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 燃气爆炸心得体会(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7:32:09 页码:8
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 燃气爆炸心得体会(九篇)
2022-12-23 07:32:09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一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为何称为乌镇呢?原因有很多,最为真实的原因是乌镇的土地非常肥沃,色泽较黑且地势比周围高,所以古时叫做“乌墩”。后来唐代是正式建镇,所以称为乌镇。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1991年,乌镇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于 20xx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现已被评为国际四a级风景区,全国20个黄金周预报景点之一。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二

大家好!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 、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 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 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浙江乌镇导游词四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三

大家好,欢迎各位朋友来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仙居景区观光旅游,非常高兴能陪同大家一起游览神仙居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玩的尽兴。

神仙居由西罨寺、韦羌山和聚仙谷三大景观群构成,景区面积22.32平方公里,属典型的火山流纹岩地貌。景区内有观音岩、如来像、迎客山神、将军岩、睡美人、十一泄飞瀑等100余个景点,被赞其“兼有天台之幽深、雁荡之奇崛”。

现在我把景区的概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神仙居景区位于白塔镇南部,总面积14.93平方公里。神仙居景区是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以西罨幽谷为中心,形成峰、崖、溪、瀑的幽深奇崛景观。景区内景观丰富而集中,山崖陡峻,奇峰环列,峰崖的相对高差多在100米以上,基岩落石处处成景,溪水与瀑布常年不断。景区有迎客山神、将军岩、睡美人、象鼻瀑、十一泄飞瀑等80余个景点。

神仙居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乔木、灌木树种生长,其地带性植被以木荷、甜槠为典型代表的常绿阔叶林。神仙居景区的景观主体是森林风景资源,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类型多样,整个景区被多种植物所覆盖,主要树种有松树、枫香、木荷、连蕊茶、柏木、红楠、垂柳、杉木、樟树、继木、深山含笑、女贞、无患、苦槠、甜槠等上百种。植物衬托了岩景、水景并且更突出了岩景、水景。以垂直变化的植物群落为基景,伴以气象季节的色相变化,衬托出一幅幅奇峰怪石,飞瀑流泉的自然景观画。

景区内茂密的天然阔叶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给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造就了有利条件,景区内动物资源较为丰富,丛林中栖息着上百种鸟类和野兽。

葱郁翠绿的森林、姿态万千的绝壁飞瀑、清澈见底的幽谷溪涧溶合成一体,“奇、险、清、幽”兼具。

神仙居景区既是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还曾被评为“游客最喜爱的美景乐园”、“浙江省精品景区”和“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神仙居风景旅游管理处被评为“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省文明行业示范单位”、“市文明示范单位”和“市青年文明号”。

该景区自1998年边开发边营业以来,门票收入增长迅速,20xx年,共接待游客7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8万元,成为仙居名副其实的龙头景区。

我们先来看一下导游图,图上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景区的总体框架,分为三个层次,先是从入口处到飞天瀑,一路尽显奇峰异石,妙趣横生;第二层次从飞天瀑至天槽瀑,是叹为观止的瀑布群;最后就是环游道。一、二两个层次都是在山谷里走,仰望四周的奇峰异石,第三个层次我们就能登上山顶,俯视山峦。

景区内有天然的四大天门:景区的入口是北天门,景区最为壮观最为开阔是西天门,东天门有道奇观叫“双峦架日”,南天门最为狭小,其间有一种景象“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群就在南天门里。

各位朋友,请注意游览线路和时间,便于您安排,这里到“天槽飞瀑”,如果原路返回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如果从环游道返回大概要花二个半小时。游览摩天峡谷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各位朋友,大家看,在我们的右边就是西罨寺遗址,据光绪《仙居县志·寺观》记载,西罨寺香火曾经十分兴旺,还是宋代雪崖禅师的卓锡之地。何为卓锡?僧人、法师云游时皆随身执持锡杖,锡杖又名智杖、德杖,因为《锡杖经》说,爱持锡杖可“彰显驾圣智”、“行功德本”。名僧挂单某处,便称为“住锡”或“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

到明代,白塔镇厚仁村人吴时来曾在此寺发愤苦读,每天挑灯夜读到深夜,累得吐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终于考中了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二品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检察长。吴时来正气凛然,爱憎分明,在历史上以弹劾大奸臣严嵩而名留青史。明万历年间(1583年)僧广正有募捐重建,成为规模宏大、僧人众多、香火旺盛的宝刹古寺。因时代变迁及风雨侵蚀,如今已是寺毁成墟,钟声不再。然以其壮丽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目前我县游客最旺的一处国家级旅游胜地,从而赢得了“神仙居”、“桃源仙境”等众多赞誉。现在我县旅游局正在着手规划引进外资,重建西罨寺,恢复它昔日的辉煌。

神仙居风景区位于白塔镇与淡竹乡境内,离县城约20公里,已开发景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所属山系为括苍山脉韦羌山系,是火山熔岩形成,多石泡流纹岩。关于韦羌山,《赤城志》记载:“韦羌山,在县西四十里,绝险不可升。按《临海记》云:'此众山之最高者,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晋义熙中周廷尉为郡,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识其义。俗传夏帝践历,故刻此石。其后守阮录携吏民往观,云雨晦冥,累日不见而旋。'旧有绿筠庵。”在神仙居的巍巍巨石间,神秘的蝌蚪文深藏其中,魅力无穷。

我们到了“仙人茶庄”,我们来品一杯仙茶,做一回仙人吧。

说到茶,仙居种茶炒茶有悠久的历史,相传2520xx年前,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兵败退至金坑,也就是现在的仙居溪港乡金坑村。为摆脱吴兵,他挥鞭让心爱的白马向前驰去,自己则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等吴国追兵远去之后。又渴又饥的越王来到村里向百姓讨茶喝,当地百姓献上一碗绿茶,越王饮毕,赞不绝口。

越王在此战役中失掉了心爱的白马,为了纪念白马,他命名此茶为白马茶,金坑村的那座山为白马山。

越王灭掉吴国后,白马茶成为贡品。

仙居历史上有多种地方名茶,如:白雪背茶、苍岭甜茶、龙皇堂仙龙岩茶、苗辽碧绿、三桥廿四涧、朱溪紫龙茶等,这些茶的产地都地处高山,常年云雾缭绕,土地肥沃,因此茶叶的品质十分优良。

民国期间,仙居是全省15个产茶区之一。1933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记载,仙居茶园面积有1750亩,年产茶叶3000多担,茶树均系野生。

目前,仙居有茶叶基地25000亩,是中国有机茶之乡,仙居名茶有:仙居碧绿、仙居云峰、仙龙香茗。其中仙居碧绿曾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及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仙居云峰曾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仙龙香茗曾获中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金奖。喜欢喝茶的朋友不要忘了买些仙居名茶回去尝尝。

这边便是聚仙亭,站在这个亭子里往前方看,前面是连续不断的三折瀑,远处我们可以看到聚仙台。我们转过身来往下看,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诗情画意,青山奇石美景层出,鸟语花香世外桃源。层层青山把十一泄飞瀑半隐半掩,时藏时露,仿佛有一种“不识如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各位朋友,神仙居的游览已全部结束了,相信我们的情谊并没有结束。我衷心地希望神仙居的奇山奇水、美景美色、神话传说、历史文化能给您一种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记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此祝各位朋友,在接下来的旅途中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再见!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四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10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五

各位游客,大家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小邵欢迎各位朋友来到我们美丽的绍兴,今天我们要游玩的景点是兰亭,

知道兰亭很多人都是因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家说对不对?其实在1600多年前,兰亭就是序多文人墨客所云游,谈诗论画的地方了,后来由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使兰亭更加闻名于世,甚至闻名于海外,那当然了,游兰亭,得首先知道兰亭的主人——王羲之。

今天来到兰亭.讲到王羲之,在这儿,把请允许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王羲之.王羲之,他出生(303—361)年,字逸少,原籍山东琅玡人,后居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书香门第,七岁时拜书法家卫夫人为师,一直到十二岁,起先他练的是正楷,就是用正体的笔划把文字写出来,在她年纪较大时,他开始创立自己的风格,后人将他的书法称之为“如天上的浮云受惊的神龙”被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在公元353年,邀请当时41位有名的书法家举行了一种活动,称之为—修契,众人喝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是即兴挥毫,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也是他书法艺术的顶峰,一直流传到今天,此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后因生病辞官,享年58岁,现葬于嵊州金庭。

各位游客大家前面看到就是我们景区的门楼了,大家把手中的票准备好,我们即将进入景区,大家看到我们比起以往变化蛮大的,

目前,兰亭的总面积是30000多平方米,距离绍兴12公里,不过再过一年可能就是现代兰亭了,先兰亭在投资扩建到后来的4—5倍,资金为8600万元。

兰亭中有三宝,第一是鹅池碑,当年王羲之在任会稽内史时,曾在这写鹅池两字,不过不巧刚写了一个鹅字,由于圣旨到了,没法子皇命大于天吗,搁笔接旨,当时他的儿子王献之看父亲出去了,就提笔写了一个池字,因此此碑上的两字各有千秋,鹅字瘦长,池字肥大,由于是出自两人之手的缘故,现今称此碑为父子碑,或二王碑。第二宝是兰亭碑,据说秦始皇到这里来种过兰花,汉代呢又在这里设过驿站,所以称为兰亭,此碑有明显的破痕,因为文革的时候红卫兵的破坏,现在的兰亭碑兰字缺尾亭字缺头。

很多人看到这路都有一个疑问,就是现在科技这么好,为什么没有修不完整,原因有二:让后人明白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记住这一历史教训,另一个是他的两个字是康熙皇帝所写,但是现在咱们可以仔细看这两字,已有明显的痕迹上来了,这是因为有许多游人听到这两个字是康熙写的,就要去摸一下,单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这是不可以的,由于这个原因碑有被称为“君民碑”。

在此碑斜对面就是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及41位诗人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地方了。“曲水流觞”之俗它是我国古代把除病根的一种仪式,远在秦汉、甚至更早就有了到了汉代,才确定是个节。每逢这一天平民百姓,帝王后妃都要举行这种活动后来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临水宴饮。那么当时王羲之举行的“曲水流觞”就是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当时42位诗人在活动之后坐在水渠旁边,在上游放置酒杯,任期随流而下,杯停在谁的前面那谁就得座诗,故称之,当时众多诗人当众,11人作诗两首,15人作诗一首,其余都被罚酒,王羲之当年就是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据传,过了此活动以后,王羲之也曾想写出比这序更好的作品但一直无法超越。在流觞亭里面有一幅扇形图,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活动情景,1981年,三月初三,浙沪两省的27位书法家云集兰亭,建议建立“兰亭书会”82年经浙江文联批准正式成立一因此现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举办兰亭书法节,中外书法家都要来此,饮酒咏诗。情况更胜当年。

第三宝就是兰亭的镇园之宝——御碑亭,此碑正反面都有书文,正面是康熙皇帝写的《兰亭序后面是1751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写的一首即事诗,正面《兰亭序》28行,324字,其中最为精华的是20个之字,各有不同,每个字的笔画字型都没有相似之处,此碑完整无缺,在这里原来住着几个医师,是他们的功劳,此碑有两个皇帝的书文砸了岂不可惜,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涂成白墙。

在上面写下了毛泽东的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一面写了“毛泽东的送瘟神”词。因此得以保留完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看到在碑的一边就是王右军祠,此祠以王羲之的官衔命名的,在里面分别有廊宋元明清的各个朝代的临摹本,其中最像的是冯承素所临摹的神龙本,那么王羲之的真迹现在在哪儿呢?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中,当年李世民非常喜欢书法,就命令人去盗取,去世的时候下了诏书说死后要一同埋葬,所以我们现在在这看到的是临摹本.

在兰亭每年还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兰亭书法节,同时在景区附近还专门开设了书法艺术学校,假如您对书法赶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去那边参观参观,当然也可以去学习学习,各位团友,时间过得好快,很快我们的兰亭书法之行即将结束,但愿各位在这儿旅游同时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文化修养,同时小阳希望各位可以再次来我们绍兴玩,祝大家旅途愉快!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六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 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亦是一个 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 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 !”并亲自写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荡奇峰怪石之神韵。

鼎湖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山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高170.8米,底部面积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 。

景点路线:会仙桥→景门→仙鹤迎宾→神龟探月→飞天广场→鼎湖峰→鼎湖胜迹→丹穴、童子峰→梦笔生花→九曲练溪→登仙桥→仰止亭→龙须草→步虚山→丹井→黄帝祠宇→黄帝像→黄帝祠宇壁画与浮雕→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缆车观光→缙云台→步虚亭→清风涧→丹凤朝阳→猴王迎宾→鱼跃龙门→凌虚亭

芙蓉峡,南距鼎湖峰三公里。好溪水从胪膛、东方、靖岳奔流而来,经胡截地,过截脉岭,入石壁潭,就进入仙都的北大门。此处 ,东有马鞍山高踞云空之上,山的沟壑如龙蛇,逶迤而 下,那沐白、上章、梅宅的农舍,散落其间,烟村暮树、仪态万方,是人间又一处桃花源。

景点路线;孔雀浴溪→芙蓉嶂、芙蓉峡→“铁城”摩崖、珍珠瀑→紫芝坞→螺蛳岩→玉兔守门→洗心池→小芙蓉→胡公诞生地→三奇岩→铁城崖壁→仙掌岩→卓锡

朱潭山

朱潭山位于仙都景区。主要景点有仙堤、晦翁阁、九龙壁、超然亭。进入景点位于两桥之间的长堤,叫做仙堤。仙堤两边杨柳婆娑,用卵石铺成的长堤既浪漫又多情,是当地恋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并且知名度 越来越高,吸引了丽水、金华、武义邻近县市成千 上万对新人纷纷沓至。建国以后,成为中央、省、地方领导和游人留影的必到之处。这里也曾是《 阿诗玛》、《绝代双骄》 、 《天龙八部》 、 《汉武大帝》等数十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

小赤壁

下洋村隔溪对岸有山一线,长数里,临溪一面绝壁陡峭,高达百米;下有碧潭,深不见底。那峭壁红白相间,远远望去,犹如焰火烧过,和长江赤 壁相似,由于规模较小,故又称小赤壁。小赤壁, 古称白岩,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北行日录》和《游白石岩》、《游仙都及白岩》等诗文中,均有记 载。峭壁上的“小赤壁”三字,署名“印海”。明缙云樊献科有诗云“削壁入云天,凌空几岁年。石桥 藏野艇,幽谷泻飞泉。涧隐诸峰合,林荫一鹤 眠。

倪翁洞

倪翁洞,位于“阳谷三窍”最北。洞高二丈,方五太。洞有两口,一为东北,二为东南,洞正中有楷书“初阳谷”三大字。《仙都志》云:“ 宋嘉泰间郡人陈百朋《括苍续志》云:‘洞正属仙都山 ,练溪旁。初阳谷中崖上有洞名三字,或云李阳冰篆。’”其中“初”字,缺一点,只有在清晨一缕阳光射进时,才可补全,持续时间极短,机遇十分难得。

赵侯祠

赵侯祠又叫赵侯庙,又名乌伤侯庙,是仙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这里供奉的是汉代人赵炳,他精通法术,为百姓治病,救了许多人。为了纪念 他,百姓在此给他建了祠堂。旁边的神医洞内还供奉自 古到今八位神医的石像,是祁求全家平安、健康、幸福的地方。景点内的山谷堆放着许多硕大无比的巨石。从赵侯舟向谷内眺望,这堆石头的上部,是鸟形巨石;下部石头较小,且如鸟蛋。人们望形主义, 取名为天鹅孵蛋。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七

乌镇地处浙江北端,与江苏省相邻,曾经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春秋时期,乌镇是吴疆越界,吴国曾驻兵于此以防越国,当时称乌戌。“乌镇”的称呼,首次出现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间,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河东为青镇,解放后,统称乌镇。

关于“乌镇”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据说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率兵讨伐。乌将军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挂牌休战,正当乌将军就地扎营伺机再战时,李琦却于当日深夜偷袭营地。乌将军仓促应战,最后连人带马跌入李琦设下的陷阱,被叛军乱箭射死。虽说仗是打输了,但是乌赞将军那种正直、忠诚、爱国的表现,让老百姓十分钦佩。大家为了纪念他,就把镇名以他的姓氏为名,改称“乌镇”。

乌镇二期的西栅景区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个碧水环绕的岛屿和72座形态各异的古石桥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进入景区。相对一期东栅景区而言,二期的保护和开发更加完善彻底,人和环境、自然、建筑更为和谐。横贯景区东西的西栅老街长1.8公里,两岸临河水阁绵延1.8公里有余,整个景区内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万平方米,真正成为了观光、休闲、度假、商务活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草木本色染坊

整个工坊占地2500平方米,地面是青砖铺就的,上面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阶梯式晒布架,规模相当庞大。这里除了制作蓝印花布外,还有独特的彩烤工艺流程,而且当时的彩烤色彩也十分丰富,都是从当地的草木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像茶叶啊,桑树皮啊,杭白菊啊,都是提取色素的原料。红茶可以染成浅红色,绿茶可以染成浅绿色,杭白菊可以染成浅黄色,桑树皮可以染成浅褚色,因此,这个染坊在当地被叫做草木本色坊。

叙昌酱园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而叙昌酱园是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它是镇人陶叙昌于清咸丰九年创立的。

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它晒酱的地方。满院子都是青灰色的酱缸,我们从缸身上,斗笠上都可以看到“叙昌酱园”的字样。大晴天的时候,工人们就把斗笠取下,露出盖着蚕丝棉的酱缸,让里面的豆瓣酱尽情的吸收阳光。或许大家要问,为什么要盖一层蚕丝棉呢?首先这是因为要防灰防蚊虫,另外一方面,蚕丝有很好透气性,让豆瓣酱可以在烈日下更好的呼吸发酵。晒的时间大概要3—4个月,直到变成黑褐色为止。

这里是陶家的一个会客厅,旁边还有一些照片,上面是做酱的工艺流程。做酱的工艺比较复杂,要先浸泡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再利用竹匾制曲,再发酵,发酵好了加盐水放到外面暴晒,而暴晒的时间是最久的。以前江南一带的人家几乎都是自己做酱的。

亦昌冶坊

亦昌冶坊也是前店后坊的性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锅被称为“天下第一锅”。明代嘉靖年间,湖州铁匠沈济带着一身熟练的冶炼技术来到乌镇开了个小作坊,当时它是浙西唯一的一家冶铁作坊,因此生意兴隆,发展的很快。这口大铁锅就是同治五年家族生意最鼎盛的时候做出来的,既展示了自家冶炼的高超技能,也展现了他家的经济实力。旁边墙上的照片有关于这口大铁锅的资料记载,我们面前的这一口铁锅,也是根据资料仿制的,并不是真品。

往左走上楼是一个体验区,每个礼拜的二、四、六下午2点到4点,这里会有专门的师傅给大家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这个屋子的建筑结构也非常特别,所有立柱都是用石料雕凿而成,因此有“石脚屋”之称,其实这也是为了防止冶炼过程中四处飞溅的火花引燃木料,酿成火灾。这面墙上描绘了冶炼铁锅的所有制作步骤,其中最耗时间,也最难的一步就是给炉子升温,因为要铁水熔化,温度一定要达到1400度以上才行。我们身边这个就是给炉子鼓风的风箱,大家可以在这里绕一圈参观一下。

昭明书院

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此地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萧统编辑整理的《文选》是我国第一半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选》和《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都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前方庭院中有四眼水池,四周古木参天,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建立的一座石牌坊,上题“六朝遗胜”,龙凤板上有“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字样,在文革期间,被有心人涂上了石灰,才得以幸存。

书院的后册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展览馆。乌镇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自第五届开始乌镇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的永久颁奖地,第五届是在乌镇一期东栅,第二期是在我们西栅。

三寸金莲馆

中国封建历史里的缠足现象存在了上千年,对于这段缠足历史,历来都是褒贬不一。这个三寸金莲馆用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给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的缠足文化,如此系统全面的介绍,,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

我们现在进的是当初西栅大街大户人家的房子,这里很多景点包括客栈都是把几个大户人家的房子打通建成的。我们现在第一进的地方是做商店用的,主要卖一些工艺品。第二进是蜡像区,让游客了解一下当时裹小脚的场景。这边是我们的女孩到了一定年纪,长辈给她裹小脚的场景。裹脚一般都是在女孩5—8岁的时候,如果年龄太小,脚还很软,可能会裹的不到位,落下终身残疾,没办法走路,如果年龄太大,脚掌就定型了,裹起来更痛苦,而且也裹不漂亮。现在我们到里面的展览馆去看一下。

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高跟鞋、坡跟鞋了,为的是让脚显的更小些。大家看他们的鞋子都是尖头鞋,那我们现在穿尖头鞋是为了漂亮,为了时髦,那时候他们的脚本来就被绑成了尖形,所以鞋子都是尖头的。当时她们只有大脚趾是不动的,其他四个脚趾都被折断压在脚底板下面,同时还要把脚面骨折断,从而把脚裹成一个弯弓的形状。

大家过来看一下这边的两双鞋子。这是一双富贵高筒靴,是富家小姐或有钱人家的小姐穿的,平常的鞋子都是自己做,做靴子的话就要请专门的鞋匠来订做。这靴子上的花卉是牡丹花,也表示大富大贵的意思。这边这双是专门给古时的歌舞妓跳舞时穿的,脚后跟这个抽屉是放花粉用的,下面还有个镂空的莲花形状图案。跳舞的时候,随着脚步的移动,会有一朵朵的莲花印在地板上,因此这被称为步步生莲鞋。

往里面进去,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童鞋,有虎头鞋、十二生肖鞋等等。再进去就可以看见更多的鞋子,这里的鞋子有按种类分,按地区分的。像这几双鞋子普遍要偏大点,因为是民国初年的时候的鞋子,那时候缠脚不是很讲究,所以脚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我们看看这些小的,这几双单个的鞋子很有特色,它们都是单个的,叫做订婚鞋。因为当时男婚女嫁都是靠媒婆做媒的,媒婆会把女孩子的绣花鞋其中一只拿到男方家给女孩做媒,而男方的父母就看着这鞋子来选媳妇。他们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大小,因为当时以小脚为美,另一方面是看鞋的做工,也就是鞋面上的绣花。因为女孩子裹了小脚之后,干不了重活了,只能在家里做些家务活,女工方面当然也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挑媳妇主要就是看鞋子的大小和做工这两个方面。

这里还有一双睡鞋,顾名思义是睡觉时穿的鞋子。这鞋的底是软的,睡觉前套在脚上,出门的时候在这双鞋子外面再套一双硬底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边有四个地区的鞋,南方的,北方的,中原地区的,江南地区的。其中中原地区的脚型是最漂亮的,像湖南湖北这一带,而且那里做的鞋大多是坡跟鞋。大家都知道,相同长度的鞋子,做成坡跟和做成平跟效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做成坡跟后看上去明显更小些。中原地区的女孩有纤骨的称号,她们骨骼长的比北方女孩要小,因此脚也相对小些。而缠脚是要按比例的,缠的过小了会影响女孩子的正常行走,所以北方的鞋子要相对的大一些。

这边是72双精品鞋,这些大一点的是民国时期的,这些有点少数民族味道的是青海地区的,都是从山区农户家收集回来的。

这边还有两双镇馆之宝—两双出土文物。这里是故意放着一大一小两双,做一个对比。这双是北宋年间的,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还没有广泛流行缠脚,当时没有缠过的脚是跟我们现在一样,自然生长的,那这个鞋子也是蛮大的,按现在的标准来说有39码的样子。那旁边这双就明显小很多,这是明朝的鞋子,也是从乌镇近郊出土的一双三寸金莲鞋。因为明朝是缠脚最鼎盛的时期,那个时候如果女孩子不缠脚是嫁不出去的。

刚开始流行缠脚是在南朝的时候,李后祖有个宫女叫媚娘,她本身脚比较小,经常在跳舞的时候不穿鞋子,用布把脚绑一下,在棉花上面跳舞,李后祖就赞誉她是“凌云之态”。那时候开始就以小脚为美,到了宋代的时候开始有了三寸金莲的说法。它从宫廷传到一些富贵家庭,再传到妓院,慢慢的开始广泛流行。那时候民间老百姓还不怎么会缠,特别是在农村,农村里的女孩子是家里劳动力的一部分,缠脚后就意味着不能下地干活了。那到了明朝的时候,如果说女孩子不缠脚肯定是嫁不出去的。皇帝朱元璋娶了马皇后,因为上轿时一阵风吹来,把轿帘吹开,露出了马皇后的一双大脚而被人耻笑,于是就有了露马脚之说。

清朝的宫廷里面是不缠脚的,因为满人认为江山是从马背上打来的,缠了脚还怎么骑马呢?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年的时候下了一个禁缠令,就是说凡是我康熙元年出生的女孩一律不准裹小脚,可是汉族的老百姓太多了,而且缠足的思想也根深蒂固了,他们还是在偷偷给自己家里的女孩子裹小脚。于是在康熙七年的时候,朝廷就索性不管了,也把这个禁缠令罢免了。真正没有裹小脚是在民国的时候。

这个脚是我们乌镇90多岁的老人家的脚,她这个脚已经不是三寸金莲的小脚了,而是有点畸形。因为这位老人家10的时候父母给她裹了一段时间的小脚,后来又不裹了,但是脚始终长不好,就变成这样畸形的了。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八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游览千年古镇——安昌。

我们开车来到绍兴城,出绍兴城大约十公里到安昌,进了安昌就来到了千年古镇。我们迎着刺骨的寒风,路两旁的腊梅映入我的眼帘,它不像菊花那样阿娜多姿,没有月季那样绚丽,没有荷花那样美丽,没有牡丹那么富贵,没有米兰花那么朴素、淡雅,但是它这种“凌寒独自开”的精神令我佩服。进入大门,你瞧,那用石板铺成的路,用石板铺成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分不清是现代还是过去。我们边走过瞧,不知不觉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前。进去一看,里边的货物真是古色古香,看,用丝绸织的伞子,用竹子做的小人儿,用木头雕成的茶具,真是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走出百货店,我们又逛起街来。在安昌古镇中腊肠到处都是,你们知道腊肠的皮是用什么做的吗?它是用猪肉的小肠做的,里面灌满了猪肉后用太阳晒干而成。别看它样子难看,吃起来可香哩。

临街是一条小河,河水真是清澈,河底的水草也依稀可以看见。碧波荡漾,此时,我坐在这乌蓬小船上,抬头望望天空,天很蓝很蓝,看看水面,水很静很静。再瞧瞧街面,偶有几个游人在拍照留影,啊,一切都那么悠闲,安静。

这安昌真不愧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

安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三)

绍兴往西十几公里,便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绍兴县安昌镇,安昌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石板铺砌的三里老街,店铺林立,两廊相连,行着成群的"毡帽"飘扬着社戏的曲调,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下穿梭着乌蓬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仿佛陈年的老酒,荡漾着往事,弥漫着乡绪……

安昌古镇景区包括三里老街、城隍殿、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义和当台门等。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古老的石桥小巧精致,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最新浙江台州爆燃心得体会范文九

大家好!

桐乡乌镇是闻名江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据《乌青镇志》记载,唐咸通年间始正式称镇,据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就诞生在这里。 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运河西侧,地当水陆要冲,古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 、桐乡、秀水、吴江、震泽)交界之地。

古人称它为姑苏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后屏。 乌镇原以车溪(今市河)为界,分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乌镇名称从何而来?据传,古代有一姓乌的将军,为讨伐叛臣力战死于车溪河畔,后葬于此。

人们为纪念这为乌将军,就将这里取名乌镇。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乌镇的历史确实比较古老,据考证,乌镇东栅谭家湾(新春村),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属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历史。

乌镇素以水乡集镇著称。全镇市区河道如网,水街相依。纵横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众桥飞跨,塘畔绿树成荫;河中舟楫不绝,市上笑语阵阵,这一切给水乡乌镇增添了诗情画意。 乌镇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银杏,相传为埋葬乌将军时所树,自唐迄今,历时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边的昭明太子读书处,为梁朝遗迹。

市河东观前街上的修真观戏台,始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乡集镇保存下来仅有的古戏台。乌镇自南宋以来,名园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镇上还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栅的朱家楼别具一格。此楼建于民国元年(1912),青砖灰瓦,雕门画窗。楼上楼下全部方砖铺地,形成上下两座厅堂,人称“厅上厅”。镇西的两座古石桥,也是遐迩闻名。这两座石拱桥,均建于明代,两桥成直角相连,任你站立哪一座桥边,均可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美称。

乌镇不仅揽古老之胜,水乡之美,还由于它的名字跟文学巨匠茅盾联系在一起,固而更 添生色。如今,它已成为浙北著名的旅游之地。

浙江乌镇导游词四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据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602019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唐时,乌镇就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乌镇称“镇”的历史可能从此开始。乌镇的建镇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运河穿镇而过,历史上曾以河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为乌镇隶属于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隶属于嘉兴府桐乡县,至直1950年乌青两镇才正式合并,统称为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到今天。

乌镇景区是2019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

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

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

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