趴着一只大黄狗,垂着长耳朵,伸着红舌头,热得直喘气。

果园里的橘子树、柚子树、柿子树却与众不同,阳光越烈,它们越是精神抖擞,厚实的叶子墨绿墨绿,叶片下的果实一天天长大,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更有那满池的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夜间本来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竟开出了鲜艳的荷花:玉白的,粉红的、玫瑰红的……它们多姿多态,有的随风摇曳,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有的羞答答地躲在荷叶下。一张张像大圆盘似的荷叶青翠欲滴,引来无数蜻蜓、蝴蝶、蜜蜂在荷叶上载歌载舞。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天时万物成长的季节,没有春夏的播种和耕耘就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

夏天美在热烈而奔放,美在热情似火。正因为有了夏天的热情似火,才有秋天的稻浪翻滚,棉田飘雪,高粱似火,大豆笑得咧开了嘴,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

我爱美丽的夏天!

有关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三

汉字是夜空中那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及时陨落几朵黯淡的流星,都可能在星河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在那点点星光中闪出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构成一派耀眼的生命之光。

汉字,美在它那变幻莫测的音韵。你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想读好中国字,学问还深着呢!有人读得委婉动听,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悦耳流畅,有人读得含混不清。我曾亲耳聆听过哥哥唱那首很火的《生僻字》,那绝对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因为里面的字我都没有一个认识的,但它那抑扬顿挫的节奏,不禁让我沉醉其中,感受那中国字的音韵美。

汉字的形美同样受人瞩目。王羲之,飘逸俊美;柳公权,内敛含蓄;颜真卿,笔走龙蛇。我临摹过赵孟俯的行楷,我忽然发现,汉字的魅力竟如此之大!

原来,汉字的构造也很美!那忽明忽暗的墨迹,史蕴丰厚的字体,方方正正的结构无不让人沉迷其中。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行云流水”般的题词,仿佛少了几分仙气呢!

当然,汉字的意义更是源远流长,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想:“怒”字,心中暴躁如雷;“喜”字,脸上笑口常开;“竹”字,院中生机勃勃;“缥缈”,星河的若隐若现映上心头;“金风”,秋天的硕果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羞潜入心底。原来,汉字是可以入画的!

汉字的演变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回眸千古华夏,汉字走过甲骨成泥、钟鼎斑驳,竹简绢帛、风蚀雕残的岁月,走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走过清朝的汉字狱,终于繁衍成今天恢宏璀璨、阵容强大、史蕴丰厚的方块字。中国字,是思想奔流的河床,灵魂飘逸的舞姿,精神的形象写真!

啊!美丽的中国字!你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温暖漫漫人生!

有关美丽银杏林心得体会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季的来临,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隔离了寒冷的风霜。冬季的来临,也让万物进入了“死寂”期,留给人们的是满眼的疲惫……

那年冬天,我种的君子兰早在两个月前就病态泱泱。冬天一到,它就全没了绿色,成了一堆枯枝。我伤心极了,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化作了泡影。为了使自己稍稍安心一些,我既没有把它立即丢掉,也没有把它从花盆里马上移走,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没再去管它。

就这样,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惋惜中度过,每一次摸到那冰冷的花盆,心头就涌出阵阵悲哀和无奈。现在想起,仍能感觉那冬的漫长。

第二年开春后,我痛下决心要将那枯枝除掉,腾出花盆种吊兰。于是,我用一个小铲子扒开土,准备将其连根拔走。

可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我刚用铲子插入干厚的泥土,扒了两下,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破裂声,随之我看到瓷花盆的碎片散了一地。可是我仔细一看,被泥土层层包裹着的,浓密得如太白胡须般的是那去年冬天看似已枯死的君子兰的根,它不但没有坏死,反而愈加茂盛,分了一次又一次的杈。现在,它已经茂盛到充满了整个花盆,宛如一只只龙爪紧紧地贴在瓷花盆里,难怪一碰就碎。

看到这里,我赶紧将乱麻般的根须稍作修剪,分盆重新种下。结果一个月后,每个花盆都发出了君子兰可爱的小芽。

对于这一幕,我不得不惊叹。在整个冬季的酝酿中,它竟然可以再次生长,而且枝繁叶茂。我简直被这种冬季中的奇迹折服了。这种折服是全身心的,从眼中到心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力。

仔细想想,在冬季我如此草率地放弃新生的机会是多么愚蠢。那厚厚的棉衣,真的是隔绝了所有新生带来的欣喜和希望。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暂时的“死寂”是为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味生命,体味人生。

植物在冬季,可以依靠对春的向往而在冬季的“死寂”后重生。那人呢?在冬季时,也一样可以向往春天,可以获得更大的新生与希望。生命的神奇叫我们不得不敬畏,那我们就更应该拿出勇气和行动,要像那茎叶枯萎的君子兰,在春光照耀大地时,你就会有西伯利亚蝴蝶般的美丽,然后破冰而出,找到更加鲜艳明亮的你。

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你就可以穿越冬季,穿越严寒,就可以享受春日阳光的温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