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孩子下乡学农家长感言(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3:01:14 页码:11
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 孩子下乡学农家长感言(六篇)
2022-12-23 03:01:14    小编:ZTFB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我参与的服务项目是兴趣班。由于我们初到服务目的地——邕宁六中时,学校已经放假,招来兴趣班的学生便成为首要的任务,起初,通过海报宣传的方式,分别在大塘镇的镇中心、集市、邕宁六中校门贴出了海报,但效果并不明显。我们改变了策略,深入大塘镇的大街小巷宣传我们所开设的兴趣班,终于有了欣慰的'笑容。许多孩子积极的报名参加,家长业对我们的劳动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有了学生,重要的便是把我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当天晚上,我们兴趣班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商讨出课程方案:以学生的安全为重要点,特别强调学生的协作、英语、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力争在较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尽量多的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作文班的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更具感情色彩和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出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训练方法:教会学生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的修辞方式,学会合理的运用。

在英语班的教学中,主要训练的是日常生活用语的使用,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常用的词语、问候语,通过学生喜欢的图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之能流利地说出简单的句子。

在体育班的教学中,主要训练学生在一些体育项目中的基本动作,并把所学的这些动作运用到体育运动中,达到正确进行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活动。训练方法:教授一些如篮球、乒乓球的步伐、动作。

在开设兴趣半的过程中,我们的安全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由于所招收的学生的大部分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活泼、可爱,但也和调皮,尤其是一些男生,所以必须有效的管理。以达到对学生家长负责的原则。我们专门派出一个巡视校园,防止学生到处乱跑,以防事故的发生。

在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主要的参加兴趣班的教学工作。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农村,也参加一天下乡调查的活动。

18号那天,我们队员重新进行了工作调整,让一些参加兴趣班的队员和调研组的队员工作对换,我和几位队员加入了调研组,我们的目的地是大塘镇的坛浴村,离镇中心约有四至五公里,我们采用的是步行的方法。这样我们更能体会当中的辛苦,我们到达目的地,直接去村长家,对村长进行了采访,向他了解了村里的大概状况,包括人口,村民的收入情况,经济来源,农作物种植种类等,以及一些贫困生的基本家庭情况,从村长的介绍中,我们对坛浴村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主要有几点:

一、种植的经济作物单一,只有水稻、玉米、花生等经济价值不太高的品种;

二、该地区比较缺水;

三、通信、信息传播手段比较落后。

拜访了村长之后,我们还去了村长介绍的一位贫困生的家中,所见的情景令我们辛酸难过,四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我们八位队员不能全部进屋,只能进去四个,其余的只能待在外面,佳丽的摆设极为简陋。但最为醒目的是,令人感动的便是那一墙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奖状。让我们的队员极为感动。

这一天的调查,我们看到的,令我们极为心情沉重,也容纳个我们感觉到我们必须帮助他们的责任与压力。

一个星期的“三下乡”活动,有欢乐也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明白我们肩上的责任。那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将指引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一、充分预备奠定活动基石

为了展开一场难忘的三下乡活动,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的10名同学自愿组成一支三下乡小分队,大多队员为团总支、学生会的干部,经过一年的干部生涯,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和成长,队伍由院党总支副书记柏杨老师进行指导。经过量次讨论,确定本次活动地点——重庆市垫江县周嘉镇;队名取名“嘉约”,意为我与周嘉有个约定,前往周嘉展开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老人,积极宣传农村城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等国家政策。

经过一个月的讨论和策划修改,终究确定了一份完全的三下乡活动策划。拿着策划书,队长和一位队员前往周嘉,与政府进行活动的接洽,确定活动详情,以便更好的展开活动,让周嘉居民感遭到三下乡的魅力。

二、多彩活动展现青春活力

(一)建立实践基地 体验务农辛劳

为了与周嘉镇长时间有效的合奏,建立学校和基层的共建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与能力,“嘉约”三下乡小分队与周嘉镇人民政府在友好互助的条件下,于__年7月7日签订《重庆邮电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并举行了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挂牌标志着本次三下乡活动已正式开始,同时周嘉镇已成为重庆邮电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共同为周嘉镇居民生活做出努力。

在启动仪式之前,我们已开始进进基层,体验农村生活。我们与农民一同除草、施肥等,体验务农之辛劳,了解农民之艰苦,在务农空闲时,我们与他们交换农村城镇化建设中,故乡、自己的变化。通过务农,让处于舒适环境的大学生,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磨砺了意志,丰富了社会经验,坚定了生活的步伐。

(二)以我之学 回报社会 展重邮学子互助价值观

以活动作为践行和宣传核心价值观的桥梁,以便更好更容易让人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嘉约”小分队在活动中坚持“以我之学,回报社会”的理念,展开了office技能培训、十九点课堂,分别对周嘉镇下属村委职员进行word、excel培训,对儿童进行单片机、英语、手工、ps等讲授,希看他们能在活动找到自己的爱好点,并加以发展。在office培训结束后,一位干部说到:“这次是真的学到了一些东西了。”

(三)关爱老人 从健康做起

经调查,周嘉镇虽农业发达,但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农,因此,周嘉现居人口中老人、儿童较多。

为了更好传承中华丽德中的敬老爱老,“嘉约”小分队携手康复药房展开“关爱老人健康,幸福万千家庭”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测血压、发放《生活小册子》,希看老人更加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健康度过晚年。

(四)关爱留守儿童 游戏中建立团结协作力 展核心价值观社会篇

幼吾幼和人之幼,留守儿童已成为现今社会热词很多年了。社会各界也早已掀起一场关爱留守儿童的关爱风。“嘉约”小分队也了解到周嘉的留守儿童较多,也加进了关爱的行列。

通过“图书捐赠”,让孩子们人手具有两本书,养成读书好习惯;通过“趣闻运动会”,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养成团队协作力;通过“变废为宝”设计赛,制作花瓶,播散种子,播下希看,书写理想,为自己加油!

(五)基层宣讲价值观 文艺晚会展梦想

小分队本次的活动主题为“宏扬核心价值观 共谋周嘉新规划”,因此在活动第四天,我们开始进行调研问卷的分发和城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讲授。活动第六天,队员通过采访周嘉政府职员了解关于核心价值观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题目。在整个宣讲活动中,小分队共发放调研问卷和宣传资料368份。

为了更好的将核心价值观带到周嘉居民心中,小分队策划了一场“与你相约·离别周嘉”晚会,同时也作为本次三下乡活动的结尾。晚会上,我们通过脱口秀、歌曲、诗朗读来说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除我们的节目,孩子也主动报名,一首《我为自己代言》,表现出孩子的独立自强;一首《隐形的翅膀》,表现出孩子的坚强英勇;一首《虫儿飞》,表现出孩子的单纯美好。晚会最后由嘉约全体队员带来的《明天会更好》结束,祝贺周嘉美好的明天,祝贺孩子们美好的未来。

三、活动成果多元宣传

本次三下乡活动得到了周嘉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政府人民便通过广播通知村民,了解三下乡活动。小分队也通过发放活动邀请函、张贴活动宣传单、前往街道宣传等情势,广泛向村民宣传本次三下乡活动,并邀请他们积极参与。最后,在多元宣传中,活动的参与人数、参与度超太小分队预期。在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三下乡活动被垫江电视台报导并宣传,同时遭到国家主流网站报导20余次。多元化的活动情势遭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一名居民感叹道:“哎,你们明天要走了啊,以后街上又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了。”

本次三下乡活动,“嘉约”小分队共展开志愿活动13次,建立社会实践基地1个,举行大型文艺晚会1次,office技能培训42人次,慰问留守儿童34人次,发放图书105册,免费测血压56人次,发放调研问卷和宣传资料368份。

7月,酷热,炙烤着大地,城市中的居民大多呆在空调屋里享受着空调带来的低温,然而,有这样一群大学生不畏天气的酷热前往全国各地展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嘉约”三下乡小分队的10名队员带着热忱动身,来到周嘉,展开了为期一周的活动,这一周中,均匀天天展开2个活动,其中的不定因素很多,我们学会了冷静处事、有备无患,用青春的热忱展现青春的力度。一场三下乡活动,成绩了10个重邮学子的友谊,成了他们心中的不悔的青春记忆。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 重庆邮电大学积极筹划了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在大学生中反映强烈。作为重庆邮电大学的一分子,我也跟随我们的“欢豫微尘”三下乡小分队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同一个梦想,我们走到了一起,在这里,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一起探索。风风雨雨见证我们10个人一起走过,相互搀扶,相互依赖,日日月月见证我们曾经相视而笑,相拥而泣。衣带渐宽终不悔。

作为农村家庭出生的我,深感农民的不容易,对农民的艰辛深有体会,我早就有到其他地方的农村去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的。终于,这一天,就在这里,我们的团队踏上了开往巩义的火车,踏上火车的瞬间我感到了几许激动和几分向往,因为我即将来到一个与家乡风格迥异的的小镇,来到一个在家乡千里之外的小镇。经过二十四小时零二十六分钟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巩义,这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安顿好之后,第二天我们就踏上了征程。从长江南岸到黄河南岸,我们十人一路走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黄河,她没有我想象中的磅礴,平静中却隐含躁动与不安,她也没有我想象中的浑浊,只是淡去泥沙的同时怀想着不屈的抗争。从黄河岸边走下来,我们沉默不语,是在思考接下来的工作,我想更多的是在问自己在母亲河畔许下的诺言到底还能不能实现,我是这样想的,但我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的团队不简单,我们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不简单。

北山口镇的两路口,晨风轻抚着中原大地,我们挂起了校旗,正式向过路人宣传,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统一着装加上鲜艳的校旗,不一会周围过来的许多群众,他们或询问或驻足凝视,我们都积极的向他们宣传和做调查问卷,在问卷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语言的障碍,好在我们有几位“土著居民”在做翻译,其次是他们不能。我们的意图,比如说,我说假如你有一天腿疼了,要去医院你会选择哪种治疗方式,谁知一位大妈却说:“不可能,我腿好好的,没问题,就算是有了一点疼痛,也不花那冤枉钱去看病!”无语啊我们。后来我们考虑到人流比较多的地方,又来到了巩义火车站,问一位大妈,她可能是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救星,告诉我们说:“我家房子被人占了。。。。。”我们忙着解释说:“您的问题我们只可能帮你记下来,我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问卷的过程中我真的好有感触,虽然我也是生在农村的,但是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半工半农的农民,他们是很淳朴的,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不管是对政府的不满还是对政府的赞许,我真的是热切地希望,有一天一个有名的记者可以坐在树阴下听听他们的声音。。。。。

在彩虹课堂中,彩虹课堂里面,虽非人山人海,却也济济一堂,看着我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戴着小红帽,他们眼中透出些许的灿烂,有点担心的了,毕竟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的经历,小老师哦,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我们所感触的有很多,首先是他们对课外知识的缺乏与渴求,或许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这方面的知识太少,或是老师们根本就不给他们灌输这些知识,我们所讲的知识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我们还教他们简单的乒乓技法,羽毛球技法等。

我们要和小朋友告别了,留念吧!阳光洒在灿烂的笑容上面,随着一声快门响起,一脸灿烂定格在幸福的瞬间,回想在巩义市北山口镇生活的了近一周的时间,真是值得回味的,孩子们是那么的可爱天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于紫涵的女孩,冰雪聪明,人虽小,字写得却很漂亮。她很喜欢妮妮,可惜我们在买礼物的时候却没买到妮妮,后来我们又跑了一个中午才买到妮妮的纪念品,下午我们的副队长专程乘车半小时又步行了半小时到她的手里。真的要离别了,他们问我:明年你们还会来吗?我们没有回答,都怕他们失望吧!

七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未来得及品尝河南的烩面,就这样我们要离开了;还未来得及去杜甫的故居拜访,就这样我们要离开了;还未来得及记下孩子们的面孔,就这样我们要离开了;藤蔓植物,爬满了砖墙,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地映着,有着卷卷尾巴的大黑狗,当这一切随着火车的开动而渐行渐远,所有熟悉的面孔变得模糊起来。人啊!总是要不断地成长的,只是有时候长得快些,有时候长得慢些,七天的日子终于被我们数完了,在这七天里面我是成长的快些了。

军训后的皮肤,又被“三下乡”加重了色彩!我是从来都不惧怕黑色的,记得教官曾经说过,黑————男人的本色!不管怎样经过军训和“三下乡”的双重洗礼我更加男人了!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理论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道路,是推进大先生“素质拓展方案“的重要举措。

我院今年的大先生社会理论活动,主题明显,内容丰厚,方式多样,成效明显。广大青年先生在为民效劳的活动中,不只进修、宣扬和理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了同群众的紧密分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在理论活动中拓展了本身的分析素质,增了学问,长了才干。

一、根本概况

我院充分发挥科技文明优势,紧扣今年“三下乡”活动主题,把进修、宣扬、理论“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重点,把文明科技卫生效劳作为拓展,组织了多个主力理论团,150名大先生青年志愿者以多层次的社会理论效劳活动,为乡村的两个文明建立展开了富饶成效的效劳活动。

1、大先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民,身膂力行“三个代表”

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员大先生在进修、宣扬和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示范作用,根据学院的本身的特性,分离外地实际,我们党员大先生“三个代表”理论效劳团,采取活泼活泼的方式,向基层党员群众和广大群众宣讲“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宣扬党的道路方针政策。展开党的反动脚印寻访活动,指导我们的同窗在理论中理解党的光辉历史,承继党的优良保守。我们还为乡村基层群众和广大农民群众宣讲《地方一号文件》的精神、三农成绩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的讲座,开辟乡村群众集体的视野,进步他们的学问政策程度。

2、回忆历史,重温白色典范

今年是建党八十四周年,我们经过走访老党员、调查、观赏、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化理解和大力宣扬建党八十三年特别变革关闭二十多年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立获得的巨大成绩,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民情,加深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理论相分离的理解,进一步发扬卖国主义精神,建立起传播科技、复兴中华的幻想。同时还积极地向广大群众群众宣扬我国的变革关闭经济建立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进入了关键时期,必需保持不懈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巨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一个核心,两个根本点”的根本道路,认识稳定的社会次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立中的重要性。

3、奉献爱心,展开扶贫支教

我们一些队员下乡宣扬、招生;另一些留上去在安定中学出黑板报,写海报,贴招生简章,注册报名等。很快就有700多名同窗前来注册。我们开办了特征班和文明班。特征班分为舞蹈、书法、音乐、篮球、足球、武术等培训班;文明班分为:小学启蒙班,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辅导班、初一、初二、初三、高三等辅导班。在宣布《支教班纪律》之后,正式开课。在15天的工夫当中,合计上课1500多个课时。我们还为外地的学校捐赠了4000余册图书,支助了三名家庭贫困的孩子。

4、献学问聪慧,无偿为民维修电器

今年,我们组织了具有维修特长的大先生组成电器维修效劳队,分为外地群众展开无偿维修电器活支,在15地利间里,共为群众义务维修电视机、vcd机、电扇等大小电器100多台(件)。

5、挥洒勤劳汗水,送文明下乡

6、加强乡村品德和法制建立,送法下乡

针对山区的品德观念和法律认识淡薄的情况,为推进外地乡村的精神文明建立和法制建立,我们还发放了《公民品德建立施行大纲》、新《中华群众共和国婚姻法》、《中华群众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群众共和国土地保护法》、《中华群众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群众共和国交通法》、《中华群众共和国民法》和关于禁止黄、赌、毒等为内容的宣扬材料3000多份。

7、关心“三农”,送科技下乡

我们还为外地的农民群众送去了科技学问,在老村长的指导下,我们组织了两次农技学问培训和宣扬活动,放映了相关安全使用农药、蔬菜栽培等科学农技学问的光碟,在农民遇到疑问成绩的地方,我总适时的为他们讲解,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农技学问。与此同时,我们发放了农技学问、法律学问、家庭教育学问、卫生学问、防治疾病学问等十余种宣扬材料合计4000多份,使农民朋友们收益匪浅。

二、重要收获

从外地政府和群众对我院社会理论效劳团展开的活动给予了广泛的赞誉和同窗们撰写的一篇篇调查演讲、论文和心得总结中获知,这次大先生暑期社会理论邓得了完美成功,获得了多方面的收获,次要体如今

1、进步了广大同窗和外地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经过文明、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理论效劳活动,参与社会理论的同窗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保守消费力的发展请求:始终代表中国保守文明的行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群众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不只需求中国共产党人率先垂范,还需求千百万掌握保守科学文明学问的学问分子身膂力行和不懈努力。大先生是党和国度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也是忠诚理论“三个代表”的生力军。理论“三个代表”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请求,更是大先生本身生长、生长的需求。同时,经过大先生广泛的宣扬和效劳活动,外地群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进步。

2、理解了省情、民情及社会发展情况,明白了努力方向。

广大同窗经过理论,经过本人的调查理解、耳濡目染,特别是与广大农民、工人的接触中,理解我省的过来,理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进程,深深明白了我省经济之所以能够发展,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充裕,其源泉就在于党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的正确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作为当代大先生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奉,对建立有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变革关闭和古代化建立的决心,对党和政府的怀疑,振奋精神,勤奋进修,开辟进取,努力把本人培养成为“四有”人才,才干不孤负党和群众的期望,不孤负时期的请求。

3、加强了社会义务感和历史任务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

同窗们切身感遭到广大农民急迫需求最根本的科技文明学问,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展开文明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严重意义的认识。

同窗们以为科学技术是第一消费力,但这个进程的转换,离不开人才,而人才要靠教师来培养,作为师范生,该当坚定本人的专业思想,认真学好专业根本学问,经过培养有幻想、有品德、有文明、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来推进乡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消弭地域差别、走单独充裕的道路是新一代大先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大家经过理论还以为,一个地方能不能尽快脱贫致富,除了党的政策好以外,还要有一种好的风气,有一个作风正派,能率领群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好带头人。

4、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络实际的优良学风。

义务和任务不只使大先生们忍耐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他们在无私奉献学问和爱的进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感和成绩感,大先生走进田间村头展开科技文明活动,使科技认识不得人心,街头村尾,大先生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5、效劳报答了社会,完成了大先生本身的价值

经过展开“三个代表”理论宣扬和理论效劳、扶贫支教、电器维修、文艺上演、法律及农技学问征询宣扬等多种方式的活动,为外地群众传播了文明学问和致富技术,宣扬了国策,办了实事,丰厚了文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上为推进外地经济、政治、文明、卫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遭到了外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并且广大先生在用学问和聪慧报答社会和群众的同时,本身的价值得到了表现,反“完成本身价值同效劳祖国群众”有机地统一同来。

6、拓展了大先生本身的分析素质,锻炼了先生群众队伍

在乡村展开“三下乡”社会理论活动,其任务和生活环境是很艰苦的,蚊虫的叮咬、日晒雨淋、消费劳动、沉重的设备运送和装卸,再加上生活不习气,对每一个同窗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同时,各项活动的组织、预备和展开以及生活上的衣、食、注行自理,不只使先生磨练了意志,培养和加强了奉献精神,而且进步了组织、管理、协调及分析、处理成绩的能力。此外,经过与社会的方泛接触和交换,宽阔了视野,增加了学问。

7、进一步明白了向群众群众进修、走与工农相分离的成材之路。

参与理论团的同窗,在写给院团委的心得领会中,有近许多的同窗直接或间接地谈到向工农群众进修成绩。这些同窗以为社会理论活动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内容到方式虽然发作了较大变化,具有新的特性,但它的向广大群众群众进修的根本主旨不能变。

三、社会理论的领会

这次“三下乡”第一阶段社会理论活动之所以获得完美成功,我们领会次要有:

1、学院党委的重视和外地政府的大力支撑和协助是这次社会理论活动获得成功的根底和前提

对大先生暑假社会理论,学院党委非常重视,特地成立社会理论指导小组,并在经费、人员组织上为社会理论活动的成功展开和获得成功提供了保证。在这次社会理论中,外地的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撑和协助,为我们的社会理论打开了便当之门,

2、细心设想方案,认真组织施行,是本次社会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

为设想好今年暑期社会理论的方案,我们做了大量的深化细致的调查、研究任务。首先,根据学院党委的请求和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们决议走进国度重点工程,在地点肯定之后,院团委还特地派了两名团干深化各理论地进行了实。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害”的原则,肯定落实社会理论活动的内容。设想大先生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效劳、党员大先生“三个代表”理论宣扬和理论效劳、扶贫支教、电器维修、文艺上演、法律和农技学问征询及宣扬、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项目。在方案制定之后,组织施行就是关键。我们从人员的选拔,出发前的各项任务预备,到理论地的具体施行,都施行合作担任,层层落实各项任务成功进行。

3、社会理论活动是拓展大先生素质的有效方式和渠道

在理论中经过展开各种方式效劳活动,广大先生磨练了意志,锻炼了能力,增加了学问并把努力“保持进修书本学问与投身社会理论”、“保持完成本身价值与效劳祖国群众”较好地统一了起来,有效的进步了大先生的分析素质。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参与“四化”建立打下了一个优良的基矗。

我院组织大先生深化乡村、乡镇展开“三下乡”活动已经许多年了,一方面,外地群众在大先生送文明、送科技、送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等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另一方面,经过“三下乡”这种易于承受的方式,老百姓直接或间接并不同程度地理解了国度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情势。因而,这几年来,不管在哪里,我们的大先生“三下乡”社会理论活动都遭到了外地人们的热烈欢送和广泛赞誉。

社会理论是艰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让我们一同来听听参与社会理论的同窗们的描述吧:

社会理论是一笔财富。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在社会理论中能够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学问,它让你宽阔视野,理解社会,深化生活,无限回味。更何况参与社会理论活动的进程、经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社会理论是一种动力。看到在土地上耕种的农民,在工地上挥汗的工人,在边防上保卫的兵士,我明白了书桌的分量,一种激烈的义务感情不自禁,是群众哺育了我,培养了我,给了我学问和一切。作为一名大先生,在祖国需求的时分,我会无条件地把所学的学问和一切奉献给祖国和群众。

社会理论是体味人生的“百味筒。”要想体味一下生活的悲欢离合咸,那就请你本人参与一次理论效劳吧,我保证你一定会不枉此行,个中味道只有亲身参与才干领会的到。

社会理论是考证明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本身学问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学问只有与理论亲密分离,才干真正发挥它的价值。行不行,理论中看!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理论觅真知”。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社会理论的磨练,同窗们变得愈加幼稚、愈加自傲,校园里四处洋溢着兴旺向上的优良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青年大先生有实力承当的起将来建立国度的重担,追求进步,吃苦求知,勤于理论,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青年先生的单独心声和举动!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引言】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所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目前,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非常严重: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0xx万,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社会科学院报告也显示,在x年,中国民工人数达1.4亿人, 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校园是占据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时间的地方,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实践目的:探讨留守儿童所就读的公立与私立小学的差别。

实践形式:深入农村,入住学校,进行家庭走访。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7月5日

实践地点:临泉县秦芦小学;界首市砖集二小

实践组织者: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商业学院团总支

实践参与者:经济与商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小分队 实践点概况:

位于临泉县韦寨镇的秦芦小学目前在校二百多名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作为一所规模较小的地方公立小学,秦芦小学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都较落后。在职特岗教师人数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常年同社会团体和高校建立帮扶关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资助。

界首市砖集二小是一所封闭式、寄宿型的私立学校,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充足。

(一)经济状况

临泉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每年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及儿童状况严重。许多老人独自在家看管小孩,负担特别沉重。

界首市为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临泉县较高。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在少数,但仍有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家工作或创业。

(二)受教育状况

韦寨镇由于有大量人员选择外出务工,便导致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严重。秦芦小学在读学生多为当地居民,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均有家人在外务工,学生监护人多为年迈老人。老人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较少,更有一定数量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已做好年龄足够后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的准备,并不打算继续攻读学业。

砖集镇的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镇里上学,很少人再到村小学上学了。现在交通方便了,村内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镇上去上学,甚至是到界首市的学校,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已继续升学为目标。村民都明白知识对下一代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已根植于他们心中。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

(一)通过调查与走访我们发现,秦芦公立小学在读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教育问题:

1、学生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2、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3、学生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二)相比之下,作为私立封闭式学校的砖集二小存在以下几个优势及问题:

1、学校师资力量充足,教师在生活及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与爱护。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较好,老师会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习作息规律。封闭式学校的管理严格,学生定期由学校专车送回家,在校能够安心学习,成绩普遍较好。

2、学校生活老师能够关心到每个学生,对生活其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能够较全面地发展。

(三)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对教育状况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1、教学资源方面。临泉县下设的公立学校地处偏僻、经费匮乏,直接导致教学设施及教师的缺乏;砖集二小是一所由当地企业家所办的私立学校,办校经费相对充足,教学设施完善,在校工作人员较完备。

2、生源方面。秦芦小学在校学生多为周围老人无力看管的儿童,学生家庭环境较差,教育观念落后;砖集二小生源范围较广,由于教学质量相对较高,许多家庭环境较好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全封闭的学校学习,节省时间和精力。

3、地区因素。临泉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落后;界首市为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临泉县较高。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在少数,但仍有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家工作或创业。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度的根本革新需要一个过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紧迫性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解决或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责任。只有不断整合这四方力量,努力形成主要依靠这四支力量相互协作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一)切实落实政府责任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

1、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

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

3、是学校及教师的义务性劳动,没有政府为之提供的保障措施,他们的义举是很难持续进行下去的,所以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4、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责任权利的监管,固定学校及其教师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责任权利以及经费作保障,经常性的绩效考核,责任到人。

5、缩小城乡差距,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第六,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

1、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2、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 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社会教育

生命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教育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由于受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严重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可作为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地区应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重视家庭教育

尽管农村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也进行特殊照顾与关爱,但是家长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教师的关注仅仅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是出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良知与责任意识,但是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四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的“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

积极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和代理人的责任意识及教育能力,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代理家长、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责任意识较差,有的只是满足留守孩子物质需要,照顾留守孩子的生活起居。除了责任意识以外,他们监护、教育留守儿童的技术水平更是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共同合作,致力于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的建设,保障经费,提供场所,保证师资,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办成培养监护人与代理人的教育责任与水平的重要基地。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于孩子下乡家长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引言】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所在户籍所在地由祖辈或亲友监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多半属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情况。有资料显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目前,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相伴随的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非常严重:据新华社报道,全国留守儿童多达20xx万,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社会科学院报告也显示,在x年,中国民工人数达1.4亿人, 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校园是占据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时间的地方,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实践目的:探讨留守儿童所就读的公立与私立小学的差别。

实践形式:深入农村,入住学校,进行家庭走访。

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7月5日

实践地点:临泉县秦芦小学;界首市砖集二小

实践组织者:阜阳师范学院经济与商业学院团总支

实践参与者:经济与商业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小分队 实践点概况:

位于临泉县韦寨镇的秦芦小学目前在校二百多名学生,以留守儿童为主,作为一所规模较小的地方公立小学,秦芦小学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都较落后。在职特岗教师人数较少,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常年同社会团体和高校建立帮扶关系,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资助。

界首市砖集二小是一所封闭式、寄宿型的私立学校,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学生多为留守儿童,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充足。

(一)经济状况

临泉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每年有大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老人及儿童状况严重。许多老人独自在家看管小孩,负担特别沉重。

界首市为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临泉县较高。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在少数,但仍有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家工作或创业。

(二)受教育状况

韦寨镇由于有大量人员选择外出务工,便导致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严重。秦芦小学在读学生多为当地居民,其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均有家人在外务工,学生监护人多为年迈老人。老人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心较少,更有一定数量选择在家上学的孩子,已做好年龄足够后跟随父母外出打工挣钱的准备,并不打算继续攻读学业。

砖集镇的村民大都把孩子送到镇里上学,很少人再到村小学上学了。现在交通方便了,村内道路硬化良好,村民都把孩子送到镇上去上学,甚至是到界首市的学校,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已继续升学为目标。村民都明白知识对下一代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已根植于他们心中。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处于“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出去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显;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日常行为不良等问题。”

(一)通过调查与走访我们发现,秦芦公立小学在读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教育问题:

1、学生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2、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3、学生心理出现偏差。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二)相比之下,作为私立封闭式学校的砖集二小存在以下几个优势及问题:

1、学校师资力量充足,教师在生活及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充足的关心与爱护。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较好,老师会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学习作息规律。封闭式学校的管理严格,学生定期由学校专车送回家,在校能够安心学习,成绩普遍较好。

2、学校生活老师能够关心到每个学生,对生活其各个方面给予帮助。学校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中心,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课余生活丰富,能够较全面地发展。

(三)通过比较与分析,我们对教育状况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1、教学资源方面。临泉县下设的公立学校地处偏僻、经费匮乏,直接导致教学设施及教师的缺乏;砖集二小是一所由当地企业家所办的私立学校,办校经费相对充足,教学设施完善,在校工作人员较完备。

2、生源方面。秦芦小学在校学生多为周围老人无力看管的儿童,学生家庭环境较差,教育观念落后;砖集二小生源范围较广,由于教学质量相对较高,许多家庭环境较好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到全封闭的学校学习,节省时间和精力。

3、地区因素。临泉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人口第一大县。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落后;界首市为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于临泉县较高。当地的外出务工人员不在少数,但仍有部分青壮年选择在家工作或创业。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度的根本革新需要一个过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紧迫性要求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解决或缓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责任。只有不断整合这四方力量,努力形成主要依靠这四支力量相互协作的教育管理机制,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与氛围。

(一)切实落实政府责任

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

1、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制定和出台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共享城市文明。

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

3、是学校及教师的义务性劳动,没有政府为之提供的保障措施,他们的义举是很难持续进行下去的,所以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4、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责任权利的监管,固定学校及其教师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责任权利以及经费作保障,经常性的绩效考核,责任到人。

5、缩小城乡差距,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第六,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学校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应担当“主角”。

1、学校的教育理念要更新,即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上来。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只有在观念上发生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的实践。

2、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建议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子关系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3、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切实执行留守儿童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 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所在学校和校外教导员、代管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让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社会教育

生命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教育是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由于受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地区的社会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专门扶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组织更是空白。留守儿童社会教育严重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也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理想”教育功能化为乌有。

根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可作为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树立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在农村地区应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立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与子女之间保持有效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重视家庭教育

尽管农村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也进行特殊照顾与关爱,但是家长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上的作用是其他力量所不可替代的。教师的关注仅仅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是出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良知与责任意识,但是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四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代管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一个认识上的错误,仅关注挣钱给孩子吃好、穿好等物质上的满足,取而代之的是要加强与孩子情感的沟通,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巩固亲子关系,这种给孩子精神上的温暖是物质满足所远远不能比及的。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的“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为此,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

积极推动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和代理人的责任意识及教育能力,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目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代理家长、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责任意识较差,有的只是满足留守孩子物质需要,照顾留守孩子的生活起居。除了责任意识以外,他们监护、教育留守儿童的技术水平更是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学校共同合作,致力于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的建设,保障经费,提供场所,保证师资,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办成培养监护人与代理人的教育责任与水平的重要基地。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