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 舞狮训练的心得体会(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3:27:03 页码:9
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 舞狮训练的心得体会(7篇)
2022-12-23 03:27:03    小编:ZTFB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大家好大家就叫我好了!

欢迎来到湖光岩风景区,湖光岩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西南部,距市区霞山区约15公里,是雷州半岛上的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现在大家往右手边看下,旁边有座山,其实这是一栋楼,湖光岩火山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内,是一个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模型演示和大量的图片文字展示火山地学内容,反映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特色和玛珥湖火山的博物馆。

展馆内以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标本及模型直观地表现雷州半岛这个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区的火山地质资源,并突出展示火山区中玛珥湖群的形成与发展史、玛珥火山的机构、玛珥湖的科学研究价值及中德科学家对湖光岩玛珥湖的研究成果。湖光岩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主功能为展览,同时兼有科普教育、科学交流、友好往来和纪念著名火山地质学家等功能。

旁边的就是地震馆了,大家可以通过地震模拟平台亲身感受火山地震惊心动魄的场面,还可以参观展板,听取科普讲座,观看地震录像、地震地磁仪器,全方位学习地震知识,加深对地震灾害的认识,提高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自护能力,在游乐中学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

而我们面前的湖就是玛珥湖,目前世界上仅有两个玛珥湖,一个在德国,而另外一个就在这里,而湖光岩的玛珥湖比德国的玛珥湖还要大,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玛珥湖,且保存得非常自然,完整。

14-16万年前,炽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缝上涌,与沉积层申的地下水相遇,发生强烈的爆炸,大量的水蒸气、岩浆和碎屑岩石从火山口中喷射出来。火山喷发停止后,形成很深的火口坑,后由地下水和塌陷的围岩充填,形成现在玛珥湖。 它主要有四个特征:(1)由地下过热水冲破地球表面,平地爆炸。(2)爆炸时喷出水蒸汽和碎屑而不是岩浆。(3)湖水面低于海平面。(4)水是地下渗透进来的地下水,旱不涸涝不溢。整个湖面面积2.3平方公里,湖深446米,其中火山泥沉积物400多米,水深20余米。

大家有没有感觉在这里的温度和外面有点不一样?不错,湖光岩里面终年气温比湖外低3度,相对古代来说是个不错的避暑地方,湖四周是原始雨林区,山上有近百种鸟和几十种生物,还有一样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是,在1998年5月28日国防大学将军班60多位学员首次在湖里发现传说中4米长的龙鱼和近两米宽的神龟,在往后的时间,相继有其他游客目睹它们的出现。至于今天大家有没有机会能见到传说中的龙鱼和神龟就要看大家的机缘了,当然,我也希望能有机会一睹其身影。

请往这边走,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环湖而建,叫环湖路,它像一条彩带,把沿途的景观串起来。湖的北边有白衣庵,隔湖相望的南边,有建于宋朝的古寺楞严寺。沿湖是最近这几年新建的林带——虽然是新建的,可是非常有意义。有记者林、将军林、市长林,还有一片抗非英雄纪念林。沿着环湖路走,我们会看到胡志明亲手种下的铁树、火山博物馆、湖光岩传说壁画、千年墙等,然后,就会经过一个负离子区。

大家看下我们身边的这面墙,这墙上所刻载的是关于湖光岩的神话传说,第一个是白牛仙子的传说,大家可以自由阅览和拍照……看完了,过来这边看下第二个传说,金鲤鱼!

你们看下,这里有棵大树,古代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很毒的植物,叫箭毒木,当地人就经常在树木的树干部分割开一个伤痕,让树脂流出,当地人便用这种树脂涂在箭头上来捕杀猎物。后来英国殖民者侵入此地,印第安人便用这种涂了树脂的弓箭来抵抗英国侵略者,英军被这种弓箭射中后立即中毒身亡,从此再也没有人来侵略他们了。因此这种树又被称为见血封喉树。毒性:乳汁剧毒.若误入眼中,会引起双目失明;由伤口进入人体内会引起中毒,使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在20-30分钟内死亡,所以得名"见血封喉". 这面墙名字为千年墙,大家可以在上面看到很多文字,这都是关于湖光岩和玛珥湖的。

现在大家是否感觉到空气特清新?不错,我们已经进入高浓度负离子区了,这片原始树林就是一片高密度负离子区。 负离子是空气中带负电荷的氧离子,能降尘、灭菌、净化空气,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有很好的辅助功效。湖光岩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05688个,是正常含量的200倍。在国外的负离子区逛一趟,要收5美元呢,现在我们来到湖光岩负离子区,要好好地享受享受啊!

大家注意看道路右侧的山体,这里是天然的火山展览馆。请大家欣赏一下:红色的是火山灰,还有火山砾、火山弹„„,大家现在看到的火山地质遗迹是非常珍贵的,从火山剖面的构造,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16万年前的这次大爆炸的实况。其中这种特殊的层状结构,是由火山角砾和层凝灰岩构成的,由于爆炸时的能量巨大,地壳的岩石被粉碎成大量不同大小,不同重量的块状物,在风、水、重力的作用下,大的先落下来,轻的可以在空中飘浮很长时间才落下来,自然分层,由于喷发的时间长,可能达几个月甚至是几年,所以形成很多层次。科学家可以根据岩石的层序和其中的古生物化石复原本地区的植物分布和气候状况,对我们预测未来环境和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湖底的沉积物,每年以0.265cm的速度不断上升,现已达到400多米,十六万年来的天地冷暖、风雨晴雪全都可以从沉积层中了解到,真是一部大天书。 展览馆出来,经过“非他不长石”。茶亭后,便到古刹楞严寺。楞严寺初建于隋末,距今有1480多年的历史。寺庙,大家一定见得多了。但是,楞严寺一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依在16万年前火山岩体上建成的寺院。北宋靖康七年(公元1120xx年),僧人释琮在此结草为庵,供奉的是如来三宝佛,号称“白云祥庵”。到了清代,这座寺庙更名为“楞严寺”。熟悉佛经的朋友都知道,“楞严”二字取自佛教《楞严经》,表示佛法坚强的意思。有趣的是“楞严”两字与雷州方言“灵验”同音。可能是当地人觉得这里的神仙有求必应吧,所以这里香火鼎盛,香客遍布世界各地。求财生财,求福有福。如果我们中间有和文字打交道的朋友,我建议您到庙中好好感受一下,回去后也许就会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楞严寺为二进厅殿,现成四合式庭院,厅堂、屋顶、四周墙壁绘有彩色壁画,而寺内右侧岩壁上刻的李纲的两首诗:《赠琮师》和《还至城月别琮师》,更是李纲在广东不可多得的遗迹。寺内供有如来等30多尊佛像,楞严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大雄宝殿。大家进去一探究竟吧。

大家抬头看大门上的“湖光镜月”四个大字,这是清朝时期我国第一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所书。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依天然火山岩洞修建的大雄宝殿了,是不是非常独特?大家抬头看屋顶上的岩壁,那里有三个字“湖光岩”,这三个字就是宋朝宰相李纲写的。楞严寺远近山水特别美,寺门临湖,波光映照着红墙绿瓦,竹树婆娑,与之掩映成趣。寺室深藏,色香古雅。每当雾纱笼罩寺内外时,总给人一种神秘幽深的感觉。这座寺庙也一直是香火不断,信徒络绎不绝。楞严寺和“湖光岩”摩崖石刻被列为湛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朋友,这里是宋朝著名宰相李纲的题词:湖光岩。相传,李纲到此之后,与当时楞严寺住持、老友兼同乡释琮在寺内长谈。窗内推心置腹,窗外月上中天,湖上水波荡漾。一代名相李纲,心中忽有所动,挥笔写下“湖光岩”三个大字。大家试想,当时李纲因力主抗金被贬海南,途经雷州半岛,心情不大好,却能写出如此刚劲有力、飘逸洒脱的字,说明湖光岩的确是一个让人见之忘俗的地方。据说,李纲写完后,那字就变成三只天鹅飞到殿顶,化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湖光岩”三个大字。

各位团友,由于时间问题,今天我们的湖光岩之旅将要结束了,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中国罕见的玛珥湖——湖光岩。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佛山祖庙坐落在佛山市祖庙路的闹市中。它是供奉道教崇信的北方玄天大帝的神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元明北帝庙,明代改称灵应祠;因为宋元以后这里一直是佛山各宗祠公众议事的地方,成为联结各姓的纽带,所以佛山人习称它为祖庙。

祖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原建筑已于元末焚毁,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以后经过二十多次重修、扩建,终于形成一座规模宏大、制作精美、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祖庙由排列在南北向中轴线上的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组成,结构严谨、体系完整。

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场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

万福台对面是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的灵应牌坊。牌坊北侧是锦香池。池中有石雕龟蛇蟠蚪,是北帝的象征。锦香池两侧为钟鼓楼和崇敬门、端肃门。两门旁的墙壁上饰有砖雕、灰雕和陶塑。其中的陶塑最是引人注目。东侧陶塑十一形象苍劲的老者,面露微笑,手擎宝镜,象征日神;西侧陶塑是一美丽的妇人,婀娜多姿,手擎宝镜,象征月神。

锦香正北的三门建于明景泰初年(1450),是进入祖庙殿堂的正门。建筑考究,檐下自东向西装饰着金漆木雕花柱,雕刻内容均为民间流传的故事。屋顶有陶塑人物瓦脊横贯全顶,陶塑高约1。5米,全厂31。6米,由152个人物组成,有“文如璧”字款。这种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陶塑人物瓦脊,使建筑物更显得高大壮观,富丽堂皇。

跨过三门,即位前有香亭的前殿。殿中供奉道教尊崇的诸神贴金夹紵造像。值得专的是殿中陈放的金漆木雕大神像,它是祖庙殿堂里重要的陈放。神像正面分上下两层,上层雕刻内容是“李元霸伏龙驹”的场面。整个金漆木雕的下层最为精彩。画面中的李元霸暗指鸦片战争后加入反清义军的粤剧演员李文茂。是雕刻的众多人物手中,高举着写有“李”字的旗帜,这字实际也是暗指参加义军的李氏。广东民间把“龙驹”比作“红鬃烈马”,把洋人特别是英国人叫“红毛鬼”。所以“伏龙驹”就是驯服“红毛鬼”的比喻。尤奇妙的是,这幅表现古装戏剧的画面中,竟然混着几个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的洋人。他们或被打翻在地,或跪地求饶,丑态百出。充满了广东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据说这幅构思绝妙的金漆木雕,是光绪年间黄广花圈假冒死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来的。

前殿北面即为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大殿,这是祖庙中年代最早、最重要的建筑,地方宗祠活动就是在这里进行。大殿正中供奉一尊北帝铜铸造像,铜像重约2。5吨。这尊北帝像端坐在神龛内,慈眉善目,五屡长髯飘在胸前,服饰华贵,赤裸双足。铜像的头光、西部及手足全部贴金,整尊神像金光灿烂,是佛山古代工匠卓越铸造技术的体现。

大殿北侧的庆真楼建于景嘉庆元年(1796年),是祖庙建筑群中最晚的建筑物,楼为二层。相传这里曾是佛山最高的地方,属佛山十景之一,登上庆真楼可以饱览祖庙和佛山的全景。

今天的祖庙以是佛山市博物馆所在地,大门坐东朝西,穿过林木繁盛、花香鸟语的庭院,走进端肃门,便可置身于祖庙古老的殿堂中。中外游客熙来攘往,这座民间工艺之宫已焕发出来青春的异彩。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三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丹霞山,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_。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首先小导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丹霞山座落于仁化县城南约9公里处,距韶关市区56公里。丹霞山与南海罗浮山、博罗罗浮山、肇庆鼎湖山并列为广东四大名山,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又称长老寨。据《广东省通志》记载,丹霞山在残唐五代时期已有佛教居士法云在山上之锦石岩憩息,至南宁时期,有僧伽构造堂室,供奉佛像。明代末年(公元1645年),虔州巡抚李永茂、李充茂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建造房舍,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

丹霞山主峰海拔409米,它与众多名山相比远不算高,也不算大,但是它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秀一身,具有一险、二奇、三美的特点。风景区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及锦江风景区、翔龙湖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景的阳元山,上层是三峰耸峙;中层以别传寺为主体;下层以锦石岩为中心。三百多年前澹归和尚在丹霞山开辟别传寺时,曾挑出12处风景,命名丹霞十二景:锦水滩声、玉台爽气、杰阁晨钟、丹梯铁索、舵石朝曦、竹坡烟雨、双沼碧荷、乳泉春溜、累顶浮图、虹桥拥翠、片鳞秋月。

丹霞山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有不同的景色供游人观赏。早上,可以在丹霞山看到日出的奇观和滔滔云海;晚上,可以看到绚丽的晚霞和恬静的夜色。雨天,极目远眺,使人胸怀开阔,万虑顿消。至于春夏秋冬,四时景色的奇妙,则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够体会到。

一进入丹霞山风景区,迎面是丹霞门楼,门楼金壁辉煌,牌坊上刻有“丹霞山”三个大字。沿上山小道至半山亭前,左转往锦石岩方向,先见一石岩,上接峭崖,下临深壑,形势险要,有如关隘。北宋时,佛教居士法云攀幽缘至此流光溢彩为此处的景致所陶醉,便驻足憩息,并赞叹曰:“半生都在梦中过了,今日终觉清虚。”后来将此处称为“梦觉关”。这石岩虽仅丈把宽,但是极端整,形状犹如佛龛。踞其上可一睹脚下锦江、头上云石之风采。过梦觉关不不远即见一处风化的岩洞,上面刻有“幽洞通天”四个大字。这里竹篁掩映,绿树婆娑,洞前有一块小坪,下临昔日的锦石尼庵山门,可俯瞰碧水,聆听滩声,在这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循洞探幽了。

从幽洞通天向前约1000米,迎面一座山崖倚天矗立,山崖自上而下劈开一条窄缝,长200米,高40多米,宽才1米左右,最窄处仅0.7米,成为从幽洞通天到锦石岩的一条奇险小径。从这走过只觉两侧绝壁耸立,势欲倾到,仰视苍穹,唯存长天一线,长在两边崖缝的灌木枝叶竟然参差交错,不时有岩鹰,疾若流星,更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

在丹霞山众多的岩洞中,锦石岩最为吸引游人,它因石壁五色间错,四时变态而得名。锦石岩是丹霞山开发最早的地方,至明成化年间,此处僧人遍植松杉,并建构起伽蓝堂廊房和寺庵。站在锦石岩洞口,向外可以看到一道飞泉从天而落,在阳光折射下犹如彩虹飞舞,这就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锦岩飞瀑”,瀑布名叫马尾泉,古称“龙尾泉”。泉水源头在海螺峰右边的山涧中,流出地表后,从锦石岩上面的山顶上飞泻而下,形成200多米长的悬泉瀑布。锦石岩是由前后四个岩洞连成一体,分别叫千圣岩、祖师岩、伏锦岩飞瀑虎岩和龙王岩。其中以伏虎岩为最大,深有20多米,高约4米,可容数百人。在洞内原供奉着五百罗汉像,可惜在期间被破坏,1981年重修毁坏的佛像,并新塑了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赵朴初先生有诗赞曰:“有朋自远是何缘,锦江人到锦江边;抟泥选像无疲厌,驰想敦煌叹昔贤”。与伏虎岩紧靠的龙王岩,洞的内壁有一条岩石皱起象蜂房形的纹络,状如鳞甲,时隐时现,长数十米,就象一条鳞甲鲜明的巨龙穿插缠绕于岩洞中。这些维妙维肖的“龙鳞”,其表面附生着一种微生物,可随气温和湿度的变化而变换着赤、橙、黄、绿的颜色,显得斑驳陆离,十分神秘。此处就是丹霞山古十二景之一的“片鳞秋月”,也称作“龙鳞片甲”。

看过锦石岩之后,沿原路往回走,过半山亭右转,迎面蓝天只剩一线,两旁峭壁笔立,在峭壁之间修有一关门,其险无比,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当你回身远眺时,如带的锦江在参错排列的诸峰之间蜿蜒,又是一番情趣。

步入中层风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岭南有名的别传寺。别传寺原建于明末清初,明朝遗臣原江西赣州巡抚李永茂及其弟等人,为避乱世,花了100多两银子买下丹霞山作隐居之地,并凿石为阶,铺路架桥,建筑房舍,还将各处岩洞垒石隔成房间以供居住,使这个昔日偏僻的山沟逐渐兴盛起来,后来竟成了明朝遗老遗少避乱的世外桃源。不久,李永茂去世,其弟李充茂去广州海幢寺见到明末抗清义士澹归和尚,将丹霞山捐出,请澹归到丹霞创建寺院。澹归到丹霞山后,一面根据丹霞山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营造图,一面四出活动筹集营建的资金和物资。在澹归和尚及其弟子们的苦心经营下,终于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寺院,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名别传寺,成为当时岭南十大丛林之一。

别传寺自建成后曾几经遭受兵劫和火灾,许多殿宇仅存遗迹。1980年,本焕禅师到寺住持,重建了别传禅寺,其中包括大原省长叶选平在别传寺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禅堂、念佛堂、三圣殿、观音堂菩提精舍、客堂、斋堂、老人堂以及僧舍等十多座建筑。这些建筑背靠长老峰,而对云海,前后相联,左右对称。整个建筑群红墙黄瓦,斗拱飞檐,辉煌而又不失庄严。别传寺于1984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光,全国佛教协会赵仆初会长于1986年春来访时,赋七律《丹霞山赠本焕和尚》云:“群峰罗列似儿孙,高坐丹霞一寺尊;定力能够经桑海换,丛林尚有典型存。一炉柏子参禅味,七碗松涛觅梦痕;未得遍行堂集看,愿将半偈镇山门。”每当别传寺的僧人早晚功课及佛事之时,钟鼓齐鸣,磬鱼同响,梵吹这音弥漫半山。此般景象无论古今丹霞十二胜景中,均列此一景,古称“杰阁晨钟”,今言“别传梵吹”。

出别寺便可看到不远处有一大树,枝叶婆娑。走近细看,可辨清树干一里一外,是两棵不同科目的树相互依存着。它们枝叶交错不分彼此,但是又各现姿容,好象久别重逢的情人,互想拥抱着站立在幽静的山谷间。古人有诗云“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可见前人以鸳鸯名此树,不无道理。那这不同科目的树是怎么连在一起?你又知道答案吗?双池碧荷,原称双沼碧荷,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位于中层风景区右侧,这里有3米高的巨石崛起,形似平台,平台上凿有两个石池,一大一小,犹如两面明镜,所以又有人称它为双镜池。古时池中曾有一种名贵的荷花,锦边莲,其花白瓣红点,中含浅碧,是稀有名贵的品种。

丹霞山的石峡仅此一处,是登山顶所必经之路。这里石裂为二,形如合掌,中间露出一峡道,高达数丈。峡内幽暗时有如昏暮,仰视只见天光一线,从峡顶斜射而入。其景观之奇特,完全是天造地设。从石峡中攀登而出便是二关门,它皆以方石筑成,狭隘仅可通人,这里下临石峡,上望霞关,古人所言“一卒当关,万夫莫敌”,可为二门关写照。

由丹霞山的中层到上层,本无道可通,后人在二关门后的悬崖峭壁上开凿石阶,并在旁边安上铁索链,才成为通道。这里是一处裸露的红岩峭壁,两旁空旷,无所依傍,百丈丹崖直下涧底。站在丹梯之上,尽管能够纵目如簇的翠峰、似练的锦江,却令人目眩心悸,不敢在此久滞连。在丹梯的右下方石壁上镌刻着“宜若登天”四个大字,形象地道出了此处的险景。丹梯铁索的上端是霞关,旧称海山门,为登山踏的唯一隘口。它采用丹霞山的红色砂岩砌就,高2.5米,宽3米,关门狭窄仅0.8米。这一路上穿石峡,过二关,攀丹梯铁索,一处险于一处,最后出得霞关,就到达上层风景区了。

在上层风景区最南端,有丹霞山的观日亭.它在长老峰之顶,观日亭分上下两层。有人说过,在丹霞山观日出绝不下于在黄山莲花峰观日出。也有人盛赞:“游尽日出风景地,独有丹霞日出美。”如果遇上天气不好,在东方天际,云层涌动之处,一片淡橙色的霞光隐隐泛起。蓦然,一条秀眉般微弯狭长的光带出现,接着是无限的红波由天外铺来,这时太阳慢慢升高着,如一颗滚贺的火球,忽浮忽沉,历经两三次起落后才继续往上升腾。

有的朋友曾慨叹,几次上丹霞山都看不到日出,这是因晴雨不常,要靠碰得巧。即使有日出,壮观与否也要取决于季节及天气。一般来说,夏末和秋冬季节较为适宜,最好是前一天下午下了点小雨,接着天晴,第二天薄雾缭绕,那可是观赏壮观日出的难得机会了。

螺顶浮屠位于海螺峰的峰顶。“浮屠”是梵语“佛陀”的译音,有人用它来称佛教供奉佛骨、佛像或收藏佛经、保存僧人遗体的建筑物,一般称为“塔”,这座丹霞山上的则是舍利塔。螺顶浮屠建于清康熙六年,为正方形红岩板石结构,由祭坪、基座、塔身三部分组成。祭坪用石板铺就,四面设有供台,四周雕石为栏杆;塔身四层,高8.37米,四角立石柱。这座塔的建筑颇具规模,是别传寺鼎盛时期的佐证。

在海螺峰龙王岩前,有一丹霞古十二景之一的乳泉春溜。乳泉又称石乳泉,泉水自岩下汩汩而出,清冽甘甜,滑如石乳。清代顺治年间,仁化有一读书人,叫刘松涛,在此攻读诗书,见甘泉清爽,即凿井两口。李永茂买下此山后,他的侄子李经宇隐居于此,依岩建造楼阁,取名“龙王阁”,并筑亭护井,点缀松篁,使这里的风景别具神韵,成为丹霞古十二景之一。可惜年长日久,昔日亭阁已全倾圯,仅剩二井盈盈,清泉依旧。如逢春日,泉流汹涌,泻下深涧,潺缓有声,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叹天地之灵气。位于海螺峰与宝珠峰中间背山谷有一条4米长的巨石,该石势如长虹,又平整如桥面,是由海螺峰去宝珠峰的唯一通道。“桥”的两侧,一边下临深壑,一边连着山崖。连山崖的一边,篁竹繁生,清幽奇秀。此处又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尽管角度不同但是与长老峰观日出仍有异曲同工之妙。由“虹桥”继续往东行,有一片松林,如海如云。山风徐来,林海松涛哗然作乐,时儿像海潮骤来,万马奔腾;时儿又象轻歌曼舞。在这里聆听大自然的天簌,会使你烦念顿消,超尘脱俗而心境愉悦。舵石朝曦位于宝珠峰的北端,是本山的最高点。丹霞山本体山峰的形状宛如一艘巨轮,泊于锦江之畔。宝珠峰在船尾,峰顶东南端崛起一块红石,就象船舵一般,因此得名“舵石”。每当旭日东升的时候,这里金光璀灿,朝霞似锦,一草一木,一石一岩都反射出金红色的光彩,十分壮丽。

锦江的名字美丽,然而它的景色更加美丽。锦江水源于江西崇义县仙人岭,蜿蜒百里经仁化县城而来,绕丹霞山向南流入浈江。一路奔流于山岭之间,两岸的山峰在绿水中印下了身影。丹山碧水,相互映照,景色非常迷人。到丹霞山旅游,如果仅公仅登山游玩,而没有游览锦江,那么你的流程只能够算是完成了一半,将是万分遗憾。游锦江可在山脚的码头乘坐游船,在游船上的船工会沿途给你介绍江上和江边的美妙景色。

碧海龙吟为丹霞新十二景之一。1984年在右侧的山谷靠锦江处修筑了一个人工湖泊,名为碧湖,湖面宽137亩,库容量达58万立方。这个人工湖泊形如一弯新月,湖水浩淼,波光粼粼,在碧若玉盘的湖面上倒映着丹霞山的秀美身姿。若驾一叶扁舟,于碧波中寻幽揽胜,倾听那龙吟似的汨汨泉声,自然可以令人生发出万般遐思。在溢翠宾馆后面的锦江河上,有一条铁索桥,是通往南岸锦园度假村的行人索桥,名为“九索桥”,又称“鹊桥”。该桥建于1986年,桥长80米,宽2米多。由五条钢索平行并列为桥身,上面铺木桥作桥面,两侧各有两条钢索作为扶手。整个桥身就靠这九根钢索连结在两头的桥墩上。游人走在桥上,整条桥就会左右摇摆,但是又绝对安本,可谓有惊无险。站在桥下仰视鹊桥,有如凌空飞彩练;站在桥上俯瞰锦江,则见碧水映长虹。这里既是沟通锦江两岸的交通要道,又是一景观,被称作“九索长虹”。

从小码头登上游艇,看两岸青山徐徐后移,听“锦水滩声”悄送情歌。船行100多米,左前方一山迎面而来,此山形状恰似一只大乌龟,龟甲、龟尾,清晰可见,形神兼备。龟的头所向,正是丹霞山别传寺的山门。待船至"龟尾"时,回头再看,则只见“龟的头”徐徐缩进了龟甲之内,形象之逼真,动作之酷似,令人叹为观止。

游船再往前行,两岸石岩千姿百态,水中礁屿或藏或露,“打鼓洞”、“卧牛石”、“六指擒魔”等等奇石,不但造型逼真,而且都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江水澄清碧透,在浅水处,能够见游鱼悠悠摆尾,彩色的锦石耀眼生辉;水深处则江水浓如翡翠,将两岸青山摄入江中。在如诗如画的江岸长廊中,过沙滩,泛平湖,几经曲折,游船终于来到一抹平沙的车头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站,离出发点已有十几里了。舍舟登岸,沿着沙滩可以寻觅玲珑的锦石,可以在岸边小摊购买丹霞还魂草。流波撷胜的流程定会使你获得“千山依序入画屏”的美好感受。

在乘船游锦江而下四里处,左岸小山峰上有一座观景亭。离船登岸,顺石阶上亭阁,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云雾缭绕其间,使人如置身于仙山琼阁之中,这里便是丹霞新十二景之一的仙山琼阁。向后仰看,只见丹霞山主峰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又似一只高大的骆驼正在跋山涉水。向前眺望,姐妹峰婷婷玉立,脉脉含情,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拇指峰犹如大地伸出“拇指”,赞美秀丽的丹霞景色;茶壶峰亦十分逼真,有壶盖、壶嘴,唯独没有茶壶把手。传说古时候姐妹二人,热情好客,争着给远方的宾客斟茶一不小心扯脱了壶把,香茶溅下锦江,香溢30里。在茶壶峰前后的燕岩、平顶寨又如一张茶几和一只茶杯,与茶壶峰相映成趣。最远处有一峰直立,形如观音菩萨,观音前面更有两座小石峰,宛如金童玉女,形成了“童子拜观音”的绝妙之景。

各位游客,丹霞山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游得开心。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四

【概述】

宝墨园位于番禺沙湾镇紫坭村,始建于清朝末年,1957年荒废,1995年重建,现在占地100多亩,集清官文化、岭南建筑工艺、岭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宝墨园作为开放给民众休憩的场所,是番禺最早的花园。

宝墨园共有八大景区,40多个景点,30多座石桥,河湖众多,流水纵横,建筑、园林、山水、石桥布局合理,建筑工艺精湛,泥塑、灰塑、石雕、砖雕、木雕、石刻、彩绘、嵌瓷等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各展馆珍藏、陈列了大批文物古董和名家的书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宝墨园门口】

正门的石牌牌坊上“宝墨园”三字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牌坊高13.68米,宽27米,用4000多块白色、青色的花岗石砌成,重600多吨,其中横梁的石头中重37吨,雕刻着狄青的故事以及吉祥兽等图案。两旁的对联“宝聚紫坭,点化三江连一水,墨挥南国,皴(cun)成万绿吐千红。”是叶选平题字,由刘云书写。背后的横额“宝墨生辉”由关山月手写。整座牌坊是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品。

【九龙桥】

九龙桥是仿照北京金水桥而建的白石拱桥,由一条主桥、两条副桥组成,全用白色花岗石砌成,横跨在宽6米的鲤鱼涌上。“九龙桥”三字是从宋微宗赵佶(ji)的瘦金体中提取出来的。中间的桥有一块长7米、宽3米的大青石,雕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刀法流畅,力度坚硬,预示着九龙腾飞,如意吉祥。

吐艳和鸣壁

吐艳和鸣壁是青砖悬山式一字影壁,实意是“隐避”,目的是不让园内的情况直接暴露在外,从而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整个影壁宽22.38米,高5.83米,由3万多块青砖雕砌而成,灵活运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通雕、锈雕等工艺,达到层次多、立体感强的效果。正面是百花吐艳百鸟合鸣图案,以凤凰为中心,取“百鸟朝凤”之意,精雕细刻了600多只形态、种类各异的鸟类,有凤凰、孔雀、山鸡,蚱蜢、蜻蜓等,还有苍松翠柏、竹子、柳树等100多种花卉植物。全图以凤凰为中心,取“百鸟朝凤”的意思,充满勃勃生机,象征着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的景象。

影壁背面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雕刻,分别有《兰亭序帖》、《快雪时晴帖》、《行穰(rang)帖》和赵孟頫(fu)的题跋。雕刻的字体流畅自然,保留了古代大书法家的精髓,笔法洒脱,如一条条垂直悬挂的线条,所以广东砖雕有“挂线砖雕”的美誉。

这幅巨型砖雕,由沙湾青年雕塑家何世良设计,雕刻,是岭南传统砖雕艺术的杰作,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治本堂】

治本堂原是包公厅。包公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书端州郡斋壁》,其中开头的两句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治本堂以其命名,表示为官正直、清廉是治国的根本。

堂内中央悬挂着国画《荷花》,由广州画荷名家梁业鸿所画,象征包公清正廉明、刚直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左右对联是:“治迹越千年有德于民留后世,本源同一脉其清如水仰先贤。”表达了后世对包公为民请命的崇敬之情。

堂内左侧还有著名书法家启功所写的“宝墨园”名匾。它是用西汉古墓出土的木料制作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木质纹理细密、光洁鉴人,书法圆润流畅,是由广州文史馆赠送的。

堂内右侧有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紫檀木雕巨型画筒,是由香港著名收藏家卢中坚先生捐赠,造型精美,刻工精细,不愧为文房瑰宝。

堂后有一块写着“宝墨园”园名的花岗石石匾,是旧园遗物大的唯一见证,在60年代初被毁断裂,后来重新拼接上。

【宝墨堂】

宝墨堂是为了纪念包公而建的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三面环水,正对着鉴清桥,堂前的湖面有石雕的龟蛇、仙鹤,湖上遍布荷花、睡莲,五彩斑斓的锦鲤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堂前的水榭有两株高25米、有80年树龄的盆栽老榆树,苍劲挺拔,就像两位替包公执法的大将军,在捍卫着社稷的正义。堂的正中悬挂着包孝肃(包公逝世后皇帝追封的谥(shi)号)的画像。他身穿大红官服,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脸色并不是传说中的黑色。黑脸包公只是艺术形象,用黑色代表严肃、正直、铁面无私。两旁的对联是:“汗青昭正气,宝墨仰遗风”。这是宝墨堂的点睛之作。画像前是精湛的葡萄图案,景色的通花木雕挂落,显得庄重典雅。

要想全面观赏宝墨园,最佳位置是在宝墨堂对面的鉴清桥。鉴清桥临宝墨湖而建。站在桥上可清晰看到宝墨堂三面环水,绿波荡漾,柳荫清凉,树木掩映。宝墨堂屋脊上有8组精美的陶塑装饰,是石湾陶塑大师凌国礼根据包公的故事创作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龙图馆

龙图馆是宣扬包公政绩的地方,因为包公曾任龙图阁直学士而得名。其建筑具有岭南古建筑的风格,砖木结构,前后有回廊,风火山墙。“龙图馆”三个字由欧初题写。 赵泰来藏品馆

赵泰来先生是英籍华人、广州市荣誉市民、宝墨园名誉会长。他先后多次给宝墨园捐献了各个朝代的名画、古董文物,所以特建这馆来收藏。

【千丈回廊】

宝墨园的回廊长达1300多米,以拱形青瓦作顶,采用传统的黑漆木梁、木柱、斗拱,用仿木石凳连接长廊的两侧,供游人休憩。千丈回廊随地形高低曲折起伏变化而变化,连接宝墨园的亭、台、楼、阁、池、馆、榭各景点,可赏景可停留,快慢相宜,远望林木青葱,近观湖水涟漪,锦鲤游动,亭台楼阁错落各处,让人不禁惊叹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紫气清晖牌坊

此牌坊位于宝墨园中部,与宝墨堂、紫带桥、清明上河图浮雕同处在宝墨园的中轴线上,牌坊全由白色麻石构成,仿照古代礼制仪门,五叠四柱三拱门,即有五座檐楼,其中一座明楼、两座次楼、两座边楼,斗拱式结构,整座石牌坊规模宏大,象征着清官的高风亮节。 牌坊基座四周镶嵌青色花岗石十二生肖的图像及暗八仙牌。牌坊前有一对青石狮子,坊后有一对瑞兽麒麟;坊的正面石匾“紫气清晖”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书,背面“鉴古通今”是黎雄才所书。

【紫带桥】

紫带桥横跨清平湖,如长虹卧波,形态优美,是九孔石拱桥,全部由白石砌成。岸边杨柳依依,美不胜收。最令人赞不绝口的是桥栏两旁总共30多幅的立体石雕,取材于《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的故事;雕刻工艺精美绝伦,人物生动自然,马匹、交战场面栩栩如生,是石刻中的精品。

【紫洞舫】

紫洞舫停泊在清平湖边,是仿照珠江三角洲传统特色的画舫而建,源于明清时期的紫洞舫。传说在明末清初,南海县紫洞乡人麦耀千在广州做官,经常乘船往来于广州、南海两地,他为了炫耀,建造了一只雕梁画栋的大船,船身雕刻了山水、花鸟鱼虫,以名贵木头装饰,镶嵌云母、骨片,船身可大摆筵席,船头有桌椅,便于观赏沿途风光,船尾是厨房。整只船如同精致的艺术品,因为往来于紫洞乡,因而称之为“紫洞艇”。后来有钱人家纷纷仿造,终于发展成为游船和水上茶楼,停泊在广州荔湾和长堤,成为独具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的高级画舫。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大型的彩绘浮雕瓷壁画,是宝墨园的另一个镇园之宝,入选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以宏伟的气魄、开阔的场景精致入微地刻画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全盛时期的繁荣景象,场面宏大,内容错综复杂,画面共1648个人物,描绘了都市生活、人情世态、生动自然,开创了风俗画的先河。

彩绘浮雕《清明上河图》比原作扩大了100倍,全长62.8米,高7.3米,采用陶瓷雕塑和陶瓷彩绘相结合的手法,由1352快浮雕此片拼彻而成。整幅画立体感强,气势磅礴。虽然描绘的只是北宋都城,但却是当时中国社会商品交易繁荣的缩影。

【聚宝阁】

聚宝阁是宝墨园收藏各种文物、古董珍品的地方。它仿照江西南昌滕王阁的建筑风格,绿色琉璃瓦攒尖顶,分上下两层,装饰多以木雕、石雕、灰塑,室内装修均以名贵紫檀、檀(tan)香木雕刻。第一层收藏有宋元明清的陶瓷,第二层收藏、陈列了历代名人的字画真迹。著名的有文征明的《百美图》、祝枝山的《梅花诗》以及刘墉、海瑞、董其昌的书法。唐伯虎、仇(qiu)十洲名画24幅则用檀香山刻成浮雕,古朴典雅,独具特色。二楼还有重彩壁画《大闹天宫》,由广州美院曾洪流教授创作,历时13个月完成,共213个人物,构图严谨,色彩瑰丽,不愧为艺术精品。珍藏中的极品还有嘉庆的御墨、乾隆小楷竹简孙子十三篇等。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五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职工):

名称: 姓名:

法定代表人: 身份证号码:

地址: 现住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期限

(一)广东省劳动合同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有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

2、无固定期限:从 年 月 日起至本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时止(不得将法定解除条件约定为终止条件)。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从 年 月

(二)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试用期限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试用期期限(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 年 月 日起至

二、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

(一)乙方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部门、工种或职务)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甲方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或通知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四)如甲方派乙方到外单位工作,应签订补充协议。

三、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工作时间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 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制,即每日工作 小时,每周工作 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 为周期,总工时 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方应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甲方根据乙方从事的工作岗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

(三)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要求改正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六、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合同期内,甲方应依法为乙方办理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社会保险费按规定的比例,由甲乙双方负责。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给予医疗期和医疗待遇,按

(一)甲方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向乙方公示;乙方应自觉遵守国家和省规定的有关劳动纪律、法规和企业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 是每一个在广东立足的企业必备的劳动文书,是劳资双方签订合同的范本。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样本,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编 号: 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职工): 名称: 姓名:

(二)甲方有权对乙方履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和奖惩。

(三)如乙方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乙方有义务为甲方保守商业秘密,并作如下约定:

八、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二)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并办理变更本合同的手续。

九、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的解除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由甲方解除本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二)属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单方解除本合同:

1、试用期内证明乙方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乙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甲方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甲方歇业、停业、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的;

6、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本合同约定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7、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8、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9、本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的。

甲方按照第5、6、7、8、9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并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其中按第6项解除本合同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还需支付乙方医疗补助费。

(三)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但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随时解除本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甲方不按本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的;

4、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甲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乙方身体健康的。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本合同:

1、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2、乙方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解除本合同后,甲乙双方在七日内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有关手续。

十、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的终止

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 是每一个在广东立足的企业必备的劳动文书,是劳资双方签订合同的范本。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样本,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范本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具体格式要求如下: 编 号: 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职工): 名称: 姓名:

本合同期满或甲乙双方约定的本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本合同期满前一个月,甲方应向乙方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一、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违约情形及责任

(一)甲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二)乙方的违约情形及违约责任:

十二、20xx年广东省劳动合同中的调解及仲栽

双方履行本合同如发生争议,可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无无效,可在争论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栽委员会申请仲栽。对仲栽决不服的,可在十一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其他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在合同期内,如本合同条款与国家、省有关劳动管理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二)下列文件规定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三)双方约定(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及相关规定,可另加双方签名或盖章的附页):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六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之用,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建筑风格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饰,遍布在洞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风格独具。祠前的壁间有六幅画卷式的大型砖雕,每幅砖雕长达4米,是用一块一块的青砖雕刻好了以后再连接成一体的,立体、多层次的画面里有神话传说、山水园林、花果禽兽、钟鼎彝铭等等,就像是民间的艺院一般。陈家祠堂在1958年修缮后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郭沫若同志曾在1959年参观后留有一首五言诗:“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陈家祠的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_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于1994年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至今)陈氏书院

。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在陈家祠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陶塑工艺集中在19座厅堂屋顶上的瓦脊;砖雕以东、西倒座外墙的最具规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院廊上,是南海灰塑艺人所作;木雕除梁架与大门及聚贤堂的屏风外,后座的11座双层透雕神龛,体型高大,有“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源昌街时泰造”等题款。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书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目的为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参加科举考试时提供住处。陈家祠它的建筑装饰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装饰艺术的精华,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砖雕、陶塑、铜铁铸等工艺进行装饰,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根据现有的资料,参加砖雕制的艺人有番禺的黄南山、杨鉴庭、黎壁竹,南海县的陈兆南、梁澄、梁进等。其中以黄南山雕刻的数量最多,雕式也极为精巧,技艺巧夺天工,十分有名。陈氏书院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布局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为中国“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院落式布局,由9座厅堂、6个院落、10座厢房和长廊巷组成,院东新辟有1.7万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其整体结构布局严谨、虚实相间,厅堂轩昂,庭院宽敞幽雅。中进大厅聚贤堂为书院建筑的中心,是当年族人举行春秋祭祀或议事聚会的地方。堂宇轩昂,庭院宽敞。梁架雕镂精细,堂中横列的巨大屏风,玲珑剔透,为木刻精品。屋顶上的陶塑瓦脊长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商号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栏杆嵌以铁铸的花卉等图幅。堂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住出前后廊,属通堂木框架。后金柱正中三间装有12

扇双面镂雕屏门挡中,两侧装设花罩。堂前有月台,石雕栏杆及望柱均以岭南佳果为装饰,镶嵌铁铸通花栏板,色调对比鲜明,装饰华美,突出了聚贤堂的中心地位。中进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70米。用柁墩抬梁,设斗拱,21架6柱山墙承檩,出前后廊。后金柱正间装设4扇双面镂雕隔扇,后金柱次间和厅前后设通花隔扇。后进大厅三间是安设陈氏祖先牌位及族人祭祀的厅堂。大厅面宽五间,27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后墙承重,前出卷棚式廊。厅后老檐柱之间装有5米高达7米多的木镂雕龛罩。东西厅面宽三间,14.05米,进深五间,16.40米。用瓜柱抬梁,21架5柱山墙承檩,前出卷棚廊。厅门为14扇通花隔扇。厅后亦装设木雕龛罩,但规模比大厅略小。东西斋和厢房略为低矮,是当年书院教学读书的主要用房。东西斋为单间,人字形封火山墙承檩。斋内用花楣、隔扇和落地花罩组合装饰。后窗采用套色蚀花玻璃窗,斋前有一小天井,显得室内外格外清朗。东西厢房均用瓜柱抬梁卷棚式瓦面,出前廊。厢房用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显得十分清新幽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精华。其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图案题材广泛,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精湛,用笔简炼粗放却又精雕细琢,与雄伟的厅堂浑然一体,令整座书院堪称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木雕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难解难分的情景。木雕

此外各座厅堂、走放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那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瓜果、花纹图案、人物、动物、无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木雕工艺:木雕工艺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椴木、桦木、楠木、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木料上进行的雕刻,通常也指用木料雕刻成的雕刻工艺品。木雕之乡:被誉为我国木雕之乡的浙江东阳,有千余年的木雕历史,北京故宫及苏、杭、皖等地,都有精美的东阳木雕留世。东阳木雕,是以平面浮雕为主的雕刻艺术。其多层次浮雕、散点-构图、保留平面的装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又因色泽清淡,保留原木天然纹理色泽,格调高雅,又称“白木雕”(示以木材的天然色泽,不同于彩绘),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被誉为“国之瑰宝”。

石雕

陈氏书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聚贤堂前的月台石雕栏杆,是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它融洽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雕和阴刻等多种技法,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图案的表现形式进行雕饰。又把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嵌入栏杆中,使呈灰白淡雅的栏杆在色调深沉的铁铸栏板映托下,对比鲜明,主题突出,极富装饰效果。在其他的石雕装饰中,如月梁、隔架、雀替、墙裙、檐廊栏杆及台阶垂带,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有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基座已失),石匠运用圆润简练的线条雕琢成形体活泼、神态祥和、笑脸相迎的瑞兽,这是广东地区石狮造型的代表。

砖雕

主要装饰在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陈家祠堂

广东砖雕从用材到技法都与北方或江南地区都有一定差别。雕制前先由艺人逐块挑选。然后依据整幅图层次的多少,将青砖按层排列,依次逐出所属部分的纹样,最后逐层逐块嵌砌在墙上,形成多层次的画面。其雕刻技法往往把了圆雕、高浮雕、减地浮雕、镂空结合运用,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刻技法、线条规整而又流中畅自如,纤细如丝,故又被称为“挂线砖雕”。陈氏书院首进东西厅的水磨青砖檐墙上,共有6幅大型砖雕,是现存广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砖雕作品之一。石湾陶塑脊饰。清代在南海、番禺、顺德和香港、澳门等地的祠堂庙宇或富家豪宅中,正脊上大都用石湾烧制的陶塑脊饰。早期生产的脊饰,多用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随着石湾陶塑的发展,浮雕花卉图案纹饰逐渐转变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人物脊饰,这种石湾特有的陶塑脊饰文化,后来由广东人带往广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把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传往异国,这正上乡土情怀的自然表现。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花卉等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陶塑

陈氏书院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书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条。首进5条和聚贤堂脊饰分别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聚贤堂脊饰于1976年被台风刮倒,于1981年重塑)和十九年(1893年)烧制,中、后进的4条脊饰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烧制,后进大厅的脊饰则完成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11条脊饰中以聚贤堂的规模最大,其总长27米,高2.9米,连灰塑基座总高达4.26米。全脊共塑224个人物,题材包括八仙贺寿、加官进爵、虬髯客与李靖等,整条脊饰恰似一个巨大的舞台。其他脊饰的题材主要是龙凤、花鸟、瑞兽、山水以及历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铁铸

陈氏书院聚贤堂前后石栏杆中嵌有铸铁栏板,即佛山铁画。其正面6幅为麒麟玉书凤凰图,台阶两边是双龙戏珠,还有三阳开泰、年年有余等。这些铁铸由佛山生铁铸造,打制或铸造而成,工艺精湛,构图精美。此外陈氏书院内还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美术形式——壁画和楹联。书院东西厢房绘有多幅壁画,壁画的主要题材有滕王阁图、夜宴桃李,人物有王勃、李白等。书院的楹联主要表达对祖先功绩的颂扬和缅怀,光大先祖文风宏业的理想和愿望。楹联多为楷书,自成一格。

有关广东醒狮舞心得体会和感想七

清晖园坐落在顺德大良新路,它和佛山的十二石斋(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东莞的可园合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由于清晖园内整体布局独具匠心,既有江南园林风格,又有华南亚热带景物特点,加上建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历史,所以它是一处很具有观赏、艺术与使用价值的园林景观。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晖园更被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我市主要的旅游景点。步入清晖园,相信大家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就象是繁嚣闹市中的一片蓬莱仙土。

在进园之前,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清晖园的建造历史。

好了,朋友们听完我一番讲解之后,就会清楚地知道,清晖园没有正式建造前是状元、礼部尚书黄士俊的园林旧址,距今360年;而它真正的主人是清代进士龙廷槐的曾孙龙渚惠,于160年前修建的。龙家是顺德人,在顺德能修建这么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园林,肯有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出深的特色,是很值得大家观赏的。现在就让我去仔细欣赏清晖园的美。

我们来到的清晖园是扩建后的新园大门,门楼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原清晖园正门而放大两倍,门楼上的金漆木精雕是由潮汕工匠所造,潮汕一带的木雕、灰塑工艺是广东省内最有名气的,整个清晖园所有的木雕、灰塑匀是出版潮汕工匠之巧手。门楼后按中国古典园林欲扬先抑的手法,设置了暗八仙堂,入门第一眼看到的是不太起眼的起屏风作用的蓝色陶瓷制品,它是清晖园珍藏已久的清代石湾陶瓷八仙法器图,大家能够分辨出八仙的法器吗?此物现已被列为文物,因此这个堂也就称为暗八仙堂。

穿过门堂,前面是一座晶莹通盘,没有砖墙,只用满洲窗装饰的玻璃屋建筑,叫红蕖书屋,其装饰用色鲜亮,给人清闲脱俗之感,是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因为通透光亮,宜于读书写画,所以书屋名之。蕖指芙蕖,是莲花的别称,象征品格高洁,中国文人常以之自喻,屋前一泓碧水,遍植红莲,更与书屋的名字相应。

这座建筑台基成t字形,没有砖墙,十多根赭红石石柱收嵌于立面之中,内部空间开阔大气,整体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由于四面均是彩色玻璃门窗,所以又称玻璃屋。

书屋前边一池碧水,水畔用黄石和本地的龙江石堆砌出五百罗汉群石,其间遍种种类植物,奇伟勃郁,禅意与野趣共治一炉。

在整个清代,龙家都是当时大良有名的书香子弟。清晖园主龙廷槐少而好学,聪颖过人,而且质朴无奢,能诗善文。在38岁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左春坊赞善、监察御史。后见奸臣和坤弄权,朝政黑暗恶浊,便决意隐居终老。

龙廷槐之父龙应时也是位博学之士,在龙廷槐两岁时,便考中进士,聘任山西灵石知县。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年纪轻轻便才中进士。古语说:积财万千,无过读书。龙家子孙三人都为进士,在当时的顺德,传为美谈。

由红蕖书屋出来,往西走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自然气息的景点沐英涧,入上门上方是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一套目前仅存于世的旧羊城八景玻璃制品。清晖园整个新景区,装饰门窗的彩绘玻璃都是清代套色玻璃制品,是当年岭南玻璃业的工匠利用从意大利、法国进口的套色玻璃运用我国古代猢的蚀刻、车磨、手绘工艺制成,这些玻璃制品只用于当年岭南宦官达贵、富户商贾所建的豪宅里,据说这门手艺已失传,园内装嵌在窗上的套色彩绘玻璃,是由于广州西关豪宅的清拆,经过十三年的苦心收集,大规模地应用在同一个庭院里,可谓后无来者。每一个分园的地砖都是用手工制成的泥砖,选用这种材质可以啬整个新园的历史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