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3 09:42:43 页码:12
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 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怎么写(4篇)
2022-12-23 09:42:43    小编:ZTFB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一

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着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着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主题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二

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光临唐风晋韵,锦绣龙城-----太原。我是太原四季风旅行社的导游__x。为我们驾驶旅游车的是太原__车队的x师傅。在此,我代表太原340万人民热情欢迎大家的到来,祝福大家在山西度过一个美满快乐的旅程。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是山西旅游的主题口号。据第六次全国文物普查,山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71处,占全国总量的11.5%,位居全国第一,正所谓30年中国看深圳,一百年中国看上海,五百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沿途介绍:大家刚刚走出的机场是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位于太原市所辖六区之一的小店区,机场始建于1939年,原为大军阀阎锡山的军用机场,后改为民用,曾于1968年,1992年,20__年进行改扩建。机场拥有3600米的长的4e级跑道,两座航站楼,年设计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可备降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飞机。武宿机场是国内的干线机场,北京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2号航站楼造型别致,犹如一架展翅欲飞的三角翼飞行器,以“起飞?三晋”为建筑主题。很有特色。当前,(20__年1月)原1号航站楼正在紧张施工中,造型与2号基本一致,又是太原的一处双子座建筑。

我们面前的立交桥,于95年10月1日建成通车,96年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鲁班奖”,是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一座立交桥,是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太旧高速的龙头,是太榆路,东山过境,南环高速,机场一级公路,5条公路交汇处的定向互通三层大型立交枢纽工程,是当时国内建成的建筑面积最大的(4万多平米)的城市立交枢纽工程。

龙城大街:现在我们走上的是太原的龙城大街,也叫机场大道,这条大道20__年建成通车,龙城大街的沿线将集中发展商业、金融、商务、新闻出版等行业,还将新建龙城公园,并以此为核心大力开发建设龙城新区。现在加紧建设的有山西大医院,太原最大完全中学等省市重点工程。山西大医院净用地355亩,设计床位20__张,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山西大医院在建筑风格上融入山西地域文化特色,呈现九宫格布局,气势恢宏,古朴典雅。将会成为山西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医院。新建的太原完全中学,将成为太原市城区内规模最大的中学,这所中学将完全由政府投资兴建,投资总额约2.6亿元,是我市“百校兴学”工程中新选址建设的一所中学。学校位于龙城大街中段路南,东临唐槐路、西临针织路,校园净占地面积175亩(1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成后学校将成为太原市城区内有史以来占地面积最大、设计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中学。有朋友问了,这条路怎么叫龙城大街呢,在此,我需要把太原的几个别称和历史沿革给大家介绍一下。

历史沿革:太原辖1市3县6区,面积6988平方公里,人口345万。“广平曰原”,太原就是大平原的意思。太原古城“晋阳”,公元前497年,晋国重臣赵简子赵鞅令家臣董安于,尹铎负责设计兴建了晋阳城。当时的晋阳城在今天的晋源区古城营村,因位于晋水之北,古人称水北的地方为阳,所以叫晋阳城。,以此为始,太原建城已有2500多年了。秦朝时,始皇帝在全国设置36郡,晋阳属于太原郡。汉武帝刘彻当政期间,全国设置13个刺史部,晋阳为并州刺史部治所,晋阳因此又称“并州”,太原简称“并”即由此而来。说来说去,还没提到龙城,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北齐,虽然没把太原作为首都,但却是别都,大力营建太原,留下了众多古迹,如蒙山大佛,天龙山石窟等。隋唐时期,太原迎来了他的辉煌鼎盛时期,隋文帝杨坚把太原作为“北门锁钥”的军事重镇,先后让自己的三个儿子晋王杨广、秦王杨浚、汉王杨谅驻守晋阳。

当担任太原留守、河东抚慰大使的李渊镇守晋阳时,他的儿子李世民从小在晋阳长大,人称“太原公子,617年即隋义宁元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第二年就攻取了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李唐父子对太原很有感情,认为太原市“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所以唐朝把太原定为北都、北京,与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并称为“三京”。有李白诗为证:“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五代十国时期,晋阳先后涌现出后唐李克用、后晋石晋瑭、后汉刘知远、北汉刘崇等4位皇帝。因为他们都是在太原开基立业的,出真龙天子,所以叫太原为“龙城”。龙城大街的得名也源于此一典故。

到了宋代,晋阳古城迎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宋朝皇帝赵匡胤、赵光义哥儿俩攻打晋阳,直到第三次才攻打下来,当时宋朝已经建立20年。赵光义打下晋阳后,生怕这座龙城再出所谓的真龙天子闹自己独立,与他争夺天下,于是就下令水淹、火烧了这座历经春秋至隋、唐、五代等十多个王朝的城市,同时命令大臣潘美在当时的唐明镇修建了现在的太原城。刚刚我们路过的大南门,就是宋朝太原城的一个城门所在。同时,潘美还在太原修建了丁字街,取其钉死龙脉之意。现在的建设路还有很多丁字街,就是当初建城留下的遗迹。聪明一时的赵光义毁掉晋阳古城,只想到赵宋王朝家天下的安危。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作为军事战略要地的晋阳古城被毁,就使得中原大地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护卫屏障。140多年后,金兵便南下太原,长驱直入汴梁,即今开封,掳走了他的子孙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使中原大好河山再度陷入破碎混乱的局面。历经金元两朝300年,明朝朱元璋的第三子朱h受封晋王后,宋建太原城迎来第一次扩建。当时的夯土城墙外包城砖,周长12公里,高12米,开有8门,均设城楼,气势磅礴,巍峨壮观。“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的谚语即由此而来。

特色文化名城--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明聚并州。太原位于山西中心区域,自古就是边塞屏障,国之藩篱,京畿近地,北方重镇,曾经发生在晋阳城的“三家分晋”、“刘恒治代”、“北朝称雄”、“李渊起兵”、“五代更迭”、“北宋毁城”等众大事件,直接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太原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处,历史上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在太原一代生存发展。数千年来,太原始终是三晋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才杰辈出,文俊迭起,帝王巡游,将相登临,晋阳山水孕育了众多文采飞扬、书画并长、思想深邃、开拓创新的才子学者,也吸引着封建帝王们的目光,他们的'活动对三晋文化的形成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故有学者称:“太原是当之无愧的晋文化荟萃之地”“是三晋文化的核心”。

太原是九朝古都,龙兴之地。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李晋,北汉四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古代太原虽然多为少数民族和割据政权都城,或者只是中央王朝的陪都,但建都的时间跨度之长,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是除七大古都外,其他古都所不能比拟的。

太原遗存丰富、文物众多。太原市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8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46处。从全国来讲,有如此众多文物资源的城市是少见的。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聚合了整个中国古建园林要素,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符号及佛、道、儒三教精华,展示了太原几千年的发展。晋阳古城是太原2500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历经20余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1459年(截止20__-1-28),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所有这些,都激励着太原人要把自己的城市建成一个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集三晋文脉与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名城。将来,在太原西南,将会形成一个以晋阳古城遗址展示为主题,以古墓葬,园林寺观,石窟艺术为烘托的特色景观,彰显太原城市的魅力。

滨河东路:现在大家走上了滨河东路,该路由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太原量身打造。道路全长16.5公里,南至小店,北至柴村桥,全程无红绿灯,设计时速60公里/时,是贯通太原市南北的快速通道,城市景观大道,太原旅游通道。如果有人问你,从南至北怎样快速通过太原市区,回答无疑是滨河路。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火炬桥,火炬桥总长1490米,西起汾河西岸的新晋祠路,东接汾河东岸的太茅公路,道路设计标准为城市一级主干道,主桥道路的路面按双向八车道设计。火炬桥在设计上采用了国际上的最新理念,创造性地使用三根弯塔柱组成斜拉桥主索塔结构,将桥面的荷载通过拉索分布到三根塔柱上。最重要的是,这三根弯塔柱也是对“三晋大地”的一种表象性总结,三根弯塔柱形成了三维变化的结构组合,它如同一朵迸发灵感与创新精神的火焰。此外,桥体的夜景灯光又采用了最具有吉祥意义的红色泛光灯照射塔柱,斜拉索采用白色灯光。夜幕降临,红色的灯光,象征着熊熊燃烧的火炬,用白色灯光连接起来的斜拉索,仿佛是千万只握着火炬的手,预示着太原人民团结一致,欣欣向荣。

说到滨河,自然是紧挨着河的意思了,哪条河呢?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在汾河两岸,修建了两条城市快速通道,滨河东路和滨河西路,姊妹路。道路的通畅,为两岸区域疏通了血脉,打上了强心针,使两边区域迅速升值,宜人的环境令人向往,商住两相宜,成为了太原的热点楼盘,太原市的目标,是要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为太原的“外滩”。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南中环桥,南中环桥是连接太原南部汾河两岸的一条重要通道,该桥主线全长2608米,分为东引桥、主桥、西引桥三部分。其中,主桥全长300米,主跨180米,桥梁标准宽度为52.5米,最宽处71米;西引桥为高架结构,东接主桥,西跨新晋祠路后落地,全长1114.74米。南中环桥工程还包括东西立交桥!

主题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三

走过桑干河,我们就正式进入浑源县了,浑源县地处山西东北部,面积为1900平方米,是我国的重点扶贫县。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农业方面以黄芪、杂粮、蔬菜为主,现有黄芪26万亩,使正北芪的主要产地,有“黄芪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北岳恒山、悬空寺。恒山风景区面积为147.5平方公里,整个景区为4a级风景区,是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我们知道恒山为五岳之一,共108峰,自古恒山18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就是18景中的第一奇景——悬空寺。

好了,我们现在已来到停车场请大家下车随我去参观。

悬空寺创建于公元491年,也就是北魏太和十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寺庙有40余间殿阁,它以西为正,大门朝南开,寺庙均为木质所建,楼体大都悬空,下面岩石支撑的十几根木柱都不及碗口粗,所以,整个悬空寺就吊于半空之中,当地有这样一句歌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

那为什么悬空寺要建在这么高的而又不与地相接的地方呢?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势力的分裂,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也分为了南北天师道场。北魏时期,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听信道长寇谦之的谗言,发现寺庙里有兵器和女人,说寺庙是不干净的地方,一度灭佛,发生了太武帝灭佛事件,他将寇谦之请到京都平城,并在那里设立了道坛。公元491年,孝文帝拓跋宏将天师道场移到恒山,也就在当年,按照寇谦之道长的遗训“上延宵客,下绝嚣浮”修建了这座悬空寺。

那整个悬空寺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奇、险、巧”。那这三个字就体现在悬空寺的建筑艺术,选址技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寺庙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它是整座寺庙唯一脚踏实地的部分,它的布局是三层楼阁。实际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平面的寺庙立体化了。第一层是禅堂,第二层是大雄宝殿,第三层是它的配殿。悬空寺的塑像是很多的,其中有三尊最为珍贵,说它们尊贵是因为它们的塑造艺术是十分独特的,它们是采用脱纱的工艺。这三尊塑像就在大雄宝殿里,塑造的时候,先用胶泥塑成泥胎,然后再外面用南方产的纻麻一层层的裹上。之后再磨光、上漆、贴金,最后从在塑像时事先留好的地小孔中把泥胎全部掏出来,这样塑像就像一个空的鸡蛋壳一样,中间是空的。这三尊塑像高50厘米,重量只有3公斤重,是寺里最轻、最名贵的塑像。

那么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真正地悬在空中了,给人的感觉是十几根木柱支撑整个寺庙,其实告诉大家大多数木柱是不承重的,而我们看到在每一部分起连接作用的是栈道,在栈道的下面有一些横梁,这些横梁是插入岩石中的,在修建的时候,将岩石凿出口小肚大的石洞,里面放上锥形木楔,将横梁做成剪刀形猛力砸进去,木楔就钻入横梁,外面的力气越大,里面咬合得就越紧,它们把力就压在岩石上。我们看到的横梁只是整个横梁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全部插在岩石中,这也就是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

那么木头就怕虫蛀,而这里木头是用当地的铁杉并经桐油浸泡,所以大家是不用担心的。

此外,它的选址也体现了他的特点。首先我们看悬空寺对面的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一主峰—天峰岭,海拔xx米,它为悬空寺挡住了太阳,就是在日照时间最长的夏至日,悬空寺的日照时间也只是三到四个小时。我们再看悬空寺背靠的这座山峰,它是恒山的第二主峰——翠屏峰,大家可以伸出手,我们看悬空寺就被环抱在掌心中,上面巨大的山崖遮下来,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顺着山崖,流进我们现在所在的山谷金龙峡里,左右两侧的山崖又成弧形,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增大了风的阻力,再大的风到了这儿也就变成了微风。这样风吹、日晒、雨淋都不会对悬空寺造成侵害,就难怪它会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寺庙由南向北逐步升高,在第三部分,也是最高处,这里有一座很有特色的殿宇——三教殿,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是三大宗教的创始人,中间的释迦牟尼,大慈大悲像,表情安详,左边的孔子则是双唇紧闭,横眉怒目,心里可能是有一些不平衡吧,右边的老子却是一幅仙风道骨,稳坐钓yu台的模样。三位好像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过1500多年了,他们的座次却从未改变过,我们也就不便多说什么了。

我们知道,恒山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那么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崇拜的宗教,而三教殿集佛道儒于一身,无论在任何朝代都会受到保护,这也是悬空寺千年不毁的一个政治原因吧。

待会儿大家沿着楼梯登上寺庙,会发现在台阶上游许多的小铁钉,那么木质楼阁出现小铁钉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铁定是定在楼梯上的,这样大家上去的时候,踩到的是铁定,而不会与木板直接发生摩擦,这样就保护了木板。二呢,它是一种装饰,三大家看铁定得图案,有的是繁星灿烂,有的是铁水飞溅,更多的是莲花状的,那大家在登梯的时候,也就有了步步登莲,吉祥如意的意思了。

我们顺着山崖往下看,我们看到石壁上有两个字:壮观,可是我们发现,壮字多了一点,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参观后挥笔写下的,多了一点是说,悬空寺的壮美已不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了,它是比壮观还要壮观的。徐霞客曾来到次留下四字:天下巨观。外国的建筑学家也对悬空寺赞美不已。英国的一位建筑学家曾感慨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宗教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尽善尽美,我真正的懂得了毕加索所说‘世界上真正的艺术在东方’这句话的含义”。

下面就让我们去游览这座东方瑰宝吧。

主题山西暴雨精神心得体会总结四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人间仙景山西介休绵山观光旅游!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年期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这时,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种旧俗,时间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据说这一风俗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

“火焚绵山”的故事许多人都听说过,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据《左传》和《史记》记载:春秋时,晋国有个人名叫介子推,他为人正直,是有名的忠臣孝子。在晋国公子重耳被赶出国门在外避难时,介子推忠心耿耿随重耳在外漂泊了十九年。一次重耳途经卫国,饥不能行,众臣争采野菜煮食,重耳难以下咽,这时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重耳感动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重耳结束流亡生活,到国内当上晋文公之后,流亡时跟随他的群臣争相邀赏,惟独介子推悄然离去,他说:“我宁愿终生贫困,也不愿贪天功为己功”,便背上自己的老母,进入绵山隐居起来。此事不久便被晋文公得知,立即前往绵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相见。晋文公知道介子推是孝子,决定举火焚林,他认为这样一来,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亲逃出山中。结果介子推宁死不出山,和老母相抱,被熊熊烈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见状,痛哭不已。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封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后人为纪念介子推,每逢此日都不忍举火,冷食一日,“寒食节”从此便流传下来了。

我们现已到达绵山的第一个重要景区——龙头寺。龙头寺是绵山入口处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从这里向南可直插绵山腹地。寺分为上下两层,上为龙头寺,。下为关帝庙。从龙头寺出来,沿途两山对峙,怪石磷响,风景绝佳。小路像一条飘带盘绕山腰。朋友们请继续向上爬。在这个险要处,有一个巨石垒堡当道而立,高约7米,宽4米,在堡门里有屋子,供人看守。门前是一条很深的沟,设有门板吊桥。从上面的了望孔口能看见进山的人。如果放行就将吊桥放下,待来人通过后,便又将吊桥扯起。门的左右是深渊绝壁,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继续前行,不远处就可看到一高数十米,宽三四余米的凹崖,崖根处有数十个碧绿的石乳倒挂在石壁之上,被称作“石乳泉”,据说此水可疗痼疾。过了石乳泉,山势愈加险要,沿途群峰环绕、烟云缥缈、两山对峙,不知脚下的路在何方。其实“绵山十里山水画卷”这才开始。首先看到的是建于悬崖绝壁处的白云洞,洞内有团团白云不断涌出,据说还能预测阴雨。过了白云洞,来到一座木桥上,桥上怪石嶙峋,桥下万丈绝涧,行人都必须贴壁而行,万分小心,可见桥之险要。传说绵山山主田志超最初来绵山时,前有断崖挡路,后有猛虎追赶,幸有鹿兔以蹄相搭,方才通过。所以这座桥就被后人称之为“兔桥”,前面1公里处的另一座桥被命名为“鹿桥”。

过“免桥”、“鹿桥”,再攀127级石级便是绵山的主要风景区——抱腹岩。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就深藏于这一巨大的岩洞之中,除抱腹寺外,此处还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石佛殿和五龙殿等建筑,这些建筑都深藏在抱腹岩的腹中,雨雪无法侵入,这种清幽险绝的景象实属罕见。

在空王殿,殿中央是一尊金身塑像,关于这尊塑像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据说这就是绵山佛主——“空王古佛”。空王佛是田志超的化名,相传是隋末唐初人。志超自幼好学,才华过人,7岁入学,遍读经、史、子、集,长大后,父亲不幸去世,家境衰落,于是到太原蒙山开化寺拜师学艺,5年之后学业有成,来到了绵山,到达后当天夜里在抱佛寺内找了一间空房住下,第二天黎明,志超刚起床,就听一妇人喃喃自语:“哪里的野人,好生无理,缘何占我房舍?还不快快离去。”志超寻声而望,原来是正殿中正襟危坐的龙母。志超见这妇人满脸刁钻尖刻,心里老大的不高兴,但又想自己初来乍到,便捺住性子,整理好衣冠,纳头就拜,说:“贫僧冒昧,出家人四海为家,我见天色已晚,屋内又空着就住了进来,请多多恕罪。”谁知龙母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大胆的汉子,绵山方圆百里都姓龙,谁人不知,哪个不晓?而今我不让你住,你就住不成!”志超说:“龙母且息雷霆之怒,咱们慢慢地商量。”龙母依旧大怒,志超又耐着性子说:“佛家慈悲为怀,俗话冤仇还宜解不宜结呢,况且我们往日无仇,近日无恨,有啥不能商量的!”龙母自觉语失,反问:“有何主意?”志超说:“咱们对奔,三盘两胜定输赢,如果您赢了,我就远走高飞,假如您输了,您就让出介山。”龙母自信自己棋艺高超,是不会输的。那么结局如何呢?大家一定猜出是志超胜了龙母。此事很快传遍了各州府县,人们都虔诚地向他顶礼膜拜,奉作神仙。

在抱腹寺内,仍保存着许多重要的碑刻。著名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就深藏于此,此碑通高3米,宽1米,厚35厘米,碑两侧刻有唐、宋及金人题记。

铁索岭是抱腹岩上面一个高约200米的山岭,游客手抓铁链斜身而上,回头就是万丈深渊,使人头晕目眩。向上可到达绵山的最高峰,如登上峰顶,峰峦迭翠,一片绿色世界,在东南处草坪上立着三块矩形巨石,据说那儿就是当年被焚死在绵山的介子推的殉难处。

从抱腹岩下行,我们将看到前方弯道上有五个特殊的山峰,这就是“五龙墓”。传说五龙死后就葬在这里。北宋文人为这段山水作了写照:“路尽山尤险,溪深水愈豪,寺楼今不见,依旧五峰高”。

朋友们,过“五龙墓”不远就到了舍身崖,所谓舍身崖,就是指旧时儿女为父母消灾免难,舍身投崖处。这里地势险要。继续往前走便到了“一锅泉”,这里地下埋一铁锅,水由崖壁流入锅里,游人常掬水而饮,味道甘甜。参观完一锅泉,我们就该往回返了。

女士们、先生们,秀丽壮观的绵山离我们渐渐远去,愿今日的绵山之游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希望各位带着您们的家人和朋友再次光临介休绵山风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