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好(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12:04:32 页码:9
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 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好(3篇)
2022-12-22 12:04:32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题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篁岭在明清时期人才辈出,被载入县志的就有六七十人。1949年解放前,篁岭有多座牌坊,但是,多数都在__中被毁,这是唯一幸存的一座,经过巨资整修,基本恢复了原貌。

这座牌坊属于功名坊,叫“功勋坊”。整个结构属于五凤楼格式,雕刻的图案以五子登科、高中及第、步步高升等主题为主,也配有梅兰竹菊等雅趣的表现。正面高处“圣旨”二字,表明此坊的建造是得到皇帝的批准的,是恩宠荣耀的象征。两侧的对联是:“旌自国家,操捷雪沙菱镜;建诸天地,微流壁水兰基。”

牌坊的背面,高处“御赐”二字与正面“圣旨”相呼应。有意思的是,中间嵌入的匾额“上善诺水”。

哲学家老子说:"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如同水的品性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名利……。

上善:至善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人生犹如奔流到海的江水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简化版可不用,但导游要了解。)

牌坊上把“若”字加上?字旁,是曹氏家族要求族人信守承诺,言而有信。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上善“诺”水,在乎人道之心境!有人说是美德,有人说是错字,见仁见智。

(注:“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第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岭古民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正屋占地约120平方米,加上圈围内的院子,总占地超过200平方米。这样的房屋,在篁岭,自然也是大户人家。

走进院门,左种香柿,右植红梅,还有芭蕉和天竺,再加右边这座半月形“泮池”和院墙上的漏花窗饰,清新雅趣已是先声夺人。“泮池”一般建于文庙前,其用意是鼓励族人致力科举,光宗耀祖。民居建泮池是很少见的,其用心不言而喻。

走进大门,挡在我们面前是的一道“屏门”,也叫中门。在篁岭的民居中,设有中门的,独此一家。中门的好处是,正堂与门口相对隔开,主人在正堂会客或休息,外人站在大门口往里面看,却看不到什么;真正有事上门的人,就通过中门的偏门,走到堂前来。在过去,中门平日不开,但是遇到婚嫁或丧殡大事,或者有贵客临门,才开中门。

五桂堂正屋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四披水檐天井下的坍池,已经没有明代坍池那么深了,这也体现了清代建筑的风格。天井上方则是“跑马楼”,也就是说,楼上靠天井的四面都是通的,可以围着天井跑一圈。

天井下两边的隔厢上,是《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这是朱熹的第十七代孙、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著名学者、江苏昆山人朱柏庐(原名朱用纯)所撰写的,是用来教导后代儿孙的“人生守则”。《朱子家训》的影响非常大,在封建社会,甚至一直到民国时期,《朱子家训》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读本一样,也是儿童入学后必须学习的,那时候的儿童,常常有事没事就背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厅堂摆设格局:上门头,在堂匾下,是中堂画和对联;再下则是厢椅桌,中间摆座钟,两边摆花瓶、方镜等。八仙桌摆在堂前正中央,宴请、会客、议事等正式活动,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体现庄重和威严。

五桂堂原主人曹廷启,是曹文埴的生身父亲。曹文埴,字近薇,号荠原,歙县籍篁岭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经筵讲官,派充南书房供奉,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事。为不忘身世,倡导孝友,曹文埴在显贵之后,出巨资兴建了这座五桂堂送给父亲曹廷启,以报答曹廷启的生育之恩。

据家谱记载,五桂堂与篁岭曹氏宗族的族房有关。篁岭曹氏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这五大房均统称五桂堂。所以,在过去,凡是结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红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郑重地写上“篁里五桂堂”这五个大字,家家如此,无一例外。

看了前堂看后堂。后堂的布置格局与前堂差不多,但这里是住在这屋里那一家人的重要生活区,就没有前堂那样讲究庄重肃穆了。后天井下仍摆着八仙桌,一家人吃饭在这桌上,家人要做小手工也在这桌上,孩子读书做作业,也在这桌上。厢倚桌上仍摆座钟、花瓶,还可以摆食盒、菜篮等生活日用品。这些东西摆在这里比较恰当,如果摆在正堂,那就闹出大笑话了。

后堂与厨房往往连在一起。在这里可以看到篁岭人家厨房里一般的陈设:锅灶、水缸、水桶、饭甑、菜橱、菜篮、饭箩、笊篱,还有腊肉、干鱼等等,可以说,厨房里必备的东西,这里都有了。

住在这屋里的人,晚上睡觉要么在楼底的两边厢房,要么在楼上的偏房。

从厨房门出,去外面的小院子看看。院子里有水井,水位高,水量大,取水很方便。院墙上的石雕,两边是梅竹,中间的大图案是鲤鱼跳龙门。而正堂的屋墙上,本来的人头槛(窗)被做成了宝瓶、葫芦、芭蕉叶形状,真是别具一格、别有意味啊。

[晒工坊]

晒工坊其实是一栋普通的民居,但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大家对“篁岭晒秋”都耳熟能详,那么,那些晒的南瓜、辣椒、萝卜等等是怎么切的,怎么晒的?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这晒功坊里探究它的谜底了。它也是了解篁岭民俗的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自参与切菜和晒菜,体验农家乐呢!

晒工坊的楼台顶上也是篁岭很好的摄影点。站在这里,篁岭村的村貌,还有远山的景致,都尽收眼底。把它们摄入相机,带回去,正是篁岭留给您的美好记忆。

[竹山书院]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竹山书院。婺源是书乡,历来重视读书,尊师重教。篁岭也不例外,明清以来一直科第绵延,人才辈出。历史上的篁岭竹山书院,还与歙县雄县有密切联系、因为捐资兴建书院的,正是歙县籍篁岭人、被誉为“父子尚书”的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原来,曹振镛的曾祖父曹国昌是乾隆年间江南的大盐商,富甲天下。曹国昌出资,由曹振镛的祖父曹景宸在雄村建造了竹山书院之后,就有了曹文埴、曹振镛这对“父子进士”、“父子尚书”。传说,曹景宸并未生育子女,而曹文埴是篁岭曹廷启的儿子,是出生后过继给歙县雄村曹景宸的。曹文埴、曹振镛都清楚自己的“命根”其实在篁岭。这就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为什么要捐建篁岭书院的原因。

现在这座竹山书院是在原址上重建的,规模和形制基本沿袭了老样。整座书院占地420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三天井,一二进为单层,第三进为两层,整个格局简洁明朗、宽敞大方,体现了书院的功能。

当年进行书院选址时,是颇有讲究的:书院大门对着祠堂,一方面是让篁岭曹氏先祖护佑后代儿孙读书上进,科甲联登;另一方面是警策读书士子,面对列祖列宗,应该慎终追远,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金榜题名,光宗耀宗。曹氏先人的用意真可谓深远啊。

[曹氏宗祠]

建于篁岭村口的这座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第一进叫仪门,第二进叫亨堂,第三进叫寝室。一二进为单层。享堂,是祖宗享子孙朝拜的地方,是宗族祭祖、族人集会的场所,也是宗族的执法公庭,是族人心中的圣殿,也是最能体现宗祠威严、神圣的地方。第三进为两层,二楼设香火宫,也叫“寝室”,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处所,这就是寝室的来由。

篁岭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间从邻近的上晓鳙迁居而来的,与上晓鳙曹氏一样,在宗祠内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

汪思,大畈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云南副使。

[怡心堂]

眼前这座木雕特别精美的民居建筑,叫怡心堂。先看看它金碧辉煌的门面?雕吧。上排从左至右:刘备赴江东、夜访寇准、杨业战韩昌、文王访贤、弃官寻母;下排从左至右:子孙满堂、战长沙、八仙祝寿、讨荆州、连中三元。?雕画面还有丹凤朝阳、金玉满堂、梅兰竹菊、荷叶、圆月、宝瓶……等等,中国承续了千百年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题材,都在这座怡心堂门面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徽州木雕很少飞金描彩,而这座怡心堂却是五彩缤纷、美仑美奂。原来,这座怡心堂的前身,是婺源许村镇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文化站老屋,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又名许云薪)的客馆。

许村镇属于婺源的西南乡,与乐平市、德兴市毗邻,自古以来就与赣鄱大地联系密切,深受赣文化影响。从这座怡心堂的雕刻风格来看,就带有鲜明的赣雕特色,是徽雕与赣雕相融合后开出的艳丽奇葩,被誉为徽式建筑的精品。从1987年以来,就有《聊斋》等电视剧把怡心堂作为拍摄基地。

把怡心堂从许村搬迁、“改嫁”到篁岭来,这是我们景区独创的“传统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让异地古建筑在篁岭获得第二次生命,并以它们的绝世风华让后人感受它,真实地触摸到它,亲眼看到它的重生。对于这种异地搬迁保护模式,虽然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古建筑专家的称赞,但我们还在摸索中,特别欢迎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的朋友们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进入怡心堂)

整个怡心堂属于徽州传统的三间结构,但两边的边厢都没有房间,就使得本来不大的厅堂显得宽敞起来。抬头看看头顶那圆形木雕、环环相扣,谁知道它叫什么吗?对了,叫藻井。藻井本来专用于祠堂、亭阁的天花板装饰,很少用于家居的,但怡心堂的原主人就在家居的客馆里构建了藻井,可见他的别出心裁、财大气粗。

整个怡心堂,包括一楼、二楼的门窗、天花板、天井四围板和窗板,飞金雕刻的主题主要是花开富贵、金玉满堂、双凤朝阳、梅兰竹菊等。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细细欣赏,慢慢玩味。

[怪屋]

眼前这栋不起眼的甚至显得比较窄小的民居,它有个独特的名称,叫“怪屋”,怎么个怪法?还是让我们走进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吧。

怪屋的一楼是“斜屋”,地面是斜的,木柱和板壁是斜的,门和窗户是斜的,什么都是斜的。大家有什么感觉?头晕站不住了吧?(原理:因为人习惯了平地生活,一下进入倾斜地带,大脑就会感觉失去了平衡,会东倒西歪,自然而然,大脑在这东倒西歪的时候,残留的晕向记忆就苏醒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正常房子的空间位置,在大脑中已存在着某种意志,突然遇到斜屋就会感觉空间错乱,)告诉大家一个避免头晕的诀窍吧:不能直着站,要斜着站。

怪屋的二楼就叫“倒屋”。什么东西都倒过来了,天花板成了地面,地面成了天花板,桌子、椅子……什么东西都颠倒着。

[五桂堂]

五桂堂是篁岭古民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正屋占地约120平方米,加上圈围内的院子,总占地超过200平方米。这样的房屋,在寸土寸金的篁岭,自然也是大户人家。

走进院门,左种香柿,右植红梅,还有芭蕉和天竺,再加上半月形水池和院墙上的漏花窗饰,清新雅趣已是先声夺人。

走进大门,挡在我们面前是的一道“屏门”,也叫中门。在篁岭的民居中,设有中门的,独此一家。中门的好处是,正堂与门口相对隔开,主人在正堂会客或休息,外人站在大门口往里面看,却看不到什么;真正有事上门的人,就通过中门的偏门,走到堂前来。在过去,中门平日不开,但是遇到婚嫁或丧殡大事,或者有贵客临门,才开中门。

整个五桂堂正屋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前堂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抬头望天,那就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题特别能反映主人对后代的期许。靠堂前一方是“麒麟送子”,靠大门一方是“福禄双寿”,两边为“六郎出山”和“一马当先”。

再看看四披水檐天井下的坍池,已经没有那么深了,这也体现了明末清初建筑的风格。天井上方则是“跑马楼”,也就是说,楼上靠天井的四面都是相通的,可以围着天井跑一圈。

天井下两边的隔厢上,是《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朱熹的第十七代孙、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著名学者、江苏昆山人朱柏庐(原名朱用纯)所撰写的,是用来教导后代儿孙的“人生守则”。《朱子家训》的影响非常大,在封建社会,甚至一直到民国时期,《朱子家训》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读本一样,也是儿童入学后必须学习的启蒙读本,那时候的儿童,常常有事没事就背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与《朱子家训》匹配一起的一个个小型木雕图案,它们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琴棋书画、梅兰竹菊、八仙器物等来表现的,表现的是古人的一些文化活动的场景,大家不妨细细欣赏。

堂前是典型的徽州厅堂摆设格局:上门头,在堂匾下是中堂画和对联;再下则是厢椅桌,中间摆座钟,两边摆花瓶、方镜等,寓意“终生平静”。八仙桌摆在堂前正中央,宴请、会客、议事等正式活动,往往需要在八仙桌上完成。堂前往往体现庄重和威严。

这座五桂堂的原主人,是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篁岭人曹永护。据光绪八年[1882]《婺源县志·质行传》所记载:曹永护,字义千。他的祖父曹彦张、父亲曹宗善,都是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人,在乡村很有口碑。曹永护从小就受家训影响,能继承祖传的美德。他性情宽厚,待人接物温和谦恭,从不干伤天害命的事。即便有蛮横的人找上门来寻衅滋事,他也能处之泰然。有人把听来的别人背后中伤他的话传给他,他对那报信者说:“你一定是听错了,别人不会说那样的话。”因为篁岭历来地皮非常紧张,他居住的这栋房子与邻居相连,物产也互相交错,而遇有争议,曹永护总是主动退让。每当饥困月份,或是到了年关岁末,他就暗暗观察哪些人家困苦无依,把别人急需的东西偷偷送去,做好事善事从不张扬。他曾在自家庭院内手植了五株桂花树,还把自己的居屋自号为“桂轩”。他对儿子曹希例说:“我们家,从你曾祖到你,四代单传。你虽然没有兄弟,比较孤单,但要始终注意培植心中的善根,千万不可失当自大,做出有违祖训的事。”曹希例恭敬地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美德美名比父亲曹永护的影响还要大。四代行善积德,最终获得丰厚回报。后来,曹希例果然有了五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曾孙、玄孙有二百多人。连大学士叶向高都欣然为曹永护父子的居所题写“五桂堂”的堂匾呢!

有趣的是,五桂堂还与篁岭曹氏宗族的族房有关。据说,篁岭曹氏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这五大房均统称五桂堂。所以,在过去,凡是结婚、出嫁、建房、出葬等红白喜事,文帖、器物上常常要郑重地写上“篁里五桂堂”这五个大字,家家如此,无一例外。

看了前堂看后堂。后堂的布置格局与前堂差不多,但这里是住在这屋里那一家人的重要生活区,就没有前堂那样讲究庄重肃穆了。后天井下仍摆着八仙桌,一家人吃饭在这桌上,家人要做小手工也在这桌上,孩子读书做作业也在这桌上。厢倚桌上仍摆座钟、花瓶,还可以摆食盒、菜篮等生活日用品。

后堂与厨房往往连在一起。在这里可以看到篁岭人家厨房里一般的陈设:锅灶、水缸、水桶、饭甑、菜橱、菜篮、饭箩、笊篱,还有腊肉、干鱼等等,可以说,厨房里必备的东西,这里都有了。篁岭种田种地所需的农具,在这后堂也有摆布。

住在这屋里的人,晚上睡觉要么在楼底的两边厢房,要么在楼上的偏房。

从厨房门出,外面有小院子。院子里有水井,方便取水。院墙上的石雕,两边是梅竹,中间的大图案是鲤鱼跳龙门。而正堂的屋墙上,本来的人头窗被做成了宝瓶、葫芦、芭蕉叶的形状,别具一格。

附:光绪壬午《婺源县志·质行传》原文:曹永护,字义千,篁岭人。祖彦张,父宗善,皆好义。护能世其德。性尤宽厚,与物无忤。横逆至,处之泰然。或以侵侮告,曰:“君误听尔。”居产与乡人连,有争,必举而让之。每荒月及岁杪,密察邻家之急,阴馈之,不以语人。尝手植五桂于庭,自号“桂轩”。谓子希例曰:“汝虽只立,培以善根,勿失当自大。”例敬承父志,益加扩焉。后例果举五子,二十七孙,曾元二百有馀焉。

[晒功坊]

晒功坊其实是一栋普通的民居,但也有它的特别之处。大家对“篁岭晒秋”都耳熟能详,那么,那些晒的南瓜、辣椒、萝卜等等是怎么切的,怎么晒的?切的时候有什么讲究,晒的时候又有什么讲究?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在这晒功坊里探究它的谜底了。它也是了解篁岭民俗的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亲自参与切菜和晒菜,体验农家乐呢!

晒功坊的楼台顶上也是篁岭很好的摄影点。站在这里,篁岭村的村貌,还有远山的景致,都尽收眼底。把它们摄入相机,带回去,正是篁岭留给您的美好记忆。

[竹山书院]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篁岭的竹山书院,顾名思义,它就是一所学校,一所乡村的高级学校。虽然在传统的婺源县志里没有篁岭竹山书院的记载,但它的名气却很大,因为歙县雄村,也就是曹文埴、曹振镛的家乡,就有同名的竹山书院。

这座竹山书院,位于曹氏宗祠侧边,原书院由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捐赀创建。曹振镛,字怿嘉,歙县籍篁岭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官至大学士。把竹山书院建于曹氏宗祠侧畔,含有“仰承祖宗以绵世泽”的意思。

原来,曹振镛的曾祖父曹国昌是乾隆年间江南的大盐商,富甲天下。曹国昌出资,由曹振镛的祖父曹景宸在雄村建造了竹山书院之后,就有了曹文埴、曹振镛这对“父子进士”、“父子尚书”。由此看来,篁岭的竹山书院比雄村的竹山书院要晚好几十年。但是,它们又都与曹文埴、曹振镛有关联,其中有许多传说故事,真是极具传奇色彩,非常引人入胜哩。

书院大门前,靠山一边的这个类似塔楼的小建筑,它叫焚纸塔,也叫字纸炉,古代人“敬惜字纸”,对有文字的纸张不能随意丢弃,否则有辱斯文,焚纸塔就是供书院师生焚烧废弃字纸的。当然,隔壁宗祠里烧过的香签、废纸、枯枝败叶什么的,也可以扫拢来,放进这焚纸塔内彻底焚烧。

书院的功用在于教育,古代教育特别强调“敬慎”。所以,整个书院的建筑风格体现简洁朴素、慎终追远、格物致知而远离奢华。

先看大门的门楼。门楼上的砖雕造型是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整体上是一卷打开的书卷或画轴。“竹山书院”之上是“喜上梅梢”,之下是“望子成龙”,左为“兄弟登科”,右为“孟母教子”。都与读书有关,寄托了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殷切期望。

走进大门,有风雨廊,遮风挡雨。侧边墙壁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朱熹为岳麓书院题写的碑刻,它不仅是岳麓书院的核心思想,也是大部分以传播朱子理学为主的书院的核心思想,其“孝悌忠信、守节自重、廉洁自律、济世救民”的思想,作为书院教育的优秀传统,被世代继承和发扬着。婺源是朱子故里,他既是婺源人的骄傲,顶礼膜拜的偶像,他的学说和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婺源人,扎根于婺源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就像基因流淌在婺源人的血脉里。

竹山书院分前堂和后堂两大部分,我们现在站的前堂是教学区,类似一个开放大教室,读书士子就是在这里接受先生教诲和指点的。墙壁上的万字砖图案,两边厢的行书屏风,都对讲堂起烘托、对学子起警策的作用。

书院的后堂,正中是读书处,相当于阅览室。楼上是藏书楼,准确说是藏经阁。而在书院教学的先生,则住在后堂的边厢。

可能有朋友会心存疑问:后堂的厢板上怎么会装了这么多花玻璃?大家都知道,玻璃是西方人的发明。是的,篁岭的竹山书院建于乾隆末期,在此后的二百多年间曾数毁数建。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是根据村中老人回忆民国时期的竹山书院恢复重建的。清末民初,西洋货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凡是有钱有势的,都以居室安装西洋花玻璃窗为荣,相互攀比,彼此夸耀。

现在我们走出书院,看看书院后门(其实也是边门)上方的砖雕图案吧,那些砖雕图案,场面宏大,人物生动传神,是真正的徽州砖雕的精彩表现。谁能看出上下两块砖雕图案的主题?原来,上图是“校场赛艺”,下图是“畅游琼林”。两块合在一起,就隐含着文武双全的意思,当然也是篁岭人对后代儿孙的期望。

[曹氏宗祠]

建于篁岭村口的这座曹氏宗祠,原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祠是在原祠基础上重建的,占地约360平方米,为中轴歇山式建筑,三进五开间。第一进叫仪门,第二进叫亨堂,第三进叫寝室。一二进为单层。享堂,是祖宗享子孙朝拜的地方,是宗族祭祖、族人集会的场所,也是宗族的执法公庭,是族人心中的圣殿,也是最能体现宗祠威严、神圣的地方。第三进为两层,二楼设香火宫,也叫“寝室”,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处所,这就是寝室的来由。

篁岭曹氏,是明代宣德年间从邻近的上晓鳙迁居而来的,与上晓鳙曹氏一样,在宗祠内祭祀先贤上蔡侯曹恤、唐节度使忠烈公曹全?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忠愍公曹翊、忠武公曹翔。原祠正堂上方的匾额,是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

汪思,大畈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云南副使。

主题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天河潭是以典型喀斯特自然风光为主、历史名人隐士文化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4公里,距花溪13公里,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具有河谷曲拐,沟壑险峻的地貌特征,融山、水、洞、潭、瀑布、天生桥、峡谷、隐士为一体。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洞行山空,空山闻水声,碧潭衍飞瀑,纵横密布,形态各异。有贵州山水浓缩盆景的美称,被谷牧副总理誉为“黔中一绝”。

景区分为水洞、旱洞和外景区三部分,兼具了黄果树瀑布之雄、龙宫之奇与花溪之秀,集飞瀑、清泉、深潭、奇石、怪洞与天生石桥于一身,不过,综观这一景区,山中有水,水中有洞,洞中有潭,恐怕还是它的主要特色。有人说,天河潭景区把安顺龙宫、织金洞、黄果树的妙处集于一身了,只是具体而微罢了,这话也许不无道理。

水洞

水洞长1000余米,半是人工半天然,登舟入洞,借助稀疏的灯光和导游的手电筒辨认着一处一处各各不同的景物,颇有一点神秘之感。洞尽船出,豁然开朗,但见茂竹修篁丛丛簇簇,一泓绿水微波不兴,野趣天成,静谧无声,此处名“竹林翠溪”,宛如一世外桃源。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其第三层洞厅轩敞,一座天然石桥飞架两悬崖间,人称“奈何桥”,桥下即是深不可测的阴潭,景观之奇特,令人叫绝。旱洞出口处,有苗寨一座,是专为旅游者兴建的,游人尽可在此亲身体验一次苗家的婚俗。

水洞下游有卧龙湖,水清可鉴,湖边排列着水车、水碾、水磨、“香粑车”等等往时乡间常见的农家物,给人以既古朴又清新的感觉。与卧龙湖相连的是一处罕见的钙化滩,足有200米长,滩面上瀑布流泻,水帘溶洞星罗棋布,植被茂密,堪称喀斯特景貌的一绝。这一带,春来桃花烂漫,夏临兰草吐芳,金秋野菊盛开,初冬火棘红艳,一年四季,风景如画。

旱洞

到了旱洞,凉气就阵阵袭来了。知道这洞有个好听的名字“崆灵洞”,可导游却告知我们已被改名为“双龙洞”,问其缘由,却是因为,新上任的地方官改的,呵呵,原来景观也是要冠以“改革的”,好写上某某题字之千古,不知是风景的幸还是不幸了。

旱洞共三层,满布着形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层层叠叠,很是壮观,给我留下最深映像的当属第三层的从天堂到地狱。在第三层宽大的洞厅拐角处,一座天然的石桥飞架在两钟乳悬崖间,名曰“奈何桥”。因为下得桥去,就是深不可测的阴潭,而因桥而分的上面却是洞厅轩敞,意味天堂,这样下去就被冠以“从天堂到地狱”,如此天成的景观赋以生活的喻义,不得不叫绝阿。最是在桥的起脚出还有一个形似跪立模样的石头,被称为请罪石,石头的上方还有一酷似大刀的一断石,据说乃是时刻对心肠不好的罪人给以惩罚。

藏经阁——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春满人间——位于天河潭重要景观双龙洞之一的旱洞内。

高空滑翔

高空滑翔天河潭滑索全长400米,飞架于景色秀美的天河流水,南北两岸悬崖高峰之巅,气势雄伟,穿梭高空之中,尽揽天河风情,美妙无比之感觉,直叫人爽心悦目,拍手叫绝。游客美其名曰:“天下第一溜”。空中飞越时间约40秒,传说中后羿曾由起点处顶峰飞到对面日月谭与嫦娥相会。如今还隐约能够看到小白兔在对岸睡熟的样子,尤其当凌晨有大雾迷漫之时,仿佛还可听见嫦娥后羿窃窃私语。今天人们终于可以凭借滑索追忆传说中这个美丽的故事,有传人携手放飞,更显人间天上之情趣。天河滑索地理位置非常便利游客交通,游客在欣赏完水、旱洞奇观之后,就近可乘座滑索飞行至对面停车场,即可免去旅途之累,正是“一索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主题景区概念培训心得体会如何写三

__即将到来,作为在这个行业从事导游工作近6年来,从来没有做过一次总结,总是在实践和实验中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优秀,能做一个让别人认可的人,但是从我的工作来看,确实没有啥值得骄傲或者自豪的事情,或许比其他工作看起来风光,但是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有谁能理解呢?

今年的导游培训课可以说是让我学到和看到了别人的光环还有光环背后的辛苦,我深深的知道,做我们这个行业的,起早贪黑,有的时候甚至连个可口的饭菜都吃不上,还要带着客人游山玩水的心情,都说付出和收入是成正比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旅游的潜规则的带领下,哪里公平?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保障,那一天出了任何事故都找不到人给你赔偿,但是因为个人喜欢这个职业,也热爱这个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是今年才找到组织,希望在明年会有好的发展吧!

说说我的带团经历吧!说实话,没啥值得炫耀的经验,只能说是一种互相学习吧!从__年拿上导游证的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个导游工作者,我可以去很多自己没有去过的城市玩,可以免费进入各个景区,自己真的高兴的不得了,但是刚拿上导游证,没有一家旅行社肯聘你去他们那里工作,当时心情直接跌到谷底,经过一个多月,同学之前有比我更早进入旅行社工作,我便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我只做了一个月,因为我没有记住他们单位的电话号码,也更别说带团了。

我知道自己必须充实自己,多学习,才能够很快进入到这个行业,第二个工作单位,我去了之后只是让我看资料啊,学习,也没有让我带团,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正好赶上旅游旺季到来,导游全部都出外带团了,社里让我带团,去的第一个地方是六盘山,是要我把团带到固原和那边的导游交接工作,呵呵,真的很生气,我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全部带完,然而单位出于团队质量的问题,毅然要求我帮那个导游把她带的客人接回来,这就是我开始了导游生涯的第一个团队,客人都很好,我上车虽然很紧张,但是大家互动唱歌以后就缓解了那种紧张的空气,也锻炼了我的胆量,虽然没有完整的带完这个团队,我其实还是很感谢旅行社的领导,让我出团了,但是这份工作工资收入太低,我没坚持很久就不干了。

第三份工作,那就是进入国旅的那一年,对我的培养和锻炼,让我正式加入了宁夏地接导游的队伍,我也认识了比我年长一些的导游前辈,我很荣幸,社里一系列的培训,让我很快的成长,我也开始从3个人的散客然后30人的专列带起,我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有的时候客人问到的问题真的是回答不上来,我走到哪都会买一些书回来给自己补充知识,经过了几年的历练,我开始赚钱了,觉得这个工作还是很不错的,便一如既往的向前走。

现在从国旅出来了,我任然感激以前在国旅工作的那些乐于把自己的知识全部讲给我们这些新人的前辈们,要不是国旅,我可能也就坚持不到现在。

今年我带团接受投诉三次,第一次投诉原因是因为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雇佣不是旅游车队的车子接待游客,去了西宁,司机不认识路,我与司机再车上争吵路是否走错等等的事情,客人是无罪的,但是导游应该要和司机、全陪、领队互相沟通合作才能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也就不会有投诉了,在这个投诉问题里我也是冲动了,所以说冲动是魔鬼,我被旅行社扣了500元钱,我要反映的'问题是旅行社降低成本可以,但是不要再用不认识路的司机了,这对我们导游工作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影响。第二次投诉,是我没有核对住宿的宾馆,因为在吃饭的餐厅客人斤斤计较,结账的时候和餐厅发生了一些争吵,我出于好心要全陪先带着其他客人回酒店休息,但是拿错了房卡,本来是兰花花的新酒店,最后住进了旁边的旧酒店,客人都住进去以后发现房子不是他们那个标准,便要求换房,把睡梦中的人都叫了起来,换了房子,第二天也把我给换了,这个问题是我因为疏忽犯的不该犯的错误,做我们这个工作,就要时刻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对任何环节都要提前落实好,疏忽大意是最不可取的,我也损失了将近__块钱,因为至今旅行社就这个问题收不来团款也不给导游报账。第三次投诉,我只带了一个人,真的是更不应该被投诉的,原因是我没有一直陪着客人,把人家冷落了,天哪,什么样的投诉都能成立,这个更提醒了我,作为宣传我们宁夏的使者,一个人也要把她当成是上帝,别看人少了,赚不到钱了,就粗心大意,话说,别拿村长不当干部,现在的客人真的是花钱不花钱都是大爷,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把她陪舒服了,高兴了就ok了。处理了这个投诉,我不仅写了检讨书,甚至还被社里扣了三个月的工资,我现在签了合同还是被停薪留职的处分,我觉得很不公平,但是我是一名导游,我要为旅行社维护的客户,因为我,可能社里损失了就不只是一个客户这个问题了,我只能接受了。

总之做导游工作,除了你有渊博的知识,还得处理好你和客人,你和旅行社,你和家人所有的问题,虽然你不是神,但是你必须知道这是你得职责,不想被社会淘汰,你就要天天爬在电线杆上等着被电死,要不你连电线杆都没摸到,就已经死了,学着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有十分的信心,才能做成九分得成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